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普洱生茶冷喝比热喝苦?

发布时间 : 2019-12-04
为什么白茶比普洱茶贵 茶叶苦为什么那么多人喝 红茶为什么那么苦

为什么白茶比普洱茶贵。

刚冲泡好一壶去年的困鹿山生茶,喝了一小杯后正准备续第二杯。

此时,店里到了一批货,不得不停下手中茶杯,带人去整理新到的普洱茶。

半小时后,各种事情忙完,才想起还泡着茶呢!

于是,来到茶桌前,端起刚才的茶杯,一股凉而苦的茶汤直奔肚子里去,突然怀疑这是不是刚才泡的那壶香而甜的困鹿山。

仔细检查桌上的摆设后,可以笃定是之前的茶叶没错,可为何同一杯茶,也就不到1小时的时间,为何口感滋味差别如此之大?

上面这样的场景,相信喝茶人都会遇到。

恰巧最近有人留言给我也提到这个问题。他问,为什么普洱生茶冷喝比热喝苦?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业界比较认同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水温影响味觉感受

喝茶喝出甜或者苦,是因为普洱茶内含物质在我们人体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值得说明的是,每个人产生的感觉会有所差异。

这种刺激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比如:

茶汤在60度的时候,甜味对味觉器官的刺激就比较敏感,而苦味就相对迟钝。

相反,当温度降到20度的时候,苦味对味觉器官刺激就变得敏感起来,此时的茶汤喝起来给人的感觉就要比温热的时候苦。

第二:茶汤从热到冷的过程,苦味物质持续溶解

茶汤要从六七十度降到一二十度,至少也需要半个钟的时间。

这段时间虽然我们并未对这杯茶做什么,但它自身还在发生着反应,比如茶多酚、维生素被氧化,咖啡碱等苦味物质持续溶解,这些都会改变茶汤的口感。

就普洱茶而言,尤其是生茶。它的苦涩味相对其他茶种来说是比较强烈的。

经常喝普洱茶的人,应该会有这样的感觉,苦涩味与茶汤温度的高低成反比,茶汤温度稍高,苦涩味不会太明显。

温度低时,苦味就会凸现出来,从而影响茶汤滋味的整体感觉。

所以,都会建议喝普洱要趁热。

小编推荐

普洱生茶为什么要揉捻?


“揉捻”是普洱生茶初制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对茶叶品质有重要的影响。

什么是揉捻?

揉捻,是通过“揉”和“捻”的动作,将近似自然叶片形态的杀青叶,用“手工”或“机械”的方法,使杀青叶的叶面积缩小,揉卷成一定形状的过程。

即借助外力使茶菁成条,同时破坏茶鲜叶细胞组织,使茶叶内含物质渗透出来附着于茶菁表面的过程。

揉捻的目的

破壁而出:使鲜叶细胞壁破裂,让部分茶汁渗出。

在这个过程中茶叶中的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等多种化学成份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氧化作用,为茶叶的后期转化提供条件。

塑形变美:揉捻可使茶叶卷曲,塑造茶叶外形;简单地说,就是给杀青后的茶叶“美容”。颜值即正义,紧结的条索更能代表茶叶的品质。

增加浓度:细胞裂而不破,茶叶内含物的水溶性物质在水中就可以从裂缝中更快溶出,增强茶汤的浓度。

揉捻的作用

茶叶揉捻透彻可以加速茶叶转化,提高香气,有利于内含物质的析出。

揉捻有度,不充分和过度都不行。

茶叶揉捻不充分,会导致茶汤香气和滋味都很平淡;

茶叶揉捻过度,则茶汤前几泡容易浑浊,滋味过于苦涩,耐泡度下降。

揉捻怎么操作

揉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掌握“老叶热揉、嫩叶冷揉;老叶重揉、嫩叶轻揉”的原则。

从揉捻方式来看,有人工揉捻和机器揉捻,热揉和冷揉,不同的方式做出的茶叶都有明显的区别。

比如冷热两种方式下揉捻出来的茶叶,其汤色完全不一样。冷揉的茶汤色透亮,入口后汤香回荡,水路极其细腻。

另外普洱茶需要重揉,并且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需要进行复揉。“复揉”是对第一次“自然接种”的补充,目的是使普洱茶初级氧化完成得更为彻底。

