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梯级茶园的施工步骤有哪些,要怎么施工如何条件因素

发布时间 : 2019-12-04
茶叶的存储条件有哪些 红茶制作的步骤有哪些 影响茶叶的因素有哪些

茶叶的存储条件有哪些。

测量定线:在修筑梯台的山坡范围内,测出不同地段的坡度,定好基线和梯级等高线根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科学研究所指导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不同坡度开梯,所需坡距(斜线),坡度愈大,土地利用率愈低,故一般开梯建园选择30°以下坡地。用自制的简易测坡器测出坡度,测量时先将标杆上的浮标调整到简易测坡器等高的位置,一人持标杆在上坡,一人持测坡器向上瞄视,慢慢转动测坡板,当两照准丝与标杆标记点重合时,重锤线所指的读数,即为所测坡度的度数。一个山在不同方位若坡度变化较大,则应通过茶园道路(上山路)的开设,把坡地分成若干地段,从山坡上向下拉一直线,这一直线在坡面上与水平方向相垂直,即为基线。定基线时,可在坡面上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地段定基线,均匀一致的坡面,基线可放在中部;坡度变化多的,基线可放在较陡的地方。

定基线要根据坡度的大小,查出所需的坡面斜距,在基线上打桩定点。也可以根据经验,10°以内缓坡按行距1.5米定基线点,10~13°基线点距离增加2~4厘米,14~15°°增加4~5厘米,以保证茶行近似1.5米的水平距离。测量等高线,可用装满水的较细塑料管作为测量仪器,塑料管长10~15米,一端做好标记,注意管内不能有气泡,否则会影响结果。测量时两人操作,以基线上定的各点为起点,人拿塑料管一端立于起点,另一人持另一端横向前进5~10米,看塑料管内的水位是否等高线基点致,如有偏差,则上下移动无标记的一端位等高线置,当水位与标记点重合时,两端等高,打桩定点。如法逐个测出点,连接各点即成等高线。为使茶行布置得较为整齐,连接等高线时看山势,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对个别标桩位置应加以调整。坡度变化不大的地段,也可以目测,或在水平方向较长的距离(10米以上)定两个等高点,再目测拉绳连接。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园施肥技术都有哪些,要怎么操作,有什么步骤如何怎样因素


茶园施肥效果与施肥时期和方法有密切关系,只有掌握适当的施肥时期,采用不同性质的肥料,经济合理的用肥量和施肥方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得到良好的施肥效果。根据茶树的生育周期和需肥特性,茶园施肥可分为底肥、基肥、追肥和叶面肥等几种。

底肥

在开辟新茶园或改种换植时施入的肥料,称之为底肥。底肥的主要作用是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物理化性质,促进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为茶树生长、优质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施用底肥对新垦茶园尤其是对新垦条植茶园往往是高产优质的关键措施。据我国广大茶区的经验,茶园底肥一定要施深、施足、施好,才能充分发挥肥效。茶园底肥以改士性能良好的有机肥为主,如牲畜粪肥、绿肥、草肥、秸秆、堆肥、厩肥饼肥等,同时配施磷矿粉、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等化肥,其效果要优于单纯采用速效化肥。

基肥

茶树地上部分停止生长之后施入的肥料,称之为茶园基肥。基肥的作用主要是提供足够的能缓慢分解的营养物质,以供给冬季根系生长活动的需要,同时也为第二年春季萌发提供养分,对春茶的早发、旺发和肥壮起重要作用。

追肥

茶树地上部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称之为茶园追肥。追肥的主要作用是不断补充茶树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需要,促进茶树生长,达到持续优质高产的目的。我省茶区,茶树有明显的休眠期和生长旺盛期。据研究,茶树体眠期间吸收的养分占全年总吸收量的30%~35%而在旺盛期间占65%~70%。在生长旺盛季节,茶树除了利用贮存的养分外,还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营养元素,因此需要通过追肥来补充土壤养分。茶树生长季节性强,追肥要及时进行,使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不发生养分供应脱节现象,使有限的肥料发挥最大的效果。茶树叶面施肥:茶树主要依靠根部吸收矿质营养,叶片也能吸收吸附在叶片表面的矿质营养。因此,在茶园施肥中,除了正常的土壤施肥外,还可以进行叶面施肥。

