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传统工艺制作—揉捻:从轻揉到重揉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揉捻 普洱茶制作工艺 普洱茶的制作工艺

普洱茶揉捻。

原题:从采摘到晒青:一切为了发酵(四),推荐阅读:从采摘到晒青:一切为了发酵(三)(普洱茶的传统工艺制作—摊晾与杀青)

中国的六大茶类都有揉捻的工序。很多茶类的揉捻工序主要是为了整形,揉捻的时间极短。目的是使茶叶成条率高,破碎率低,保持原茶成色,揉捻之后的干茶,其外表符合传统的审美要求。

而普洱茶的揉捻则不同,是采取重力揉捻的方式,并且是多次揉捻完成。普洱茶为什么采用这种方式呢?原因有四点:

一是普洱茶选用的茶叶与绿茶不同。绿茶选用的茶叶基本上是以芽头为主,有纯芽头的,有一芽一叶的,也有一芽两叶的,其茶叶的外观形态具有体型较小、娇嫩的特性。只适合“轻揉为主”的方式。但普洱茶由于选用乔木大叶种,其茶叶很少有嫩芽,且叶片的形态多以肥厚、硕大为主。如果采用绿茶类的揉捻方式根本操作不了。实际上,说普洱茶的揉捻是重力揉捻还不如说“重力揉搓”更为贴切;

二是揉捻的温度不同。绿茶揉捻的过程在铁锅内高温完成。普洱茶则是在铁锅之外,或在竹篾上、或在宽大的木板上或在揉捻机上完成,整个过程是是常温状态下完成。

三是工序安排前后不同。绿茶类的揉捻属于茶叶加工最后一道工序,是茶叶内质到外观的最后一次“定形“,是成品的概念。但普洱茶则不同,是茶叶进入发酵前对茶叶的预处理,其工序属于普洱茶的前端工序之一。离成品普洱茶还有很大的距离;

四是普洱茶采用“重力揉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重力揉搓”将茶叶表面的“保护膜”搓碎,再以自然晒干的方式,使空气中“悬浮”的多种微生物菌群“浸入”,完成茶叶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次“自然接种”,也是普洱茶在茶叶发酵前对所选茶叶进行的初级氧化阶段。而这一条恰恰是绿茶类揉捻的“大忌”,绿茶的“轻柔”,是绝不能将茶叶表面的膜破坏,一旦破坏,茶叶会被迅速氧化,品质也会产生改变。

因此,“重力揉捻”(也可称“重力揉搓”)是普洱茶非常关键的工序,是奠定普洱茶后续发酵的基础。很多普洱茶的制作者在“揉捻”的工序中,并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多次“揉搓”—传统工艺称为“复揉”。这种“复揉”的目的,实践上是对第一次“自然接种”的补充,目的是使普洱茶初级氧化完成的更为彻底。

cy316.COM编辑推荐

普洱茶的传统工艺制作—晒青:太阳的魔力


推荐阅读:普洱茶的传统工艺制作—揉捻:从轻揉到重揉

原题:从采摘到晒青:一切为了发酵(五)

“晒”是食品行业普遍采用的一项加工手段。中国东汉时期已将“晒”进行了专业化解释:“晒,暴也”(东汉许慎《说文》)。“暴”什么?“暴五谷之类”。我们现今的粮食加工,如玉米、小麦等至今仍延续这个过程。

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的,“晒”表面上是利用太阳的热能达到“脱水”的目的,但“晒”的过程还隐藏更深一层的“加工”秘密。

这个秘密就是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大气运动主要能量的源泉。太阳辐射随季节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了四季。

太阳辐射能在可见光线(0.4-0.76μm)、红外线(>0.76μm)和紫外线(<0.4μm)分别占50%、43%和7%,即集中于短波波段,故将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

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又将其中的大部分能量以辐射的方式传递给大气。地表面这种以其本身的热量日夜不停地向外放射辐射的方式,称为地面辐射。由于地表温度比太阳低得多(地表面平均温度为300K),因而,地面辐射的主要能量集中在1-30微米之间,其最大辐射的平均波长尾10微米,属红外区间,与太阳短波辐射相比,称为地面长波辐射。

我们不能小看这种太阳辐射,站在生物学的角度,除了有蒸发水份的特点外,还有三个特性:

一是可以让受晒的物料(五谷、茶叶等)内含化学成份快速氧化、聚合与讲解,使物料成熟度提升一级;

二是灭菌效果。有害微生物包括细菌在太阳辐射下快速死亡,提升了物料保质期限,如晒干的萝卜条、蘑菇、干菜等;我们现今研发的很多“辐射灭菌”设备其实都是受太阳辐射的启发。

三是形成特定的微生物菌群(后面详解)。

普洱茶的“晒青”其实也是借鉴了这个方法。

其实,就茶叶加工而言,“晒青”工序并非普洱茶独有,福建的岩茶、广东的单枞等,都有“晒青”的工艺要求。但是,“晒青”对普洱茶格外重要,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重要的标志之一,也是《云南普洱茶地方标准》的关键词之一。

普洱茶为什么采用“晒青”呢?

