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老茶

发布时间 : 2019-12-04
黑茶老茶 绿茶老茶 老茶斗黑茶

【www.cy316.com - 黑茶老茶】

随着普洱茶品饮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饮茶者改变了以往饮茶时以新为贵的习惯,开始认识到老茶的可贵。陈年普洱随着岁月积累而成的醇厚滋味愈发为广大茶友所喜。此时“老茶”的概念就有必要进行厘清了。

我们会习惯性的以不同的时间节点来区分新旧,以这种方法来区分新茶老茶显然是不严谨的——且不说不同的仓储环境茶品陈化速度不同,仅就以时间点进行划分而言,茶品转化是连续过程,不可能在跨过某个时间点的一瞬间发生从新茶到老茶这种“质变”。

定义新茶老茶,首先要考量定义者自身接触普洱茶的背景问题。我们总是习惯以自身的经历作为时间尺度的衡量标准,比如对于近两三年方才开始接触普洱茶的茶友,六七年的茶品就可称为老茶了;对于2000年前后开始喝普洱茶的茶友,则起码要九十年代的茶品才能称为老茶。而在上世纪八零年代普洱茶尚未获得重视的时代,可喝到的普洱茶多是百年左右的号字茶和五十年代后的印级茶,在当时的饮茶者认为八零年代的茶品是新茶(在当时普洱茶处于“香港历史”时期,未经入仓存放的茶品被认为是半成品,不可品饮),这种观点甚至会保留到现在。

另外,还要看定义者自身收藏或接触过哪些茶品。如果手中从未持有或是未曾品饮过印级茶甚至号级茶,自然无法对于这些茶品形成直观的印象。相反,若是对于印级茶、号级茶有足够的接触和了解,那么对于老茶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当然,对于老茶之“老”也会有更为严苛的标准。

老茶的定义还需要结合仓储条件、茶菁种类以及人体对茶品的反应。以石昆牧老师在台湾南部环境条件(年平均温度25℃,年平均相对湿度72%)下对普洱茶仓储的观察经验,古树茶以五至六年为一个转变周期,台地茶是七至八年为一个转变周期。通过仓储,使得茶品的茶性从寒凉性转至平、温性转化。若要让茶品转化至性温的状态,古树茶需要两个转化周期(十至十二年),台地茶需要三个转化周期(超过二十年以上)。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转变时间仅仅针对石昆牧老师所观察的仓储环境,当仓储环境参数改变转化周期亦会随之改变。

若要以茶品对于人体的刺激性强弱作为划分新茶老茶的标准,那么茶品起码要转化至茶性平温的状态。古树茶在前述仓储条件下起码需十年以上,台地茶需要起码二十年以上。讨论这个问题时不能仅只考量仓龄这一个参数,一定要结合茶品茶菁的种类和仓储环境(温度、湿度),茶品的转化程度一定是由多重因素复合作用决定。对于老茶的定义,从茶品的茶质茶性的转化状态入手会比只简单的考量时间长度这一单一变量来的更为准确。

cy316.COM编辑推荐

普洱茶知识:何谓斗茶?


资讯:斗茶,又叫"斗茗"、"茗战",它是古时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何谓斗茶?斗茶,即比赛茶的好坏之意,是惠州传统民间风俗之一。斗茶始于唐代,始创于的广东惠州,又一说为以贡茶闻名于世福建建州茶乡。斗茶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人们比新茶优劣的一项茶事活动。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茶农、茶人所关注。唐称"茗战",宋呼"斗茶",名异而实同,都具有强烈的赛事色彩。有同名电影。

长知识

【三个"放"】普洱茶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种灵物,对普洱茶来说,每一种茶、每一饼茶都有其独有的个性。所以,在品茗的过程中,人和茶是平等的,为了体现品茗者对茶的尊重,品茗者在品茗过程中要做到三个"放"。

其一是放弃,放弃你之前所有对茶的见解,也就是以一种空杯心态来品茗。你不能带着喝麻黑的感觉来喝布朗的茶,更不能带着对88青饼的认识和感觉去品尝其他年份的7542;

其二是放下,放下你所有的凡尘俗事,以一种空灵的心态去品茗。

其三是放开,彻底放开你的身体,让茶跟经过的每一个身体器官亲密接触,逐一专注于每一个器官,让鼻子告诉你茶的香气、让味蕾告诉你茶的滋味、让口腔告诉你差的厚度、让喉咙告诉你茶的甘甜、让胸腔告诉你茶气的强度、让腹部告诉你茶的深度、让身体告诉的茶韵的长度。

【滇红功夫茶的品鉴】1.外形:滇红功夫茶是条形茶,茶芽叶肥壮,金毫显露;优质红碎茶是颗粒形碎茶,颗粒重实、匀齐、纯净,色泽油润,内质香气甜醇。2.汤色:冲泡之后,汤色红艳。3.滋味:功夫茶香气高醇,滋味浓厚;红碎茶滋味鲜爽浓强,富有刺激性。4.叶底:滇红茶,叶底肥厚,红匀明亮。

