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树速成密植栽培的实践的概念介绍特性条件那些地区

发布时间 : 2019-12-04
适合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花茶的特性

适合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

云南省解放前种植的老茶园大多是丛式栽种,蓬高而植株稀疏,每亩几十株到百余株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推广等高条植,这类茶园也多数为稀植,每亩600~800株,加之管理跟不上,缺株断行较多,单位面积覆盖度一般在50%以下,这是云南茶叶单产低的根本原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云南茶叶生产的发展,科研单位、国营茶场和茶叶企业都在积极探索茶叶的丰产栽培技术,开展了以密植为中心的速成高产试验。

为了探讨云南大叶种密植技术,达到早成园、早高产的目的。1958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开展了云南大叶种从种植密度、丛植、条植和不同排列方式的试验研究,其中采用三行单株条栽,亩植5400株的试验茶园,三年亩产干茶达275.3公斤的速成高产的全国首创,提出了云南大叶种茶树速成密植栽培适宜的行株距,即种植云南大叶种,采取行距1.5~1.67米三行单株条栽,小行距与株距23.3~26.7厘米为宜,每亩4500~5400株,各小行茶树前后交错栽成三角形;在梯地上种植,梯面稍窄的,可采用双行条栽,小行距33.3~40厘米,株距23.3~26.7厘米,每丛栽1~2株,每亩3000~3600株。

随后,又在云南省勐海、元阳、弥渡、临沧、昌宁、普洱、西盟、景洪的基诺山和大渡岗茶场、澜沧和昆明军区驻勐海部队茶场进行了密植示范,进一步证明了密植栽培能提前成园,提前高产,密植是茶园速成高产稳产的中心。这一成果在1975年被全省茶叶科技座谈会所肯定,并确定在全省大力推广“以密植为中心,以土肥为基础,以剪、采、养为技术关键。”的速成高产栽培法。1987年被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在全国、全省茶区推广应用。

cy316.Com精选阅读

云南楚雄州古茶树资源分布地区及茶树特点介绍那些地方特点


楚雄州古茶树资源分布

楚雄州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楚雄、双柏、永平、南华等县、市。楚雄古茶树资源,其中株树高9.6米,树幅7.6米,干径81.9厘米,树型乔木,树姿半开张,叶片长宽14.7厘米×7.6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卵圆形,叶面平有光泽,叶齿浅稀不明。花萼毛多,平均花径5.6厘米,花瓣11片,子房毛多,柱头4~5裂,花柱长1.6~2.0厘米。利用情况,适制青茶。双柏县古茶树资源,其中一株,树高11.5米,树幅9.7米,干径84.9厘米,树型乔木树姿半开张,叶片长宽18.3厘米×77厘米。

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微隆,叶尖尾尖,叶齿稀浅,花萼有毛,平均花径5.4厘米,了房毛多,柱头3~4浅裂。利用情况,适制绿茶永平县占茶树资源,其中伟龙古茶树树高10米,树幅10米,干径107厘米,树型乔木,树姿半开张,叶片长宽12.4厘米×6.1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向隆起,叶齿锐浅,芽叶无毛平均花径5.2厘米,花瓣8~12片。了房毛多,柱头5裂,果径3.8厘米。利川情况,适制绿茶南华县古茶树资源,其中一株树高5.1米,树幅4.6米,干径40.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4.2厘米×5.1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平,叶齿浅稀。花萼毛多。花特大、最大花径8.6厘米,平均7.1厘米,花瓣白色质厚,11~13片。子房毛多柱头5)裂,花柱长1.7~2.2厘米。利用情况,近制青茶,味苦涩。

云南茶树要怎么合理密植,需要什么条件如何好处因素


茶园是由许多茶树个体组合而构成的群体,群体中每一个个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和土壤营养面积。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中,如果种植的株数太少,只考虑到充分满足茶树个体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体的生产力,就不能有效利用养分和光能,茶园群体的生产力不可能提高反之,如果单位面积内植茶株数过多,个体生长条件得不到保证,也会导致茶树生育受到抑制,群体生产力过早衰退。因此,茶园群体和个体之间既是统-的,又是矛盾的。一般来说当环境条件如水、肥、光、热等能同时满足群体与个体两方面的需要时,两者处于相对统一状态。当环境条件不能满足要求,两者矛盾使突出了。

