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崴古茶山:茶树王与藤条茶之乡_地址

发布时间 : 2019-12-09
邦崴普洱茶 普洱茶古茶山 普洱茶古茶树

邦崴普洱茶。

邦崴古茶山地处澜沧、双江、景谷三县交界的澜沧江畔。这里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土层肥厚。茶园散落在森林中、村寨分布在茶林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深。邦崴古茶山覆盖茶园面积4.6万多亩,其中有古茶园5680多亩。在邦崴、小坝等八个村都分布有面积不等的古茶树。

邦崴村古茶树成片种植和零星种植相结合,茶树品种以大叶种普洱茶为主。在邦崴村新寨尾发现的邦崴“世界过渡型茶树王”,树高11.8米,据称树龄1700多年,被誉为“茶树进化的活化石”。

1993年4月,“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思茅地区(现普洱市)举办,来自亚洲、美洲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位专家学者亲临邦崴古茶树现场考察分析,达成共识:“澜沧邦崴古茶树通过分析其染色体组型,并与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的核型对比,结果发现邦崴大茶树核型的对称性比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对称性更高。证明邦崴大茶树是较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更原始、起源更早的茶树,是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过渡型结论,以核型分析结果看是完全正确的”权威论断,从而使得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中国还是印度的这场争论有了结果。

1997年4月8日国家邮电部发行《茶》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茶树》图案就是邦崴的这棵古茶树。

cy316.Com精选阅读

茶山行:澜沧万亩古茶园,邦崴千年茶树王_邦崴古树普洱茶特点


取天地日月之灵气和精华,酿造澜沧江流域千年古茶醇香。

追述澜沧茶叶进化史,其帕令黑山十几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邦崴过度型千年茶树王、景迈芒景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的形成,构成了澜沧境内完整的茶叶大规模从野生型向人工栽培型过渡的进化链,被国家内外专家学者称为“茶树自然博物馆”。

野生型古茶树群落:帕令黑山位于县境内发展河、糯扎渡和勐郎三乡镇交界处的原始森林带,海拔高2360米,各种野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食澜沧野生茶树群落最集中的区域。这里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澜沧江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众多的木兰科植物的进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最终进化为茶科植物和野生古茶树群落。这些茶科植物群体的存在,充分论证了澜沧江中下游流域是古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的学说。

邦崴过渡型千年茶树王:邦崴古茶山是云南西南部澜沧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千年古茶山之一。位于县境以北,为澜沧“五山”之一的扎发谷山山脉分支,是澜沧江畔早起人工移种茶树重点区域。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王的发现和专家的科学论证,为野生古茶树人工驯化过渡为栽培型茶树提供了理论和实物依据。

景迈芒景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古茶山是布朗族傣族和祖先早期人工进行种植云南大叶茶种的典范,也是中国境内已知人工驯化种植古茶树面积最大、年代最长的古茶山。

至今,那曾经历尽千年沧桑的古茶树仍生机盎然,郁郁葱葱,年年产茶不断,令人称奇叫绝。

据缅甸木埂布朗人聚居区的傣文史志记载,芒景布朗族建寨和古茶树栽培时间最早可追溯到佛历713年(公元250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是早期人类共同利用茶叶资源的典范,是普洱茶最早的原料基地。其悠久的历史价值、厚重的文化内涵、优良的品质和巨大的经济价值都是无与伦比的,堪称千年古茶的经典杰作,普洱茶文化中的瑰宝,民族精神的象征,世界之最。

走进绵延数里的古茶山腹地,历尽沧桑的原始森林与古茶林交错丛生、相依相存,融为一体。古树、古茶和奇花异草构成了一个多样化的植物大家族,成为古茶山共同的主人,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久远的传说故事。各种昆虫鸟类在林中生存繁殖,调节着生态平衡,使古茶园始终保持着纯天然的绿色生态环境。

在古老的茶园中,至今还生长着一些茶树的精灵——螃蟹脚(衍生在古茶树上、状似螃蟹的脚,故名螃蟹脚)。螃蟹脚汲取古茶树的营养精华,被称为“茶茸”。螃蟹脚性凉,有较好的清热、解毒、消肿、利尿、降血脂、减肥等作用,常饮可以有效防治血管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