一是在太阳的光热作用下,细胞液开始流动,浓度增大,开始一系列化学变化,如部分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茶叶中原有的叶绿素酶(chloro—phyllase)将叶绿素水解生成植醇和脱植基叶绿素,并在多酚氧化酶(polyphenlo oxidas)催化作用下,氧化形成不稳定的邻-本醌类化合物,然后再进一步通过非酶催化的氧化反应,叶绿素也在光和酶的作用下,开始分解消失。鲜叶由最初的绿色向灰黄色、灰白色(芽头显白毫)或者灰褐涩转变。“晒青”的工序其实也是鲜叶向毛料的转变过程。茶农们更愿将“晒青”过的茶叶称为“晒青毛料”。

二是“晒青”更重要的作用是让茶叶与特定微生物菌群产生“亲密接触”。

这就是为什么揉捻过程采用“重度揉捻”的原因。让微生物产生效能的条件之一是温度。太阳是“晒青”过程中适宜温度的提供方。这个适宜温度是在15℃与40℃之间,超过40℃容易使茶叶变黑,低于15℃,微生物处在休眠状态,不产生效能。

三是特殊的微生物菌群的“干预”。普洱茶是生物发酵的产物,只要是发酵,就离不开微生物。“晒青”是普洱茶发酵过程的初级加工阶段,是普洱发酵前对茶箐的预处理,也是普洱茶有氧发酵阶段。在这个阶段,除对加工场地要求相对干净之外,还有一个特殊,即自然环境中大量的微生物菌群的存在。我们说,加工场地的干净在任何地区都能实现,但大量的微生物菌群存在,且这个微生物菌群的特性又是这个自然环境的独有,就比较难实现。云南各地普洱茶所表现的不同“风味”,除了各地大叶种茶叶存在细微的差别外,更多地是因为不同地域微生物菌群差异造成。我们曾经将云南临沧大雪山采摘的同一批鲜叶分成AB两组,A组留在临沧进行人工发酵,B组拉到西双版纳勐海人工发酵,其结果大不相同,我们最初怀疑水质差异导致,后来对水质差异的部分对发酵过程产生的影响比对中逐一排除,其结论仍是独有的微生物菌群干预所致。

笔者在云南曾听到一有趣的事例,一位茶农对自家屋内的一批“晒青”毛茶出现品质下降给出了一个答案:是他家的“茶虫”病了。这里所说的“茶虫”其实就是微生物菌群。虽然他不知道微生物菌群是什么,但他清楚,导致他茶叶品质下降的原因不是他的“手艺”,而是他家的“茶虫”—微生物菌群产生变异所致。因此,自然环境中微生物菌群—主要是有氧菌,对“晒青”过程中茶叶的“干预”,对普洱茶品质的走向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有一个争议值得我们关注,近十年来,很多普洱茶生产企业受“晒青”场地的局限,加上“晒青”费时费力周期太长的缘故,改用“烘青机”取代“晒青”。其主要原因是将“晒青”的过程简单视为“脱水”与“干燥”,忽略“晒青”过程中有微生物参与下茶叶内在化学组分产生的氧化、缩合与讲解。“晒青”的过程实际上是因为普洱茶后续的发酵做生物储备,虽然我们习惯上称它为“散茶”,但它与真正意义的普洱茶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将它称为“毛料”更为准确些。

我们对“晒青”这种工艺的推崇,不是因为它有历史烙印,更多的仍源于它附合生物发酵的要求。

有经验的普洱茶制作者非常注重“晒青”毛茶的品质,并根据品鉴的结果决定下一步的取舍。所谓“看茶制茶”高水平的发货,就是从“晒青”毛茶的品鉴开始。

接下来的“拼配”,是对“晒青”毛茶的一次近似“艺术创作”的过程,是彰显制茶人水平的关键环节。

普洱茶知识:传统工艺手工制茶法


好原料配好工艺,福缘道秉承祖传全手工工艺制作普洱茶,确保上乘原料,不受任何伤害,从而造出高品质的普洱茶。

01.古树茶鲜叶采摘

自家采摘严格以一芽两叶为主,因为此時的鲜叶在成熟度、内含物上均达到最佳状态,为普洱茶成品的後期陈化打好基础,這样的普洱茶就会“越陈越香”!

02.“萎凋”和“摊晾”

很多人认为“萎凋”和“摊晾”是没有区别的,但对于传统手工制茶來說,這是一种不合理的說法。

“摊晾”:保留了茶叶中原生内含物质、为後期存放创造了转化的条件。

“萎凋”做出來的茶叶香氣很高,叶底暗红,所以对于香氣高的普洱茶來說,萎凋更有利于“提香”。

03.杀青

杀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普洱茶的品质。

福缘道坚持采用碳火、铁锅、手工炒制來杀青,手工杀青要求制茶师有丰富的制茶经验,能够很好的掌握火候,翻炒频率也必须均匀有序。

04.揉捻

手工揉捻,即用手使茶菁成条,同時破坏茶鲜叶细胞组织,使茶叶内含物质附着于茶菁表面的过程。

05.日晒干燥

日晒干燥是纯手工普洱茶独特风味形成的关键。晾晒時天氣一定要晴朗,温度高低影响日晒的時间,這些都要根据经验來决定。

06.压饼

福缘道传统制茶工艺采用手工石磨压制,使普洱茶香气、韵味更好,更利于后期转化。

07.晾干

将成型茶叶至于阴凉通风处,待茶叶干燥后即可成型。

08.手工包装

普洱茶包装采用纯手工制作的棉纸,手工包装,手工棉纸透气性强,利于长时间存放。

不可不知的普洱茶“真正”传统工艺普洱茶工艺


如同其它茶品一样,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一直处于演变之中。随着时代的演进,从原料、拼配、制作、规格、包装材质与方法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许多消费者明确希望保留“传统”,问题是,何谓“传统”?是号级古董茶传统?还是印级茶传统?亦或是早期七子饼传统?如果这样问茶友或茶商,很少人会给出明确的回答。由此可知,许多所谓茶人时常会掉入自己的观念陷阱,落入窠臼。