重力揉捻,目的在于通过“重力揉搓”将茶叶表面的“保护膜”搓破,再以自然晒干的方式,使空气中“悬浮”的多种微生物菌群“侵入”,完成茶叶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次“自然接种”,也是普洱茶在茶叶发酵前对所选茶叶进行的初级氧化阶段。

不管是干茶成色,内质滋味、香气、口感还是后期陈化都与揉捻密不可分。

揉捻在普洱茶制作的过程中决定了很多事,所以揉捻不是一个单纯的重复揉这个动作的过程,需要制茶人专注于茶才能奠定一款好茶的基础。

普洱生茶的苦、涩、浓


普洱茶里有一句话很流行,“不苦不涩不是普洱茶”,这句话被众多无良商家利用得淋漓尽致,误导了不少的消费者和诚心学茶的茶客,实为不该。其实苦、涩、浓严格来说是三种不同的味道,不可一概而论。

1、普洱茶的“苦”,苦有两种:

一种是季节性的苦,春茶为上,最为香,甜或回甘。夏茶最次,入口便苦,有甚者接近于中药的苦,因为夏季雨水充足,虽助长了茶条索的宽大,亦造成苦底,相反,接受阳光日晒充足的植物,味偏甜,水果蔬菜同理。

二是地域种植的苦,茶叶的味道很大部分取决于土壤和天气,“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就是这个道理了,在众多普洱茶的产地来说,临沧、思茅(今普洱市)、文山州很多地方因气候和土壤不大适宜普洱茶的生长。种植出来的茶叶便是苦的难以入口。当然了,这种苦也被某些人说成是浓,实有误导之嫌。

2、普洱茶的“涩”:

其实任何普洱生茶都是有涩味的,这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味道,无法抹去。涩味的浓淡每个地区山头的茶叶都不一样,不能做好坏评定的依据。不过,台地茶(近年人工大面积茶园种植,茶树年龄不长)涩味易久留口腔,难散去,大树乔木茶(一般来说树龄几十年以上,乔木类)虽有涩味,但易散开,瞬间转化为回甘。

3、普洱茶的“浓”:

茶味的浓是指茶一入口,便飞快占领口腔各个部位,使之全部充满此种茶的味道,再马上去喝其他的茶便索然无味了,如近些年被很多茶友所追捧的“老班章茶”,也有人把茶味浓叫霸气。

苦,涩,浓不可混为一谈,当然一种茶也可以兼而有之,不过,有苦味的茶自然就不是好的普洱茶了。

普洱生茶为什么会苦涩?


只有普洱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高香熟茶圆厚,有人将熟茶比作人妻,把生茶比作少女,作为少女的普洱生茶常被人嫌弃味道太苦涩,难以入口,其实只是因为你的泡法不对,普洱生茶冲泡是有诀窍的。

1、普洱生茶大多选用功夫茶的泡茶工具。如果是生茶茶饼,准备茶叶时用茶刀或者茶针将茶解成小片。建议从茶饼的上中下3层分别取出等量的茶叶,筛掉碎末。

2、泡茶前要先温壶、温烫公道杯、温烫过滤网和温烫品杯,水温尽量100度。(如果是朱泥壶,温烫要注意温度,防止惊裂)温烫茶具主要是为了清洁,祛除茶具中的异味。

3、温烫完后再将筛好的茶叶投入茶壶中,茶叶的量根据人数来定,每100毫升水大概放入3-5g干茶。如果是初次品饮普洱生茶或者是陈放了3-5年的生茶,建议投茶量适当的减少。

4、向壶中冲入开水润茶,润茶是为了洗茶尘,更好的让茶透发香气和滋味。润茶的操作是向茶壶中冲入开水后,迅速的将水倒出。

5、润茶后就正式开始泡茶,用温度在90-96度以上的水倒满茶壶,刮掉泡沫和茶沫之后盖好盖子。一般来说前几泡只需要几十秒就可以出汤了,后几泡时间稍久。

6、出汤后将茶汤分到品杯中,可以直接品饮了。

提示:普洱生茶香气高锐,但是会对部分人的肠胃造成一些刺激,建议在刚开始饮用生茶的时候要注意身体的反应。

泡茶时有朋友在最好,找个晴朗凉爽的天气,泡上一壶普洱生茶,感受那独特的韵味。

生普的魅力,全在这泡茶的时光里。

生普洱能减肥!为什么?


