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古树茶故事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古树茶 古树茶普洱茶 云县古树茶口感

普洱茶古树茶。

有人说如果世界上有天堂那么一定是云南的样子,因为在云南,草可以乱长,人可以活得自在。天上有滚动的云层,地上有悠闲晒太阳的人,山林里有生长了几百年的茶树,采茶的妇女小孩穿着色彩斑斓的衣服,一切都是美好的。

在外人看来云南人都是“家乡宝”,离不了家,但是他们不知道云南的美让每一个云南人离不开,即使最初有离家的想法,最后都会选择回去,回到云南。云南人对土地有着原始的炙热深情,他们最懂得如何与自然和平共处,这里有成片的古茶树,有一群又一群在土地上讨生活的人。

笔者出生在红河州的小镇,对于有众多美景的云南而言,它注定不能成为拔尖的那位,在古树茶方面它不如普洱、西双版纳有代表性,它只保持着自己原本的模样站在时光里让别人来发现它。它的茶同它一样缄默、不争,站在原始森林的深处,酝酿属于自己茶叶里的味道,外人不知道它的可爱,但是他们在它的滋味里沉醉,他们惊叹于它味道里蕴藏的时光和沉积的厚度。

一口茶,喝的是一方水土

一泡茶的滋味蕴藏了许多东西,比如它生长的地方海拔的高低、日照的长短、降水量的多少、还有土质的所含的矿物元素的多少等等。一口茶,喝的是一方水土,是土地成就了一泡茶的筋骨。

红河州属滇东南高原地区,具有古老而稳定的地质历史。

地理特征:红河州北连昆明,东接文山,西邻玉溪,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北回归线横贯东西。红河州境内则以红河为界限分为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哀牢山沿红河南岸蜿蜒伸展到越南境内,为红河州内的主要山脉;境内有石灰岩山地、高原、谷底、坝区、丘陵等地貌形式,山地面积占全州的85%,海拔落差大,地形极为复杂。

气候特征:红河州地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总体属热带、亚热带立体气候,但在大气环流与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气候类型多样,具有独特的高原型立体气候特征。红河州内四季不甚分明,但干、雨季节区分较为显著,每年5-10月为月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11月下旬至次年的1-2月为旱季,降雨量为800mm-1600mm。红河州多样的地貌和气候条件,适宜茶叶及多种农作物生长。

茶山远在时光中

云南茶叶可考历史已有三千多年,清朝初年《物理小识》中“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早确立了普洱茶之名,普洱茶曾经是明朝和清朝有名的贡茶。普洱茶必须活在足够的时间里,才能成就它醇厚的滋味,无论是它的生长或是它的发酵都需要足够的时间,它历经的时光、等待的岁月都会融入汤水之中。千年历史,普洱茶经历了兴衰到现在的炙手可热,不是全无道理,它是被时光挑选下来的,普洱茶山远在时光之中。

▼红河州茶叶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康熙年间,绿春县就有人工种植茶树、加工茶叶

▼红河县在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已形成一定茶叶种植规模,仅羊街、安品一带,茶叶种植面积就达1800多亩

▼清朝后期至民国期间,由于战乱影响,茶叶生产萎缩

▼1954年后,红河州茶叶生产得到重视,绿春县骑马坝军垦农场在玛玉村开始了一定规模的茶叶生产

▼1974年,全国茶叶会议后,红河州作为云南红茶生产区,规划发展茶园10万亩

▼至1978年,全州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到8.54万亩,产茶279.65吨

▼1989年后,红河州茶叶得到长足发展,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7.11万亩,茶叶产量达2490吨

▼2012年底,全州茶叶种植面积达33万多亩,主要分布于元阳、绿春、屏边、红河、蒙自和建水等7县,涉及茶农达25万余人

古茶树:我就在这里

我们为什么要一再的提及古树茶?其中它的滋味和口感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所存在的价值,它见证了普洱茶的发展史。普洱古树茶是以时间的姿态站在我们面前的,一棵生长了几百年的古茶树愕然立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的肃然起敬、谦卑起来。在时间的长河面前,我们脆弱如一根芦苇,会轻易被时光折断,而古茶树屹立于时光之中几百年的时间,日复一日,时间饱含匠心雕琢、沉淀它的滋味。

20世纪40年代,中外植物专家在金平县的分水岭、屏边县的大围山、红河县的阿姆山、元阳县的观音山等自然保护区腹地和边缘一带发现了许多野生种古茶树资源。

后来经过多次考察,初步明确了红河州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该州红河南岸及红河水系支流李仙江流域的红河县、金平县、绿春县、元阳县;同时,在红河州中部屏边县大围山的原始森林中和建水县的普雄乡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

红河州的古茶树资源水平分布广,垂直跨度大,分布区内的气候类型迥异,生态环境复杂,既是茶组原始种类集中分布的区域,又具有茶组植物种和变种的多样性。古茶树总分布面积约占51.6万亩,其中野生种古茶树分布面积约40.5万亩,栽培种古树的分布面积约11.1万亩。

cy316.cOm扩展阅读

红河州绿春县古树茶资源分布特点介绍那些地方特点


绿春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绿春县野生茶树群落主要分布在黄莲山的西南部海拔1450米处,距玛玉村约10千米黄莲山中,生长着野生茶树群落三处,两处于60年代毁于刀耕火种,目前看得到的仅是再生支。其中一处有两株,较大的一株高17米,树幅10米左右,1959年创办玛玉茶场,茶叶科技人员剪取其枝条作无性繁殖,共繁殖3亩,此野生茶树年代久远,树干已空,密蜂于树干中筑果。1961年,当地村民为取蜜而将主干砍伐,仅留下根部的再生枝一株,1993年经实地考查,再生枝树高12.5米,分枝较少,树幅7米。

绿春境内不仅有野生大茶树,而且有众多的古茶园。玛玉村既是野生茶分布地区,也是绿春县产茶最早,古茶园分布最多的地方,据绿春县志记载,绿春玛玉制茶始于清雍正年间的1728年,至今已有270余年的历史。在玛玉村百年以上茶园有150余亩,1993年前都是搭竹梯采摘,1994年台刈后养蓬采摘,如今仍生机勃勃,其中有60余株树龄在270余年,直径28~32厘米,树高2~4米(人工限高),绿春的玛玉茶就是野生茶和古老茶园繁殖起来的。

玛玉茶,以产于玛玉村而得名,人工栽培型茶树性状特征为:乔木、直立状、树冠紧奏、叶形特大,最长29厘米,宽14厘米,芽叶肥壮、叶片硕大、叶面隆起有光泽,叶缘锯齿深,叶质柔软,色深绿,白毫特显,抗寒性弱面抗病虫性较强,内含物丰富,据测定咖啡因97%,茶多酚28.74%,氨基酸2.29%,儿茶素总量163.32毫克/克,水浸出物48.3%。品质特征为:条索壮实,墨绿油润,白毫特显,汤色绿亮,滋味浓醇,回味甘长,香高馥郁,具有典型的熟板栗香,耐冲泡而杯不起垢日前,绿春县境内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2株,树龄250年以上人工栽培的古茶树50余株百年以上茶园两片,共150亩,绿春的玛玉茶都是由野生茶树和古老茶园繁育而得,已在当地繁育达三千余亩,异地引种繁育不计其数。其中一株树高10米,树幅5米,干径64.7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22.0厘米x8.2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长椭圆形,叶面隆起,叶齿浅稀,叶脉多达17对,子房有毛,柱头3~4裂,适宣制绿茶。

