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双版纳班章茶区介绍

发布时间 : 2019-11-28
云南黑茶 云南普洱黑茶 云南乌龙茶

【www.cy316.com - 云南黑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云南省西双版纳班章茶区介绍”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班章茶区介绍”相关知识!

班章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

班章位于勐海县南方约60多千米路程,平均海拔约1700米。原属于国营勐海茶厂旧有布朗山初制所,有新、老班章茶区之分。国营勐海茶厂于1988年于新班章现址,种植3502亩新茶园。栽培型的古茶园数千亩,主要分布在老班章、老曼峨等地。老班章村寨内古树茶只有三四千公斤,荒地茶台地茶于2003年后大量栽植,有三四十吨以上产量。目前,坊间所谓有老班章特色之班章茶区,涵盖老班章、老曼峨、吉良、贺开等地,古树产量可达百吨以上,可说是大班章地区。

大叶栽培古树茶特色:

老班章有两种茶种,分属帕沙、老曼峨,所以市场有老班章很苦或不苦的说法。质较重、韵较广而深,气味特殊,香气下沉,舌尖与上颚表现不明显;与老曼峨、吉良等有明显差距。正常仓储下,老班章纯料存放于较潮湿环境五年以上口感全无,只剩韵感、气感。若以拼配料使用,则可达画龙点睛之神效,为拼配优质茶不可或缺。wWw.Cy316.Com

因老班章过度被关注,农民采摘都以大小树混采方式,所谓老班章纯料是指台地古树混合口感,口感靠前、涩度偏高。所以,市场所谓的老班章苦涩度非常高,是因为拼配小树、荒地所导致。

茶文化精选阅读

云南西双版纳的茶祭风俗茶礼


诸葛亮是云南茶区多民族共同尊奉的“茶祖”。过去,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诸葛亮生日那天,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一带的茶商都要组织当地各民族群众举行“茶祖会”,用猪、羊、酒、茶等祭品祭拜茶祖诸葛亮,祭拜属于“武侯遗种”的古茶树,祈求茶叶丰收、茶山繁荣、茶农平安。清代檀萃《滇海虞衡志》(公元1799年)载:“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

哈尼族信仰原始宗教,主要是祖先崇拜和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多神崇拜。哈尼族崇拜祖先,每户供有祖宗神位“阿培波罗”,每年秋收及节庆都要多次举行祭祖活动,表达对列祖列宗的尊敬,并祈求祖先的护佑。祭祖时要在供桌上摆上米饭、鸡肉、茶叶、酒、盐等祭品。

哈尼族崇拜多神,所信神灵有天神、地神、山神、树神、水神及恶鬼、魂灵等等。从事某项活动,必先祭祀有关的神灵,祈求保护,因而产生了众多的祭神活动,祭神时也必须以鸡肉、米饭、酒、茶等祭品供奉。如每年春茶开采时,必先要祭拜山神和古茶树神,祈求茶叶增产、增收。

基诺族以茶祭鼓大鼓是基诺族祖先躲避洪水的器物,是基诺族崇拜的神器。每年新年节(特懋克节)都要举行祭鼓仪式,祈求祖先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祭鼓仪式由巫师主持,祭品有猪、鸡、米饭、茶、酒等。

傣族、布朗族用茶“赕佛”

傣族、布朗族均信奉小乘佛教,每年都要到缅寺进行多次“赕佛”等宗教活动,同时要听经祈福,并求风调雨顺、粮茶丰收。“赕佛”时,茶叶是重要的“赕品”之一。

云南主要茶区布朗茶区介绍


布朗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

布朗位于勐海县南方80多千米路程,面积1016平方千米,以布朗族为主,约1万多居民,居住在海拔为2082米的三垛山和最低海拔为535米的南览河与南桔河交汇处之间的坡地上。布朗族为古代濮人后裔,可说是茶艺的始祖,是他们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布朗山乡的南部和西部与缅甸接壤,是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据文化学者调查,布朗族与柬埔寨的高棉人是同一种族。高棉人创造了吴哥文明,而布朗人却成了西双版纳最早的原住民之一,也是茶文化的一个源头。

国营勐海茶厂时期布朗山茶区,包含布朗山与新、老班章,初制所一年可收鲜叶300多吨,大约可制成晒青毛茶80多吨;目前因大量种植,总产量大增,可达一二百吨毛茶产量。

大叶栽培古树茶特色:

古树茶以苦茶为特色,舌面与上颚中后段稍苦,类似老曼峨、吉良古树。不适合做纯料,以拼配为主。甜茶主要源自帕沙,而比帕沙古树滋味浓厚、体感更强。

野放茶特色:

野放茶品种与古树茶不同,刺激性强、涩味重,香浓味重,区别于古树茶。为传统国营勐海茶厂拼配原料区,以往因制程问题,有浓厚烟熏味,为“勐海味”生茶特征主因。

西双版纳茶祭风俗


在西双版纳茶区,茶叶是各民族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祭品之一。

“茶祖会”上以茶祭茶祖

诸葛亮是云南茶区多民族共同尊奉的“茶祖”。过去,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诸葛亮生日那天,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一带的茶商都要组织当地各民族群众举行“茶祖会”,用猪、羊、酒、茶等祭品祭拜茶祖诸葛亮,祭拜属于“武侯遗种”的古茶树,祈求茶叶丰收、茶山繁荣、茶农平安。清代檀萃《滇海虞衡志》(公元1799年)载:“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

哈尼族必不可少的重要祭品——茶叶

哈尼族信仰原始宗教,主要是祖先崇拜和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多神崇拜。哈尼族崇拜祖先,每户供有祖宗神位“阿培波罗”,每年秋收及节庆都要多次举行祭祖活动,表达对列祖列宗的尊敬,并祈求祖先的护佑。祭祖时要在供桌上摆上米饭、鸡肉、茶叶、酒、盐等祭品。

哈尼族崇拜多神,所信神灵有天神、地神、山神、树神、水神及恶鬼、魂灵等等。从事某项活动,必先祭祀有关的神灵,祈求保护,因而产生了众多的祭神活动,祭神时也必须以鸡肉、米饭、酒、茶等祭品供奉。如每年春茶开采时,必先要祭拜山神和古茶树神,祈求茶叶增产、增收。

基诺族以茶祭鼓

大鼓是基诺族祖先躲避洪水的器物,是基诺族崇拜的神器。每年新年节(特懋克节)都要举行祭鼓仪式,祈求祖先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祭鼓仪式由巫师主持,祭品有猪、鸡、米饭、茶、酒等。

傣族、布朗族用茶“赕佛”

傣族、布朗族均信奉小乘佛教,每年都要到缅寺进行多次“赕佛”等宗教活动,同时要听经祈福,并求风调雨顺、粮茶丰收。“赕佛”时,茶叶是重要的“赕品”之一。

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免费开放


第十一届昆明海鸥文化节

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免费开放

位于钱王街86号清代云贵总督鄂尔泰故居

第十一届昆明海鸥文化节期间,昆明老街上的各种美食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的目光,在位于钱王街86号的清代第20任云贵总督鄂尔泰故居,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也对外开放,以全新的形象展示给观众,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云南普洱茶茶艺、茶文化知识和互动体验,公益性展览云南老茶、茶具、茶历史等。

2017年12月,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荣获《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主办的2017年度第四届“CSR中国文化奖”。据悉,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是省级茶文化专项博物馆,也是云南茶文化对外宣传的公益窗口之一。展馆拥有1000余件藏品,设置了非遗传习馆、文史馆、普洱馆、茶器馆,主要展示普洱茶的历史文化、云南各类陶器以及即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千年万亩景迈山古茶园的历史文化等,市民还可以在这里体验到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

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工作中,茶博馆还将以开展演出的形式,挖掘本地传统文化,丰富博物馆夜间活动,同时,建设茶生活馆展示、体验茶博馆的文创产品,体现展品的鲜活性和故事性,并制作全景VR系统和沙盘,立体展现澜沧江流域古茶园的农耕文明成果,打造云南省弘扬茶文化、推广普洱茶的窗口和名片。

西双版纳打造普洱茶优质基地


2011年广州茶博会给了西双版纳一项荣誉最具中国茶文化魅力地区。这是实至名归。西双版纳历来是普洱茶的核心产区和重点产区,是中国茶树原产地中心之一,是普洱茶的故乡。西双版纳成就了普洱茶,也造就了普洱茶历史的辉煌。