茶地要如何开垦,茶园开梯成形的方法是什么条件因素哪些


茶地的开垦

新茶园开垦,特别是梯级茶园开垦方法的合理与否,关系到茶园的质量,开辟新茶园要千方百计寻找肥源,力争每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以上,过磷酸钙150公斤。目前在有机肥不足的情况下,怎样尽量保存表层肥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红壤土较为粘重,耕性较差,透水慢而蓄水量较少,有机质含量多在1%以下:而在有森林覆盖的红壤土表层,土质较为疏松有机质含量较高,如云南省勐海县格朗和乡南糯山茶园0-20厘米土层含有机质5%以上,巴达贺松大茶树附近0~20厘米土层含有机质在9%以上。若开垦时,做到表上回沟,茶树定植后,根系发育良好,就能为茶园速成高产打下良好基础。保存肥土是开垦工作中确保高标准高质量的关键性问题,应引起重视。

茶园开梯方法

坡地建茶园,采取沿等高线的带状方法开垦,在茶行等高线画好后,按定植行数确定种植沟的宽度,单行条植的一般沟宽40~50厘米,双行条植的沟宽为60厘米,三行条植的宽度以80厘米为宜,种植沟深一般为50厘米开梯方法有两种:一是自山脚最下一条等高线开挖第一条种植沟,自下而上开沟,把沟内生土挖出堆在沟的下方,再把相邻的上一条种植沟上边缘线以下坡面范围20厘米深度的表层肥土填入沟内,填到沟深的一半的位置时,将底肥施入沟内,然后依次逐层往上开挖。这种方法较费工,但有利于表土的回沟利用另一种是自上而下开挖种植沟,这种方法较省工,但不利于表土保存利用种植沟经2-3个月的暴晒后,于5月上中句修筑梯层,从最上一条种植沟开始,依次向下修筑,具体方法是:将种植沟上口的土层向内挖220-30厘米,填满种植沟,并平整出梯面,使梯面外高内低呈2-3°的内倾斜,梯壁的倾斜度为60~70。

开垦的时间

茶地开垦的适宜时间在云南省是十月至次年二月,此时雨季已结束,土壤含水量适度可塑性强,挖种植沟特别是筑梯时梯壁易筑紧,开垦工效较高,3~5月因气温高又干早,蒸发量大,土壤因含水量低,而板结,耕性较差,开垦较费工,梯壁不易筑紧;六至八月雨水多、冲刷大,表层肥土易流失,梯壁也难以筑紧。

云南茶树要怎么合理密植,需要什么条件如何好处因素


茶园是由许多茶树个体组合而构成的群体,群体中每一个个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和土壤营养面积。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中,如果种植的株数太少,只考虑到充分满足茶树个体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体的生产力,就不能有效利用养分和光能,茶园群体的生产力不可能提高反之,如果单位面积内植茶株数过多,个体生长条件得不到保证,也会导致茶树生育受到抑制,群体生产力过早衰退。因此,茶园群体和个体之间既是统-的,又是矛盾的。一般来说当环境条件如水、肥、光、热等能同时满足群体与个体两方面的需要时,两者处于相对统一状态。当环境条件不能满足要求,两者矛盾使突出了。

在高温烈目的气候条件下,如茶园种植密度过高,因茶树蒸腾作用旺盛,耗水量大,上壤缺水,空气相对湿度也低,水湿条件不能满足茶树生命活动的需要,常引起群体与个体之间矛盾的激化,轻者茶芽萌发受到抑制,造成茶叶减产;重者枝叶枯焦,甚至造成植株枯死,最后不能获得持续高产稳产。因此必须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合埋安排杀树单位面积的茶树株数所谓合理密植,系指在单位面积内合理地安排茶树的株数和群体在地面上的组合方式合理密植必须达到两方面的要求,是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高产,二是在茶树经济年限内持续高产稳产从云南省各地种植密度试验和国内高产茶园的现行种植密度来看,合理密植是重的增产条件,然而不是唯一的条件,它还受到肥培管理水平的影响。在同一条件下,茶叶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种植密度超过一定限度,增产效应就不明显,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同时对持续高产稳产带来不利影响,造成树势过早衰退。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各地的不断实践,茶树种植密度和排列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于密植速成茶园对水、肥、气、热等条件的要求较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发展的新茶园大多是无性系良种茶园,由于较高的苗木成本,普遍采用单行单株或双行单株种植,种植株数在1300~3000株,相对于坡地开梯茶园来说,种植密度更加趋于合理。云南的茶园大多建立在山区和半山区,坡度在0~30°之间。山地茶园一般要求按等高开梯,要挖出相同宽度的梯面,坡度小的,所需要的坡面斜距就短,土地利用率就高:反之,坡度大的,所需要的坡面斜距就长,土地利用率就低。因此,为了合理地利用土地,云南大叶茶的种植密度应与山地坡度相关连,根据开垦出的茶行梯面宽度决定种植密度。

