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明前的春茶,后劲还不如明后的?

发布时间 : 2019-12-04
白茶为什么是红色的 陕西的茶叶为什么出名 红茶为什么是黑的

白茶为什么是红色的。

俗话说,“明前茶,贵如金”,这是居于时间段上的划分。因为就市场需求来说,明前茶量少,茶质也非常好,所以精贵。但是站在消费者和成品的角度上来说,明前茶又不如明后茶。为什么呢?因为明后茶才是真正春茶的主产量之所在,春茶经历过发芽阶段,最终长势旺好的其实是在明后,这就为成品乃至市场解决了很多刚需。

明前茶如果在雨水量小的时候产量是非常少的,那么导致了在后期收购原料的时候是供不应求的,加上茶商和市场的炒作因素,这就会使得价格的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需求不均,差异化增大,行情变动大,市场连贯性不强,间隙性的发展成本最终会由消费者来买单,既伤害了做茶的人,也伤害了消费者。

因此,对于后期茶叶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成品市场方面来说,不仅要解决“质”的问题,还要解决“量”的问题。只有这两者同时做好了,才能真正谈得上“质量”,那么很显然的是,明前茶只能做到质,而做不到量。比如今年的普洱茶春茶明前茶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虽然很多名山寨明前茶都非常好,但是受到了自然灾害(冰雹)和气候(雨量不足,干旱)的影响,导致了今年的产量没有达到预期。不管是茶商收去做成品,还是茶农卖毛料,明前茶都跟不上需求,这从利润角度出发的话,不管是茶农还是茶商来说,都是很难赚到更多钱的。

毕竟春茶热不热,除了诸多因素的结合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在鲜叶质量优异的情况下,也需要量来支撑,有了一定体量之后,最后成品市场占有量才会相对大。

如果量少非常少的话,即便是春茶的热度非常高,那么实质性的对市场没有多大好处。毕竟,最后行情好不好,还是要看成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情况。

而在清明后期,大量春茶都处于长势非常良好,采摘量非常大的状态下,既可解决了茶农“有茶树,无茶采摘”的无耐,也解决了茶商有资金而没有茶收的尴尬局面。

一旦所有的量都起来的话,那么流动性就会相对强一些,也就不会出现此处有好的春茶,此处就价格被抢高的事情发生。总体都能大量采摘,才能源源源不断输送给市场,达到相对上的平衡,也就不至于影响后续成品的面市。

而说到价格方面,一些名山寨茶肯定是继续高开高走的,不管是明前还是明后,都会往上攀升,至于能走到什么程度谁也无法预估得到。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唯一能做到的是,尽可能用最少的钱去收购这些名山寨春茶!

cy316.COM编辑推荐

警惕春茶的三大误区,春茶“求早”不如“求好”!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笙到山里。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这是唐代诗人描写春天茶农采制新茶的情景。并且在唐朝就有春分时节采摘制作“明前茶”为贡品的记载。明前茶的好似乎是自古以来人们就达成的共识。可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买茶叶一定要买最早的、最嫩的”这些早春茶来势汹汹,声势浩大,仿佛错过了就会失去品尝好茶的机会。但优质的茶叶真的是越早越好、越嫩越好吗?

误区一:越早越好

大家对春茶认识最严重的误区就是,都认为越早采摘的春茶品质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茶树经过了冬季3-4月的修养,深埋土里的根系吸收到的矿物质养分十分饱满,使得春季萌发的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香气强烈,滋味鲜爽,变化丰富。且春季茶树一般无病虫危害、无污染,因此在头春采摘的茶叶品质,往往是一年中最佳的。

而“头春”,并非“早春”。只要是在春天第一波长出,第一次采摘的,都算是头春茶,并不是说越早采摘的越好,万物生长自有它的定律,只有到了一定的时候才是最佳,如果过早地采摘,茶叶的新芽都还没完全展开,有效营养成分累积的不够,做出的茶不但香气偏轻,茶味涩、淡,并且不耐泡。现在大多数人一味求“早”,拔苗助长,使得春茶市场混乱让我们离好茶越来越远。

误区二:明前茶最好

现在很多人笼统地认为只要是在清明节采摘、制作的茶都叫做明前茶。其实不然,他说,明前茶是我国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明前茶主要的品类是绿茶及少量的红茶,而像铁观音、大红袍、普洱等则不存在明前茶。

虽然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的春茶也是清明节前采制,但也不能称之为明前茶。因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的大部分区域地处中国南部,开春气温回升早,每年往往是在春节时就已经开始采茶。以普洱茶为例,班章重香、易武重味,因此班章区域比易武区域采摘较早,3月下旬就可采摘,而易武应以清明后为最佳。

误区三:早喝早享受

最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新茶才一买回来,就迫不及待的喝,结果坏肚子了吧!新茶刚采摘归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轻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将其存放半个月以后再喝才是最好。

很快,新鲜的春茶就要上市了,大家都想赶紧品尝。但作为消费者,应该认准的还是茶叶的品质,是否是真正的春茶、新茶。单凭上市时间这一个区分标准来判定茶叶品质并不科学,因此,对于春茶“求新”不如“求好”,为了好茶,我们还是耐心的等待!

为什么你泡的茶不如茶壶店泡的茶!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总觉得在茶叶店泡的茶和自己在家泡的茶,哪怕是同样的茶,味道似乎都不一样。那么,是真的不一样还是只是感觉上的不一样呢?