人们说普洱、道普洱,始终绕不开西双版纳这个历史基点,包括古六大茶山在内至今依然遗存在西双版纳州的十二座古茶山,既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西双版纳现代茶产业不可复制的十分珍稀的历史文化与产业资源。如果说,十二座古茶山抒写了古代及近代普洱茶历史里程碑式的精彩华章的话,那么,一个易武乡,一个勐海县,加在一起完全可以构成大半部近代普洱茶史和现代普洱茶史。那些被茶友们津津乐道的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都是由胎生于易武古镇的商号和勐海茶厂所创造。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普洱茶又盛传天下,大益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大益、七彩云南两家茶企荣膺2011年度中国十大著名茶企业。能在普洱茶市场叱咤风云的品牌,依然是西双版纳的血统。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圣地,是最具中国茶文化魅力地区,西双版纳的普洱茶以品质、以规模、以历史文化的影响力而成为超过一般品牌意义的品牌。

我们不能沉浸在历史的辉煌中,我们需要为西双版纳茶产业的未来制造新的辉煌,主管茶产业的州人民政府生物发展办公室主任李庆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同时向记者全面介绍了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纵向去总结历史、设计未来,更需要从横向来寻找与先进省市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以科学发展观来创新文化、创新品牌、提升产业。李庆友说。

2011年,西双版纳全州茶园面积达73.2万亩,产量为2.8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3.7亿元,其中茶叶农业产值不到4亿元。综合效益无论是从茶园平均亩产值,还是茶农人均纯收入两项指标来看,无论与福建安溪铁观音比或是与先进的名优绿茶产区比,差距依然很大。历史的普洱、文化的普洱,甚至科技的普洱,成就了普洱茶品牌,但声名在外的普洱茶公共品牌的价值,没有让处于种植业的西双版纳茶农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受益最多的是全国的茶商、经销商及少数境内的品牌企业。一个产业,如果处于最前端的种植业,如茶农不能受最大程度的利益,是值得反思的。农民在产业比较效益中,如果选择放弃了茶,没有种植业作支撑的产业,就如空中楼阁,又如何言及产业的发展及产业的辉煌呢?

分析其中原因,传统的带有小农经济的落后的生产方式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最主要的根源还是茶农的商品意识、思想观念的封闭与落后。十一五期间,西双版纳州启动了万名茶农培训工程,先后培训茶农达6万余人次,开展了无公害茶、有机绿色茶园认证,狠抓了低产茶园的改造,推进了初、精茶厂的标准化生产改造等等,这些举措为十二五西双版纳茶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仅茶叶综合产值和茶叶农业产值这两项,5年间分别增长了161.4%和83.5%。茶价,尤其是古树茶的价格上涨了,茶农收入有了稳定和大幅度的提高。

在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李庆友主任说,要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茶园为主功方向,着力科技创新,在推动茶园优化改造的基础上,强化在种植、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与品质提升,构筑西双版纳茶文化新体系,探索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以及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全面推动西双版纳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把西双版纳建成全国最优质普洱茶基地的目标,以勐海县为重点,把勐海县打造成普洱茶生产、加工、贸易集散中心;打造以易武为中心的古六大茶山及以景洪、勐海、大渡岗为中心的普洱茶文化体验与旅游相结合的茶旅游精品线路,以文化普洱来谱写西双版纳茶产业的新篇章。

具体目标是:至2015年末,全州茶园面积稳定在73万亩,基本完成生态茶园建设改造,以生态茶业、效益茶业、文化创新来促使西双版纳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力求亩产达60kg/亩,产量达到4.5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其中茶叶农业产值达到10亿元,培育产值1亿以上的规模龙头企业35家,创立全国知名的主导品牌23个。启动并打造西双版纳州的公用茶叶品牌。通过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来延长茶产业链,发展包括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叶籽油加工在内的茶叶深加工、精加工项目,最终实现西双版纳州茶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具体的措施:1.实施现代生态茶叶生产的十化建设,即:队伍专业化、品种良种化、基地生态化、采摘加工机械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系列化、企业品牌化、营销网络化、管理规范数字化。2.启动4项科技支撑研究项目,即:茶叶优良品种选育研究;生态茶园试验示范研究;茶叶、茶籽和茶花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不同年龄茶园产量与营养平衡诊断研究。3.创建4个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中心,即: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及优良品种繁育研究中心、茶叶信息动态管理中心、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茶区气象服务中心。4.构建2个产业发展支撑平台,即:西双版纳茶叶交易平台、西双版纳茶产业形象宣传平台。

普洱茶的摇篮--西双版纳


香港茶肆,曾有一联云:

普洱铁观音松涛烹雪醒诗梦

龙井碧螺春竹院弥香荡浊尘

在此联中,普洱茶位尊第一,这自然也说明了普洱茶这自然也说明了普洱茶在香港的受宠程度。据资料载,作为中国茶叶外销的重镇,香港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茶叶贸易关系。而在外销的茶叶中,以1998年为例,外销绿茶是2583.5吨,外销普洱茶和红茶达到了5211.5吨。

因此,凡普洱茶品茗大师,欲寻普洱珍品,无不涌向香港。同时,在台湾、益城行、谊欣陶艺、风采堂、上仁茶行、福大同茶庄、齐壶惜、祥兴极品茶庄、随缘陶艺、鸿记洋行、瑞顺行和世逢有限公司等等,无不以陈年普洱茶为经营主项,且以所藏之珍互相斗法攀比,把这茶中绝唱演绎得令人荡气回肠。据统计,台湾每年的普洱茶销量为1000公吨以上,平均每人每年消费0.05公斤。

在一本名为《紫玉金砂普洱文选》的台湾出版的茶书中,所列普洱,大都又以署勐海茶厂和易武茶区为招贴;另一本由邓时海先生所著的茶书《普洱茶》,所列的普洱茶42种珍品,不包括那些外地茶厂,用西双版纳茶叶原料生产的普洱茶,仅出自版纳的就达31种,而其中勐海茶厂就占了11种,与西双版纳无关的仅9种,且都是北越、泰国、不详、思普茶区等国外的或含糊的产区所为。

这例让我不得不再次强调一下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摇篮这一观点。

云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王懿之先生曾写过一篇名为《云南普洱茶的历史探源》(原载台湾版《紫玉金砂》第14期)的文章,其中一段,摘录如下:

据我国史书记载,茶沿至魏晋开始有了采茶做饼的加工方法。经六期以后不断改进,到唐代又发明了蒸青制法,将鲜叶用蒸汽杀青后,捣碎制饼,贯穿起来烘干,改变了原有饼茶的气味,变得更加的馨香可口。唐代以后,我国的茶叶及其栽培技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便传播到亚洲四邻及世界各地。

然而,我国的茶叶业最早又源于哪里?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在什么地方?这是十分重要的学术问题。多年来中外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有的学者根据一些不完全的资料,认为原产地在印度,而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根据多学科的综合考察研究,则认为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云南的西双版纳。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和论证,首先,从野生茶树的重要发现来分析。世界上多数学者认为茶树原产于中国,瑞士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林奈最先所定的茶树学名Theasinensis,意即中国茶树。在我国史书上,有关野生大茶树早有记载,最可贵的是,1949年以来在云南境内发现了许多野生大茶树,是我国迄今发现野生大茶树最多的省份。特别值得重视的是,0在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先后发现的两株古老的野生大茶树,它是论证茶树原产于云南西双版纳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1962年2月24日,茶叶科研工作者张顺高与刘献荣在勐海县巴达区贺松乡的小黑山原始森林里考察野生大茶树群时,发现其中最大的一株主干直径为1公尺,株高32.12公尺,取老叶作化学分析,含咖啡喊1.14%,水浸出物21.27%,水溶性茶多酚6.09%。1980年云南省茶科所王海恩等人,又在该地附近发现一株更大的野生茶树,主干围粗3.8公尺,高34公尺,年代相当久远,估计在千年以上,据植物分类学家张洪达先生鉴定,为大理茶种。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通过1980年、1981年、1982年连续三年在滇南的茶树资源考察,共发现了18个茶树新种,它们都分布在西双版纳及其周围。这说明了西双版纳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源地,也是古老的普洱茶的故乡。

茶树,在植物学上属茶科,共约23属380余种,其中约有260余种分布在云南,号称云南山茶甲天下。云南大叶种茶由于生长在特别适宜的自然条件下,保存了茶树的原始类型。云南各族人民老早就从事野生茶树的驯化,在驯化的过程中,茶树由乔木变成灌木,由大丛灌木变成小灌权木,叶由大变小,叶色由浅而深,分枝由稀而密,发芽由早而迟,新梢增长加快,直到现在栽培的茶林。

其次,从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来分析。众所周知,包括野生茶树在内的所有植物乃至所有生物的生长,都受到一定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即具有良好条件和环境的便能生长、繁衍,不具备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就无法生长,即使暂时生长了也会逐步消亡。这不是人们的意志所能改变的自然规律和生长法则。云南,尤其西双版纳具备了野生茶树生长和大量栽培茶林所需的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

