复员回乡从事茶业 摇身一变成“茶王”

发布时间 : 2019-11-30
六茶茶业 鼎白茶业王传意 安化黑茶王

【www.cy316.com - 六茶茶业】

易明宇复员回到家乡后,全身心地投入到茶叶事业中,带领村民开垦荒山、种植茶叶、修建茶园,在国家的惠农政策支持下,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先后研制了而是多种茶产品,还不忘帮助家乡的父老们,带领大家一起走向致富之路。

易明宇在分享会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复员回乡投身茶业,荒山野岭开辟茶园

易明宇的家乡罗山县周党镇属于深山和浅山并存的山区,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但由于许多浅山地区荆棘丛生,开发难度大,便被大家闲置成了荒地。易明宇觉得这些被闲置的荒地蕴藏着无限商机,决定带领村民们改造荒山,把闲置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

在经过认真的学习考察后,易明宇成立了“罗山县灵山茶叶专业合作社”。他带领员工们在周党镇的荒山上进行开荒,和员工们同吃同住,为了保证茶园的水源供给,易明宇还带领员工们在茶园周边修建了水塘。

易明宇公司的茶园

合作互利求双赢,创新创业求发展

茶园建成后,易明宇没有停止创业的脚步,他按照国家的惠农政策,时刻牢记合作社和社员要互利共赢、共同致富的原则,构建了“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协会”的经营模式。他将茶园的发展和员工们的经济收益联系在一起,带领大家一起走向致富之路。

易明宇非常重视茶园生产技术的创新,几年来先后研发创制了茶多酚、茶微粉、红茶酒等20多个茶产品,将合作社的产业链条拉的更长,经济效益也得到很大的增长。新产品的研发也让附近乡镇的农户受益许多。

易明宇公司生产的茶叶

助力脱贫攻坚,联系帮扶争创先

创业成功后的易明宇也不忘帮助家乡的贫困村民。他带领公司员工成立扶贫小组,对茶基地覆盖的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入户调查登记,建档立卡,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扶贫帮扶方案。不仅如此,易明宇还对贫困群众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指导、统一收购”的四统一原则,免费对贫困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帮助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易明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乡亲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产业扶贫,用自己的努力帮助村民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据悉,“创青春·创富中国行”活动自今年6月中旬启动至今,已在山西、河北、山东、四川、贵州等地顺利举办。活动最终将走遍全国百余个县市区,宣讲各地最火热的发展实践,助推我国“双创”事业迈向新境界。

Cy316.com延伸阅读

青岛王哥庄茶叶生产新模式助茶业腾飞


崂山区王哥庄街道茶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茶叶种植面积已发展到8600余亩,占全区三分之二以上,全街道共有崂山茶大、小加工企业200余家。崂山茶种植、加工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途径。但部分茶农缺乏科学、规范的田间管理技术,无法在种植环节上保证茶叶品质,同时茶农散户获取外界信息有限、销售渠道不畅,单枪匹马闯市场,好茶也难以卖到好价钱,茶叶增长不增收。为此,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多次组织人员深入调研,积极探索茶叶生产新模式,把打造知名品牌与带动农民致富紧密联系起来,先后推出了“公司+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合作模式,并最终形成了目前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公司+基地+农户+农资经营者+茶商”经营管理新模式,在企业和农户之间搭建起了互动的平台,有力地加快了茶叶产业化步伐,实现了公司与茶农的双赢。

缘起:规范管理,提升崂山茶品质,破解增产不增收难题科学管理,龙头带动,有章可循。针对崂山茶分散经营、种植面积小、管理粗放、生产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近几年来,街道注重发挥崂山茶主产地和骨干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完善标准化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加大对崂池云峰、晓阳春、玉群、万来客等一批知名规模茶叶企业的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力度,并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2007年,街道茶叶龙头企业--崂池云峰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国家新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法》,经国家工商行政部门审核,公司与自愿出资入股的30户茶农,正在崂山区率先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与上世纪50年代的合作社迥然不同,茶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基本组织形式是茶农、茶商、茶企、农资经营者按照股份制形式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合作社以茶叶为中心,按统一标准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订购优质农资、交流生产技术、社员经营者订单销售,在有利节约生产成本、提高茶叶质量的同时,大大减少茶农单枪匹马闯市场的风险。成立全区首家专业合作社后,王哥庄街道以此为契机,在崂山区农林局和相关专家们的直接指导下,依据《农村专业合作社法》,按照国家绿色食品的要求,结合崂山区特有的地域环境,制定了《茶叶专业合作社章程》、《社员管理制度》、《茶园种植管理技术规程》、《崂山茶加工操作规程》等相关制度,还建立健全了车间加工、包装规程,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整套完善地内部管理制度。合作社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法制化良性发展的轨道。截止目前,全街道共成立1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其中,签约社员1852户,茶叶签约面积4754亩,入会会员每亩茶叶年均收入增加3000余元。

