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客教你,真正靠谱的喝懂普洱茶!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谱 普洱茶懂过 懂过普洱茶

普洱茶谱。

喜欢喝茶的茶友对于普洱茶肯定都不陌生,但是对于怎么喝懂普洱茶,不一定所有茶友都知道。今天就带大家一起谈谈喝普洱茶的七步曲。

第一步:看茶

成熟的制作工艺稳定,制成的饼茶外形均衡统一,薄厚外缘规整紧实。

自从有了静电除尘的机器,普洱茶卫生当今正规厂家的产品中不会出现其它杂物,而04年以前静电除尘的机器还未大量应用,老茶的杂质靠人工筛选,可能会在饼茶中出现杂质的现象。

色泽区别生熟茶熟茶色泽黑褐,生茶根据年份由墨绿色(年份短)→棕褐色(年份长)

条索松散→结实单薄→壮硕发干→油润

第二步:摸茶

摸摸紧实度茶体疏松,根据同等储藏条件则陈化速度较快,茶体紧实,则陈化速度稍慢。

撬茶看内外洒面指茶体表面撒上一些等级较高的茶叶,卖相更好,一口料指整个紧压茶都是一种等级的茶叶,并非金玉其外,可能败絮其中。

第三步:闻干茶

闻顾名思义,用鼻子细细闻感觉。普洱茶越陈越香,但如果存储不当,如将普洱茶与其它一些杂物胡乱堆放在一起,就会串味,吸附有其它异杂味,如产生的水闷味、草席味,烟熏味、霉味,调料产生的各种刺激性味道等等。Www.Cy316.Com

当然,普洱茶在制作的过程中工艺发生失误也会产生各种异味。总之,有异味的普洱茶绝不是好喝的茶!喝这样有异味的茶会令你产生不愉快的感觉。

第四步:开汤闻香

取茶6-8克,洗茶1-2泡,公道杯倒出茶汤后,闻杯底香。有的茶杯底无香味,有的若有若无,有的香气飘散,有的直澈肺腑即为高锐。比如景迈的古树茶香气彰显,持久飘逸,冰岛的古树茶淡雅清香悠远如丝,只能品味而无香感。

有的香气则是制作中出现失误导致的,比如青草味是因为采摘的鲜叶炒得很不熟导致的,而采摘的鲜叶炒时欠火候则显现生青味。调侃一句,不排除有些茶友就喜欢这样的香气,只是要买到这样的茶叶恐怕也很难。

第五步:开汤观色

熟茶红褐色,全发酵的产物。普洱生茶依陈期变化繁复,观之养眼。

色泽黄绿→酒红1~2年汤色黄绿,如儿童稚气未消→3年左右汤色金黄→3~5年汤色橙黄→5~8年汤色橙红→8~15年汤色石榴红→15~30年汤色宝石红→30年以上是为酒红,有如佳偶天成。

透明度浑浊→晶莹剔透浑浊(汤体犹如山洪之水,悬浮物明显可见,台地茶多如此)→不清晰(汤体有如黄河之水,悬浮物不明显)→清晰(汤体有如6月长江之水,1米可见游鱼嬉戏)→透明(汤体犹如滇池之水,水生万物一览无余)→透明发亮(汤体有如云南墨江双胞井之水,凛冽且身着光彩)→晶莹剔透(汤体犹如九寨溪流之水,精致之极巧夺天工)稠度流水→粘稠流水(就是自来水样)→油状(有丝滑感觉)→粘稠(稠密极富质感)

第六步:开汤品气味

品异开汤品尝,异杂味盈口,肯定有问题。一般异杂味有烟味(工艺中炒或者烘干时柴火的生烟袭扰)、糊味(工艺中弄糊了)、炒青味(晒青毛茶是炒干的而非晒干)、烘青味(晒青毛茶是烘干的而非晒干)、红茶味(新摘鲜叶没来及晒干,捂了造成叶梗发红)、水闷味(工艺中被雨水淋湿)、霉味(储藏不好产生发霉现象)。

品熟不成熟→成熟清香(晒青毛茶未进入发酵的新茶)→花香(氧化程度浅)→果香(氧化比较充分)→蜜香(经过一定的发酵时间了)→松脂香(茶树保护好,采摘次数较少的叶片经过一定时间发酵)→陈香(长时间发酵产生的芳香醇的香气)→樟香(这个香气可不是一定会有的,此特殊香气有如淡淡樟木气息,肯定自然发酵时间长才能产生,当然不排除有人会为了利益弄虚作假)→药香(芳香醇长时间发酵产生的特殊香气,也不是所有的老茶都会有的,老茶之所以更多能体现出则是首先得感谢那些老茶控们选料之初就倾注了心血,根据经验首先判定将来会出现樟香或药香并精心保存,判定失误则只会出现陈香而非樟香、药香了)

品层次香量由单一→变化单一(只有一种单薄的香气)→丰富(有多种香气)→有层次(同泡茶汤由热至冷产生多种不同的香气)→变化(不同泡茶汤产生不同的香气)

香感下沉→高扬下沉(香气含蓄不张扬)→内敛(香气丰富而且协调持久)→高扬(香气尖锐且持久)

第七步:开汤品味道

苦涩是普洱茶的基本味道,俗称“不苦不涩不是普洱”。酸味(加工失误会产生)→苦涩(基准味道,品饮苦或涩感化得开否,快不快)→鲜甜(不同茶区茶叶品种)

汤感指茶汤含于口中的感觉。贫乏(汤质如若无物)→薄(汤质些许感觉)→厚(汤质厚重)→饱满(汤质充盈)

水路茶汤由口吞咽至胃中的感觉。粗糙(舌面感觉有毛刺)→滑(舌面感觉柔顺)→丝滑(舌面感觉溜顺,难以挽留)

喉感发干(喉部有干燥感觉)→甘甜(回甜)→润(如雨露滋润,甘甜犹在)回味无→短暂→持久

cy316.cOm扩展阅读

廉价普洱茶靠谱吗?