1994年以来,很多国内外茶业界专家学者来到古茶山,对茶树起源、古茶文化的延伸、民族历史变迁等专题进行了考察论证和研究,认为布朗族祖先属于古代西南边地的濮人,是最早种植和饮用茶叶的民族之一。

这对研究中国茶叶发展史、古代茶树农艺、茶叶与民族的关系、古代茶叶规模种植经营、古代茶叶贸易等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邦崴古茶山介绍


邦崴古茶山位于普洱市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地处澜沧、双江、景谷三县交界的澜沧江畔,距澜沧县城100多公里。邦崴古茶山坡大无平地,海拔在1900-23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8℃,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有利于高品质茶叶的长成。据说,在清末之时,邦崴古茶山是当地生产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是重要的产茶之地,也曾是通往缅甸的古道站点。

目前,邦崴村有300多户1000多人,以汉族和拉祜族为主。邦崴古茶山茶树主要分布在各村子旁,多散种在地埂上,也有较大片的,茶树品种以大叶种普洱茶为主,也有部分小叶种茶。仅邦崴村附近就有数百亩老茶林,其中,世界闻名的过渡型古茶茶树王就在邦崴村新寨,树龄1700多年,树高11.8米,树幅8.2米乘9米,基部干径1.14米,树冠挺拔,枝叶繁茂。当地村民一直在采摘食用。

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的特征是:芽头肥大、较长,汤色淡黄绿,无苦涩,汤中带甜,香气不强但持久,耐泡。

邦崴茶的特征是:条索较粗长,色较黑亮,汤色金黄,叶底黄绿,苦涩较显,苦能化甘,回甘较久,涩退稍慢,汤质饱满,生津,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

近年,邦崴茶名气越来越大,也导致茶价普遍上涨。邦崴茶的名气上升主要原因首先是邦崴茶的茶质好。另一个更重要原因是得益于邦崴村这棵过渡型古茶树的宣传。

邦崴古茶树体貌特点


谰沧富东乡邦崴村,该村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部,地处澜沧双江、景谷三县交界的澜沧江畔。清末,邦崴就是当时生产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是重要产茶之地。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6.8℃,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年四季山青水绣,最有利于高品质茶的生长。

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900米的澜沧江富东乡邦崴村寨园地里,为乔木型大茶树,树姿直立,分支密,树高11.8,树富8.2×9米,基部干径1.14米,最低分支0.7米。该茶树林在从古至今的1000余年里,一直被当地茶农精心栽培和采摘,一直鲜为外界人所知。垂垂老矣但却苍劲雄伟,青枝绿叶吐纳新芽,一棵棵的古茶树总给人厚润肥壮、生机勃勃的感觉。这一枝一叶均是上天和大自然长期累积的精华,也是先人留下的重要遗产。大自然优胜劣汰令坚强者屹立不倒、生生不息,这是勤劳智慧,开拓奋进的先组们留给后人的恩赐和财宝,也是上天的机缘。邦崴古茶树体貌特点:

为乔木型大茶树,树姿直立、分枝密、树高11.8米,树幅8.2×9米,基部干径1.14米,最低分枝0.7米,树龄在1000余年,从古到今一直被当地茶民所采摘利用,但鲜为外界人所知。

邦崴古茶山和它的普洱茶口感特色:

香气高锐持久,香甜质重饱满,滋味浓烈。醇厚稳健,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微苦涩,甘韵强而集中于舌面,香型层次明显,汤色清澈明亮。

寻茶记:走进邦崴古茶山


成名:1700多年茶树王的故乡

提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邦崴古茶山,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那棵生长在邦崴古茶山上已有1700多年树龄的过渡型茶树王,其树高11.8米,树幅8.2米×9米,基部干径1.14米,树冠挺拔,枝叶繁茂,并至今都在采摘食用。

这棵邦崴茶树王与有着2700多年树龄的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千家寨野生茶树王及有着1300多年的澜沧景迈芒景栽培型古茶林共同构成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古茶树演变标志,是普洱成为“世界茶源”的有力证据之一。邦崴过渡型茶树王也就成了普洱茶名茶树。1997年4月8日,国家邮电部发行《茶》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茶树》就是邦崴的这棵古树茶。邦崴古茶山也因这棵茶树王而名扬天下。