普洱古树茶


一般品质较好的普洱茶都采自古树茶,古茶树就是树龄较大的野生型乔木科古树茶,古树茶一般均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古茶山之上,海拔较高,无人为因素,环境可称得上原生原态的自然环境;就像易武刮风寨是易武七寨中海拔最高的,深处原始森林中,而且此地自然风光极其优美,清晨云雾缭绕,日出时,犹如梦境般色彩斑斓,奇幻悠悠;古树茶:均无人为管理,纯属天生天养之物,比如:西双版纳勐腊县的那卡古茶区的800年古茶树,由勐海县茶科所06年鉴定,树高11米左右,根系深入土壤的深度即为11米,此时它能吸收得到的矿物质养分是非常丰富饱满的,所以此种茶树不但喝起来口感饱满,变化丰富,具备较高的养生功效及作用,还能具有独特的地域性风貌特征,也就是常说的山头特点,如:易武密香,细腻,犹如少女般的阴柔之美;景迈山独特的王者之香:密兰香韵,老班章的茶性刚劲有力,独具英雄之气概等等,每个茶山均有各自独特特点,不但带给您极大的养生功效及作用,还具备较高的品饮价值和收藏价值。

高杆古树


近期,有茶友在分享品饮高杆古树的感受,溢美之词,出现频率颇高,今天我们来简单的讲解一下有关普洱茶的高杆古树。

高杆古树,顾名思义,树干很高,把它和一般古树放一起,就像是“鹤立鸡群”的“一枝独秀”。我们把未经过矮化的,树干笔直,高度超过5米的古树茶,叫高杆古树。主要分布在易武的铜箐河,弯弓,落水洞,麻黑,薄荷糖等地区,高杆古树被称为普洱茶古树中的长劲鹿。

成因

高杆古树的成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众所周知,许多普洱茶树是长在森林之中,为了争取阳光,树需要不断的向上生长,这是高杆古树形成的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为,清末,古茶园茶树被大面积矮化以达到增收的效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砍头”——将茶树的上部分砍掉,留下一人或者两人高的茶树。被“砍头”矮化后的古树,我们称为「砍头茶」,而有一些古树逃过此「劫」。

高杆古树未被人为矮化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有些茶树生长在深山老林中,年代久远,被人遗忘。

2、有些茶树生长在森林深处,不便采摘和运输,因此茶农直接放弃。

3、部分古树深藏在原始森林中,未被人发现。

高杆古树受欢迎的原因?

高杆古树大都生长在生态环境极佳的密林之中,保障了茶叶原材料的天然。再者高杆古树经过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生长,内含物质丰富,制成成茶后,口感醇厚,香气丰富。

高杆古树茶特征

干茶:条索紧秀,粗壮硕长,茶毫丰富,呈墨绿色,油润光亮。

茶汤金黄清透,汤质细腻饱满,香气馥郁,高扬,苦涩感低,山野韵足,甜柔润滑,回甘生津含蓄持久,茶气足,喉韵含蓄幽深。耐泡度高。

叶底鲜嫩,肥硕,柔韧性强。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高杆古树的产量非常少,能喝到真正的高杆古树好茶是福气。并非所有的高杆古树茶就是好茶,成茶的品质是由原料和工艺决定的,而树的生长地域决定了原料品质的好坏,部分高杆古树生长的地域过于蛮荒,口感未必好,也并不适合饮用。

古树茶之辨(二)古树小树之辨


古树茶缘何广受市场与茶友的追捧?

除去稀缺性、炒作这些与茶之本质无关的因素,普洱古树茶确有其过人之处。

首先,古树茶的生长环境与管理方式无疑是优于茶园茶的。因生态原因和历史原因,古茶树必然是种生苗种植,非密植管理,不使用农药、化肥,同时古茶树与茶园中的其它动植物构成了完整的生态体系。如此生长环境之下可以确保对于食品而言最为基本也最为关键的安全问题。

近年来由于古树茶价格的非理性涨幅,云南某些茶区的茶农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和增加产量,在古茶园中使用草甘膦等除草剂,并认为除草剂不是“农药”故而安全。甚至一些宣称从事古树茶经营的业者亦宣称支持此种做法,实在令人扼腕。)

古茶树的先天优势是可以通过品饮很直观的被我们认识的。基本上,同一产区、同一树种,树龄越低口感越涩,舌尖刺激感越重,喉韵越短甚至没有,而古树茶则会有更加协调的口感、更为丰富的内质与更低的口腔刺激性,古树茶的喉韵随其树龄可下探甚至直至喉底。古树茶体感和气感上的愉悦感更是小树茶所不可比拟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一切对比的前提是同一产区、同一树种,同种工艺制作的茶品,以相同的冲泡手法冲泡的茶汤对比得出。从鲜叶到茶汤中间有许多变量可以影响茶品最终呈现的结果,只有尽量排除其它变量方可讨论单一变量对品质的影响。在实际的品饮中,确实可以发现一些优质的生态小树茶更胜劣质的古树茶这类“田忌赛马”式的结果。

而当我们考量如何提升小树茶品质之时,则要进行逆向思考。在茶区、茶种不变,茶树的生长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唯一可以改善茶品品质的,就只有从工艺制程上着手了。

由于古树茶茶菁叶片较小树茶肥厚,当使用相同的工艺(杀青温度、揉捻力度)加诸于不同原料(古树茶、小树茶)时,就会产生差异。古树茶肥厚的叶片使得其在同样的杀青温度和揉捻力度下可以保留更多的活性物质,造成其后续仓储转化的速度较小树茶更快。同理,如果根据不同树龄茶菁的情况调整工艺细节,比如适当降低小树茶杀青温度和揉捻力度,那么两者之间的差异会有所缩小。现在的问题是相同的工艺,不同的茶菁内质,导致茶品的口感以及陈化速度上的差异。一般我们会通过喉韵深浅作为判断茶树树龄的依据之一,但前提依旧是“相同的制程工艺”。若小树茶经过一定的发酵,喉韵依旧可以下探,喉韵的深浅应是结合树龄和工艺综合加成的结果。当以其作为树龄判断依据时,前提是加工工艺的相对趋同。

由此可见,云南普洱茶制茶工艺仍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尚且未产生根据茶菁的差异对制茶工艺进行调节的精细加工工艺。相信这也是普洱茶发展的必由之路。

普洱古树茶之奥秘:山地古树之美


云南省现在是全世界拥有百年以上老茶树资源最丰富地区。不过,即使是好的山地古茶树,要做出好茶,还是需要识茶人的掌控。

看守千年古茶树的拉祜族茶农

从喝茶到找茶:南糯茶山行

2010年,老班章的春茶被炒到每公斤1200元,每4公斤鲜叶可以做1斤毛茶,差点让众人以为又要回到的疯狂时期。老班章属于澜沧江畔的深山老林地区,大片古茶园属于中国茶叶的种源基地,班章是一个山地里的小村庄,与明代开始种植茶树的冰岛村一样,荒废已久,最初被现在的茶界发现的时候,要在雪山脚下徒步走上半天时间的山路才能到,即使是现在,也需要开上拖拉机在陡峭的山路上行走很长时间。

那里的居民都是拉祜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常年生活简朴贫困,基本不使用化肥,保证了当地山林中的这些老茶树的生长环境,进入2000年之后,当古树茶被云南省一些茶叶专家发现价值并投入到流通市场之后,这些区域迅速被控制在一些茶叶商人手里,作为稀缺资源而价格猛升。