强化培训,提高合作社成员的从业素质。合作社多次聘请专家举办了多期“茶叶种植技术培训班”,采取设立茶叶技术宣传摊位、发放茶叶管理技术宣传材料等形式,向广大茶农详细讲解茶树从栽培、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到采摘等各个环节管理技术,提高了茶农从业素质。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品种,提升崂山茶的内在品质

崂池云峰合作社于2006年投资60余万元,承包山林1000亩,美化硬化了基础道路,铺设了水利灌溉设施,标准化茶园初具规模。合作社还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抗寒耐冻》优良品种的选育。晓阳工贸有限公司合作社从湖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招聘茶叶本科大学生充实研究所技术力量,进行崂山茶叶的引种驯化和研究开发工作,并成功开发出有自己特色的崂山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及白茶等系列茶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崂山茶的种类结构,增加了消费者购买时的选择性。

发展:部门联动,扶持龙头企业,以点带面推进创建

开始成立全区首家茶业合作社起,王哥庄街道就一直坚持部门联动、推动依法创建工作的原则。街道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加强对茶业合作社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工商部门规范扶持茶业合作社的工商登记,财政、税务、交通、电力等部门做好相关的服务和扶持工作。街道还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农资产品的监管力度,对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化肥进行了查处,从源头上保证了茶叶品质。在鲜茶集中交易区建立了晓望和桑园两个专业化鲜茶交易市场,使用茶叶农残检测仪,对每日进入市场交易的茶叶进行检测,对农药残留超标的鲜叶当即进行查处、销毁,有效地遏制了以往以次充好、鱼目混珠、药物残留超标的茶叶进入市场的现象。

展望:茶乡王哥庄争当崂山茶品质提升急先锋

茶叶卫生质量明显提高、茶叶检测全部符合国家标准、茶园管理成本大幅下降、茶叶制作技术显著提高,茶农每户平均增收2000元左右……崂池云峰、晓阳工贸、青岛玉群等茶业合作社成立后,这些可喜现象扑面而来,我们也期待茶乡王哥庄在提升崂山茶品质、打造崂山精品茶品牌上能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

碧螺春是如何变成一杯好茶的?


碧螺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茶叶,它的名声也广,是众多人喜欢的绿茶之一。碧,茶之色;螺,茶之形;春,产茶季。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产于苏州太湖洞庭山一带,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而你知道明碧螺春是如何变成一杯好茶的吗?

碧螺春是如何变成一杯好茶的?

1、采摘

首先,我们先从它的源头说起,即从它的枝头开始,在碧螺春的采摘时期,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

2、拣剔

然后,采摘回来的碧螺春芽叶就必须要经过及时的精心拣剔了,即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茶叶要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不炒隔夜茶。

3、炒制

最后,就是将碧螺春茶叶加工炒制了,而其大多是采用手工来进行,这也是传统的方法。炒制过程分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等多道工序,“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这些工序要在同一口锅内一气呵成,每一个步骤都要求不同的温度。

二、常饮碧螺春有什么好处?