普洱茶有分生茶与熟茶,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都具有美容养颜、修身养性、保键养生同时还具有瘦身的功效。

生普洱茶定义:生茶未人工发酵的普洱青茶。生普洱茶的减肥功效来自于因素一,随着存放过程中的自然发酵转化,其瘦身作用逐步开始由两个因素共同形成。人工发酵的普洱熟茶则是由以上两个因素共同起到减肥降脂的效果。

总体上看,经过发酵后的普洱茶(无论是人工发酵熟茶还是自然发酵后的生茶)减肥降脂作用要好于新生产出还没有开始转化的生茶。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会发生氧化、降解和聚合。

存放20左右的散普洱茶茶多酚含量可减至9%左右。而在氧化、降解和聚合过程中,所产生的络和产物是抗癌和防癌的主要成分,如“B组化学成分”。

生茶的减肥功效是通过茶叶可以清理肠胃而达到瘦身或苗条体形的目的。茶叶中抗衰老(即抗氧化,清除人体内氧自由基)的主要成分是儿茶素类化合物(比如同含量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的氧化作用明显优于同含量的维生素E)。

茶叶中具有抗氧化能力的四种儿茶素,其氧化能力(清除人体内自由基能力)依次为:EGCG>EGC>ECG>EC。研究已经证实在云南大叶种普洱茶中所含的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和儿茶素中所含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的含量均高于其它茶树品种。

因此饮用云南大叶种加工的普洱茶抗衰老作用优于其它茶类,而且未经过氧化、发酵的普洱茶(新出产生茶)效果更好。

生茶主要可以清理肠道,有降脂、提神、降压和减肥功效,适合年轻人群,不过生茶的活性成份较多,因此易失眠者、感冒发热者、胃溃疡患者、孕妇不宜饮用。

无认是熟茶还是生茶的减肥功效都是不错的,只是生茶对胃有刺激作用,所以胃不好的朋友可以选择熟茶,因为熟茶比生茶多了养胃的功效。

普洱茶为什么会有苦、涩味儿?


在接触普洱茶的几年时间里,经常会听到大家谈论普洱茶的苦、涩。有一部分的人能够正确对待这个问题,但有一部分人却很纠结于这个问题,认为有苦、涩的茶品就是品质不好的茶,以致于只喝一两口之后就完全否定了这一个茶品。其实这样的判定很偏执也很不科学。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普洱茶为什么会有苦、涩味儿?

一、我们从茶叶滋味的化学组成成分来看一下,为什么茶汤里面会有苦、涩?

茶汤滋味有苦、涩、酸、甜、鲜、咸等感觉,这是通过人们味觉而感到的。这些茶汤滋味完全和茶汤中存在的许多茶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并且已被众多的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所证实。

1.茶汤中的苦味物质

汤中的苦味物质主要有咖啡碱、茶叶碱、可可碱、花青素和茶皂素等。

2.茶汤中的涩味物质

茶汤中的涩味物质主要是多酚类物质、其中酯型儿茶素苦涩味较强;非酯型儿茶素爽口、涩味较弱;黄酮醇有苦涩味;而黄酮醇甙无味;酚酸及缩酚酸和碱性氨基酸为酸涩味。

通过上述资料不难看出,茶汤里面的苦、涩味是由茶叶滋味的化学组成成分造成的。

二、我们从普洱茶的制作以及多酚类物质来看,为什么茶汤里会保留苦、涩?

1.普洱生茶是用云南大叶种茶叶制作而成

我们都知道,普洱生茶是用云南大叶种茶叶经过摊凉、杀青、揉捻、晾干、蒸压、干燥而制成,在此过程中茶叶只达到轻度发酵,较大程度上保留了茶叶原本的滋味。

多酚类物质滋味苦涩有较强的刺激性,它是茶叶中的重要活性物质,是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是茶鲜叶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中以儿茶素为其主体成分,占多酚类物质总量的60%至80%。但多酚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自动氧化,从而其含量慢慢降低。因此,普洱生茶汤,特别是新生茶(1—2年)苦涩味儿会很显,三五年甚至更久,苦涩味儿会慢慢变轻,但不会一点也没有。所以生茶汤里难免会保留一定的苦涩味儿。

