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茶产区介绍

发布时间 : 2019-12-02
黑茶的产区 乌龙茶产区 云南黑茶

黑茶的产区。

西双版纳地区傣语“西双版纳”直译为“十二千块田”,实际上是指十二个行政区域。傣族古称西双版纳为“勐巴拉娜西”,意思是“一块神奇、美好的理想乐土”。

西双版纳地处云南省最南端,北与普洱市相邻,南与缅甸交界,东与老挝交界,面积19700平方千米,人口80多万。全境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1°10′~22°40′,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429米,最低海拔477米,澜沧江由北而南贯穿境内。年平均温度18℃~21℃,年平均相对湿度80%~82%,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1400毫米。为云南省纬度最低、平均海拔最低、温度最高、降雨量最高,但普洱茶生产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的区域。全州地形以中低海拔、丘陵地为主,山区、丘陵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5.1%,盆地占总面积的4.9%。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下,景洪市海拔仅551米。

西双版纳属亚热带气候,既无酷暑亦无严寒,日照充足,相对湿度大,雨量充沛;土质以砖红壤和赤红壤为主,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勐海享有“大叶茶故乡”的美誉,也被尊称为“普洱茶的原产地”。下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以及11个国营农场。于境内还有全世界唯一在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雨林区,在国内外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物王国”的美誉,为全世界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1993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接纳为生物保护区成员。

以往,传统普洱茶最知名的产地,厂方以勐海茶厂,地区以六大茶山茶区最为人所称道,所在地区都在西双版纳辖区,凭借优良文化传承与优质气候地理环境,可说主宰数百年普洱茶主流市场。近年,因普洱茶市场再一次兴盛,过度采摘与不实茶品重创这传统品牌;若不再有适当的措施保护品牌与产地,西双版纳的数百年的优良茶质与品牌,将成为历史名词。

小编推荐

云南西双版纳茶文化旅游


云南省旅游胜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通过普洱茶研究所、茶叶科技园和一些景区景点的建设,让外地游客在度假旅游的同时,逐渐了解了现代化茶园,领略了古茶山的风韵,感受到浓厚的茶文化。而随着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的转变,西双版纳近期还将推出易武茶健康古茶山和大渡岗万亩茶园的茶文化旅游项目。西双版纳州商务局局长钱敏说,在有着普洱茶故乡之称的西双版纳,将休闲度假旅游和游览古茶山、感受茶文化结合起来,对喜欢茶的人来说极具吸引力,同时,茶文化旅游可以对带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起到积极的作用。按照规划,作为昔日茶马古道的起点和普洱茶六大古茶山生产、加工和贸易集散重镇,勐腊县易武镇将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建设突出茶文化的旅游小镇,将历史文化古迹、茶文化和少数民族山区风光结合起来,开发易武古茶树资源和民俗茶饮探险游等旅游项目,在五年时间内建成国内最大的茶马古镇。在有着近4万亩现代化茶园的景洪市大渡岗乡,将依托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建设包括民族旅游特色居住区、茶文化商业区、万亩茶山景观区和雨林景观休闲区等十大功能区的旅游小镇。此外,西双版纳茶文化博览园及布朗乡南糯山的千年古茶树也都将成为西双版纳下一步推进茶文化旅游的亮点。钱敏说:我们想要让各地的游客来云南感受漂亮的古茶山及山上的特色民族文化,看最大连片的现代茶园和制茶技术。在千年古茶树下听僾尼人讲1000多年前茶树是如何开始被驯化和培育的。(完)

有关于云南主要茶产区(临沧市)的介绍!哪些地区?


临沧为通往缅甸和东南亚的重要门户,素有滇西南“边陲宝地”和通向东南亚、南亚的“黄金口岸”之称,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临沧市现属辖地,古代亦属“永昌郡”管辖。清朝改土归流后,乾隆十二年(1747年)隶属永昌府(保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将大理专区的缅宁县(现称临沧县),保山专区的双江、耿马县,普洱专区的沧源县等4县划出,建立了缅宁专区。1953年和1956年间,又从保山、大理专区划入了镇康、顺宁(今称凤庆)、云县3县;并把专区名称改为临沧专区,1970年正式改称临沧地区。