在高温烈目的气候条件下,如茶园种植密度过高,因茶树蒸腾作用旺盛,耗水量大,上壤缺水,空气相对湿度也低,水湿条件不能满足茶树生命活动的需要,常引起群体与个体之间矛盾的激化,轻者茶芽萌发受到抑制,造成茶叶减产;重者枝叶枯焦,甚至造成植株枯死,最后不能获得持续高产稳产。因此必须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合埋安排杀树单位面积的茶树株数所谓合理密植,系指在单位面积内合理地安排茶树的株数和群体在地面上的组合方式合理密植必须达到两方面的要求,是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高产,二是在茶树经济年限内持续高产稳产从云南省各地种植密度试验和国内高产茶园的现行种植密度来看,合理密植是重的增产条件,然而不是唯一的条件,它还受到肥培管理水平的影响。在同一条件下,茶叶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种植密度超过一定限度,增产效应就不明显,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同时对持续高产稳产带来不利影响,造成树势过早衰退。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各地的不断实践,茶树种植密度和排列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于密植速成茶园对水、肥、气、热等条件的要求较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发展的新茶园大多是无性系良种茶园,由于较高的苗木成本,普遍采用单行单株或双行单株种植,种植株数在1300~3000株,相对于坡地开梯茶园来说,种植密度更加趋于合理。云南的茶园大多建立在山区和半山区,坡度在0~30°之间。山地茶园一般要求按等高开梯,要挖出相同宽度的梯面,坡度小的,所需要的坡面斜距就短,土地利用率就高:反之,坡度大的,所需要的坡面斜距就长,土地利用率就低。因此,为了合理地利用土地,云南大叶茶的种植密度应与山地坡度相关连,根据开垦出的茶行梯面宽度决定种植密度。

山地坡度在20以下的,梯面宽度在1.5米以上的,采取双行单株条栽,小行距40~50厘米,株距35~40厘米,每亩2400~2700株:坡度在20°以上的,茶行梯面宽在1.5米以下,采取单行双株条栽,株距25~30厘米,每亩3000株以上。梯面和种植沟较宽的,应尽量增大小行距,这样茶树才能有效利用土地,解决好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并且茶树能较快形成宽大树幅。

云南茶区茶树生态适应地区分布介绍哪些地区适应不适应


茶树生态适宜性分区是茶叶区划的重要组成,云南茶区在全国茶叶区划中的华南茶区及西南茶区均是茶树生态最适宣区,但由于省内各地所处的地理纬度地形地势、水文、土壤、植被等存在一定差异,茶树的生态适宜程度也有较大差别,对茶叶的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的影响颇大。依据茶树对生态条件的要求,调研各地茶树的生态适宜程度,进行茶树生态区划,有利于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茶叶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提高经济效益。

多年来专家根据茶树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及栽培云南大叶种的主要条件,结合云南气候、土壤、等各种生态因子,进行了云南茶树生态适宜性分区。对昭通苔茶、昆明十里香、宝洪茶等中小叶种而言,在考虑品种适宜性时注意其更具有耐寒旱的特点。依据大叶种茶树生态适宜性指标,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将云南茶叶生态适宜性等级区域划分为最适宜1级区、最适宜ll级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五级。

最适宜I级区

共30个县市,包括德宏州的潞西、梁河、盈江、畹町、瑞丽、陇川:临沧地区的镇康耿马、双江、沧源:西双版纳的景洪、勐海、勐腊;普洱地区的西盟、孟连、澜沧、宁洱、江城、思茅、景谷、墨江、镇沉;红河州的绿春、红河、元阳、金平、河口、屏边:文山州的马关、麻果坡。

