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到没味的普洱茶叶底能用来凉拌吗?

发布时间 : 2019-12-04
熟普洱茶底 生普洱茶底 普洱茶的叶底

熟普洱茶底。

我们在喝茶时,特别是喝到数泡之后,茶汤到了尾水阶段,常会有这样一个困惑,那些鲜嫩莹润的叶底总让人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也经常会开玩笑说,把它拿去凉拌一下,吃掉。玩笑归玩笑,我们却总因为那些埋藏在记忆里的“黑暗料理”的记忆和无限的想象而不敢轻易尝试。因此,笔者今天特地把最近比较火爆的普洱茶拿出来,看看它究竟能不能用来凉拌呢?接下就具体探讨一下。

在我国,茶叶生食并非奇事,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此处,荼译为茶,茶即用来生食,并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

虽然我国最早对茶的利用方式是生食,但随着人类智慧的演化和进步,我们的祖先逐渐发现煮饮或泡饮,茶的滋味会更佳。于是这种咀嚼鲜叶粗犷而原始的方式渐渐废置,只在云南部分少数民族的饮茶史料上能窥见部分踪迹,并且还非常罕见。

云南少数民族的一支——基诺族就算得上是生饮茶叶的历史较为久远的一个民族了。这个民族有很多比较出名的美食,“凉拌茶”算是这其中最为知名的一道,极具民族特色的异域风味。

基诺族人通常的做法是将采摘的鲜叶洗净切碎,然后加入山间清泉和特制的一些调味料。因为基诺族特别钟爱酸味,所以不难推测出的是基诺族人一定在里面加入了呈酸物质,比如说醋之类的东西。

不过在这里,人们对基诺族的“凉拌茶”常有这样的误解,以为基诺族人吃的是其中的茶叶,但纪录片《茶界中国》中有一期就特别纠正了这一认知,并且还特意说明了他们不是直接吃茶,而是喝“凉拌茶”的汤汁。

既然茶叶生食,我们已经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且“毒”也试过了,看来茶叶凉拌演变成为一道餐桌上的美食还是大有可为的。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茶叶都能拿来凉拌?凉拌出来的茶叶味道又如何呢?既然茶叶的价值如此之高,茶叶又能做凉拌之用,那么未来的食品研发部门又是否能开发出一道像老干妈榨菜或鲜味海带这样的速食食品呢?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预想相信都是未来可期的,假以时日必然能够成为现实,市场潜力也是无限大的。

1.凉拌菜的特质都有了,凉拌茶可以试试。

从大众吃货们的美食榜单上,我们不难看出,那么用来凉拌的菜品或者食材,它们的鲜叶基质通常极为丰富,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叶质相对脆嫩,烹制方式会使它的营养成分在短时间内就急剧下降,甚至消失殆尽。就普洱茶来说它的内含物质也是极为丰富的。从原料基质来看,虽然选用的是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相较于绿茶,青茶,黄茶等茶类来说叶质相对粗老,但是就普洱茶这一茶类来说,其中也不乏叶质鲜嫩的一些茶品,比如说笔者之前喝过的一款2016年的国艳“韵味雅然”这款茶,经过数泡之后,叶底就嫩绿嫩绿的,极富韧性,很适合作为凉拌的食材。

2.能入菜,凉拌味道也不会差。

之前看到过一篇某茶叶网站介绍的几道关于普洱茶入菜的几种另类吃法,比如说普洱茶香鸡,竹筒香茶,酸腌茶等等,每一道都能让食客垂涎欲滴,不仅成了云南的特色美食,也成了这个旅游景点的地方名片。所以,从这里大胆的推测一下,凉拌普洱茶的味道自然也不会差。

3.滋味不够,调料来凑

在食品界,调料可谓是一种神奇的存在了,基础调料油盐酱醋,再加上花椒,八角,桂皮等大料,任何再平凡不过的食材都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别样的滋味,这大概也是大厨们对十八般调料如此钟爱的原因了。

虽然普洱茶到了尾水阶段已经施展不出任何的魅力了,但是加以调味料的装点,必然能使它大放异彩。

4.食品界刮起的素食风,或许能成为佛系吃货们的最爱

从当前的食品消费习惯来看,人们更加中意绿色食品,更加偏爱那些低油脂的素食类食品。“燃烧你的卡路里”成为了挂在青春靓丽的美眉们嘴边的口头禅,她们忠爱健身,崇尚克制,更加讲求精准的卡路里摄入等等,这些都使得绿色健康的茶叶成为大众消费的必然之选。虽然很多人可能接受不了茶叶本身的苦涩气味,但是经过数泡之后,茶叶自身一些“不良因子”

已经消失殆尽,使那些惧怕苦涩的吃货完完全全的解除了后顾之忧。

5.吃完喝完,将节约进行到底

就普洱茶来说,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品饮价值。除此之外,常喝普洱茶还能养胃护胃,加之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质,它的收藏价值也是不可小觑的。既然它有如此高的价值,我们当然有必要小抠一下,把它的剩余价值榨干净。

虽然经过种种理论上的推断,笔者姑且认为喝到没味的普洱茶叶底能用来凉拌。

但凉拌要建立在这些前提下,比如说:

1.茶叶的叶质必须鲜嫩;

2.调味料宜适当,不可喧宾夺主;

3.虽然好吃,但不可贪吃;

4.不要随便混搭,忌相克食物相互搭配;

5.在凉拌之前尽量做个“预处理”。

cy316.cOm扩展阅读

普洱茶叶底能随便翻吗?


