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茶是不是现代人提出来的概念?历史上有没有古树茶?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古树茶 古树茶普洱茶 云县古树茶口感

【www.cy316.com - 普洱茶古树茶】

今天我们探讨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历史上的古树茶。我们在经历古树茶升温的时候,可能很少有人会问,古树茶是不是现代人提出来的概念?历史上有没有古树茶或者说大树茶?

按道理应该是有的,因为茶史至少一两千年,两三百年就算古树,那古时候,应该也有古树茶啊。那为什么好像没那么热,是什么原因?

第一个问题好回答,有,而且一直都有。第二个问题涉及的东西多一些,我们一点点来分析,会很有启发。

茶这种植物,在陆羽《茶经》之前,只有零星的记载。我们先从陆羽《茶经》开始考察。

《茶经》第一句话: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从形态来说,一尺二尺是灌木,数十尺肯定是大树了。唐尺大概相当于今天30厘米左右,十尺已经不小了,那数十尺放到今天来说,也是单株甚至茶树王的级别。

两人合抱是什么概念呢?干围在3米多,这个在今天来说,也是非常大的古树,数量稀少,一个茶区能有几棵这么大的就不错了。

这些树出在哪里呢?巴山峡川,重庆到湖北西部这一代,离陆羽老家天门也不太远,应该说这些说法是靠谱的。这也说明,这一带是唐代古树茶分布的区域之一。

但是后面这四个字就比较触目惊心了:“伐而掇之”,砍了采。真有这么干的吗?有,前些年云南也有这么干的,现在没有了,但像缅甸一些偏僻地区偶尔也有。为什么?因为野生茶是无主的,今年采了,明年不一定是你的,十几二十几米的大树爬树危险费力,那如果短视一点,就可能砍了采。

如果都这么干,可以想象,这一带的古树资源支持不了多长时间。

其他地方有没有这么大的树呢?我们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茶树大不大,不仅仅和树龄有关系,和树种,和自然条件都有关系。有的茶树就是长不了那么大,而且,长着长着就老了。

唐代现存的资料看,这种大茶树应该还是少数。我们看另外一个传说。《神异记》里面讲余姚人虞洪进山采茶,遇到了一位自称丹丘子的仙人,这位仙人觉得虞洪做茶做的比较到位,于是特点指点他找到“大茗”,于是这个仙茶就被发掘出来了。

这个记载也被收录在《茶经》里面,不过这个“大茗”究竟是什么呢?是说茶树大,还是叶子大呢?我们也无从知晓。如果从仙气儿的角度看,大叶茶似乎没大树茶更震撼。如果是指大茶树的话,那倒是很有意思,因为在唐代,余姚所在的浙东、包括浙西,似乎很少有大茶树。这个故事说的是西晋时候的事,会不会有时代变迁的因素在里面?

这些只能猜测,但是在茶文化发达的宋代,古树茶就不是猜测了。我们都知道宋代茶最好的就是建茶。这个不光是名气,而是有真正的内涵作保证。建茶好到什么程度呢?别的地方的茶在加工的时候,生怕流膏导致茶味淡薄,而建茶加工的时候,还怕膏流的不够多。这就是茶质非常好,内涵物质非常丰厚。

建茶为什么这么好呢?除了环境,其实更重要的是茶树本身。我们看沈括《梦溪笔谈》:

“建茶皆乔木,吴、蜀、淮南唯丛茭而已。”

什么意思?建茶是乔木,其他地方都是小灌木。这个很有意思,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宋代的巴蜀一带,也已经不清楚有多少大树茶了。

梅尧臣也说:“建溪茗株成大树,颇殊楚越所种茶。”

这里面讲的差不多,建茶多大树,而在茶叶传统产区的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基本上没有什么大茶树了。

建茶的树有多大呢?庄绰《鸡肋编》:

“韩岜知刚,福州长乐人,尝监建溪茶场,云茶树高丈余者极难得……”

丈余也就是3米多,这个和唐代巴山峡川的比,不算很大。我们拿到现在云南古树茶的范围来说,也是比较常见,不算很突出。为什么呢?

因为唐代巴山峡川的茶是野生古树,现在云南普洱临沧一带森林里的野生大茶树,高达十几米很正常,甚至二十几米都是有的,树形也往往是高挑的。但是栽培型的古树,相对来说没那么高,树形也往往更舒展一些。

宋代最好的茶是大树茶,这个有没有道理呢?

我们今天说古树茶受到重视,有多方面的原因。最简单的来说,就是两个方面。

第一个,更干净,这个主要不是食品卫生,而是食品安全。台地茶密集种植、品种单一,必然容易有病虫害,而古树茶相对来说好得多。我们这些年监测的经验,很多生态好的古树茶,即便用最严格的标准,农残检测结果仍然是零,因为本来就没有嘛。有些生态不那么好的,可能受到周围环境干扰,会有一点点,但是远远低于欧盟标准,更不要说国内标准了。

古时候没有农残这个问题,即便是灌木,种植生态也比现在要好得多。那就要看第二点了。

第二个,茶质更好。古树能够呈现丰富的香气滋味,同等条件来说,口感要远远好于台地茶。为什么的大树茶的口感更好,其中一个原因是大树的根系扎得更深更广,吸收的土壤物质自然更丰富。另外还有大树机能和茶树品种本身的原因。

我们今天如果到北苑、包括整个建瓯地区去看,基本没什么大一点的茶树了,不仅现在是这样,明清时期也是这样。

《续茶经》引《随见录》就说:“《笔谈》云,‘建茶皆乔木。吴、蜀惟丛茭而已’。以余所见,武夷茶树俱系丛茭,初无乔木”。

我们再举一例,《十国春秋》里面讲:闽国皇宫里有两株茶树,称为“清人树”。每年春天嫔嫱们采茶,要搞一个活动,叫“倾筐会”。我们想象一下,这两株应该是大树。否则随便找一个宫女采一下就完了,不可能大家一起采,还搞成一个大聚会。我们现在云南有些地区的大树采茶就是这个样子,七八个人同时采一棵树,有的身影隐在茶树中,都不容易看见,很壮观,总而言之沈括应该不会搞错。

那第二个解释,茶树品种变异了,乔木变成灌木了。这个并非天方夜谭,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品种的变异是很自然的现象,这个是非常正常的。我们看在云南,有些可能是

小编推荐

如何判断你喝的是不是古树茶?古树茶越喝越渴吗?


导读:越来越多人关注古树茶的话题,有人甚至上知乎求证:喝了倚邦茶山的普洱茶,感觉回甘很快,苦、涩都比较清淡,又听老茶客说,好的普洱茶滋味应该平淡似水,真的是这样么?