山地坡度在20以下的,梯面宽度在1.5米以上的,采取双行单株条栽,小行距40~50厘米,株距35~40厘米,每亩2400~2700株:坡度在20°以上的,茶行梯面宽在1.5米以下,采取单行双株条栽,株距25~30厘米,每亩3000株以上。梯面和种植沟较宽的,应尽量增大小行距,这样茶树才能有效利用土地,解决好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并且茶树能较快形成宽大树幅。

茶园应该怎么耕作,有什么要求和分别是有哪些条件


茶园耕作是土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茶园耕作的作用就是要运用耕锄技术,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条件,使茶树根深叶茂,它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灭杂草茶

园如不进行耕作,杂草容易繁殖生长,与茶树争夺水分和养分,成为茶树病虫害的中间寄生和传播媒介,影响茶树生长。因此掌握杂草发生规律,在雨季杂草生长旺盛,尚未结籽的时候适时中耕除草,结合旱季秋冬的深耕翻挖,曝晒草根,是消灭一、二年生杂草和多年生宿根杂草蔓延的有效方法。同时把杂草及枯枝落叶等埋入土壤下层后,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

(2)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经过耕作后,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保水和蓄水能力。同时耕锄后,土壤疏松,增加了土壤的通气性,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使翻入土壤下层的杂草、落叶以及施入茶园的有机肥料,易于分解,成为茶树能够吸收的无机养分,供茶树生长。

(3)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水分蒸发

茶园土壤经过耕作后,切断了土壤表层毛细管,使土壤有一层疏松的隔离层,这样在干旱季节便可减少和防止下层土壤水分沿毛细管上升地表蒸发散失,消除或减少了干旱的危害。

(4)防治茶树病虫害

有许多害虫在茶园表土化蛹,有的病叶落在地面,可借耕作埋入土壤下层窒息而死,有的在地下越冬的蛹和幼虫,冬季茶园深耕翻出土壤表面后,便可失去必要的生存条件而死亡因此,茶园耕锄对防治茶树病虫害也有一定的作用。

建设生态茶园的时候都有什么要求如何条件怎么建


一、气候条件

(1)年平均气温不低于13℃,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3℃。

(2)10℃以上的活动积温在4000℃以上。

(3)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二、土壤条件

(1)选择土层深厚的土地,土层深度在1米以上,在此限内无硬盘或不透水结构。上的物理性质直接影响茶树根系的生长,土层较深而土质又较为疏松的上壤,茶树主根较深,根系较发达,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宄所对勐海茶区的老式茶园作根系调查结果说明,在底上无硬盘的红壤上,即使在不耕作或少耕的情况下,条树上根深达3.5米;在密植的新式茶园,成年期茶树主根深在1米以下,如上层浅溥,石烁较多,将会影响茶树根系的生长。

(2)土壤酸碱度pH值以4.0~6.5为宜,不选pH值4.0以下的强酸性上或p值6.5~7.0的中性土在进行植被调查时,可借助于酸性上的指示植物,凡是生长有映山红(杜鹃花)、铁芒箕、杉木、油茶、马尾松、杨梅、桤叶树(俗名水冬瓜树)、栗树的地方,土壤属酸性,适宜种茶,若原地无指示植物,应采用多点取样,测定地表至50厘米深度土壤pH值。

(3)下水位在1.2米以下,排水良好。

(4)选壤土或黏壤土,沙土或重粘土不选。

(5)完整连片,附近有水源,以便兴修水利进行灌溉、喷药和茶园管理。

三、地形条件

(1)坡度:多数地段坡度在30°以下,从长远着想,一般尽量不用平地发展新茶园。

(2)坡向:坡向不同,受霜冻的危害也不同,北坡接受的太阳辐射少,又直接受西北风的吹袭,所以,霜冻比南坡重,东坡和东南坡比西坡和西南坡的霜冻重,是由于早晨太阳直射,温度回升快,使受霜冻的植株迅速造成细胞脱水死亡,因此,在海拔较高的山区,气温较低,霜冻严重的地区,在选择茶地时尽量选南坡和西南坡。

