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千年古茶树:树高20米腰围近3米

发布时间 : 2019-11-30
千年白茶 绿茶西米 古树红茶

【www.cy316.com - 千年白茶】

相信在云南玉溪新平县的朋友都听说了,近日,在哀牢山中部的大帽耳山,又发现了一株千年野生古茶树。据考察团发现,这株古茶树高约20米(顶部被砍),干围2.95米,专家初步估算树龄在1000年以上,属野生型乔木古茶树。

据悉,此前发现的最古老、树体最大、分布最集中、物种最多的野生茶树几乎都集中在滇西南,滇中还是首次发现。“这一发现,既拓展了人们对云南野生茶生长区域的认识,又填补了滇中无古茶树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科研价值。”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说。

大帽耳山地处哀牢山中部,与普洱市镇沅千家寨相邻,同属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该区域气候、土壤适宜茶树生长。专家组在10米×10米的样方范围内,共发现野生茶树7株,已形成野生茶树居群。

5月16日至20日,新平县委、县政府邀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高级工程师苏芳华、云南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王盛平、副研究员蒋会兵组成专家组,对者竜乡峨毛村、水塘镇大帽耳山、邦迈村、平掌乡梭山村的古茶树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平掌乡梭山村、者竜乡峨毛村、水塘镇邦迈村,专家组还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树龄估算在100年至600年间。品种有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和属于地方群体品种的峨毛大叶、中叶种。

小编推荐

广西千年野生古树茶“祭茶”盛典引狂欢


近日,广西百色隆林彝族举办了一场2017年千彝古茶·隆林千年野生古树茶开采祭茶活动,呼吁保护野生古树茶资源,弘扬了彝人爱茶、护茶、喝茶的传统文化,带动当地茶业经济发展与茶农增收。

祭茶仪式

相传一千多年前,为了躲避战乱,彝人首领率部族翻越金钟山脉至斗烘坡,劳苦疲惫间,忽在山林发现一株叶茂芽粗的茶树,众人取芽嚼之顿感精力旺盛,便将这棵神树郑重保护,虔诚相信只要人树相依就能长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有朋自远方来,这样一场古老的祈福仪式过后,静下心来煮上一壶野生古树茶迎客会友。茶友们聆听着悦耳的古筝乐,探讨野生古树茶的独特茶道。彝族人民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将礼仪之邦的待客之道贯穿其中。千彝古茶的蛋白质、果胶物质、氨基酸均高于普通茶叶,更有高纯度的茶黄素保证了茶汤鲜亮,高含量的茶多酚赋予茶汤久放不坏的卓越品质,经常饮用对保健身心、抗氧化衰老和延年益寿大有益处。

主办方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

在喜庆的日子里,长桌宴是彝族人用来款待远方贵客的一种方式。傍晚,彝族村民们用自家的黑山羊、山猪等原材料制作出一道道特色的家乡美食,为每一位宾客倒上了自家酿制的米酒,全体宾客端起酒杯唱起激昂的祝酒歌,尽显宾主尽欢的欢乐氛围。

火把节/篝火晚会

酒足饭饱过后,便是独具彝族风情的火把节。众人穿上彝族民族服装,携手环绕着熊熊篝火,在广阔的大山脚下载歌载舞一路欢声笑语。最让人措手不及的抹黑脸仪式则是彝族人民对远方宾客的诚挚祝福。

东盟旗袍总会百色分会的曾会长这次带领了十几位协会成员共同参与活动。她认为茶文化与旗袍文化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今后努力将两种文化进行结合起来让它们更能发挥光彩。

还有来自南宁的陆老师约上十几位茶艺爱好者一同前往,在采访中她提到:第一次接触这种有意义的祭茶民俗活动,感受到了彝族人民的热情好客,通过此活动起到纽带的作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本次旅行茶友们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云南新平大帽耳山首次发现千年野生古茶树


近日,云南新平县专家组在哀牢山中部的大帽耳山考察,首次发现了千年野生古茶树。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滇中古茶的空白,也拓展了当地人民对云南野生茶生长区域的认识,学术和科研意义非凡。

2017年5月16日至20日,新平县委县政府邀请虞富莲,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高级工程师苏芳华,云南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王盛平、副研究员蒋会兵组成专家组,对者竜乡峨毛村、水塘镇大帽耳山、邦迈村、平掌乡梭山村的古茶树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水塘镇大帽耳山,发现一株古茶树,高约20米(顶部被砍),树幅达5m×4m,干围2.95m,专家初步估算树龄在1000年以上,属野生型乔木古茶树。

大帽耳山地处哀牢山中部,与普洱市镇沅千家寨相邻,同属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该区域气候、土壤适宜茶树生长。专家组在10m×10m的样方范围内,共发现野生茶7株,已形成野生茶树居群。“之前发现的最古老、树体最大、分布最集中、物种最多的野生茶树几乎都集中在滇西南,滇中还是首次发现。”虞富莲说,“从帽耳山以及平掌乡梭山村中山野生大茶树居群和物种多样性来看,以新平县为中心的滇中一带也是茶树原产地范围,茶树种质资源比较丰富。”