1、减压降脂

常饮碧螺春有减压降脂的好处,对于减肥人群来说是理想的茶品。那么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的成分能够调节人体中脂肪的代谢情况,加快脂肪胆固醇的分解,降低人体对其的吸收情况,达到降脂减肥功效。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和维生素成分,能够帮助调节人体的心脑血管平衡,扩张血管,防止动脉硬化,预防高血压等疾病。

2、利尿

常饮碧螺春有利尿的好处,从而能够有效防止身体水肿。因为碧螺春茶中的咖啡碱和茶碱具有利尿作用,常用于治疗水肿、水滞瘤,另外,利用茶水加糖的解毒、利尿作用能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3、防龋齿

常饮碧螺春有防龋齿的好处,从而能够有效保护牙齿。因为碧螺春茶中含有氟,氟离子与牙齿的钙质有很大的亲和力,能变成一种较为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就像给牙齿加上一个保护层,提高了牙齿防酸抗龋能力。

4、提神益思

常饮碧螺春有提神益思的好处,从而能够有效缓解疲劳、增进思维。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听到这句话,就是睡前不宜饮茶,如果饮茶的话就会让人睡不着觉,换言之,之所以这样是由于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能够刺激人体的神经中枢,让人精神振奋,达到提神益思的效果。

5、抗菌抗癌

常饮碧螺春有抗菌抗癌的好处,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病菌及癌细胞的侵袭。那么我们知道细菌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研究发现茶叶中的某些成分能够将蛋白质凝固,这样就使细菌死亡达到杀菌效果;同时研究还发现,日常有饮茶习惯的人,患癌症的概率会比较的低。

贵州湄潭近现代茶业(一)


地处贵州高原北部山区、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的湄潭县,是中国古老的产茶区之一,曾属于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所提及的产茶区——古夷州境地,久负盛名。且不说《茶经》中如何述说,单是翻开中国近现代茶业发展史,湄潭就已在其中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1年春夏之交,经过湄潭县茶文物调查组成员一个月的辛勤劳作,一座陈列在湄潭山野乡间的茶文化博物馆的门窗正被打开。

在上世纪30年代末,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僻静却又山清水秀、产茶历史悠久的湄潭,迎来了一批重要“客人”。他们当中既有中国茶叶界的著名专家学者,也有经历了“文军西征”壮举的浙江大学一代知识分子的精英。他们在这里承担起了中华民族一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

1939年,国民政府意欲在西南山区建立茶叶科研生产出口基地。是年4月初,由国民政府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国茶叶公司联合派遣王淘、张天福、李联标、朱源林等组成茶叶专家考察组,先后考察了四川成都、宜宾,西康雅安,云南昆明,贵州贵阳、遵义、湄潭等传统老茶区。是时,民国贵州省主席吴鼎昌因知湄潭山清水秀,历产眉尖贡茶,且社会秩序稳定,地处筑渝公路东侧,交通较为方便,便建议将中央实验茶场选址湄潭。考察组亦认为,湄潭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宜大面积种茶,将来茶业之发展,未可限量。考察完毕,张天福便执笔将专家组的考察情况写成《发展西南五省茶叶》,并将其作为会议提案上报民国政府。最终,国民政府决定在湄潭创建“民国政府经济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茶场”(以下简称“民国中央实验茶场”)。于是,40余位国内知名的茶叶、昆虫、农业、森林等专家抵达湄潭,开始筹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科研生产机构——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即今天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和贵州省湄潭茶场的前身。

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后,将县城南万寿宫、水府祠作为场部办公场所,收购校场坝、老龙田、水井湾等地总面积约1686亩土地作为实验场地;在象山(打鼓坡)开垦茶园555.50亩作为示范园;在桐子坡开垦土地种植桂花、紫薇等植物,将三面环水的桐子坡培植成为花园式茶园,形成浙大“湄江吟社”九君子赋诗称谓的“湄潭茶场八景”,并收集全国14个省166个县的茶树品种种植于茶园之中,还建立了简易昆虫实验室;同时收集全国各地的科技书籍,建立了图书室。

据1943年国内有关茶叶机关到湄潭调查了解,当时的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已拥有昆虫室1间,标本室1间,图书室1间,办公室1座,萎凋室1座,炒青室1座,发酵室、烘干室各1座的规模。

1944年至1945年期间,民国中央实验茶场扩大茶叶生产加工,扩建厂房,制造了出口红茶生产线等规模庞大的木制茶机具,大量生产红茶和绿茶,使湄潭成为当时中国出口红茶和绿茶的主要原产地,也为新中国成立后湄潭乃至贵州茶叶科研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历史、技术及外贸基础。