最适宜Ⅱ级区

共13个县市,包括保山地区的腾冲、吕宁、龙陵、施甸、降阳:临沧地区的永德、风庆云县、临沧;普洱地区的景东:文山州的西畴、广南、富宁。

适宜区

共计52个县市,包括大理州的永平、大理、漾濞、巍山、样云、弥渡、南润:楚雄州的姚安、南华、楚雄、双柏、牟定、大姚、禄丰:玉溪地区的新平、元江、峨山、通海、玉溪、江川、澄江、易门、华宁:红河州的石屏、建水、个旧、蒙自、开远、弥勒、泸西:文山州的文山、砚山、丘北;昆明的富民、安宁、路南、宜良、嵩明、呈贡、普宁、西山、官渡:曲靖地区的师宗、罗平、陆良、富源;昭通地区的大关、彝良、水善、盐津、水富、缓江。

次适宜区

共30个县市,包括昭通地区的昭通、巧家、鲁甸、威信、镇雄、曲靖地区的会泽、宣威马龙、曲靖:昆明地区的寻甸、禄劝、东川:楚雄州的武定、元谋、永仁:丽江地区的永胜、华坪、宁蒗、丽江;大理的鹤庆、剑川、洱源、云龙、宾川:怒江州的泸水、兰坪、碧江、福贡、贡山及香格里拉的维西。

不适宜区

有2个县为中间和德钦就具体某地发展茶叶而言,仅仅以以上就作为是否可发展茶叶生产的依据还是不够的,由于云南十分显着的立体气候特征,造成的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现象非常明显,一定要根据小地区气候特点来发展茶叶。

云南大叶种茶树主要分布在云南的哪些地区?


云南茶区辽阔,有120余个县产茶。但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以南、哀牢山以西、怒江以东、澜沧江中下游两岸地带。按习惯分为滇西、滇南、滇中和滇东北四个茶区。云南大叶种茶树集中分布在滇西、滇南两大茶区。

(1)滇西茶区:包括临沧、保山、德宏三个地区19个市县。该区为云南省最主要的产茶区,占全省茶区总面积的50.14%,茶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5.58%。主要产茶县有凤庆、云具、临沧、双江、永德、镇康、沧源、昌宁、腾冲、龙陵、潞西等县。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少数县为南亚热带山地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4.7~19.5℃,年积温4000到7500“C,年降雨量1100~2100毫米,相对湿度75%~85%,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ph值5.0~5.5左右。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西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育的地区。

(2)滇南茶区:包括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共四个地州,24个县。该区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38.06%,占总产量的36.14%。主要产茶县有勐海、景洪、勐腊、思茅、景谷、景东、普洱、澜沧、江城、墨江、西盟、元阳、绿春、金平等。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16.4~21.7”C,年积温5069.2~7629.0℃,极端最低温度-0.5~一5.5℃,极端最高温度31.5~41℃,年降雨量充沛,大多数县为1200毫米左右,全年降雨80%集中在5~10月,冬春雾日长达100天以上,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红壤等。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南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发育地区。

需要说明的是:云南滇中茶区的大理、楚雄、昆明,是一个大叶种茶树向中小叶种茶树过渡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大、中、小叶种茶树间而有之。基本的分布规律是红水河、南盘江、元江、哀牢山、无量山、怒山以南一线,是大叶种茶树的集中分布区,该线以北为大叶种向中、小叶种茶树的过渡区,微域环境里的茶树究竟是否属于云南大叶种,受云南立体农业气候决定,应区别对待。

浅析云南普洱茶叶特性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吸异味性

由于茶叶是疏松多毛细管的结构体,且含萜烯类和棕榈酸等物质,具有吸附异气味(包括花香)的特性。茶叶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必须严禁与一切有异味的商品(如肥皂、化妆品、药材、烟叶、化工原料等)存放在一起。使用的包装材料或运输工具等,都要注意干燥、卫生、无异味。否则茶叶沾染了异味,轻则影响了茶叶香气和滋味,重则会失去茶叶饮用价值而遭受经济损失。