2.儿茶素

与生茶加工不一样,普洱熟茶属于后发酵茶,经过制造过程的复杂变化,多酚类物质含量已经大幅度下降。多酚类物质减少了50%至70%、儿茶素减少了70%至80%,特别是酯型儿茶素损失较多,但简单儿茶素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郭文飞研究也表明,酯型儿茶素的损失比较多。此外,水溶性茶多酚增加了70%至80%,使茶汤中的收敛性和苦涩味明显降低。因此熟茶汤里就喝不到或很少喝道苦、涩味儿。

三、我们从加工过程以及残留多酚类物质对茶汤口感的影响来看,有苦涩味儿的茶品品质是否不好?

1.鲜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的最重要物质

它与茶的汤色、滋味和香气都有密切关系。邵宛芳等研究表明,多酚类物质含量与云南普洱茶品质成正相关。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变化及其在成品中的含量对普洱茶的品质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在加工过程中普洱茶发生了复杂变化,其多酚类物质大致可分为未被氧化的多酚类物质(主要是残留儿茶素)、水溶性的氧化产物(主要是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和非水溶性的转化物(主要是与蛋白质结合的不溶性大分子物质)三部分。

2.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

这三部分物质对茶汤的浓度、爽口度、刺激性、茶汤明亮度、茶汤醇和度、收敛性起着关键性的影响,而这三部分残留下来的多少又受加工过程的影响。因此,茶汤口感表现,以及苦涩度表现跟鲜叶本身的内含物以及整个加工过程都有关系。

为什么普洱生茶更受欢迎?


普洱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

在普洱茶市场里,不管是生产者、茶商,还是消费者,都存在一个观念,那就是生茶比熟茶来得珍贵,这就是茶圈流行的“普洱茶贵生不贵熟”的说法。

普洱茶为何贵生不贵熟?

这个贵有两层意思:一是价格高;二是更受欢迎,更被看重。

价格方面原先的解释是:生茶在原料的选择上比熟茶好,原料成本高,故成本价格也高些。价格高的东西自受欢迎,被看重,当然,反过来也成立:因为被看重,所以选择的原料好,原料成本高,所以价格就高。

权且认为这个观念是正确的吧,那么生茶为何又被如此看重呢?

在普洱茶长达数百年的历史中,熟茶算是新面孔,至少从官方记载来看,生茶早已出现而熟茶需要等到公元1973年才正式研发试制成功。而从口感来看,由于普洱茶是一种讲究后期变化的茶,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仓储条件下,生茶的后期变化比熟茶来得明显,且口感上要富于变化,茶汤活泼许多。

而熟茶,其研发初衷就是因为生茶需要漫长的时间等待才能变得适口,所以熟茶就是通过人工方式,使得其在出厂之时就具备一定的发酵度,改变了生茶在新茶时期生利的口感,使得熟茶口感醇厚,茶性温和。因此,创造熟茶的目的就是为了马上消费。

受邓时海等台湾茶人的影响,以“存生茶、喝熟茶、品老茶”为理念,熟茶一直以“即饮品”和替代品的身份深入人心。

但是后来,茶商及消费者又发现,早期熟茶刚出厂之时,口感依然不够理想,熟茶也存在后发酵的空间,只要存放一段时间,熟茶的口感依然有提升空间。所以,一样有人存放熟茶。

但是,制作熟茶比较考验技术经验,虽然原料成本低,但损耗却比较大,长期以来,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形成了贵生不贵熟的观念,从而也影响了普洱茶生产厂家,往往最好的原料都用来生产生茶而非熟茶。

即饮口感不好,用心做熟茶的人少,市面上做得好的熟茶不多,与生茶相比,熟茶的后期转化空间相对较小。

因此,熟茶无论是被重视程度还是价格,都不如生茶,陈年优质生茶的价格往往是陈年优质熟茶的一倍甚至数倍。

有些普洱茶的苦涩为什么不能化?普洱茶为什么会苦


茶通常都会有苦涩味,这里“不能化”的意思是指苦涩后不会甘甜,苦涩长时间停留在口腔。好的茶苦涩能化,并回甘回甜,越好的茶化的越快,回得越快,它那种“苦”是苦凉的、打开的。