四、其他条件茶园一经建立,需要进行经常性的茶园管理和采摘,茶地应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便于管理和鲜叶集中加工:劳力及制茶燃料也作相应考虑。

无公害茶的产地环境要求新茶园选址,除了考虑气候、土壤等条件是否满足茶树生长外,还应满足无公害茶的环境要求,茶园还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且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茶叶品质鉴评之品质因素叶底介绍有哪些条件因素


(1)叶底的定义;叶底即冲泡后充分舒展开的茶渣。

(2)叶底的评定;般来说,好的茶叶叶底应嫩芽比例大,质地柔软,色泽明亮,叶形较均匀,叶片肥厚。内质审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四个项日,将杯中冲泡出的茶汤倒人审评碗,茶汤处理好后,先看碗中汤色(绿茶汤色易变,宜先看汤色后哏香气),再嗅杯中香气,后尝滋味,最后察看叶底。评定叶底主要是看叶底老嫩、色泽、匀齐度、柔软性等。

嫩度:以芽及嫩叶含量比例和叶质老嫩来衡量。一般芽以含量多、粗面长的好,短的差。但应视品种和茶类要求不同而有所区别,如高级碧螺春细嫩多芽,其芽细而短。病芽和驻芽都不好。叶质老嫩一方面可从舒展开的叶底直接看出,另一方面也可从软硬度和有无弹性来区别:手指撒压叶底后不松起的嫩度好:质硬有弹性,放手后松起表示粗老。叶脉隆起触手的老,不隆起不触手的嫩。叶边缘锯齿状明显的老,反之为嫩。叶肉厚软的为嫩,软薄者为差。叶的大小与老嫩无关,因为大的叶片嫩度好也是常见的。

色泽:主要看色度和亮度,其含义与干茶色泽相同。审评时掌本茶类应有的色泽和当年新茶的正常色泽。如绿茶叶底以嫩绿、黄绿、柴绿明亮者为优:深绿较差;带青张或红梗红叶者次:青蓝叶底为紫色芽叶制成,在绿茶中认为品质差。红茶叶底艳、红亮为优;红暗、乌暗、花杂者差。

匀度:主要从老嫩、大小、厚薄、色泽和整碎度去看。上述因子都较接近且一致的为匀度好,反之则差。匀度还与采制技术有关。匀度是评定叶底品质的辅助因子,但匀度好不等于嫩度好,不匀也不等于鲜叶老。粗老鲜叶加工得好,也能使叶底匀称一致,匀度主要看芽叶组成和鲜叶加工是否合理审评叶底时还应注意看茶叶舒展情况,是否掺杂等。泡不开不散条的为差,叶底完全摊开也不好,好的叶底应具备亮、嫩、厚、稍卷等几个或全部因子。次的为暗、老、薄、等几或全部因子,有焦片、焦叶的更次,霉叶、烂叶为劣变茶。绿茶若有红变叶的则品质差。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茶园耕作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需掌握什么技术因素有哪些条件


(1)新植茶园的耕作方法

6~7月茶苗移栽后,至10~11月旱季初期,在茶苗根部附近用手拔除杂草,苗根30厘米以内浅锄6~7厘米,松土除草,在30厘米以外的行间,如茶园开垦时行间已进行过深翻改土的,可进行10~15厘米的中耕,翻土埋草,提土培根,并敲碎土块,使表土疏松,保湿既能抗早,又有利于茶根伸展。据宁洱县宁洱镇新民大队茶园调查,当年耕锄培土三次的幼苗,第二年雨季前4~5月,成活率达到94%,高32厘米,而当年未耕锄的幼苗成活只占32%,苗高9.4厘米。说明茶苗定植后,当年浅耕培土,对抗旱保苗,幼苗成长有显着的效果。新建茶园,在定植后的一、二年内,由于茶蓬较小,茶根浅,地面裸露,杂草较多,一般每年需要耕锄三次,才能保持土松、草净、保水、保肥,有利于茶树生长。第一次耕锄在5~6月;第二次在7~8月;第三次在茶树停采后11~12月进行。