诸葛春光与马克

在过去所存储的老茶越来越稀少的情况之下,古树茶正成为爱茶者和喝茶者新的噱头,谁都能以喝到一棵真正古树茶叶制成的普洱为自豪。茶界传说,更厉害的喝茶者能喝出大致的树龄,喝出茶树是否打过农药,喝出茶树的山头。也因为古树茶的热,云南协会组织了《致正之韵》品鉴会,专门饮用近年的普洱古树茶。

本来对古树茶毫无概念,第一次喝到,只觉得香气刚猛,茶汤黄亮,不由得心生疑惑,哪里有那么多玄机?是不是又是一轮的营销方式?见过太多半神秘、半吹嘘自己茶叶的云南商人,对各种宣传方法都不太在意了。

近年来诸葛春光因做古树茶而出名

近年来做古树茶很出名的诸葛春光先生被介绍给我,原来这次品鉴会的各种茶都是他所制作的。他是北京人,满头白发,可是人年纪却不大。他是真正的爱茶人,上世纪80年代末就离开北京,到处寻找好的茶叶。在各个茶叶产地之间,最终选择了普洱,开始另辟蹊径在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区域做过茶园,可是后来发现,还是传统的云南六大古茶山的品质更好,最终他选择了西双版纳做自己的茶叶基地。

他告诉我,古树茶的资源并不像想象的稀缺,像冰岛、老班章都只是因为品质独特,加上现在这些乡村出产被某些资金所彻底垄断,当然能抬高其价格。他邀请我来西双版纳时去当地一些茶山看看。喝了一肚子的古树茶,只觉得茶叶很刚性,香气也很凶猛,都比一般的茶厉害,茶汤黄亮得异常,尤其是其中一种,有明亮的琥珀光。我并没有爱上这种茶,只是随意答应了诸葛春光的邀请。他另有一个别号叫"茶翁"。

没有想到,一个月后就真的有机会去西双版纳出差,被茶翁带上了南糯古茶山。这是传说中的六大古茶山之一,因为距离西双版纳州首府景洪很近,所以现在去一趟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困难,这也是其在名声上被后起的勐库等地盖住的原因。人们总是喜欢传奇的。可是,走进去,迅速发现,这里的古茶山真不是浪得虚名。参天大树中,各个寨子的发了财的茶农把自己家的新楼房选址在山坡上,茶翁说,都是这两年靠古树茶发家的结果。

南糯山是六大古茶山,也许就是因为发现得早。这里的茶田分成了多种形态,有开垦出来的茶园,有古树被农家照料生长的,也有完全野放状态的,也就是完全不施化肥,靠茶树自己自生自灭的,产量是前者最高,质量却是后者最好。问茶翁,做成茶之后如何分辨?他一笑:"不用成茶就能分辨,施不施化肥,一尝就知道了。"

怎么可能一尝就知道?茶翁笑着不说话,沿路采摘各个茶园的叶子给我尝,山脚下是现代化的茶园,农民管理得很好,他甚至都不屑于去采摘这种茶叶让我尝。南糯山不是一座高山,可是却分成了多个寨子,茶田分成各个寨子管理,寨子成立了合作社,各个田都有招牌。茶翁也不看招牌,他告诉我,谁家茶不施化肥,谁家茶树有上千年的历史的招牌,都不能光是靠看,"茶一定是靠嘴巴尝出来的"。

他摘了一片古树上的茶叶,那片茶园在斜坡之上,上面写着某大型集团的名字,号称全是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茶树,茶树很粗。可是他说粗细不是评判树龄的唯一标准,摘下了顶尖的叶子,这是标准的云南大叶种茶,叶片肥厚,上面的白毫在透过大树林的阳光下很显眼,一尝,舌尖就觉得芳香,微带苦涩。茶翁也尝,评价说,施过肥料,而且不少。我们向山间小路进发,沿途他爬上爬下,不时摘一片叶子给我,有的平淡无味,有的却清香异常,可是他一直觉得不是他心目中的好茶叶标准。"基本都施过化肥,前两年古树茶热,寨子为了增加产量,就开始拼命催肥,最可惜的是一大片300多年的茶田的主人,现在也算是南糯山的茶王一类的人物,我尝过他们的鲜叶,施肥太多,茶质明显下降。"正说着,这位拉祜族的山民出现,得意洋洋地和茶翁招呼,并且动员今年茶翁收他的茶叶,说他今年没打化肥,茶翁客气地笑着说:"你得到时候拿来让我尝。"

走到一片林地小路,他眼前一亮,爬上小坡,摘了一棵不太高的古树上的茶叶,让我含在嘴里尝尝。这棵树扭成一团,比起前面那些树龄300年左右的茶树看上去还小,可是他从根系一看,就觉得肯定是有300年左右的树龄。这片茶叶入嘴,一股清冽的茶气就在嘴里蔓延开来,最奇怪的是,10分钟后,整个嗓子都是清甜的。他得意地告诉我:"这才是真正没有施过化肥的古树,而且正逢茶树这两年生长恢复了旺盛期,所以质量十分好--原来判断施化肥与否并不困难,舌尖和舌底绝对不能有微麻的涩感。否则就是施过肥的,不过当然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得尝很多种,让自己的整个感官灵敏起来。"

南糯山深处,有棵茶王,根据中国农科院专家的研究,至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凤庆等地3000多年的深山古茶树没有发现之前,这棵树是闻名的古茶王。拉祜族的女主人在旁边设了棚子专门看守,可是喝了一口,未见得很甜美,甚至不如刚刚尝试的鲜叶的回甘。茶翁偷偷告诉我,老茶王现在已经衰老,出产的茶叶要看年份,有时候好,可是多数时候已经不太好了。原来茶树树龄并不是越老越好,可是具体多少年的好,现在农业专家也没有准确说法。

这时候才开始佩服茶翁的尝茶能力。他告诉我,他也是喝了多年,并且和茶农们一起种茶做茶才弄明白其中的奥妙,现在他自己并不承包或者垄断茶园,因为"资源丰富,你只要自己能把握质量关,就能保证收到好茶".在南糯山的山腰他自己的山居坐着的时候,周围都是古茶树,高低起伏,而这座完全用木头搭建的房子很高大,墙上糊满了一个画家醉酒后给他画的各种人物图,心里顿时安静。突然对茶翁的话明白过来:好茶资源霸占为己有是件荒诞的事情,关键是如何利用好各种资源,光有好茶不够,得做好茶,明白好茶。

品鉴古树普洱

在昆明的品茶会上,我没有喝出古树茶的好滋味,此次古茶山之行,才明白,古树茶所制作的普洱,实在有其好处:茶树树龄长,滋味自然丰厚,如果是照顾好的不施化肥的古树,则在丰厚滋味外嗓子中会带有回甘。这些资源就是云南省独一无二的宝藏,据说云南古茶树资源至少有几十万棵之多。这也是老班章的古树春茶虽然昂贵,可是也并没有带动普遍的价格的缘故。界正在恢复理性。

云南茶界的高级工程师何仕华曾经在云南普洱地区的外贸部门工作过多年,一直是中国大宗出口的商品,新中国成立后,开辟了大量山地种植茶叶,结果现在云南省所有的从生长环境分为了"山地茶"和"台地茶"。

最早的台地茶生产是为了供应大宗出口,管理很严格,当时云南省的茶叶出口产量占据了全国1/10;可是当外贸体系开放之后,台地茶的管理出现了滑坡,对化肥、农药的控制不再像以往那样要求严格,只能靠农民各施其法。这时候,山地不容易栽种的老树,或者古树的质量就受到了重视。他因为做外贸,所以特别在意茶叶的质量,曾经去过许多地方寻找好茶,并且发现过中国从野生到驯化的茶树过渡阶段的最早标本,已经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茶树。