曾经有一句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可现在,人们追求好茶的比较少,却是在追求价格低,淘宝横行。喝茶人常说适合自己的就是好茶,茶好茶差都一样。

在这种背景下,哪一个做茶人会愿意去追求茶叶品质,试问:哪个茶农会去追求茶叶品质。所以,中国茶叶行业存在着三大隐患,做为喝茶的你,不得不认真关注。

1、农残超标;

2、重金属含量超标;

3、有害菌超标。

这三个问题的普遍存在,在茶界是人人皆知的秘密,保守估计不达标的在60%以上。只是种种利益纠葛,一直被捂着,媒体一有报道,便会有人以保护农民利益的幌子,被压制下来。

有关农残

一、农残的危害

仅举几种农药危害:在茶叶中检测出的农药中,多菌灵和苯菌灵、腈菌唑和氟硅唑等农药残留,被欧盟定义为有可能影响生育能力、胎儿发育和遗传基因损害。据了解,灭多威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剧毒农药,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而硫丹对人类和大多数动物都有剧毒,且能在人体内累积,低量接触就能产生急慢性的影响。氰戊菊酯则会使接触部位皮肤感到刺痛,接触量大时也会引起头痛、恶心,重者会抽搐或休克。

二、欧盟提高农残标准事件

当欧盟提高农残标准,多位茶行业人士认为“欧盟本身不生产茶叶,制定标准是用来‘打’别人。报告就是采用欧盟标准来评判中国茶叶。”(引自2012年04月25日北京晚报)抵制欧盟提高农残标准,竟被当作爱国行为!我认为,多年后,回过头来,我们要感谢欧盟。而那些为降低农残标准而摇旗呐喊的人,必然会有历史公正的评判。

三、农药残留不超标就没有问题吗?

有一种观点:当前茶友饮用的茶叶中绝大部分都有农药残留。不过,农药残留只要不超标基本没有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刘新表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脂溶性农药),即使茶叶中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农药含量极低,通过饮茶摄入的农药也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产生健康风险。”而且,很多农药残留,人体自身就会慢慢将其排解掉。

我承认是有一个量的标准,但量是会结累的!问一个问题,如果你能选择,你会选择有农药残留但不超标的茶叶,还是有机茶?我想傻瓜也会选后者,包括说农药残留不超标就没有问题所谓专家。

聪明的消费者,你如果也在担心农残,请问,你愿意为没有农残的茶叶多付出的价值买单吗?

有关重金属

一、重金属危害

以铅为主的重金属则会在人体内慢慢累积,其长期伤害要大于农药残留。长期饮用含铅超标饮料,可能引起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慢性中毒,造成恶心、头昏、多梦,甚至贫血、肾脏损伤、心脏病变等。女性对铅较敏感,特别是孕期和哺乳期,可引起不育、流产、早产、死胎及婴儿铅中毒。男性可引起精子数目减少、活动减弱及形态改变。此外尚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

二、重金属超标茶叶危害不大?

长期饮用重金属超标的茶叶,对人体健康无疑是有危害的。但是,也有专家认为,茶叶中铅含量只要不是过分的超标,基本上都还是安全的。华南农业大学茶叶生物化学教授王汉生认为,铅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各种食品、水、空气中均含有微量的铅,而茶树和其他植物一样也含有铅。而研究说明,溶入茶汤中的铅是极少的。

广东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高级农艺师吴子先也认为介绍,按国内的泡茶方法,茶叶的铅很少被溶入茶汤。

但是,重金属是会在人体内慢慢累积,所以,你选择重金属超标的茶叶吗?除非你真的不把生命当回事。

三、茶友在日常喝茶时如何减少铅的危害

事实上,茶友在日常泡茶时也可以“化解”铅的危害。专家通过试验证实,铅在中性水中的溶解度是很低的,但在酸性或碱性液体中的溶解量有所增加,故泡茶应选合格的自来水,选合格的天然水或纯水更佳。

另外,泡茶时不要长时间煮茶或沸水浸茶。此外,要尽量避免用含铅量高的金属壶泡茶,可选用含铅量少的铁壶或陶瓷或紫砂壶泡茶。

关于茶叶细菌

一、后发酵茶叶和所谓越陈越香的茶叶,在销售过程中,茶商们一直在说茶叶的有益成份,如何如何好。但难道茶叶在发酵过程中,只存在有益菌,没有害细菌吗?如果有,怎么不提示一下呢?可能茶商会说,即使有细菌,开水一泡就没有了,可是?

怎么有益菌却还在呢?

做为喝茶人,你应该想一想?

二、茶叶从初开工到消费者口中,除了品牌茶叶,没有一道消毒程序,请问,这种茶叶的细菌有多少啊,难道你都照单全收,溶入你的口中。喝茶人,你应该选择有消毒程序的茶?还是任意让细菌践踏你的身体。

三、茶叶不可能总是仅有茶多酚、微量元素等人体有益元素,这些元素,茶商会替茶宣传的。可是,那些不为人知的不利元素,谁来告诉消费者呢?

总之,聪明的消费者,你自己心中应该有一把衡量的尺。这三个问题你应该如何预防和解决。即使你现在没有办法解决,心中应该有数才是。

小编提示:

一、尽可能购买品牌高品质茶叶。

二、所有的茶叶,如果价格低于200元一斤的(此价格为茶叶综合平均价格,有些加工工艺复杂,茶品稀缺的,价格会高出一倍左右。有些加工工艺简单,茶叶量大的,价格会低于一倍左右),要么品质有问题,要么加工程序有问题。

三、不管什么茶叶,首先考虑的不是口感好喝,请一定要用100度的开水自己消毒一下。如果是后发酵茶叶,请多消毒几次。

怎么样才能真正喝懂普洱茶?