将茶叶由树上采摘下来,未经杀青、揉捻,直接日晒而成生晒散茶,这可以说是云南最早、最传统、最简单的茶叶制程,至今仍有云南少数民族如此品饮。这种制程工艺,可谓是茶叶加工工艺的历史孑遗,其工艺类型十分接近现今的白茶。在此基础上,云南地区制作普洱茶的工艺,又产生了几种不同的演进。1953年~1954年,云南省茶叶研究所调查傣族制作生产茶品的传统工艺,大致区分出三种形态:

(一)杀青→揉捻→晒干

此即晒青毛茶,与一般认知的少数民族传统制法相同。将鲜叶放入热锅内手炒杀青,至颜色转深绿色时倒在竹席上以手揉条状,再摊均晒干。

(二)杀青→揉捻→后发酵→晒干

这里的后发酵,是指将杀青揉捻好的茶叶在干燥前,先装入竹篓中进行后发酵,将茶叶转成红褐色,隔日才将茶叶日晒干燥。过程类似渥堆,但并无洒水增湿之步骤。此类做法成品为黑褐色,有些类似红茶,与晒青毛茶的香气、口感大有不同。

(三)杀青→初揉→后发酵→晒干→复揉→晒干

此制法在杀青后,第一次将80%以上茶菁揉成条后,即装入竹篓进行后发酵,隔日再摊均在竹席上,晒至半干时,再将未完全揉成条状的偏老叶部分再揉一次,而后再晒干即成。

这里所谓“传统”,是指1970年代以前全手工制程,包含现代少数民族保留之传统做法,手工采摘、铁锅手工杀青、手工揉茶、毛茶日晒干燥、土灶蒸压、成品阴干或日晒干燥。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与我国其它茶区相比是相对原始而粗糙的,日晒干燥对于云南地区茶农而言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资源,节约成本简化工艺。彼时既无对于制茶工艺的精细研究,也没有对于茶品存放预期的要求。实际上一直到近代之前,普洱茶追求的从来都是其鲜饮价值而非陈化后的转化效果。

当我们追求传统时,首先要明晰何谓“传统”?这里的传统应该有一个具体的指向,而并非是源自简单的臆想,亦或是仅仅将“原始”、“粗放”当做传统的必然面目。毕竟,工艺仅仅是过程,对于饮者而言,茶品的品质才是最终的关键。

不可不知的普洱茶“真正”传统工艺


如同其它茶品一样,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一直处于演变之中。随着时代的演进,从原料、拼配、制作、规格、包装材质与方法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许多消费者明确希望保留“传统”,问题是,何谓“传统”?是号级古董茶传统?还是印级茶传统?亦或是早期七子饼传统?如果这样问茶友或茶商,很少人会给出明确的回答。由此可知,许多所谓茶人时常会掉入自己的观念陷阱,落入窠臼。

将茶叶由树上采摘下来,未经杀青、揉捻,直接日晒而成生晒散茶,这可以说是云南最早、最传统、最简单的茶叶制程,至今仍有云南少数民族如此品饮。这种制程工艺,可谓是茶叶加工工艺的历史孑遗,其工艺类型十分接近现今的白茶。在此基础上,云南地区制作普洱茶的工艺,又产生了几种不同的演进。1953年~1954年,云南省茶叶研究所调查傣族制作生产茶品的传统工艺,大致区分出三种形态:

(一)杀青→揉捻→晒干

此即晒青毛茶,与一般认知的少数民族传统制法相同。将鲜叶放入热锅内手炒杀青,至颜色转深绿色时倒在竹席上以手揉条状,再摊均晒干。

(二)杀青→揉捻→后发酵→晒干

这里的后发酵,是指将杀青揉捻好的茶叶在干燥前,先装入竹篓中进行后发酵,将茶叶转成红褐色,隔日才将茶叶日晒干燥。过程类似渥堆,但并无洒水增湿之步骤。此类做法成品为黑褐色,有些类似红茶,与晒青毛茶的香气、口感大有不同。

(三)杀青→初揉→后发酵→晒干→复揉→晒干

此制法在杀青后,第一次将80%以上茶菁揉成条后,即装入竹篓进行后发酵,隔日再摊均在竹席上,晒至半干时,再将未完全揉成条状的偏老叶部分再揉一次,而后再晒干即成。

这里所谓“传统”,是指1970年代以前全手工制程,包含现代少数民族保留之传统做法,手工采摘、铁锅手工杀青、手工揉茶、毛茶日晒干燥、土灶蒸压、成品阴干或日晒干燥。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与我国其它茶区相比是相对原始而粗糙的,日晒干燥对于云南地区茶农而言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资源,节约成本简化工艺。彼时既无对于制茶工艺的精细研究,也没有对于茶品存放预期的要求。实际上一直到近代之前,普洱茶追求的从来都是其鲜饮价值而非陈化后的转化效果。

当我们追求传统时,首先要明晰何谓“传统”?这里的传统应该有一个具体的指向,而并非是源自简单的臆想,亦或是仅仅将“原始”、“粗放”当做传统的必然面目。毕竟,工艺仅仅是过程,对于饮者而言,茶品的品质才是最终的关键。

揉捻在普洱茶制作工艺中的作用:奠定后续发酵的基础普洱茶为什么要揉捻?普洱茶的工艺之揉捻


揉捻是普洱茶制作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杀青结束后就进入“揉捻”阶段。揉捻是通过“揉”和“捻”的动作,将近似自然叶片形态的杀青叶,用“手工”或“机械”的方法,揉卷成一定形状的过程。工艺的意义在于破裂细胞壁使茶汁释出,使得茶多酚、儿茶素等茶叶有效成分产生聚合,为茶叶的后期发酵准备,同时将松散的茶叶卷曲成条索,有利于冲泡中茶叶内含物质的均衡释放。揉捻的力度、时间、细胞破壁率与普洱茶的口感滋味、香气以及后期转化等有密切关系。

普洱茶的揉捻与其他茶类的不同之处?