古茶树现在云南省澜沧江中段,这里是云南茶的发源地区,有许多野生型和栽培型的茶叶,凤庆的香竹篁古茶树,被中国农业博物馆认定为有3700年历史,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树。邦崴古茶树则是经过驯化的活化石,能证实人类在研究茶树起源、演变和驯化传播方面的功绩。

除了这些发现,他还去了很多人迹罕见的古茶山,例如攸乐古茶山。这里的酸性红沙土壤特别适合茶树生长,当地的基诺族、拉祜族虽然信鬼神,可是对茶叶的了解却很丰富。这里茶树并不高大,和我在南糯山看见的很相像,不知道什么时候种下来的,当地村民除了制茶,还凉拌茶叶,加水、茴香、姜捣碎,然后用盐和辣椒搅拌食用,非常生津开胃。

勐库大叶种茶条索肥厚,上面有很多白毫,被称呼为茶中的味精。1997年当地农民在雪山上发现了上万亩,近10万株的原始野生古茶树,它的规模给发现者很多不解之谜:若是原始生成,不会这么成规模,如果是自然创造,那么和现在的联系也难以清晰化。

这些资源,长期以来白白浪费。何仕华解释,古树茶产量很少,非常不好看,做成茶叶又黑又粗,显得很劣质。加上采摘经济利益上不去,所以1997年在他将古树茶工业化之前,古树茶在很多乡村之是当地寨子里的乡民的日常饮用茶,用陶土罐子去烤制,会非常好喝。"滋味很舒服,香气比起一般的台地种植的茶叶高很多倍。"道理其实很简单,与野生植物滋味醇厚是同样道理。何仕华说:"我看这些茶叶是作为低档原料使用的,觉得特别可惜,想把它们分离出来。"

在刚开始生产古树茶的时候,资源丰富到了可以随便使用。何仕华回忆,1997年的古树茶每公斤毛茶收购价格也就12元左右,而且,几大茶山的原料随便使用,无论是版纳还是勐海地区,做出来的茶叶甜熟,不苦涩,就是口感烈,许多喝惯了茶园茶的老茶客都会被震一下。现在古树茶毛茶收购价节节攀升,2002年已经到了100元左右,2007年,景迈的古树茶是500多元/公斤,一直到今天班章、冰岛茶的天价。

与茶翁一样,何仕华也不赞成古树茶的稀少理论,他认为,云南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林太多,那里气候微寒,病虫害少,加上当地栽培历史久,清代以前这些茶树都不修剪,所以许多山头都有自己的资源。他也不认为古树茶应该卖这么高的价格。"云南古茶树资源丰富,各个山头都有各自的好处,因为十里不同天,生产环境区别很大,比如我就不太喜欢班章,我喜欢老曼娥村的古树,那里的茶叶不苦涩,回甘足足十几分钟长。"

也就是因为各个山头的茶叶风格不同,许多茶叶作坊,特别是爱茶人的作坊就蓄意把山头的茶叶分开来做。茶翁告诉我,大型工厂没有这种条件,因为他们要保证产量,可是小工厂就可以,哪座山头的茶叶就按照哪座山头来做,单独加工,这样独特性很强,他自己就是这样。

去帮助他加工茶叶的工厂参观,那些压饼的工人们对他都很尊敬,因为知道他要求严格,甚至挑剔,也就不蒙他,不管一批茶产量多少都很认真加工。

可是,在他所制作的茶饼上并不打上哪座山头的名称,而是根据茶性起名字,喝到一款被他起名为"心跃"的茶,喝起来有苹果的味道,入口特别顺滑。他笑着说,是不是身心愉悦?又有一款叫"空山新雨"的茶,又新鲜又爽利,他解释说,这款茶的滋味持续很久,而且有股清新感,所以起了这个名字。"为什么不叫山头名字?是因为各个山头出产太复杂,而且山头茶叶不能持续保持质量。比如这两年好,可是采摘过度后,再几年就不好了,很多古茶树几年采摘之后就进入休眠期,香味会大减。所以我给他们按照茶叶的口感香气起了新名字。"

茶翁做茶有个基本特征:追求爽滑和适口,不强调某一方面,他说自己实在是喝了这么多年茶,能够把各个特征表现得均衡的才是好茶,有些茶叶特别香,但是苦涩,他不觉得好;有些特别醇,可是刺激,他也不觉得好。"茶性还是平和的,所以我追求均衡。"这种做茶的方法在界不多见,尤其是在别人都在制造产量稀少的神话的时候。

老茶与古树茶的差别

在古树茶之前,普洱流行的是老茶的神话,总有人说老茶如何好,如何神奇,最夸张的年代,许多人将发霉的普洱的霉味也视为神奇的味道。

昆明茶文化促进会会长王树文很喜欢普洱陈茶。他告诉我,陈茶是指多年的茶,陈化好的茶,又好闻又好喝,有兰香、荷香和人参香,这些香味来源其实一点不神秘,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从清香到沉香是一个自然变化过程,茶汤的颜色也会呈现褐红色,感觉很好。

他解释说,普洱最早就是外销茶,价格并不昂贵,当时别的茶叶需要小心保护,需要密封袋,遮光设施,包括低温装置,可是普洱就很简单,什么都不需要,这种暴露在外的运输往往刺激了普洱的陈化,比如是放在船舱里被湿润空气所浸润的普洱,陈化中不断发酵。香港一批酒楼的普洱尤其好,绿黄色变成红黄色,自然而然生出了藿香、樟香等天然香。"他们储存条件好,一般在山地上的仓库里,不发霉又通透。广州储存的就差很多,因为广州通风条件不好,结果汤色深,不好喝。"这也是香港、台湾等地老普洱值钱的原因,他喝过最古老的是宋聘号的,大概有80年历史,从台湾回流,陈香中带有当归的味道,又有点蜜香。

可是,这种优质的老茶是可遇不可求的,现在号称储存了60年、70年的老茶很多,可是专家们一喝就知道是假的。"很多是熟茶,可是熟茶的发明很晚,怎么会是真的。"

因为古树茶的稀少,所以茶翁一开始并不愿意加入到这个局中。"古树茶一般都纯正,而纯正的东西最有力量,比如有种巴马的古树茶,特别持久,刚做新鲜茶,味道就绵里藏针,能比得上存了几年的茶叶,还有那卡山的茶叶,味道也特别悠远,我觉得比一般陈茶好很多。"

他说自己是个喜欢简单的人。"我做的茶叶,都不搞虚头的东西,保留茶本身的香味。"帮助他做茶的英国人马克也告诉我,他走过中国很多地方,结果发现,云南的古树茶是一种很简单,却很有杀伤力的茶叶,"因为本身质地好,所以那种花果香、蜜香,还有甘甜味道都能清晰分辨出来,这反而符合好茶的标准".马克生长在英国,强调的是茶叶本身的性格,他爱茶,可是受到英国式口感的训练,不太相信中国茶人编的故事。"那些告诉我喝茶可以参禅之类的话我都不相信。"他告诉我,喝过无数的坏茶叶,包括吹得神话一般的普洱老茶,现在他的感觉是:与其玩玄虚,不如简单地做茶,只要原料能保证,做茶工艺能保证,好茶自然就能保证。"重复出现的东西最有力量。"

茶翁爱做古树新茶的另一个原因是:储存时间不长的古树茶,就能有储存时间很长的普通的效果。汤色会呈现琥珀色,回甘会更醇。"但是永远不会呈现出人工发酵的那种深红色。"这句话实际上很重要,说明古树茶基本上是按照自然方式发酵制造而成,属于生茶,可是由于其原料好、软滑的口感,打破了生茶刚性的传说,完全使人不觉得这是一种不柔美的茶叶。

什么是古树茶?古树茶的树龄是多大?