滇红工夫因采制时期不同,其品质具有季节性变化,一般春茶比夏、秋茶好。春茶条索肥硕,身骨重实,净度好,叶底嫩匀。夏茶正值雨季,芽叶生长快,节间长,虽芽毫显露,但净度较低,叶底稍显硬、杂。秋茶正处干凉季节,茶树生长代谢作用转弱,成茶身骨轻,净度低,嫩度不及春、夏茶。滇红工夫茸毫显露为其品质特点之一。其毫色可分淡黄、菊黄、金黄等类。风庆、云县、昌宁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菊黄,勐海、双扛、临沧、普文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金黄。同一茶园春季采制的一般毫色较浅,多呈淡黄,夏茶毫色多呈菊黄,唯秋茶多呈金黄色。

【你知道哪些茶乡】1、杭州:龙井;2、黄山:毛峰;3、苏州:碧螺春;4、安溪:铁观音;5、庐山:云雾茶;6、闽北:白毫银针;7、武夷山:武夷岩茶;8.云南:普洱;9、安徽:太平猴魁;10、祁门:祁门红茶;11、六安:瓜片;12、恩施:玉露。

碎碎念

当你寒冷的时候,茶会温暖你;当你酷热的时候,茶会沁凉你;当你沮丧的时候,茶会激励你;当你兴奋的时候,茶会镇静你。茶能充实人生和光辉生命,台湾人士曾创作:"饮茶歌":晨起一杯茶,振精神,开思路;饭后一杯茶,清口腔,助消化;忙中一杯茶,止干渴,去烦躁;工余一杯茶,舒筋骨,除疲劳。

香气是茶叶的灵魂,也是茶的媚人之处。茶香飘渺不定,变化无穷,有的甜润馥郁,有的清幽淡雅,有的鲜灵沁心。李德裕描写茶香为:"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温庭筠写道:"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更有苏东坡的"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茶,似俗却雅,纯静归隐,潜蕴着丝丝缕缕、点点滴滴远高于凡尘俗事的隐逸之气!习惯了将书与茶相伴,茶便有了书之韵,书即有了茶之馨,亦或浓烈亦或清醇,此刻的茶与书似都已幻化于灵魂之中。静心品味,这茶之韵,这书之馨,恬然自清,悠然自隐。

茶意人生,是一种大气,一种广阔,一种无垠,在品茶中感悟到某种人生境界,感悟越深,境界越高。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个过程很难用佛、道、儒任何一家理念来诠释。在静、净、敬的识茶、品茶氛围中,靠自悟,得乐趣。悟道是识茶、品茶的最高境界。

商家说

近几年来,随着"下关"茶叶品牌的不断推广,出现了一批"傍名牌、搭便车"的"下关"商标侵权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2013年12月27日根据《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及《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的有关规定,经审查研究,认定公司使用在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第30类商品上的"下关"注册商标为驰名商标。

茶之笑话

吃冷茶去

强渊明任命挂帅长安,跟蔡太师告辞。蔡公戏说道:"君要吃冷茶去了。"强渊明一点也不理解,但又怕见笑,不敢随便问。后来,去问熟知长安风物的亲友。亲友笑着道:"长安的女子,步子极小,行走相当慢。所以蔡公用吃冷茶相戏。"

有日,众僧会餐,酒楼侍宴小姐新来,颇嫩。头僧招呼:"小姐,茶!"小姐忙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共七位!众笑。头僧又补充说:"倒茶!"小姐忙"倒查":"七、六、五、四、三、二、一,还是七位。"有人发问:"你数什么呢?"小姐答:"我属狗。"众僧怒。小姐嗫嚅:"我是属狗,今年十八。"酒过三巡,上一王八汤,汤中有物圆圆。问小姐,小姐答:"这是王八蛋。"头僧唤小姐:"给大家分分。"小姐颇为难:"七个人,六个王八蛋,您叫我怎么分?"

饮茶入门系列|何谓口感?


编者按:饮茶之乐,爱茶之人均深有体会。品饮者品饮茶品后,身体的不同部位会对茶品的茶质茶性产生不同的感知反射,也就是所谓口感、体感、气感。通过口感、体感、气感的感受,可以对茶品的品质与属性予以辨识。本系列特对其一一加以分析说明。

口感,专指茶汤在口腔至咽喉的感受。这也是所有品饮者对于茶品的第一感受。所谓好茶,一定首先要在口感上达至一定水准。石昆牧老师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将饮茶的口感划分为“香、甘、滑、重、酸、甜、苦、涩”八大要素。而好茶,就是要“香、甘、滑、重、酸、甜、苦、涩”达到一定的平衡。

香,指必须香味纯净而饱满。

甘,至喉韵深层回甘。

滑,是茶汤细腻绵滑。

重,为渗透力、层次感与耐泡。

酸,能生津,不锁两颊。

甜,有活性,不单一。

苦,能化甘,不重压舌面、不死苦。

涩,能转甜,收敛感不刺激难受。

若茶品在上述指标中有优异表现,是否就可以确定其为好茶呢?