一代茶学泰斗张天福、刘淦芝、李联标等与次年到达的浙大师生一起“合力推开中国近现代茶业发展的第一扇大门”,使湄潭在以后数十年里一度成为中国现代茶业科研种植与推广中心之一。在中国现代茶叶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地方像湄潭这样,汇集了这么多重量级的茶学专家;也没哪有一个地方的茶叶能够得到当时浙大“湄江吟社”九君子等一代科学精英的同声赞美,他们当时所作的同题诗词《试新茶》,已成为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的绝唱。

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期间,还留下一大批茶叶科研生产旧址及所属茶园等难以估价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现在完整保存下来的仍有6处之多。主要有:保存相对较为完好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场部旧址(义泉万寿宫、水府祠)、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茶叶试验站旧址、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制茶工厂旧址、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茶树品种园(桐子坡)、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象山(打鼓坡)茶园,以及室内保存完好的各种科研制茶机具、标本、图片、手稿、书籍等。

“茶城”为何变成了“恭城”


恭城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东湖南江永县交界,南与钟山、平乐县毗邻,西接阳朔,北临灌阳。恭城是一个古老的县城,于隋末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开始置县,至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是桂林市唯一的瑶族自治县。恭城县地貌似天然的大八卦图,茶江以“S”形绕越整个城区,更添瑶乡之神秘。

据史料记载,恭城在最初置县的时候,并不叫“恭城”,而叫“茶城”,恭城的母亲河也不叫“恭江”,而叫“茶江”。恭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多为山地,当地人形容它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崇山峻岭之中各种动植物种类繁多,尤其是山岭中生长着许多野山茶树,所以茶叶成为恭城的一大特产。正是因此,恭城人自古就有饮茶的习惯,更是创造了中外闻名的“恭城油茶”,在恭城,可以说是家家户户、日日餐餐都不离茶。因此,恭城最初以茶命名也不足为奇。

关于县名“茶城”改“恭城”,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据传,恭城盛产茶叶,在古时候就非常有名了,以致于皇帝都要喝“恭城油茶”,每年都要恭城人以茶代税向朝廷进贡,而且连年加重,百姓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与包拯齐名、出生于恭城的侍御史周渭看到父老乡亲因繁重的茶税而聊生,将“茶”字稍作变化,“茶城”便成了“恭城”。这样一来,既然不是茶城,朝廷也就不认为恭城是茶叶出产地了,从而免去了恭城的茶税。

周渭奏请朝廷减免恭城百姓的赋税史书有记载,但关于周渭将“茶城”改为“恭城”的说法,有学者表示质疑。据光绪十五年重刊的《恭城县志》记载:“隋末梁肖铣起兵巴陵,据粤境,始分平乐地置县,曰茶城。唐武德四年肖铣置平乐州治,改茶城为恭城。”也就是说恭城县名为“茶城”应在隋末,而周渭为北宋官员,在时间上早了几百年。

至于为何要“茶城”变“恭城”,后代学者更推崇“避讳说”。古人对名讳看得很重,往往回避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而改写为其他字。比如汉高祖名邦,汉代人便以“国”代替“邦”,古代叫邦家,汉代就叫国家;东汉光武帝名秀,避讳“秀”字,于是把秀才改为茂才。而恭城改名主要是因为六朝梁太祖之孙萧恭。据《梁书》记载,萧恭曾任湘州刺史,而恭城时属湘州,恭城是萧恭的管辖之地,为避其讳,便将“恭”地改为了“茶”地。由于萧恭勤政爱民,在他执政期间,恭城经济活跃,百姓生活富足,因此百姓们对他都很是爱戴。《梁书》中就写道:“(萧)恭至州,治果有声绩,百姓陈奏,乞于城南立碑颂德”。在萧恭死后,恭城人为了纪念萧恭,又把“茶城”改成了“恭城”。

无论哪种说法,都是后人的推测,都各有其理。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恭城”更多的体现了后人对萧恭的尊敬与怀念。一位好的地方官员,总能时刻把百姓系于心间,一心为民,百姓自然会敬他、爱他,永远记他于心中。

不懂茶知识,好茶也变成坏茶


茶在山上呼吸着新鲜空气,唱歌歌曲,慢慢的吸取着大自然的养分、这是它来到世界的象征。茶长大后被我们采摘、制作,换了一套新衣服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它一生的价值。茶到最后,就是供给人饮用。碰到懂它的人,茶的灵魂得到升华;遇到不懂它的人,茶平平淡淡结束自己的生命;遇到不珍惜的人,茶就不得善终了。下面看几个事例。