临沧地区于2004年11月撤地设市,正式更名临沧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省内与保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普洱市相邻,南边与缅甸交界,面积24469平方千米,人口200多万人。北纬23°29′~24°16′,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两侧高,最高海拔3429米,最低海拔730米;怒江支流由东北走向西南,澜沧江由北而南沿县境东南侧流过,进入普洱市澜沧县。年平均温度15℃~20℃,年平均相对湿度70%~82%,年平均降雨量920毫米~1800毫米。辖区临沧、凤庆、云县、永德、镇康、双江、耿马、沧源等地都有茶叶生产,除晒青茶外,凤庆与云县所生产的滇红可说是高经济作物,为云南省在全世界的知名特产。

临沧市是目前云南省产茶量最高的地方,原本以绿茶为主、红茶次之。从2003年开始,云南普洱茶热潮引发,许多以生产绿茶为主的茶区相继生产晒青毛茶。栽培古树茶目前以勐库较为人所熟知,而临沧南部地区以永德附近为传统大量青毛茶产区。2004年开始,许多大小型茶厂不断进驻临沧市设厂,多数集中在中南部地区。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基本概况(下篇)


1939年至1941年期间,西双版纳年产紧压茶达到了2000吨以上。1943年西双版纳茶叶生产开始袁落,由于战祸、国外交通受阻、国内交通不便、国民党残兵扰乱等原因,西双版纳的茶叶产销急剧衰败,茶农生活凄苦。到1949年,全区茶园残存面积仅31400亩,产量仅6992担,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三)新中国成立

1950年,全州茶叶采摘面积仪1.5万亩,产量仅150吨。解放后,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茶叶生产,在全州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下,西双版纳州茶叶产业发展很快。

(四)新世纪以来

经过多年努力,西双版纳已建成以省茶科所为主体的集茶种资源保护、茶叶基础应用研究、良种推广、产品开发为一体的科技研发体系;建立了以勐海茶厂为龙头的一批集茶叶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骨干企业群:创立了以“大益”牌为代表的一批茶叶知名品牌。西双版纳茶叶产业正成为茶农增收、企业増效、财政增长和经济社会和谱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西双版纳茶区总结

两双版纳茶区的茶质厚重,汤质较饱满,汤浓味厚;古树茶气明显,山韵突出。这是和润沧江下游的气候和白然环境密不可分的,版纳茶区在普洱茶区中温度较高,光照较强,这导致系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台量较高,苦涩感较明,班章、曼娥的霸气,小勐送苦茶的苦涩都和这有直接关系。

西双版纳茶区古树的树龄以100~500年之间为多,对普洱茶来说正是产量适适自的时候但有些山头成名较早,过度采摘的情况比较明量,这直接导致了茶质的下降。同时也因为历史上知名,版纳茶区古茶园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也比较多,这包括对古树直接破坏和破坏自自然环境对古树间接的影响。

但在一些较为偏远地区还是存留了一定量生态环境较好的茶园,这是难能可贵的。至于有些山头因为利润驱使和无知,使用除草剂和叶面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个别现象严重影响了古树普洱的声誉,不过近些年随着下游市场对古树原生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面貌应该会逐渐好转。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少数民族茶俗之——云南西双版纳的茶祭风俗


西双版纳是云南省下面的一个自治州,其位于云南省的最南部地区,与老挝、缅甸等南亚国家山水相连。此外,西双版纳还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除了傣族外,还聚集着其它重要的少数民族。茶文化在西双版纳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茶产业如今已经成为西双版纳重要的支柱性产业,而每年各民族必办的茶俗祭祀典礼也成为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要展示。

茶叶祭祀典礼

在西双版纳茶区,茶叶是各民族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祭品之一。

“茶祖会”上以茶祭茶祖

诸葛亮是云南茶区多民族共同尊奉的“茶祖”。过去,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诸葛亮生日那天,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一带的茶商都要组织当地各民族群众举行“茶祖会”,用猪、羊、酒、茶等祭品祭拜茶祖诸葛亮,祭拜属于“武侯遗种”的古茶树,祈求茶叶丰收、茶山繁荣、茶农平安。清代檀萃《滇海虞衡志》(公元1799年)载:“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

哈尼族必不可少的重要祭品——茶叶

哈尼族信仰原始宗教,主要是祖先崇拜和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多神崇拜。哈尼族崇拜祖先,每户供有祖宗神位“阿培波罗”,每年秋收及节庆都要多次举行祭祖活动,表达对列祖列宗的尊敬,并祈求祖先的护佑。祭祖时要在供桌上摆上米饭、鸡肉、茶叶、酒、盐等祭品。