喜欢喝茶的茶友对于普洱茶肯定都不陌生,但是对于怎么喝懂普洱茶,不一定所有茶友都知道。今天就带大家一起谈谈喝普洱茶的七步曲。

第一步:看茶

成熟的制作工艺稳定,制成的饼茶外形均衡统一,薄厚外缘规整紧实。

自从有了静电除尘的机器,普洱茶卫生当今正规厂家的产品中不会出现其它杂物,而04年以前静电除尘的机器还未大量应用,老茶的杂质靠人工筛选,可能会在饼茶中出现杂质的现象。

色泽区别生熟茶熟茶色泽黑褐,生茶根据年份由墨绿色(年份短)→棕褐色(年份长)

条索松散→结实单薄→壮硕发干→油润

第二步:摸茶

摸摸紧实度茶体疏松,根据同等储藏条件则陈化速度较快,茶体紧实,则陈化速度稍慢。

撬茶看内外洒面指茶体表面撒上一些等级较高的茶叶,卖相更好,一口料指整个紧压茶都是一种等级的茶叶,并非金玉其外,可能败絮其中。

第三步:闻干茶

闻顾名思义,用鼻子细细闻感觉。普洱茶越陈越香,但如果存储不当,如将普洱茶与其它一些杂物胡乱堆放在一起,就会串味,吸附有其它异杂味,如产生的水闷味、草席味,烟熏味、霉味,调料产生的各种刺激性味道等等。

当然,普洱茶在制作的过程中工艺发生失误也会产生各种异味。总之,有异味的普洱茶绝不是好喝的茶!喝这样有异味的茶会令你产生不愉快的感觉。

第四步:开汤闻香

取茶6-8克,洗茶1-2泡,公道杯倒出茶汤后,闻杯底香。有的茶杯底无香味,有的若有若无,有的香气飘散,有的直澈肺腑即为高锐。比如景迈的古树茶香气彰显,持久飘逸,冰岛的古树茶淡雅清香悠远如丝,只能品味而无香感。

有的香气则是制作中出现失误导致的,比如青草味是因为采摘的鲜叶炒得很不熟导致的,而采摘的鲜叶炒时欠火候则显现生青味。调侃一句,不排除有些茶友就喜欢这样的香气,只是要买到这样的茶叶恐怕也很难。

第五步:开汤观色

熟茶红褐色,全发酵的产物。普洱生茶依陈期变化繁复,观之养眼。

色泽黄绿→酒红1-2年汤色黄绿,如儿童稚气未消→3年左右汤色金黄→3-5年汤色橙黄→5-8年汤色橙红→8-15年汤色石榴红→15-30年汤色宝石红→30年以上是为酒红,有如佳偶天成。

透明度浑浊→晶莹剔透浑浊(汤体犹如山洪之水,悬浮物明显可见,台地茶多如此)→不清晰(汤体有如黄河之水,悬浮物不明显)→清晰(汤体有如6月长江之水,1米可见游鱼嬉戏)→透明(汤体犹如滇池之水,水生万物一览无余)→透明发亮(汤体有如云南墨江双胞井之水,凛冽且身着光彩)→晶莹剔透(汤体犹如九寨溪流之水,精致之极巧夺天工)

稠度流水→粘稠流水(就是自来水样)→油状(有丝滑感觉)→粘稠(稠密极富质感)

第六步:开汤品气味

品异开汤品尝,异杂味盈口,肯定有问题。一般异杂味有烟味(工艺中炒或者烘干时柴火的生烟袭扰)、糊味(工艺中弄糊了)、炒青味(晒青毛茶是炒干的而非晒干)、烘青味(晒青毛茶是烘干的而非晒干)、红茶味(新摘鲜叶没来及晒干,捂了造成叶梗发红)、水闷味(工艺中被雨水淋湿)、霉味(储藏不好产生发霉现象)。

品熟不成熟→成熟清香(晒青毛茶未进入发酵的新茶)→花香(氧化程度浅)→果香(氧化比较充分)→蜜香(经过一定的发酵时间了)→松脂香(茶树保护好,采摘次数较少的叶片经过一定时间发酵)→陈香(长时间发酵产生的芳香醇的香气)→樟香(这个香气可不是一定会有的,此特殊香气有如淡淡樟木气息,肯定自然发酵时间长才能产生,当然不排除有人会为了利益弄虚作假)→药香(芳香醇长时间发酵产生的特殊香气,也不是所有的老茶都会有的,老茶之所以更多能体现出则是首先得感谢那些老茶控们选料之初就倾注了心血,根据经验首先判定将来会出现樟香或药香并精心保存,判定失误则只会出现陈香而非樟香、药香了)

品层次香量由单一→变化单一(只有一种单薄的香气)→丰富(有多种香气)→有层次(同泡茶汤由热至冷产生多种不同的香气)→变化(不同泡茶汤产生不同的香气)

香感下沉→高扬下沉(香气含蓄不张扬)→内敛(香气丰富而且协调持久)→高扬(香气尖锐且持久)

第七步:开汤品味道

苦涩普洱茶的基本味道,俗称“不苦不涩不是普洱”。酸味(加工失误会产生)→苦涩(基准味道,品饮苦或涩感化得开否,快不快)→鲜甜(不同茶区茶叶品种)

汤感指茶汤含于口中的感觉。贫乏(汤质如若无物)→薄(汤质些许感觉)→厚(汤质厚重)→饱满(汤质充盈)

水路茶汤由口吞咽至胃中的感觉。粗糙(舌面感觉有毛刺)→滑(舌面感觉柔顺)→丝滑(舌面感觉溜顺,难以挽留)

喉感发干(喉部有干燥感觉)→甘甜(回甜)→润(如雨露滋润,甘甜犹在)回味无→短暂→持久

和老茶客品普洱春茶,还需懂点茶道术语


2017年普洱春茶头采已经开始,不管是老茶客还是新茶友,都跃跃欲试。

喝茶是一个动作,而品茶却是一门学问。虽说品茶的时候也是在喝茶,但对于经验丰富的老茶客来说,品茶的学问可不是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多着呢,新茶友和老茶客品茶,还需懂一点门道,作为提升品普洱茶境界的必要过程,中国茶道中的一些常用的品茶术语可一定要懂,尤其是这些术语在普洱茶中的表现。

回甘

顾名思义就是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所谓苦尽甘来。这是品饮普洱茶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味觉体验,因为多数云南大叶种乔木茶本来就具有强烈的苦涩味道,苦涩过后,口腔里往往会出现一种甜味,这种现象称为回甘。与其他茶类不同的是,普洱茶的回甘一般比较持久,而且很容易渗透到咽喉部位,并不局限于舌面。

生津

指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包括两颊、舌面、舌底。口中生津可以解渴舒顺,滋润口腔。当亚健康状态和身体不舒服时,往往感到口干舌燥,喉头紧锁。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有自然生津的能力。一些普洱茶内涵丰富,生津功能强,让人舒服。