像老班章的古树茶,一喝下去很苦,苦到喉咙,但苦一瞬间消失,马上回甘回甜,而且甘甜长时间停留在口腔,令人感觉舒服、愉悦。

喝茶应该使人解渴、生津的,品茶应该使人舒服、愉悦。但这都需要茶喝下去后,停下来去感觉。有些茶会使人越喝越口干,又苦又涩,甚至有胸闷、心烦、不舒服的感觉。

茶不化的苦涩到底是什么呢?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要从茶树的生态说起,根据我们这些年在茶山的考察,我们先甄别茶树的生态,有原生态的古茶园;有新开发的茶园;有台地茶园;有施化肥、喷洒农药、打除草剂的;有没有的。

在茶园里,我们摘茶的鲜叶品尝,发现有施化肥,喷洒农药,打除草剂的,苦涩不能化,有胸闷、心烦的感觉;没有的,苦涩能化。再细品,发现前者的苦是死的苦、实的苦,后者是凉的苦、开的苦。

两者的苦是不一样,前者不能化,令人不舒服;后者能化,令人舒服。前者的苦是来自化肥、农药;后者的苦是来自茶的本身。喝这两种茶时,入口时两者区别不大,特别不是专业人士很难分得开,但停下来,留口的感觉很多人都能分辨出来。

为什么有的普洱茶苦而不化?


茶通常都会有苦涩味,这里“不能化”的意思是指苦涩后不会甘甜,苦涩长时间停留在口腔。好的茶苦涩能化,并回甘回甜,越好的茶化的越快,回得越快,它那种“苦”是苦凉的、打开的。像老班章的古树茶,一喝下去很苦,苦到喉咙,但苦一瞬间消失,马上回甘回甜,而且甘甜长时间停留在口腔,令人感觉舒服、愉悦。

喝茶应该使人解渴、生津的,品茶应该使人舒服、愉悦。但这都需要茶喝下去后,停下来去感觉。有些茶会使人越喝越口干,又苦又涩,甚至有胸闷、心烦、不舒服的感觉。茶不化的苦涩到底是什么呢?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从茶树的生态说起,根据我们这些年在茶山的考察,我们先甄别茶树的生态,有原生态的古茶园;有新开发的茶园;有台地茶园;有施化肥、喷洒农药、打除草剂的;有没有的。

在茶园里,我们摘茶的鲜叶品尝,发现有施化肥,喷洒农药,打除草剂的,苦涩不能化,有胸闷、心烦的感觉;没有的,苦涩能化。再细品,发现前者的苦是死的苦、实的苦,后者是凉的苦、开的苦。两者的苦是不一样,前者不能化,令人不舒服;后者能化,令人舒服。

前者的苦是来自化肥、农药;后者的苦是来自茶的本身。喝这两种茶时,入口时两者区别不大,特别不是专业人士很难分得开,但停下来,留口的感觉很多人都能分辨出来。

当然,也不是所有苦涩不化的茶都是施肥打药过的茶,有些与茶树的品种有关,比如小勐宋的苦茶,比如南糯山有一种苦茶,苦到头皮发麻,还有很多野生茶,也是极苦难化,这点要注意区分。

普洱茶为什么“贵生不贵熟”?


普洱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在普洱茶市场里,不管是生产者、茶商,还是消费者,都存在一个观念,那就是生茶比熟茶来得珍贵,这就是茶圈流行的“普洱茶贵生不贵熟”的说法。

普洱茶为何贵生不贵熟?

这个贵有两层意思:一是价格高;二是更受欢迎,更被看重。

价格方面原先的解释是:生茶在原料的选择上比熟茶好,原料成本高,故成本价格也高些。价格高的东西自受欢迎,被看重,当然,反过来也成立:因为被看重,所以选择的原料好,原料成本高,所以价格就高。

权且认为这个观念是正确的吧,那么生茶为何又被如此看重呢?