我们品饮茶品,对于茶品的感知是通过全身获得,而并非是仅仅通过口腔和咽喉。唯有结合人体全部感知——口感、体感与气感,方可全面的对茶品加以评价。部分茶品品鉴方式不吞咽茶汤,茶汤入口后复又吐出,这样的品鉴方法显然是无法全面品评茶品的。

石昆牧老师在验收毛料和鉴定茶品时,采用重手泡法,同时一定会将茶汤吞咽。虽然短时间饮下大量高浓度茶汤对身体造成较大负担,但确保了鉴定结果的准确。如此方为茶人的担当。

无论口感、体感还是气感,其敏锐程度首先是每个人的先天敏感程度有所差异,而后天因素也会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饮食喜油腻辛辣、烟酒过度、作息不健康或其它不健康生活习惯的人,其感知敏锐程度会受一定的负面影响。

饮茶入门系列|何谓气感?


茶气,在茶叶爱好者之中一直是热门话题。有人视身体发热、发汗、打嗝、手掌涨麻、通肠甚至茶味浓酽视作“茶气足”,有人认为喝茶后身体发热、出汗便是“气感强烈”。各家各派都提出对茶气的不同解读,那么,究竟何为茶气?何谓气感?

既然说到“气”,必然要遵循传统文化中对其的解读,也就应依循中医理论。在中医理论中,所有食物都有归经(专属经络与属性),茶叶自不例外。饮茶之后,感知其经行的经络,即是茶品的“归经”。传统中医辨识某一味药材的归经与茶气归经是相通一理的,但如前文所述,现代人由于多种原因,身体感知的敏锐度大受影响。具有明确体感的人已然难得,能够明确感知气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反茶气论”与各种对于茶气和气感的诡异解读的产生也就自然而然了。

许多中医药典曾提及茶在十二经络中归属肝、心、脾、肺、肾等五经络,但此系特制绿茶、青茶类而言。若扩及其它茶类,如红茶、白茶等又有不同。尤其是普洱茶,能够经行人体绝大部分经络。感受茶品循行经络,是为气感。

对于普洱茶而言新制生茶属寒凉,品饮新茶时身体所产生的热感,是因为驱动身体免疫机制所产生,而并非茶品本身性属温热。普洱熟茶经过类似中药炮制之法的渥堆,老茶经过时光淬炼与微生物发酵,使得茶性转变为温热。

依经络气感大略区分,新制生茶寒凉,老生茶温热;新制熟茶燥热,老熟茶性温。新制生茶走表,老生茶走里。新制生茶生茶走心、心包、肝、胆、膀胱、肺、肾等经络,老生茶与老熟茶入脾、胃、小肠、心包等经络。具体到特定茶品则需具体而论。

石昆牧老师于多年提出茶气与气感的概念,在当时的业界被其它业者斥为怪力乱神,而今当年的批评者又纷纷成了气感的拥趸,并产生了对茶气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解读,亦是茶业一怪现状。

了解口感、体感与气感的感念,明确喝茶时感知到的信息

何谓普洱茶口感、体感、气感?


口感、体感、气感是品饮者品饮茶品后不同部位对茶品的茶性茶质的感知反射。通过口感、体感、气感的感受,可以对茶品的品质与属性予以辨识。

口感

口感,专指茶汤在口腔至咽喉的感受,若能达到一定平衡,是谓好茶。

香,指必须香味纯净而饱满。

甘,至喉韵深层回甘。

滑,是茶汤细腻绵滑。

重,为渗透力、层次感与耐泡。

甜,有活性,不单一。

苦,能化甘,不重压舌面、不死苦。

涩,能转甜,收敛感不刺激难受。

体感

在中医理论中,任何食品入口,身体依据其寒热属性,都会有对应感受。茶汤进入人体后,身体各器官对应的感受——“寒、凉、温、热、酸、麻、胀、痛”是为体感。不过,这些理应天生本有的感应,现在却只有一部分人能够明确感知。

任何属性的茶品,都有其适应的对象,没有绝对好坏,只要懂得适人适时适量。有了“酸、麻、胀、痛”等体感,也不尽然必为茶品的问题,也有一定可能是品饮者自身的问题。解读体感,需要对于中医基础理论有所了解,同时更要了解品饮者自身的身体特性。

气感

在中医理论中,所有食物都有归经(专属经络与属性)。许多中医药典曾提及茶在十二经络中归属肝、心、脾、肺、肾等五经络,但此系特制绿茶、青茶类而言。尤其是普洱茶,能够经行人体绝大部分经络,甚至可感受脉轮存在。感受茶品循行经络与脉轮,是为气感。相较于体感,能够明确感知气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任何新制生茶都属寒凉,品饮新茶时身体所产生的热感,是因为驱动身体免疫机制所产生,而并非茶品本身性属温热。普洱熟茶经过类似中药炮制之法的渥堆,老茶经过时间与菌类发酵,使得茶性转变为温热。

依经络气感大略区分,新制生茶寒凉,老生茶温热;新制熟茶燥热,老熟茶性温。新制生茶走表,老生茶走里。新制生茶生茶走心、心包、肝、胆、膀胱、肺、肾等经络,老生茶与老熟茶入脾、胃、小肠、心包等经络。

