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在茶树品种选育研究上都做出了什么价值成果杰出有哪些

发布时间 : 2019-12-04
云南云县茶叶品种有哪些 绿茶树品种 云南滇红茶品种

【www.cy316.com - 云南云县茶叶品种有哪些】

茶树品种选育研究

省茶叶所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茶树品种的系统选育工作,至60年代中期己选育出49个优良单株。在此基础上,1973年筛选出高产优良单株16株,1973年底到1974年初选育出抗寒良种50个单株。1975年还选育出长叶白毫、75-1等新品系,1985年选育出紫娟材料。

经长期系统选育,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于1986年被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茶树无性系良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于1987年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茶树无性系良种;云抗27号证书云抗37号、云选9号于1995年被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定为省级茶树无性系良种:73-8号、73-11号和76-38号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被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茶树无性系良种:“紫娟、云茶1号”2个品种于2005年11月获国家林业总局授予植物新品种权:“云茶1号、云抗48号、云抗50号”于2005年通过品种鉴定。

省茶叶所获成果奖有:“云南大叶茶无性系良种云抗10号的选育研究”获1996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一等奖。“名优绿茶杂交新品种佛香1号选育研究”获2004年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茶树优质良种选育、有机茶生产及名优茶创新研究”获2008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云南大叶种茶良种长叶白毫选育与应用”获2010年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紫娟选育与应用”获2012年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二等奖。

省茶叶所成果“大叶种无性系茶树良种分子鉴别技术研究及指纹图谱构建”获2014年度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云南省思茅茶树良种场与临沧茶科所均开展了茶树无性系良种的系统选育工作,其中云南省思茅茶树良种场选育出云梅、云瑰、矮丰三个省级良种和雪芽100号、短节自毫两个市级良种,“雪芽100号的选育”获2000~2001年思茅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临沧茶科所选育出的良种有清水3号、香归银毫等。至2013年,云南省选育国家级、省级良种28个,其中国家级有性系茶树良种3个,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2个,省级无性系良种23个,国家级良种“抗10号”在云南省推广面积已超过160万亩,为推动云南茶树良种化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cy316.Com精选阅读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都有什么成绩成果有哪些分别是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

云南茶树资源考察征集始于20世纪30年代,我国科学家蔡希陶、王启元、俞德浚等先后云南考察采集茶树标本。比较系统全面的考察与j征集开始于自20世纪80年代初,茶树被列入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区域性考察内容。+要大规模考察征集有:1981~1984年对云南省61个县市考察,以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简称省茶叶所)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为主体,会同省内有关地、州、县业务部门组成专业考察组,开展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最全面、最系统地考察征集,共征集到各种茶树资源材料405份,其中栽培型茶树162份,野生型茶树198份,近缘植物15份,发掘出26个优良地方群体种和110个优良单株,在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和批新的类型和变异体,20世纪90年代又进行了补充考察。

2004年,四双版纳州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全州古茶树资源进行普查。考察发现,西双版纳拥有百年以上的占茶园总面积达82234亩、古茶树品种7个,是我国古茶树资源分布较集中、面积较大和种质资源类型较多的古茶区;2005年,普洱市政府(原思茅地区)组织了古茶树资源普查队,经过近两年系统而艰苦的工作,基本上查清了全市10个县市(区)136万亩古茶园和野生茶树居群以及古茶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范围、利用价值。这些考察征集基本摸清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情况,为同时,通过各种途径从省外和国外引进了云南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得了第一手宝贵稿一些茶树种质资源。

资源圃保存是目前采用最多的田间保存方式,特点是完整保存资源活体,便于研究鉴定和集中管理,防止资源丢失。1990年建成的“国家种质副海茶树分面”,是大叶茶资源保存中心和研究基地。经过近20年不断期整和完善,总血积达到30亩,并建有排灌设施、隔离障、大棚等,基本达到了实用、牢固、安全和方便的要求。不2013年底,勐海圃共保存7个省(市、区)、5个国家的张宏达分类系统的茶组植物28个种、变种和近缘植物等资源共2100份,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992年,成果“云南茶树资源研究及大叶茶国家种质圃的建立”研究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成果“茶树优质资源的系统鉴定与综合谭价”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国家科技部基础平台项日支持下,省茶叶所对保存于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圃中茶树种质资源,按产地、生物学特征、农艺性状、生化成分、利用价值、抗性等29个性状进行了整理编目,编入全国种质目录1080份,向平台提交了830份种质资源的共性描述数据,完成261份种质资源的芽叶花、果图像采集,录入图像719张,建立了拥有4万多个数据值的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为云南大叶茶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奠定了基础。2010年,省茶叶所参与成果“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标准化整理、共享与利用”获渐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4年,省茶叶所成果“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及创新利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茶叶深加工研究都有什么突出技术有哪些分别是成果