嗱嗱...听听各路茶神怎么说:回甘快未必就是古树茶,只能说明茶质还不错,古树茶必须是纯料茶,产量稀少…

300年以上的才叫古茶树,当然也有人定义为100年以上,生物学得好的同学,还分析树龄:

树龄30年以下的茶树,氮的代谢比较旺盛,生成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质、茶多酚等与氮元素相关的产物,所以树龄小的茶树比较鲜爽,但甘甜度稍差。

树龄30年以上的茶树,碳的代谢明显,生成大量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寡糖(如麦芽糖、蔗糖、棉子糖等),多糖(糖原、淀粉、壳多糖、透明质酸、半纤维素等),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糖脂等,所以苦涩度低,甘甜度好,醇厚度好。

如果仅从滋味、口感体验出发,如何(能否)判断你喝的是不是古树茶?有位小伙伴提出了5个指标:

1、生津的「速度」

生津是很容易的,很多原因可以令口舌生津,过分注意生津的感觉反而易混淆。从茶汤入口到舌面散发感出现的时间,为生津的速度。同等品种,速度越快越优。

2、回甘的「彻底程度」

真正优质的普洱茶,从回甘一开始,苦涩就彻底结束,没有舌面附着感,整个口腔有种很甜润的感觉。

3、香气的「融合度」

闻起来和喝下去后的香气程度、比例。优质新普洱的香气是喝下去后再从喉咙里面出来,持续很长时间,很清悠,没有不适和不悦之感。

4、喉感的「深度」

喉感深,喝起来会有一种体验:口腔感没有喉感强烈,且喉咙深处的触感会持续一段时间。

5、喉韵的「持久度」

喉韵指的是在喉部的「甘」化开之后,形成甘甜生津、香韵四溢的舒爽感受,也是品茗的一大关键。喉韵愈悠长,则茶性愈稳定。而茶性愈稳定者,其收藏价值亦愈高。无底韵者则失于粗鄙。

且慢,感觉有时也是不靠谱的:

误区1:把「回甘」当「甜」

甜,是入口即甜的感觉,只有内质丰富的好茶,才能入口就能感受得到。

误区2:以「苦涩」为「霸气」

时常会听人说,不苦不涩的茶,便没有霸气,没有转化、提升的空间。事实上,好的生普洱苦涩味迅速被口腔感受到,又会迅速地消退,转成甜味。反之则苦涩味消退很慢,甚至历久不退。

冰岛古树茶历史


冰岛这个地名在云南茶界可谓是无人不晓,它的知名度绝对不亚于班章山。冰岛在勐库镇的最北部,离勐库镇33公里,与临沧市南美乡接壤,乘车从勐库镇出发沿南勐河而上,不用一个小时便可到达冰岛寨。冰岛寨在半山上,全寨房屋坐北朝南视线开阔,冰岛不下雪也无冰,四季如春,葱葱绿绿,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个适宜人群居住的好地方。冰岛寨1904年以前是个纯粹的傣族寨,傣语读为“扁岛"。1960年以前的双江史书、文册也是将冰岛记为“扁岛"或“丙岛",而现在用冰岛代替“扁岛"作为老寨子的地名确有汉文翻译不准确的因素,弄得既不表音又不表意,不中不洋,没有去过冰岛村的人听那地名还以为那是一个江中很冷的小岛,还有人一提起冰岛即联想到欧洲的小国家冰岛国。真不知后来的各种书籍地图是如何将傣语村名“扁岛"译成冰岛的。但当你走进冰岛寨时,寨子里的傣族村民仍将自己居住的寨子叫做“扁岛"或“丙岛”。

说双江勐库的大叶茶,无论如何都要说到冰岛,查1949年以后双江、临沧的史书史料及云南的各种茶书在介绍双江勐库种茶的事的,都是说双江勐库种茶始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茶种是勐勐(双江)傣族土司派冰岛人去西双版纳引来的(另一种说法是从缅甸滚弄山引来的)。于是,时至今日不少只看书不作实地考察的人便下结论说双江种茶的历史仅有520多年。

关于勐库冰岛茶种从西双版纳引来之说,笔者多次进双江深入调查得知,此说法源自勐勐傣族土司的家谱记载,这本土司家谱是用老傣文记载,过去双江有懂老傣文的学者看过,此记载应该是真实的,冰岛的傣族人的确去西双版纳引过茶种。

清代以前,双江这片土地居住过布朗、佤、拉祜、彝、傈僳等民族,在这些民族中,只有傣族有文字,所以双江300年以前的历史文献现存的只有傣文版本,要查找双江清代以前种茶的记录只有勐勐傣族土司家谱中有那么几句话的记载。双江1904年才改土归流,在此之前,1479年至1903年勐库一直是勐勐傣族土司管辖,1903年以前勐库及双江全境种茶的情况找不到汉文记录,因为找不到汉文记载,1904年改土归流以后凡是写双江种茶历史的人都依据勐勐傣族土司的家谱来定论。可那些写双江茶叶历史的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起始点,那就是勐勐(双江)的傣族从勐卯进入双江的时间是元朝末年(1358年),在勐勐傣族土司没有统辖双江之前,双江布朗族种茶的情况没有人为他们留过文字。

双江这片古老的土地,在勐卯的傣族没有迁入之前有布朗族居住,这是研究云南民族史的学者都知道的事。

布朗族、佤族、德昂族古称濮人。濮人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族人,云南的云县白莺山、凤庆香竹箐,勐海布朗山、勐腊革登山、勐库公弄、勐库小户赛(13世纪前小户赛是布朗族居住)等地留下的特大型人工栽培的古茶树都与布朗族有关,这些地方留下的罕见的大茶树足以证明布朗族二千年前至八百年前已在从事人工种茶,凡布朗族居住过的古村寨都能找到特大的古茶树,这是今天还能看到的活历史、活档案。

从双江历史来看,拉祜族也比从勐卯来的傣族先定居于双江,从勐库坝糯、懂过、小户赛、南迫这些拉祜族居住过的古寨留下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来看,在勐卯傣族还没进入双江之前,拉祜族已在进行人工种茶,因拉祜族没有文字,拉祜族在傣族迁入之前已在勐库种茶的情况没有文字记载。

冰岛(扁岛)100年前是个纯粹的傣族寨,1903年以前一直由勐勐傣族土司管辖。1485年冰岛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引入茶种,而1485年当时的勐勐土司是罕廷发,罕廷发是耿马傣族土司的侄子,来勐勐(双江)任职之前,少年时代曾去木邦的景栋(今缅甸景栋)缅寺学习佛教多年。1480年成年后才回到勐勐当新一任的勐勐土司,景栋离西双版纳的打洛仅几十公里,罕廷发从景栋回勐勐必须要经过勐海,勐海的布朗山、巴达山、南糯山等当时已在大规模种茶(这一段历史我已在我的另一本书《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中作过阐述),罕廷发经过勐海时对这一情况是知道的。罕廷发上任后派冰岛(扁岛)的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引茶种是有其历史背景的,罕廷发经过西双版纳时看到西双版纳(车里宣慰司)正在大力发展茶叶,村村寨寨都在种茶,这对他是有启发的,他上任后,也要让他管辖的地方的子民们也种茶。