很多茶友在冲泡普洱茶的时候,喜欢在冲泡过程中翻动盖碗中的叶底,但事实是冲泡普洱茶的时候翻动叶底是会影响普洱茶汤。

翻动叶底对茶汤的影响

由于翻动过叶底,随后冲泡出来的普洱茶汤色就会变得浑浊。一些讲究的人,如果你去翻动他(她)还要继续泡的茶,是会被看作一种不尊重的行为。也就是说,如果茶还要继续泡,叶底可以给你看,但也仅仅是看看,而不是让你去翻叶底。

若被翻动叶底怎么修复

把翻动过叶底后的第一泡汤倒掉,重新再冲泡一泡既可弥补。由于翻动过叶底,一些其他不好的滋味也掩盖不了的会出现在那泡茶汤中。这是一个小技巧,很多泡茶好喝的人都会注意这个小细节。

不翻动茶底,更耐泡

普洱茶的耐泡度也跟这个技巧有关系,一些冲泡古树茶很讲究的人,注水的时候都不会翻动茶底,更不会让你去翻动叶底了。这种平静的冲泡下去,耐泡度会有一定的提高。

有人喜欢看叶底,可以看出什么

看叶底,首先看的是茶汤中的夹杂物和茶汤过滤网里的残留物。这两个一看,大概就知道这款茶工艺把握如何了。在看茶底以及揉捏叶底。看的是茶料季节、茶叶的整碎、工艺以及其他异物。近年来,普洱茶的卫生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以前的一些老茶,卫生还是存在问题的,茶中会夹杂一些异物,应用滤网是很必要的。

通过叶底辨别茶品质

一、春料

春料的主要特征:芽至初叶的距离很短,这是和秋茶、夏茶来比。

另外有四个辅助特征:

1.叶接梗处明显变粗,有人称为马蹄。

2.梗较粗壮

3.叶较丰厚

4.白毫密多,因高山日光强烈白毫可以减少水气蒸发。

这四辅助特征就是经过一个冬天储存的养份释放的结果。

二、芽头

辅助特征是园地茶胖粗,大树茶反而精瘦。

三、秋料

芽至初叶的距离较长,叶的厚度比较单薄,但是也有马蹄。

四、夏料

除秋料就有的特征之外,梗长而无力,梗面会因水份过多又干燥失水呈现凹痕,有点像芹菜梗。

五、台地茶

主要特征:就是叶面薄弱,如薄纸易折;泡汤之后无力恢复弹性,甚至多次冲泡也不能展开,叶子愈薄当然愈差。

六、大树茶

大树茶指有明确范围,定期采摘的古树茶园。

主要特征是叶面丰厚坚韧,丰厚是因为大树茶的叶层的栅状组织比台地茶厚实;坚韧是因为大树茶海拔较高的生长环境造成。

低温时:高山上更低温,日晒时:高山上紫外线更强,刮风时:高的树迎风更多。所以坚韧的叶质是大树茶适应环境之后生命力的表现。

即使压成茶饼,一旦泡汤后,叶面会很快的恢复弹性,折痕通常不会存在,茶汤中的大树茶叶面像皮革泡水般卷曲。

七、野生茶

野生茶不是指原始未驯化的近缘野茶,而是指因为路途偏远,乏人管理,无法像大树茶一样定期采收的茶树。除了大树茶的特征之外,野生茶主副叶脉高冗明显,看似洗衣板。叶颜色更加墨绿,叶面更加的油亮,减少因为日光照射引起的水气蒸发,反之,叶的背面就不需要油光。叶缘无齿有可能是因为海拔更高,树形高大,人迹罕至。不必再防动物刮蹭,昆虫咬食等情况。

八、拼配料

如果同一饼茶,出现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特征时,就有可能是不同

普洱茶叶底的秘密,叶底看好坏!


茶渣,常常是被人们忽视的一个东西,许多茶友喝完普洱茶,都会直接倒掉普洱茶渣,其实,这看似价值已被“榨干”的叶底,却可以看出一款普洱茶的品质。

泡剩的茶渣,专业术语叫做“叶底”。在专业的普洱茶审评中,最后需要看普洱叶底并进行评分。

茶叶在冲泡之后吸水膨胀,使普洱茶叶片还原为原有的形状。一款普洱茶的采摘、加工、存储的合理与否,都可以在叶底中暴露无遗。

那么,究竟怎么要看普洱茶的叶底呢?国家高级评茶师、淘宝店“普洱藏家”掌柜、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鲁文锋先生认为:看叶底,主要从嫩度、色泽、匀度、舒展度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普洱茶嫩度——捏茶渣,看叶质

所谓嫩度,就是看一款普洱茶中芽头、嫩叶的比例和总体叶质的老嫩。

普洱茶没泡开,不太容易分辨其芽头和嫩叶的含量,而通过普洱茶叶底则很好辨别。

拿起几片普洱茶叶将其平摊开来,我们就能看出它的采摘级别是单芽、一芽一叶等等之类了。

辨别普洱茶叶片整体的老嫰程度,除了眼睛看之外,还要用手捏。

分辨的总体原则是:

1、手指捏普洱茶叶底柔软有韧性的嫩度好;质硬,放手后松开的表示叶质老。

2、叶脉不隆起平滑如绸缎的为嫩;叶脉隆起触手的为老。

3、叶子边缘锯齿平和的为嫩;叶边缘锯齿状明显的为老。

4、叶肉厚软的为最佳,代表嫩度好、内含物质丰富,多为高山优质茶原料;柔软但薄的一般,多为台地茶原料;又硬又薄的最差。

二、普洱茶色泽——直观反映茶原料

普洱茶叶底的色泽能非常直观地反应一款普洱茶的原料和加工优劣。

观察普洱茶叶底色泽最好能有几款普洱茶茶放在一起对比来看,否则容易受到光线、环境和主观因素影响。

普洱茶叶底色泽分辨的总体原则是:

1、深浅:深浅应该符合该茶类应有的色泽要求。如:毛茶以青墨色为好;绿茶,以嫩绿、黄绿、翠绿为佳,深绿色较差;乌龙茶要求“绿叶红镶边”,可以观察红绿面积的比例来确定发酵轻重。

如果叶底有爆点、焦叶、红叶、红梗子、叶片碎烂那就不好了。

2、润枯:“润”表示普洱茶叶色面油润光滑,反光强。“枯”是有色无光泽或光泽差。

3、鲜暗:“鲜”为色泽鲜艳、鲜活,表示成品新鲜度。初制及时合理,为新茶所具有的色泽;“暗”表现为茶色深且无光泽,一般为鲜叶粗老,或初制不当。

三、普洱茶匀度——暴露采摘情况

所谓匀度,就是看一款普洱茶的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是不是比较统一。在看叶底的三个项目中,匀度是相对比较次要的。

匀度和普洱茶的采摘加工管理有关。有的茶农采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抓,那么从普洱茶叶底上反映出来的就是大大小小很不匀整。

在加工时,有的茶厂把不同山头、不同批次采摘的普洱茶不加辨别地混在一起加工,也会出现匀度很差的情况。

匀度差,代表采茶做茶不够规范,或者是经过拼配的时候,拼配的不合理所导致的。

四、普洱茶舒展度——显示茶叶活性

普洱茶叶底的舒展度越好,说明它的活性很好。

一般质量好的普洱茶茶叶,在开水冲泡后,叶片会十分平整。而质量差的普洱茶只能部分展开,且看起来皱巴巴的,不平整。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揉捻较重的普洱茶,完全舒展后仍然会稍有卷曲,这都是正常的。

但如果冲泡之后普洱茶叶底完全摊开如纸没弹性、或者紧缩泡不开,那都是工艺存在缺陷的表现。

综上所述,茶渣能真实反映茶叶原料的“本来面目”。

从叶底,我们能看出普洱茶叶生长是否旺盛、普洱茶叶的采摘特点、判断制普洱茶技术的优劣。了解完以上的这些方法,赶快看看你茶杯中的茶渣,测试一下茶叶吧。

普洱茶叶底的遗传密码


每一种茶树都有自己的遗传密码,在开水冲泡之前,这些密码通通被隐藏在乌黑干枯的叶片之中。但是现在,叶片张开,我们可以看到叶片的大小,形状、可以看出叶脉的走向,看出叶片边缘的锯齿。这些细节,就反映了茶树的品种。

叶底可以看出茶叶焙火的程度

如果叶底黄亮,舒展,焦条少,且无“蛤蟆泡”,则火工低;若叶底红褐,团缩,焦条多,有蛤蟆泡,则意味着火工较高。

叶底可以告诉我们这泡茶的发酵程度

当我们展开一片岩茶叶底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中央是绿色或者黄色,而叶片的边缘是红色的。那红色的部分就是发酵的部分,是武夷岩茶最为特殊核心的工艺所在。这些红和绿的比例,显示了此茶的发酵程度。当然,如果遇到完全足火的茶叶,所有的叶片碳化,那我们的判断就失灵了。

叶底还可以告诉岩茶的叶片采摘时的老嫩程度

叶底大而发硬,则叶片偏老,叶底小而柔软,则叶片柔嫩。

叶底也能显示出茶叶的采摘方式

人工采摘的茶叶则叶片完整,若是机器采摘的,就能看到整齐的切口。

叶底上还写满了季节的秘密

春茶做青发酵红边大多均匀,叶质柔软。夏暑茶色泽大多较枯燥,红边多不匀呈褐红色、暗红色,叶张硬挺。秋茶色泽灰杂,叶底红边不匀。当然,要做。

普洱茶叶底有秘密


本网是一个为茶友提供普洱茶知识、普洱茶的功效、普洱茶市场行情而进行的茶文化交流平台,是普洱茶业界具有活力和前景的权威非商业门户网站。

选择茶叶,鉴别茶叶的好坏,看茶底判断茶料,不会完全准确无误,只是“尽可能的估计”。大多数的情况下,好茶自有好料之相;少数的情况下,有可能因为看不见的制程或者是仓储错误,导致好料没能成为好茶。即使如此,研究茶底仍然是爱好普洱茶朋友值得了解的知识。欢迎新旧茶友讨论!一、春料

春料的主要特征:

芽至初叶的距离很短,这是和秋茶、夏茶来比。

另外有四个辅助特征﹝辅助意谓非必然﹞:

1.叶接梗处明显变粗,有人称为马蹄。

2.梗较粗壮﹝【叶厚梗粗与熟茶的关系】厚的叶及粗的梗里面的汁液富含光合作用的成果─淀粉,陈化后淀粉经过水解作用产生醣类,可以增加茶汤甜味,所以适当捻揉及裁切茶菁可以使释放更多含淀粉汁液。另外叶与梗的淀粉量多于芽,所以茶菁等级低作出来的熟茶更甜。﹞