何谓普洱茶的“水路”,又是哪一路


提起“水路”这两个词语你怎么也想不到会普洱茶上,可能对普洱茶茶文化不太了解的朋友应该对这两个词语比较的陌生,普洱茶中也有水路这个说法,今天就给大家详解一下什么是普洱茶的水路。

实际上,此“水路”非彼水路,它指的是普洱茶品饮时的一种口感体验,是多少辈老茶人们用毕生的品茶经验总结出的一个民间说法。但是,这个说法没有官方的定义标准,有的人认为“水路”即指汤感,意为茶水的路数、路子,“细”相对于“粗”,粤语中尤指细腻、精巧,引申为评茶术语即指“甜滑、厚润、不显粗涩也”。但也有人认为水路跟汤感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理解普洱茶中的水路呢?

一、水路的粗与细

一般情况下,在描述水路时,会用到细、细致、粗、较粗等词语。它并不是指路子的宽窄,而是指饮茶过程中茶汤流过口腔和喉咙的感觉。区别于汤感的是,水路指的是一种动态的感官感受,随着茶汤流过口腔和喉咙,它带来的感受因人而异。而汤感指的是茶汤的质感,是一种客观存在。而通常我们所说的水路的粗细,形象地来说,就像绸缎和粗麻拖拽过人的皮肤,绸缎给人的感觉是柔软、细腻、顺滑;而粗麻给人的感觉是硬扎、粗糙、毛躁,类比到茶汤流经口腔和喉咙时,前者为细,后者为粗。

普洱茶水路的粗与细,除了与制作工艺息息相关之外,与茶青的嫩度和茶种也有关。

二、水路概念的混淆

1.普洱茶的厚、薄对水路有影响,但这些概念的表述是属于普洱茶品饮汤感方面的范畴,一般不用于表述水路的感觉。

2.普洱茶的回甘跟水路没有直接关系,是属于回味方面的范畴,一般也不用于表述水路的感觉。

3.有的人会把“水很杂”和水路混淆。通常令人感到“杂”的茶是因为气味,而气味杂的茶则通常水路会显得比较粗,所以大家习惯了说“粗杂”,其实,若是再细分的话,“粗”归于水路,而“杂”则应归于嗅觉。

4.还有人会用“持久绵长”形容水路“,实际上,”持久“、”绵长“是属于回味方面的范畴,一般不用于形容水路的感觉。

5.相对于持久绵长而言,也有的人会用”饱足浑厚“形容水路,而”饱足浑厚“一般指的是汤感厚度。

在普洱茶的品饮中,除了一些容易被感受到的特质外,还有一些微妙复杂的感官体验,想要从一个茶小白变成资深老茶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我们在反复的品饮中用心感受,多多总结。

何谓“班章为王,易武为后”?


说到云南普洱茶一般的人都会知道班章茶,易武茶,有“班章为王,易武为后”的说法。因为这两个地方的茶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茶品,也是两种茶感的代表。

班章茶,指的是老班章,素有普洱茶王之称,是一种很具有“霸气”的王者风范的茶,香气霸气众茶之冠,它体现的是作为王者的大气,口感强烈,所以人们一般就称为“班章王”;而易武的茶相比之下就多了几分柔和而少了几分的霸气,特殊的香味,让人一试即知,回甘顺滑,汤色油亮,陈化后的茶韵可以让人回味无穷。

如果可以将云南普洱茶比做一个王国的话,那么霸气十足的班章茶就可以称王,而柔和又不失滋味的易武茶则完全可以凭借其“母仪天下”的气质而封后

易武的柔,不仅表现在它的香扬水柔,更是一种内在的呈现。因此也更加令人沉迷于它的滋味。易武口感的细腻柔滑、甘润韵久,独具魅力,随着时间的陈化,茶汤愈来愈饱满醇润,余韵绵长,口感香甜而又不失醇厚,细腻而又柔和。。。

提到普洱茶,易武茶区应是一段无法逾越的历史,清道光年间,当倚邦、莽枝等茶山逐渐衰退之际,易武茶山迅速崛起,并成为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生产地和茶马古道之源头,从而开创了普洱茶史的一个转折点。

易武,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天生的就是产上等好茶的好地方。再加上外地客商到易武设厂制茶,带来了先进的制茶技术,自然就生产出让人难以忘怀的精妙茶品。易武茶山所产的茶叶属大叶种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适宜于制成普洱茶,经久藏后,其汤色褐红,陈香活现。

何谓“班章为王,易武为后”


说到云南普洱茶一般的人都会知道班章茶,易武茶,有“班章为王,易武为后”的说法。因为这两个地方的茶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茶品,也是两种茶感的代表。

班章茶,指的是老班章,素有普洱茶王之称,是一种很具有“霸气”的王者风范的茶,香气霸气众茶之冠,它体现的是作为王者的大气,口感强烈,所以人们一般就称为“班章王”;而易武的茶相比之下就多了几分柔和而少了几分的霸气,特殊的香味,让人一试即知,回甘顺滑,汤色油亮,陈化后的茶韵可以让人回味无穷。