普洱茶的深加工精加工是做大做强普洱茶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发展,在茶叶品种、品类的多样化展开研究,开发普洱茶食品、普洱茶饮料和特色产品等相关深加工产品,如普洱花茶,普洱生态茶,普洱有机茶,普洱袋泡茶,普洱速溶茶,普洱保健茶,开发提取普洱茶其他有效成分。

1985年,省茶叶所开始研究方便茶饮料配方,研制出10多个产品配方,并于1986年4月筹建了饮料厂。1986~1990年,省茶叶所开展了“方便茶饮料系列产品及开发”1988年,该产品被首届云南民族艺术节西双版纳分会场指定为专用饮料,1992年11月,该产品荣获国家科委和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优秀奖。

1993~1996年,省茶叶所开展了“云南大叶茶以茶多酚为主体的综合利用研究”确定了一套提取茶多酚的生产工艺,并通过了成果鉴定。2011年,云南农业大学等对云南茶叶染料开发及应用进行初探,对茶叶作为染料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了云南茶叶作为染料的开发、应用前景。

2012年,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纳米超微原茶粉产品进行研究,研发纳米超微系列茶粉(普洱茶、红茶、绿茶、铁观音、乌龙茶、CTC红碎茶;纳米超微系列花粉(菊花、茉莉花、玫瑰花、金银花、三七花等);纳米超微药用系列粉末(三七、枸杞、银杏、杜仲、天麻等);颗粒冲剂系列:奶茶系列饮品;品质新鲜的冻干茶:多元化功能的保健茶等系列产品。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茶树品种分类


根据我国茶树品种主要性状和特性的研究,并照顾到现行品种分类的习惯,我们将茶树品种按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三个主要性状,分为三个分类等级,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系统。各级分类标准如下:

第一级分类系统称为“型”。分类性状为树型,主要以自然生长情况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习性而定。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

(1)乔木型此类是较原始的茶树类型。分布于和茶树原产地自然条件较接近的自然区域,即我国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植株高大,从植株基部到上部,均有明显的主干,呈总状分枝,分枝部位高,枝叶稀疏。叶片大,叶片长度的变异范围为10-26厘米,多数品种叶长在14厘米以上。叶片栅栏组织概为一层。

(2)小乔木型此类属进化类型。抗逆性较乔木类强,分布于亚热带或热带茶区。植株较高大,从植株基部至中部主干明显,植株上部主干则不明显。分枝较稀,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以10-14厘米之间,叶片栅栏组织多为两层。

(3)灌木型此类亦属进化类型。包括的品种最多,主要分布于亚热带茶区,我国大多数茶区均有分布。植株低矮,无明显主干,从植株基部分枝,分枝密,叶片较小,叶片长度变异范围大。为2.2-14厘米之间,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在10百米以下。叶片栅栏组织2-3层。

第二级分类系统称为“类”。分类性状为叶片大小,主要以成熟叶片长度,并兼顾其宽度而定。分为特大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和小叶类。

(1)特大叶类叶长在14厘米以上,叶宽5厘米以上。

(2)大叶类叶长10-14厘米,叶宽4-5厘米。

(3)中叶类叶长7-10厘米,叶宽3-4厘米

(4)小叶类叶长7厘米以下,叶宽3厘米以下。

第三级分类系统称为“种”。这里所谓的“种”,乃是指品种或品系,不同于植物分类学上的种,此处系借用习惯上的称谓。分类性状为发芽时期,主要以头轮营养芽,即越冬营养芽开采期(即一芽三叶开展盛期)所需的活动积温而定。分为早芽种、中芽种和迟芽种。根据我们在杭州对全国主要茶树品种营养芽物候学的观察结果,将第三级分类系统作如下划分:

①早芽种发芽期早,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400℃以下。

②中芽种发芽期中等,关茶开采期活动积温400-500℃之间。

③迟芽种发芽期迟,关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500℃以上。

云南大叶种茶树有哪些品种?