中国的六大茶类中除传统白茶之外,都有揉捻的工序,但很多茶类的揉捻工序主要是为了整形,一般采用“轻揉”为主的方式,基本上是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完成,且揉捻的时间极短。目的是使茶叶成条率高、破碎率低、保持原茶成色,揉捻之后的干茶,其外表符合传统的审美要求。而普洱茶的揉捻则不同,是采取重力揉捻的方式,并且是多次揉捻完成。主要是因为普洱茶选用的是云南大叶种茶树,其鲜叶带芽带叶带梗,且叶片的形态多以肥厚、硕大为主。如果采用轻揉捻的方式,根本无法将内质完全揉出。

普洱茶为什么采用重力揉捻这种方式呢?

普洱茶采用“重力揉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重力揉搓”将茶叶表面的“保护膜”搓破,再以自然晒干的方式,使空气中“悬浮”的多种微生物菌群“侵入”,完成茶叶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次“自然接种”,也是普洱茶在茶叶发酵前对所选茶叶进行的初级氧化阶段。因此,晒青工艺的“重力揉捻”也可称“重力揉搓”,是普洱茶非常关键的工序,是奠定普洱茶后续发酵的基础。很多普洱茶的制作者在“揉捻”的工序中,并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多次“揉搓”——传统工艺称为“复揉”。这种“复揉”实际上是对第一次“自然接种”的加强,目的是使普洱茶初级氧化更为彻底。

什么是“热揉”和“冷揉”?

揉捻有“热揉”和“冷揉”之分。杀青叶摊晾冷却后揉捻,称之冷揉;趁热揉捻,为热揉。具体操作上,遵循“嫩叶冷揉、老叶热揉”的原则。因为,嫩叶纤维素少,韧性大而角质层薄,水溶性果胶多,在揉捻中易于形成条索,嫩叶冷揉能避免揉捻叶摩擦发热带来的“黄熟”,保持“杏黄明亮”的普洱茶生茶汤色和嫩绿的叶底。鲜叶级别较低的粗老茶,叶质硬,纤维素多,果胶少,热揉可利用叶片受热变软的特性,揉紧条索,减少碎末茶。在机器揉捻没有出现之前,普洱茶的揉捻主要靠手工揉捻。

手工揉捻

普洱茶的手工揉捻,一般需要经过两次揉捻。初揉在茶叶杀青、摊晾后进行,揉至茶叶基本成条、茶汁渗出后,将茶叶晾至次日清晨,再进行复揉,以确保茶叶中较难揉成型的粗老枝叶也紧结成条索。手工揉捻使用专用篾制揉篱。揉捻的手法要求动作弧形、圆活完整、连贯协调、刚柔并进,使茶叶受力均匀,利于成条。

揉捻的时间和力度与产品的品质密切相关。揉捻的时间短,力度大,易使梗叶分离,未成条而先断碎,揉捻叶既达不到一定的细胞破坏率,又不易保持条索完整。揉捻细嫩茶叶,力度不宜过大,时间可加长,保障不断碎,既成条,又显毫。相反揉捻粗老茶叶,则需加重力度,否则达不到揉捻成条的要求。揉捻适度的叶子,成条率达85%以上,细胞破坏率在45%以上,茶汁粘附叶面,手摸有滑润粘手的感觉。揉捻结束后立即进行解块干燥,以免叶色变黄。人工揉捻量小,耗工大,且揉捻效果不均一。批量生产均不使用手工揉捻,普遍使用揉捻机进行揉捻。

机械揉捻

使用揉捻机揉捻是目前普洱茶产区普遍选择的揉捻方式。揉捻细胞破碎率在45-60%之间。揉捻程度视原料嫩度及成茶需要,通过压力与揉茶时间来控制。根据揉捻机揉桶直径大小,掌握投叶量。投叶量太少,揉捻加压无效果,很难揉紧条索;投叶太多,致受力不匀,揉捻初期上下翻转受阻,叶片初卷效果不好,往往是底层茶多片末,上层茶多扁条,结果是外形松泡,断碎扁秃茶多。合理的投叶量是用杀青叶将揉桶自然填满为宜。

“加压”即增加揉捻力量。揉捻过程加压轻重与加压的时间,对茶条的松紧、扁碎有很大影响。揉捻程度的轻重,对叶细胞破碎率与普洱茶内质的色、香、味关系更大。整个揉捻过程的加压原则应该是“轻、重、轻”。揉捻时间长短,应根据这样三条原则:一看揉捻叶的老嫩;二看揉桶直径的大小;三看甩落在揉盘上的叶片,条索紧结程度。揉捻机对机器的使用者有较高的要求,有经验的揉捻师傅会根据茶叶的老嫩程度、机器的负荷等因素调整投叶量、揉捻“压力”以及揉捻时间,确保茶叶揉捻到位,保证茶叶品质。

因此,晒青工艺过程的“重力揉捻”是奠定普洱茶后续发酵的基础。并且普洱茶的制作在“揉捻”工序中,并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多次“揉搓”----传统工艺称之为“复揉”。这种“复揉”的目的,实际上是对第一次“自然接种”的补充,目的是使普洱茶初级氧化完成得更为彻底。

为什么普洱茶杀青要揉捻?热揉和冷揉又有什么不同?