用水的差异

把用水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造成口感差异的主要原因,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录》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道出了泡茶用水对于茶汤口味至关重要的影响。

从化学上说,水都是一样的。但现实中的水不是化学意义上的“纯水”,总是有着各种“微量成分”。这些微量成分虽然少,对于水的风味口感以及与其他物质的互动却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知道水对茶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水中的矿物质和水的酸碱性,而酸碱性其实也主要是由水中的矿物质来决定。

水中有多种矿物质,含量丰富、影响最大的一般是钙离子和镁离子。它们的含量可以用水的“硬度”来衡量,含量越高,水就越“硬”。硬度高的水烧开之后,壶底会出现一层“水垢”,就是钙和镁沉淀析出的产物。

硬度较高的水本身对健康没有什么不良影响,但对泡茶的影响比较大。虽然烧水使许多钙和镁沉淀了出来,也还是会有许多留在水中。所以,硬水烧开之后,钙镁离子的含量还是会比较高。泡茶的过程是把茶中的可溶性成分,比如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以及其他小分子物质萃取到水中的过程。茶的风味和口感就由这些萃取出来的成分决定。萃取出来的多,味道就浓郁;萃取出来的少,味道就淡薄。

茶叶店一般使用的是纯净水(非矿泉水),纯净水一般是干净的软水,有的还会带有一点点甜味,所以有利于释放茶香茶味。而一般我们在家中使用自来水,由于水源地不同,水质不同,又经过自来水厂消毒,水中会含有氯的气味,同时,水中铁离子含量过高,茶汤易变成黑褐色,甚至浮起一层“油”,这些原因都会导致泡出来的茶汤品质明显下降。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追求细致茶味的茶客,泡茶时用纯净水一定是更好的选择。

时间

泡茶时间要根据所泡茶叶而定:

红茶全发酵的茶,要快进快出,泡茶时间不宜过长;

乌龙茶前三泡要适当时间加长,等第四跑茶味出来后要缩短时间,之后如果茶味变淡再适当增加时间;

普洱、黑茶等紧压茶,前几泡要先让其慢慢舒展开,泡茶时间上稍微增加,等茶叶泡开后,泡茶就要快进快出,以平衡后面茶汤的口感,不至于差别太大。

水温

泡茶的水温会直接影响茶叶中可溶于水的物质的出汤速度。一般,在相同的冲泡条件下,水温越高,茶汤会越浓。

陆羽《诗经》中曾有描写: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水有三沸,三沸之后的水则为老水,不能再泡茶。

而且,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能小火慢煮。泡茶具体用多少度的水温?分三种情况:

1、低温泡茶,水温在80℃左右

适合低温冲泡的有:名优绿茶、黄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等。

2、中温泡茶,水温在90℃左右

适合中温冲泡的有:大宗绿茶、花茶、轻发酵的乌龙茶。如茉莉花茶、夏茶或早秋茶。

3、高温泡茶,水温在95℃左右

适合高温冲泡的有:乌龙茶、普洱和一些老茶。如黑茶或重发酵的乌龙茶。

投茶量

由于茶类、饮茶习惯、爱好不尽相同,我们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一般而言,标准置茶量是1克茶叶搭配50毫升水。如果拿捏不好,那就要遵从一点:茶叶要盖住杯底。这样茶汤不会太浓或太淡。

但如果投茶量掌握不好,三个原则注意好:

1、茶叶品级优等着,投茶量稍微较少,反之增加。

2、投茶量多的时候,浸泡时间稍微缩短,同时增加冲泡次数。

3、投茶量少的时候,浸泡时间增长,或可减少一定的冲水量。

星巴克的猫爪杯?你还不如了解一下螃蟹脚


一款只有177ml容量的猫爪杯,惹得众人通宵排队,甚至大打出手。199的杯子被炒到1000+,也算是天价了。

与其花高价买一款杯子,倒不如先跟我了解一下普洱茶中的这朵奇葩——螃蟹脚。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什么是螃蟹脚?螃蟹脚有何特点?

什么是螃蟹脚?

所谓“螃蟹脚”,指的是生长在海拔200—750米(西南地区1100—2500米)山地阔叶林中或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枫香、油桐、柿树或壳斗科等多种百年及以上的植物上,外形扁长,因酷似螃蟹的脚而得名。

除了中文学名“螃蟹脚”之外,还有诸如枫香槲寄生、枫树寄生、桐树寄生、赤柯寄生等别称,大众又称其为“茶精”。

螃蟹脚的特点有哪些?

在百度上搜索“螃蟹脚”,就能搜出以下内容:螃蟹脚,灌木植物,高为0.5至0.7米,茎基部近圆柱状,枝和小枝均扁平;枝交叉对生或二歧地分枝,节间长2至4厘米,宽4至8毫米,干后边缘肥厚,纵肋5至7条,非常明显。叶退化呈鳞片状。

螃蟹脚的幼果有的呈椭圆状,长5-7毫米,直径约4毫米,外表表现为黄色;有的呈卵球形,长6毫米,直径约5毫米,成熟时表现为橙红色或黄色,果皮平滑,花果期在4-12月之间。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现在普洱茶市场上受到热捧的螃蟹脚是指寄生于树龄大的古茶树上的螃蟹脚。

这种螃蟹脚也被部分人士统称为螃蟹脚普洱茶,其形卷曲伸展,细分出若干节,似扁杆灯芯草,长3至4寸,节短而中实。闻之有浓烈的菌藻味和茶香味,经采摘晒干后呈棕黄色,晒干后即可冲泡饮用。

出现这三个副作用,说明你还不会喝茶


1.茶喝多了会睡不着?

很多刚开始接触茶叶的朋友都会觉得喝茶会导致失眠。其实茶叶中的咖啡碱虽然具有兴奋神经的作用,但是咖啡因的半衰期很短,一般只需4到5个小时就可消耗体内一半的咖啡,8到10小时之后,体内的咖啡因就消耗了75%。也就是说白天喝茶,晚上是不太可能影响睡眠的。

正确方式:晚上可以喝发酵程度重的茶,如熟普、红茶,这些茶叶经过发酵后其中的咖啡因已所剩无几,一般不会影响睡眠。而那些普洱生茶、绿茶、岩茶,不建议新茶友晚上喝。或者尝试调饮茶、煮茶这些方式都会有助于睡眠。

2.喝茶会导致牙齿发黄?

很多人觉得茶杯上会经常留有茶渍,就想当然的认为喝茶也会导致牙齿变黄,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首先,喝茶是有利于牙齿的,茶叶中的茶多酚以及氟等物质可以强化牙龈,抑制细菌的生长,所以很多牙膏都会添加茶多酚,以起到保护、美白牙齿的作用。

正确方式:在喝茶时,茶多酚会附着在牙齿上,使牙齿变黄,但这些茶色素仅凭日常刷牙便可清洁干净。当然,如果长时间喝茶,特别喝浓茶,而且还不注意及时的刷牙,日积月累这样牙齿肯定会逐渐变黄。再说了,如果不刷牙,牙齿发黄更不能怪喝茶……

3.喝茶会伤胃?