云南大叶种茶树是生长在云南的、叶面积(叶长X叶宽X0.7)≥40~60平方厘米之间的茶树品种的统称,简称“云大种”。

它是我国1984年11月首批认定通过的30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被全国广泛推广种植,其后裔(含以云大种为育种材料的后代)遍布我果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

普洱茶有严格的地理标识,必须是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只有这样的茶才能叫做普洱茶,那云南大叶种有哪些品种呢?普洱茶有新六大茶山与古六大茶山,而每座茶山因地理位置、水分、土壤成分、气候等因素,所产出的茶叶品质也是有所不同的。这主要是因为茶树受这些因素影响,生长的就不一样,从而导致普洱茶原材料就没相同,后就直接影响普洱茶品质。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群体种”主要是: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它们都是通过自然杂交、以种子进行繁殖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后代。

“凤庆种”:以临沧市凤庆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云县、永德、镇康、临沧、昌宁、保山、腾:中、龙陵、德宏等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云南各地。

“勐库种”:以临沧市双江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沧源、耿马、澜沧、墨江、孟连、西蒙、景谷、景东、镇源等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云南各地。

“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滇东南、滇中等地。

云南大叶种的另一类代表性品种,是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的云南大叶种的后代:

198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

1987年通过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国家级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

199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梅、云瑰、矮丰等;

199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选9号、云抗37号,它们都是勐海种的后裔。在上世纪云南省政府行为参与下,以“云抗10号”为代表的云南大叶种“勐海种”的后代,被广泛推广到云南各地,并有繁殖扩大的趋势。

近几年来,云南出现诸多云南大叶群体种的后代,如临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香归”(注:香港回归之意)系列、凤庆茶科所选育的清水系列、凤选系列,它们是“凤庆种”、“勐库种”的后裔。从育种程序上说,它们目前只属于优良的育种材料,尚不能称之为“品种”,若经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对比试验,并达到一定推广面积后,有望上升为云南大叶种的、新的优良品种。

云南大叶种茶树主要分布在云南的哪些地区?


云南茶区辽阔,有120余个县产茶。但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以南、哀牢山以西、怒江以东、澜沧江中下游两岸地带。按习惯分为滇西、滇南、滇中和滇东北四个茶区。云南大叶种茶树集中分布在滇西、滇南两大茶区。

(1)滇西茶区:包括临沧、保山、德宏三个地区19个市县。该区为云南省最主要的产茶区,占全省茶区总面积的50.14%,茶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5.58%。主要产茶县有凤庆、云具、临沧、双江、永德、镇康、沧源、昌宁、腾冲、龙陵、潞西等县。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少数县为南亚热带山地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4.7~19.5℃,年积温4000到7500“C,年降雨量1100~2100毫米,相对湿度75%~85%,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ph值5.0~5.5左右。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西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育的地区。

(2)滇南茶区:包括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共四个地州,24个县。该区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38.06%,占总产量的36.14%。主要产茶县有勐海、景洪、勐腊、思茅、景谷、景东、普洱、澜沧、江城、墨江、西盟、元阳、绿春、金平等。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16.4~21.7”C,年积温5069.2~7629.0℃,极端最低温度-0.5~一5.5℃,极端最高温度31.5~41℃,年降雨量充沛,大多数县为1200毫米左右,全年降雨80%集中在5~10月,冬春雾日长达100天以上,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红壤等。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南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发育地区。

需要说明的是:云南滇中茶区的大理、楚雄、昆明,是一个大叶种茶树向中小叶种茶树过渡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大、中、小叶种茶树间而有之。基本的分布规律是红水河、南盘江、元江、哀牢山、无量山、怒山以南一线,是大叶种茶树的集中分布区,该线以北为大叶种向中、小叶种茶树的过渡区,微域环境里的茶树究竟是否属于云南大叶种,受云南立体农业气候决定,应区别对待。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代表性品种有哪些?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群体种”主要是: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它们都是通过自然杂交、以种子进行繁殖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后代。

“凤庆种”:以临沧市凤庆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云县、永德、镇康、临沧、昌宁、保山、腾:中、龙陵、德宏等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云南各地。

“勐库种”:以临沧市双江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沧源、耿马、澜沧、墨江、孟连、西蒙、景谷、景东、镇源等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云南各地。

“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滇东南、滇中等地。

云南大叶种的另一类代表性品种,是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的云南大叶种的后代。198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1987年通过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国家级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199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梅、云瑰、矮丰等;199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选9号、云抗37号,它们都是勐海种的后裔。在上世纪云南省政府行为参与下,以“云抗10号”为代表的云南大叶种“勐海种”的后代,被广泛推广到云南各地,并有繁殖扩大的趋势。

