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栽培茶园合理耕作的好处

发布时间 : 2019-12-02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中茶黑茶园 茶树和白茶树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合理耕作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耕作,影响土壤的孔隙,土壤颗粒越细,排列越紧密,孔隙就越小,对进入土壤的固体物质的阻留作用就越大,保蓄养分能力也越大。耕作还影响土壤颗粒的物理化学吸收性能和土壤中生物吸收,能够避免或减少养分的流失。耕作还影响供肥能力,影响茶树吸收的土壤速效性养分的数量,迟效性养分转化为速效养分的速度以及速效养分持续供应的时间。土壤经过合理耕作后,通气性得以改善,好气性微生物活跃,对土壤释放有效养分是大有好处的。所以茶树能否保持良好的养分供应状态,不仅与施肥有关,还与耕作管理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合理耕作改变着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状况,有利于茶树根系的生长。疏松的土壤,其固相小于液相和气相,在板结的土壤中,液相和气相所占比重都小。而表土疏松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蓄水分,减少地表径流,表土板结不仅影响茶树水分的吸收,还影响根系的呼吸作用和生长活动,从而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造成生理饥饿状态。要保持茶园土壤的疏松,必须依靠合理耕作来实现。不合理的耕作容易引起茶园的水土流失,特别是一些陡坡茶园,没有建成梯坎茶园,没有水土保持设施,不断挖山,土壤疏松,遇上暴雨,就会造成地表径流冲刷,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对不同类别茶园,耕作方式应有不同方案。

合理耕作还能起到除草作用,人们经常把耕作管理称为中耕除草。虽然这两项作业性质不同,但都能发挥一举两得的作用。

合理耕作还能起到杀虫灭菌的作用。通过土壤耕作,把地表害虫的卵、蛹及有害病菌翻入土壤下层,让其窒息而亡,同时又能将土壤中的一些害虫的卵、蛹及有害病菌翻至地表,被日光暴晒致死。在实施重修剪、台刈等改造作业的茶园,都强调要深翻土壤,就是通过合理耕作起到上述作用。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园耕作技术的分类和方法


科学合理的茶园耕作,是提高茶叶产量、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耕作深度不同,茶园耕作可分为浅耕和深耕两种。

一、浅耕

一般来说,茶园耕作深度不到15厘米的都叫浅耕。通常,每年都要进行春耕、夏锄、秋锄和冬耕。春耕和冬耕以松土为主。耕作深度春耕10厘米左右,冬耕10厘米~15厘米。夏锄和秋锄以除草为主,锄草次数常因杂草生长不同而有一定差别。锄草深度以5厘米左右为宜。新开辟茶园的第一年,为了避免带动茶籽和茶苗,距茶苗30厘米以内的杂草宜趁雨后用手连根拔除,30厘米以外的照常进行浅耕,待茶苗长大后可用手锄除草。秋后就可全面浅耕。

在茶树幼年和青年阶段,茶园行间空隙大,容易生长杂草。为了减少杂草争夺土壤水分和养分,浅耕时期,次数的安排常在追肥之前进行一次。夏秋季杂草多,浅耕后要将杂草铺在地面晒干或耙出园外,堆积一处制成堆肥,特别在多雨季节更要注意。

壮年茶园如果树冠覆盖度高,其生长好、产量高。由于采摘、施肥、除虫等作业较频繁,茶行间土壤容易板结,浅耕以疏松土壤为主,次数可适当减少1次~2次。

二、深耕

耕作深度超过15厘米即可称为深耕。茶树种植前的深耕,按照常规即可。种植后的深耕,由于茶园类型不同,深耕要求也有差异。下面分别就幼龄茶园、成年茶园、衰老茶园的深耕方法加以说明。

1.幼龄茶园 种植前深垦过的茶园,一般结合施基肥进行深耕。深耕深度初期在离茶树根部20厘米~30厘米以外开沟30厘米左右深度。茶树长大后开沟的部位向行中间逐步转移。开垦时仅在种植行中深垦的茶园,一般要结合施基肥,在茶行间宽1米左右深耕50厘米。深挖的土壤先放置道路上,然后施基肥与心土混合,施入沟中,再将第二段表土翻入第一段,这样依次深耕,逐步完成。

2.成年茶园 过去已深垦过的,如土壤疏松可不再深耕。若土壤很粘重,在尽量减少伤根的前提下,适当缩小宽度深耕30厘米左右,以后不再深耕。深耕时期,北方茶区宜在8月~9月,长江中、下游茶区宜在9月~10月,华南茶区还可适当推迟。