3.叶较丰厚

4.白毫密多﹝【叶子为什么需要白毫】高山日光强烈白毫可以减少水气蒸发。﹞

这四辅助特征就是经过一个冬天储存的养份释放的结果。

二、芽头

辅助特征是园地茶胖粗,大树茶反而精瘦。

三、秋料

芽至初叶的距离较长,叶的厚度比较单薄,但是也有马蹄。

四、夏料﹝雨水料﹞

除秋料就有的特征之外,梗长而无力,梗面会因水份过多又干燥失水呈现凹痕,有点像芹菜梗。

五、台地茶叶面

主要特征:就是叶面薄弱,如薄纸易折;泡汤之后无力恢复弹性,甚至多次冲泡也不能展开,叶子愈薄当然愈差。

有三个辅助特征:

1.主侧叶脉较平或不明显

2.叶缘有明显密齿

3.大型茶园地有时候是用剪刀采摘(剪刀采茶的结果是茶梗断面整齐如切,另外叶面大小无法成为判断特征,因为施肥也可以增大叶面。)

六、大树茶叶面

大树茶指有明确范围,定期采摘的古树茶园。

主要特征是叶面丰厚坚韧,丰厚是因为大树茶的叶层的栅状组织比台地茶厚实;坚韧是因为大树茶海拔较高的生长环境造成。

低温时:高山上更低温,日晒时:高山上紫外线更强,括风时:高的树迎风更多。所以坚韧的叶质是大树茶适应环境之后生命力的表现。

即使压成茶饼,一旦泡汤后,叶面会很快的恢复弹性,折痕通常不会存在,茶汤中的大树茶叶面像皮革泡水般卷曲。

另外四个辅助特征:

1.主叶脉粗,侧脉明显,叶脉看似鱼骨架。因为叶子重,由侧叶脉再分出的细脉会比较较靠近叶缘。

2.叶缘齿较疏较小,但是也有齿缘红尖似蚁嘴。有可能是低矮大树的特征。有时会出现虫咬孔,也是大树茶的特征,但是也可能是管理较混乱的台地茶。

3.大树茶叶子颜色,二叶及三叶比台地茶深,近墨绿色。﹝【高山茶颜色为什么更深口感反而不涩】向阳山坡日照充沛,可以有更多叶绿素和光合作用而产生更多茶氨酚及葡萄糖,可以使口感更加鲜爽不涩。﹞

4.不大可能出现用剪刀采收,因为工人有时是爬上树采茶。

七、野生茶

野生茶不是指原始未驯化的近缘野茶,而是指因为路途偏远,乏人管理,无法像大树茶一样定期采收的茶树。这样区别是市场上确实有别于易武大树和班章大树等定期采收的产品。除了大树茶的特征之外,野生茶主副叶脉高冗明显,看似洗衣板。叶颜色更加墨绿。叶面更加的油亮﹝【高山茶叶子为什么更油亮】减少因为日光照射引起的水气蒸发,反之,叶的背面就不需要油光。还有如果雾气重的茶区,例如南糯山也不需要防止水气蒸发的油光叶面。﹞。叶梗更加粗壮,叶缘齿更稀疏,或只有叶尖有或完全没有。有可能因为树形非常高大。较粗的叶与梗需要迎风生长。叶缘无齿有可能是因为海拔更高,树形高大,人迹罕至。不必再防动物刮蹭,昆虫咬食等情况。

八、拼配料

如果同一饼茶,出现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特征时,就有可能是不同来源的茶叶拼配,出现二种不同的叶缘齿、叶脉可能是两种不同生长地。例如大树茶配台地茶。出现二种不同的梗面、梗长可能是春料配夏秋料。

九、叶形

如果依照叶形来判断出自那一个山区是否可能?虽然说易武茶、布朗茶及临沧茶叶形各有区别,但是因为我们采茶时是在叶子尚未长成前就采下,从幼叶到成叶,有的是先长成小圆叶,再慢慢变尖;有的则是先变尖,再慢慢变宽。如此一来。判断的误差就会很大。所以如果同一饼茶叶底出现有叶尖稍圆与稍尖之别,不能认为是不同来源。

十、黄片

野生茶茶饼可能更容易见到出现几片黄片,正式名称是鱼叶,也称奶叶。气候转温暖茶树春芽冒出之后会有一片暂时辅育幼芽的叶片,称为鱼叶。在鱼叶之后才会再长出真正的初叶、二叶。初叶开始能够光合作用,鱼叶立即开始变黄,而且容易脱落。如果采收时,鱼叶还没有变黄,就会一起进入制茶压茶过程。出现鱼叶是头春料的特征之一,但是若是当年气候乾旱严重,鱼叶出现也会多一些。

十一、叶脉

一般来说台地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少,大树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多。所以数叶脉对数是有效的辨识方式。尤其大树茶叶脉明显,又都以全叶形压饼。举例说:台地茶的优良种勐海大叶种是10~12对左右!台地茶的主力云抗10及14则在6~9对的居多。再看大树茶易武的落水洞主侧脉10对。勐宋的曼松主侧脉7~8对。勐海的贺开主侧脉12~15对。勐海的曼糯主侧脉12~18对。勐海的巴达主侧脉11~13对。半坡老寨主侧脉13对。帕沙主侧脉11~13对。双江勐库主侧脉9~11对。班章主侧脉19~21对。﹝幸好想从茶底认出班章料好像还不太难﹞

十二、切碎

出现切碎的叶底通常来自高产量的大厂:大益、下关、澜沧古茶等。切碎茶叶有助于不同来源的茶菁拼配,同时也节约了毛茶的细碎料。强调纯料及少量制作的大树茶通常不会切碎。

怎么辨识普洱茶叶底?