喝茶伤胃这一说法,说得最多的是被拿来做代表的绿茶和生普。如果你一口气猛喝十八碗生茶后说:“生茶确实好喝,可惜就是太伤胃。”

和黑茶、红茶相比,绿茶和生茶未经发酵,保留了较高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等物质,茶多酚会对胃的黏膜产生刺激性,一次性大量喝的话,容易导致胃部不适,也因此,绿茶和生普被冠上了“伤胃”的罪名。

正确方式:适量的饮用是不会对胃造成任何负担的,那些因喝绿茶、生普而导致胃部不适的人,主要问题便是出在“过度”二字上,空腹喝茶、茶泡的太久太浓、喝过量……

普洱秋茶不如春茶好么?


茶的种类按季节有春、夏、秋茶之分。春茶是指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夏茶是6月初至7月初采制而成的茶叶;秋茶是7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

秋天降水少,气候干燥,在茶叶的长成、采摘和制作过程中都能最大程度保持茶叶的香气。

在冷干的温度下制成的茶叶不仅内质保持较为完好,茶叶内含水分少,更显香气。

春天和秋天都是普洱茶的收获季节,一年两次的采摘频率,既保证了收益最大化,也给茶树充分的休养生息的机会。

每年这个时节会有不少的秋茶上市,但它的价位大概要比春茶低上三分之一左右,从价值方面能很明显的看出秋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远不如春茶的。

刚接触普洱茶的朋友会很难喝出春茶和秋茶的区别,只有至少一年以上的品茶史,才有可能能正确的通过口感和外观将其区分开来。

比如秋茶的条索看上去往往比较细长,这是缺水和芽叶老化而形成的一个特点。

春茶肥厚细嫩,这也是得益于一个冬天的积累。

抛开各种先入为主的观点,秋茶和春茶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春茶胜在茶质丰富,口感鲜爽,同时它内含物质丰富茶气更重更耐泡。秋茶在于香高味甜,入口舒适度极佳,自有其特色。

品茶是一件特别自我的事情,茶味和茶性也许有高下之分,但每一个茶人都应该直面自己的内心,喜欢就是喜欢,偏爱也不丢人,如果秋茶的香甜和价格恰好更符合你的心意,请不要拒绝它的美妙。

以茶为友,如觅知音。只有你去主动了解它,才可能会有别有洞天的遇见。

同一款茶,为什么你泡的不如别人好喝?


很多茶虫们都会觉得纳闷,明明在别人家喝到一款有滋有味的好茶,自己买了一样的,在家里怎么就泡不出那好滋味呢?

其实,“茶好,只是一半,泡好,才是成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买到家里的茶会和别人泡出来的滋味不大一样。茶汤入口的那一瞬间,滋味其实已经注定。在你泡茶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都关系到它的甘苦。这一泡茶是苦,是甜,都是造化。

对于很多对茶道知解一半的茶虫来说,冲泡普洱茶的时候总是会犯上一些小错误,而且养成思维惯性。那么普洱茶究竟怎么泡才正确呢?

首先,冲泡前的准备

首先,我们要“温壶”,简单来说就是,先注温水入空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好壶温,不致于再注水时被壶吸收而降低热量。

大约过1min左右,将壶盖打开放在“盖置”上,提壶注水以“温杯”。在投茶后注入适度的热水以“醒茶”,到了茶在壶内已快“醒”到适当的时候,再将温杯水倒掉。提壶注水倾茶入杯或是持杯敬茶前,不妨在茶巾上沾一下,使壶底、杯底的水滴,被茶巾吸干。

泡茶前,将茶叶用适度热水快速浸泡下,俗称“洗茶”、“醒茶”。一方面可提高茶叶的温度,使泡茶的水温更接近实际所需要的温度,另一方面可利用茶温升高后,欣赏茶叶的香气。

那么,醒茶的方法有哪些呢?

1.闷香

将壶温热后,把适量的茶叶放进去,盖上盖子,利用壶内的热度将茶闷1分钟,这时可欣赏感受茶的香气。适宜重香气、轻焙火的新茶。

2.温润

将壶温热后,把茶投进去,以适宜温度的热水依内向绕注,将茶叶打湿后,盖上壶盖,随即将水倒掉。这时茶叶吸收了热量与水分,原本干巴巴的茶叶变成了蓄势待发的状态。适宜焙火稍重,或是陈年的老茶。

其次,水的要求

百器水为先,水与茶,自古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如陆羽的“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砾乳泉、石池、漫流者上”简述了水的选择。明朝张大复的“无水不可与论茶,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也生动叙述了水先于人品茶的关系。

由此可知,当时煮茶的用水之讲究,简直到了百常的严苛的地步。水的选择是健康饮普洱茶相关的因子之一,关于茶叶的冲泡用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民间还是学术界都有着很多观点,这些说明水与茶的饮用密不可分。

中国人历来好品茶,泡茶似乎人人都会,但并非个个都能泡出好茶。好茶还需好水泡。好水的标准从水质:清、活、轻,水味:甘、冽这五个方面来判断。现代科学分析认为,每升水含8毫克以上的镁离子钙称之为硬水,反之则为软水。软水沏茶,色、香、味俱佳,硬水泡茶,茶汤易变色,色、香、味也会大受影响。

1.山泉水

为什么通常建造在山上的寺庙里泡出的茶非常甘甜清冽。因为山上植被繁茂,从山岩断层细流汇集而成的山泉,富含二氧化碳和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而经过砂石过滤的泉水,水质清净晶莹,含氯、铁等化合物极少,用这种泉水泡茶,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最大发挥。山泉水也不是随处可得,因此对多数茶客而言,只能视条件和可能去选择宜茶水品了。

2.江、河、湖水

这种水杂质较多,混浊度较高,一般说来,沏茶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远离人烟,又是植被生长繁茂之地,污染物较少,这样的江、河、湖水,仍不失为沏茶好水。如浙江桐庐的富春江水、淳安的千岛湖水、绍兴的鉴湖水就是例证。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更进一步说:“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澄之即净,香味自发”。言即使浊混的黄河水,只要经澄清处理,同样也能使茶汤香高味醇。这种情况,古代如此,现代也同样如此。