喉韵

简单来说就是喝茶之后,茶汤给喉咙带来的感觉,例如得以滋润,解除紧箍的干涸感。因此喉韵一向最受茶友青睐,对于较资深的老茶客来说,喉韵是他们品评茶叶优劣的重要条件。普洱茶的喉韵可分为甘、润、燥三方面。带有强喉韵的茶,绝大多数属于满口回甘的茶。也就是说,茶汤只有在满足了口腔内的味觉刺激之后,才能够深入到喉部甚至产生食道和胃部发热的感觉。

锁喉

品茶后,咽喉感到紧缩发痒、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等等不舒服的感觉,可统称为锁喉。普洱茶让人有锁喉感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紧压茶未经醒茶马上冲泡,也可能是茶叶拼配不当等,造成一种锁住喉底、上颚发干,舌头发麻,让人难受的感觉。

收敛性

“收敛性”这三字用的人多,懂得的人少。其实收敛性跟茶的苦、涩有关,它是苦、涩味转成回甘之间的感知时间的强度。收敛性越强的茶,苦、涩味在进入口腔后被感知至消退,转成回甘的过程越短;如果收敛性弱,苦涩味在口腔内就会消退得慢或口腔一直都延续着苦涩味。

挂杯

喝葡萄酒也有挂杯的说法,指的是酒液在杯壁中残留的时间,酒液流得越慢,挂杯时间越长,说明酒中糖分越高。在品茶中提到的挂杯和喝酒不一样,不是指茶汤挂在杯壁的时间,而是说茶香气留在杯壁上的时间,留香时间越持久浓郁,挂杯时间越长,说明茶越好。

普洱茶怎么喝?品鉴六辨教你喝懂普洱茶


众所周知,普洱茶以西双版纳、思茅(现普洱)、临沧即澜沧江中下游地段生长的乔木大叶茶为主,特别以勐海、镇远、景迈、易武、景东、景谷、布郎山等地的茶为优。那么,普洱茶怎么品鉴呢?经进一步考察茶叶的质地,则须通过色泽、香气、味道、形态等来掌握,此时要用眼、鼻、手同时进行鉴别。

1、生熟之辨

将采来的茶叶经过杀青、揉捻、晒干、蒸压成型加以干燥,叫青饼。经过渥堆发酵制作出来的为熟茶。

可从香气、汤色、叶底来辨生熟。生茶汤色是栗红色,而熟茶为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干仓的生茶叶底呈现栗色至深栗色,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鲜活感。熟茶的叶底多半是暗栗色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

2、干仓湿仓之辨

干仓茶的条索结实,颜色鲜润,油面光泽,充分表现了茶叶的活力感。而湿仓的条索松脱,颜色暗淡,粗糙且茶叶表面留有绿霉或灰霉。干仓茶的汤色、叶底呈栗红色,而湿仓茶的汤色和叶底呈暗红色和黑色。

3、香气之辨

普洱茶有荷香、兰香、樟香和清香四大类。尤其兰香和樟香必须是云南旧茶园乔木茶树与樟树混生才具有。至于矮化灌木的新茶园就只有荷香和清香了。

4、味道之辨

上好的茶经冲泡甘甜爽净,越泡越甜。稍次的茶则有苦涩的味道,更次者则有酸水的味道。

5、回甘之辨

回甘生津,舌底鸣泉。回甘是普洱茶品饮中最重要的愉悦感之一,是一个由苦转甘的过程。新的古树纯料生茶,入口丝丝清凉的苦味,瞬间转化成满腔甘甜,两颊生津不断,有舌底鸣泉之感。

苦味是普洱茶的重要滋味,回甘则是苦味退去,转为甘甜的愉悦感,这是一个由苦到甘的整体过程。其苦的程度,苦转甘的速度,甘的强度,综合体现回甘的质量,是鉴别古树茶优劣的重要指标。低劣的茶品只有单纯的苦,苦而不化、不退,持久滞留于口腔,无法产生回甘。

6、喉润之辨

好的普洱茶入口喉头得以滋润,立即解除干涸之感。资深的品茗高手,极重视喉润特色。有些陈年普洱在储存过程中过于密封,开封后马上冲泡,会有燥的感觉。把它装在较大的容器中回存一段时间,燥感自然消失。

如何买到靠谱的小青柑?


都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小青柑火了,这阿猫阿狗也就跟着出现了。只要能赚钱,对于很多茶商来说,黑心钱那是问题吗。小青柑马上就要上市了,这也是奸商们摩拳擦掌的时候。

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自然不能像古代除暴安良的大侠那样去打击黑心的商人。但也不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被奸商的产品把辛苦赚到的血汗钱坑走了。

擦亮双眼,只买对的,要对自己的钱包负责。

陈皮鉴别难,熟茶难分好坏,这里要教大家的就是如何在没有丰富品鉴经验的情况下,能够买到优质小青柑。

如何买优质的小青柑?

买的没有卖的精,赔本的生意没人做。

挑选优质小青柑的第一步就是一刀切,每年小青柑原料之一的新会柑果价格很容易就查到了。另外一个主要原料散熟,就算不追求名山古寨,好歹也得是百元以上的吧。否则那么贵的柑果,用十几二十元一斤的熟茶,这不是暴殄天物么。

既然知道了原料成本,那下来就是加工包装成本,具体到每一斤产品,这个价格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主要是看用什么样的包装,纸盒跟铁皮桶完全是两个价位。

最后两者合一,那么到这一步我很负责的告诉大家,想要喝到靠谱的小青柑,低于300元/500克的产品完全不用看,如果他要挑明了非新会柑,那倒是可以一试。

毕竟不是所有茶客都是非新会柑不可的专业茶客。

怎么辨别小青柑?