2、吸湿性

茶叶是疏松多毛细管的结构体,在茶叶的表面到内部有许多不同直径的大小毛细管,贯通整个茶叶(指一颗茶叶)。同时,茶叶中含有大量亲水性的果胶物质。因此,茶叶就会随着空气中湿度增高而吸湿,增加茶叶水分含量。

3、氧化性

氧化性通俗称为陈化。在储藏过程中茶多酚的非酶氧化(即自动氧化)仍在继续,这种氧化作用虽然不像酶性氧化那样激烈和迅速,但时间长了变化还是很显著的。其氧化不但使汤色加深,而且失去了滋味的鲜爽度。尤其是茶叶含水量高,在储藏环境温度高的条件下就更加快了茶叶的氧化。

茶树短穗扦插繁殖会影响茶树发根吗特征特性条件


影响扦插发根的因素很多,归结起来有插穗本身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二大主要因素。插穗本身的影响因素是

(1)茶树品种的差异

插穗发根力是品种遗传性的一种表现。母叶内的淀粉、费蛋白氮含量和母茎内的C(碳)/N(氮)高,以及母叶内的蛋白氮含量低的品种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发根能力。

(2)枝条的老嫩程度

当年生成熟枝条>隔年生枝条>3年生枝条。最好是当年生的半木质化的绿色硬化枝、黄绿色半硬化枝的发根率较高。同一枝条不同部位以中部插穗的根系生长最好。

(3)枝条的粗细与长短

在老嫩适宜的同样条件的枝条,枝条粗(所含物质多)的比细的,短的(下端入土浅,通气条件好,有利于发根与成活)比长的,在根数、根长及成活率上均有显着的优越性。

(4)插穗的留叶量

目前多采用留一叶或半叶。我省的大部份茶区针对云南大叶种叶片大的特点,为了减少叶片的蒸腾作用,大都采用留半叶的短穗进行扦插

(5)腋芽动态

腋芽已膨大的发根早,成活率高,茶苗生长良好

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素是

(1)温度

温度的高低对插穗的呼吸作用、蒸腾作用,酶的活性和分身组织细胞分裂能力等有密切的关系。目前研究认为扦插发根最适宜的气温在20~30℃之间。扦插发根最适宜的地温在20~35℃之间,低于20℃或高于35℃都不利于于发根。

(2)湿度

插穗失水,使便会凋萎枯死。所以维持插穗体内水分平衡和正常代谢,成为影响插穗发根和成活的关键。一般来讲土壤含水量达到60%~70%为宜。空气湿度要求越多越好。

(3)光照

插穗的芽、叶在光的作用下形成生长素和营养物质。完全遮荫,光合作用不能进行,插穗不能发根。光照过强,又会使叶片水分大量蒸发而枯死。据研究遮光度以50%~70%为宜。日照长短和光质对插穗发根也有影响。一般认为长日照比短日照好,发根早,根量也有增加。蓝、膜下插穗发根率最同。

(4)土壤

据有关试验,扦插土以pH4.5~5.5,腐殖质含量少,比较洁净的红黄心士较好,一般比不铺心土的提早5~10大发根,并且可提成活率7%~10%。

解析那些“分不清”的云南大叶茶树品种


普洱茶的标准定义为: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陈香的一类茶。一般加工成散茶和紧压茶。

在这个定义里有一个明确的前提,即云南大叶种。

云南大叶种是中国著名茶树良种,是云南省大叶类茶树品种的总称。主要包括勐库大叶种(又名大黑茶)、凤庆大叶种和勐海大叶种等有性系以及无性系品种。原产云南省西南部和南部澜沧江流域,主要分布在该省双江、澜沧、勐海、凤庆、昌宁、云县、保山、元江等县(市)。

接下来,我们就一一解析云南大叶类茶树品种:

首先勐库大叶种,有性系。据《云茶大典》国家认定品种中介绍:勐库大叶种茶原产于云南省双江县勐库镇。在云南西部、南部各产茶县广泛栽培,为云南省主要栽培品种之一。

勐库大叶种外形植株高大,树姿开展,主干明显,分支较稀,叶片呈水平或下垂状生,叶特大,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叶色深绿,叶身背卷或稍内折,叶面强隆起,叶缘微波状,叶尖部骤尖或渐尖,叶肉厚,叶质较软。春茶一芽三叶盛产期在3月中、下旬。

适栽种于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西南、华南茶区。

其次凤庆大叶种,有性系。《云茶大典》中介绍:凤庆大叶种原产于云南省凤庆县。在云南南部、西部茶区广泛种植。其外形植株高大,树姿开展、半开展,主干明显,叶片呈水平或上斜状生长,叶椭圆形,叶色绿而富有光泽,叶身稍内折,叶面隆起,叶缘波状。春茶一芽三叶盛产期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

适栽于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西南、华南茶区。

勐海大叶种,有性系。原产于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其外形植株高大,树姿开展,叶片呈水平或斜上生长,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身平背微卷,叶面隆起。春茶开采期在3月上旬。

适栽种于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西南、华南茶区。

其余的大部分无性系普洱茶品种,多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群体品种中采用单株育种法培育。

诸如:云抗10号、云抗14号等,经培育种植后,其产量平均比有性系品种高,抗寒抗旱及抗病虫害性均较云南大叶种群体品种强。

茶树到衰老期会发生什么变化特性环境条件


衰老期

茶树随着年龄的增长,生长势渐趋衰退,这一阶段称为衰老期:主要表现为树冠面上新梢节间缩短,芽叶变小,“对夹叶”大量出现,“鸡爪枝”与枯枝不断产生,从而促使下部枝条与根颈处的潜伏芽前发,“地蕻枝”相继生长,逐步取代衰老技,开始出现“自然更新”现象,同时地下部根系亦开始萎缩、更新,侧根与吸收根减少,吸收水肥的营养面渐小,根颈处陆续生出不定根群,分担茶树衰老根系的吸收功能。这阶段茶树外貌逐渐呈现衰老状态,如枝干灰白光滑,着叶稀少,生机衰退,落花、落蕾增多,产量品质明显下降茶树的衰老期,不仅地上部枝梢衰弱,发芽能力差,“鸡爪枝”和“对夹叶”大量形成,采叶量大幅度减少,而且地下部根系老化,主根量大,侧根量小,吸收转化力弱。在茶树的衰老期,尽管如何加强养份供给以及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由于自身生长力弱,也难以达到持续丰产优质。

所以对于衰老期的茶树,应进行地上部和地下部综合改造,才能使之返老还童,重新进入高产优质期。通常对于老年期的地上部分改造,按照茶树衰老程度,运用重修剪或台刈措施剪掉那些衰老细弱枝条,促进重新萌发粗壮的新梢。对于地下部的根系改造,一般是采取深挖改土,增施各种营养元素,给茶树根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促使大量萌发新的根系群,更新老化根系,增长茶树吸收转化能力,使地上部和地下部同时重新展现旺盛的生机。此后经一定年限或人为的多次修剪、采摘、培育后,再次衰老,又进行第二次更新。如此往复循环,经多次更新后,复壮效果锐减,新生枝越来越少,复壮间隔的时间亦愈来愈短。当经过反复人为更新,即使加强肥、水等培育管理,也无法增加产量时,则应挖除老茶树,进行换种改植,重新建园。

茶树栽培的理性思维


湖北省茶叶绿色生产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植保、加工、营销、品牌等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为复兴国茶产业而努力。

采与养

茶树在栽培条件下,一年可萌发新梢3-4轮,有的多达5轮。根据茶树在生长季节中具有不断形成可供采摘新梢的特性,每轮茶都要按标准及时采,可刺激下一轮新梢的萌发和生长,否则会延误下一轮新梢的萌发期,使茶树的年发芽轮减少。