西双版纳是我国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古老茶区,气候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型,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无严寒酷暑,无霜,全年雾日多,相对湿度大、光、热、水、土的综合效应在全国茶区中是绝无仅有的。因而这里的气候和土壤是最适宜种茶,最适宜于茶树的良好生长,尤其是为大叶茶权势繁衍提供了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

再从古气候考察,更能说明问题。据古地质学家考证,在距今1.8亿年至1.3亿年前,裸子植物发展迅速,真蕨、苏铁、银杏、松柏生长繁茂。第三纪出现了山茶等被子植物,但在第四纪的几次大冰期中,地球上的许多植物种被毁灭。据研究,云南南部很多地方未受到冰川的袭击,西双版纳是未受袭击和影响的重要地区,因而保存了许多古老的植物种,如木莲、望天树、黄缅桂、龙脑香、苏铁、树蕨等。山茶种植物分布广,种类繁多,它们是第四纪冰川劫后的幸存者。现今世界上有山茶科植物16属500多种,我国就有15属400多种,其中大部分布于云南特别是西双版纳。

印度的情况怎么样呢?古地质学研究告诉我们,印度的产茶区系喜马拉雅山南坡,当时还是大海,不可能有古老的山茶植物,也就不存在冰川毁灭与否的问题,诚然,更不可能是茶树的起源地。据史书记载,印度茶是公元1780年由我国广州运去茶籽后才开始种植的。迄今不过两百多年的历史。欧洲的茶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三百多年前,当茶叶第一次运到英国时,人们还不知其用途,竟被作为时髦的冷盘菜吃了。

另外,从古地质史与古植物学来分析,更能看出云南西双版纳是茶树原产地的可靠依据。大家知道,地球上的植物分布有一定的区系,与地质史、古植物学密切相关。根据世界地质学界公认的大陆漂移论,大约二亿五千万年前,地球上分为两个大陆,即冈瓦纳和劳亚,中间为海水相隔,亦即地中海经过西南亚直达泰提期海,当时中国和印度不在一个大陆版块。植物学家把在地球上发现的植物化石,根据当时植物群落归来两类,即劳亚北古大陆热带植物区系和冈瓦纳古大陆寒带植物区系,中国属前者的热带植物区系,而我国的西南原处于劳亚北古大陆的南沿,临管泰提斯海,在第四纪更新世、全新世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发生以前,地势平坦,水热条件好,是第三纪出现山茶等植物被子植物的大温床,是高等植物理想的发源地,也是茶属植物的故乡。因而,野生茶树发源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是历史的必然,是大自然的选择。而当时的印度,处于寒带植物区系,没有产茶的自然条件。而现在产茶的喜马拉雅南坡,在出现高等植物的当时还是大海,没有陆地植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是不讲自明的道理。此外,有的农学专家还从自然条件对茶树形成和发展的关系、茶树近缘植物、茶树的原种、茶叶生产化和茶树的分布等方面论证了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

以上论证,无可辩驳地说明了:中国云南尤其是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发源地,它为世界茶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坚实的基础,它是世界茶叶赖以繁衍、发展的母体,是世界茶文化发生、传播的摇篮,因而它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普洱茶却是这一茶树发源地的传统正宗名茶。

王懿之先生此文,从四个方面界定了茶树生源于西双版纳这一基本常识,同时也推出了普洱茶却是这一茶树发源地的传统正宗名茶这一结果。这无疑为我铺阵出自勐海茶厂乃至西双版纳的普洱茶珍品,提供了强大的历史背景。不过。有意思的是,同是王懿之先生的此文,在台湾版的图书上和滇版图书上,于某些至关重要的细节上却存在不同。台湾版《紫玉金砂》第14期和台湾版《紫玉金砂普洱文选》上,关于茶树的发源地,关于北回线以南的我国古老茶区,均专指西双版纳;而由黄桂枢先生主编、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在1994年4月出版的《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一书中,则几乎在西双版纳的前面都加上了思茅一词,意即思茅在茶树发源、茶山种植史、普洱茶制作等方面,更胜于西双版纳。古人皆云普洱不产茶,为何云南之书却将思茅置于西双版纳之前,何故?不得而知。当然,我希望这是因为台湾图书的编辑因偏爱西双版纳而删除了思茅,而云南的编家则是因商业文明之需而加上了思茅。