如果一点鉴别能力都没有的,那该怎么办?其实更简单了,选择有口碑有传承的品牌。

早期做小青柑的企业那都是标准的新会柑。有了现成的产品,他们自然也不会在后续产品上砸自己的招牌。

好事的茶客最喜欢玩对冲,万一被喝出不对来,那可是要出大事的。这些品牌产品加在一起就是一个靠谱白名单,只要渠道可靠,就不会被假货蒙了。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小问题,这些成名作都不便宜就是了。

其实只要掌握了以上两点,哪怕是一个从来都没喝过正品的茶友,也不会买错茶,喝错茶的。更重要的是这不需要经验,一学就会。

普洱茶仓储秘笈,呈给老茶客的必修课


何谓纯干仓茶

说起陈茶的高香,还需要从纯干仓概念说起。事实上,纯干仓的概念兴起于20年之前。纯干仓概念一开始,大家其实只有湿仓/干仓两个概念,也就是湿仓就是传统意义的港仓存出来的茶,而干仓就是未经过港仓存放出来的茶。

这个干仓茶的概念维持了大概五六年时间。当时市场上大家对于干仓茶也没有太多的细分概念。现在回头来看,当时干仓茶数量非常稀少,基本上未经过港仓的不管其存放状态如何,都定义为干仓茶。

又过了两三年时间,大家都觉得纯干仓就是要纯干燥环境下存出来的茶。这个时候有一款号称北美加拿大存放出来的88青作为其代表。时间又过了两三年,大家发觉还是有问题。因为很多在北方干燥环境存出来的茶,似乎转化效果很不理想,于是纯干仓的概念又变成了干净仓储存放出来的茶。这个概念一直持续到2012年左右。

到了2012年左右,大家对纯干仓开始做出细分。因为干仓茶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只是“纯干仓”三个字已经无法涵盖所有非经过传统港仓存放的普洱茶。所以,大家在“纯干仓”三个字的大概念下又细分出了“传统仓储”“自然仓”“干仓”“纯干仓”四个概念。

仓储定义进一步细分

那究竟什么是传统仓储呢?各有各的说法,有的人认为传统仓储就是港仓,有的人则认为传统仓储就是在南方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湿热地区未经过精心照料存出来的茶,特点是转化速度快,香气略有缺失。

那自然仓呢?自然仓的定义就要广泛的多,可以视为在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香港、台湾、福建)这片区域存放出来的茶,但是干燥程度要比传统仓储来得高。显著特点是转化好,有一定香气,入口顺滑。

再来就是干仓,是比自然仓在干燥程度上高一些,存放地点没有特别区分。显著特点是转化比自然仓慢,但是香气更好,口感则要“刚硬”一些。

最后是纯干仓,在2012年左右,被定义为纯干仓的茶,是市场上最受追捧的宠儿,香气好,具备一定的转化,口感醇厚刚强。然后在这个概念之下,开始有商家要求纯干仓茶的外包装必须相对完美,也就是说不能破损太厉害,不能有太多虫咬痕等等。

应该说,划分出港仓茶、传统仓储、自然仓、干仓、纯干仓五个概念,对于市场以及喝茶人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普洱茶是讲究后发酵的茶,不同商家/藏家手中存出来的茶仓储状况千差万别。而理顺这些概念,其实是有助于整个普洱茶陈茶市场的发展的。但是,到了这两三年,市场情况又有变化。

“纯干高香”又是什么?

大约两三年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做“纯干高香”。简单从字面理解,很多人会觉得那不就是之前的纯干仓?因为之前纯干仓的显著特点就是香气纯正干爽。但是,到了市面上,有些消费者要求纯干仓茶必须包装非常漂亮,不能出现破损、虫咬痕(洞)、茶油。

于是纯干高香四个字变成了完美版面+纯干仓的组合。再于是,很多商家藏家以前只注意茶是否干燥清爽,茶香是否饱满,对于茶的包装也只要求相对完整,再新的纯干高香概念之下,那些包装相对不那么漂亮的纯干仓茶在价格上要比包装完美漂亮的纯干仓茶来得低。在这些消费者的推动下,商家买卖茶叶除了仓储必须纯干仓之外,也开始要求包装必须完美漂亮。经过了两三年时间,市场上对于普洱陈茶,又变成了港仓、干仓、纯干高香三个概念。以前的所谓自然仓、干仓概念几乎没有人再提了。

在纯干香概念之下,之前相对不那么吃香的昆明仓以及中国北方仓存出来的普洱茶摇身一变成为了“纯干高香”的代表。

但是,笔者对这些包装完美漂亮、香气高扬的陈茶,其实心中是有疑虑的。在更早时候,很多喝茶人对于这些在纯干燥环境下存放多年的普洱茶是不认可的,并且给了这类茶一个“僵尸茶”的概念,也就是说这些茶不怎么转化,喝也不怎么好喝。

然而因为环境所致,在广大的南方地区,即便如何精心照料,可能可以存出来的没有虫咬痕的茶也会略微带一点茶油,可能存出来没有茶油的茶但是还是会有虫咬痕。也就是说,在传统认知上,可以存出来好喝的普洱茶的区域现在变成了很难存出来所谓的完美包装版面的“纯干高香”茶。但是现在市面上很多“纯干高香”茶实际上又不怎么好喝。

揭秘老茶客经常提到的“普洱茶汤感 ”


汤感,是喝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感觉,对于初饮茶的人来说,茶的汤感往往容易忽视,或者是被混杂在滋味中,之所以要将汤感单独拿出来讲,是为了让大家对此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加客观的认识和体验到普洱茶的所有感觉。

人的味觉和嗅觉以及触觉综合在一起产生综合体验,传达到大脑的是综合信号,三者相互影响,令人不能够客观细致的辨识各种类型,更不容易得到具体的量化信息,在其中,气味是第一个容易干扰其它的因素,吃过中药的人都有会有一种体验,当药汤的气味被嗅到的时候,我们彷佛已经尝到了苦味,咽药汤的感觉令人难忘,于是有人捏住鼻子喝,药汤喝起来就没有那么苦了。

这个过程中,过份苦感其实是嗅觉令喝药的记忆复苏,并导致大脑和味蕾的紧张而引起的,所以,在喝茶感受汤感的过程中,尽量的摒弃嗅觉,是第一步,做法很简单,从茶汤入口的第一时间起就暂时关闭嗅觉,不要有任何呼吸动作。

茶汤中的苦涩味刺激人的舌面和口腔,强烈的时候会导致紧张,令人无法去体验其它的内容,所以,我们应当在滋味产生以前来体验汤感的软度,粘稠度以及厚度。汤感粘稠度的体验:咀嚼茶汤