在平掌乡梭村、者竜乡峨毛村、水塘镇邦迈村,专家组还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树龄估算在100年至600年间。品种有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和属于地方群体品种的峨毛大叶、中叶种。

经过对晒青茶样的审评,专家认为,大帽耳山茶,茶香持久,汤色黄绿透亮,滋味鲜醇回甘,评分达91.35,属优质茶水平。者竜峨毛茶,芽叶肥壮,白毫满披,香气浓郁,氨基酸含量高,滋味醇厚回甘,评分更是高达95.15。

鉴于新平县古茶树数量多、品质好的基础,专家建议,新平县成立滇中古茶树资源开发利用科研组,对已编号的野生古茶树和峨毛茶进行生化成分测定和茶类适制性鉴定,以及多样化茶产品开发试验,保护、开发、利用好优质茶资源。

据县农业局统计显示,目前新平县茶叶种植面积达4.75万亩,主要分布在平掌、者竜、建兴、水塘等四个乡镇,涉及农户6374户,29797人,茶叶收入是这四个山区乡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的发现与开采


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是云南普洱茶中的野生茶树与栽培型茶树之间的过渡品种,谁也不知道过渡型的古茶树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但这些茶树都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虽然鲜为人知,但从古到今一直被当地茶民所采摘利用。

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

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如何发现的?

1991年3月,思茅地区(今普洱市)茶学会理事长何仕华根据村民反映,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脚园地里,发现了一棵树姿直立、分枝密,树高11.8米,树幅8.2×9米,基部干径1.14米,最低分枝0.7米的乔木型大茶树。

相关专家于1991年4月、11月两次对该茶树进行综合考察,并把采样送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化验分析。结果显示,茶树所含化学成分和细胞组织结构与栽培型茶树相同,但树冠、花柱、花粉粒、茶果皮等特征与野生茶树接近,树龄在1000年左右(最终确定为1700年)。

1992年10月11日至14日,“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邦崴大茶树既有野生大茶树的花果种子形态牲征,又具有栽培茶树芽叶枝梢的特点,是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属古茶树,可直接利用。

为区别于一般大茶树,定名为“邦崴古茶树”,是世界上最早的过渡型古茶树!

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开采

一年只采摘一次的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今2017年代表澜沧县参加第十五届中国普洱茶节的拍卖活动。4月11日,澜沧县富东乡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开采。

在澜沧富东乡邦崴过渡型古茶树开采现场,茶树的周围已经用桌子搭起了简易的脚手架,来自全村20多名采茶工人正在采摘。

澜沧县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位于富东乡邦崴村,生长在海拔1900米高的高寒气候环境里,为乔木型大茶树。古茶树树枝直立、分枝秘,树高11.8米,树幅8.2×9米,基部干径1.14米,最低分枝0.7米,树龄1000余年,制成茶叶滋味回甜爽口。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坐标和活化石,是国家珍稀植物。

2012年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从企业手中移交到富东乡党委政府手中进行管理,为进一步保护邦崴古茶资源,提升邦崴古茶区域性品牌,提高邦崴茶王的经济价值,带动富东茶产业的发展,助推全乡的脱贫攻坚工作,富东乡党委政府多措并举,围绕古茶树进行茶产业规划,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这棵千年过渡型古茶王,每年只采摘春茶一季,而且适量适度采摘。

经过20余名采茶工人近4个多小时的努力,2017年富东乡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共采摘鲜叶57.8公斤。

野生白茶树群考察 千年茶树数不尽


6月9日讯 应四川洪雅县瓦屋山镇党委、政府的邀请,6月6日,中国雅茶文化联盟负责人王仕彬带团考察调研千年野生白茶树群。王仕彬带着专家学者,一行8人在瓦屋山镇党委书记张颂东、长河村支部书记李万芳、村主任王祥的陪同下,走进洪雅县最边远的瓦屋山镇长河村。

在考察调研千年野生白茶树路上

在考察调研千年野生白茶树路上

在考察调研千年野生白茶树路上

瓦屋云端遇长河,尖尖莹露曳婆娑,杯中璞玉瓦之雪,雅兴野白品静和,长河村支部书记李万方介绍到:瓦屋山镇长河村,地处瓦屋山西南方向,东为瓦屋山镇燕远村,南为雅安市汉源县团宝山,距离12千米左右,西为雅安市荥经县,距离4千米左右,北为瓦屋山正面,海拨13OO多,风景优美,环境独特,这里生长一种植物,地方百姓称之为野生白茶,祖祖辈辈一直以来都喝到现在,目前我村村民已把大山里的白茶苗基本上移植在我村房屋附近,1000年多以上野生白茶树有近两千株,500年以上的成片野生白茶树已有两百亩以上面积,年产3吨左右,占眉山市全市总产量的百分之9O,我村全村人囗76人,全村总面积39400多亩,是全市人囗最少,距离场镇最远,出了名的秀珍村,村小树大居全市之首。