3.衰老茶园 通常结合低产茶园改造,在秋末冬初离开茶根30厘米进行50厘米深耕。深耕时要结合施用有机肥料,将肥料与土壤混合,使土肥相融。

总之,深耕是花费劳力多,需要有机肥多的作业。通常在开垦前进行一次,如果土壤粘重可在开采初期缩小宽度再进行一次。在正常情况下,待20年左右茶园产量大幅度下降时再深耕改土一次,其他时期不再深耕 。

茶叶相关知识:茶起源于我国,栽培历史已有三千多年,是目前人类三大饮品之一,消费量超过咖啡和可可。饮茶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其主要作用是:兴奋解倦,利尿明目,解毒止渴,消食去腻,益思少睡,增加营养,抵抗衰老,降压减肥,强化血管,抑癌。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深有体会“人不可一日无茶”,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称“茶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最好的饮料”,日本人则称茶为“原子时代的饮料”。

探索茶园保护型耕作模式


湖南省农业厅环保站、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共同承担的“湖南省无公害茶叶产业化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重点针对我省丘陵区茶园退化、土壤日趋贫瘠的难题,展开了长达5年的攻关,成功探索出“茶园保护型耕作模式”等多项先进技术。省科技厅日前举行成果鉴定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万物生长靠太阳,也靠土壤。茶园肥力高低变化,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和生态安全。我省茶园曾因肥力退化,茶农滥施化肥、农药,一度影响到茶叶的出口。茶产业健康发展,需要从固“本”培“源”抓起,着重从耕作模式方面进行改良。 2003年启动的该项目,专家们通过茶区调研、典型茶场详查和长期定点监测,探明了我省茶园土壤的主要肥力特征、演变趋势及其成因。攻关组采取等高梯土撩壕、开挖竹节沟、建立生物篱笆、作物秸秆覆盖等保护型开垦,结合免耕技术的水土保持,构建丘陵茶园保护型耕作模式。开发出以腐殖酸矿粉为基质的有机专用配方肥,引导茶农在茶园间种经济绿肥、增施有机肥,快速培肥土壤。以生物防治为主,创新茶园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净化茶园环境。根据项目研究的成果,专家们制订出“湖南省无公害茶叶产业化开发技术规程”。 项目启动以来,石门、桃源和长沙3县作为试验项目区,每个县创建示范样板基地1万亩,辐射带动周边10万亩茶园,助农增收9600万元。每个县还挑选3至5家项目协作企业,打响了“野茶王”、“腾琼”、“灵芽”等无公害茶叶品牌。

【山国饮艺】茶园耕作方法


科学合理的茶园耕作,是提高茶叶产量、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耕作深度不同,茶园耕作可分为浅耕和深耕两种。

一、浅耕

一般来说,茶园耕作深度不到15厘米的都叫浅耕。通常,每年都要进行春耕、夏锄、秋锄和冬耕。春耕和冬耕以松土为主。耕作深度春耕10厘米左右,冬耕10厘米~15厘米。夏锄和秋锄以除草为主,锄草次数常因杂草生长不同而有一定差别。锄草深度以5厘米左右为宜。新开辟茶园的第一年,为了避免带动茶籽和茶苗,距茶苗30厘米以内的杂草宜趁雨后用手连根拔除,30厘米以外的照常进行浅耕,待茶苗长大后可用手锄除草。秋后就可全面浅耕。

在茶树幼年和青年阶段,茶园行间空隙大,容易生长杂草。为了减少杂草争夺土壤水分和养分,浅耕时期,次数的安排常在追肥之前进行一次。夏秋季杂草多,浅耕后要将杂草铺在地面晒干或耙出园外,堆积一处制成堆肥,特别在多雨季节更要注意。

壮年茶园如果树冠覆盖度高,其生长好、产量高。由于采摘、施肥、除虫等作业较频繁,茶行间土壤容易板结,浅耕以疏松土壤为主,次数可适当减少1次~2次。

二、深耕

耕作深度超过15厘米即可称为深耕。茶树种植前的深耕,按照常规即可。种植后的深耕,由于茶园类型不同,深耕要求也有差异。下面分别就幼龄茶园、成年茶园、衰老茶园的深耕方法加以说明。

1.幼龄茶园种植前深垦过的茶园,一般结合施基肥进行深耕。深耕深度初期在离茶树根部20厘米~30厘米以外开沟30厘米左右深度。茶树长大后开沟的部位向行中间逐步转移。开垦时仅在种植行中深垦的茶园,一般要结合施基肥,在茶行间宽1米左右深耕50厘米。深挖的土壤先放置道路上,然后施基肥与心土混合,施入沟中,再将第二段表土翻入第一段,这样依次深耕,逐步完成。