如果可以将云南普洱茶比做一个王国的话,那么霸气十足的班章茶就可以称王,而柔和又不失滋味的易武茶则完全可以凭借其“母仪天下”的气质而封后

易武的柔,不仅表现在它的香扬水柔,更是一种内在的呈现。因此也更加令人沉迷于它的滋味。易武口感的细腻柔滑、甘润韵久,独具魅力,随着时间的陈化,茶汤愈来愈饱满醇润,余韵绵长,口感香甜而又不失醇厚,细腻而又柔和。

提到普洱茶,易武茶区应是一段无法逾越的历史,清道光年间,当倚邦、莽枝等茶山逐渐衰退之际,易武茶山迅速崛起,并成为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生产地和茶马古道之源头,从而开创了普洱茶史的一个转折点。

易武,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天生的就是产上等好茶的好地方。再加上外地客商到易武设厂制茶,带来了先进的制茶技术,自然就生产出让人难以忘怀的精妙茶品。易武茶山所产的茶叶属大叶种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适宜于制成普洱茶,经久藏后,其汤色褐红,陈香活现。

普洱茶中的老茶头——老茶的力量老茶老茶头


老茶头,一个“老”字的韵味,不仅仅是字汇言辞的表达,更注入了时间的简语。

凝固,沉淀,岁月的洗礼,让我们放下浮躁,一杯茶的时间,静谧。

老茶头是普洱中的极品,是普洱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因果胶质而粘结成块状的散熟茶。一般一次渥堆所产生的茶头,仅占渥堆总重量的百分之二以下,因此茶头的数量相对较少。其余未粘结成块状的散熟茶,就成为我们常见的熟茶。

老茶头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含有丰富的果胶质。相比于正常的熟茶,其所产生的特殊效果有三:一是特别耐泡,二是茶汤特别柔滑,三是对肠胃道的保健功效特别明显。

饮之清凉解渴,帮助消化,祛除疲劳,提神醒脑,减肥降脂........

没有故事,也没有传说!出身虽平凡,陈香却袭人。因为在渥堆发酵过程中,能够自然纠结成“块”的,且不易拆散,取名“老茶头”,又美其名曰“自然沱”。

老茶头,是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由于嫩度高,所以果胶含量非常高。

一般渥堆20吨的熟茶,茶头不到300公斤。

老茶头干茶色泽为红褐色,紧结如小疙瘩、小团子状,外形自然卷曲,大多为不规则团状,明亮干净并无其它依附物。

老茶头比起正常普洱熟茶,有更加优异特点,老茶头非常耐泡,因发酵程度和存放时间相对要重、长一些,造成老茶头茶汤清澈红亮、厚重柔滑。

普洱老茶头属于中老茶范畴,对人体养生功效、养胃护胃作用明显。

老茶头极其耐泡,能够泡30次左右,由于老茶头成自然陀形态,为了泡开老茶头,最好洗茶2次,根据茶头的紧实情况,每次浸泡20—30秒左右。可用盖碗或者紫砂壶,以沸水冲泡,开始时茶汤较淡,浸泡时间依个人所好时间稍长些,随之越泡越浓时,可缩短浸泡时间。有些年份的老茶头泡到最后也有大部分茶头不会散开,还是粘稠在一起,发酵程度由外重内轻一目了然。

老茶笔记:如何辨别普洱老茶?普洱老茶怎么泡?


老茶是光阴对细节的耐心雕凿,是一种时光流逝中的静默,当我们面对着一饼累积着时光的普洱茶,静静的品尝她的芬芳的时候,内心是清淡、平和的,从而获得身心的超脱和放松。

四个字,搞定老茶品质

1、纯

好的老茶首先要干净,没有杂气味,表现出来的应该是茶的本色滋味。很多遗留下来的老茶多是存放品质不佳的,杂味太多,虽然有年份,但没有任何饮用价值。

2、陈

保存完美的老茶,开始几泡老味通常并不明显,而是越泡老味越足,有些人为的就恰恰相反了,开始挺浓,几水下来就越泡越新了。

3、变

好的老茶内质和表现要有丰富的变化,譬如一个人已经50岁了,身心还和16随没啥区别,那能叫老茶吗?好的老茶要有变化,每一泡都要有惊喜。

4、霉

有些老茶保存不良发霉变质了,有些人说醒醒就好了,这是非常错误的,茶叶是食品,霉变的食品,再醒多少年对身体也是有害的。

老茶要干净,喝了能带给人愉悦感,否则再老也没有意义。

四个点,泡出老茶滋味

老茶到一定年份,冲泡一定要跳出新茶冲泡的思维,最关键的是开头醒茶环节,取舍有度,从始至终,要持续高温,保持充足热量,具体操作如下:

1、由于年代久远,老茶内含物质十分收敛。第一泡醒茶让茶充分浸透,只有充分把茶唤醒,后面才能有更愉悦的感受。可以温茶,提前将茶放进温过的紫砂壶中,用壶的余热醒茶。

2、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就是承载茶与水的空间,并不是越贵就越好,我更喜欢用炭火配上日本老铁壶煮水,紫砂壶冲泡。紫砂壶尽量选用壶身高大的器型,聚热性更强。