瓦屋山镇长河村千年茶树

95岁高龄的抗美援朝退役老军人李本松老先生

该村95岁高龄的抗美援朝退役老军人李本松老先生告诉我们说:小时候听他祖父讲野生白茶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原瓦屋山镇、吴庄乡、张村乡的村民们祖祖辈辈都喝此茶,该茶具有清热解毒、消炎解暑的功效,在民间常用来缓解咽喉肿痛、肠胃不适等症状,常喝野生白茶可以促进免疫细胞抵御外界侵害,提高人体的抗辐射能力,显著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活性,对改善血液中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促进红细胞的造血过程有积极作用,野生白茶还可有效降低肝、脑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睡眠、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降脂、减肥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考察调研千年野生白茶树群路过吊桥

在考察调研千年野生白茶树路上

据史料记载:瓦屋山境内,云蒸霞蔚之中,峨眉山,蒙顶山三山相连巍然屹立,这座云中升起的桌山,得天地造化之功,一年四季云雾氤氲,茶香缭绕,一千多年前,茶圣陆羽在《茶经》载:“苍茫忽聚散,仙山缥缈间”云蒸霞蔚之中,那纵横无数的峰谷石肌、洞巢崖谷、水云溪涧,酝酿出野生白茶,曼妙的茶香穿透于千百年时空,芬芳不绝,相传上古尧帝时代,女神在瓦屋修行,以霓裳裙袂捧土,种茶鸿雪洞顶,胼手胝足,悉心呵护,冬去春来,茶树冠盖亭亭,葱茏可爱,女神乃采摘焙制成野生白茶,援此为引,普济生灵,降虚火,解邪毒,退热祛暑,医救百姓病痛危急,女神的传说在民间一直流传下来,她所采摘的茶叶就是现在的野生白茶,这上千株野生白茶树,傲霜雪于百丈,历枯荣于千年,受云雾之呵护,得泉露之滋养,如今依然枝繁叶茂,亭亭玉立于现在的瓦屋山镇长河村,被尊为野生白茶的始祖。

瓦屋山镇长河村千年茶树

野生白茶

古人采取了晒干或阴干这种与制作现代野生白茶相类似的方式对茶叶进行简单加工,保存茶叶以备祭祀、治病、静修、品饮等不时之需,相传尧时有一老母,居瓦屋山种野生白茶,山下麻疹流行,她受南极仙翁梦示,于瓦屋山上寻得一株名叫“瓦之雪”的野生白茶树,用茶叶治病救人,功德圆满,羽化成仙,如今那老茶树乃是野生白茶的母树,已成了旅游的一个小景点了,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茶纵横历史,倾无数文人雅士之心,茶风行艺伎,引无数研究探者之意,故各地之茶独具特色,而瓦屋山野生白茶又另有一番韵味,瓦之雪今呼为白毫,香色俱绝,而尤以长河村产者为最,采野生白茶,领略其深意,意犹未尽也,茶叶香型,基于四类为本色香,制作香品种香和地土香,因素繁多,故其香叶异色,瓦之雪似馥郁兰花,香气极具强力度其感极深,独具穿透力香气,细腻且真实,而野生白茶则似淡雅水仙,叶香隐约,亦真亦幻,遐想蹁跹,拈茶入杯,野生白茶若舞动之精灵,跳跃旋转,稍倾又仿似初醒之婴孩,舒展其嫩肢,茶之香气溢满闲阁,渐渐的茶叶慢慢下沉,怡然不动待汝品尝,独自闲时,对茶当歌顿觉心神静清,凡心无尘,若适时夜后邀明月,以白雪洗尘,以清茶静心人生几何。

野生白茶树群

部分队员在瓦屋山镇复兴村茶山坡上合影

瓦之雪之物,横越史实,如天上恒星陨落难矣,已为众多之人依托之物,喜爱之极其形可见,足已见野生白茶之魅力,更有甚者曰:瓦之雪敢比玉无暇,碧具清香人尽夸,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独特的品种资源,原生态的生长环境,再加上独有的加工工艺,形成瓦之雪毫白似银、汤色杏黄、味道醇远、毫香显露的优良特征,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千年野生白茶在长河村,秉承山水灵秀和区域特色文化的长河人,以发展的理念,无穷的智慧,辛勤的创造,培育和造就了独具地方特色和韵味的野生白茶茶文化,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瓦之雪也正以其古老的历史,自然的品质,健康的功效,深邃的文化以及和谐的特性,凝结着勤俭朴素和衷共济宁静致远之内涵的中国雅茶文化精髓,承载着瓦屋山野生白茶人传承和弘扬优秀文明成果的民族情感,以及推动茶产业发展繁荣,我们一直都在寻找,那些被遗忘的长河村,他们静匿而美好,今天瓦屋山野生白茶展现在众人的面前,在一次平淡无奇的雅茶调研,在一个在百度上都搜索不到的长河村,在眉山洪雅县瓦屋山镇的长河村找到了喝茶长寿的答案。