(2)成年茶树的耕作方法

成年茶树茶蓬宽大,茶根伸向土壤深层,因茶树覆盖面积大,杂草较少,但由于采茶踏,土壤容易板结,每年应耕作二次,并逐步加深耕作层,以提高上壤保水、保肥能力,扩大茶树根系吸收水肥面积,促使茶树生长良好。第一次中耕埋草在7~8月进行,茶蓬覆盖范围内中耕10~15厘米,松土除草。茶蓬范围以外行间中耕15~20厘米,翻土埋草。第二二次在10~12月进行深耕翻土,茶蓬范围内中耕除草,茶蓬范围以外行间深耕20~25厘米,翻埋草

(3).茶园耕作应注意的问题

茶园耕作合理与否,对茶树生长、:壤结构、水土保持等都有密切关系。茶园耕作时间应选择晴天或雨后土壤稍干时进行。如果土壤过湿耕作时容易粘结成土块,同时又破坏了士壤结构,不利于茶树生长,过干,又容易引起死苗。此外,耕作时应尽量结合施肥进行,这样,既有利于扩大土壤吸收范围,有利于茶树吸收,又可消灭杂草,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而且又可减少根系损伤的次数。耕作后上壤要平整均匀,防止幼龄茶树根外露,造成死亡。

(4).茶园施肥

在茶叶中已检出40多种元素,其中对茶树生长发育必需元素除碳(C)、氢(H)、氧(0)主要来自空气和水外,氮(N)、磷(P)、钾(K)、硫(S)、镁(Mg)、钙(Ca)、铝(A1)、锰(Mn)铁(Fe)、锌(Zn)、钼(Mo)、铜(Cu)和硼(B)等都来自土壤。氮素虽非土壤矿物质,而来自空气,但它只有被矿化后,成为离子态。才能被茶树吸收利用。矿质营养元素中以氮、磷、钾需要量最多,且土壤中常供应不足,因而称之为“三要素”。每年采摘鲜叶,都要从茶园中带走大量养分,据测定分析,一般每生产1吨干茶将带走氮素约45公斤,再加上茶树根、枝、老叶等消耗的养分,茶树从土壤中吸收氮需180公斤左右,吸收的养分远远高于采摘所带走的养分。由于茶树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总是有规律地要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元素,以保证其正常生育之需,但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是有限的,故为维持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茶园土壤肥力,须用施肥以补充和调节,施肥是提供矿质元素的营养源。

茶叶品质的好坏会被这些因素所影响有哪些主要条件


原料因素

所谓原料指的是鲜时。鲜叶是茶叶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不同品种的茶树、不同的生长环境、栽培管理、采摘质量等都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及鲜叶原料的质量,进而即使有再精湛的工艺,也生产不出品质优良的茶叶,所以鲜叶原料是影响茶叶品h质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还应考虑鲜叶的适制性问题。什么品质的鲜叶史适合生产什么样的茶叶,从而更好的体现茶叶的商品价值和经济价值。

加工因素

加工技术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关键,鲜叶经不同的加工工艺后,形成了具有不同品质特征的茶叶。但加工工艺是个技术活,不仅要有加工理论做指导,同时丰富的实践经验很重要。加工过程不能干篇一律,看茶做茶,用心做茶,才能加L出品质优良的茶叶。加上过程中的每个工序或环节都会影响茶叶品质,只要稍微不当茶叶的品质就会出现问题。比如:绿茶在采制过程中不当,会造成品质出现有红变现象、香气不纯带青气、甚至烟焦味等。不仅绿茶如此,任何一种茶在加工过程中都会出现品质缺点的现象。所以,加工过程的严谨、认真对茶叶品质形成也很重要。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加工过程中的加工环境和存贮环境。加L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因不同茶类面异,但主要意加工坏境一定要干净、无杂异味。这里将的环境因素主要指的是加工好的茶叶,在存流通、销售过程中应注意茶叶的保管和存放的环境,以免引起质的劣变。在存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温度

温度能加快茶叶的自动氧化,使得茶叶的香气、汤色、滋味等发生很大的变化。温度越斯高,变质越快,茶叶外观色泽越容易变深变暗。使得绿茶不绿,红茶不鲜,花茶不香。因此要版维持或延长茶叶的保质期,应采用低温冷藏。低温保存,可降低茶叶中各种成分的氧化过程编有效减缓茶叶变褐及陈化。一般控制在0℃~5℃,效果更好。