在普洱茶长达数百年的历史中,熟茶算是新面孔,至少从官方记载来看,生茶早已出现而熟茶需要等到公元1973年才正式研发试制成功。而从口感来看,由于普洱茶是一种讲究后期变化的茶,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仓储条件下,生茶的后期变化比熟茶来得明显,且口感上要富于变化,茶汤活泼许多。而熟茶,其研发初衷就是因为生茶需要漫长的时间等待才能变得适口,所以熟茶就是通过人工方式,使得其在出厂之时就具备一定的发酵度,改变了生茶在新茶时期生利的口感,使得熟茶口感醇厚,茶性温和。因此,创造熟茶的目的就是为了马上消费。

受邓时海等台湾茶人的影响,以“存生茶、喝熟茶、品老茶”为理念,熟茶一直以“即饮品”和替代品的身份深入人心。

但是后来,茶商及消费者又发现,早期熟茶刚出厂之时,口感依然不够理想,熟茶也存在后发酵的空间,只要存放一段时间,熟茶的口感依然有提升空间。所以,一样有人存放熟茶。

但是,制作熟茶比较考验技术经验,虽然原料成本低,但损耗却比较大,长期以来,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形成了贵生不贵熟的观念,从而也影响了普洱茶生产厂家,往往最好的原料都用来生产生茶而非熟茶。即饮口感不好,用心做熟茶的人少,市面上做得好的熟茶不多,与生茶相比,熟茶的后期转化空间相对较小。

普洱茶好坏鉴别

甜度:

此种甜说的是入口后在舌面上的直接表现,千万不要和回甘混为一谈。其甜为高雅清甜,往往被回甘所掩盖,喝茶有一定年限之后,能够将各项滋味分离品味,既能领略,新茶客很难品出,甜度也是鉴别好坏之处,但不是关键。

茶汤:

茶汤是鉴别内质丰富度关键之一。茶汤粘稠度的鉴别请勿一点点茶汤喝入口中就来判断,应该将茶汤稍试大口一些喝入口中,在口中迂回一周再咽下,一能感受其茶汤粘度,二能感受茶汤厚实饱满度及其顺滑感。

回甘生津:

回甘和生津为茶的基本滋味,比如台地茶回甘和生津体现都比较快,但持久度较差,一般6泡之后就开始减弱,古树茶此项滋味体现比较稳定,快而持久。

苦涩:

苦涩也是鉴别茶好坏的关键,苦涩是茶的本性,任何茶都有,但表现较重的茶只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茶树龄较小,吸收土壤的养分较少,其他滋味表现较弱,此时这种原性就体现的尤为突出;另一种则为茶树施肥,特别是尿素能迅速催长,但它会很快改变土壤结构,所以就会造成苦涩增加;

根据这两点原因可以告诉大家,苦涩绝对不是茶气,也不是说茶很刺激,放久了就不刺激了;还有人说不苦不涩不成茶这些均为错误观点,苦涩是原性,也可说成是茶的缺点。

喉韵:

喉韵也是鉴别茶好坏的关键之二,也是非常之重要,喉韵就是在喉部形成的清凉舒适感,此感会使您呼吸都尤为的顺畅,舒爽度较高,还有会形成喉部回甘生津,香韵久留的感受,而且在呼吸时这种韵味会随呼吸带入口中,此时您会产生错觉,怎么喉部也能尝到甘甜,香韵。

喉韵的产生是因为茶品内质丰富时,茶汤喝下时滋味会在喉部累加释放,有的古树茶在喝完茶后均能持续20-30分钟之久,喉韵越久就代表内质越足。

耐泡度:

在品饮时,如果发现其中一项滋味在任意一泡发生减弱时,就证明此茶的耐泡度就只有到达于此,台地茶一般6泡之后就会开始减弱,古树茶都能持续至8-10泡以上,较好者能持续至12泡以上,所以千万不要说您的茶能泡20几泡,20几泡您喝到的是茶的回甘,生津感觉,而且泡法不标准时,只要把茶量多投,水煮沸后停止加温,能泡的更久,那都是茶店忽悠茶客专用语;耐泡度决定了茶的稳定性,耐泡度越好,稳定性越高。

为什么普洱茶生茶不是绿茶?