另一方面,茶树着生叶的寿命一般只有1年左右,每年都有一批新叶交替更新。自然生长的茶树,其老叶的交替更新主要靠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外界环境条件来调控,人工栽培的茶树还要受采摘时的留叶时间和留叶量的影响。比如留鱼叶采一方面可以减少茶叶中的黄片,同时又能发挥其光合潜能,确保茶树在年生育周期内留有适当的新生叶片,维持茶树正常而旺盛的生长势,确保茶叶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在采摘过程中,通常以采养结合的方式来达到最大产量和最优品质:幼年茶树打顶采,以培养树冠为目的,应以养为主,以采为辅;成年茶树树冠已基本定型,茶叶产量高品质优,应以采为主,在每个茶季结束前留一批叶片在茶树上养树,以提高产量;衰老茶树在衰老前期可采用春、夏茶留鱼叶采,秋茶酌情集中留养。

机采与手采

目前,茶叶采摘有两种方式:手工采和机械采。这两种方式对立中又保持统一。

手工采摘是我国的传统采摘方式,其采摘细致,能够保持鲜叶的完整性,并且能按标准、有选择性地采收芽叶;分批多次采可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特别适合高档茶和优质茶。但是比较耗费人力和时间。

机械采摘虽能提高采摘效率,利于实现茶叶的标准化生产,但却容易损伤茶叶机械组织,完整性差,可供采摘的批次也会减少。

据有关资料表明,机械采摘连续使用多年后,可使茶树的叶层变薄,新梢密度急剧上升,导致芽叶变小,对夹叶增多,品质严重下降。

因此可根据各自的特点,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春茶、名优茶以手工采摘为主,在夏、秋茶高峰期,采工短缺情况下,实行机械采摘。这种机械采摘与手工采摘相结合的方法,必然提高下树率减少茶青损失,减轻茶园管理的负担,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量与质

茶的产量与质量存在对立和统一的关系,情况不同,关系也不同。高山茶区植被好,多云雾,多漫射光,低温高湿,新梢生长较迟缓,持嫩性好,产量低但品质优;低丘平地茶区气温高,热量丰富,光照强烈,产量较高,但品质较次。

春季茶树体内养分贮备充分且以营养生长占优势,产量高,加之气温回升、光照好,自然品质好;夏秋季体内养分逐渐被耗用,贮备减少,茶区又正值高温少雨季节,直射光照射强烈,生殖生长旺盛,新梢发育较迟缓,芽叶易粗老,故产量低,品质差。

地上与地下

同一茶树体内也会存在营养竞争的情况,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态现象。茶树的地下部分营养过剩会出现根系粗大,枝叶稀少的现象,地上部分营养过剩会出现枝繁叶茂,根系细弱的现象,必须保持良好的协调和平衡关系,才能保证整株茶树的健康发育。

正所谓“根深叶茂”、“根靠叶养,叶靠根生”,说的就是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统一性。通常,通过修剪、采摘、施氮肥等措施来调控茶树的生长,使茶树的根冠比控制在0.5左右。

有机肥与无机肥

无机肥也叫化学肥料,简称化肥。它具有养分含量高,易溶于水,分解快,易被根系吸收等特点,故称“速效性肥料”,但养分单一,对土壤和作物有选择性。

有机肥俗称农家肥,是以各种动物废弃物和植物残体为原料,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或三者兼有的处理技术,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消除其中的有害物质,达到无害化标准而形成的一种“绿色化肥”。

同一茶树体内也会存在营养竞争的情况,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态现象。茶树的地下部分营养过剩会出现根系粗大,枝叶稀少的现象,地上部分营养过剩会出现枝繁叶茂,根系细弱的现象,必须保持良好的协调和平衡关系,才能保证整株茶树的健康发育。

有机肥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能够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且肥效持久,但分解慢,肥效迟。根据茶树生长状况,在不同的生长期兼施有机肥和无机肥能扬长避短,促进茶树的茁壮成长。