哈尼族崇拜多神,所信神灵有天神、地神、山神、树神、水神及恶鬼、魂灵等等。从事某项活动,必先祭祀有关的神灵,祈求保护,因而产生了众多的祭神活动,祭神时也必须以鸡肉、米饭、酒、茶等祭品供奉。如每年春茶开采时,必先要祭拜山神和古茶树神,祈求茶叶增产、增收。

基诺族以茶祭鼓

大鼓是基诺族祖先躲避洪水的器物,是基诺族崇拜的神器。每年新年节(特懋克节)都要举行祭鼓仪式,祈求祖先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祭鼓仪式由巫师主持,祭品有猪、鸡、米饭、茶、酒等。

傣族、布朗族用茶“赕佛”

傣族、布朗族均信奉小乘佛教,每年都要到缅寺进行多次“赕佛”等宗教活动,同时要听经祈福,并求风调雨顺、粮茶丰收。“赕佛”时,茶叶是重要的“赕品”之一。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基本概况(上篇)


西双版纳,意为“十二个千亩(十二,傣语读为“西双”,“版纳”,意为“千亩”,即一个征收赋役的行政单位)。整个西双版纳现有古茶园8.2万亩,分布于两县一市的19个多镇100多个村之中。版纳茶区是普洱生产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的区域之一。辖2县1市,即勐海县、勐腊县、景洪市。著名的“勐海茶厂”就诞生于勐海,而清代名重一时的“六大茶山”主要分布于勐腊县(只有其中的攸乐茶山位于景洪市)。

西双版纳是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和普洱茶的发祥地。分布于境内各地的古茶树、古茶园、保存了大量的古茶树资源。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古茶山和茶马古道等遗迹,是云南茶叶发展和人类发现并利用茶叶的活见证,也是独特而沉积深厚的茶文化的载体,又是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发掘等研究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

据史料记载,西双版纳地区茶叶生产活动始于商周,产于西汉,传于三国,商于唐朝得名明代,盛盛于清朝,衰于民国,享誉现代。数千年来,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种茶、制茶、饮茶、贸茶等与茶有关的活动物发展,长盛不衰。

(一)明清时期

明朝至清朝中,茶叶生产产量达到鼎盛,澜沧江北岸的攸乐、倚邦、革登、蛮砖、莽枝、曼撒(易武)、等江内六大茶山,澜沧江.南岸的贺开、南糯、勐海勐宋、景洪勐宋、巴达、帕沙、布朗、曼糯、等江外八大茶山,汇成云南西双版纳境内十四大占茶山,年产干茶10余万担。

清代中期,西双版纳普洱茶年产量最高达4000吨。道光25年(公元1845年),普洱府组织用大青石块铺设了从易武到普洱的茶马古道。所产普洱茶从倚邦、易武茶马古镇由马队运出,一路经普洱,到下关,过丽江,进四川,最后来到康藏地区,部分再转销到印度、尼泊尔等;另一路则经老挝、缅细甸转口到泰国、新加坡、印尼等中南半岛国家。清末民初,由于社会动荡、战乱繁,加之西双版纳通往思茅等地的主通道改向,宣统年间(1909~1911年),年产仅13000担。

(二)民国时期

1938年,为振兴中华茶产业,受当时中国茶叶总公司委派,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的范和钩先生与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石城先生带领90多位茶叶技术工作者赴勐海县筹建茶厂,1940年,勐海茶厂(原名佛海茶厂)正式建成投产。引进机械压制普洱茶的加工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普洱茶生产中心也由易武茶马古镇转移到了勐海县。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西双版纳勐海县


西双版纳勐海县辖6个镇、5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勐海镇、打洛镇、勐混镇、勐遮镇、勐满镇、勐阿镇、勐宋乡、勐往乡、格朗和哈尼族乡、布朗山布朗族乡、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黎明农场。

勐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勐海地处怒山山脉向南延伸的余脉部,属滇西南山原地貌区的西南边缘。境内山峰、丘陵、平坝相互交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四周高峻,中部平缓。最高点在县境东部勐宋乡的滑竹梁子主峰,海拔2429米,属州内第一高峰。最低点为县境西南的南桔河与南览河交汇处,海拔535米。

大小河流159条,总流长1832.3公里,属澜沧江水系。有大小盆地(坝子)15个,5万亩以上的有勐阿、勐海、勐混、勐遮4个,其中勐遮坝23万亩,是西双版纳州最大的盆地,是水稻、甘蔗、鱼类主产地。打洛、勐板、勐往、勐满4个热区盆地盛产橡胶。属热带、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依海拔高低可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气候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