云南优良茶树品种简介_普洱茶


1.勐海大叶种

又名南蛮茶,佛海茶。有性繁殖系,属于乔木型,特大叶类,早芽种。原产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栽培历史过800年。60年代以来,广东,广西,四川等省有较大面积引种。该品种适制红茶和滇青茶。

2.勐库大叶茶

又名双江勐库种。有性繁殖系,属于乔木型,特大叶类,早芽种。原产云南省双江县冰岛乡,主要分布在云南主产红茶区。广东,广西,四川,海南省有较大面积引种。该品种适制红茶和滇青茶。制滇青白毫显露,滋味醇厚耐冲泡。

3.凤庆大叶茶

有性繁殖系,属于乔木型,特大叶类,早芽种。原产云南省凤庆县,栽培历史过380年。是凤庆茶区的当家品种。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海南省也有引种。该品种适制工夫红茶和烘青,晒青茶。

4.云抗10号

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型,大叶类,早芽种。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而成。该品种适制红碎茶和绿茶。

5.云抗14号

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而成。该品种适制红碎茶和绿茶。

云南大叶种茶树主要品种及分布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

“群体种”主要是: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它们都是通过自然杂交、以种子进行繁殖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后代。

“凤庆种”:以临沧市凤庆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云县、永德、镇康、临沧、昌宁、保山、腾冲、龙陵、德宏等地。上世纪8O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云南各地。

“勐库种”:以临沧市双江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沧源、耿马、澜沧、墨江、孟连、西蒙、景谷、景东、镇源等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云南各地。

云南澜沧江流域是大叶种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的区域“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上世纪8O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滇东南、滇中等地。

云南大叶种的另一类代表性品种,是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的云南大叶种的后代。

198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

1987年通过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国家级良种主要有:云抗1O号、云抗14号;

199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梅、云瑰、矮丰等;

199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选9号、云抗37号,它们都是勐海种的后裔。

在上世纪云南省政府行为参与下,以“云抗10号”为代表的云南大叶种“勐海种”的后代,被广泛推广到云南各地,并有繁殖扩大的趋势。

此外,近几年来,云南出现诸多云南大叶群体种的后代,如临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香归”(注:香港回归之意)系列、凤庆茶科所选育的清水系列、凤选系列,它们是“凤庆种”、“勐库种”的后裔。从育种程序上说,它们目前只属于优良的育种材料,尚不能称之为“品种”,若经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对比试验,并达到一定推广面积后,有望上升为云南大叶种的、新的优良品种。

茶叶加工技术研究之红茶加工研究概述成果中茶杯奖项


红茶加工研究

1938年11月中国茶叶公司开始红茶的研究工作。1939年初在凤庆建凤庆茶厂,开始工夫红茶的生产。1957年,滇红工夫茶在全国工夫红茶评比中,名列全国第一名。1959年起滇红特级工夫被国家指定为外事礼茶,作为国家领导人招待和馈赠外国元首的高级礼品茶。1985年获国家银质奖。1986年3月被评为全国名茶。1989年大渡岗茶厂首家引进英国汉堡罗公司生产的CTC红碎茶自动生产线。

1991年省茶叶所主持的“云南大叶种红碎茶加工生产技术研究”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5月1日在凤庆茶厂举行了“冯绍裘铜像落成典礼”,凤庆因此成为滇红发源地。1999年,省茶叶所研制出的工夫红茶“滇红香曲”当年获第三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二等奖,2001年获云南省第三届“云茶杯”名茶称号。2001年,省茶叶所研制出名优工夫红茶“滇红金针”,2002年获云南省第二届茶叶交易会金奖,2003年6月获第五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云抗10号鲜叶为原料开发研制生产的机制造型名优工夫茶滇红毛锋,并于1995年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2002年获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2010年,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通过科学实验、研究建立起的针形、螺旋形、扁形和颗粒状4种不同形状红茶清洁化机械加工工艺。通过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制茶理论在茶叶加工中重要指导意义的认识,以及通过技术创新发展优质红茶生产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今后优质红茶实现连续化直到自动化的清洁生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古茶树的重要性与文化价值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的种植和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社会现象形成了中华文明中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古茶树是中华茶文化的根,研究茶文化应该从古茶树的价值谈起。中华灿烂的文化遗产