3、煮水温度要高,用100℃沸水冲泡,低注水,保持水温。茶与水在壶中的温度持续度也要高,不能冷下来。

4、最后,茶是骨水是肉,对水质的选择也非常重要,用活性强的山泉水冲泡老茶最适宜。

心法:在水质相同下,硬件不一定最重要,手法才高于一切。理解一款老茶,才能真正泡好一道老茶。

老茶之所以迷人,因它是生命的沉淀,浸润在岁月的沉香中,在它浓酽的茶汤中徜徉,细细体会那平和醇厚的真味,那沉甸甸的质感一定贮藏了所有时光的重量,岁月的精华和命运的沧桑统统化入其中。

品饮老茶,就像是在品读那尘封的往事。

什么是普洱老茶?老茶怎么冲泡?


时至秋冬,日子就像被拉长,不同于春夏的清新鲜嫩,而是带上了悠远沉静的调子。喝茶如同生活,秋日的光景,要有浓郁深沉的老茶来配,才显得格外宁静安稳,令人着迷。

老茶如老友,你要懂他、理解他才能更好的欣赏他、品味他,在喝老茶的日子里,品南株就和大家聊聊如何喝好一杯老茶。

何谓老茶

老茶通常指的是有一定年份、具有特殊陈香的茶叶,到底陈放多久就算是老茶,没有具体的标准,但普洱茶从陈期上大致可以分为:

陈期约30年以上的普洱茶:醇和、韵深、气沉、境界——老茶

陈期约10-20年代的普洱茶:气足、味酽、丰富、活性——中生代

陈期约1-3年左右的普洱茶:苦涩、山韵、活跃、刺激——新生茶

现在市面上,一般10年以上的普洱即可称为老茶。老茶香味醇厚,汤色红亮,具有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防癌、抗癌、健齿护齿、护胃、养胃、抗衰老、防辐射、醒酒、美容等功效。

如何醒茶

老茶刚从包装中拆出,根据存放条件的优劣,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陈味,不够悠长丰满,缺乏韵味,此时“醒茶”作为唤醒老茶活力的重要步骤,通过改变老茶的存储方式,将老茶的香气大大提升,不醒茶或者醒茶方式掌握的不好,都有可能导致老茶的口感变差。

面对刚启封的老茶,醒茶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1、拨茶

用手或茶刀将茶体分解成小块。一般来说,时间久的老茶茶体比较松,用手即可分解,而对于十年到二十年的老茶,茶体较紧,需要借助茶刀。注意拨茶时不要将茶叶拨得太碎,以免在冲泡时散开速度过快,滋味不佳。

2、透气

将老茶放置在通风透气、无异味的地方,让流动的空气带走茶叶的仓味杂味,但要注意不可接触阳光或灯光直照。一般透气通风的时间以2天到6天为佳,视茶叶品质具体而定。

3、储存

老茶需存放在清洁无味的环境中,宋代文人蔡襄说茶叶“喜清凉而恶蒸郁,喜清独而忌香臭”,便是此理。

将透气后的茶叶放进紫砂茶罐中储存,紫砂茶罐透气性好,能够有效调节罐内温度、湿度适宜,并且可以隔热、避光,给老茶提供良好的陈放环境,让茶香迅速凝结,在冲泡时呈现最佳口感。

新买的茶罐应用沸水浸泡,每天换水两次,三日后放在通风处晾干,就可以存放茶叶了。但在南方湿润地区,最好取一把生茶放在茶叶罐中,盖上盖子密封一日,第二天取出茶叶没有受潮变软,才说明罐内彻底干燥,可以用来储存茶叶了。

如何泡茶?

醒茶工作完成后,老茶的香气与活力已经被充分调动,此时就可以泡!茶!喝!了!

为了充分展现老茶的英姿与香气,老茶的冲泡又自成一套流程。

1、择器

冲泡老茶常选择紫砂壶或盖碗。紫砂壶之妙处在于透气性好,聚热聚香,泡出来的茶叶能还原其本有的香味,但紫砂壶会吸附茶香,所以每种壶最好只冲泡同一种或同一类茶,以免茶味混淆,影响口感。

盖碗的好处则在于质地细腻,表面光滑,不吸收茶味,冲泡时更加直观方便。

不过新手用盖碗泡茶时千万小心不要被!烫!到!正确的做法是手与公道杯垂直,力度可以拿住盖碗即可,不要太用力,否则茶水倒不出来更容易烫手,如下图左边就是正确的倾倒方式,右边则容易烫手:

2、取茶

老茶常被制作成茶饼、茶砖,此时先要用茶刀将茶叶取下适量,放入茶荷中待用;若是散茶,则直接用茶匙取用即可。

3、称茶

按茶具大小和品茶的人数来确定冲泡的茶叶分量,尤其新手,更应用电子秤定量冲泡,控制好茶量,长期精准的称分量可以培养良好的手感,以后便可从心所欲不逾矩了。

一般来说,用盖碗冲泡时,一人品茶应取约2到5克,二人品茶取3到5克,三到五人品茶取7到9克,也可依个人口味、茶叶品质适量增减。

4、温杯

即用沸水清洗茶具,让其保持清洁;