明代和清代傣族土司、贵族、上层人物间是有联系、有来往的,经常进行联姻、互赠土地、联合抗敌等,罕廷发与西双版纳的傣族土司关系一定很好,他才会派冰岛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取茶种。还有一个方面可以断定,当时(1485年)勐库的布朗族、拉祜族已在种茶,布朗族寨、拉祜族寨已有茶树,罕廷发知道勐库那片土地适合种茶。罕廷发1480年才到勐勐任职,1485年派人去西双版纳引茶种时,罕廷发还没有完全掌控住勐勐全境(今双江全境),他还没有完全掌控住山区的布朗族、拉祜族、佤族等(罕廷发后来是通过传布小乘佛教在山区各寨子建佛寺,用宗教手段将山区各个民族统一起来的),从维护稳定,避免民族纠纷来讲,罕廷发不可能也不愿去向布朗族、拉祜族索要茶种,西双版纳离勐勐并不远,今天的澜沧县县城勐朗坝当时还归西双版纳管辖,勐勐与西双版纳算近邻,西双版纳的傣族与勐勐的傣族都信仰小乘佛教,且语言相通,罕廷发派人去西双版纳取茶种比向公弄的布朗族、坝糯的拉祜族索要茶种更妥当、更合情、更容易、更方便。罕廷发刚刚上任当勐勐土司,大局稳定是最重要的事,从搞好与被统治民族关系的需要来看,罕廷发也不会去向山区的布朗族、拉祜族索要茶种。

另一方面从当时的现状分析,罕廷发1480年到勐勐任土司时,勐勐山区的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已在种茶、已有茶树,已有茶喝。勐卯的傣族迁入勐勐(双江)还不到100年,傣族多住坝区,采不到茶籽,没有茶树,当时没有茶喝的就只有傣族人,傣族人也要喝茶,罕廷发和土司府的人也要喝茶,罕廷发派人去西双版纳引茶种是很有必要的。从小处讲,冰岛(扁岛)有了茶树后,全勐勐的傣族就有茶喝,勐勐傣族土司就有了自己的贵族茶园,有了自己可以随意支配、送礼的茶叶、茶籽,如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勐勐土司送给顺宁府的茶籽就全部来自冰岛(扁岛);从大局讲,罕廷发要当好地方官,就要发展地方经济为一方百姓造福,茶叶在明、清两代如同货币,什么物品都可以换来,冰岛引茶籽、种茶可以推动全勐勐大规模发展茶叶,提高各族民众的生活水平。

从双江(勐勐)1485年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傣族土司罕廷发派冰岛(扁岛)的傣族村民去西双版纳(车里)引茶种应该确有其事,符合勐勐当时的历史现状,但说勐库及整个双江地区种茶是从1485年冰岛人去外地引来茶种开始就有些不符合历史状况,因为在勐库的公弄、小户赛、南迫、坝糯、懂过这些布朗园就等于是勐勐傣族土司的私家茶园、便、最合适、最有面子。族、拉祜族居住过的古村寨现今还能看到许多树龄超过600年的人工栽培大型茶树。至于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勐勐土司与顺宁土司联姻,勐勐土司送数百斤茶籽给顺宁府也应该确有其事,勐勐土司用扁岛(冰岛)的茶籽做女儿的陪嫁礼是很容易、很体面的事,冰岛是傣族村寨,冰岛的茶园就等于是勐勐傣族土司的私家茶园、贵族茶园,用冰岛茶籽送礼无疑是最方便、最合适、最有面子。

冰岛是勐库地区海拔最高的傣族寨,也是勐库地区唯一一个高山上的傣族寨。冰岛的土壤气候与勐库其他山区的村寨一样非常适宜种茶,冰岛茶口感好,这也是茶界公认的,但冰岛茶与公弄、小户赛、坝糯、懂过等村寨的茶相比各有风格,孰高孰低,难下定论。

冰岛茶几百年来在双江(勐勐)独享尊荣、声名远播,这与双江过去一直是傣族土司统治有关,冰岛傣族村民种的茶园相当于勐勐土司的私产,也相当于勐勐土司的贵族茶园,勐勐土司的对外活动,对外交往会首选冰岛茶,勐勐傣族土司几百年的特权、地位为冰岛茶身价独高、声名远播提供了条件,名气大、身价高并不等于就是资格老,就是年代最长最久。最早在勐库定居、最早在勐库种茶的是布朗族而不是傣族,从民族迁徙的时间、从村寨的历史、从勐库各村寨现存的古茶树的大小树龄分析来比较,公弄、小户赛、南迫、坝糯、懂过等布朗族、拉祜族村寨种茶的时间要早于冰岛(扁岛)1485年开始种茶的时间。

乔木古树茶和台地茶的概念


品鉴乔木老树茶和台地茶的几个概念!在乔木茶收藏问题上,首先要搞清楚相关的几个概念:乔木茶、乔木古茶、乔木青(生)茶、乔木熟茶、茶园茶、台地茶、灌木茶、拼配茶、单一茶蓄茶。

乔木茶与乔木古茶:就植物学分类而言,不论是乔木茶还是台地茶都属于乔木,由于收藏时乔木茶与台地茶的茶质存在区别,为了收藏区别的方便,人们习惯上把茶树高度超过1米且树龄较长的乔木型的称为乔木茶,乔木茶不采用现代茶园管理方式,在多年生长中,基本是自然生长,基本不施农药、化肥,因而所产的茶叶品质好,属于不存在或者基本不存在农残问题的生态茶。在乔木茶中人们习惯将栽培时间较长的又称为乔木古茶或乔木古树茶,至于要多少年可以称古树茶则暂时没有公认的说法,有人主张要树龄上百年。

乔木生(青)茶与乔木熟茶:用乔木型茶树的茶叶加工成的晒青就是乔木生(青)茶,可以是散茶,也可以是紧压茶(砖、沱、饼等)。用乔木型茶树的茶叶经人工发酵制成的熟茶就是乔木熟茶。初学喝茶、藏茶的人喜欢问:是不是乔木茶做的熟茶?而茶商们对这个问题一般乐意说“是”。究其原因是因为生茶经人工发酵后,茶的质与形变化极大,品茶及藏茶高手也难于分辨熟茶是否是乔木茶。就现在的茶叶市场而言,由于乔木茶原料价高,一般做熟茶绝大多数都是用台地茶,只有极少数厂家的极少数产品用乔木茶或用乔木与台地茶混合发酵制成。虽然普洱茶收藏界公认乔木茶做的熟茶品质更好,但发酵时是否全用乔木茶,用了多少比例的乔木茶只有做茶的人心里明白。因此,对于收藏者而言除非你自己监制。除非你亲自看着,否则追究熟茶是否是乔木的是没有意义的。