千年古渡口展示黑茶文化


1800年前,一叶扁舟,武圣关羽只身一人,带着青龙偃月刀,前往吴营会鲁肃。这就是有名的“单刀赴会”。而地点,正是在今天湖南益阳的大渡口。资江徐徐的河风吹动着将军的美髯,为大渡口留下了最深刻的痕迹。

今天,一座名为“黑茶源”的茶馆带着拥有千年历史的黑茶,伫立在了大渡口边。

“千年古渡口和千年黑茶,都是益阳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千年古渡口,品黑茶,勾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这本身就是一种品位和情调,符合茶文化的内涵。”“黑茶源”总经理胡斌认为这正是选址于此的最重要原因。然而,作为以进一步推广益阳黑茶品牌、把益阳黑茶推向世界为目标的“黑茶源”,选址的时候也充分考虑了大渡口一带将来的发展规划。随着旧城改造的逐步进行,沿江风光带向三桥延伸,不久的将来,大渡口将成为益阳人民休闲的最佳地点之一。而即将在大渡口动工的碧波豪宅二期工程一旦完工,将吸引更多的市民入住,届时,大渡口将拥有旺盛的人气。

益阳黑茶,在明清时代就作为“贡茶”而名闻世界。但它一直都是以边销为主,名声在外,却并不被本地人所熟知。直到近两年来,在中共益阳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才迅速发展,为益阳人民所喜欢。

为了进一步发展黑茶品牌,提高黑茶的文化品位,丰富黑茶的文化内涵,“黑茶源”应运而生。在“黑茶源”的整个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中共益阳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相关职能部门也积极支持。“这是对我们很大的鼓舞,我们‘黑茶源’的目的,就是要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把黑茶品牌做大做强!”“黑茶源”总经理胡斌对黑茶也有着独特的偏好。

胡斌认为,未来几年,是益阳黑茶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阶段,“黑茶源”也应该站在益阳黑茶发展的整体高度,为益阳黑茶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云南保山昌宁县:寻觅千年茶乡散落的古茶树


茶叶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什么时候被挖掘出用途的,现在已不可考,但是毋庸置疑,茶树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物种之一,流传着各种传说,我国是茶叶的起源地,地大物博,有不少地方茶树栽培历史都有千年之久,现在也有不少千年茶乡散落着千年之久的野生古茶树。云南宁昌茶叶虽然不出名,但这里也有不少的古茶树,今日,小编带领大家一起去寻觅一番。

实事求是地说,昌宁茶并不出名。计划经济时代,昌宁茶主要为畅销世界的滇红提供原料,而进入市场经济后又长期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但1986年,国家农牧渔业部首批命名的全国四个优质茶叶基地县里,云南却又唯有昌宁。这充分说明茶界及国家主管部门眼里,昌宁是优质茶叶产区。

说昌宁茶,得从昌宁地理位置说起。昌宁的地理坐标纬度为北纬20°14′至25°12′,著名的国际河澜沧江——湄公河穿境而过。在茶界,北纬24°上下地带正处于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界点,“山高日照短,雾浓雨水多,昼夜温差大”的环境和气候非常适合茶叶生长,福建安溪、广东温州凤凰、印度阿萨姆等名茶产区,都在这条线上。而澜沧江流域优质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里西南茶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为人知的普洱茶便是产自这一区域。从地理位置上看,昌宁似乎因茶而在,因为这里与北纬24°这条“茶线”和澜沧江流域优质茶区都紧密相关。

天堂山,是昌宁的至高点所在,也是澜沧江、怒江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天堂山上,有很多分布在原始丛林里的野生型茶树,天堂山林际线附近的村庄旁边,到处可见树龄几百甚至上千年的野生型古茶树,随着海拔往东南和西南两个方向降低,分布着的是大大小小的茶叶产区。天堂山,静静地立在那里,却默默地通过一滴水、一片树叶,连通着世界,用静默的姿态书写着“一山之水归两洋,一片茶叶连世界”的自然传奇。

昌宁古树茶群落众多,但离天堂山最高峰最近的,无疑是沿江村的茶山河。被当地人称为茶树王的那棵野生古茶树,孤独地立于一条小溪旁。这棵茶基部径围4米有余,但树幅不大,不到其脚下根本无法读出其沧桑。直到那天身临其下,看到一个平时也算够高够块的兄弟在它身下时,才发现了它的高大伟岸。茶山河“山宽人稀”,一个寨子从寨脚到寨头,得用半小时以上。从天堂山潺潺而来的茶山河边,近千株大大小小的野生型茶树散落分布着,从寨子脚到寨子头,人家或是“独家林村”、或是三家两家地分布着,一个农家小院、一群古茶树、一些桃李果木,便是这一片地方的全部。虽然在“身高”成不了王者,但许多古茶树却在树幅上来发展,据当地人说,茶山河的很多树单株鲜叶产量都比最大那株要大得多,大约是“有量不在身高”吧。