3.雪水和天落水

古人称之为“天泉”,尤其是雪水,更为古人所推崇。唐代白居易的“扫雪煎香茗”,宋代辛弃疾的“细写茶经煮茶雪”都是赞美用雪水沏茶的。至于雨水,秋雨天高气爽,空中灰尘少,水味“清冽”,是雨水中上品;梅雨天气沉闷,阴雨绵绵,水味“甘滑”,较为逊色;夏雨,雷雨阵阵,飞砂走石,水味“走样”,水质不净。与江、河、湖水相比,总是相对洁净,是沏茶的好水。可惜,近代不少地区,特别是工业区,由于受到工业烟灰、气味的污染,使雪水和天落水也变了质,走了样。

4.井水

多为浅层地下水,特别是城市井水,易受周围环境污染,用来沏茶,有损茶味。所以,若能汲得活水井的水沏茶,同样也能泡得一杯好茶。明代焦的《玉堂丛语》,清代窦光鼐、朱筠的《日下归闻考》中都提到的京城文华殿东大庖井,水质清明,滋味甘洌,曾是明清两代皇宫的饮用水源。福建南安观音井,曾是宋代的斗茶用水,如今犹在。

5.自来水

它含有用来消毒的氯气等,在水管中滞留较久的,还含有较多的铁质。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超过万分之五时,会使茶汤呈褐色,而氯化物与茶中的多酚类作用,又会使茶汤表面形成一层“锈油”,喝起来有苦涩味。所以用自来水沏茶,最好用无污染的容器,先贮存一天,待氯气散发后再煮沸沏茶,或者采用净水器将水净化,这样就可成为较好的沏茶用水。

6.纯净水

现代科学的采用多层过滤和超滤、反渗透技术,可以将一般的饮用水变成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纯净水,并使水的酸碱度达到中性。用这种水泡茶,不仅因为净度好、透明度高,沏出的茶汤晶莹透澈,而且香气滋味纯正,无异杂味,鲜醇爽口。市面上纯净水品牌很多,大多数都宜泡茶。除纯净水外,还有质地优良的矿泉水也是较好的泡茶用水。

7.一方水土养一方

经由当地水灌溉从小生成的茶,自然已经与当地的各种水源磨合的十分融洽了。云南的茶人曾经取当地妙高寺、鸡足山金顶、大理将军洞、大理新华村、梅里雪山、四川青城山六地的泉水,同时泡茶。最后在场茶人一致通过的结果正好证明了“哪里的水泡哪里的茶”。梅里雪山水最好泡国宾滇红,而青城山无名泉水则最适合四川蒙顶甘露。云南四大茶系的土壤酸碱度都不相同,它们各自原产地的水泡各自产的茶效果就很好,具体表现在水路和汤感很好,水和茶的味道在细微的相似处很有关系。

于是,先有水品普洱,才到我们品普洱,好茶就应当配好水才显得门当户对,而我们口中茶汤美感的养成,就在于如何用水泡出真味。水浸入叶体的生命,染浸释放单宁的甘美。接着转韵往来正是茶汤呈现生命的时候,茶叶与水容纳着各自的灵魂与自我表述,茶香和汤味合声共鸣,都在茶叶与水滋润间诞生。

最后,泡茶细节

1.温杯洁具不可少

冲泡任何一种茶叶时,都需要先用开水将所有器皿都烫一遍,“温杯洁具”顾名思义,除了清洁茶具,温杯也是使茶汤更好喝的一个前提。如果直接将茶汤倒进没有烫过的杯子里,茶汤温度就会迅速下降,从而影响茶汤的滋味。除此之外,用第一泡洗茶水再烫一遍茶具,茶味也会更纯正。

2.取茶量要注意

取茶量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茶叶太少的话茶香不足水味太重,太多则茶味过浓,一般来说200毫升左右大的盖碗,放8-12g干茶,能够充分体现一款茶的特质。在刚开始时,最好使用电子称来称量,以求得到准确的投茶量。等到冲泡熟练了以后,量的多少就比较容易把控。当然,最好还是按照自己的口感喜好来自行调整,“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放到茶叶这里来也是一样的道理。

紫砂壶相较盖碗而言出汤更慢,不但投茶量需要酌减,冲泡时间也需要适当缩短。而且不同的紫砂壶,器形不同,壶嘴不同,投茶量也就各不相同。可以说每一款都有适合自己的投茶量,建议大家多做实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冲泡时间有讲究

冲泡时间对茶汤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细节的地方常常容易忽略。如注水和出汤的时间,也是计算在冲泡时间中的,最好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注水和出汤时间。

虽然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冲泡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但第二泡要比第一泡的时间短些,因为第一泡只是醒茶,茶叶经过第一泡的浸润之后,第二泡的内含物质析出速度要比第一次快,所以要缩短一些时间。

另外茶叶如较松散,或碎末较多,则内含物质浸出速度较快,需要适当减少冲泡时间,防止茶汤滋味苦涩。茶饼压制较紧时,醒茶不容易将茶叶完全泡开,则需要适当延长冲泡时间。因此建议大家多做实验,多多交流探讨。

4.水温是关键

水温是首当其冲的泡茶关键,用高于90℃的水冲泡绿茶,茶汤的活力就会降低且容易烫坏茶叶;冲泡铁观音要用沸水,否则香气不扬,阳刚的风格也表现不出来;红茶则要用85℃至90℃的水冲泡,以保持最香甜的口感,过高容易烫坏茶叶。

可以说每种茶都有最适合它的温度,这个问题有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现在有专门烧泡茶水的壶,其底盘上一般都会显示当前水温,根据需要的水温来烧水就可以。

5.水线的影响力

何谓“水线”,就是注水方式。有的茶友可能要疑惑了,简单的倒水还能有什么学问?答案是肯定的,水线的高低、快慢、疾缓、走势、粗细都会影响茶汤的口感,分别影响着茶汤的温度、浓淡、协调度、均匀度和饱满度。

如有些茶因为强调汤感,其茶本身内涵物质丰富,咖啡碱含量高,所以对冲泡手法要求较为独特。如注水时沿杯壁定点注水,避免击打茶叶,出汤时也应避免出汤过急。一方面是为了获得稠厚的汤感,另一方面是避免咖啡碱过度析出,使得茶汤过于苦涩。

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意思就是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就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

对于普洱茶来说,生茶主要品高扬香气、熟茶主要尝绵长甜韵。像景迈这一类以香气见长的普洱生茶来说,采用“高冲、单边环圈注水”的方式最好,高冲时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最能激发香气。

6.哪几泡茶是精华?