茶园茶、台地茶、灌木茶:人们习惯上将台阶型种植并修剪平整的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的称为茶园茶、台地茶或灌木茶。台地茶最大量是做成绿茶、乌龙茶,也做普洱生茶和熟茶。台地茶中又可分三类:第一种原来是乔木型的,甚至是几百年的古树茶,后来在茶园改造时被矮化。第二种是20世纪50-70年代用茶籽繁殖的。第三种是近年用扦插技术繁殖的。台地茶由于追求高产高效,农药化肥使用很多,尤其是过去的六六六、DD涕等会长期保留在土壤和植株中,加之农药化肥造成的速生效果,使茶质不佳。虽然近年人们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出现了不施少施农药化肥的生态茶园,但由于大量修剪和大量采摘使台地茶与乔木茶在品质上仍然有明显差别。如耐泡度、香气、质感等差距很明显。

拼配茶与单一茶菁茶:拼配茶指厂家根据需要把不同产地的茶蓄按一定比例拼配在一起,以求得特殊的口感。历史上的紧压茶,尤其是过去国营大厂的茶一般都是拼配茶。从90年代后期人们为追求乔木古茶的纯正韵味,开始制作单一茶著的茶品,开始在包装上标注茶著来源。对这两种茶应该说各有优缺点。拼配茶拼得好可以把各地茶的优点发挥出来,达到最佳效果。但由于是拼配,消费者就无法去鉴别茶原料好坏了,比如用台地茶拼乔木茶当乔木卖;用10%景迈茶拼90%景谷茶,但在包装说明上说是各占50%等,消费者是无法鉴别的。所以如果买茶时不追求纯乔木可以买拼配茶,如果要纯乔木就最好买单一茶菁茶。

古树茶不是云南特有——揭秘东南亚古树茶


中老缅泰四国山水相依,滇南地区和老缅泰三国享有共同的生态环境和植被覆盖,当地少数民族自古就有种茶,饮茶和吃茶的习惯……

对普洱茶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可能听说过东南亚一带有古树茶的传闻,实际上东南亚几个国家和云南一样拥有丰富的古茶树资源。

为什么老挝、缅甸、泰国都有古茶树?

首先,这三个国家已经发现有大面积的古茶树存在,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其次,滇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和这几个国家差不多,共享同样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结构,有同一类树种存在也是理所当然;

再次,这几个国家和滇南地区很多少数民族同宗同源(傣族、布朗族、拉祜族、哈尼族、阿卡族、苗族、瑶族等),享有共同的饮食习惯和民族文化。老曼峨,曼兴龙自古就有吃酸茶的习惯,国外包括缅甸,泰国,至今,也都有腌茶,吃茶的习惯,在泰国,更是把酸茶当做招待朋友的一种美食,而且,在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里,茶树作为一种食用菜品,如同苤(piě)菜根一样,不论他们的部落迁徙到哪里,都会带着茶种,走到哪里,种到哪里。所以,古茶树当然不是中国独有了!

境外的古树茶品质如何?

据实地考察,这写境外古树茶多在原始森林里,多年来生态环境得到很好地保护,而且,在缅甸农药是被明令禁止的,由于战乱等因素很多地方的茶树都没人管理,采摘。排除工艺因素,茶叶本身的品质是非常棒的,当然,一个国家的古树茶资源较多,分布较广,也会有不同的口感和风味。

老挝,缅甸、泰国的茶是不是普洱茶?

很多茶友会说,缅甸茶也算普洱茶吗?我们知道相关部门规定的普洱茶的定义是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当然,如果从普洱茶的地域保护上来讲的话,老、缅、泰的茶都算不了普洱茶,但如果从茶树的品种和加工方式上来讲呢,缅甸的大叶种茶树按照晒青毛茶的加工工艺做出来的就是普洱生茶。

古树茶也有黑历史


在普洱茶的历史中,有一种茶和女排之命运类似,那就是咱们的古树茶。古树茶一度沉寂,甚至遭到否定,然而其品质尤坚,故而重得大家厚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古树茶的那些黑历史。

随着业界对普洱茶认知的加深,古树茶受关注度与价格一路增长,近年来更是由于游资热钱的涌入导致古树茶价格暴涨成为一种经济现象。

当下喜好普洱茶的茶友,是否知道古树茶曾被官方认为无法饮用而彻底排除?沉寂多年后古树茶又是如何从默默无闻发展至今的?

何为古树茶?

普洱茶树按种植管理方式分类,可划分为台地茶、生态茶、古树茶和野生茶。

台地茶是密度种植、高度人工干预的茶园茶。

生态茶是植株密度低,生态化管理树龄偏小的茶园茶。

野生茶自然生长完全没有人工干预。

古树茶在2005年之前被称为栽培型野生茶,因其人为栽种但不加管理,树龄超过百年以上。后来因为古树茶的品质逐渐被认可,大量的人工管理,再称其为“野生茶”显然是不恰当的,故改名栽培型古树茶,简称古树茶。若是按照树龄划分,则树龄百年以上的茶树即为古树茶(大树茶),树龄百年以下的则称为小树茶。

虽然得到正名,但发展之路仍然崎岖

1985年,时任思茅地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的何仕华先生认为古树茶可以饮用。他为了证明此观点,特将古树茶茶样送交杭州质检所,经由骆少君女士检验确认,古树茶安全无毒,自此古树茶方得正名。

此举为古树茶再度回到普洱茶生产制作扫清了障碍。虽然古树茶得以正名,但在当时以外形、嫩度作为茶叶收购评审首要标准的时代,古树茶外形粗大不讨喜,收购价格低,生产效益差,不构成市场也无人重视。

但茶人们未曾遗忘古树茶在历史上的辉煌。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已有茶人开始复原旧时茶品的制作风貌。

因此1999年后,便有了“99易昌”和“绿大树”的出现,这些茶品原料为大小树混采,茶品制作开始恢复到印级茶甚至号字茶的方式。

古树茶终于得到认可,走向辉煌

一开始了解这些茶品的人尚在少数,但在2001年10月首次品饮“99易昌”、2000年首批“绿大树”等古树茶品,发现古树茶较同期的台地小树茶茶品转化速度快、口感厚实、韵底深沉。

于是有人便在网络上开始公开预测古树茶将成为未来普洱茶市场的主流。因此从2001到2003年,古树茶的市场行情一路看涨。

至2003年,古树茶价格得以与台地茶平齐并进而超越。

现在,人们说到古树茶就两眼放光,而听到台地茶就会一脸嫌弃。古树茶真正到了它的辉煌期。

从被否定到被认可,直到如今的辉煌,古树茶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然而真金总能历经时间的考验,对于历经千百年的古树茶,这被误解的几十年,根本不算什么。

品古树茶,不仅能品出醇厚甘美,更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古树普洱的古法制作技艺古树茶怎么制作历史


远在边陲之地的云南,守着天赐的茶树资源,长期保留了制茶童年期稚拙的技艺。

唐代,闻名天下的是产于现在江南茶区江苏宜兴的阳羡贡茶,这种蒸青茶的制作技艺登峰造极。与此相较,樊绰笔下《蛮书》中记载的云南茶“散收,无采造法。”