行走在天堂山的林际线附近,翻过一座山梁、越过一条小河,就会有一群古茶树在等着您。在茶山河以东不远的地方,又是一个古茶树群落,名为羊圈坡,不知是不是过去有人在这里建圈养羊而得名。这里的古茶树同样以野生型为主,散落的人家房前屋后、园边地角和寨子的土路的路上路下都有古茶树。去这样的地方寻古茶,考验的是脚力和耐性,第一次去时看到几株,第二次去时又看到几株,如果以为了解得也差不多了,那就错了。因为每次看到的也许只是冰山一角,山宽人稀的山区同样山宽茶稀。每年春茶季节,这里都和茶山河等群落一样热闹,操着各种口音的寻茶之人都会涌向这里,想与一棵心仪的茶树结缘,即使结不了缘也沾点古茶树的灵气,为自己在茶人的交流里增加些谈资。

接着往东南方向,沿着澜沧江向下游,穿过同样有许多古茶树的联福、大竹林等大大小小的村寨,便会发现,随着海拔的降低,野生型的古茶树逐步减少,看到的越来越多的是栽培型的大叶种古茶树,然后就到了一个不能不提的地方——漭水黄家寨。因为这里是昌宁众多古茶树群落里较早出名的地方,曾经一度时期,说到昌宁古茶树便会想到漭水黄家寨。不仅因为这里古茶树比较集中,也因为这里是2006年专家考察昌宁古茶树时的一个点,并在这里发现了一株树龄千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树。除此之外,这里的古茶树树都不是太大,大约都是几百年的样子,另还有许多百年左右的园埂茶。后来,这里来了一个年纪不大却留着山羊胡子的做茶人,并以“黄家寨”命名了自己的茶厂,在卖茶的同时也卖出了“黄家寨”。这几年,许多当地人都做起了加工。尽管做茶手法不一,但大多数都卖得不错,因为茶本身好,而黄家寨也有了名声。

再接着走,就到离澜沧江很近的河尾老寨子了。到这里,就看不到野生型茶树的影子了,那一埂埂、一片片的,都是栽培型的茶树。而在这些茶树里,没有谁是树王之说,一圈走下来,树的大小都差不多,想来也都是些“同辈树”,即使稍有些差别,那也只是因为立地条件的原因所至。与其他群落相比,这里的古茶树在对外知名度上,同样属于“晚辈”,就连2007年那场普洱茶、古树茶热里,都难以找到与这里有关的片言只语。直到后来这里慢慢的有了几个做茶的人,然后又来了一个知道宣传推广的“老支书”,这里的茶才慢慢为人知晓。现在,走进了外交部蓝厅的“昌宁红”也把目光瞄向了这里,在这里建起了加工基地。老寨子茶“红”或许只是个时间问题。

离开老寨子要寻找古茶树,只能重新往高处走。一路走去,在明德、老场、明华那一片,都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群落,树有大有小,树龄也有大有小。在这些古茶树群落里,较为有名的要数老场的野珠山。一则因为这里有一个比较集中的群落,另一方面因为这里有一个加工厂,有一个品牌。野珠山的古茶树,同样多为栽培型的园埂茶,大部分树的大小与河尾老寨子差不多,但却有少数在人家房前屋后“养尊处优”者,要大一些也显得更沧桑一些。在栽培型茶树之间,有一棵茶树显得比较特别,既不像栽培型的,也不像野生型的,萌发出来的嫩芽有点像藤条,不知这是不是人们所说的“藤条茶”。

再顺着澜沧江往下游走,就到临沧市的凤庆县地界了。寻找昌宁茶,得沿着澜沧江与其重要支流右甸河之间的山走,翻过几座山头后,便是昌宁的又一个主要古茶树分布地——温泉联席。联席一个村里,就有百年以上古茶树一万三千多棵,野生型和栽培型各占半壁江山。而在联席的古茶树分布中,芭蕉林无疑是最有名的。这里的野生古茶树,树高可达数丈,基部径围可达4米有余。野生茶,是没有被人类栽培驯化、大量利用的茶组植物。是茶饮最早的源头,不论是饮茶之始还是历史名茶研发,都是从野茶开始的。据联席芭蕉林人说,他们现在还留存的野生茶,是因为不遮地而得以保存,一些人说当年砍茶树烧茶柴的情景仍惋惜不已。春天里,幸运的野生古茶树上的嫩芽,似乎也在讲述着茶的昨天、今天、明天。