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也可从中学到不少的知识。普洱茶是云南一大特色产品,因其独特的保健功效与醇厚的口感而受到众人的喜爱,但由于原产量有限,而市场销量过大,导致出现假货。我们辨别普洱可从形、色、味、底来看,那怎么看普洱茶叶底呢?

浸泡后的茶叶(叶底),能真实反映茶叶的真实品质。怎么看普洱茶叶底?可从以下三方面:一是靠嗅觉辨别香气,二是靠眼睛判别底的老嫩、匀整度、色泽和开展与否,同时还观察有无其它杂物掺入。

其方法是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也可以是杯盖等平面物体)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细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注意拌匀、铺开、揿平,观察茶叶的老嫩程度、是否均匀整齐、色泽状况、揿按叶底感觉茶叶的软硬等。

干仓的普洱生茶叶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湾的东方美人茶叶底颜色很相似。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新鲜感。一泡同庆老普洱茶的叶底,可以显现出百年前那种新鲜活力。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较重的,会有明显炭化,像被烈火烧烤过。有些较老的叶子,叶面破裂,叶脉一根根分离,有如将干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烂的样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反之,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汇堆过的熟茶是一样的。

30种常见的普洱茶叶底


其实,鉴别普洱茶的优劣有着一套很系统的方法,但是比较繁杂冗长。今天,小编就向各位茶友推荐一种通过叶低鉴别普洱的办法,比较简单易懂,也一目了然。

众所周知,叶底可以传达出普洱茶的用料的优劣、工艺的好坏,这将直接影响到普洱茶的好坏。下面,茶茶就给各位茶友展现30种常见的普洱茶叶底。

(01)优质的古树头春,叶底肥厚且饱满

(02)革质感明显,叶脉粗犷且有质感,表明已有相当长的树龄

(03)转化较完美,叶面起了蛤蟆皮,暗藏茶叶活力

(04)此乃老树新芽

(05)大树料的柔软质地

(06)很明显的野放易武茶的特征

(07)标准的混杂雨水料,带有杂味,水薄而寡

(08)此乃台地料,有高温烘青之嫌疑

(09)易武茶,香、柔、微甜是其主要特色

(10)厚实的大树料,有着较高的耐泡度

(11)秋茶也,初泡平淡,但后劲有力,水路粗,生津不错

(12)标准的雨水料,淡薄,乏力,香弱,毫无吸引力,不如喝水

(13)标准的红变叶,杂甜味,不利于后转化

(14)恐怖的劣茶,太可怕了

(15)明显的生熟劣质拼配,滋寡而汤浓,杂味过于沉重。一言以蔽之:烂

(16)熟茶7572,可看出特别的拼配料。活力及油光感这两点是好茶的特征

(17)优质熟茶,没错,这就是活力的外在表现

(18)灼伤的叶底,常常伴随着过重的杂味,显然已失去后转化能力

(19)杂质过多了,烟焦味产生条件之一,这种茶少喝,对人体不利

(20)7542的B货叶底,尾水有回甘,喉燥感强烈,特别劣质

(21)一眼就看出是野放料,粗老嫩幼齐集一身,滋感较有力度,口感较丰富

(22)这是大树料常见的轻微红变现象,在普洱茶里也还算正常

(23)标准的头春台地料

(24)来路不明的原料压成饼状以次充好,冒充高档普洱茶

(25)这是出现高温香后叶底灼伤过的茶叶。呈绿茶化滋味,后续转化值得怀疑

(26)正常存放的88青,可见叶底仍有活力

(28)二十多年的优质陈茶,叶底厚实

(29)此乃“号级散茶”,这是用铁壶煮三壶水后的叶底

(30)转化尚可的香港仓

要提醒各位茶友的是,观察叶底一定要将冲泡过的茶叶导入专门的叶底盘,注意拌匀、铺平、不能有褶皱。如果实在看不清,可以将叶底用清水漂洗,让叶底浮在水中,这样可以观察的更为仔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质普洱茶的叶底特点,供茶友们参考:

1、芽头和幼嫩叶片含量多

2、长、短、粗、细较均匀

3、断碎少,无碎末

4、色泽嫩黄带乳白色或黄绿色,且无“花杂叶”

5、叶质柔软,不硬翘

6、不能有非茶物质混入其中

普洱茶叶底、茶汤、口感的变化


普洱茶叶底、茶汤、口感的变化:

一成熟[10天左右]叶底杏黄色且柔软,汤色杏黄色带浑浊多毛质,味度苦涩为主甘感中也带涩;

二成熟[大约18天左右]叶底淡黄色且柔软,汤色黄而浑浊多毫,味度苦涩为主但回甘较快;

三成熟[25天左右]叶底变得黄中偏点红色,汤色以黄为主带微微红浑,味度苦涩度为主回甘快(约20秒);

四成熟[32天左右]叶底红黄为主带柔软,汤色黄红带浑浊,味度苦涩中带钝感略柔,回甘快;

五成熟[38天左右]叶底变得淡淡的红色[象纯干仓15年生普叶底],汤色浅红浅红带微浑,味度一般苦涩,回甘纯快;

六成熟[46天左右]叶底暗红色柔软,汤色变红且不浑,口感是微微的苦涩,回甘比较纯厚;

七成熟[53天左右]叶底红为主偏带点褐色,汤色艳红微清,口感熟味厚重,带点陈甘香;

八成熟[58天左石]叶底全部变得褐色柔软,汤色红浓带清亮,口感陈香味纯厚,回甘中深润感;

九成熟[64天左右]叶底变得褐黑褐黑的而且有点硬,汤色暗红,口感纯而不活,香闷不爽;

十成熟[70天左右]叶底黑硬且有碳化积象,汤微黑而带碳火味;

另外,普洱茶的成熟度是指普洱茶原料在发酵的过程中,由于发酵天数的增加,品质上在不同的时间段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变化特征,为了表达这种变化的状态特征,我们采用了用程度与天数来定义划分。这种品质变化与时间有直接关系。而普洱茶(成品)发酵程度的轻或重是直接与加入参与发酵的水多少有关,发酵程度的轻重在发酵所需时间上用时出入相差不大。普洱茶的成熟度不完全等同于普洱茶的发酵度。

普洱茶叶底有什么秘密?