有很多刚开始喝茶,还不太懂茶的茶友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喝茶,到底哪一泡才是最好喝的呢?对于每泡茶的口感,一直流传着这么一段话: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余香,八道有余味,九道十道仍回味。

这么说来,第三、四道才是茶最精华的口感。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茶叶刚泡的时候味道还没出来,泡到三、四泡时,茶叶已然舒展,茶味也已经出来,这是茶汤滋味最好的时候,泡到后面,茶味渐渐消退,但滋味还是不错的,仍有余味。

如此精致繁多的细节,难怪说喝茶是一种艺术。静下心来泡一杯普洱茶,能够让你在这种慢格调的讲究中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品味生活。

为什么说2017年的春茶更好喝?


2017年的春茶迟迟不肯发芽,“卖相”也不如往年,资深茶客和老茶商却说:今年的茶更好!这是为什么?

美国纳帕谷(NapaValley,著名的葡萄酒产地)的一位葡萄园主说:“缺雨,也使纳帕酿造出了近10年来最好的葡萄酒。”因为在正常条件下,葡萄树的根能长10英尺深。但在干旱条件下,树根被迫往深处扎根寻找水源。这种承受压力的葡萄树结出的果实会比较小,但糖分更加浓缩,风味更复杂。“我们就是想要这样的一种成熟度。有了这样的果实特征,我们才能够酿造出果香充沛、富有表现力的葡萄酒。”

今年云南的茶山普遍干旱(古树茶芽发的晚,最近几日才开始陆续采摘),情况像极了两年前的纳帕,好处也是类似的,因为干旱偏热带来的好处,往往是茶质相较往年通常要更好(优良的工艺和优质的原料等基础上)。拿葡萄酒来说——采用在偏热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葡萄,酿制出的葡萄酒,一般酒体丰满,酒精含量高,单宁充沛,酸度较低;而采用在偏冷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葡萄酿制的葡萄酒,一般酒体轻盈,酒精含量低,单宁较少,酸度较高。撇开阳光、种植等,单独拿“水分”因素来说: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会让葡萄树长势过旺,虽然产量提高了,但是结出的葡萄果实风味平淡,糖分含量也比较低,用这样的葡萄酿成的葡萄酒酒精含量低,酒体纤瘦,口感乏味。

普洱茶也是同样的道理,雨量过多的时期,茶树芽叶的生长速度快,表现为:发芽早,发芽率高,条索更大更长,生长周期短,可采摘次数多,采摘总量大;带来的影响是,雨水虽然充足,但茶叶内水分较大,内含物质较少,这就好像我们常说的春茶质量往往比夏茶质量好一样,正是因为夏雨过多的原因。

旱季(雨量较少)时期,茶树芽叶的生长速度则相对缓慢,表现为:发芽较往年晚,发芽率低,条索相对略小,生长周期也较长,可采摘次数少,采摘总量小。但正是由于雨量较少,所以茶树为了保持生长,只好依靠扎根更深,以吸取大地深层更多的营养物质来补充水分的不足,因此茶树芽叶内便积攒了更多的营养成分,这也就意味着其质量更好,虽然外形不如往年,但香气(更高扬馥郁)、滋味(更浓郁醇厚)、内含(更营养)、耐泡(更饱满)等较往年同期都要更佳,同时也意味着此时期的普洱茶更加具有收藏价值。

自从2005年第一次走进茶山,到与友人前辈将“澜沧江流域普洱茶分布示意图”的制成出版,可以说是十余年了,如今每年都到茶山数转,从原料到工艺,不断积累着更多的经验和体会。另一方面,每一次和茶农的交流、合作、信任,都让我感受颇深,学习颇多。看的多,喝的多,聊的多,我以为这是众茶友的幸运,也是我的福报。

很多人都觉得做茶一事轻松怡然,实则艰苦不为外人知。就像茶农说:春茶一季是最苦的,睡不好,吃不好。

每一年,可以说是如实体会的。包含一路车程的艰险,塌方,陡坡,急弯,窄道,崖缘,遇到雨天又有各样的泥泞,看不清的深坑。但这样的艰苦是自然的,没有这样的艰苦,哪里来的茶香醇和。沿途看到中共云县的一句标语,印象很深,也很实在,说的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都不是好汉。

在云南,采茶工其实是高危职业,一棵树,三个人,一架楼梯,两个人采茶,另一个人得手扶着楼梯,可见好茶得来不易!

为什么春茶的滋味和香气会更好?


为什么春茶的滋味和香气会更好?决定茶叶品质好坏的主要是影响色泽的叶绿素,以及影响口感的茶多酚、氨基酸和一些脂类物质。春天时由于太阳光还不甚强烈,所以新长出的茶树叶芽得"雇佣"更多的叶绿素,来吸收阳光。而作为发育枝条尖端的部位,建设细胞所需的氨基酸和脂类物质都会云集于此。由于温度的影响,这里的细胞建设工作会比较缓慢,因而大量提供鲜味口感的氨基酸都被积累了下来。当然,代谢不紧不慢地进行时,也让茶多酚(产生茶叶特殊的苦味)这些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在一个适合的水平上,获得平衡的口感。

有研究人员尝试着为夏日的茶树遮阴蔽日,模拟茶树在春天的生长环境,据说也能大大改善口感。至于茶叶采摘是否与出自少女之手有关系,这更像是个炒作,只要捻得合适新叶嫩芽,出来的茶汤都是一样的滋味。

对于绿茶来说,越新鲜滋味确实越好。因为前面提到的那些影响色泽味道的物质都愿意跟氧气打交道,从而变身成灰暗、怪味的家伙。有实验表明,在常温光照储存条件下,叶绿素会被很快分解,让绿茶变成黄茶杆;氨基酸会被降解,让茶叶鲜味尽失;本来与味道相安无事的脂肪也会降解成散发怪味的醇、醛、酸,让茶叶的滋味大打折扣。所以,把绿茶请进低温、避光且隔绝氧气的小环境中,能让它们鲜活的口感保持的时间更长些。

当然,并非所有的茶叶对于如此悉心呵护都领情,普洱茶便是如此。倘若你仅仅尝过初制而成的普洱,恐怕会对这种茶失望透顶。普洱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其陈年之美。附着在上面的根霉菌会分解淀粉,让茶汤展现出美妙的甜味;酵母菌产生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让茶味更为醇厚;而曲霉则会让茶汤染上靓丽的红色。经过这些微生物打扮,普洱茶的美丽才会显现出来。

普洱秋茶真的不如春茶好么?