古树茶一般是指,古茶树上采摘的鲜叶,经过初制成毛茶。毛茶再经精制成型,或饼、或沱、或砖等形态不一的茶品。

但对古茶树的界定范围,很多茶友都有着自己的见解。比如对树龄的界定,有的认为古茶树的树龄应达到100年以上,有的认为古茶树的树龄应达到300年以上;比如对原料的界定,有的认为古树茶必须为纯料,一旦拼配则不可称之为古树茶。众说纷纭的情景下,既是茶友们对古树茶的认可,同时也是一种期望。

对于有着多年制茶经验的大拙茶人来说,亲眼见证了古树茶品质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的刺激和舆论的导向把古树茶的价格越炒越高,从原来山头茶细分到了各个寨子,再到现在的古树单株,古树茶从原来的小众茶品逐渐走向了大众,许多原本对古树茶不屑一顾的大厂也开始重视起古树茶“越陈越香”的品质。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价值的理论基础。虽然目前还无法用严谨科学的方法来对其进行论证,但古树茶的在贮藏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陈化品质,能通过茶友的感官最直接的体现出来。

茶汤入口后汤感的丰富程度,香气与茶汤融为一体后,留在口腔里的韵味,甚至是品茶后的体感,相较于浅薄且单一汤感的生态茶树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古树茶的品质得到了最有力的论证,这便是时间的检验。

当好的品质被过度追求的时候,市场往往变得有些急功近利。知名山头寨子的古树茶被炒作成了天价,而便宜到几块钱的古树茶品又跟风似的出现在茶友们周围,古树茶市场看起来已经鱼龙混杂了。而当不明真相的茶友们,一味追求纯正的冰岛,纯正的老班章的时候,无形中也让自己陷入到了迷失的境地。

古树茶之缘起


众人炒作古树普洱茶,只为其利益,却不知其缘起与核心价值。随着业界对于普洱茶认知的加深,古树茶受关注度与价格一路增长,近年来更是由于游资热钱的涌入导致古树茶价格暴涨成为一种经济现象。当下喜好普洱茶的茶友,是否知道古树茶曾被官方认为无法饮用而彻底排除?沉寂多年后古树茶又是如何从默默无闻发展至今火热?

讨论古树茶,首先一定要厘清何谓古树茶?普洱茶树按种植管理方式分类,可划分为台地茶、生态茶、古树茶和野生茶。台地茶是密度种植、高度人工干预的茶园茶。生态茶是植株密度低,生态化管理树龄偏小的茶园茶。野生茶自然生长完全没有人工干预。而古树茶在2005年之前被称为栽培型野生茶,因其人为栽种但不加管理,树龄超过百年以上。后来因为古树茶的品质逐渐被认可,大量的人工管理,再称其为“野生茶”显然是不恰当的,故改名栽培型古树茶,简称古树茶。若是按照树龄划分,则树龄百年以上的茶树即为古树茶(大树茶),树龄百年以下的则称为小树茶。

云南茶业历史上,古树茶曾广泛应用于普洱茶生产制作。古茶园中必然有自然落种育成的小树,旧时茶农采摘鲜叶并未刻意区分大小树,因此号字茶(1957年以前的私人茶号茶品)原料为大小树混采。而后,云南所有私人茶号并入国营茶厂,号字茶时代结束,印级茶时代开始。此时“红印”等印级茶原料亦是大小树混采。

建国以后,农业生产趋向于单位面积上追求最大产能,提高生产效率成为第一诉求。古树茶采摘不易,单位面积产能低,且其外观不若小树茶细嫩讨喜。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种植茶园茶比采收古树茶要更有效率。因此新种植茶园茶逐渐取代了古树茶在普洱茶生产中的位置。

云南的野生型野生茶中,确有部分品种(如大理种)具有微毒性,若无饮用野生茶习惯,或饮用不得法,会有造成食物中毒的风险。在当时也确有发生误饮野生茶(野茶)造成中毒的案例。彼时在云南制茶业界具有区分古树茶与野茶能力,了解古树茶可以饮用的专业人士,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缘故,上世纪六0年代之后,基本都不能或不敢发声。野生茶之过被混同强加于古树茶头上,因此古树茶竟从“不用”进一步沦落至“不可用”之地步,被省茶叶公司禁止收购。在当时体制下,除了少数民族少量自制自饮,古树茶彻底退出了普洱茶的制作。

如此对待古树茶显然是不公正的。云南少数民族向有饮用古树茶的习惯,而业界此前也曾一直将古树茶作为制作普洱茶的原料,真正的茶人并未将古树茶遗忘。1985年,时任思茅地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的何仕华先生认为古树茶可以饮用。他为了证明此观点,特将古树茶茶样送交杭州质检所,经由骆少君女士检验确认,古树茶安全无毒,自此古树茶方得正名。此举为古树茶再度回到普洱茶生产制作扫清了障碍。何仕华、骆少君对于古树茶之重光可谓功不可没,现如今每个古树普洱茶的爱好者都应感谢两位前辈之功德。屡屡与二位前辈交谈过往,及现今市场崩乱,总有几许感慨!

虽然古树茶得以正名,但在当时以外形、嫩度作为茶叶收购评审首要标准的时代,古树茶外形粗大不讨喜,收购价格低,生产效益差,不构成市场也无人重视。但茶人们未曾遗忘古树茶在历史上的辉煌。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已有茶人开始复原旧时茶品的制作风貌。因此1999年后,便有了“99易昌”和“绿大树”的出现,这些茶品原料为大小树混采,茶品制作开始恢复到印级茶甚至号字茶的方式。

一开始了解这些茶品的人尚在少数,我个人于2001年10月品饮“99易昌”、2000年首批“绿大树”等古树茶品,发现古树茶较同期的台地小树茶茶品转化速度快、口感厚实、韵底深沉。遂于网络上(台湾“茶巅话茶”)开始公开推荐古树茶将成为未来普洱茶市场的主流。因此从2001到2003年,古树茶的市场行情一路看涨。至2003年,古树茶价格得以与台地茶平齐并进而超越。古树茶真正回到了它的辉煌期。

普洱茶需要独立于绿茶等茶类的独特辨识度。内质,而不是外形,应成为选取普洱茶的第一要键。我个人最早提出古树茶优势理念,倡导拉动古树茶市场,并开始定制古树茶茶品,正是基于古树茶的优秀内质。优质普洱茶新茶好喝,正确存放后越久越醇厚之特性,也需要优质古树茶原料方可体现。

我个人虽有志于推广古树茶,但其后古树茶的疯狂暴涨则远异于我的本意,更不认可追捧村寨纯料。普洱茶因其“越陈越醇厚”的特性被投资者作为期货热炒,而古树茶又成为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绩优股”。在近年来一波波的非理性行情中,围绕着古树茶产生了无数的悲喜闹剧。但实际上,我们对于普洱茶和古树茶的真正认识,才刚刚开始。——摘自石昆牧老师专栏