地理造就了云南茶的制作技艺,沿着自己的道路缓慢地演进。直到明末清初,吸纳了外来紧团茶的技艺,才有了普洱生茶加工技艺的雏形。《徐霞客游记》的记述:“采摘乔木茶树鲜叶,焙而复曝,不免黝黑。”方以智《物理小识》的记载:“蒸而成团,市之西蕃。”白族进士李元阳的评价:“藏之年久,味愈胜也。”

有清一代,普洱茶的加工工艺趋向于完备成熟,并传承至今。1911年,满清覆亡,至此作古。因此称其为古法制作技艺。同理,1911年之前栽种的茶树,名为古茶树,已逾百年,名副其实。

普洱茶的古法制作技艺,以现代科学的名义一分为二。

自采摘鲜叶,历摊放、杀青、揉捻、日光干燥,名为晒青毛茶,属于初制工艺。现代茶叶分类的国家标准,列入绿茶的范畴。与蒸青、炒青、烘青的名优绿茶相较,工艺古朴稚拙,独具特色。

原料选取,注重名山。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师范的《滇系·山川》、檀萃《滇海虞衡志》、阮福《普洱茶记》等典籍,一致记述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洒这六大茶山,并有多人指称以倚邦、蛮砖味较胜。是故主张,纯料普洱生茶,原料至纯,以山为止。

原料选取,注重古树。以明末清初徐霞客所记,升梯架树采摘鲜叶为原点,当下云南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等地遗存古茶园为参照,纯料生茶,止于古树。

原料选取,注重节气。以张泓《滇南新语》等记载,采茶以雨前为佳。无论是农历谷雨以前,亦或是傣历泼水节以前,均符合春茶为优。

原料采摘,老嫩适度。清代上贡普茶珍品,采摘细嫩茶芽。粗普叶,散卖滇中。老嫩适度,最为看重。并留下夷女采摘女儿茶的珍贵记述,为所有茶中之只仅见文字记述者。

原料摊放,貌似简单,殊不知内藏乾坤。时至今日,仍有古茶园,散存于山林之中,早出晚归,采摘所得鲜叶,多有萎凋过度之虞,而近于红茶。令人叹息不已。

从古老的水煮杀青,到唐宋时期的蒸汽杀青,再到明代中期以后的锅炒杀青。晒青毛茶承继了名优绿茶中的主流锅炒杀青技艺,但又无意间造成了中低温杀青的特色。我们猜测,这是由于条件简陋所致,今时尚且有云南山寨中人以煮饭炒菜之锅,清洗干净后用来炒茶。这种以名优绿茶视之为弊病的工艺,以现代科学原理解释,恰恰留下了鲜叶中一部分酶的活性,从而为茶后期的转化留下了空间。这是古法技艺的精华所在。

古法技艺,手工揉捻。不同于名优绿茶优美动人的万千形态,揉捻成型的条索,或粗大肥壮名为抛条形;或紧结挺秀,名为紧条形。晒青毛茶的条形展现出一种抱朴守拙的自然美感,这是来自于制茶童年期技艺稚拙形态的遗存,堪称茶叶形态的活化石。

茶,从日光晒干、炭火烘干到锅炒炒干,不断演进。唯有晒青茶,感念上天的恩惠,固执的保留了这种最为原始的干燥技艺。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茶学院校的教科书中,仍然鄙薄有日晒味的晒青茶,以为最差。孰不知,正是阳光日晒,赋予了茶以新的生命。

从茶叶叶片的大小能否判断是不是古树茶?


其实,叶大叶厚跟是不是古树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茶树有大叶种和小叶种,有厚叶型和薄叶型,这是茶种的分别。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鉴别是不是古树茶呢?

很多人辨别古树茶都是看叶底的大小、厚薄,甚至以为叶大叶厚就是古树茶,反之就是台地。这样真的对吗?其实,叶大叶厚跟是不是古树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茶树有大叶种和小叶种,有厚叶型和薄叶型,这是茶种的分别。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鉴别是不是古树茶呢?

关于是不是古树茶,市场上有一个“六味两性鉴茶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所谓的两个特性指的是持续性和稳定性。

1、持续性

持续性,指的也就是茶的耐泡度。当你在品饮普洱茶时,如果发现其中一项滋味在任意一泡发生减弱时,就证明此茶的持续度就只有到达于此了。茶的持续性也决定了茶的稳定性,持续性越久,稳定性越高。

2、稳定性

茶汤的稳定度越高,茶的内含物质就越丰富。后期存储时,才能在稳中求得后期之美。所以由此又能证明为什么很多茶客说便宜的新茶买回后刺激性强,放几年陈化后就好喝了。

六味鉴茶法是指从香韵、甜度、茶汤、回甘生津、苦涩、喉韵六个方面来鉴别一款茶。

1、香韵

不同的茶树根系深度不同,摄取的养分也不同,香韵也就不同。台地茶由于养分不足,内质较差,只能依靠拼配提升滋味,还有耕种施肥行为,只能体现出清香,而且此种清香随着后期的陈放1-2年就会消失,慢慢转为陈香;而古树茶能获取土壤深层的矿物质成分,能以内质丰富的最佳状态将各山头的独特性体现出来。香气浓郁持久,具有独特的香韵,且香韵沉稳。

2、甜度

此处的甜说的是入口后在舌面上的直接表现,千万不能与回甘混为一谈。但其甜为高雅清甜,往往被回甘所掩盖,喝茶有一定年限之后,能够将各项滋味分离品味,便能领略其中的滋味,新茶客则很难品出。甜度也是鉴别好坏的一方面,但不是关键,而且只能慢慢修炼体会。

3、茶汤

品味茶汤是鉴别内质是否丰富的一方面。古树茶茶汤均为金黄色,色泽通透明亮,而且这是当年早春茶的表现。茶汤粘稠度的鉴别请勿一点点茶汤喝入口中就来判断,应该将茶汤稍试大口一些喝入口中,在口中迂回一圈咽下,一能感受其茶汤粘度,二能感受茶汤厚实饱满度及其顺滑感。

4、回甘生津

回甘和生津是茶的基本滋味,台地茶回甘和生津体现都比较快,但持久度较差,一般6泡之后就开始减弱,古树茶此项滋味体现比较稳定,快而持久。

5、苦涩

苦涩也是鉴别茶好坏的关键之一。苦涩是茶的本性,任何茶都有,苦涩若能回甘生津便是好茶。若是苦而不化,甚至喝了让人感觉不舒服,那么就需要我们仔细斟酌了。

6、喉韵

喉韵也是鉴别茶好坏的关键之一,也是非常之重要。喉韵就是在喉部形成的清凉舒适感,舒爽度较高,还有会形成喉部回甘生津,香韵久留的感受,而且在呼吸时这种韵味会随呼吸带入口中,此时您会产生错觉,怎么我的喉部也能尝到甘甜,香韵;喉韵的产生是因为茶品内质丰富时,茶汤喝下时滋味会在喉部累加释放,台地茶内质不足所以还没有累加就已经释放,所以不能形成喉韵,这种喉韵古树茶在喝完茶后均能持续20-30分钟之久,喉韵越久就代表内质越足。所以,我们在面对一款茶的时候,不能片面的凭借某一个方面就断定它的好坏,我们应该综合各方面来判断。

如何判断一款普洱茶是不是古树茶?