茶的种类按季节有春、夏、秋茶之分。通常,春茶是指当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夏茶是6月初至7月初采制而成的;7月中旬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算秋茶。

秋茶,顾名思义,就是秋季产的茶。秋天降水少,气候干燥,在茶叶的长成、采摘和制作过程中都能最大程度保持茶叶的香气。在冷干的温度下制成的茶叶不仅内质保持较为完好,茶叶内含水分少,更显香气。

春天和秋天都是普洱茶的收获季节,一年两次的采摘频率,既保证了收益最大化,也给茶树充分的休养生息的机会。每年这个时节会有不少的秋茶上市,但它的价位大概要比春茶低上三分之一左右,从价值方面能很明显的看出秋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远不如春茶的。

我相信很多刚接触普洱茶的朋友会很难喝出春茶和秋茶的区别,只有至少一年以上的品茶史,大概才能正确的通过口感和外观将其区分开来。比如秋茶的条索看上去往往比较细长,这是缺水和芽叶老化而形成的一个特点。春茶肥厚细嫩,这也是得益于一个冬天的积累。

抛开各种先入为主的观点,秋茶和春茶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有人说,春茶胜在茶质丰富,口感鲜爽有佳,同时它茶气更重所以耐泡。而秋茶的风味在于香高味甜,入口舒适度极佳,也是自有其特色。如果仔细一想,你也许会问,鲜爽耐泡就一定大于香高味甜?所以,很可能有某种偏见主导了市场的趋势。

我一直认为,品茶是一件特别自我的事情,茶味和茶性也许有高下之分,但每一个茶人都应该直面自己的内心,喜欢就是喜欢,偏爱也不丢人,如果秋茶的香甜恰好更符合你的心意,请不要拒绝它的美妙。

以茶为友,如觅知音。只有你去主动了解它,才可能会有别有洞天的遇见。

为什么台地茶的滋味口感通常总是不如古树茶?


导读:老班章热已持续几好年了,饮茶爱好者追随老班章,很多经销商更是高价进高价出,致使老班章的身价越来越高,其中有市场因素,但归根结底是普遍认为老班章茶品质确实好。作者1960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茶业系,同年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事茶叶加工与品质化学的研究工作。1962-1964年曾派往云南,到勐海茶厂、凤庆茶厂搞过几年试制红碎茶的工作,从此也开始接触一些普洱茶,先后也曾几次到普洱茶区考察过。现在就试着从茶叶生化的角度来认识和讨论一下普洱古树茶的若干品质问题。

一、“酚氨比”影响口感

近十几年来,全国各地举办多种名茶评比活动,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被大家发现,那就是多次优质绿茶评比中,安吉白茶总是获奖最多的,也就是获奖频率最高的茶总是安吉白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们的喝茶口感都是一样的,不喜欢那些苦涩味极重的茶叶,总是喜欢喝鲜爽度好且有点回甘的茶叶。后来经化学分析得知,由白叶茶品种鲜叶加工的安吉白茶,其内含物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是一般绿茶的2—3倍,而茶多酚含量几乎只有一般绿茶的一半。也就是说茶多酚与氨基酸之比值(专业术语称“酚氨比”)比较小,这种茶叶不苦涩,鲜爽度好,滋味鲜甜口感好。

无独有偶,日本也是一个盛产绿茶的国家,其栽培的当家品种(约占全日本栽培面积的70%)称“薮北种”,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薮北种也是一个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品种。这就是人们长期生产实践,在不断优胜劣汰中形成的品种优势。

安吉白茶在上世纪70年代还是一株春天长白叶的奇异茶树,如今在浙江安吉县形成了一个安吉白茶产业,全县栽种12万亩。由于名茶评比中屡屡获奖,名声在外,于是在全国很多茶区纷纷引种、迅速推广,如今全国种植安吉白茶的面积已达100多万亩。这说明,只要是好东西,就会迅速发展起来。说到底,安吉白茶就是口感好,符合人们的口感要求。

二、老班章等古树茶品质好的本质是什么?

在云南,古树茶是老祖宗遗留给我们的为数不多的、稀缺茶树资源,不少消费者都说,古树茶就是口感好,滋味柔和协调、回甘快。茶叶滋味是茶叶水溶内含物给人们口腔味蕾细胞的一种综合感受。茶叶中溶于茶汤的物质有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氨基酸、咖啡碱、糖、有机酸、芳香物质等,非常丰富。茶叶口感是这些物质的综合反映,茶叶滋味口感好与不好,就是决定于这些物质的比例。如安吉白茶,就是氨基酸比一般绿茶多些,茶多酚比一般绿茶少些。那么普洱茶的口感也许也有这样的关系,也许口感好的普洱茶酚氨比小些(即茶多酚相对少些,氨基酸相对多些)。

众所周知,古树茶通常是半野生状态,生长环境、生态条件比较好,通常有些树木遮荫,土壤有机质丰富。过去的科学分析已表明,野生茶树茶多酚含量通常较低(山茶属近缘类茶植物更低);茶多酚中主体物质儿茶素含量也低些,而且儿茶素中具有苦涩滋味的复杂儿茶素比例小些,苦涩味少的简单儿茶素比例相对大些。古树茶的亲缘关系靠近野生茶,也许也具有类似的物质比例特性。

另外,适当遮荫条件下的茶树,氮代谢旺盛,茶树形成氨基酸一类含氮化合物会多些;与此相反,适当遮荫条件下的茶树,碳代谢有些受抑,合成茶多酚一类物质会少些,其中苦涩味重的复杂的酯型儿茶素比例相对少些。还有,土壤有机质多的条件下,有利于氮代谢,合成氨基酸一类物质会多些。所以生态条件好的古树茶,滋味会好些,给人们的口感自然会好。

近年来,云南的山头茶、高山生态茶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同样的道理,很多山头茶、高山生态茶也具备古树茶的生存条件;此外,山头茶、高山生态茶,因为海拔相对较高,以往的化学分析表明,高海拔的茶树氮代谢旺盛,碳代谢相对减弱。因此,山头茶、高山生态茶,酚氨比相对会小些,口感也会好些。

三、如何改善台地茶的品质?