2.湿度

成品茶具有很强的吸湿性,空气中的水分能够轻易地被吸收。茶叶吸湿变潮后,会加速茶叶品质的劣变,散失原来的色香味,严重者甚至发霉变质。因此茶叶必须在干燥的环境下保存,不能受水分侵袭,如存放环境湿,应注意茶叶包装的密封性,如有条件安装除湿机,尽量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小于75%。

3.光线

光线照射也会对茶叶产生不良的影响,光照会加速茶叶中有色物质的光降解,导致色泽消退,甚至出现氧化红变现象。因此,茶叶一定要避光储藏,日常包装材料也要选用能遮光者。

4.氧气

在自然环境的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若茶叶不经任何保护就直接存放在自然环境中,茶叶中脂类物质(香气物质)很快就会被氧化,茶叶香气消失,汤色变暗,有浑浊感,甚至茶叶的氧化叶也因此而失去鲜味,所以可采用真空、充氮等方法。

5.杂异味

茶叶是一种结构疏松、多孔隙的物质。除了具有吸湿特性外,其也具有很强吸附杂异味的能力,茶叶如存放在杂乱、有杂异味的地方,茶叶通过吸附作用以后,利用本身含有的棕榈酸、萜类物质将这些杂异味固定在茶叶中,这些杂异味不会被冲洗掉,反而会被永久的固定在茶叶中,这样茶叶的品质就会受重者不宜再饮用。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茶叶陈化的原理要求都有这么几个有哪些分别是因素条件


茶叶陈化的概论;普洱茶具有“陈化生香”的特点,与其他茶类相比,普洱茶不但耐仓储,而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品质可以得到显著提高,具有良好的投资增值功能,如今,普洱茶仓储陈化已发展成为的重要产业。

茶叶陈化的作用;在适宣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贮藏期内,普洱茶品质呈上升变化趋势,良好贮藏加工能使普洱茶卫生品质得到保证、风味品质向着香、醇、甘、润、滑方向转变,普洱茶的陈化品质不单纯取决于陈化时间的长短,更取决于具体陈化的环境条件和技术措施。

在贮藏过程中,普洱茶香气物质在组成结构和比例上发生系列变化,多酚类物质等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使普洱茶因贮藏时间的不同具有独特香型、汤色多变、苦涩味减轻、口感更加饱满甜润。普洱茶贮藏期间变化的好坏与快慢,一方面取决于普洱茶本身的内质基础,另一方面依于贮藏陈化的环境条件,环境适宣,陈化普洱茶在制品的色香味品质和卫生安全品质等都将得到良好改善,能实现良好的投资增值功能。

茶叶陈化的原理

普洱茶“陈化”的原理,是茶叶内含化学成分进行非酶促自动氧化,发生氧化、降解和转普化,引起褐色物质形成和香味改变的过程,在茶叶仓储过程中,类酯化合物氧化,产生挥发性秦成分2,4-庚二烯醛等具有陈茶气味特征:多酚类化合物、氨基酸、糖类的自动氧化,形成茶褐素和黄褐色聚合物等;使普洱荼陈香显露、色泽褐变、茶汤红褐,苦涩物质降低,滋味逐渐趋于醇和。

1.热湿条件催熟;黑曲霉、根霉、毛霉、酵母菌等真菌的孢子或菌丝体以茶叶为营养物质,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生长繁殖。在真菌的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糖化酶、醇化酶和酯化酶等酶类,使茶叶进行糖化作用、酶促作用和氧化作用等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茶叶中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增加,茶多酚和茶碱减少,使茶汤由青、黄色变成宝石红,可溶性物质增加,茶叶口感逐渐醇厚、甘甜,感觉变得更加滋润。广州、香港、台湾和西双版纳等地方全年温度基本上都在20℃以上,其春季、秋季也经常在30℃以上,夏季更是经常在40℃左右,且早晚温差不大般的湿度都在70%以上,冬季的湿度也在55%以上。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储藏普洱茶,普洱茶陈化较快。

2.冷藏条件增香蛋白质的熟化、糖的焦化反应,糖类变成醇类,最后变成芳香酯等,是多数发酵食品香气的源泉。在较低温度下仓储普洱茶,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缓慢变化。在昆明的温/湿度条件下,3~11月真菌可以繁殖,6~10月后熟的良好时期,冬季产生酯化酶,积累芳香酯。综上所述,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干净、清新的储藏条件,热藏熟,冷藏香,冷热的交替,季节的轮回,达到滋润普洱茶的效果。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我们在泡茶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些用水要求条件有哪些因素