安根团队摘自张铭铭等《自然辩证法下的茶学》

茶树种子的(有性)繁殖技术需要什么要求条件因素那些


茶树种子繁殖既可直播又可育苗移栽。历史上最早是采用直播,其能省略育苗与移栽工序所耗劳力和费用,且幼苗生活力较强。育苗移栽可集约化管理,便于培育,并可选择壮苗使茶园定植苗木较均匀。云南大部分茶区因干湿季分明,并且冬、春连续少雨干旱,直播难以全苗,因此,多采用育苗移栽茶树种子繁殖技术较简单,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采种因的选择与管理

目前,我国很少设立专用留种茶园,一般都在采叶园中采种。要获得质优、量大的茶籽,促进茶树开花旺盛、座果率高且种子饱满。就必须抓好兼用留种园的选择和茶园的管理良种园的选择上要做到:①选择优良品种;②选择茶树生长旺盛,分枝较均匀,没有严重的病虫害:③选择坡度小,土呈深厚肥沃,向阳或能挡寒风、早风吹袭的茶园。

管理上要做到:①采养结合。茶树没有单独的结果枝,花芽和叶芽都长在同一个枝条上。茶树的花芽6~7月开始出现在当年生的新梢枝条上,因此,春茶留叶采,夏茶不采才能增加茶树花芽分化的场所:②加强肥培管理。合理施肥是充分采叶和采种所需的营养物质基础。采种茶园的施肥一般认为N:P:K=1:1:1较为适宜,基肥于9~10月间将有机和1/2磷、钾肥拌和后施入,另一半磷、钾肥在春茶后(5月下句)施入;③适当修剪,促进骨干枝的形成:④抗旱和防冻:⑤防治病虫害;⑥促进授粉。茶树是虫媒异花授粉,虫媒少,授粉不足,常是茶树结实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必要时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来促进授粉,提高结实率。

2.适时采收和妥善贮运

茶籽质量的好坏,其生活力的高低与茶籽采收时期及采收后的管理、贮运关系密切。适时采收,其物质积累多、籽粒饱满而发芽率高,苗生长健壮;茶籽采后若不立即播种,则要妥善贮存(在5℃左右,相对湿度60%~65%,茶籽含水率30%~40%条件下贮存),否则由于蛋白质的变性和脂肪的分解而失去生活力。茶籽若运往他地,要做好包装,注意运输条件,以防茶籽劣变。

3.播种前处理

将经贮藏一个月左右熟化后的茶籽在播种前用清水选种、浸种:催芽等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给种子以有利的刺激,促其萌芽迅速、生长健壮、减少病虫害、增强抗逆能力等。

4.细致播种

由于茶籽脂肪含量高且上胚轴顶土力弱,故茶籽播种深度和播籽粒数对出苗率影响较大。因此,要做到适当浅播和密播,播种盖土深度为3~5厘米,秋冬播比春播稍深,而沙土比黏土深。穴播为宜,穴的行距15~20厘米,穴距10厘米左右,每穴播茶子2~3粒,每亩4000~5000籽粒。播种时间在我国大多数茶区为11月至翌年3月。秋、冬播(11~12月中句)比春播(2~3月)提前10~20天出土。播种后要达到壮苗、齐苗和全苗,须做好苗期的除草、施肥、萌、防旱、防寒害和防治病虫害等管理。

云南古茶树资源分布情况以及茶叶品质特点介绍口感如何那些地方


古茶资源茶叶品质好,关键是云南大叶种品种好,云南大叶种的生长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七壤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好、海拔高、气侯、环境好。加之古茶树鲜叶采摘、鲜叶的运输、茶叶初制加工、精制加工、卫生、成品包装出厂都十分讲究,倍受消费者青睐古树茶叶笔者经多年的研究及感宫市评,即采用八项因子的外形、内质开汤审评。树龄在百年、八白年、千年乔木古茶与灌木茶叶对比,滋味基本相似,又各有其长。但古茶品质计传统普洱茶、现代普洱茶香高味浓醇,不是那么苦涩,回甘快,回甜好。