首先来看看古茶树是怎么分类的呢?我们常把古树茶分为:野生古茶树、过渡型古茶、人工栽培型古茶树。那些所谓的大树茶、老树茶、小树茶之类,似是而非的概念是不正确的。何为大树?何为小树?何为老树?参照物是什么?语焉不详。

野生古茶树就是未经过人工训化,属于自然进化,未经过人工干预的纯野生品种。目前它们的存世量非常的少,大多分布于大丙山,也就是咱们提的白莺山,邦马大雪山,无量山哀牢山以及布朗山等地区。野生古树茶的茶味淡,苦涩味不重,回甘比较好,很润,但茶气重。如果制作成普洱的生茶,不常喝茶的人,喝多之后容易引起所谓的茶醉(低血糖症)以及腹泻,不建议你们多喝。

野生古树茶最好的就是制作成红茶,那是红茶中的上品。以无量山古树茶为例:这个野生古树茶是2007年做的,原料是朋友亲手采摘的,后期与我共同制作完成。至今已经有十年,但茶的颜色到现在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然是黄绿色的。汤色清亮,颜色呈金黄色;叶片不大,但很薄;边沿的锯齿数量稀疏,齿牙很浅;叶脉凸起,很清晰;柔韧性非常的好;不容易捻碎还有扯断。这些特征与某些百科或者是专家有些出入。

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就是野生古茶树经过数代人工驯化、栽培后转化而成的品种。这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古茶树,人工栽培茶的历史非常的长,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上,证据就是现存活于临沧大朝山香竹箐的那棵树龄为3200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千年以上古茶树的存世量非常之少,通常千年古茶树的直径在一米左右,绝不会低于80厘米,树高在9米以上,树冠直径应该在10米左右。

白莺山千年古茶树叶片油性很好,叶片锯齿非常稀,齿牙浅几乎看不到;叶脉清晰可见,有七对。冰岛老寨古茶树的叶片同样也是七对叶脉,这和9-16对叶脉的说法,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还有许多人将不苦不涩作为判定是否是古树茶的一个标准,这个不准确。老曼娥、老班章、千家寨的古树茶就比较苦也比较涩。你不能说它不是古树茶。

最后判断茶树树龄得从这三个方面来看:

1.茶气,树龄越老茶气越重。

2.汤的质感,在相同的年份下,越润越滑粘稠度越高,树龄越长。

3.叶底,同是头春茶的条件下,叶片薄,叶脉清晰凸出。当然特例除外,人工栽培过渡型就不在此例。韧性好,不易揉捻碎,拉扯不容易断。

4.叶片的锯齿,越稀疏,齿牙越浅,甚至看不出,说明树龄越高。

热炒古树“概念” 普洱茶暴涨


六年前的2007年,因游资过度爆炒,而导致泡沫破灭、价格暴跌;六年后,原产地云南再度传来某些品种、产地原料飙涨的消息,并导致终端售价“水涨船高”。

这次的涨价,是否能让重现曾经“一饼难求”的“辉煌”?行内专家和茶人纷纷表示,终归还是要回到作为农业产业的基本价值,今年的暴涨潮难以长久维持。

果不其然,8月13日,收藏多年的老茶人陈凯新致电记者,并透露,在原产地,年初被游资推动的“古树茶”已现降价趋势,降价幅度达20%。

“古树茶”概念被热炒

两个多月前,经营十来年的老茶人、厦门龙霖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凯新两手空空地从云南回到厦门。原想采购些的他,一说起今年的收购行情,就不免有些郁闷。

“今年的涨价品种主要是古树茶,而普通的台地茶价格则没有明显变化。以班章村的古树茶收购价为例,每公斤就要8000元左右,这个价格大概是 2011年前的2.5倍了,去年略涨了点,今年一下就翻了两倍!”而同是品种的台地茶,鲜叶的收购价却维持在50-60元/公斤,即使是制作成茶饼的成茶,价格基本在200元/公斤以下,甚至更低。

大益茶厂厦门经销商负责人林兼容告诉记者,店里销售的古树拼配茶,基本上价格都翻了一番;大树茶也从去年的数百元/公斤,涨到上千元不等。

据陈凯新介绍,古树茶是指生长在云南高山地区,生长年份达千年、甚至数千年的茶树。这些古树茶的生产环境由于靠人力、畜力难以到达,而得以长久保存下来,茶树也因此较为粗壮,但产量较少;台地茶,则是通过人工培育和管理的茶树,生产时间较短,大概在数年至数十年之间;而大树茶的生长年份,则是介于古树和台地茶树之间。

同样的品种,只因生长年份长短不同,就有如此大的价格差异。在陈凯新看来,这是“有心人”为推高价格,而进行炒作的技巧。而他口中的“有心人”,既可能是某些大厂,也可能是怀揣大笔热钱的投资客。

“由于名山的古树资源紧缺,产量不多,不排除一些投资者就联合当地茶农,控制了茶山的采购和销售,价格已完全不按价值规律浮动。”陈凯新说道,“美其名曰买古树茶做长期投资,其实就是短期投机。他们不断推高市面古树茶的价格,却时刻谋划着把手中库存出手套现,手段之一就是不断放出如茶商揣了500万现金高价收购古树茶的消息等。”

林兼容也认为此番古树茶价格暴涨,人为炒作“概念”的可能性更大。

“以名山老班章的古树茶为例,这就是个‘概念’。老班章茶树的产量有限,大家觉得物以稀为贵,就如同产量极其稀少的金骏眉,也令很多人趋之若鹜地去购买。”

外行投资客易“跟风”上当

“今年黄金和股票走势不好,很多投资客不敢轻易入市;房地产价格又高得离谱,造成当前市场上有不少热钱,特别是一些对不够了解的外行投资客,都在寻找投资渠道,一听到风声说沉寂这么多年的又有‘抬头’迹象,就想尽快捞一把。”陈凯新说。

他告诉记者,近段时间,有些脸生的客户进店就问是否有“老班章”,却极少关注茶叶的口感、年份等基本情况。“外行投资客都认为名山古树茶的投资、升值空间大,但由于古树茶收购成本高,目前商家宣称是古树茶的茶饼,只要有20%的古树茶,再拼配上80%的台地茶,就算不错了。”陈凯新透露,“有的商家甚至将台地茶混做古树茶来销售。”不仅如此,有些茶农刻意在台地茶中,寻找表象更像是古树茶品种的茶叶。当鲜叶制作成茶饼后,消费者根本难以分辨茶叶的品种,甚至连行内人也难以分辨出。