一、不正确泡茶茶器

西湖边上,我是高贵的象征,我的名字叫做西湖龙井,属于绿茶,最贵的身价过万。主人把我买回家,十分珍惜的放在大大的冰箱里,小心翼翼的保存,毕竟是花了万金。一次来了客人,茶主人小心翼翼的把我从冰箱取出来,泡了一泡茶。我充分摇曳出茶的身姿,在介绍自己,外形扁平,光滑,挺直,色泽翠绿微微泛黄。我的茶汤非常甘润爽口,有浓郁的豌豆香。

还没等我展示完,客户说你泡的什么茶,我喝不习惯,泡一壶普洱茶吧。主人连声附和,高贵的龙井茶被抛弃,换成了很普通的茶。明前龙井值千金,主人不懂茶,翻脸如翻书,倒茶如泼水。

从壶中被扔出来的的那一刻,我无话可说,遇到这样的主人,西湖龙井茶就这样结束了自己高贵的生命。奉劝大家,泡绿茶,玻璃杯是首选,盖碗也凑合,紫砂壶是毁茶。茶器一定要选择正确的,否则再好的茶,遇到你们都是死路一条。

二、不懂保存茶方法

绿茶、黄茶要保持鲜嫩读,最好密封冷藏。可以放进密封袋子,也可以密封好,再放进铁盒子冷藏保存。

乌龙茶,焙火较重的茶,常温保存,焙火不重茶,最好冷藏。

红茶可以用袋子密封,保存环境要干燥,阳光不能照到,放到罐子里最好。

白茶装进牛皮纸袋,注意防潮、防光、防异味就可以了。

黑茶耐储存,放茶罐里,防潮就可以。

三、不识货扔掉好茶

这个故事发生在去年冬天,功成名就的孩子,送给父母一款极品普洱茶,10年的老茶。盒子真漂亮,父母都在夸赞,打开盒子里面黑黑的一饼茶。我听说这是普洱茶,老年人喝着最好了,它可以降三高,还能减肥呢,要不咱尝尝吧,母亲说道。

父亲看看生产日期后,大发雷霆,这孩子竟然送过期十年的茶来送给老爹。母亲赶紧说,孩子从小买东西就不看生产日期,估计是被人坑了。上好普洱茶被扔到了垃圾桶里。我眼前一黑,上好的茶就断送在这里(故事灵感:《历史上最惨一幕,数亿老茶被当垃圾丢掉》)。

好茶一定要遇到识货的人,否则就如同进入了乱葬岗。茶断送了性命,来到了孟婆桥。看到了很多同命相连的茶宝宝,绿茶说:用煮茶器来泡,绿茶还能鲜嫩吗?白茶哭诉到:我是被盖碗闷死的。

说到这里,茶宝宝讲知识了,请听好:

绿茶说:我很娇嫩,玻璃杯是最爱,能够显示出我的茶形,温度可不能高,开水需要凉一下。

红茶说:我是全发酵茶,紫砂壶能激发我的品质,盖碗也显得优雅,温度90-100度就可以,切忌不能留汤底,快速出汤。放茶适量,茶多了茶汤发涩。

白茶说:我一定要用沸水冲泡,一般用盖碗即可,但是不要焖泡,要5秒出汤。什么时候茶汤颜色淡了,香味不足了可以适当焖泡,,或者稍微煮一下,煮茶可以让茶香发挥到极致。

黄茶说:我也很细嫩,但是不喜欢说话,我和绿茶是姐妹,泡茶水温也不能高。

乌龙茶说:我也叫清茶,香气最好的茶系,可以使用最简单的盖碗冲泡,不留汤底,快速出汤。

黑茶说:我需要沸水冲泡,才能激发茶汤,我的质地比较老,更适合煮饮。我可以承受高温,也可以小火煮饮,微微冒泡后把茶汤过滤出来品饮。

王霞普洱茶


王霞普洱茶是由王霞制作的一种普洱茶,因此用她来命名,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

王霞普洱茶

王霞普洱茶的知识介绍

王霞,女,1960年生,评茶师、茶艺师,思茅市茶叶协会副会长。

王霞18岁就进入了勐海茶厂,她的青春岁月仿佛注定了与普洱茶息息相关,是茶成就了她的事业和人生。在勐海茶厂,王霞靠自己的努力,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一位主管普洱茶生产加工的技术人员。她到杭州学习,成为当时云南少有的质检员,能分辨出放在她面前的每种茶的茶性,人们都说她很神,每一个细微的味道变化都逃不过她的味觉,凭着这份“内功”,王霞成为了现行的普洱茶鉴定标准起草人、产品质量标准起草修订人、名优产品技术审定人、标准参考样品的制定人之一。

年至2004年,王霞任思茅古普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古普洱茶业公司,她既是总经理,又是生产工艺技术、产品质量标准、工艺操作规程的制定人。她精于选料,熟于制茶。

她监制的大叶种乔木型古茶、传统普洱茶、宫廷普洱茶、七子饼茶、沱茶、砖茶、女儿茶等,茶条索肥壮,汤色红浓,味道陈香。远销日本等国家,货品供不应求,声誉很高。

一批批普洱茶从她手中经过,而让茶人津津乐道。她监制的直径1米,重30公斤的巨型古普洱茶饼,2001年6月在昆交会展出,震惊中外。她精心监制的另一特大型普洱茶饼,直径1.06米、净重40公斤,创了中国饼茶之最,2001年7月由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2002年,她的普洱礼茶和乔木银毫饼获“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普洱茶国际名优产品评比金奖、银奖。2002年,她精心制作的宫廷普洱茶荣获“2002广州茶博览交易会”暨第二届(秋季)优质茶评比大赛的“普洱茶王”称号,以16.8万元/100克拍卖成交。16.8万元/100克,这在普洱茶的历史上是个“天价”,云南普洱茶再一次让茶界惊叹!王霞的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品牌,一种品质的象征。2004年冬她辞去原职,独资组建“云南思茅王霞普洱茶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在众多的普洱茶生产企业中,王霞是以自己姓名命名公司的第一家。

作为王霞普洱茶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王霞特别重视茶的文化内涵,努力赋予它应有的

文化品位。对于未来,王霞目标明确:现在市场竞争强了,对普洱茶质量的要求更趋于完美。我们要做就做思茅乃至云南最好的普洱茶品牌。这是一位茶乡女儿的拳拳心声,也是爱茶的人们最希望听到的声音。

云南茶业概况简单介绍(一讲)


(一)茶业发展总述

茶叶是我省的传统产业,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中,有15个州市110多个县市区产茶。主要集中在版纳、普再、临沧、大理理、保山、德宏、文山、红河等州市:茶叶业已成为一些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和解决温饱的不可替代产业。

(二)茶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

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山茶属茶组植物中的47个种和3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变种,其中云南独有的有26个种和2个变种。云南省有地方茶树品种199个,其中有性系良种153个,无性系良种49个,有5个国家级良种(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风庆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14个省级良种(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27号、云抗37号、云选9号、73-8号、73-11号、76-38号、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云魂、云梅、矮丰),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长叶白毫、葬100、矮丰、清水3号、凤庆3号、风庆9号等品种。

云南是发展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的好地方。全省茶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高原山区多数分布于1000--2100米的高海拔地带。这些区域远离污源,植被状况和生态环境好,既有利于茶树生长,又不易发生病虫害,而且,有大量的益虫益鸟,茶叶病虫害难以大面积蔓延。云南的绝大部分茶园不用农药。

近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茶叶进行抽样检测,我省茶叶农药残量为全国最低,符合欧盟新标准,我省茶叶优良的品质和极低的农药残留量是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优势势。近几年来,通过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有力地带动了各地茶叶产业向无公害化方向发展。

云南大叶茶的有效成份含量高,其经济价值高,在云南生产上应用最广的是普洱茶种,习上称之为云南大叶种,属群体种。云南大叶茶经济价值高,茶多、儿茶素等茶叶的主要成分高于浙江、福建等省的中小叶种30%~50%,而且且各种儿茶素等有效成分的组成比例协调适口。因此,云南大叶茶是生产普洱茶、红茶、速溶茶、茶多酚及加工茶软饮料的好原料。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