在评茶用水时,水的软、硬、清、浊、矿物质含量多少等与茶叶品质有密切的关系,(硬度大的水,降低浸出率,茶汤显得滋味淡薄:含铁量高的水,使得汤色发暗,具铁腥气,味淡而苦,影响茶叶的汤色、滋味、香气。

1.用水的选择

唐陆羽《茶经》“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在评定茶叶品质中的重要性,通常用水选择的要求满足是软水,不含肉眼所能见到的悬浮微粒,为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不含有腐败的有机物和有害的微生物,可认为是良好的饮用水。

2.泡茶水温

一般要求:沸滚起泡为度。沸滚,便于茶中所含成分最大限度的浸出。起泡(鱼目、蟹眼),二沸为好,不宜水沸过久,沸水过久称为老水,刺激性弱或无刺激性。

3.泡茶时间

泡茶时间影响茶叶内含可溶性成分浸出的数量多少和比例。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浸出量增加,滋味浓强度增加:通过试验,10分钟后,有效成分几乎全部浸出:浸泡3分钟时,汤色浅,滋味淡;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酯型儿茶素溶解多,味感差,而且水溶性成分在茶汤中自动氧化,使得汤色变暗。所以,选择5分钟的冲泡时间,相对要合理一些。

4.茶水比

茶水比一定程度上影响滋味的浓淡,通过试验得出结论:沸水冲泡,相同时间,同等茶量,不同用水量时,第三个处理茶叶滋味适宜通常,在鉴评茶叶时,茶叶用量为3克、150毫升沸水,冲泡时间5分钟,当然依据茶类的不同,参数及方法有所不同。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烘青初制技术之揉捻篇条件步骤流程有哪些


(一)揉捻目的

(1)使茶叶卷紧成条,外形美观。

(2)适当揉破叶细胞,使茶汁溢出,附于叶表面,冲泡时增加茶汤滋味浓度。

(二)揉捻方法

杀青叶揉捻时,必须根据揉机性能、叶质老嫩、匀度和杀青质量来正确掌握揉捻方法特别注意投叶量、揉捻时间、压力大小和解块筛分、揉捻适度等技术环节,才能提高揉捻叶的质量,保证绿茶品质。绿茶揉捻一一般采用中小型揉捻机,型号按揉桶直径大小来分,有50型、55型、60型、65型、70型等多种,工作原理完全相同,操作方法大同小异。

1.投叶量与揉捻时间投叶量要适当,装至揉桶容量的八至几成,自然装满为适度,不要硬装紧压,也不能少于揉桶容积的三分之二。若投叶量过多,叶子在揉桶内压得太紧,翻转困难,揉捻不匀,容易产生碎、扁条:投叶量过少,揉捻叶受力不协调,上下翻滚困难,条索不易卷紧,松泡。揉捻时间:按绿茶的品质特点要求,应提倡“两揉两筛”,揉捻全程时间40分钟左右。第一次20分钟,无压5分钟,轻压5分钟,中压7分钟,轻压3分钟。下机解块,把成团的茶叶解开抖散,使之均匀。筛底可行干燥,筛面进行第二次复揉。第二次20分钟,轻压3分钟,中压7分钟,重压5分钟,松压5分钟,下机后再解块分筛1~2次,视茶团多少而定,筛网一股使用5目。揉捻时间根据茶叶老嫩和杀青程度稍有增减。两次揉捻,条索较紧结、圆直、均匀。有的地方只进行一次揉捻,而且时间又不足30分钟,形成条索松泡,滋味淡薄,对品质不利。

2.加压原则在揉捻过程中,应坚持“轻一重一轻”的原则。较嫩原料,芽叶易于成条,内含物质丰富,茶汁容易外溢,揉捻压力宜轻,时间亦相应缩短,否则破碎茶叶过多,不但影响条索完整,也会造成滋味过于苦涩;粗老原料,叶质硬化,可溶性物质少,细胞难于破碎,条索不易揉紧,因此揉捻压力可稍大,时间稍长。

3.冷揉与热揉“嫩叶冷揉,老叶热揉”。揉捻叶温高低,对于条索和内质有较大影响,不同级别的原料要分别处理。嫩原料,叶质柔软,易于成条,为防止叶温升高,沤渥变黄,冷却后再揉捻称冷揉。中级原料,杀青叶稍经摊凉,余热未散进行揉捻,有利于茶条卷紧:粗老原料,杀青后立即趁热揉捻,叶片较易成条;由于叶温较高,促进物质转化,还可消除粗老味。