2.成年茶园过去已深垦过的,如土壤疏松可不再深耕。若土壤很粘重,在尽量减少伤根的前提下,适当缩小宽度深耕30厘米左右,以后不再深耕。深耕时期,北方茶区宜在8月~9月,长江中、下游茶区宜在9月~10月,华南茶区还可适当推迟。

3.衰老茶园通常结合低产茶园改造,在秋末冬初离开茶根30厘米进行50厘米深耕。深耕时要结合施用有机肥料,将肥料与土壤混合,使土肥相融。

总之,深耕是花费劳力多,需要有机肥多的作业。通常在开垦前进行一次,如果土壤粘重可在开采初期缩小宽度再进行一次。在正常情况下,待20年左右茶园产量大幅度下降时再深耕改土一次,其他时期不再深耕

茶树的栽培


集约式的茶园耕种是先行育苗再行移植,育苗方法已从过去的播种法(有性繁殖)改为扦插育苗法(无性繁殖),以维护品种的纯正。茶树成行种植,以利人工或机械耕种与采收。

茶苗种植三年以后方可采摘茶青,太早采收将影响以后的收成。茶树枝芽被采摘后,会从侧腋再行长出新芽,就是下次采摘的对象。为使采摘面整齐,而且控制茶树高度,每季采摘后会修剪采摘面。如此一次又一次的采摘与修剪,枝芽长得愈来愈密,叶子长得愈来愈小,品质就下降,这时补救的办法就是从根部离地不远的地(如二十公分)给予砍除(即所谓之台刈),使茶树从基部重新长出新枝,这样就有如新种的茶种一般,又可采收好长的一个周期。茶树从种植到一年左右可达盛产期,待产量衰退后可用台刈让其恢复,几次后茶树若已老化,就得挖掉重新种植。

茶树是长年深根作物,善加照顾是可以陪伴我们一辈子的。所谓善加照顾包括尽量不要使用化学肥料除草与农药,也就是推行所谓的永续农法,这样茶树的有效寿命才会增长,茶青品质才会良好。

茶树品种

茶树有数百品种,台湾常看到的也有三、四十种,理论上是各种品种都可制成各类茶,只要制造的方法不同即可。但什么品种比较适宜制造成那一类茶是有经验可供参考的。有些品种的特质非常明显,我们就特别为它制做成一种茶,而且就以茶树品种的名称作为制成茶的商品名称,如铁观音、水仙、佛手等。

茶树品种有些是传统性品种,有些是新近改良的品种,如在台湾常听到的青心乌龙、青心大冇、硬枝红心、铁观音、水仙、佛手等,都是移植自大陆的品种,阿萨姆则是移植自印度的品种。另外为了增产、耐害、早采、质优等理由,也自行培育新品种,如金萱(或说台茶十二号)、翠玉(或说台茶十三号)等。这些新品种可以制成冻顶,也可以制成清茶,所以不能向茶行老板说:「我要买金萱!」,除非他知道您喝那类茶,否则老板还要问您:「您要是金萱制的冻顶还是清茶?」

有些茶树品种的叶子特别大,大到像小婴儿的手掌,我们就称它为大叶种,如阿萨姆。相对地,有些茶树品种的叶子比较小,就称为小叶种。有些茶树品种可以长得很高,属乔木型。有些品种不会长得太高,属灌木型。但一般我们看到的茶园,茶树都只长到膝盖的高度,那是我们故意将之修剪成的,因为这样的高度比较方便采收,如果不加以修剪,一般可以长成一楼的高度。