这造成的结果就是,消费者用高端纯料茶的价格买拼配茶,甚至是100%中低端品种的台地茶。

对于此,林兼容也表示,大益品牌为追求口感一致及层次感分明,店中所有产品均为拼配茶,老顾客都十分清楚,但小厂的产品和宣传口径是否一致,就很难说了。

陈凯新在云南转包了一处古茶园,多年的管理和经营,深知古茶园打理并不容易,且由于茶树年份久远,产量并不高。一次,他无意中发现,离他的茶园不远处,也有一处古茶园被人转包,但管理状况却令人堪忧。

“为了追求效益,管理者过度采摘,让茶叶品质受损伤,造成的后果就是茶叶品质一年不如一年。不仅如此,自然环境每年都不同,茶叶品质肯定随年份也有差别,一味追求纯料茶,同样是不理性的。”陈凯新说道。

经销商存货多,亟待出手

尽管近期古树茶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但在经营者看来,此番涨价潮难以持久。问起原因,经营者纷纷表示,六年前泡沫破灭,令他们元气大伤,不仅目前手上还有不少存货,而且当年的 “崩盘”,令他们还心有余悸。

“2007年4月前,几乎有点闲钱的人不管质量、口感,都在收;4月后发生了价格暴跌,无论投资者还是经营者,都受到极大影响,估计现在还有很多人还没缓过神来。”陈凯新坦白地说,“可以说,当时大多数经销商都是亏损的,估计赚钱的商家和投资人连千分之一都不到。”

崩盘后,一度处于沉寂状态,加上市面上的茶叶品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份额持续走低。有不少经销商承认,目前市面上的存货还是比较多,若有机会,经销商都会急于出手套现。

林兼容告诉记者,由于厂家每年都是定量供应,且近几年市场表现平稳,因此短期内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回报慢、回购难 影响投资者长期持有信心经营者普遍认为此番涨价难持久,除了经销商囤货多的外在原因外,更有本身特性的内在因素。

“在目前投资者普遍缺乏信心的情况下,回报慢、回购难这两个内在因素,将会影响投资者的长期持有。”一位不愿具名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林兼容告诉记者,保存条件良好、且茶青等级优良的生、熟,都有一定的升值空间。相比来说,生茶作为后发酵茶,经过时间的陈化,增值空间更大,在每年20%左右,而熟茶的增值空间则较小,维持在每年10%左右。

即便如此,无论是生、熟,在刚制作完成的一两年内,由于口感欠佳,不被茶人和投资者认可,一般熟茶存放六年、生茶存放十来年后,口感会逐年提升,此时在市面上才有流通价值。

“以被誉为价格风向标的‘大益7542’生茶为例,今年的新茶每片价格是288元,而2000年左右的生茶,市场上的流通价就是3800元/片了。”林兼容说道。

不少经营者坦诚,对于追求高回报的投资客来说,数年、甚至十多年等待增值的时间太长,资金周转的效率过低,而且万一保存不当,导致茶饼发霉变质,到头来投资者将一无所获。

不仅如此,回购渠道少,也令投资者日益理性。由于陈茶价位高,且难辨真伪,市面上难以广泛流通,目前,记者所了解到的主要回购渠道,仅有经销商向购买者回购这一种方式。

陈凯新回忆说,在2006-2007年市场最疯狂的时候,的确出现过经销商回购陈茶、再高价售出的局面,但现在看来,这种局势已一去不复返了。

“时至如今,还有经销商会告诉顾客,‘以后如果有人需要陈茶,我就按市场价向你回购’这类空头支票。”一位不愿具名的经营者告诉记者,“实际上,等顾客买回去几年之后想再出手,经销商就会以各种理由推托,可以说今年行情不好、手上没有现金等等,甚至早就将店面关门大吉了。”

未来难现单种茶“垄断”局面

前几年,安溪铁观音在闽南茶叶市场“一枝独秀”的局面,也让不少品牌商和经营者不断推高铁观音的“身价”和养生功效,但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叶品种竞相进驻闽南,铁观音也被迫让出了不少市场份额。

在林兼容看来,曾经的“辉煌”是短暂的,未来也难以像铁观音一样垄断茶叶市场,但随着消费群体对各类茶叶品种的接受度逐年提高,每种茶叶都会有自己的展示空间。

“归根结底,茶叶就是一种农作物和养生饮品,若从这个角度去考虑,想法就会单纯和理性许多。”陈凯新说道。

对于乐衷口味、愿意收藏的茶人来说,林兼容也给出了购买、收藏建议。

“可以选择藏一点、喝一点。具体来说,购买一些已收藏三五年的陈茶,供自己品味,再入手一些当年价位不高的新茶,放在家里收藏,等日后若有机会流通也好,自己品味也好,都是一种收获。”

什么是古树茶?古树茶的品质如何?


从古茶树上采摘的鲜叶,经过初制成毛茶,毛茶再经精制成型,或饼茶、或沱茶、或砖茶等形态不一的茶品,我们称之为:古树茶。

对于古茶树的界定范围,有着不同的见解,比如,对树龄的界定,有的认为古茶树的树龄应达到100年以上,有的认为古茶树的树龄应达到300年以上,实则是茶友们对古树茶的一种认可,也是一种期望。

古茶树顾名思义,就是栽培年代久远有些树龄甚至已经无法考证的茶树,这样的茶树,我们定义,至少具备三个特征,

百年以上的茶树;

属有性繁殖乔木类植物;

具有有明显主干、主根的茶树;

我们认为,这样的古茶树上所采摘的鲜叶所制作的毛茶称作为古树茶。

古树茶的品质不需要树龄来证明

对于多年制茶的大拙茶人,亲眼见证了古树茶品质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市场的对于多年制茶的大拙茶人,亲眼见证了古树茶品质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需求的刺激和舆论的导向把古树茶的价格越炒越高,从原来山头茶细分到了各个寨子茶,古树茶从原来的小众茶品逐渐走向了大众茶品,原本对古树茶不屑一顾的也开始重视了古树茶“越陈越香”的品质。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价值的理论基础,古树茶的在贮藏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陈化品质,从感官上能最直接的体现出来,茶汤入口后汤感的丰富程度,香气与茶汤融为一体后,留在口腔里的韵味,甚至是品茶后的体感,相较于浅薄且单一汤感的生态茶树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这近十年的过程里,古树茶的品质得到了最有力的论证,便是时间的检验。刺激和舆论的导向把古树茶的价格越炒越高,从原来山头茶细分到了各个寨子茶,到现在的古树单株,古树茶从原来的小众茶品逐渐走向了大众茶品,原本对古树茶不屑一顾的也开始重视了古树茶“越陈越香”的品质。