除了芭蕉林,联席还有另一个“名山”——破石头。这里的古茶树数量比芭蕉林还要多,但却分布得更分散。这里最为茶人们乐道的是昌宁境内已发现的最大栽培型古茶树就在这里。2017年4月初,央视《农广天地》主持人姜鑫鑫随摄制组来到联席破石头,拍摄《农田餐桌系列节目“千年土罐茶”》时,艰难地爬上这株基部径围3米有余、树高近10米的大树,与女主人学采茶,真实地体验了古树茶采摘的艰辛与快乐后,在朋友圈里说:昌宁的古茶树很老,与之相伴的是昌宁传统的制茶、喝茶、吃茶方式非常独特。作为不太懂茶的我,不敢用这里的茶与云南其他名山的茶来比,我只想告诉朋友圈里爱茶的人们,这里茶值得您来探寻。

从联席继续往澜沧江下游方向走,海拔又开始由高渐低,而古茶树同样又是从野生型到栽培型逐渐过渡。在与联席村相邻的新河村三岔河,保留有四埂数百株栽培型古茶树,当地人都说这是懒人有懒福气,当年这家人没响应号召砍树进行低改,想不到还留出宝贝了。其实在昌宁,如这般树龄的茶树非常多,特别是在大集体生产的时候,集体的茶地大多要爬树采,只是后来为提高产量多次台刈,仅留下了不多的懒人树,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可惜之极,不过当时那么做也没什么错,毕竟那时没有古茶树古树茶之说,产量才是增加收入的根本。而且台刈后的茶树发出的茶更整齐,更符合以滇红为代表的云茶生产要求。

走完了一条线,还得回到天堂山再说起。从茶山河顺首林际线往西南方向走,通过九道河后便可以到一个叫小茶园的地方。小茶,是当地人对野生型茶的称呼,与栽培型的大叶种相对。同样因为人家稀少,可耕种的土地多,这里的园地边、树林里,都有许多古茶树,据当地人说山上的国有林里也有很多。在小茶园,同样有一棵王者之树,它吸引人之处在于独处一块地中间,特别是春来时,翠绿的茶叶与一地麦黄的搭配,更吸引人的眼球。一次去小茶园时,正好碰到一翩翩少年灵活地从古茶树上爬下来,采茶和爬树的双重喜悦写在脸上。其实,爬茶树的确是那个年代茶山孩子的快乐记忆之一,这种记忆充满了纯朴,溢满了茶香。

其实,昌宁最早为人知的古茶树,既非茶山河、联席,也不是黄家寨,而是右甸坝后西山之上的石佛山。那里那棵大茶树,上世纪90年代,西南农大茶研所教授刘勤晋一行就作出了“根据查询国内有关资料,其树高、树幅及根颈直径均为栽培型大茶树之冠,有进一步研究开发价值和广阔前景,建议列入云南省古茶树进行保护,并立项研究”的结论。现在的西山片区里,同样保留着大量的古茶树,有野生型,也有栽培型,只是分布得相对分散而名头被其他茶山抢了去。不过,这些茶树似乎并不在乎,春天来了,它们依然会萌发出一树的新绿,在春风里欢快的歌唱着,因为他们知道,它们的故事早已随明代的“碧云仙茶”传播得很远很远,他们的价值爱茶之人肯定不会忘记。

离开小茶园继续向西南,越过天堂山的腹地,便是属于怒江流域的湾岗村乌头塘。这里又是一个古茶树相对集中分布的地方。乌头塘的小山凹里,几户农家散落分布于小溪边,大大小小的野生型古茶树与零散分布的农家院落相映成趣。山泉欢吟,山路蜿蜒,农家的土鸡在古茶树下闲庭信步,透过古茶树、小村落仰望青山顶上的白云蓝天,似乎有茶仙将要下凡的感觉。从乌头塘往松坡方向走,一段时便是几户零零散散农家、几株零零散散的古茶树。其中一户人家,从进家的路边到房前屋后都是野生型古茶树,最大的房角那棵,基部径围应该不低于2米。

继续绕着天堂山走,便会到湾岗的小米片,这里同样有许多古茶树,海拔较处多见野生型的,其中最大一株基部径围约2米左右。还有许多古茶树身上都有明显的被砍痕迹,却依然顽强地生长着,从它们的身上,足见茶这一物种生命力之顽强。同样在这一片区,海拔稍低点的一个小村寨旁边,便是野生型的“小茶”与栽培型“大茶”组成的“混合林”。从树和叶的关系上看,可以套用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主题曲来唱:大茶的叶大树儿小,小茶的叶小树儿更大……这,似乎也符合昌宁两种茶之间的关系:植株较大的,大多是叶片较小的野生型古茶树;而叶片较大的栽培型古茶树,则植株相对较小。这个对比来看,谁是源头、谁先谁后,似乎不言自明。