选择茶叶,鉴别茶叶的好坏,看茶底判断茶料,不会完全准确无误,只是“尽可能的估计”。大多数的情况下,好茶自有好料之相;少数情况下,有可能因为看不见的制程或者是仓储问题,导致好料未能成为好茶。即使如此,研究茶底仍然是普洱茶爱好者值得了解的知识。

一、春料

春料的主要特征:

芽至初叶的距离很短,这是和秋茶、夏茶来比。

另外有四个辅助特征﹝辅助意谓非必然﹞:

1、叶接梗处明显变粗,有人称为马蹄。

2、梗较粗壮﹝【叶厚梗粗与熟茶的关系】厚的叶及粗的梗里面的汁液富含光合作用的成果─淀粉,陈化后淀粉经过水解作用产生醣类,可以增加茶汤甜味,所以适当捻揉及裁切茶菁可以使释放更多含淀粉汁液。另外叶与梗的淀粉量多于芽,所以茶菁等级低作出来的熟茶更甜。﹞

3、叶较丰厚

4、白毫密多﹝【叶子为什么需要白毫】高山日光强烈白毫可以减少水气蒸发。﹞

这四辅助特征就是经过一个冬天储存的养份释放的结果。

二、芽头

辅助特征是园地茶胖粗,大树茶反而精瘦。

三、秋料

芽至初叶的距离较长,叶的厚度比较单薄,但是也有马蹄。

四、夏料﹝雨水料﹞

除秋料就有的特征之外,梗长而无力,梗面会因水份过多又干燥失水呈现凹痕,有点像芹菜梗。

五、台地茶叶面

主要特征:就是叶面薄弱,如薄纸易折;泡汤之后无力恢复弹性,甚至多次冲泡也不能展开,叶子愈薄当然愈差。

有三个辅助特征:

1、主侧叶脉较平或不明显

2、叶缘有明显密齿

3、大型茶园地有时候是用剪刀采摘(剪刀采茶的结果是茶梗断面整齐如切,另外叶面大小无法成为判断特征,因为施肥也可以增大叶面。)

六、大树茶叶面

大树茶指有明确范围,定期采摘的古树茶园。

主要特征是叶面丰厚坚韧,丰厚是因为大树茶的叶层的栅状组织比台地茶厚实;坚韧是因为大树茶海拔较高的生长环境造成。

低温时:高山上更低温,日晒时:高山上紫外线更强,括风时:高的树迎风更多。所以坚韧的叶质是大树茶适应环境之后生命力的表现。

即使压成茶饼,一旦泡汤后,叶面会很快的恢复弹性,折痕通常不会存在,茶汤中的大树茶叶面像皮革泡水般卷曲。

另外四个辅助特征:

1、主叶脉粗,侧脉明显,叶脉看似鱼骨架。因为叶子重,由侧叶脉再分出的细脉会比较较靠近叶缘。

2、叶缘齿较疏较小,但是也有齿缘红尖似蚁嘴。有可能是低矮大树的特征。有时会出现虫咬孔,也是大树茶的特征,但是也可能是管理较混乱的台地茶。

3、大树茶叶子颜色,二叶及三叶比台地茶深,近墨绿色。﹝【高山茶颜色为什么更深口感反而不涩】向阳山坡日照充沛,可以有更多叶绿素和光合作用而产生更多茶氨酚及葡萄糖,可以使口感更加鲜爽不涩。﹞

4、不大可能出现用剪刀采收,因为工人有时是爬上树采茶。

七、野生茶

野生茶不是指原始未驯化的近缘野茶,而是指因为路途偏远,乏人管理,无法像大树茶一样定期采收的茶树。这样区别是市场上确实有别于易武大树和班章大树等定期采收的产品。除了大树茶的特征之外,野生茶主副叶脉高冗明显,看似洗衣板。叶颜色更加墨绿。叶面更加的油亮﹝【高山茶叶子为什么更油亮】减少因为日光照射引起的水气蒸发,反之,叶的背面就不需要油光。还有如果雾气重的茶区,例如南糯山也不需要防止水气蒸发的油光叶面。﹞。叶梗更加粗壮,叶缘齿更稀疏,或只有叶尖有或完全没有。有可能因为树形非常高大。较粗的叶与梗需要迎风生长。叶缘无齿有可能是因为海拔更高,树形高大,人迹罕至。不必再防动物刮蹭,昆虫咬食等情况。

八、拼配料

如果同一饼茶,出现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特征时,就有可能是不同来源的茶叶拼配,出现二种不同的叶缘齿、叶脉可能是两种不同生长地。例如大树茶配台地茶。出现二种不同的梗面、梗长可能是春料配夏秋料。

九、叶形

如果依照叶形来判断出自那一个山区是否可能?虽然说易武茶、布朗茶及临沧茶叶形各有区别,但是因为我们采茶时是在叶子尚未长成前就采下,从幼叶到成叶,有的是先长成小圆叶,再慢慢变尖;有的则是先变尖,再慢慢变宽。如此一来。判断的误差就会很大。所以如果同一饼茶叶底出现有叶尖稍圆与稍尖之别,不能认为是不同来源。