普洱茶过去没有生熟之分,自现代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成功之后,人们便将普洱茶依工艺不同做了细分,将自然发酵的茶定为生茶,将人工发酵的茶称为熟茶。近几年,部分普洱茶界专家有一个新的提议:建议将普洱茶的生茶划归到绿茶。这种提议的本身就具有浓重的“绿茶情结”。

1、从历史的角度上看,普洱茶的制作早于绿茶。这方面的史料记载有很多。如果不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罢龙团凤饼,改散形茶”的圣谕,其“散形茶”(绿茶的前身)根本就不复存在。

2、现行的茶叶分类有两种,一种是按茶叶颜色划分,如绿茶、红茶、白茶、黑茶等,这是历史习惯的一种划分,但缺乏严谨性;另一种划分是按发酵程度划分,如不发酵茶(绿茶)、轻发酵茶(乌龙系列、白茶等)、全发酵茶(红茶)、后发酵茶(普洱茶、茯砖、千两茶等)。如果按后一种茶类划分的话,普洱茶的生茶也不应划到不发酵的绿茶系列中,因为普洱茶的生茶属于自然发酵的茶。

3、从制作工艺上看,绿茶采用的是一条“高温”路线,其制作过程的温度可达到100℃以上,而普洱茶则采用的“常温”路线,其制作过程的温度不能超过60℃。以两种茶产生的芳香类物质——即茶叶的香气为例,绿茶采用的是“高温提香”,而普洱茶香气则复杂得多,普洱茶是以发酵为核心的工艺,凡是发酵就离不开微生物,微生物能产“酶”,“酶”又能分解一些“脂类”物质,这些“脂类”物质又能演化成多种芳香类物质,普洱茶的香气就是通过这样一种特殊“通道”逐次转化而来。

4、很多人认为云南自身就有“滇青”“滇绿”两种茶品,它们一部分也是采用普洱茶“晒青”工艺,与普洱茶的生茶有极相似戓相近的工艺。那么,“滇青”“滇绿”属于绿茶范畴,普洱茶的生茶为什么就不属于绿茶呢?我们说,“滇青”“滇绿”的制作是借鉴了普洱茶的“晒青”工艺,是对绿茶工艺的本土化改良。“滇青”“滇绿”不重发酵,而普洱茶生茶重在自然发酵。

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普洱茶的生茶可等同于绿茶的话,是不是绿茶存放时间长了也就能成为普洱茶?显然,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普洱茶的生茶不可能归属于绿茶,如同绿茶即使压成饼、无论存放多长时间,也不能成为普洱茶一样。

普洱茶越存越苦,这是为什么?


普洱茶越存越苦,压饼后香气、回甘都消失了,这些究竟是为什么?

茶友“坤”今年遇到了一个问题,可能很多茶友都遇到过。

他说:“今年,我收了曼撒(易武茶区)的生普新茶,非常棒,整下午都是普洱茶的甘甜味。过了几个月再喝,完蛋,滋味大变,层次感也体会不出来,显得更苦了,回甘也没初饮时那么猛烈。这正常吗?我收的几款茶都这样,存放后的表现不如新茶,是不是要过几年才会好,刚转化不如新茶?”

生普的转化实在是个神奇的现象,而且常常让人捉摸不透,像茶友“坤”遇到的这个情况,恐怕很多人都遇到过。为什么新茶喝着很好,过了几个月反而不好了呢?不是越陈越好吗?就此,小懂专门请教了西双版纳制作、研究普洱茶16年的资深人士邓爱军。

邓爱军老师分析说,易武茶返苦、返涩是经常遇到的,主要的原因是揉捻度不够。冰岛茶也有这个现象。但是,如果新茶重揉捻的话,适口性就没有这么好喝了,因为重揉捻新茶会使苦涩度增加的。不过,在后期转化过程中,这种苦涩感会逐步减弱。存茶还是要找揉捻度够的。

是这个理!小懂了解到,生普毛茶是晒青绿茶,揉捻的目的是为了破坏杀青叶的细胞组织,使茶汁外溢,同时卷曲成形。这其间,各种化学物质相互接触,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如果揉捻较重(但也不能过度),茶汁溢出更多,新茶的苦涩感就会更强。但这也为后期的物质转化创造了条件。

为何压饼后香气、回甘都消失了?

另外一位茶友“红领巾”也遇到了一个与存放有关的问题,他说:“昔归毛料,喝着很不错,但是刚压饼,香气、回甘都没有了,这是什么原因?”