人类对茶文化的研究与茶的产生、发现和利用相比,时间还不算长。据植物学家考证,茶树起源至今已6000万—7000万年了。在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上古时代,“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迄今已有5000-6000年。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象征,茶见诸文字是公元前200年左右,至今2000多年。由此可见从茶树的产生—茶树的发现—茶树的利用—见诸于文字,其时间之漫长,空间之浩大。古茶树是人类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一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的起源、进化、利用和传播等构成了古茶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何谓古茶树?2005年3月在我省召开的古茶山国际研讨会上通过的《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建议稿指出:古茶树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林)。据统计,全世界的山茶科植物共23属,计380余种,而我国就有15属260种,其中大部分布在西南。云南现存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千年以上古茶树30余棵,占全国的40%以上,100亩以上连片古茶园面积达20余万亩。有古茶树王国之称的云南所拥有的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古茶树、古茶园,在中国和世界具有唯一性,是重要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茶树起源的实物依据

茶起源于中国,这是自古以来为世界所公认的。

1824年印度阿萨姆省发现有野生茶树后,国际学术界曾产生过茶树原产地之争议,主流观点认为,有无野生茶树是确定茶树原产地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应当把野生茶树的存在、发现和利用综合起来分析才能确定。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这已为大量的史实所证明,而实物依据在当时却成了一个争议的问题。随后大量的事实证明,我国有10个省区198处有野生大茶树,最有说明力的是云南古茶树群的发现。

1993年4月在云南思茅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普洱茶叶节期间召开了“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对古茶树、古茶园,特别是对澜沧邦崴古茶树进行了多学科的研究,根据生物进化和遗传与变异的理论。通过对茶树的分析研究,专家们认为,古茶树分为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其中过渡型是较进化的野生型和较原始的栽培型的综合。澜沧邦崴古茶树的发现和研究及其前后发现的勐海巴达野生型古茶树、镇源千家寨古茶树群、勐海南糯山栽培型古茶树、澜沧景迈山古茶园,构成了一个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的完整的茶树起源利用的体系。云南现已发现的古茶树、古茶园是研究茶树起源和利用的活化石,是证明茶树原产地在中国,中心在云南的实物依据。

民族社会学研究的新内容

我国六朝以来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茶叶最初兴起于巴蜀。古时巴蜀的范围较大,居住民族中除巴人和蜀人之外,还有濮人等许多少数民族。在布朗族地方史《奔闷》中记载着他们的祖先叭岩冷倡导种茶的史事,在其古老的《祖先歌》中唱道:“叭岩冷是我们的英雄/叭岩冷是我们的祖先/是他给我们留下竹棚和茶树/是他给我们留下生存的拐棍”。

由于茶给人类带来健康、利益和文化享受,在我省一些少数民族中就有了茶崇拜的史实。德昂族的咏茶古歌《达古达楞格莱标》(意即祖先的传说)中,就说茶叶是德昂族的命脉。关于茶的创世,古歌中写道:“……一百零两片茶叶在狂风中变化/单数叶变成了51个精悍的伙子/双数叶化为25对半美丽的姑娘”,他们在茶神的指引下组建家庭繁衍后代。这既是一首咏茶古歌,也是该民族的创世说。

我省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因茶而兴盛,以贡茶享誉京城,于是人们把茶当作“衣食父母”,举行茶王祭祀活动。茶崇拜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中华古茶文化的一大特色,它对开展我省茶文化旅游有重要的价值。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所追求和珍视的,除了物质利益和感情生活,还应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此,我们不但要把人类所拥有的一切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下来,还要不断地修复和完善那些已经损坏的自然、文化遗产,古茶树的保护就是其中一项重大的工程。让古茶树,古茶园能在我们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长久地拥有自己的位置。

解析那些“分不清”的云南大叶茶树品种


普洱茶的标准定义为: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陈香的一类茶。一般加工成散茶和紧压茶。

在这个定义里有一个明确的前提,即云南大叶种。

云南大叶种是中国著名茶树良种,是云南省大叶类茶树品种的总称。主要包括勐库大叶种(又名大黑茶)、凤庆大叶种和勐海大叶种等有性系以及无性系品种。原产云南省西南部和南部澜沧江流域,主要分布在该省双江、澜沧、勐海、凤庆、昌宁、云县、保山、元江等县(市)。

接下来,我们就一一解析云南大叶类茶树品种:

首先勐库大叶种,有性系。据《云茶大典》国家认定品种中介绍:勐库大叶种茶原产于云南省双江县勐库镇。在云南西部、南部各产茶县广泛栽培,为云南省主要栽培品种之一。

勐库大叶种外形植株高大,树姿开展,主干明显,分支较稀,叶片呈水平或下垂状生,叶特大,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叶色深绿,叶身背卷或稍内折,叶面强隆起,叶缘微波状,叶尖部骤尖或渐尖,叶肉厚,叶质较软。春茶一芽三叶盛产期在3月中、下旬。

适栽种于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西南、华南茶区。

其次凤庆大叶种,有性系。《云茶大典》中介绍:凤庆大叶种原产于云南省凤庆县。在云南南部、西部茶区广泛种植。其外形植株高大,树姿开展、半开展,主干明显,叶片呈水平或上斜状生长,叶椭圆形,叶色绿而富有光泽,叶身稍内折,叶面隆起,叶缘波状。春茶一芽三叶盛产期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

适栽于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西南、华南茶区。

勐海大叶种,有性系。原产于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其外形植株高大,树姿开展,叶片呈水平或斜上生长,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身平背微卷,叶面隆起。春茶开采期在3月上旬。

适栽种于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西南、华南茶区。

其余的大部分无性系普洱茶品种,多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群体品种中采用单株育种法培育。

诸如:云抗10号、云抗14号等,经培育种植后,其产量平均比有性系品种高,抗寒抗旱及抗病虫害性均较云南大叶种群体品种强。

茶叶加工技术研究之普洱茶加工研究概述条件因素成果


普洱茶加工研究

20世纪50年代,省茶叶所开始普洱茶原料晒青毛茶的研制工作,并试制了各类普洱茶紧压茶。1973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在昆明茶厂试制渥堆发酵普洱茶,并获得成功。1974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在昆明、勐海、下关、普洱四个茶厂推广。1979年2月21日至25日,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在昆明召开普洱茶加工座谈会,拟定了“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统一了九个标准样,确定了普洱茶茶号的编号办法。统一了普洱茶的质量标准和加工工艺。1983年至1985年,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省微生物研究所开展了普洱茶人工接种后发酵试验,缩短了发酵期。该研究成果获1985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年至2007年,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主持完成的“云南普洱茶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的课题。通过对云南普洱茶主要产区多种晒青原料化学成分与感它品质的系统分析,明确了适制生普洱(青茶)和适制熟普洱(发酵普洱茶)的加品种(系);构建了云南普洱茶标准体系,形成了标准化的加工技术体系,提出了云南普洱茶品种标准;创建了普洱茶微生物固态发酵理论体系。

探明了有益菌种在普洱茶固态发酵的过程中不同层次、阶段分布的有益微生物种类和数目,建立了四种微生物快繁的方法模式,成功开发出4种应用于大生产的普洱茶发酵剂,并在昆明、普洱、勐海、大理、文山等地成功用于生产,取得了显着的效益;系统研究了普洱茶加工技术,阐明了微生物、温度、湿度、原料及其水分含量等主要因素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探明了主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转化规律,获得了优质普洱茶加工的技术参数及理化指标。“云南普洱茶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研究成果获首届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等奖和2008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2007年,省茶叶所支持开展“高效、卫生、优质普洱茶加工工艺的研究及开发”。开展导入蒸汽的增温增湿渥堆发酵和陈化干燥灭菌效果试验,改善普洱茶传统工艺,缩短生产周期,降低耗损,提高品质,为新工艺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2007年至2010年,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主持完成的奖。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普洱茶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针对云南普洱茶原料生产和加工技术规程缺乏规范的现状,结合课题研究并加以实施。通过三年多的研究和实际应用解决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升普洱茶加说总个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经多次修改完善,制定出普洱茶鲜叶原料采摘标准和普洱茶安全优质生产的技术规程。并且建立了鲜叶原料的安全优质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了12种普洱茶微生物发酵剂及调控发酵技云南茶科技茶文化创新奖术,研制了普洱茶自动控制发酵设备,初步探明了普洱茶风味品质成分及其转化规律,建立了包括普洱茶加工、质量、安全、评鉴、储运等环节的16个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全面构建了普洱茶清洁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成果“普洱茶加工工艺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研发”获2013年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省茶叶所研究成果“高效、卫生、优质普洱茶加工工艺”获2013年云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成果“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开发”获2014年云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云南在茶树品种选育研究上都做出了什么价值成果杰出有哪些》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云南云县茶叶品种有哪些”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