但不管怎么说,茶树之于西双版纳,普洱茶品之于西双版纳,均犹如儿孙之于母体,毫无争讨的必要。

现将行世的陈年普洱珍品,据邓时海先生所著《普洱茶》一书及另外一些相关资料,侧重整理于后,目的是让事实说话,还普洱茶及其产地以公允,同时,也希望能让越来越多的普洱茶消费者抛开错误导向,获得知情权,以便能品尝到优质的普洱茶。

西双版纳茶马古道踏访记


具有千年历史的云南西双版纳茶马古道将重新出现马帮;茶马古道起点的易武古镇遗迹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将采取保护措施,恢复古镇风貌。不久前,记者踏访了这条中国历史上边疆农业地区和游牧地区之间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交通线路。

形成于1000多年前

早在1000多年前,产自滇西、滇南的茶叶就以马匹为交通工具,被运送至川、藏一带。云南境内的茶马古道以易武为起点,北经思茅、临沧、大理、丽江和迪庆进入川、藏,绵延1000多公里。易武位于西双版纳州东南部的勐腊县境内,从古到今都盛产茶叶,滇南的六大茶山一半在易武,被认为是最好的普洱茶的产地。明清时期,易武普洱茶被选作朝廷贡品。

易武古镇至今有保存完好的古镇和古道遗迹,有存活千年以上的普洱茶树。在一所小学里,记者看到修建于清道光年间的碑亭和青石碑。

青石板路留下马蹄印

距碑亭约100米的另一个角落里,露出了一条古街道的入口。街道宽约4米,为青石板铺就。青石板路上还有马蹄踏出的印迹。据说,明清时期,每天出入易武的马帮多达上百个,骡马上千匹。街道两侧各有四五座明清时期的院落。临街一面是商铺,从前是经营茶叶的商行,现在里面的人家仍在加工制作普洱茶。古街延伸至一个杂草丛生,留有残墙断壁的山坡上。穿过荒凉的山坡,青石板路延伸进了一个地势稍微平缓的、约有100多户人家的镇子里,这里的建筑和街道与山坡上残留的那一段古街道完全相仿,但人气明显旺了,不时走过人群,还随处可见家禽家畜。

古茶树已有700多年

在易武镇东北约8公里的一个丛林密布的山坡上,见到了一棵生长了700多年的古茶树。据说在易武境内,像这样古老的大茶树有上百棵。这种大茶树上的茶叶是茶中极品,据说加工后每500克可卖到五六百元,若存放至10年以上,每500克可以卖到数万元以上。

据悉,当地政府正在进行恢复易武古镇风貌的规划,并策划组建一支由100匹马组成的马帮。马帮组建后的第一个行动便是驮着茶叶从易武镇出发,沿着眼前的这条古道走到四川、西藏乃至北京,让荒废的茶马古道再展风采。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的龙虎斗茶


云南省丽江的纳西族,喜欢饮茶,他们喜欢饮用的茶有盐巴茶、糖茶、油茶,还有一种叫做龙虎斗的茶。

其中,龙虎斗最有代表性。在纳西族语里称龙虎斗为“阿吉勒烤”。所谓龙虎斗,就是将煮沸的茶汤猛然倒进盛有白酒的茶盅里,会发出声响,故而称作龙虎斗。这是一种由茶与酒相融合的一种带有酒味的茶汤,冲泡方法也较为简单。首先,是准备两个陶罐。一个陶罐用于盛水,将水烧开、煮沸。另一个陶罐用于烤茶,在陶罐里加入适量的茶叶,放在火塘上边转动,边烘烤,等到茶叶被烤出焦香气味时,就将煮水陶罐里的水倒进烤茶陶罐,再闷煮几分钟。其次,是在茶盅里倒上半盅白酒,再将煮沸的茶汤猛然倒进茶盅里。茶汤与白酒猛然相合,茶盅里的白酒就发出悦耳的声响。纳西人把这种声响看作吉祥的象征,发出的声响越大,就认为越吉祥,大家就越高兴。这种茶既有茶香,又有酒香,趁热喝觉得醇味浓厚,香气盈口,喝到肚里觉得非常舒服。

至于盐巴茶、糖茶和油茶的冲泡方法基本上与龙虎斗相同,只是事先准备的茶盅里放的不是白酒,而分别是盐巴、糖和食油。这主要是根据人们的不同口味,而选用自己喜欢的冲泡食物。如果有人患了感冒,在冲泡龙虎斗时,就加上一个辣椒,饮后就浑身发汗,再睡上一觉,感冒就好得差不多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