揉,就是说揉出条型,使茶叶成条的含意;捻,就是说挤压茶汁,使茶汁附于茶条表层,提升黏性,有利于成条的一起,荼叶內部成分(茶汁)更非常容易与气体中的co2和有氧运动菌群触碰,有利于中后期转换。

除此之外,适当的揉捻有2个功效:使茶叶成型,为普洱茶生茶的中后期转换奠定基础。

揉捻的功效取决于,挤破茶叶的细胞壁,促使茶多酚、儿茶素等等茶叶成分造成聚合物,而后也促使茶叶还有机会再今后的時间里造成后发醇功效。

揉捻分冷揉和热揉,冷揉既指杀青叶历经过段时间摊放后,再开展揉捻,通常用以较嫩荼叶,由于嫩叶的甲基纤维素含水量低,果胶化学物质高,揉捻时非常容易成形;老叶应当趁热揉捻,老叶中带有较多的木薯淀粉和糖,趁热揉捻有益于木薯淀粉再次糊化,有益于提升叶表化学物质的黏稠度,老叶中的甲基纤维素较多,热揉的能够使甲基纤维素变软非常容易成条。热揉的缺陷是非常容易是叶色变黄有,水闷气。

茶师口述:手工制作揉捻姿势

技巧:姿势呈弧型,圆活详细,姿势连贯性协调性,要确保荼叶审理匀称,类似打太极。

揉捻必须投叶量、時间、幅度的极致相互配合,换句话说,不仅毁坏细胞壁,又要确保条型详细。

揉捻进行以后将茶条抖开。

揉捻过多和揉捻不够对茶品危害:揉捻过多茶汁浸取多糖类化学物质粘在荼叶上中后期汤色净度不足,揉捻不够非常容易造成多余的黄叶揉捻成紧条有益于荼叶香味的储存,揉捻成抛条不利则反之。茶汤颜色很深,味道出的较为快,耐泡度减少。

那也是茶友明确提出,普洱茶能够不揉捻吗?不揉捻的荼叶,因为细胞壁详细,其荼叶內部成分没法释出,不易与气体中的氧及肠道益生菌群触碰,不利事件转换。

茶学入门|不可不知的普洱茶“真正”传统工艺


如同其它茶品一样,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一直处于演变之中。随着时代的演进,从原料、拼配、制作、规格、包装材质与方法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许多消费者明确希望保留“传统”,问题是,何谓“传统”?是号级古董茶传统?还是印级茶传统?亦或是早期七子饼传统?如果这样问茶友或茶商,很少人会给出明确的回答。由此可知,许多所谓茶人时常会掉入自己的观念陷阱,落入窠臼。

将茶叶由树上采摘下来,未经杀青、揉捻,直接日晒而成生晒散茶,这可以说是云南最早、最传统、最简单的茶叶制程,至今仍有云南少数民族如此品饮。这种制程工艺,可谓是茶叶加工工艺的历史孑遗,其工艺类型十分接近现今的白茶。在此基础上,云南地区制作普洱茶的工艺,又产生了几种不同的演进。1953年~1954年,云南省茶叶研究所调查傣族制作生产茶品的传统工艺,大致区分出三种形态:

(一)杀青→揉捻→晒干

此即晒青毛茶,与一般认知的少数民族传统制法相同。将鲜叶放入热锅内手炒杀青,至颜色转深绿色时倒在竹席上以手揉条状,再摊均晒干。

(二)杀青→揉捻→后发酵→晒干

这里的后发酵,是指将杀青揉捻好的茶叶在干燥前,先装入竹篓中进行后发酵,将茶叶转成红褐色,隔日才将茶叶日晒干燥。过程类似渥堆,但并无洒水增湿之步骤。此类做法成品为黑褐色,有些类似红茶,与晒青毛茶的香气、口感大有不同。

(三)杀青→初揉→后发酵→晒干→复揉→晒干

此制法在杀青后,第一次将80%以上茶菁揉成条后,即装入竹篓进行后发酵,隔日再摊均在竹席上,晒至半干时,再将未完全揉成条状的偏老叶部分再揉一次,而后再晒干即成。

这里所谓“传统”,是指1970年代以前全手工制程,包含现代少数民族保留之传统做法,手工采摘、铁锅手工杀青、手工揉茶、毛茶日晒干燥、土灶蒸压、成品阴干或日晒干燥。

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与我国其它茶区相比是相对原始而粗糙的,日晒干燥对于云南地区茶农而言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资源,节约成本简化工艺。彼时既无对于制茶工艺的精细研究,也没有对于茶品存放预期的要求。实际上一直到近代之前,普洱茶追求的从来都是其鲜饮价值而非陈化后的转化效果。

当我们追求传统时,首先要明晰何谓“传统”?这里的传统应该有一个具体的指向,而并非是源自简单的臆想,亦或是仅仅将“原始”、“粗放”当做传统的必然面目。毕竟,工艺仅仅是过程,对于饮者而言,茶品的品质才是最终的关键。

全面详解普洱茶的传统制作工艺


普洱茶自清朝以来,便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它不仅有“越陈越香”的特性,更有消食减腻的功效,同时,还为国家的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某种程度上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健康饮品在国内和国外的发展。由此,普洱茶在历史上,六大茶类中的地位可见一斑。那么历史上的普洱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它的传统制作工艺,详细的解读普洱茶从采茶到成饼的全过程!