十、黄片

野生茶茶饼可能更容易见到出现几片黄片,正式名称是鱼叶,也称奶叶。气候转温暖茶树春芽冒出之后会有一片暂时辅育幼芽的叶片,称为鱼叶。在鱼叶之后才会再长出真正的初叶、二叶。初叶开始能够光合作用,鱼叶立即开始变黄,而且容易脱落。如果采收时,鱼叶还没有变黄,就会一起进入制茶压茶过程。出现鱼叶是头春料的特征之一,但是若是当年气候乾旱严重,鱼叶出现也会多一些。

十一、叶脉

一般来说台地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少,大树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多。所以数叶脉对数是有效的辨识方式。尤其大树茶叶脉明显,又都以全叶形压饼。

举例说:

台地茶的优良种勐海大叶种是10~12对左右!

台地茶的主力茶树种云抗10及云抗14则是6~9对的居多。

再看大树茶易武的落水洞主侧脉10对。

勐宋的曼松主侧脉7~8对。

勐海的贺开主侧脉12~15对。

勐海的曼糯主侧脉12~18对。

勐海的巴达主侧脉11~13对。

半坡老寨主侧脉13对。

帕沙主侧脉11~13对。

双江勐库主侧脉9~11对。

班章主侧脉19~21对。﹝幸好想从茶底认出班章料好像还不太难﹞

十二、切碎

出现切碎的叶底通常来自高产量的大厂:大益、下关、澜沧古茶等。切碎茶叶有助于不同来源的茶菁拼配,同时也节约了毛茶的细碎料。强调纯料及少量制作的大树茶通常不会切碎。

详解普洱茶叶底的种种情况


有人说,叶底其实无秘密。不能通过叶底来断定一款茶是否是好茶。是的,凡事无绝对,但是叶底一点忙都帮不到吗?显然不是这样的。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不是这样的。

一、春料

春料的主要特征:芽至初叶的距离很短,这是和秋茶、夏茶来比。

另外有四个辅助特征,辅助意谓非必然:叶底看普洱,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1、叶接梗处明显变粗,有人称为马蹄。

2、梗较粗壮叶厚梗粗与熟茶的关系厚的叶及粗的梗里面的汁液富含光合作用的成果─淀粉,陈化后淀粉经过水解作用产生醣类,可以增加茶汤甜味,所以适当捻揉及裁切茶菁可以使释放更多含淀粉汁液。另外叶与梗的淀粉量多于芽,所以茶菁等级低作出来的熟茶更甜。

3、叶较丰厚

4、白毫密多叶子为什么需要白毫高山日光强烈白毫可以减少水气蒸发。

这四辅助特征就是经过一个冬天储存的养份释放的结果。

二、芽头

辅助特征是园地茶胖粗,大树茶反而精瘦。

三、秋料

叶底看普洱,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芽至初叶的距离较长,叶的厚度比较单薄,但是也有马蹄。

四、夏料(雨水)

除秋料就有的特征之外,梗长而无力,梗面会因水份过多又干燥失水呈现凹痕,有点像芹菜梗。

五、台地茶叶面

主要特征:就是叶面薄弱,如薄纸易折;泡汤之后无力恢复弹性,甚至多次冲泡也不能展开,叶子愈薄当然愈差。

有三个辅助特征:

1、主侧叶脉较平或不明显

2、叶缘有明显密齿

3、大型茶园地有时候是用剪刀采摘,剪刀采茶的结果是茶梗断面整齐如切,另外叶面大小无法成为判断特征,因为施肥也可以增大叶面。

六、大树茶叶面

大树茶指有明确范围,定期采摘的古树茶园。

主要特征是叶面丰厚坚韧,丰厚是因为大树茶的叶层的栅状组织比台地茶厚实;坚韧是因为大树茶海拔较高的生长环境造成。

低温时:高山上更低温,日晒时:高山上紫外线更强,刮风时:高的树迎风更多。所以坚韧的叶质是大树茶适应环境之后生命力的表现。

即使压成茶饼,一旦泡汤后,叶面会很快的恢复弹性,折痕通常不会存在,茶汤中的大树茶叶面像皮革泡水般卷曲。

另外四个辅助特征:

1、主叶脉粗,侧脉明显,叶脉看似鱼骨架。因为叶子重,由侧叶脉再分出的细脉会比较较靠近叶缘。

2、叶缘齿较疏较小,但是也有齿缘红尖似蚁嘴。有可能是低矮大树的特征。有时会出现虫咬孔,也是大树茶的特征,但是也可能是管理较混乱的台地茶。

3、大树茶叶子颜色,二叶及三叶比台地茶深,近墨绿色。高山茶颜色为什么更深口感反而不涩,向阳山坡日照充沛,可以有更多叶绿素和光合作用而产生更多茶氨酚及葡萄糖,可以使口感更加鲜爽不涩。

4、不大可能出现用剪刀采收,因为工人有时是爬上树采茶。

七、野生茶

野生茶不是指原始未驯化的近缘野茶,而是指因为路途偏远,乏人管理,无法像大树茶一样定期采收的茶树。这样区别是市场上确实有别于易武大树和班章大树等定期采收的产品。除了大树茶的特征之外,野生茶主副叶脉高冗明显,看似洗衣板。叶颜色更加墨绿。叶面更加的油亮。

高山茶叶子为什么更油亮?