冰岛古树茶历史


冰岛这个地名在云南茶界可谓是无人不晓,它的知名度绝对不亚于班章山。冰岛在勐库镇的最北部,离勐库镇33公里,与临沧市南美乡接壤,乘车从勐库镇出发沿南勐河而上,不用一个小时便可到达冰岛寨。冰岛寨在半山上,全寨房屋坐北朝南视线开阔,冰岛不下雪也无冰,四季如春,葱葱绿绿,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个适宜人群居住的好地方。冰岛寨1904年以前是个纯粹的傣族寨,傣语读为“扁岛"。1960年以前的双江史书、文册也是将冰岛记为“扁岛"或“丙岛",而现在用冰岛代替“扁岛"作为老寨子的地名确有汉文翻译不准确的因素,弄得既不表音又不表意,不中不洋,没有去过冰岛村的人听那地名还以为那是一个江中很冷的小岛,还有人一提起冰岛即联想到欧洲的小国家冰岛国。真不知后来的各种书籍地图是如何将傣语村名“扁岛"译成冰岛的。但当你走进冰岛寨时,寨子里的傣族村民仍将自己居住的寨子叫做“扁岛"或“丙岛”。

说双江勐库的大叶茶,无论如何都要说到冰岛,查1949年以后双江、临沧的史书史料及云南的各种茶书在介绍双江勐库种茶的事的,都是说双江勐库种茶始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茶种是勐勐(双江)傣族土司派冰岛人去西双版纳引来的(另一种说法是从缅甸滚弄山引来的)。于是,时至今日不少只看书不作实地考察的人便下结论说双江种茶的历史仅有520多年。

关于勐库冰岛茶种从西双版纳引来之说,笔者多次进双江深入调查得知,此说法源自勐勐傣族土司的家谱记载,这本土司家谱是用老傣文记载,过去双江有懂老傣文的学者看过,此记载应该是真实的,冰岛的傣族人的确去西双版纳引过茶种。

清代以前,双江这片土地居住过布朗、佤、拉祜、彝、傈僳等民族,在这些民族中,只有傣族有文字,所以双江300年以前的历史文献现存的只有傣文版本,要查找双江清代以前种茶的记录只有勐勐傣族土司家谱中有那么几句话的记载。双江1904年才改土归流,在此之前,1479年至1903年勐库一直是勐勐傣族土司管辖,1903年以前勐库及双江全境种茶的情况找不到汉文记录,因为找不到汉文记载,1904年改土归流以后凡是写双江种茶历史的人都依据勐勐傣族土司的家谱来定论。可那些写双江茶叶历史的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起始点,那就是勐勐(双江)的傣族从勐卯进入双江的时间是元朝末年(1358年),在勐勐傣族土司没有统辖双江之前,双江布朗族种茶的情况没有人为他们留过文字。

双江这片古老的土地,在勐卯的傣族没有迁入之前有布朗族居住,这是研究云南民族史的学者都知道的事。

布朗族、佤族、德昂族古称濮人。濮人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族人,云南的云县白莺山、凤庆香竹箐,勐海布朗山、勐腊革登山、勐库公弄、勐库小户赛(13世纪前小户赛是布朗族居住)等地留下的特大型人工栽培的古茶树都与布朗族有关,这些地方留下的罕见的大茶树足以证明布朗族二千年前至八百年前已在从事人工种茶,凡布朗族居住过的古村寨都能找到特大的古茶树,这是今天还能看到的活历史、活档案。

从双江历史来看,拉祜族也比从勐卯来的傣族先定居于双江,从勐库坝糯、懂过、小户赛、南迫这些拉祜族居住过的古寨留下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来看,在勐卯傣族还没进入双江之前,拉祜族已在进行人工种茶,因拉祜族没有文字,拉祜族在傣族迁入之前已在勐库种茶的情况没有文字记载。

冰岛(扁岛)100年前是个纯粹的傣族寨,1903年以前一直由勐勐傣族土司管辖。1485年冰岛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引入茶种,而1485年当时的勐勐土司是罕廷发,罕廷发是耿马傣族土司的侄子,来勐勐(双江)任职之前,少年时代曾去木邦的景栋(今缅甸景栋)缅寺学习佛教多年。1480年成年后才回到勐勐当新一任的勐勐土司,景栋离西双版纳的打洛仅几十公里,罕廷发从景栋回勐勐必须要经过勐海,勐海的布朗山、巴达山、南糯山等当时已在大规模种茶(这一段历史我已在我的另一本书《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中作过阐述),罕廷发经过勐海时对这一情况是知道的。罕廷发上任后派冰岛(扁岛)的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引茶种是有其历史背景的,罕廷发经过西双版纳时看到西双版纳(车里宣慰司)正在大力发展茶叶,村村寨寨都在种茶,这对他是有启发的,他上任后,也要让他管辖的地方的子民们也种茶。

明代和清代傣族土司、贵族、上层人物间是有联系、有来往的,经常进行联姻、互赠土地、联合抗敌等,罕廷发与西双版纳的傣族土司关系一定很好,他才会派冰岛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取茶种。还有一个方面可以断定,当时(1485年)勐库的布朗族、拉祜族已在种茶,布朗族寨、拉祜族寨已有茶树,罕廷发知道勐库那片土地适合种茶。罕廷发1480年才到勐勐任职,1485年派人去西双版纳引茶种时,罕廷发还没有完全掌控住勐勐全境(今双江全境),他还没有完全掌控住山区的布朗族、拉祜族、佤族等(罕廷发后来是通过传布小乘佛教在山区各寨子建佛寺,用宗教手段将山区各个民族统一起来的),从维护稳定,避免民族纠纷来讲,罕廷发不可能也不愿去向布朗族、拉祜族索要茶种,西双版纳离勐勐并不远,今天的澜沧县县城勐朗坝当时还归西双版纳管辖,勐勐与西双版纳算近邻,西双版纳的傣族与勐勐的傣族都信仰小乘佛教,且语言相通,罕廷发派人去西双版纳取茶种比向公弄的布朗族、坝糯的拉祜族索要茶种更妥当、更合情、更容易、更方便。罕廷发刚刚上任当勐勐土司,大局稳定是最重要的事,从搞好与被统治民族关系的需要来看,罕廷发也不会去向山区的布朗族、拉祜族索要茶种。

另一方面从当时的现状分析,罕廷发1480年到勐勐任土司时,勐勐山区的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已在种茶、已有茶树,已有茶喝。勐卯的傣族迁入勐勐(双江)还不到100年,傣族多住坝区,采不到茶籽,没有茶树,当时没有茶喝的就只有傣族人,傣族人也要喝茶,罕廷发和土司府的人也要喝茶,罕廷发派人去西双版纳引茶种是很有必要的。从小处讲,冰岛(扁岛)有了茶树后,全勐勐的傣族就有茶喝,勐勐傣族土司就有了自己的贵族茶园,有了自己可以随意支配、送礼的茶叶、茶籽,如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勐勐土司送给顺宁府的茶籽就全部来自冰岛(扁岛);从大局讲,罕廷发要当好地方官,就要发展地方经济为一方百姓造福,茶叶在明、清两代如同货币,什么物品都可以换来,冰岛引茶籽、种茶可以推动全勐勐大规模发展茶叶,提高各族民众的生活水平。