普洱茶的传统制作工艺可以根据生茶和熟茶来进行区分

普洱生茶的制作工艺通常要经历过这几大环节: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晒青→称重→蒸压→干燥→包装

采摘:采摘不仅是制作普洱茶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各大茶类的第一步。普洱茶的采摘可分为人工采摘和机采,历史上的普洱茶,因技术的落后,只能采用人工采摘(也就是所谓的手工摘),但也正是这种最原始的办法,保证了茶叶采摘过程中不过分的受损害,保证了茶叶的完整和鲜活度。而采摘的标准则一般可以分为:一芽一叶(极少)、一芽两叶(较多)、一芽三叶、两芽三叶等。

萎凋(摊凉):也就是让鲜叶中散失一部分水分。在散水过程中会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部分大分子酯容性糖水解为小分子可容性糖,这不仅有利于制作普洱茶,更有利于普洱茶的后发酵。

杀青:普洱生茶的加工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晒青毛茶多采用锅(以前大多是小铁锅,现在专业化的有大铁锅和电炒锅)杀青。因大叶种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炒、闷、抖、翻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去除大量草青味,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在炒青蒸发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条。

揉捻: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掌握揉的轻重缓急十分重要,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程度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或缓或急,要有揉捻的节奏感,这样揉出来的普洱茶才有利于其转化的口感。

晒干(晒青):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这一步是区别于蒸压后成品的干燥。晒干是一定要在太阳下面晒干,而干燥是千万不能直接照射太阳,要在通风干燥、有一定温度的地方自然风干。此步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而其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

称重:过去为了便于计算和运输,357克/饼是七子饼普洱茶的标准重量,但现在因消费者和市场的不同需求的改变,普洱茶规格也有所改变,有357克、400克、500克、800克、1000克……,但仍然以357克作为七子饼普洱茶的标准规格。

蒸压: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制成形,通常蒸压后有团茶、砖茶、饼茶、沱茶,瓜茶等不同形状的普洱茶紧压茶。

干燥:干燥是毛茶制作成饼的最后一个环节。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3%以下。产品压制成形后,一般放在晾茶架上阴干1-2天,再进入烤房低温干燥,烤房温度维持在40度以下,阴干的时间及进烤房的时间根据不同的产品而定。在一些古茶区,有的茶农做茶都是采用日光自然晒干,如果茶友上茶山就能看到院子里路边上房顶都会摊晾着茶叶,但是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茶饼因在阳光下照射,会使得茶饼的表面和里面散失的水分不均匀,极大的影响后期的陈放和转化。

包装:用白棉纸包装茶饼,用笋壳捆扎为一筒,篾篮装为一件。但近年来,为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节省时间、材料和人工成本,有的直接用纸箱包装,其包装的形式在不断变化,多种多样,笋壳装已经不再成为普洱茶饼茶包装的唯一方式。

普洱熟茶制作工艺要经过:原料采购、毛茶付制、渥堆发酵、翻堆、干燥、分筛、拣剔、压制、包装

每个环节都有极强的技术因素。具体来说,就是熟茶的制作工艺比生茶复杂得多,除了以上生茶的工序外,熟茶最重要的是多了人工渥堆发酵这一步。渥堆发酵是熟茶的核心技术,是形成普洱茶熟茶品质特征最关键的一步,可以说“没有发酵就没有熟茶”这句话用在熟茶身上一点也不为过。

人工发酵普洱茶的第一道工序是渥堆,发酵时因量而定,有大堆和小堆,大堆一般在10—20吨,小堆子一般在5吨左右,首先将茶叶匀堆,再泼水使茶叶受潮,然后把茶叶堆成一定厚度,而堆子的高度通常会在1.5米以上,盖上塑料皮保湿,让其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对发酵期间和温度掌控是非常重要的。温度低,发不起来,温度高,容易烧堆(也可以称之“烧心”),通常有经验的发酵师傅都知道,堆子外围温度超过三十度就要注意了,“堆心”发酵温度超过64摄氏度,就很容易烧心,因此必须视温度变化及时翻堆,调节温度,否者这批茶叶就可能发酵废掉。经过一段时间堆积发酵,茶叶色泽变为褐红色,渥堆达到适度(温度达60℃—64℃)后,扒堆晾茶,解散团块,散发水分,自然风干,待茶叶干燥,再进行筛分分档,制成普洱散茶,然后再进行压制,包装面市。

普洱熟茶在制作过程中,通过温度、湿度、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茶叶自身很多物质进行了本质性的分解和重组,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原本刚烈迅猛且刺激性强的普洱茶,会变得温和顺口,为体寒、敏感体质的群体提供了一类可以饮用的健康饮品。

【茶学入门】普洱茶制作工艺详解之揉捻


揉捻,是普洱茶鲜叶杀青之后的制作工序,藉由外力使茶叶表面与内部细胞组织破坏,组织液体附着于茶菁表面,利于冲泡时增加香气口感,以及让内含物质均匀释出。

普洱茶生产中的揉捻工序,可分为手工揉捻和机器揉捻两种。手工揉捻现多应用于小批量的古树茶生产;机器揉捻相较而言更为省力,生产效率高,多用于台地茶等大宗茶品的生产制作。

普洱茶揉捻的目的,主要在于使茶菁成条索状,并使茶叶表面裂而不破,易使茶叶内含物均匀而充分释出。揉捻不足的茶叶,条索成片、口感清淡;揉捻过度,茶品会无光泽、汤色混浊、苦涩度高,干燥储存后易有杂味。