当然,昌宁的古茶树,并不仅仅存在于这些地方,几乎只要种茶的村寨,都会有那么一些大茶树。但无论是从澜沧江以东的阿干到栗木那一片,还是县境南部的立木大山到更戛一片,都是两条脉络上的点。这两条脉络一条连着澜沧江下游弛名中外的那个优质茶区;另一条串于北纬24°线的两侧,连着千里之外的印度安萨姆、福建安溪。有理由相信,随着更多的人对茶的认识,从天堂山散落分开来分布的昌宁古茶树,也会像天堂山的水一样通过两条脉络连通茶的大世界,芬芳四溢。

四川古蔺桂花乡发现大面积千年古茶树


千年古茶树群被发现

3月28日 日前,四川泸州市古蔺县林业工作者在桂花乡发现大量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经初步考证,这个古茶树你群至少有几万株古茶树龄达四、五百年,最高的达千余年,目前全县古茶树达20万株。

一大早,记者跟随古蔺县桂花乡工作人员来到高峰村六社,小地名圈子头的地方,在云雾缭绕的山顶,生长着大量的古茶树。当地林业部门人员对其中一颗树干最大的古茶树进行了外观测定。

千年古茶树

这些古茶树属乔木而非灌木,如此成片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在泸州及周边地区实属罕见。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棵古茶树株高约12米,南北树冠直径6.3米,东南树冠约6米,树冠像一把撑开的雨伞,枝繁叶旺,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泸州市古蔺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赵中国告诉记者,这棵古茶树的树围有163cm,折算直径52cm,树龄1000年左右。

据桂花乡工作人员徐挺介绍,从普查的初步情况看,10公分以上的古茶树有3万多株,20公分的3000多株,30公分的古茶树有1000余株。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四季分明,湿度适中,日照较充足。古蔺野生茶树分布广,数量多,产茶历史久远,明代称永宁茶为“剪发刀粗叶”。据清《续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载:“茶有大小两种,大者为大茶,小者为丛茶”。据古蔺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解放初,古蔺茶叶生产采老粗茶为主,又称边茶,茶、棕、竹成为当地老百姓的主要收入,但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棕叶已退出市场,茶叶占农业收入的比重也在下降。这次古蔺桂花乡发现大面积的珍贵古茶树,不仅是当地悠久茶叶历史的活见证,也为野生古茶树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千年宁红茶


宁红功夫,简称宁红,是我国最早的功夫红茶珍品之一,于江西省修水县。修水在元代称宁州,故名。

修水产茶,迄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宁红制作则始于清代中叶。光绪三十年(1904),宁红的珍品太子茶被列为贡品,故又有公茶之称。曾获俄、美等八国商人所赠之“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奖匾。

宁红茶的成品共分8个等级。特级宁红紧细多毫,峰苗毕露,乌黑油润,鲜嫩浓郁,鲜醇爽口,柔嫩多芽,汤色红艳。

修水县作为“宁红茶”出口生产基地,1958年生产的“宁红茶”新品种宁红功夫茶,经中外专家鉴定,品质已达到国际高级茶标准。1980年获江西省人民政府嘉奖令。1983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荣誉证书。1984年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1985年获国家农牧渔业部金杯奖和国家银质奖。

远在唐代时,修水县就已盛产茶叶,生产红茶则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到十九世纪中叶,宁州工夫红茶已成为当时著名红茶之一。据《茶叶全书》记载:“宁红外形美丽紧结,色黑,水色鲜红引人,在拼和茶中极有价值。”“宁红”素以条索紧结秀丽,金毫显露,锋苗挺拔,色泽乌润,香味持久,叶底红亮,滋味浓醇的特色而驰名中外。

宁红茶,是中国传统制茶工艺的瑰宝,宁红茶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宁红”商标的唯一合法注册方江西省宁红责任有限公司,迫切希望现在的“宁红”品牌的畅销,能够为百年宁红带来一丝新的契机。江西省宁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宁红减肥茶是宁红茶的升华和发展,它利用宁红茶固有的降脂减肥功效,配以决明子,山楂等,使宁红花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减肥保健中去,从而使宁红产品再次走向国内外。

据调查,现在年轻人中,知道宁红茶的人越来越少,唯一可圈可点的是,目前,在国外仍有一大批热爱中国宁红茶的忠实消费者。这些来自荷兰、英国、法国、美国的人们先后跟宁红方面负责人洽谈,开出天价,希望能够收购宁红整个品牌,乃至宁红茶系列的所有产品的原料、配方和制作工艺,作为自己公司的品牌推向国际市场。江西省宁红公司认为,一个在中国享誉几百年的品牌,拿给外国人去“改头换面”,民族感情上实在过不去,我们不希望这数百年品牌毁在自己手里,虽然,我们现在的力量并不是很大,但是,尽己之力,不留遗憾。

经历了多年的奋斗,宁红方面也渐渐体会到,保护传统文化遗产不能孤军奋战,为此,近阶段,宁红联系了多家报社,希望能够调动媒体的力量,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宁红品牌的发展,宁红也希望,所有关心宁红的消费者、企事业单位、广大市民,都积极为宁红出招,多给宁红一些鼓励和支持,只愿宁红在风雨之后能够重新站稳,而且越走越有力。

在不起眼的普洱,隐藏着千年古树茶的秘密


即使在普洱茶的故乡,如今想要再寻觅到千年以上的古树茶,也不大容易。

我近年来,也开始品茶,并试着挖掘一些存放了上十年的老茶,找一些故事,谈谈生活的真谛。

不久前,在云南昆明的一年一度的茶博会上,我沿着展馆区,一个一个地参观,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茶展示,不由得一阵惊喜,遇到心仪的品牌,便坐下来和老板聊一聊,品品茶。

很意外地,在散茶展示区,我挖到一个宝藏!