二来使杯壁变得温暖,使茶叶的香气更易沁出;

三来热茶入热盏,口感才不会因为温差而变化;

四来为茶叶创造一份适宜的环境,也是茶人对茶的恭敬之心。

5、投茶

将称好的茶叶放入茶壶或盖碗中,等待冲泡。

6、洗茶

老茶一般要用沸水冲泡,第一泡让茶水停留10秒左右倒出,去一去老茶的仓味,通常洗一到两次,用高温把老茶中隐藏的内质激发出来,沸水入壶时,低冲,迅速浇入,除了入水,壶盖不要打开,保持壶内温度,同时收敛住茶气。注意洗茶时不要让茶汤停留太久,以免影响品茶时的口感。

7、冲泡

冲泡老茶,注水要平缓轻快,可围绕壶口、碗口旋转注水,注满后盖上盖子静置片刻,想象陈年的老茶在水中舒展筋骨,挥发香气,等待同你讲述一段烟云过往。每一泡入水之后,便用沸水淋壶一次,保持紫砂壶内外高温,另外,在注水时,稍稍让水溢出壶口,让茶汤浸润壶身,养出一把好壶要在这些细节用力。

冲泡时,前六泡可以即入即出,保持香气高亢浓郁,高温下快速出汤,能在激发滋味的同时减轻涩味;

六泡之后开始逐泡增加闷泡时长,每次增加5到10秒;

九泡以后,冲泡的同时增加淋壶次数,保持高温以持续激发老茶的活力,保持茶香。

8、品茶

老茶汤色红亮清润,香气醇厚持久,带有枣香、参香味,茶汤入口,顺滑悠然,平淡却不平凡,令人“不思量,自难忘”。

伺候好一泡老茶不容易,从入手到醒茶再到冲泡,每一步都有规矩、都有技巧、都有深意,喝老茶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你每走进一步,就能体会到每一步的乐趣,这便是茶人的快乐所在。

泡老茶,冲泡技巧更讲究(老茶篇)


谈到泡茶,尤其是听到要冲泡一款老茶的时候,茶友们就会很兴奋,觉得有老茶喝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但是,要想更好的享受一款老茶,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冲泡老茶的技巧。

一、器具选择

老茶经过长期陈化,茶叶里的物质溶出较慢,冲泡时对水温和热量的要求较高。而用铜壶或铁壶煮水既能优化水质,又能聚集热量,所以,冲泡老茶时最好选用铜壶或者铁壶煮水。而冲泡老茶所用的紫砂壶要选择壶身高、壶壁厚、腹圆、保温性和聚热量强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老茶的茶性。

二、醒茶

俗话说:“新茶怕闷,旧茶要醒”。冲泡老茶醒茶很重要。(醒茶后可使茶滋味均匀,亦可使茶性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冲泡)。冲泡老茶前,要先用沸水温透紫砂壶,然后及时投茶,用壶温醒茶,醒茶时间大约3-5分钟(气温低的时候就适当延长醒茶时间,气温高的时候就适当减少醒茶时间)。

三、时间的把握

由于老茶溶出较慢,冲泡时,每冲之间的缓茶时间相对新茶而言要适当延长,这样才能有足够的时间让茶滋味溶出,使茶汤更加协调,丰富茶汤滋味。

当然,投茶量、原料的老嫩程度、干茶的压制工艺的不同在冲泡时间上也会略有差异,具体的处理方法在《泡茶,别拿技巧不当事(新茶篇)》中有提到,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老茶头和老茶区别大吗?老茶头到底是什么东西?


你想入手但又不算了解一款商品的时候,淘宝算是一个公开的“使用说明书”,经常通过淘宝看口红试色的编辑,这次把丰富的经验奉献给了“老茶头”。

打开淘宝,搜索关键字“老茶头”,惊讶与惊吓同时出现——

A.按照销量排序,老茶头的售价不便宜,甚至比淘宝上的老班章还贵;

B.碎银子、茶化石、小茶头可以喝的石头等一系列宣传噱头和用语;

C.10年陈年老茶、古茶料、各大名山名寨轻松达成;

D.形态各不相同。

受到冲击的编辑,转头问专业组月半月半,她说:“老茶头本身就不算是好茶的一种,可以说只是一个猎奇的点吧。”

老茶头不老,它只是姓老,名茶头

说起老茶头,感觉就像在叫“老张”、“老黄”,心里的人设大概就是一个油腻的中年人,而且还极可能是个男人。

所以用“老”字作为称呼的开头,势必给人一种上了年纪的既视感,但这可能是对老茶头最大误解。

老茶头的名字是李文华老师在2005年左右给这种熟普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团块茶起的,原本它可能会被叫做“粒粒香”,说实话感觉确实不如老茶头好听。