茶叶鲜叶在刚刚结束杀青工序之后,叶片温度较高,同时茶叶不同位置(叶片中心与边缘)的水分分布不均,此时若立刻揉捻,会导致茶叶细胞壁破裂过度,产生汤色浑浊、口腔刺激性过高等缺点,在这种不当制程的影响下,即便原料是古树茶鲜叶,最终成品也会呈现台地茶的口感。因此茶叶在杀青工序之后进入揉捻工序之前,需经过摊晾,降低叶温,同时使叶片水分分布均匀。由此叶片的韧性提高,在恰当的揉捻工艺之下方能达到“裂而不破”的效果。

茶叶鲜叶杀青,即使工艺正确也会有少部分叶片受热过多,产生少量“焦片”。若没有相应工序去除这些焦片,它们便会在揉捻时被揉进茶叶的条索之中,造成茶品永远无法去除的烟焦味。为了避免烟焦味,一方面要提高茶叶的鲜叶杀青工序的水准,尽量减少焦片的产生;另一方面则需在揉捻前的摊晾和揉捻中都应有意识的筛去茶叶中的焦片。一切努力都以最终茶品呈现的相对完美为目标。

在有孔洞的簸箕上手工揉捻,在揉捻过程中筛去焦片。

因为揉捻工艺之故,若茶树种植过程中喷洒农药,附着在茶叶表面的农药残留与析出的茶叶组织液体混合,即使不溶于水的脂溶性农药,同样可以藉此存在于茶汤之中。经典普洱体系选择原料的底线是其种植过程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而不是茶叶中的农药残留达到某种标准,便是基于对于自身职业道德的坚持,以及对消费者健康负责的义务。

茶学入门|普洱茶制作工艺详解之揉捻


揉捻,是普洱茶鲜叶杀青之后的制作工序,藉由外力使茶叶表面与内部细胞组织破坏,组织液体附着于茶菁表面,利于冲泡时增加香气口感,以及让内含物质均匀释出。

普洱茶生产中的揉捻工序,可分为手工揉捻和机器揉捻两种。手工揉捻现多应用于小批量的古树茶生产;机器揉捻相较而言更为省力,生产效率高,多用于台地茶等大宗茶品的生产制作。

普洱茶揉捻的目的,主要在于使茶菁成条索状,并使茶叶表面裂而不破,易使茶叶内含物均匀而充分释出。揉捻不足的茶叶,条索成片、口感清淡;揉捻过度,茶品会无光泽、汤色混浊、苦涩度高,干燥储存后易有杂味。

茶叶鲜叶在刚刚结束杀青工序之后,叶片温度较高,同时茶叶不同位置(叶片中心与边缘)的水分分布不均,此时若立刻揉捻,会导致茶叶细胞壁破裂过度,产生汤色浑浊、口腔刺激性过高等缺点,在这种不当制程的影响下,即便原料是古树茶鲜叶,最终成品也会呈现台地茶的口感。因此茶叶在杀青工序之后进入揉捻工序之前,需经过摊晾,降低叶温,同时使叶片水分分布均匀。由此叶片的韧性提高,在恰当的揉捻工艺之下方能达到“裂而不破”的效果。

茶叶鲜叶杀青,即使工艺正确也会有少部分叶片受热过多,产生少量“焦片”。若没有相应工序去除这些焦片,它们便会在揉捻时被揉进茶叶的条索之中,造成茶品永远无法去除的烟焦味。为了避免烟焦味,一方面要提高茶叶的鲜叶杀青工序的水准,尽量减少焦片的产生;另一方面则需在揉捻前的摊晾和揉捻中都应有意识的筛去茶叶中的焦片。一切努力都以最终茶品呈现的相对完美为目标。

在有孔洞的簸箕上手工揉捻,在揉捻过程中筛去焦片。

因为揉捻工艺之故,若茶树种植过程中喷洒农药,附着在茶叶表面的农药残留与析出的茶叶组织液体混合,即使不溶于水的脂溶性农药,同样可以藉此存在于茶汤之中。经典普洱体系选择原料的底线是其种植过程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而不是茶叶中的农药残留达到某种标准,便是基于对于自身职业道德的坚持,以及对消费者健康负责的义务。

普洱茶晒青茶制作工艺解读之揉捻


在上一期《普洱茶晒青茶制作工艺之鲜叶杀青》中,笔者曾详细介绍了普洱茶晒青茶的杀青工艺的相关知识,包括杀青的定义、杀青方式,以及杀青、蒸青、晒青、烘青、炒青之间的区别和茶鲜杀青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其中,若是杀青不当是会产生“焦叶片”,进而影响到下一步骤“揉捻”的!那什么是揉捻?具体操作是什么?揉捻程度及其注意事项又是什么?焦叶片又是如何影响揉捻的?下面将进行详细讲解:

一、什么是揉捻(目的)?

揉捻是继普洱茶晒青茶制作工艺中杀青的后续的一个步骤,是通过“揉”和“捻”的动作将杀青之后的茶叶以“手工”或是“机械”的方法,促使茶叶面积逐渐缩小,卷揉成一定形状的过程。

揉捻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破坏叶片组织,让茶叶细胞裂开,茶内物质溢出,以至于在揉捻过程中粘粘在茶叶条索之上。期间,细胞破碎率越高,茶汤滋味越是浓烈,可并不耐泡。反之,茶汤滋味寡淡,但耐泡性增强。

二是使得茶鲜杀青后的叶面逐渐缩小,塑造一定的外形。相对而言,我国茶叶外形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条形(例:云南滇红茶)、尖型(例:太平猴魁)……而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属于条形茶。

简而言之,即揉捻就是为了使茶青能够成条索状,让茶叶表面似裂不破,进一步使得茶叶内含物质能够充分释放出来。

二、揉捻的具体操作?