茶树发源于中国的西南一带,云南至今尚有千年的老茶树,乔木型的原始茶林分布甚广,但至今量产的茶园也都已经改成矮欉型。

茶园如何合理施肥


肥料是茶树生长的食粮,是茶叶增产和提高品质的物质基础。因此,施肥对茶树的生长以及茶叶的产量与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施肥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施肥的增产作用,保持和提高茶叶的优良品质,维持茶叶的旺盛生长态势,同时利于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但如施肥不当,不但不能增加茶叶产量,还会造成茶叶品质严重下降,甚至会给茶树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茶园施肥要求因地制宣,采用适当的肥料种类及施肥方法,才能充分发挥肥效,达到施肥的目的。现就茶园如何合理施肥方面谈些浅见。 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配合使用 有机肥属于全面性肥料,有机质丰富,肥效缓慢而持久,对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有良好影响,且能改良土壤。因此,施肥必须以有机肥为主。茶园常用的传统有机肥有人粪尿、厩肥、饼肥、堆肥、绿肥等。目前深圳市芭田复合肥有限公司已推出茶叶专用有机肥,比传统有机肥更具有针对性、高效性和施用方便等优点。无机肥是速效肥,其肥效快,在茶树生长与采摘旺盛季节,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往往出现某些元素不足,必须及时补充,才能满足茶树生长的正常需要,因此,配施无机速效肥是必要的。茶园常用传统天机肥中的氮肥有硫酸氨、硝酸氨、碳酸氢氨、尿素;磷肥有过磷酸钙、磷矿粉、骨粉;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 目前主要以施用茶叶专用复合肥为主。 重施基肥,分期追肥 基肥要施足,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以P、K肥为主的无机肥,在茶季结束时一次施用;追肥要施速效肥,目前以较高浓度的茶叶专用化肥为主,结合施用一些腐熟的人畜粪尿或沤堆腐熟的有机水肥。由于追肥容易在土壤中淋溶流失、固定,必须分期进行,一般是结合茶园每轮的耕作或除草措施进行施用。 因茶树生育阶段、生产茶类需求,施用专用复合肥 茶树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生育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不同的。幼龄茶树以培养健壮的枝条骨架、分布深广的根系为目的,必须增加P、K元素的比例,以施用幼龄肥为主;处于长势旺盛的壮年时期,为促进营养生长,提高鲜叶的产量,适当增加N素是必要的。但茶叶是嗜好品,对品质要求很高。不同茶类,其品质特征差异较大,如红茶的品质特征是“红汤红叶”,滋味浓强,要求含有较高的多酚类含量;绿茶的品质特征是“清汤绿叶”,滋味鲜爽,要求含有较高的含N化合物,如氨基酸、蛋白质;乌龙茶类(如单丛、水仙、铁观音、奇兰、黄金桂等)的品质特征是香气浓郁,滋味醇和,要求有较高的芳香物质和氨基酸。这些品质特征的形成与茶树施肥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施用适合不同茶类的专用肥,才能保证和提高茶叶品质。 目前由华南农业大学研制、芭田公司生产的幼龄茶树专用肥、红茶、绿茶、鸟龙茶专用复合肥,能满足广大茶农的要求。 肥料用量及施用方法 肥料用量:肥料的用量视不同树龄、土壤肥力、不同生产管理水平的茶园而定。一般幼龄茶树比生长旺盛的成龄茶树施用量少;土地肥沃的茶园施肥量可少些。生产茶园施肥量可根据茶叶生产量而定,一般每增施1公斤的N素,鲜叶可增产12至40公斤。 基肥与追肥的比例:视肥的种类而定,有机肥作基肥其施用比例应大于8O%;腐熟水肥作追肥,施用比例为2O%;施用无机肥,则基肥、追肥比例为4:6。 次数与时间:茶树在一年中对营养需求量不一致,对N素的吸收以4至11月较多,而P的吸收主要在4至7月,K的吸收以7至9月为最多。中部茶区基肥一般9至11月施用;南部茶区,茶芽轮次多,到12月上旬停采后才施用。基肥一般一次施完;追肥一般分2至4次,施用量上应采用“前多后少”的原则,才能增产春茶。采摘旺季的南部茶区追肥次数可适当增加。第一次施“催芽肥”,在春芽萌动前一周施用,用量约4O%至50%;第二次在4至5月上旬施用,用量约10%至15%;第三次在6至7月上旬施用,用量约15%;第四次在8至9月施用,用量约20%至30%。 施肥方法:基肥多为土杂肥,体积大,分解慢,一般用开沟深施,深度约20至30厘米,追肥多施化学速效肥或水肥,可开浅沟或穴施,如在雨天或雨前施用,可在茶行中均匀撒施,但必须注意不能撒在茶树冠面上,以防烧坏茶树。

合理采摘茶树


茶树在系统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它固有的生物学特性,提示并充分认识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就能获得种茶的更大自由。

合理采摘的主要科学依据是:

1、茶树新梢的生长特性

茶树在年生育周期中,新梢的生长有两个基本的特性,一是顶端生长优势;二是多次萌发生长。这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又与环境条件密切相瓣。新梢生长时,顶芽最先萌发,生长也最快。顶芽的旺盛生长,抑制了侧芽的生长,使侧芽生长缓慢,甚至呈休止潜伏状态,这种顶端优势,在茶树幼龄期,在台刈或重修剪后更为明显。形成顶端优势的原因,一般认为与生长素和激动素的极性传导有关。因此,及时地采去顶芽,改变生长至少和激动素的极性传导和分配状况,就可解除顶端生长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

茶树新梢生长的另一个特性,就是一年中能多次萌发生长,萌发次数的多少,除受品种特性、树龄、树势制约外,主要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茶树在自然生长条件下,一般能萌发2-3次;而在采摘的情况下,可萌发4-6次。