从双江(勐勐)1485年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傣族土司罕廷发派冰岛(扁岛)的傣族村民去西双版纳(车里)引茶种应该确有其事,符合勐勐当时的历史现状,但说勐库及整个双江地区种茶是从1485年冰岛人去外地引来茶种开始就有些不符合历史状况,因为在勐库的公弄、小户赛、南迫、坝糯、懂过这些布朗园就等于是勐勐傣族土司的私家茶园、便、最合适、最有面子。族、拉祜族居住过的古村寨现今还能看到许多树龄超过600年的人工栽培大型茶树。至于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勐勐土司与顺宁土司联姻,勐勐土司送数百斤茶籽给顺宁府也应该确有其事,勐勐土司用扁岛(冰岛)的茶籽做女儿的陪嫁礼是很容易、很体面的事,冰岛是傣族村寨,冰岛的茶园就等于是勐勐傣族土司的私家茶园、贵族茶园,用冰岛茶籽送礼无疑是最方便、最合适、最有面子。

冰岛是勐库地区海拔最高的傣族寨,也是勐库地区唯一一个高山上的傣族寨。冰岛的土壤气候与勐库其他山区的村寨一样非常适宜种茶,冰岛茶口感好,这也是茶界公认的,但冰岛茶与公弄、小户赛、坝糯、懂过等村寨的茶相比各有风格,孰高孰低,难下定论。

冰岛茶几百年来在双江(勐勐)独享尊荣、声名远播,这与双江过去一直是傣族土司统治有关,冰岛傣族村民种的茶园相当于勐勐土司的私产,也相当于勐勐土司的贵族茶园,勐勐土司的对外活动,对外交往会首选冰岛茶,勐勐傣族土司几百年的特权、地位为冰岛茶身价独高、声名远播提供了条件,名气大、身价高并不等于就是资格老,就是年代最长最久。最早在勐库定居、最早在勐库种茶的是布朗族而不是傣族,从民族迁徙的时间、从村寨的历史、从勐库各村寨现存的古茶树的大小树龄分析来比较,公弄、小户赛、南迫、坝糯、懂过等布朗族、拉祜族村寨种茶的时间要早于冰岛(扁岛)1485年开始种茶的时间。

昔归古树茶


昔归茶内质丰富十分耐泡,茶汤浓度高,滋味厚重,香气高锐,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这是昔归普洱茶最主要的特点。那么昔归古树茶涩吗?

昔归茶内质丰富,茶汤浓度高,香气高锐融于汤水之中,茶气强劲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可谓临沧普洱“柔中带刚”的典型,难怪又有“临沧班章”之称。

昔归位于临沧邦东乡邦东行政村,乃山区。昔归古茶园多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中,古树茶树龄约200年,较大的茶树基围在60~110厘米。昔归茶,属邦东大叶种,因为当地的习惯每年只采春茶和秋茶两季,所以茶树保护得比较好,茶质比其他村寨要好得多。

茶以独有的香气让喜欢普洱茶友爱不释手,优点是泡出来生津持续不断。昔归茶内质丰富,香气高锐,茶气强烈,滋味厚重,强烈的回甘与生津,且口鼻留香持久,柔和甜美,清澈的冰糖韵

昔归入口能感觉到稍涩,然后在3泡左右快速化掉,回甘强烈。苦和涩并不是昔归芒麓古树茶的特性,昔归芒麓古树茶的特性是霸气(茶气足)、耐泡,高香!昔归芒麓古茶滋味厚重,微苦,苦的口感特像点豆腐常用的石膏水,这种苦与众不同.茶叶形状像柳叶,细长而尖,叶片薄,(冲泡后的叶底,叶老的会稍大一些,但很薄,绝对谈不上是肥状)因果胶质丰富易揉捻成条(紧细稍长,如只是细,但不是稍长的得小心)昔归芒麓茶因茶质丰富厚实,冲泡时应加快出汤速度,避免茶汤过浓冽!

昔归茶开汤,汤色淡黄清亮,入口即香,无杂味,味甘;三泡后回甘更明显,香气高锐,两颊与舌底生津,舌面感觉微涩,化得很快;四~六泡,香气如兰,冰糖香渐显,水质较粘稠,重手泡后苦现,较轻,易化;七泡后汤色几乎未变,淳厚,更佳,尚微涩,喉韵深,回味悠长;十泡后水渐淡,甜味稍减,回甘好,冰糖香尚存。

昔归茶,属邦东大叶种,因为当地的习惯每年只采春茶和秋茶两季,所以茶树保护得比较好,茶质比其他村寨要好得多。

特点:内质丰富十分耐泡,茶汤浓度高,滋味厚重,香气高锐,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普洱茶——古树


古树茶是市场的一个趋势,这是无疑的。很多顾客都存在着一个误区,以为叶大叶厚的就是古树茶,市场上太多用大叶厚叶的台地茶,采用轻度揉捻,制成松抛条,充当古树茶。

“六味两性”鉴茶法,鉴别的是茶内质,您只要选到了有内质的茶,那您一定就选到了古树茶,因为只有乔木型的古树茶才能拥有内质丰富特点。此方法共分两部分:一是茶树生长方式及环境区别;二是用口感的表现来鉴别茶的内质。

1.茶树生长方式及环境区别

古树茶

树种:乔木科

树龄:100年以上

环境: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海拔较高的古茶山(产量低,不易采摘)

生长方式:自然生长,无人为管理(喝起来口感饱满,变化丰富,具有山头特点)

树高:约为2.5-3米

根系:主根深厚,树干高,根系多而深,深度为2.5-3米

内质:内含物质丰富,饱满

2.六味两性鉴茶法

香韵

此为鉴别古树茶的关键之一。泡古树茶时,第一泡茶汤倒出后可闻其公道杯香韵,浓郁而下沉。台地茶是很难将此种香韵在公道杯中完美呈现的。香韵越沉稳,代表内质越足。

甜度

这里的“甜”说的是入口后在舌面上的直接表现,千万不能与回甘混为一谈。古树茶的甜味一般为高雅清甜,往往被回甘所掩盖。当您喝茶有一定年限之后,慢慢就能够将各项滋味分离品味,即可领略。新茶客会很难品出。

汤质感

古树茶的茶汤粘稠感强,厚实度显著。回甘生津既快又足,苦涩平和,化开速度快,活性足,8-12泡后茶性依然稳定,后期陈香转化速度快,收藏价值较高。

苦涩

苦涩也是鉴别茶好坏的关键。苦涩是茶的本性,任何茶都有,苦涩较重的茶只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茶树龄较小,吸收土壤的养分较少,其他滋味表现较弱,苦涩就体现得尤为突出。二是倒出的茶汤,冷却之后再来喝,苦涩会加重,但茶香、回甘、生津,甜度等都还在,这就是古树茶内质丰富、茶性稳定的表现。

回甘生津

回甘和生津为茶的基本滋味,台地茶回甘和生津体现都比较快,但持久度较差,一般6泡之后就开始减弱,古树茶回甘生津体现得比较稳定,快而持久。

喉韵

喉韵就是在喉部形成的清凉舒适感。此感会使您呼吸尤为顺畅,舒爽度较高;还会形成喉部回甘生津,香韵久留的感受;而且在呼吸时这种韵味会随呼吸带入口中,最后,喉部也能感到甘甜。

持续性

简单来说就是茶的耐泡度。在品饮时,如果发现上述滋味在任意一泡发生减弱时,证明此茶的持续度到达于此。古树茶一般能持续至8-10泡以上,较好者能持续至12泡以上。

稳定性

茶的持续性决定了茶的稳定性,持续性越久,稳定性越高,证明此茶的内质丰富,后期陈香转化顺利稳定,有较高的存放价值。

“六味两性”鉴茶法,从香韵、甜度、汤质感、苦涩、回甘生津、喉韵,持续性、稳定性等全方面鉴别一款茶是否古树茶,掌握了这些,大家再也不会被忽悠了。

古树茶怎么样?选购古树茶要注意什么?