揉捻手法,一般有手工揉捻和机械揉捻。

手工揉捻,当下多用于小批量生生产。要求揉捻手法动作弧形、连贯协调、刚柔适度,以便于让杀青叶受力均匀,便于成条;

机械揉捻,多用于批量生产。相对手工揉捻更为省力,便捷,大大的解放了劳动力,生产效率高。

三、揉捻的程度?

揉捻需细胞破坏率达45%以上,成条率达85%以上,需茶叶汁液粘附于叶面之上,手摸有润滑沾手之感。

四、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杀青过程中,即使工艺正确也会有部分茶叶受热过量而产生“焦叶片”。为了能够揉捻时不让焦叶片揉进茶叶中,造成茶品永久不可祛除的烟焦味,揉捻前应做到两点:一是提高茶叶杀青工序水准;二是在揉捻前的摊晾和揉捻中要下意识的,筛去茶叶中焦叶片。

速度干燥:揉捻叶结束之后,应速度解块干燥,以免叶色变黄。

除外,继《普洱茶晒青茶制作工艺解读》之后,笔者在前一篇

冰岛普洱茶的揉捻工艺解说


冰岛普洱茶的种植范围主要是在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大雪山中下部的冰岛村、公弄村和大中山等地方。普洱茶的汤色浓郁,汤味醇厚,普洱茶的制作都会影响着其汤色、汤味,而制作工序包括杀青——揉捻——干燥——增湿渥堆——压制成品——干燥脱水。然而在揉捻这步又有很多细节,为什么茶叶要结过揉捻这步,这个步骤的意义在哪里呢?本文将介绍冰岛普洱茶的揉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了解冰岛茶有更进一步了解。

冰岛普洱茶的揉捻是以手工进行揉茶,且依茶菁粗细,分粗揉与复揉二次,尤其针对梗枝部分特别着重二次复揉。现代制茶则多以机械式盘式揉茶机处理,而后再人力进行部份加工或挑拣。揉茶工艺的意义在于将松散的茶叶卷曲成条索,并破裂细胞壁以利于冲泡中茶汁释出。在手工制茶中,揉捻程度的轻重对成茶品质有重要的影响。

传统揉捻工艺一般都是手工揉捻,但由于现在市场对于茶叶的需求量比较大,有些时候会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揉捻,而盘式揉茶机通常会造成茶叶结块,以现在制程会以解块机进行解块。传统手工揉茶则无此情形出现。毛茶干燥(晒青毛茶)揉捻完后,直接均摊在竹席或水泥晒场,以日晒干燥,晒干过程翻拌2~3次,日晒加热幅射,一般不会超过摄氏40度。如果干燥不完全,将会使茶菁过度发酵,甚至可能发霉现象。干燥完全的普洱青毛茶,色墨绿或深绿,叶身较薄者为略带黄绿色。此即俗称“晒青毛茶」”毛茶分级将晒青毛茶依芽毫多寡、心叶比例,或以单叶大小筛分等级。一般野生茶以人工方式挑选,台地茶(茶园茶)则多以筛分机处里。到这个时候,普洱茶的生茶制作就已经完成了,如果是要制作生饼茶,那就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生茶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洱生茶。而如果是想要做熟茶,则需要再经过生散茶经人工快速后熟发酵、洒水渥堆工序,即为熟散茶(普洱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熟茶饼,也就是俗称的普洱熟茶。

传统制茶工艺中,青毛茶要经过两次揉捻。初揉在茶叶杀青、摊晾后进行,揉至茶叶基本成条、茶汁渗出后,将茶叶晾至次日清晨,再进行复揉,以确保茶叶中较难揉成型的粗老枝叶也紧结成条索。这样制成的毛茶身骨结实沉重,色泽乌润有光,冲泡时汤色金黄,滋味浓郁饱满。

现代大树茶的制作,在揉捻工艺上与传统制法有很大差别。由于市场上盲目推崇“大叶”概念,为了凸现原料叶张宽大,不少厂商在定购毛茶时,便要求山民少数民族在揉茶时不要揉得太紧。这样在揉捻环节中,许多茶叶仅轻轻揉过一次,条索粗松,压制成饼外观虽美观,但在冲泡中由于茶汁无法溶出,滋味淡薄,汤色清黄,失去了滇青茶厚重浓郁耐陈化的特点。

机械制茶中,冰岛普洱茶的揉捻程度是视原料嫩度及成茶需要,通过压力与揉茶时间来决定的。对于保证品质而言,也应提倡揉捻到位。特别是制作熟茶的原料,为保证发酵后条形紧结、提高等级,更要适当加重揉捻。

冰岛普洱茶的揉捻就讲解到这,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可以说是茶叶成形的步骤。此茶的口感是入口苦涩度极低,几乎没有感觉,喉咙部位渐渐有股凉气出来,慢慢的转化为舌头中后部双呷生津,入口的时候几乎没有觉察出有茶味,茶味是渐渐的从喉部延伸到整个口腔。一杯好茶不仅仅是茶叶的品质,还在于其泡法;而这个泡法的过程中又要注意水质的选择、茶具的选择、温度的控制等,而茶具建议大家最好选择紫砂壶,使用紫砂壶泡出的茶汤在口感上会略胜一筹。

《普洱茶的传统工艺制作—揉捻:从轻揉到重揉》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普洱茶揉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