李文华老师在自己的博客里面解释了老茶头这个名字的来历。

在古代,很多寺庙每年都会举办重大的茶会,在这类茶会中有一类人是专门负责准备茶会中茶汤的人,他就是“茶头”。

在当时的茶会,准备的茶汤大多是煮的方式品饮,而恰好同为团块茶的老茶头最好的品饮方式也是煮,茶头这个名字算是定了。然而之所以加一个“老”字呢,是因为李文华老师觉得应该是年长的茶头,经验丰富的煮茶师傅,可以说是一种尊敬。

所以老茶头名字的本身是有年老的含义的,但老茶头这个茶本身并不代表一定是老茶。

有了熟普就有了原始老茶头

刚才我们才知晓老茶头为什么叫老茶头,是时候解决老茶头是什么的问题了。

与其说老茶头是一个单独的品类,不如说老茶头是熟普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熟普的衍生品。要知道,这并非是对老茶头的“污蔑”,而是合理解释。

熟茶发酵过程中出现的结块的团块茶,白话来说就是制作熟茶中没有散开的那一坨,就是老茶头。

在2005年前,它都是作为熟普的副茶而存在,切碎后再拼入低档产品使用的,完全称不上独特的商品。

但起名者李文华老师的惜茶精神给了它另一条更灿烂的生路,让它从熟普中的团块茶变成了老茶头。

在成为老茶头之前,作为团块茶是有很多缺点的:不规整、有杂质、可能微生物超标。第三点可以说足以让人避而远之。

李文华老师认为用全新的制作方法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即切块、筛分、捡剔,这就没有了不规则、有杂质的问题;

再用稍长的蒸压后揉制成茶饼,这样就解决了团块茶本身内部厌氧发酵过程长导致的微生物超标的问题。

▲饼状的老茶头

所以,准确地说,第一个适合品饮的老茶头的诞生是在2005年,比熟普和原始老茶头晚了30年。

茶化石就是老茶头吗?听起来很高级的样子

按照销售术语来说,茶化石、碎银子其实就是老茶头,只不过是包装模式而已,一个新的名字让商品看起来更高级卖个好价钱,才催生出了这些词语。

▲因为老茶头可以是一坨一坨的形态,所以才被冠上茶化石、碎银子的“花名”

但值得注意的是,老茶头本身就不算是一类高级的茶品,从它的产生来说它原本的经济价值和饮用价值都不大。

并且在茶业对它还存在些许质疑,其中最关注的当数“老茶头里的粘黏物到底是果胶还是菌丝体蛋白类物质?”甚至到今天也还在讨论“老茶头是否适饮”之类的问题。

▲这不,编辑网上购来的一份就刚好有“异物”,月半月半说可能是虫卵,惊恐地吼叫并催促我拿开~

总的来说,对于资深茶友而言是肯定不会愿意花大价钱去选购“老茶头”的,但茶小白可能就逃不过“茶化石”、“碎银子”之类的绝杀了,说不定花了几百大洋买个化石或者银子还觉得赚了。

3千多元老茶头竟成为小白的送礼优选,买茶还是买名字?

老茶头卖不起高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熟茶因为制作过程中存在毁茶的几率,所以很多企业并不会用很昂贵的原料做熟茶。就好像之前那个用老班章做熟茶的胡锦明不就被人称作茶疯子么?

茶界的疯子,恰好论证了这类事情有多么小众,就是个特例。想到这里再转眼看看淘宝上的老茶头全部都标注名山名寨、等级高、年纪大……有些的包装上甚至都不写老茶头或者熟茶,而是直接写上了“茶化石”三个字。

这样一来,感觉送人比化石多了几分人文,比老茶又多出了好几倍价格。收到的人可能会把它供奉起来,束之高阁,就像家里喝完了的国礼茅台瓶子一样。

茶界坑洞尤其多,还需一位“排坑专家”

说到底,老茶头与茶化石的故事只是一个茶界卖茶话术的一角,也可以说是营销手段的缩影。老茶头不是特例,也不是老茶头才能衍生出“化石”、“银子”这样高大上的名字。

凡是能够和百年古树、百年老茶、特级原料、一芽一叶等等优质好茶的品饮评价扯上关系的都能成为好茶,有些甚至不管茶类对不对得上还是会生硬地安上。

举个常见的例子,云南的古树的采摘标准一般不会是一芽一叶或者全芽头这类采茶界的最高标准,因为全国各地茶产区都有适合自身的标准。

下面举例说明:

龙井多选用一芽一叶初展,而大红袍则适合一芽三四叶半开叶,还有大家更熟知的六安瓜片就必须等到叶片完全成熟时。

所以,单纯地用原料的采摘或者原料的等级来诠释茶的好坏,并不合理也并不科学。

所以,现在请你问答:如果再有人标榜自己是云南百年古树原料,又说自己是采摘的全芽头特级茶,并且售价偏低,那么他是在挖坑呢?还是在挖坑呢?

所以奉劝各位刚进茶圈,或者是刚了解一种茶类的时候,最好先谋得一位“明”师,拿着手电筒帮你排坑解难。

特此声明: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何谓老茶》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