所以合理采摘,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利用茶树生长的顶端优势和多次萌发生长的生物学特性,通过人为的手段,解除顶芽的生长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多采茶,采好茶。

2、茶树叶子生育和消长规律

茶树是常绿植物,叶子对茶树生长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所以,叶子的适度繁茂,往往是衡量树势强弱和分析茶园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茶树叶子是随着新梢的生长而生长的,叶子的生育速度、展叶多少、成熟历期、叶子寿命和消长规律等生物学特性,与外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新梢生长快的,一般二、三天可展一片叶子,生长慢的,则需五、六天。叶子从初展到成熟的历期,生长快的需10-20天,生长慢的,需要20-30天。叶子未成熟前生理上的一个特点是,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即消耗大于积累。新梢展叶多少,差异很大,多的可达十多片,少的一、二片,一般能民叶4-6片。茶树叶片的寿命一般不到一年,在一个年生育周期内,叶子寿命总是随着展叶时期的推迟而缩短。树冠上新叶的增长具有季节性,而老叶的脱落则是常年都有的,但在正常的情况下,多集中在新梢生长季脱落。通常是新叶增长最多这时,也是老叶脱最多之际。在杭州的环境条件下,留一叶采摘的龙井群体种茶树,四至六月留的叶片,集中在翌年三到四月脱落;七至九月留的叶片,集中在翌年四至六月脱落。据测定,采叶茶树,由于采摘的刺激作用,有延长叶龄、促进新叶生长的功效,因此,在年周期中,采叶茶树新叶的相对增长量大于自然生长的茶树,而落叶面积却相应地小于自然生长的茶树。

从这个意义上讲,合理采摘就是在认识茶树叶子生育特性和消长规律的基础上,既要及使分批采摘符合制茶嫩度要求的芽叶,又要适时适量留养一定的新生叶子,以维持茶树正常生命活动和在生产。

3.茶树地上部生长和地下部生长的相互关系

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在生产过程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从而,使茶树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和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主要表现在营养物质的相互供应和自动调节上。根系生命活动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有机养料和一些微量活性物质,如维生素、生长素等,主要是靠地上部茎叶合成而供给的;而地上部茎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如水分、矿物质等,则是依赖于根系吸收输送的。茎叶与根系在生长过程中当营养物质分配上产生矛盾时,茶树有自动调节的能力,因此,在年生长周期中,茎叶与根系表现有交错生长的现象。在杭州,自然生长的幼龄茶树,根系与枝叶在一年中各有三次生长高峰,总的趋势是新梢生长期地上部枝叶生长占优势;茶树休眠期地下部根系生长占优势。

合理采摘,就是利用茶树上下部生长的这种相对平衡特性,通过人为的手段,打破这种相对平衡关系,促进地上部新梢的生长。在不影响茶树生机的前提下,使尽可能多的营养物质,形成经济产量--茶叶。

茶园怎样合理用药


茶叶生产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茶园用药跟其他作物有明显差异,很多农药都不适合用于茶园,在茶园中用药特别要讲究安全、合理。所谓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就是要求做到防治病虫效果好,对人、畜、鱼类、茶叶安全,残留毒性小,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能预防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概括地说就是作到经济、安全、有效。

要做到安全、合理用药,最根本的是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运用生态学的观点使用农药。在农业防治基础上,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协调应用。生产实际中,主要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合理选用农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茶叶及天敌安全、无不良影响,成本低廉的药剂品种,掌握药剂特点和防治对象,作到针对性用药。

2.合理选择施药时期。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如防治黑刺粉虱一定要在幼虫盛孵期施药;保护天敌应避开寄生性天敌羽化盛期施药;避免残毒则要严格遵守施药的安全间隔期。

3.采用适当的浓度、用药量和用药次数。使用最低有效浓度、用药量和最少的有效次数,才能符合经济、安全、有效的要求,才能省药、省工、省成本、减少残毒,有利天敌。切忌随意加大药剂浓度和用量,切忌盲目施药。

4.采用适当的施药方法。可根据农药的剂型、茶园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

5.适当混用与轮用农药。可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同时起兼治和增效作用,并能减少用药次数。轮用农药应掌握选用具有不同毒理机制,不产生交互抗药性的药剂。另外还要掌握农药混合后不应产生不良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对作物不应产生药害。对于新的农药品种,能否混合使用,应先作小区试验,再行推广。

6.要正确看待防治效果。不要片面追求防治百分率,要从生态学观点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上去看待防治效果,不要单纯依赖化学药剂,不要片面追求高的防治百分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