所谓台地茶,通常是指新开垦种植于梯级茶园的茶树,有的还是采用茶树良种的良种茶园,肥培管理措施有的也很不错。但为什么台地茶的滋味口感通常总是不如古树茶呢?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物以稀为贵”的观念控制着人们的思维,古树茶,数量少,物以稀为贵,因此古树茶有珍贵感;台地茶种植面积大、产量多,多则不稀奇,无珍贵感;

其次,古树茶通常确实存在上述的一些优越性,品质口感确实好些;台地茶生态条件通常不如古树茶,品质口感总体比不上古树茶。但栽培管理好、生态条件好的台地茶,品质也是很好的;

第三,台地茶栽培的所谓良种,多数是沿用过去选育适制红茶良种的标准选育出来而大量栽培的。

红茶品种品质的化学指标是要求茶多酚含量要高,便于发酵形成更多的茶黄素和茶红素,所以适制红茶的品种,要求酚氨比大。而普洱茶的品质要求与红茶有些区别,普洱茶要求滋味柔和回甘。而在我看来,适制红茶的品种不一定适制普洱茶。适制普洱茶的品种,希望酚氨比适当小些,氨基酸、多糖含量适当高些为好,有利于形成好的口感。

于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可否试试用云南大叶种某些天然酚氨比小的野生茶树品种(如宁洱县困鹿山野生大茶树,其酚氨比只有3.6)和现有良种(如景谷大白茶,其酚氨比为7.79),用这些品种的鲜叶试制普洱茶,不知品质如何。或者,用云南大叶种鲜叶与安吉白茶鲜叶拼和后试制普洱茶看看,如有好的趋势,可否建议将云南大叶种与安吉白茶杂交选育新品种呢?当然选育采用适制普洱茶的品种只是改善台地茶品质的一个方面,这是长远的目标和措施。

当前,台地茶栽培中可否在日照强烈的茶园采用遮阳网或种植遮荫树,减少光照强度,都能抑制苦涩味重的酯型儿茶素的合成量,以降低酚氨比。另外,基肥多施点有机肥,追肥多施点速效氮肥,都可增强茶树的氮代谢,达到增加氨基酸含量的目的,以改善台地茶的口感。

四、普洱熟茶陈越香的由来

这是一个老话题了,普洱茶是一个耐贮存的茶品,尤其是生普,必须经过若干年的干仓贮存,才能使茶叶中的很多物质进行转化,形成普洱茶故有的红汤和陈香味的品质特征。

诸如刚制好生普中的茶多酚含量是很高的,苦涩味很重。在贮存过程中茶多酚会进行缓慢地氧化、聚合、降解,产生了茶褐素、酚酸等物质,另有一部分儿茶素与某些有机酸结合产生了普洱茶素,从而减少了苦涩味,使滋味变得醇和,汤色逐渐加深,最终形成红浓的汤色;纤维素等多糖物质降解变化,产生了一些低聚糖、水溶多糖及单双糖物质,增加了水浸出物含量,使茶汤滋味变得更加浓醇;另外,产生了一些诸如棕榈酸、戊烯醇、庚二烯醛等具有陈香味的物质。这个变化过程是缓慢进行的,根据贮存温湿度条件的不同,需要若干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红浓汤色和陈香味的普洱茶品质特征,也可以说普洱茶在这个贮存过程中是“越陈越香”。

当贮存到普洱茶品质达到高峰以后,再继续贮存的话,品质将开始走下坡路。我曾经喝到过据称有近百年的“陈普”,感觉只有药味,基本没有茶味。因此所谓“越陈越香”也不是无止境的。

至于熟普,它是经过人工渥堆而快速完成上述的一些成分转化和形成普洱茶具有红汤与陈香味的品质特征的产品。制成的熟普基本上就可以喝了,如有条件,存放一、二年后,香味会变得更加醇厚。但有一点需要注意,贮存环境条件要十分注意,切忌发霉、腐化,不能把陈霉味当成陈香味。

五、要加强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研究

普洱茶有生茶与熟茶之分。普洱生茶的特性更接近绿茶,性凉。因为生茶中茶多酚绝大部分未经氧化,茶多酚保留量很高,维生素C等多种维素、叶绿素等含量也很高,因此普洱生茶更多地具有绿茶的保健功效,清除自由基、抗癌、增强免疫等方面功效显著。

普洱熟茶是经过后发酵的茶叶,性温。国内外的科学试验,采用普洱熟茶做出的结果已经证明,普洱熟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减肥等多种功效。在保健机理上,多认为是普洱茶在后发酵中形成的氧化、降解产物,诸如多糖、酚酸、茶褐素,还有在微生物作用下新形成的有降血脂功效的他汀类物质等,这些是熟茶中才有的物质。因此饮茶者应该根据自身的体质和身体状况选用生茶或熟茶。

从饮茶的口感上来讲,普洱生茶口感强烈,饮用时不宜太浓,以免伤胃。普洱熟茶口感要柔和得多,几乎没有苦涩味,因此,多数饮茶爱好者比较喜欢喝熟普。对于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研究还仅仅是开始,必须深入研究才能不断揭示普洱茶的健身奥秘。

六、倡导科学普洱,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据我所知,云南省广泛开展普洱茶的研究是近十来年才开始的,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可喜可贺。但是,对于神秘的普洱茶而言,仍有不少未解之谜。诸如普洱茶的色香味本质、普洱茶后发酵优势菌种的分离与接种应用、普洱茶具有保健功效的物质基础及其分离提取与临床应用、适制普洱茶的品种选育和栽培条件与措施等,都要在统一规划之下,有序地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以求逐步探明哪些使消费者容易迷糊的未解之谜,克服当前普遍存在的瞎子摸象。为此,上下一条心,倡导科学普洱是当务之急。

2017年的春茶更好喝!这是为什么?