生活中我们时常见到无牙的老奶奶吃东西,她们蠕动着上下唇,用牙床来触碰食物使之破裂,以方便吞咽和消化。因为没有牙,所以老人们会对食物的粘稠度,硬度,包括形状等会产生较细腻的感觉,因此,我们以类似的动作来培养一种通过用口腔中上下鄂和舌的运动来体验茶汤的粘稠度。

汤感软度的体验:读秒

将茶汤含在口中开始默数读秒,两三秒之后将茶汤咽下,通常一入口就马上产生苦涩味就说明该茶汤的软度很差,而软度很好的茶汤通常在茶汤咽下后才缓慢的出现苦涩味。

汤感滑度的体验:注意饮茶过后一瞬间的感觉

很滑的茶汤,经常可以令人产生「如饮鸡汤」的感觉,但始终还是不可能达到和鸡汤一样强度的油润感,尤其是生茶,其润滑的程度很难被记住,一泡很油润的茶汤被咽下去后的那一刹,会在口腔中和喉咙深处留下一种类似附着一层油膜的感觉,这个感觉的强度相比较茶汤才入口的滑度更容易被人体验到并产生记忆。

汤感厚度的体验:让茶汤在口腔中流动

厚度是最容易和软度以及苦涩味混杂在一起的,我们常常听一个人描述他喝到了很厚的茶汤,其实说的是茶喝下去后在口腔中以及舌面上留下的长期不化的涩感,茶汤的厚度指的是一种结实,饱满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容易在茶汤流动的时候得到体验,所以令茶汤在口腔中上下左右的流动会令这种感觉更加清晰。

对于汤感来说,类型的评判很容易,但是程度的评估和记忆则较难,专注而反复的实践才会令人最终得到一种客观的辨识能力。

层次感是普洱茶“老”茶客们的专利吗?


昨天,咱们交易中心的同事在一起喝茶,刚来中心的小姐姐才接触普洱茶,喝茶间对老茶客们谈到层次感弄的一头雾水。今天,我们就为刚接触普洱茶的新手及老茶客们再来聊聊什么是普洱茶真正的层次感。

普洱茶的层次感指的是茶汤的香气、滋味在口腔转化的先后顺序和层叠之象。具体说就是茶汤由苦化甘、香气由浓转淡的一个先后变化。

普洱茶的层次感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

1.香气:有香型变化,香气由强转弱的持续性。

2.口感:饱满度、苦涩度的先后转化。

3.韵感:茶汤带给喉咙、口腔的舒张度、润泽度的变化。

香气层次

首先是香气必须富于变化,香气持久性和由强到弱的变化。

从开始冲泡到接近尾水,每一次冲泡,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释出的内含物质也有所不同。香气在每一泡之间,都必须体现出一种阶段性的,有顺序的变化,并且随着时间的历练,这些香气也产生相应变化。就好比一款好的生茶,一开始是浓郁的花蜜香,然后渐渐转为果香,最后又变为淡淡的花果香。并随着岁月的沉淀,这些香气逐渐转为老味、旧味乃至陈香。

口感层次

口感层次必须饱满而有前后,主要指的是生津回甘的变化。同样的,生津回甘,一样应在每一泡之间产生变化,一开始生津会比较突出,然后回甘慢慢显现。并且随着时间变化,苦涩褪去,生津可以达到“舌底鸣泉”的境界,回甘可以达到甘醇的程度。

一款茶,如果从头到尾,每一泡之间的变化微乎其微甚至感觉不到,口腔感觉寡淡,又或者这些变化杂乱无序。即使陈放上若干年后,也不会拥有优质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

普洱茶的饱满度

茶汤的饱满度,举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先喝一口白开水,再喝一口茶汤,我们会发现白开水和舌面接触后直接就从喉咙里滑下去了,而饱满度好的茶汤则像凝胶一样勾缠着口腔细胞和舌尖,舌尖转动时茶汤似乎也会随之打转,口腔会有一种柔软的充斥感。

饱满度与浓淡度的区别

也有一些人说,如果一款茶喝起来又苦又涩,那么这款茶的滋味就很醇厚饱满。其实,茶汤的滋味和浓淡度体现的是味觉上的感觉,一般跟茶质、投茶量和冲泡手法等因素有关系,所以说茶叶的苦涩味重不代表茶汤饱满度高。

饱满度对茶叶的影响

饱满度影响到茶后续的变化,饱满度高又水路清晰的茶,才有能力继续陈化下去,展现出更成熟美好的转化效果。

96%的老茶客,恐怕也没有喝过这个山头的普洱茶


桐箐河属于瑶区乡行政区划内的一条山涧溪流,处于原始森林山谷中,长年溪水潺潺,经流不息。早在几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桐箐河两边陡峭的山坡上开荒种地,种植粮食和茶树,现在存活的茶树中最大的有十几米高,树主干直径有六十公分以上。

桐箐河古树茶数量不多,据瑶族兄弟介绍,1994年他们上山开荒种地时还不知道这是茶树,于是将它们等同于其它大树一起全部被砍了,后来茶树又从截面重新发出新杈来,所以现在看到许多二十多年的抽条茶;

还有少数在悬崖边或陡坡边上生长的古茶树被保存了下来,后从2004年至2006年间逐步被确认为茶树,当时又遇到茶商进山收茶,

由于采摘时很危险,茶农就把茶树齐腰砍断摘取,只有极少数几棵大茶树被保存了下来,于同一时期,瑶族人开始种植小树茶。

现在,桐箐河茶区被划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止人员出入,但是由于瑶区乡经济作物少,属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对好不容易发现的茶地不肯放弃,这个矛盾有待于政府的解决。

桐箐河古树茶口感很有特色,茶气十足,苦底明显,新茶时涩度偏高,但汤的厚度和甜香都很好,受广东、北京等地一部分茶友喜欢和追捧。

目前,和其它山头古树茶产区一样,2006、2007年栽下的小树茶可以采摘上市了,桐箐河山头茶数量增大,有古树,有几十年的中树,也有十年以下的小树,但是口感差别还是很明显的,就看大家的品鉴水平了。