一、澜沧县景迈古茶

景边占茶制的传统普茶(青饼)品质外形、条素松紧适度、显毫、油润、匀整、稍有嫩茎。内质清香、浓(杯底兰否),滋味厚,浓爽口、苦深较轻,汤色黄绿明亮,叶底绿,嫩匀有芽。

二、双江县古茶

双江县占茶树茶叶是适制红茶的优良品种,制出的红茶(红条茶、红碎茶)香高味浓、汤云色红艳、滋味鲜爽、叶底红亮、条索粗壮、油润、金亳显露,亦可制绿茶和普洱茶。化学成份:蒸青样含茶多酚25%,水出物48%。

三、景谷县小景谷古茶

小景谷茶区(包括苦竹山、文山、那曼寨),古茶品质,制普洱茶小景谷古萘是最好的其外形:条索松紧适度、芽、叶肥壮、显毫、黄油润:内质:香气兰香(杯底留香),汤色绿树黄而明亮,滋味醇和、甜、回甘好,叶底绿明亮、嫩有老根化学成份:茶多酚24%、水浸出物46.9%。

四、宁洱县困鹿山古茶

困鹿山古茶制作的晒青毛茶,外形条索泡松、显毫、色洋黄油润:内质清香、滋味浓醇,回甘持久,涩不强,生津,汤色黄绿,叶底嫩梗,绿而明亮。

五、勐腊县易武古茶

易武山茶具有传统普洱茶陈化较快的特点。外形条索松泡不紧,芽条索肥状,油润、嫩茶梗长:内质香气清香、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苦涩较轻,回甘快、回甜好、爽口,叶底绿明亮、嫩梗。化学成份:茶多酚29%、水浸出物48%。

六、勐海县南糯山古茶

南糯山古茶品质,晒青毛茶外形条索松紧适度、条索长、油润、嫩根:内质香气嫩香、杯底带留香(花香味),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回甜、苦涩弱、回甘快。

七、勐海县布朗山古茶

布朗山古茶区包括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寨子古茶树粗大古老,与森林伴生,生态环境好,晒青毛茶品质好、茶气足。外形:条索松、肥壮、油润、嫩梗长:内质香气清香尚浓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苦涩特重,回甘快,叶底绿嫩、嫩梗。

云南古树茶保山市古茶树资源分布情况介绍位置那些地方


保山市古茶树资源分布

保山市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分布在昌宁县、滕冲县、龙陵县镇安、保山瓦窑以及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栽培型古茶树分布在保山隆阳的德昂日寨、大中寨、摆落塘、邦龙村、老营西河杉林果寨杨柳茶山、滕冲蒲川乡、龙陵镇安小田坝、施甸关摆马村等处生长,树龄在300~800年左右。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树的垂直分布在海拔1200~2400米,以1640~2200米居多,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茶树面积1.5万亩。保山已发现茶祖植物2个茶系,5个茶种。野生茶中以大理茶种C.t21iens1s和滇细茶种C.i112w2diesis为主,栽培茶中以普洱茶种C.2ss2米ic2和茶种C.sinensis分布较广泛,腊茶种在瓦渡乡有少量分布。

龙陵县野生古茶树资源分布

龙陵具古茶树资源,其中一株树高18.2米,树幅5.8米,干径123厘米,树型乔木,姿直立,叶片长宽13.3米×6.6米,叶菊圆形,叶厚有光泽,叶色深绿。芽叶茸毛稀少花大,平均花径5.8厘米,花瓣11片,子房有毛,柱头5裂。

腾冲县野生古茶树资源分布

腾冲县野生古茶树,其中一株树高7.7米,对幅2.5米,干径29.3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7.5厘米×6.6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平滑、叶质厚,叶色深绿。芽毛稀少,芽色微紫,平均花径4.8厘米。子房有毛,柱头5裂。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云南茶树速成密植栽培的实践的概念介绍特性条件那些地区》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云南茶树速成密植栽培的实践的概念介绍特性条件那些地区》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适合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