这是一处不到五平米见方的空间,夫妻两人的茶展区和其它展区相似,前方陈列着成品和散茶,以及茶台。

茶台设在展区中间,男主人是一个南方汉子,穿着彝族服饰,和客人在茶台聊天品茶,女主人则在一旁招呼前来询问的顾客。

我仔细看了一圈展区,空间不大,但是墙上挂着的几幅画,以及画旁边的解释,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好奇。

这是一颗枝干粗壮的古茶树,周围搭上架子,由采茶人攀登上去进行采摘。我一下子跟前不久看到的新闻联系了起来。

于是,带着对茶的强烈爱好,以及敏感度,坐到茶台边,跟男主人聊了起来。原来他家正是邦崴古树茶的“娘家”。

也许你还不大了解邦崴古树茶,先介绍一段它的传奇历史。

一直以来,关于世界茶叶的发源地的质疑就没有断过。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本来是一个不起眼的村子,但是因村中存活有迄今1700年的古茶树而闻名。

1823年,英国军队在入侵印度时,发现了野生的茶树,于是后来有人就认为茶的发源地在印度。

1961年,中国云南澜沧江中下游地区,一棵树龄超1700年的野生茶树王被发现,较印度早上千年。

它是世界上现存从野生型到栽培型过渡的唯一一棵普洱茶,每年的产量仅8公斤,平时只用作观赏、陈列之用。

这棵1700年的老茶树,证明了云南普洱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改变了中国茶的地位,因此而闻名中外,它在1997年还登上了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

后续在勐海和澜沧两地,又发现了树龄约900-1000年左右的古茶树,使中国茶叶史从野生到栽培的过渡有了一个完整的呈现。

云南三大茶树王:栽培型代——南糯山茶树王,巴达野生茶树王,邦崴过渡型茶树王。

这三棵古茶树陆续被发现,确定了中国才是茶叶的发源地和最早发掘者,并非印度!

每年清明节前期,只会由政府组织集体采摘一次,受到广泛的关注,常常会有媒体曝光,邦威古茶树每年的产量有限。

据说,取自邦崴老茶树的的普洱茶的茶味十足,汤水橙黄明亮,入喉立马溢满甘香,且回甘持久,满口余香耐人回味。

在2018年第十五届中国普洱茶节上,首次亮相拍卖会的1700年邦崴古树茶,便拍出了天价18万元!

男主人指着墙上的画告诉我,明星邦崴古茶树就发现在他家院子,1992年以2500元收归了政府所有。他家还有一棵老茶树,虽然不及邦崴古茶树,但是也有上千年的历史,目前老二仍归私人所有,他店里展示的茶即产于千年老茶树,平时做一些批发。

男主人从手机中找出当年的纸质收据,纸张因为年久,已经泛黄和破烂,很多字都已经模糊,但仍然可以看到:

今收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茶树补偿费2500元。

我像从地下挖出了宝藏那般惊喜,想要品到好茶,需亲自去一趟普洱富东乡,深入到当地去品得像个当地人。

米茶的做法 米茶怎么做好吃


米茶是什么?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米茶这种食物,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米茶,再看看米茶应该怎么做才好吃。

米茶的做法 米茶怎么做好吃

1.什么是米茶

米茶是一种在荆门钟祥石牌马良等地常见的一种地方特色食物,这是在夏天的时候常吃的,米茶是有很好的解暑作用的,这是一种很好消化的食物,特别有风味。

2.米茶的材料

大米、油、盐。

3.米茶的做法

1)先把锅烧热再把米放进锅中不断地去炒,把米炒成了金黄色的就可以停火了,等炒米变凉了以后就可以把米倒到一个盆子里待凉。

2)炒米变凉了以后再把炒米放进清水中清洗干净,然后再把水煮开,再把洗好的炒米倒进去,一直煮,直到大米变成了开花状即可。

4.做米茶的注意事项

1)我们在炒大米的时候大米是要不断地去翻炒的,直到米变成了金黄色,火不能太大,炒的时间也会比较长一些,所以说要多耐心一点。

2)一次也可以多炒一些,如果炒得太少,这样米是很容易变苦的,这种大米炒好以后可以存放很久的,据说存放几年都是没问题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