没有喝懂普洱茶的原因


普洱茶之所以好喝,是因为他的地理位置以及其他因素。我们喝普洱茶,如果是单纯性依照科学的内涵物质走,那么他的味道应该早就被模仿了。比如,茶的芳香物质,我们已知的芳香物质有700多种,可以通过合成就可以得到饮料。比如樟香,兰香,花香,蜜味,这是已知可以合成的,这些合成,成本很低,只要获得相应的化学物质就可以了。那么,茶为什么还是让各个向往,需求量上升,主要原因还是好喝。只是这样的好喝,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仁易说茶只做的是整套服务方案,替你节省精力时间。

说到没有喝懂普洱茶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以为到了山上看茶树就是好喝的普洱茶了,其实并不是这样,我曾经说,普洱茶的标准在哪里,我说,喝我的茶,原因还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关系,我是不是代表中华文化我不知道,但是如果你具有中国文化素养的人,绝对能领会中国标准的普洱茶,而非西方标准的普洱茶。什么是西方标准的普洱茶?那就是现代审评的理论型普洱茶。因此说来说去也就是那一套,炒冷饭。冷饭是什么?接着往下看这个情景,几乎涵盖了所有描述场景。

每个人都喜欢说我的普洱茶很厉害。

普洱茶很厉害是为什么?茶好呀。

什么样的是好茶。好原料,好工艺,好存储

好原料来自哪里?好的环境。

怎么看好的环境。懵圈,其中一个说,土壤好,看植被。

土壤怎样好,怎样看植被?这是你问的问题?

一般来说,普洱茶的技术问题就是需要解决这层层问题,现代人认为仪器可以,其实最终还是需要人,当我们太相信科技仪器的时候,就成了迷信,这就是为什么喝普洱茶的人容易固执的原因,当固执了,也就在里面绕来绕去了,也就喝不懂普洱茶了,为什么会这样?

科技仪器的局限性在于,成本,体积,灵敏性,准确度,等等,这些都达不到要求,只是在某个环节比较精准,收茶工作是一个抢时间的过程,仪器达不到这个效率,而在选择茶的时候,仪器虽然有用,但最终还是要审评才能通过,仪器有的太灵敏,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测试数据的误差很大,我们从普洱茶书里也看到了这样那样的结论,让人们找不到北,为什么找不到北,原因我在兴趣班,全都说过了。最终的理论还是需要审评师过硬的技术,通过喝来完成,而审评的技术过硬,最终就是准确度达到70%。

在今天,人们说xx茶的价格,达到了xx价格,我不否认有好茶,这个过程是这样的,茶给几个茶客先体验,认可了开始说故事,一般茶会我不适合,只适合私人教授,因为我比一般茶会的人来的认真,我所注重的是真正的茶文化推广,让人真正了解茶,每个祖先留下的重点,都要茶客们亲自体验去获得,而不是说故事,严是爱松是害,是我的原则,而茶会,茶艺师在于权衡,一泡茶过来可以用90度泡,这是无法说明茶品质问题,这个原则在于松是爱,严是爱,已经与当下的教育理念相当。用这样的温度泡茶,在从事50年经验的审评老师嘴里这么说的“农夫山泉有点甜”,因此,当下很多人喝不懂茶,原因在于此,我们去学茶,都是说茶要好喝,适口为珍,就是要会泡,从90度,有的会让你85度,最终我们在“喝茶”的环节是喝到了一个茶的大概信息。无法再去深入,因为泡茶是否好喝,技艺在于水温,水柱等等的掌控,并非体验茶品质的全部,它只是把好的一面给你体现了,所以很多人通过喝,根本无法了解茶全面的品质。如上所知,理论都明白,实践还是差很多,在国营茶厂陆续倒闭的今天,质量,工艺都在创新,调整,改革,这样的条件下,茶喝不懂是非常正常的。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这就是我们做的专业,也很简单直接——喝标准茶样。

有人问,外面不是标准茶样?我可以肯定说,很多是这样的,同样等级的茶,你能不能在相同等级嫩度中找出好坏,这就是技术,在选茶过程中,能这样看出来,那么你选茶就不会被忽悠了,当然这样的茶,价格肯定不低,也与是否名人做茶无关了,你已经有了选茶的入门基础,当然,这比你花冤枉钱,买名人故事来的有价值的多,你给自己省钱,省时,省力了。

茶无上品,适口为珍这句话还是靠谱的


这些天泡了很多茶样,也找到了些自己喜欢喝的茶,其实入茶这点事,去茶店听忽悠也好,去网络看故事也好,都不靠谱,非得自己去尝试,而且要多试几泡,有的茶第一次喝觉得不错,喝喝别的在试一泡觉得还是差了些意思。

所以喝上两款后,总要试几泡特沱或者7542什么的来平衡下口感,普洱茶种类太多,味道层次也很多,要寻找几款自己喜欢的,的确不容易,就算你坚持入大厂也好,不听故事也好,落下的学费始终试要交的。

这半年喝了30来款茶,什么各种坨啊,标杆啊,这山那寨的都有些,好喝的也有,不喜欢还是很多,茶无上品,适口为珍这句话还是靠谱的。

有些茶虽然贵,但确实自己也不喜欢喝它,有几款山头茶,喝了两次就放着了,当然口感是不错的,但觉得还是像坨之源这样的喝起来走心,也顺口。

当然也不是说,便宜的的茶叶都能喝,就比如说刚喝完的大益初心,下关无量山...之类的,比特坨,坨之源贵一倍,但喝起来的感觉真不如这几个小坨茶,更别说那些学费茶了,比如以前买过的什么八骏名山,独树善品老店的大雪山古树......那些个都难以入口,我记得那个学费大雪山是洗完茶闻了那茶味顺手就扔了。

所以说喝茶最重要的还是亲自品尝,别在意价格低廉就鄙视价高就奉为上品,别操心台地还是古树,普洱水好深呢,好喝就是硬道理。

今年打算入手一些现喝就可以了,等喝到有感觉不错的在入点慢慢陈化。坨之源是要弄些的,那卡也是要喝点的,准备在弄点勐库的尝尝,看中大叶青饼,本味大成,在弄一款布朗也就够喝了。