据悉,1991年3月,当时思茅地区茶学会理事长何仕华根据群众反映到邦崴村对古茶树进行了初步考察,之后思茅的多位茶专家于1991年4月和11月两次考察了邦崴古茶树和古茶林。1992年10月,云南省茶叶学会、思茅行署、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思茅地区茶叶学会、澜沧县政府共同召开了“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认为邦崴大茶树既有野生大茶树的花果种子形态特征,又有栽培茶树芽叶枝梢特点,是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1993年4月,“中国普洱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思茅举行,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名专家对邦崴大茶树进行考察,再次论证了这棵大茶树是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过渡型大茶树,有力地证明了普洱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

震撼:独特地理气候造就大面积的古茶林

邦崴古茶山主要位于普洱市澜沧县富东乡,涉及的乡镇还有澜沧县的文东乡、东河乡、上允镇和大山乡。因大茶树在富东乡邦崴村而得名。邦崴古茶山地处澜沧、双江、景谷三县交界处的澜沧江畔,距澜沧县城155公里,是“两江并流三县交界”的地方,有澜沧江沿岸线24公里,境内河流有小坝河、打黑河、富东河、南滇河等,境内森林覆盖率61.2%,茂密的森林造就良好的生态环境。邦崴古茶山坡大无平地,海拔在1900-23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8℃,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有利于高品质茶叶的生长。据说,在清末之时,邦崴古茶山是当地生产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是重要的产茶之地,也曾是通往缅甸的古道站点。

在邦崴村,我们找到了这棵茶树王原来的主人魏云顺。在他家那低矮古朴的土屋里,简朴的火塘旁,他给我们讲述了古茶王树的故事。看着他那已80多岁的老父亲在火塘边烤着茶,不停地抽着旱烟袋。魏云顺说,这茶树也不是他家祖上种的,但他家已管理了六代人了,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感觉这茶树就已经这么大了,五十多年了,茶树也没见长大多少。魏云顺说,他奶奶曾告诉过他,虽然人最多能活到一百岁,但要想到一千年的的事情,所以茶树一定要保护好,还要不断的种植。

现在,与茶树王差不多同龄的古茶树只有9棵了,最大的那棵由政府接管外,其他均由农户自己管理着,二号古茶树就在魏云顺家的屋前,同样高大挺拔,枝繁叶茂,今年还产了13公斤干茶叶。另外,他家还有上百年的古树茶200多棵,这几年邦崴茶名气越来越大,茶价也上涨了不少,茶叶已成为当地农户的主要经济

茶山行:镇沅哀牢山寻访茶树王之乡


来到云南镇沅县的九甲镇,雨后的密雾就像老花镜上的白气刚刚被山风吹开,洗尽铅华,九甲沐浴在淡淡的夕辉里。一条直肠子通头的街道横亘在山脊背上,两边商铺林立,门面错落有致,青黑色的土瓦、实木穿斗的门窗、店铺牌匾布幡仿佛暗藏玄机,让人一看就想到这是遗落在千年茶马古道之间的驿镇。有人指着东面群山之中露出的丁点山尖说:“喏,那就是哀牢山主峰大雪锅山顶。”急忙降下车窗玻璃,往东边瞭望,群山之中,哀牢山尖顶样的山峰就像满坡滚落的石头一样多,云雾就像朵朵缥缈的青纱在山和天之间迂回,不知哪座是雄霸哀牢的主峰大雪锅山。

瀑布

九甲位于镇沅县的东北角,哀牢山的主峰大雪锅山西侧,大雪锅山和它隔山相望。据说九甲山高水长,青山峨秀,人才辈出。镇上的街道不是很繁华,看得出来上街的人很少。哀牢山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岭。九甲就坐落在哀牢山的主峰地段,层层叠叠的哀牢山峰和原始森林把小镇包围在山中,从者东镇一路驱车上来,山路蜿蜒,斗折蛇形,来到镇上就像上到了山脊上,但实际上山脊之上还有山脊,天外还有天。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历经艰险不辞辛苦驱车而来,原因在于这儿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和世界茶树王之乡的美名,来到这里,人就像掉进了仙天湿气的大氧吧,哀牢文化、茶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迎面扑来,神韵九甲,让人留连忘返。

九甲正好处在哀牢山主峰西南降水多的部位,终年雨量充沛、山雾缭绕,气象万千。加之九甲地势险要,高山湿性阔叶林良好的蓄水条件,形成了一个个起伏落差的瀑布群,水清如丝、形态万千,赏水,是种美的享受。