减少因为日光照射引起的水气蒸发,反之,叶的背面就不需要油光。还有如果雾气重的茶区,例如南糯山也不需要防止水气蒸发的油光叶面。叶梗更加粗壮,叶缘齿更稀疏,或只有叶尖有或完全没有。有可能因为树形非常高大。较粗的叶与梗需要迎风生长。叶缘无齿有可能是因为海拔更高,树形高大,人迹罕至。不必再防动物刮蹭,昆虫咬食等情况。

八、拼配料

如果同一饼茶,出现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特征时,就有可能是不同

普洱茶底的妙用(茶叶的妙用)


普洱茶一直很受大家的喜爱,因其功效很丰富,具有减肥、养胃等多种功效。可是你知道吗,普洱茶渣也有很多妙用。尤其是长期面对电脑显示器的网虫、白领等等,因为普洱茶有防辐射的作用,所以这一招尤其有效。

茶浴把喝过的普洱茶渣装在纱布袋里泡浴,一次约泡20分钟,对皮肤以及心和肺部有好处,能消除疲劳,加速身体血液循环和脂肪消耗,提神醒脑并兼具美白功效。

养脚熟普喝后的茶渣集中起来煮水可泡脚,因为熟茶性温,泡脚后能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使全身经络更加通畅,而且还能防治冻疮,冬天还有很好的暖足作用。尤其是对中、老年人特别有效。

护发用纱布包3—5g普洱茶(青饼)浸泡5分钟,洗头后,将头发浸到泡好的茶水中洗漂并按摩3分钟,能护发,并能有效防治脱发,祛除头皮屑。助眠把喝剩的普洱茶渣(青饼)或绿茶,滤水凉晒至干,用透气的棉布缝制成茶枕头。

由于茶叶特有的清香和驱除异味的功能,对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头晕目眩、视觉模糊、鼻炎、感冒头痛和暑热头晕等症状有良好功效。茶友们可以试试咯。

细说优质普洱茶叶底特点


细说优质普洱茶叶底特点:茶叶鉴赏中,评定叶底(茶渣)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因为,浸泡后的茶叶(叶底),能真实反映茶叶原料的“本来面目”,通过分析叶底状况,不但能判断出茶品原料~茶青(鲜叶)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是否生长旺盛、是否有病虫危害、采摘特点等),更能判断制茶技术工艺的优劣。

评定叶底一是靠嗅觉辨别香气,二是靠眼睛判别叶底的老嫩、匀整度、色泽和开展与否,同时还观察有无其它杂物掺入。

其方法是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也可以是杯盖等平面物体)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细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注意拌匀、铺开、揿平,观察茶叶的老嫩程度、是否均匀整齐、色泽状况、揿按叶底感觉茶叶的软硬等(如感觉到不明显时,可用茶汤清洗茶渣,揿平后,将茶汤徐徐倒出,使叶底平铺或翻

转看)。如果用一般的盘子看叶底,则可加清水漂洗,让叶张漂在水中,观察分析。

评叶底时,要充分发挥眼睛和手指的作用,手指按揿(轻压的意思),判断叶底的软硬、厚薄等。再看芽头和幼嫩叶片的含量、叶张卷摊、光糙、颜色及均匀度等。

哪些原因会造成普洱茶叶底发红?哪些原因会造成普洱茶叶底发红?


普洱茶晒青毛茶的制作流程是:鲜叶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日晒,在日晒完成以前,每一道工序都有产生红叶红边的可能,不一定是因为摊晾过度造成的。

鲜叶采摘

鲜叶从树上采摘下来时,在失水过程中也在呼吸,这一过程中会发生转化。云南目前许多茶山,离人居住的地方比较遥远,常常是早上去晚上回。上午采摘的鲜叶摊开放在阴凉的地方,其目的是防止茶叶自身起温产生红叶红梗,到了下午茶叶采完之后,把所有茶叶装在背篓里面,当湿度和热度到了一定程度,加之路途遥远,鲜叶就可能出现发红现象,这种就是自身起温造成的发红,叶片的任意部位都有可能发红。

鲜叶运输

茶叶运输过程中,因晃动颠簸,尤其靠近背篓一面的茶叶,因为摩擦也可能发红(任意部位);茶叶挤压的太紧,产生折痕,折痕部位也容易发红,这些因素导致的茶叶发红的部位都是不确定的。

摊晾

摊晾是为了失水,鲜叶中的含水量影响着杀青时采取怎样的锅温和抖水方式,如果失水时间过长,就成了萎凋,这时候鲜叶会从叶边开始变红(从外向内),因为齿轮边缘与空气接触的更多。梗也可能变红,切口处红的更快一些。

杀青

茶叶中的活性酶在35~45℃时最为活跃,成品茶在这个温度区间内转化也是最快的。鲜叶下锅后5~7分钟内温度还没有起来,一直在35~45℃之间,此时活性酶就会快速发酵,出现叶片发红的情况。发红的位置不确定,但原则上是温度最适宜、叶片最薄处开始。

此外,高温快炒的茶叶,鲜叶下锅后一直在抖水,很短时间内鲜叶就出锅了,此时叶片中的水分已经散出去了,但梗里面还有多余水分,这样的茶在揉捻完,摊晾干燥时,梗里面的活性酶还会继续发酵,也会出现叶片发红的现象。

因此茶叶叶片发红,不一定全是摊晾过度导致的,如果一款茶在冲泡后,有少量叶片发红,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一半以上的叶片都是红叶红梗,那就很有可能是工艺失当。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喝到没味的普洱茶叶底能用来凉拌吗?》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熟普洱茶底”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