今年也不知到大厂会不会出些什么新茶,如果有至少弄点茶样试试。

综上所述:茶,以喝为本。别去分析什么走势,别去操心古树里掺了多少台地,别去跟风千年古茶,茶王名山......都是浮云。

做个快乐的喝茶人,喝点老树,品味一下那种悠长的茶香和稠厚的口感。泡壶甲坨,那入口的苦涩,不就是茶之本味吗。

何为真正顶级的普洱茶


就像是顶尖的伊比利亚火腿和我们最传统的云南宣威火腿,想要做出最高的水准,需要从猪种的选择到饲料和饲养方式开始,都是非常讲究的。

其实,普洱茶的等级区分也是一样的道理。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普洱散茶有普洱金芽、宫廷普洱、礼茶、特级及一到十级。之所以能将一种茶分为这么多的等级,这与茶叶自身的生长环境,口感,品质等等,有着巨大的联系。

云南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在地图上有4个台湾那么大。虽然云南有着如此辽阔的土地面积,但是在茶山的方圆五十公里内基本上是没有工业污染的。

去过茶山的朋友可能会知道,茶山上的古茶树都不是集中在一起生长的,而是东一颗西一棵。而且通往茶山的路,基本上都是茶农自己挖出来的,都是些土路,在下雨天的路况不好,非常难走。

有些偏远的茶山,需要在原始森林中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古茶园。云南的茶山普遍海拔都很高,所以这里常年云雾环绕,雨水充沛,茶树长的特别好。不仅是在中国,就算在全世界所有的茶叶产区中,云南的茶山环境和地理优势也是数一数二的。

当然,一款好的普洱茶,也不是只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来决定,要说起普洱茶的等级,还是得从采摘和制作工艺制作开始算。

“这饼普洱茶是什么等级的?不是特级应该是不好的。”“普洱审生茶怎么没有宫廷级的说法?那普洱茶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诸如此类的尴尬事件经常在我们身上发生。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散茶和紧压茶这两种茶型入手,一起来说说普洱茶的等级到底是如何划分的。

其实,普洱茶的等级是根据茶菁的细嫩程度来划分的,同时普洱茶又根据不同的需求被制作成紧压茶和散茶,而等级在紧压茶和散茶中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普洱茶的等级划分需要分开讨论。

普洱茶等级划分的基础就是茶菁的细嫩程度,而能够准确辨别出茶菁的细嫩是辨别普洱茶等级划分,最基本的能力。

如何辨别茶菁的细嫩度

观色泽

嫩度较高的茶菁,色度光亮油润,就像随时都会溢出茶质一样。而相反色泽暗淡,干枯萎缩的茶菁嫩度低。

数芽头

一般有芽头,且芽头较多,白毫显著的,茶菁嫩度高。但是芽头较少,甚至没有的,茶菁嫩度低。

看紧结度和厚实度

茶饼的茶叶能够较好的紧结在一起,看起来有重量感的,茶菁嫩度较高,如果茶叶松散,看起来轻飘没有重量感的,嫩度较低。

我们的普洱茶分为散茶和紧压茶,都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的。而紧压茶又根据不同的需求,再制作成饼、沱、砖、圆柱等形状。目前为止,我们的紧压茶只有茶饼和茶砖两种,其中茶饼比较常见。而等级的划分,因为茶叶自身的品质和制作工艺的影响较为复杂。

紧压茶可以分为熟茶和散茶。生茶又包括春茶、秋茶,春茶中根据采摘时间的不同分为:头春、二春、春尾三个等级。

所以,紧压茶的等级没有一个能具体划分的方法。例如唛号茶中7542、7752、7572等,茶品上的第三个数字通常表示茶菁的等级,指的是还是晒青毛茶时的等级,但这也不是非常准确的。

紧压茶的等级划分可以大概分为以上几种,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散茶的等级究竟又是怎样划分的呢?

散茶的等级区分

普洱茶散茶的划分通常分为特级和一到十,十一个等级。且数字越大,表明茶菁越老,而且生散茶和熟散茶的级别又各有其特点。

散生茶的等级区分

散生茶又称晒青毛茶,分为特级、二级、四级、六级、八级、十级。

特级散生茶的特点是条索肥嫩、紧结匀整、茶毫凸显,色泽绿润;二级散生茶的特点是条索肥壮、紧结匀整、茶毫显著,色泽嫩绿;四级散生茶的特点是条索紧结、尚匀整,色泽墨绿润泽,梗片较少;

六级散生茶的条索紧实、尚匀整,色泽深绿,有梗片;八级散生茶条索粗实尚匀整,色泽黄绿,梗片稍多;十级散生茶条索粗且松散欠匀整,色泽青褐,梗片稍多。

散熟茶的等级区分

从用料等级上来讲,市场上划分等级最多的是熟茶。一堆晒青毛茶经过渥堆发酵后,会经过人工筛漏或是机器筛漏,从最粗的料一级一级筛漏,级别大致分为10级、特级、宫廷级。

进一步对熟茶的等级划分做出了规定。将其等级分为特级、一级、三级、五级、七级、九级。

特级散熟茶条索紧结较细、匀整,色泽红褐有光泽,茶毫显;一级散熟茶条索紧结、匀整,色泽红褐有光泽,茶毫凸显;三级散熟茶条索还紧结、匀整,色泽褐色由光泽,茶毫还清晰;

五级散熟茶条索紧实、匀齐,色泽褐色有光泽,稍带梗;七级散熟茶条索还紧实、匀齐,色泽褐色无光泽,带梗;九级散熟茶条索粗且松散、欠匀齐,色泽褐色无光泽,梗片较多。

级数较粗老一些的普洱是五至十级的,一般压制成砖或饼,外形条索肥壮,紧实,色泽褐红,其中九到十级稍带灰色,冲泡时汤色深红,滋味醇和,浑厚,香气纯和,叶底呈红色。

各人口味不同。有人喜欢较老级别的,喜欢它的醇厚,也有人喜欢较嫩级别的,喜欢它的回甘和香气,不同的等级各有不同的韵味。

其中宫廷级是用机器筛选之后,再有镊子一个一个挑选出来的最细最嫩的芽头,内含果胶极为丰富,汤色通透如红酒,茶底也是所有普洱茶中最干净的。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老茶客教你,真正靠谱的喝懂普洱茶!》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