从九甲镇乘车前往哀牢山自然保护区茶树王之地已是第二天清晨,大雾封锁着路途,大白天驱车在路上,司机要开着大灯和雾灯,五米以外根本看不清路面。一路上小心翼翼,浓雾霭霭,看不见一点山山水水。但瀑布的喧嚣和水流的空响却一刻也不停歇地充斥着我们的耳鼓。半小时多的路程后,车子偶尔穿破雾层,但见山水就像月光一样垂挂下来,又飞逝而去,消逝在雾气山中。

行车17公里,浓雾就像普洱茶的苦涩味渐渐化开,一抹雨雾清洗过的山峰就像碧绿的翡翠穿破云空映入我们的眼里,大家欢喜天晴之际,公路已到尽头,纷纷下车,要徒步上山。

转过一道弯,就是千家寨脚下的仙女飞瀑及飞瀑下的清溪浴池。仙女飞瀑落差大约在百米,碧玉清溪,喧嚣而落。水如发丝,清如凝玉,奔如骏马。宏大的声响和水柱淹没了公路。我们只能从公路下方绕道而行,经圆木搭通的便桥,小心翼翼跨过障碍,然后又一步一步往森林深处走。大约只向前走了六七分钟,宏大的水声又淹没了我们行走的脚步声,一条百米高的飞瀑穿过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从百丈崖上飞落下来,形成一道宽大厚实的屏障景观。当地的陶老师向我介绍,这是嘟噜河,发源于景东县,穿越哀牢山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来到镇沅九甲,而后又流到墨江县称为阿墨江……水是九甲山体的灵魂,这一路上顺着开发的石梯或栈道而上,嘟噜河的涛声和流水飞瀑都伴随着我们,或浅吟低唱,或奔流喧缓,或静或止,或暗或亮,不离不弃。在山里走,蓝天已变得分外奢侈,密密匝匝的树枝就像或明或暗的布幕和稀稀拉拉织成的网在头顶上盘绕,屏蔽了蓝天。

到了千家寨,石级已到尽头。向上的路是穿越莽莽哀牢原始森林的林下便道。地上成堆的腐质叶上落满了零碎的野花野果,河水在林中穿行。古茶树有很多,但茶树王世界只有一棵。

此行无悔。

千家寨

千家寨坐落于九甲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的林深处。

作为云岭的延伸,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哀牢山自西北向东南,跨楚雄、双柏、景东、镇沅、新平、元江、墨江、元阳、金平等县,全长约500公里,像一道坚实的屏障把几个县连为一体。

传说在远古,这里存在着一个哀牢古国。《后汉书·哀牢传》说:“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贤栗等遂率种人二千七百七十,口万七千六百五十九,诣越西太守郑鸿降,求内属,光武封贤栗等为君长,自是岁岁来朝贡。”“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其称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西南去洛阳七千里,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可见,哀牢应该是“种人”,即是一个族种;哀牢种人两次归汉合计五万四千六百六十户,人口五十六万一千三百七十。

从历史到现在,哀牢山就像一个原始的母体,境内云蒸霞蔚、气象万千,雕塑一样的梯田养育了多少哈尼人家,翡翠一样鲜亮的茶叶滋养了多少民族兄弟,甘露一样甜美的河流哺育了一代代哀牢人。古哀牢群山藏龙卧虎、风云密布、龙蛇混杂。为保护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西黑冠长臂猿、绿孔雀、灰叶猴等珍贵野生动物,1986年3月,哀牢山正式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跨楚雄、双柏、景东、镇沅、新平五个县,五个县都建立了保护局。

九甲哀牢山自然保护所就建在今天我们来到的千家寨营地。

据史书记载,公元1856年5月10日,哀牢山彝族农民起义军首领李文学联合哀牢上段白族和下段哈尼族首领杜文秀和田思浪共5000余人在千家寨天生营誓师抗击清军。后来起义失败了,义军残部退守深山而形成千家寨。