对此,邓爱军老师说,主要的原因就是新茶新压水味重,等水味退了,香气、生津、回甘都有了。昔归是中叶种,相比大叶种退水味会更快一些,三个月就退得差不多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干茶压饼时,都要先经过高温蒸汽软湿,然后才能把茶叶塑形,这个过程中茶叶从蒸汽中吸收了大量水份,在高温的作用下,普洱茶进行了一次小转化,茶性变得比散茶时更温和,香气也会随着吸湿后下降。

不过不用担心,茶叶成型后,待干燥一段时间,水分散去,香气又会慢慢高起来,同时茶叶片经过塑形重力挤压后,内质浸出细胞壁,滋味和韵味就会比散茶更加强烈一些。

为什么普洱茶有“喝熟茶,存生茶”的说法?


中国茶叶大家庭中,是非争论神调调最多的,恐怕非普洱茶莫属了。为什么呢?因为它来自于彩云之南那片美丽而神秘的土地,是可以在时间轴上跳舞的茶叶,是可以喝的古董,能喝能藏,风靡中国的大江南北。

其实,普洱茶没那么神秘。

从食品工业的角度来说,普洱茶属于发酵食品的一种,和各种酒、酱油、醋、腐乳、泡菜、豆酱、酸奶、奶酪,鱼露虾酱等一样。只不过,那些发酵食品的原料是粮食、果实、豆子、奶、蔬菜、小鱼小虾等等,而普洱茶用于发酵的原料是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做的晒青毛茶。发酵食品在人类社会至少有近万年的历史,最早的无意识的发酵食品据说是酒。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大增,发酵食品的好处逐渐突显,比如能够延长食品的保存期,还能让食物中的营养素得以释放,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等等。借由现代科技之光,我们对大部分发酵食品的科学研究已经相当充分,很多也已步入工业化进程。相对来说,普洱茶的工艺研究及工业化生产尚处在初级阶段,比如生茶存储过程中的发酵和熟茶的渥堆依靠的是环境中的野生菌种,生产过程很难标准化,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和运气。

由于工艺差异,普洱茶大致被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有关这两类产品的茶类归属,圈内曾经也争的不亦乐乎。其实,它们发酵过程的原理是一致的: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生产环境中的微生物在晒青毛茶上安居乐业,其新陈代谢过程中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酶,这些酶会促进毛茶中的物质发生不同的生化反应,比如淀粉酶会把淀粉水解成糖增加甜味,氧化酶能把茶多酚氧化成茶黄素而降低苦涩,聚合酶可以把多酚转化聚合成茶红素而使茶汤红浓,蛋白酶可以把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和多肽从而产生鲜味……只不过生茶的这些变化是在存储过程中缓慢发生的,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非常大。而熟茶是在一个几十天的生产周期内,在比较高但是可控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让同样的微生物们加班加点地工作,使茶叶的变化极尽高效。可以说,如果把同样的毛茶分别做成生茶和熟茶,熟茶就是生茶的“速成版”。

那为什么人们经常说“喝熟茶,存生茶”呢?这并不是说生茶刚生产出来不能喝,而是有可能不甚好喝——苦涩不协调或者滋味不丰富。在存储陈化的过程中,每个时间点上的发酵反应结果都不相同,表达在茶汤的色香味上就有了差异。但这些差异有的是向善的,有的是劣变的,都会给品饮者带来神奇的体验——常见常新的风情。而不同产区、不同树种树龄、不同鲜叶质量、不同毛茶初制水平、不同毛茶配方、不同紧压成型工艺、不同仓储环境甚至不同的泡茶技术等等,都会导致生茶品质特征表达上的差异。这些差异琢磨不定,无法预见,令人困惑,更令人痴迷。

熟茶呢,短时间内强化发酵使其浴火重生,苦涩隐去了,茶汤甜润稠滑了。所以说,熟茶只要渥堆工艺好,成茶品质就差不了。熟茶存储带来的差异化没有生茶那么明显,也不大追求什么山头老树的,对冲泡技术要求也不很高。总之,熟茶喝的就是个省心省事,而生茶呢,品的是差异,是变化,享受的是伴随它一起成长的过程。

近些年,商品经济大潮使普洱茶几起几落,各种神化或者妖魔化普洱茶的说法使受众缺乏安全感。真心希望产业以及科研机构愿意投入,从茶园管理开始,对原料进行细分,在工艺标准化、菌种识别、后发酵流程的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应用,还普洱茶真实、客观和公正。

《为什么普洱生茶冷喝比热喝苦?》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为什么白茶比普洱茶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