在普洱茶圈里,我们频繁地看到“古树茶”招牌,尤其是打着“纯料古树茶”招牌的企业和茶品也是数不胜数,从几十到几千块的古树茶比比皆是。古树、单株、母树、千年、纯料,野生……于是也经常会碰到茶友这样问老板:“云南的古树茶到底有多少?”每个老板都会不加思索回答你,“量很小,我的绝对是古树料,其它品牌商家的不好说”。

今年春茶炒得热火朝天的32万老班章茶王,淘宝上9.9就可以买到“同款”。到底“古树茶”的定义是什么?“大师”说“叶片大的就是古树”是真的吗?花高价买的名山古树茶真的物有所值吗?

知道古树茶十大要点,你才不会被坑!

1.理不清的古树树龄

有多大树龄才算古树?有说300年,有说200年,有说100年,有说七八十年,这个不必过于纠结,总而言之不是台地扦插,密度没那么大,不需要打药就算及格吧。

事实上,古树的树龄其实是很难精确测量的,目前并没有太好的方法。科学的说,C14什么的用在这上都不靠谱,没有什么仪器能达到哪怕还凑合的结果。不仅活的难测,就是把树砍了数年轮,也可能因为气候土壤等原因出现较大偏差。

茶树的生长受到自然环境,土壤肥力,修剪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茶树也不一定越高龄茶质越好。相对来说,高龄茶树所产的茶的更细腻,更平和,也更珍贵。但百年左右的茶树也可能香气高扬,滋味有特色,还是要用茶质说话。

2.一座茶山不止一种茶

这个是新手最容易进入的误区。“老班章”和“老班章”,“冰岛”和“冰岛”大不一样。这不仅仅是树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树种不一样!品种不一样,喝起来能一样吗?茶圣陆羽曾说,阳崖阴林,在不同的茶山,优质茶园的位置和朝向各不相同,有的是阳光充足的好,有的是林地里的好。

“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没人告诉我?”那是因为花钱买名山的你并没有仔细研究过,当然如果你喝到是一家自己认可的,那不必研究得那么细也没关系。但是道理一定要知道:实际上在同一座茶山,不同茶地、不同茶农家所产的茶在当地人的心目中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以为同一座名山都是一个品质,一个价格!

这个对于大多数在市场上买名山古树茶的朋友来说,其实也不用纠结,因为关于古树茶一个更冷的事实是,零售市场上买的班章冰岛基本没有真的。

3.明前茶、头春茶等于好茶吗

每年春茶季一到,“明前古树茶”、“头春古树茶”刷爆朋友圈,老茶人只能表示“呵呵”。

“明前茶”是江南一带绿茶的季候概念,和普洱古树关系不大,在云南不同茶区甚至同一茶区的不同树种采摘时间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明前只能采少量,有的只能采芽尖,有的完全没有开采。多数优质的古树茶都不是明前茶。

比起“明前茶”,“头春茶”要略微靠谱一点,从大的范围来说靠前面采茶比春尾茶的要好一些,但是并不是越前面越好。古树茶有其自身的规律,往往是春茶季期间的某几天茶质最好,前面、后面都相对逊色,这里面门道可深了,和植物自身规律、月相都有关系,这么玄的东西,有机会再探讨吧。

4.新茶不能完全体现茶山特色

一个尴尬的事实:每年有大量的古树茶,包括价格昂贵的名山,在未能充分体现其价值的情况下,被稀里糊涂的喝掉了。

究竟存多久才能喝,这个问题涉及到适饮期,存期短的茶和存期长的茶各有优点,都可以喝。但是至少要有一两年的转化,才能大概看出一款古树茶的格局。

刚做好的新茶和存放一年以上的古树茶差异有多大,这不好定量,平均来说,相似度不超过三成,经过一两年以后,基本六七成的感觉就有了。每年抢新也好,新茶品鉴也好,并没有多少合理性,所以我们建议边藏边喝,感受时间的魅力。

品鉴新茶,是基于对这款茶的熟悉度,只有建立起新茶老茶的对应关系之后,才能对新茶进行判断。太多的茶,新茶和老茶喝起来完全不一,而且喝的越多,就越觉得规律难以捉摸,这也是存茶的魅力所在!

5.越陈未必越香

普洱茶的存放是个大课题。只要是好茶,如果存放环境正确,短存期的茶和长存期的茶都很不错,不过普洱茶的转化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只越陈越香那么简单。

什么叫存放合理?就是满足三个要求,避免外界干扰,防止芳香类物质流失,合适的温湿度。这个课题很复杂,对于初级茶友来说,最重要的原则是要保持茶品的密封和合理的含水率。所以通风什么的就免了吧,那是为了防止发霉的,芳香类物质会快速流失。如果存茶还在考虑防霉的问题,说明还没入门呢。

在合理存储的前提下,茶品不同阶段的香型有不同的特点,不是和时间的正比关系那么简单。大体来说,前期的香更清扬一些,后面更醇厚一些。“越陈香越醇”可能更准确一些。

6.是否古树和外形无关

常有各路大师通过干茶或叶底的外形来判断一款茶是不是古树茶,这都是胡扯。台地茶的品种简单;古树品种是丰富多彩的:不仅包括大叶种,也包括中叶种,小叶种;有长的、圆的、扁的、柳叶形、卵形、心形;有锯齿锋利的,也有锯齿模糊的;有叶片厚得跟皮革似的,也有跟纸那样薄的。这些外形差异都是品种不同带来的,和是不是古树茶没有很大关系。

过去受易武和勐海地区茶山影响,人们认为大叶才是正宗,现在这种观点已经逐渐被抛弃了。

唯一能通过外形判断是否古树的情况是,你知道原料就

如何识别古树茶?


山韵、原香、茶气是构成识别古树纯料标志的重要三点。

山韵是古树纯料的个性识别符号。古茶园和谐健康的生态环境、古茶树发达的根系,决定了古树纯料特殊的山韵。这种山韵是密植茶树即台地茶无法赋予我们的。

当我们品饮曼松——纯正的倚邦小叶种、刮风寨——保存最为原始之一的易武古茶园的古树纯料时,既使是刚刚出品才一个月的新茶,虽然水气未退,但它那种汤感的稠厚、似冰糖般的甘爽、滑过喉咙的润泽,就连汤色都是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油润,就直接传递出来自远山最为自然、生态和厚重的气息和韵味。古树茶,给口腔带来的绝非是人们印象中的苦涩艰凝。山韵是古树纯料有别于台地茶的重要特征之一。

原香是古树纯料的地域识别符号。

如果说,果香、樟香、参香、药香,更多地体现了普洱茶再生产——仓储状态的话,那么原香就是识别普洱茶初生产——原生态最好的标识。真正的闻香识茶是也。

茶气,是古树纯料的生命识别符号。

茶气,即有形的茶通过无形的气作用到人体相关部位而引起的人体知觉的变化。而古树纯料由于其内因和外因均有别于台地茶,尤其是古树茶由于吸纳天地精华而蕴含比台地茶更为丰富的微量元素。

这些微量元素随茶汤进入人体,让品茗者产生强烈体感。茶汤由口入胃,生气随奇经八脉抵天门、地门、气门、汗门,而使饮者产生打嗝、排气、微汗等明显的人体感受。

《红河古树茶故事》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普洱茶古树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