2017年的春茶迟迟不肯发芽,“卖相”也不如往年,资深茶客和老茶商却说:今年的茶更好!这是为什么?

美国纳帕谷(NapaValley,著名的葡萄酒产地)的一位葡萄园主说:“缺雨,也使纳帕酿造出了近10年来最好的葡萄酒。”因为在正常条件下,葡萄树的根能长10英尺深。但在干旱条件下,树根被迫往深处扎根寻找水源。这种承受压力的葡萄树结出的果实会比较小,但糖分更加浓缩,风味更复杂。“我们就是想要这样的一种成熟度。有了这样的果实特征,我们才能够酿造出果香充沛、富有表现力的葡萄酒。”

今年云南的茶山普遍干旱(古树茶芽发的晚,最近几日才开始陆续采摘),情况像极了两年前的纳帕,好处也是类似的,因为干旱偏热带来的好处,往往是茶质相较往年通常要更好(优良的工艺和优质的原料等基础上)。拿葡萄酒来说——采用在偏热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葡萄,酿制出的葡萄酒,一般酒体丰满,酒精含量高,单宁充沛,酸度较低;而采用在偏冷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葡萄酿制的葡萄酒,一般酒体轻盈,酒精含量低,单宁较少,酸度较高。撇开阳光、种植等,单独拿“水分”因素来说: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会让葡萄树长势过旺,虽然产量提高了,但是结出的葡萄果实风味平淡,糖分含量也比较低,用这样的葡萄酿成的葡萄酒酒精含量低,酒体纤瘦,口感乏味。

普洱茶也是同样的道理,雨量过多的时期,茶树芽叶的生长速度快,表现为:发芽早,发芽率高,条索更大更长,生长周期短,可采摘次数多,采摘总量大;带来的影响是,雨水虽然充足,但茶叶内水分较大,内含物质较少,这就好像我们常说的春茶质量往往比夏茶质量好一样,正是因为夏雨过多的原因。

旱季(雨量较少)时期,茶树芽叶的生长速度则相对缓慢,表现为:发芽较往年晚,发芽率低,条索相对略小,生长周期也较长,可采摘次数少,采摘总量小。但正是由于雨量较少,所以茶树为了保持生长,只好依靠扎根更深,以吸取大地深层更多的营养物质来补充水分的不足,因此茶树芽叶内便积攒了更多的营养成分,这也就意味着其质量更好,虽然外形不如往年,但香气(更高扬馥郁)、滋味(更浓郁醇厚)、内含(更营养)、耐泡(更饱满)等较往年同期都要更佳,同时也意味着此时期的普洱茶更加具有收藏价值。

自从2005年第一次走进茶山,到与友人前辈将“澜沧江流域普洱茶分布示意图”的制成出版,可以说是十余年了,如今每年都到茶山数转,从原料到工艺,不断积累着更多的经验和体会。另一方面,每一次和茶农的交流、合作、信任,都让我感受颇深,学习颇多。看的多,喝的多,聊的多,我以为这是众茶友的幸运,也是我的福报。

很多人都觉得做茶一事轻松怡然,实则艰苦不为外人知。就像茶农说:

春茶一季是最苦的,睡不好,吃不好。

每一年,可以说是如实体会的。包含一路车程的艰险,塌方,陡坡,急弯,窄道,崖缘,遇到雨天又有各样的泥泞,看不清的深坑。但这样的艰苦是自然的,没有这样的艰苦,哪里来的茶香醇和。沿途看到中共云县的一句标语,印象很深,也很实在,说的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都不是好汉。在云南,采茶工其实是高危职业,一棵树,三个人,一架楼梯,两个人采茶,另一个人得手扶着楼梯,可见好茶得来不易。

什么是春茶、明前茶、雨前茶、谷雨茶


春茶,顾名思义就是春天所采摘加工而成的茶。二十四节气中,春茶指的是,立春到立夏之间采摘加工的茶!因此春茶又有“明前茶,雨前茶,谷雨茶”之别,立春到立夏之间共有如下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等节气,在这几个节气中制的茶组成了春茶。今天就聊聊春茶的分类。

明前茶: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明前茶又称为早春茶,芽叶细嫩饱满,白毫尽显,滋味醇和,鲜爽度高,由于芽叶细嫩,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含量丰富,因此品质非常好,被认为是茶叶中的上品。但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物以稀为贵,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明前茶中立春至春分间采的茶的虽为春茶,实为冬茶,此时的茶滋味寡淡,内含物质不丰富。春分到清明所采摘加工的茶,才是真正的明前茶,是一年中最好的茶叶。此时气温升高,茶内含物质丰富,滋味浓郁。春分到清明一共十五天,此半月内第一次采制的茶称为头刚茶,第二次采的又叫做二刚茶,又换做“春尖”。

雨前茶:雨前茶则是清明之后,谷雨之前采的嫩芽,也叫清明茶。清明至谷雨,往往是天清地明的时空状态,由于光照较好,大地温度得以提升。谚语“清明要明,谷雨要淋”是指一种适宜植物生长的气候,即清明日照提升地温,草木发芽,万物更新,茶农开始采摘茶叶嫩芽。

清明,天清地明,阳气上升于地表,催草木芽生。清明茶截取的是这一能量。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雨前茶芽叶生长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谷雨茶:谷雨后立夏前采摘的茶叶叫谷雨茶。谷雨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渐暖,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地区会迎来每年的第一场大雨,对植物抽芽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时,江南地区万里碧绿,千里飘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正是茶农采茶、收茶、制茶的重要阶段。谷雨,谷之初乳。草木得水则活,草木从寒冬中苏醒,得到一年之中天地较早的乳汁,唤起潜藏的能量迅速向上。谷雨茶截取的是这一能量。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为什么说明前的春茶,后劲还不如明后的?》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为什么说明前的春茶,后劲还不如明后的?》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白茶为什么是红色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