过度的追求和价格炒作,带来往往是现实的迷茫

品质被过度追求时,市场往往也变得急功近利,当知名山头,寨子的古树茶被炒作成了天价,便宜到几块钱的古树茶跟风似的出现时,古树茶就变得极其鱼龙混杂了,当不明真相的茶友们,只为了喝到纯正的冰岛,喝到纯正的老班章的时候,无形中也让自己陷入到了迷失中。

虽然这些年上茶山已经变得非常方便,但是,并不能完全解决对古树茶认知的根本问题,常年待在茶山上的茶农可以很快的辨识出哪棵茶树的树龄较大,哪棵茶树被人为破坏过,而走马观花似的茶友们很难做到见一叶知深秋,窥一斑而知全豹。

适口为珍,是以品质为基础的

大拙茶人始终认为,只要是优质的古茶树,它的品质是无法欺骗口腔的,古树茶的品质优越性是生态茶树无法做到的,当然,古茶树的品质,也有高低之分,这也是为什么像老班章、冰岛、易武、倚邦等这些山头和寨子的知名度很高,而在勐海、临沧茶区一些寨子的古茶树知名度并不大,我们做茶的这些年,时常发现很多优质古茶树被埋没在人们的视野中,大拙茶人认为古树茶除了极致的追求,也应该有日常的品饮,好的品质当然有它的品饮价值。让古树茶变成茶友们日常能喝到的茶品,正是大拙所提倡的,也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古树茶品质的基本条件是生态环境

古茶树的资源是有限的,分布也是极其分散的,甚至一些古茶树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后已经不具备品饮价值,这都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对于古树茶的认知,我们需要一些共鸣,能被认可和接受的古树茶,至少茶树的生态环境是完整的,茶树是自然的生长且没有人为过度破坏的,把鲜叶放在嘴里嚼的滋味是丰富的,这是具备好喝的基本条件。

古树茶、乔木茶、台地茶的基本概念


现在一进茶城,“古树乔木普洱茶”总是连在一起说,似乎不这样不足以表达茶品的珍惜难得,一说起台地茶,一脸不屑。以“乔木”来强调古树茶,似乎台地茶便走向了“乔木”的反面——“灌木”。在普洱茶界里,这样的误读还不在少数,为了从根上厘清,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三个概念吧。

古树茶,就是生长百年以上的实生苗发育出的茶树,它只是表达了一个茶树存活的年龄,与茶树的种性、生长地、特征等等无关,重点在存活时间上。

台地茶,这里的台地指的是种植方式,通常指那些运用现代茶叶种植技术,新种植的密植高产的现代茶园产出的茶叶,它们通常树龄较短,品种较新,由于密植和过多的人工增产干预,茶叶产量很大,建国后迅速发展起来。该类茶园的基本特点是“集中连片、高产”,伴随的是“喷药施肥、中耕修剪”。该类茶人工栽培后一直处于相对比较好的管理之中,如修剪、施肥、打药等措施是台地茶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措施。所以台地茶也可以说是人工养殖茶。

乔木,是从分枝属性上定义的名称,乔木本义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主干离地面30公分以上才发生分枝现象的均可称其乔木。

云南绝大部分茶区的茶种,无论是古树茶还是台地茶,其种性都是乔木型的大叶种茶树,只是台地茶经过人工种植和修剪,强度采摘,改变了茶树自身的生育条件,但茶树的种性,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当解除各种“限制”和“刺激”后,这些树型低矮的茶树,就会长高、长大,而恢复它“乔木”的本来面目。

所以,称古树普洱茶为“乔木茶”也并无差错,只是如果为了强调古树茶的价值而贬斥台地茶,误导消费者将云南大叶种的台地茶认为是“灌木茶”就有失公允了。

再好的茶树鲜叶,加工出问题,即使血统再优秀,也只是让人惋惜而已。目前,市场上古树茶重视“纯料”,台地茶重视“拼配”,二者各有利弊。古树纯料茶悠久的树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台地茶无可比拟的,古树茶滋味更加厚重、更有独特的韵味和风格,但在采摘难度和成本方面更高;台地茶密植、高产,适于大批量生产,通过高超的拼配技术,可以拼出层次丰富、口感一致的普洱茶。

古茶树远离现代化:古树茶真的更好喝吗?


古树茶真的更好喝吗?

别讲什么“饱经风霜,古老璀璨,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咱们实际点:

第一、古树是优胜劣汰的“优等生”

大自然是残酷的,不讲人情,适者生存,不适者滚蛋。千百年前,濮人在云南种下大量的茶籽,后人布朗族不断迁移,不断撒种。遭遇过干旱、洪涝、饥荒、瘟疫、战火、人为砍伐的破坏,古茶树日渐减少,生命力稍弱就会被淘汰,生命力强的仍郁郁苍苍。古茶树优秀的基因被代代积累,每一场灾难中,卓越者存,孱弱者亡,就像斯巴达人的人种淘汰,只有“优等生”才能被留下。

第二、古茶树根部粗状有力

有经验的茶友到茶山能一眼识别古树茶的年龄。他们看得是茶树的根部,还有人自带小铁锹。根部粗,根系自然更发达,输送养分的能力就强,吸收自然养分的面积就大,获得营养物质就多。

第三、古茶树间距大

东一棵,西一棵,古茶树从来不会像仪仗队样密集整齐,它们完全没有规则,或许以前有,但经淘汰活下来的都很分散。树和树之间间距大,通风良好,旁边有遮阴树,再加上云雾缭绕的环境,接受太阳的散射光较多,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强,自然生成的糖类有机物和其它营养物质就多;

第四、古茶树具有稀缺性

古树茶不可复制,是历史的遗留和馈赠,是遵照生命规律自然生成的,数量少,而有些茶树是商业社会春药下的产物,上的是“速成班”;

第五、古茶树远离现代化

人类是世界上最凶残的动物,所有的植物动物都是其盘中餐,人类社会每次进步,都以自然生态的破坏为代价和前提。而古茶树躲在几乎被遗忘的山林里,远离人类,远离现代文明,较少被其污染。

第六、更好喝

能将所有茶款都买酒喝的拉祜人,永远不如商人们的花花肠子多。少数民族不会花太多心思去给茶树打药,深山里打药成本太高,关键是意识。

很多经典的普洱茶,都是古树茶,你懂的。老茶人能分辨出自然形成的茶树和上“速成班”长大的茶树,喝着不一样。交了学费的“小白”也喝的出。

有人谆谆教导新茶不能喝,你有权利怀疑他是要卖他的茶。有的生茶不能喝,古树生茶却能喝,发烧友很喜欢生茶,冲着它的原味而来,要的就是那一口生猛和原力。

若是古树茶不好,为何生活到了一定层次的人都想喝古树茶呢?难道都是商家的阴谋,消费者都是被人耍的猴子?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古树茶是不是现代人提出来的概念?历史上有没有古树茶?》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古树茶是不是现代人提出来的概念?历史上有没有古树茶?》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普洱茶古树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