(三)揉捻程度

1.揉捻要均匀适度,茶汁揉出黏附于叶面,手摸有润滑粘手感觉,外形要求条素紧卷,不扁不碎,成条率在80%以上。

2.一般细胞破碎达50%~60%为宜。

(四)注意事项

1.经常扫揉盘边缘的边茶,不能用手去抓扫,注意安全。

2.工作前后,打扫机具卫生,清除陈茶,不能用铁具装茶

3.揉捻叶切勿久置,以免叶色变黄。尤其是杀青不足的叶子,应及时干燥,防止黄变。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卷曲型名优绿茶加工流程特点介绍条件步骤流程有哪些


卷曲型

卷曲型名优绿茶的基本风格是紧结、卷曲,其卷曲的程度视加工时用力的大小与时间用力越大,时间越长,卷曲的程度大,肥瘦与茸毛的含量由鲜叶的品种所决定。根据加工时做形时间的长短和用力的大小曲卷型茶可分为曲条形、卷曲形、钩形和螺形。卷曲型名优绿茶工艺流程主要为鲜叶一摊青一杀青一揉捻一塑型一烘干。

鲜叶:鲜叶采摘标准以云南无性系良种一芽一叶初展或半开展芽叶为原料,禁采病虫害芽叶。要求轻采轻放,用竹制器具盛装,忌用塑料袋。

摊青:要求摊青场所的空气新鲜流通,叶上下失水均匀一致。以筛网摊放,扇辅助吹风度2.5千克/平方米时,间3小时左右为宜,长时摊青,摊青失重率控制在18%左右,握春茶偏轻秋茶稍重的原则般以芽叶萎软、暗绿、毫呈银灰、气消失、香显露为适度感官指标。

杀青:采用30型滚筒杀青机,筒尾的温度以92℃为佳,投叶量25千克/小时,杀青终了含水率在59%左右(掌握“中温”“少投”“适度老杀”原则)。若是高温、多投,易产生叶焦茎不熟、生熟夹杂不匀透、水蒸汽过多而影响色泽和滋味,故应力求避免之。

揉捻:采用30型揉捻机,应掌捐“一次揉捻、短时(10分钟左右)轻揉”原则,以芽叶成条、茶汁刚溢于叶表为适度。切忌追求细胞破碎率和条索紧结度。

塑型;

(1)手工做型。采用滚揉,扞团、反复紧捏交替使用,手力做到轻重适度的手法,锅温达到80℃左右时,投入揉捻叶,手握茶叶沿锅壁盘旋热揉,使叶团在手掌和锅壁之同沿同一方向滚动翻转,每揉转3~4分钟解块一次,防止结团和郁闷,炒揉10~15分钟左右,茶叶不再粘手时,锅温降至60~70℃左右,改换手法搓团、提毫,这是造型的关键阶段,加工的关键是顺着一个方向回旋搓揉在制叶,根据所要加工茶的风格掌握用力的大小和时间,并控制好水分的散发速度与品质的形成,成形率达到95%,以七八成干出叶为宜。

(2)机械造型:①用改制的滚筒杀青机作为塑形机,滚炒温度(筒尾内的温度)初期63℃,后期72℃,做形终了含水率25%~30%;②采用曲毫干炒机,开始锅温在80℃左右,后期降至60℃,每锅投叶量3~4千克,炒板摆幅在60°~70°,摆速以55~60次/分钟为佳。妙制时间40~50分钟,炒至茶叶成螺旋卷曲状即可出锅。

烘干:采用“低温慢烘”静态干燥方式,温度50℃~80℃,烘干过程不翻叶,直烘至足干。主要代表茶有版纳曲茗。

版纳曲茗: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根据市场需求并针对云南大叶种无性系良种芽叶白毫显、可塑性好”的特点,于1995年创制成功的,1996年便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加工。该茶的品质特征为:外形条索紧而卷曲,毫茸显而隐绿,内质香高长而味醇,馥郁沁人,爽口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曾先后获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三届名优茶评比“陆羽杯”金奖第一届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中华文化名茶”银奖、第三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二等奖。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水平梯级茶园的施工步骤有哪些,要怎么施工如何条件因素》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茶叶的存储条件有哪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