千家寨是个谜。莽莽原始森林里,突然有了一个千户人家的大寨子,而后又突然消失,这本身就是一个谜语。

神秘哀牢变幻莫测,森林就像一个个大迷宫,让神秘哀牢永远披着一层层揭不开的面纱。百年来,多少人到千家寨来揭这个谜语,但都怅然若失。

无独有偶,和九甲山水相连的新平哀牢山十里河也有个千家寨,那是哀牢山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古驿站,马帮的繁盛使它成为一个“五脏俱全”、龙蛇混杂的小站,酒肆、客栈、烟馆、妓院、土杂馆、铁匠铺、会馆无所不有,是途中温柔乡,又上演人间悲欢离合……

九甲的千家寨是彝家兵马大元帅的大本营。义军退守驻地的千家寨建于一个开阔向阳的平地。四周是山色苍茫的林海,一块空旷的平地也许是当年义军的大本营驻地,或是当年喊杀撼天的练兵场,残存的古炮台、哨所、议事厅等遗迹还包裹在枯枝败叶的缝隙里,两条河流在这里相交而汇成嘟噜河,想当年,多少壮士和战马在河边饮水,溪水奔流,曲径通幽,野茶飘香,一杯甘霖,犒劳远征的壮士……

眼前雨过天晴,天高雾散,高处白云朵朵,近处风声如唳,嘟噜河涛声依旧。百年风云如青烟,慢慢回味远去的历史吧。千家寨在来之前是个谜,是个梦,而这时,我的梦似乎又若隐若现。

茶树王

我们此去采风的一行八人,都是奔着九甲的一棵2700年的世界野生茶树王而去。我们因茶结缘,因茶而结伴同行。据说,茶树王的魅力,超越了地区和国界,每年,蜂拥而至的寻梦者就像山上的蜜蜂纷至沓来。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纷纷到茶树王之乡考察、交流走访,一棵茶树,连通世界,恋上茶叶,芳香人生。茶文化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爱好。

我们告别苍凉的千家寨,穿过暗无天日的原始森林,穿过自然长成的大片大片的野生滑竹林,穿过密密丛林,走了大约3个小时的路程,在力气将完全透支之际,在原始的树林里,终于见到了这棵世界茶树王。

2700年树龄的世界茶树王不是普通的树,它已成树神,圈在实木围成的栅栏里,粗壮肥硕,傲立苍穹。

按时间推算,早在公元前七世纪,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春秋五霸”在中原叱咤风云的时候,这株茶树就已经在这里破土而出,发芽成长。哀牢山独特的地理气候使它一帆风顺,成长为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茶树王。茶树王高25.6米,径围至少有3.2米。站在茶树下,粗大的肢干虬劲有力,风从树梢吹过,雾在肢丫间萦绕,如果不是前人发现并把它像保护大熊猫一样围拦起来,人们和它擦肩而过,恐怕也不一定能识破它。在这样原始之地,像这样茁壮的大树实在太多了。

野生古茶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千家寨有3万亩野生古茶树,它们的被发现让世界震惊。1991年,这棵2700年茶树王的发现更是让世界轰动一时,从此九甲成为茶的起源地和茶文化研究基地,专家学者趋之若鹜来到九甲,天空因茶树王的发现变得娇情而绚烂。

这棵茶树王给九甲乃至整个普洱市都带来了异想不到的收获。茶树王的招牌就像雨后春笋笼罩了九甲,人们种茶、制茶、食茶、谈茶、做茶生意,茶成为九甲的支柱产业并带动了旅游业,九甲一不小心就成为世界茶树王之乡。

一片茶叶牵动整个世界。有《客来》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

茶魅力十足。历史上,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又如在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茶文化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生活已深入日常百姓家中。茶可解百毒,降血脂,食用、长寿,并是会客时待客的最佳饮品。

茶叶是神祖传给后人的一笔财富。大山的儿女越来越感受到了茶给地方生活带来的变化。在九甲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政府已严令禁止随意采摘和砍伐野生茶树的行为,设立机构,安排专门人员守护,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3万亩野生古茶树林。

仰望茶树王,茶树王茁壮、高大、伟岸,枝上的茶叶谈不上茂盛,但足可让爱茶、懂茶的人仰视,我们做梦都想来看这棵茶树王,此时我们在围栏外和茶树王合影,祈盼它带给我们福祉。

九甲山高路远,茶树王又深居莽莽林海中,但茶香不怕林海深,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或想来认识这棵茶树王,拜茶树王老祖,听茶山人讲故事。九甲人也正在依托千家寨风景名胜区内的2700年野生古茶树王及万亩野生茶树群落,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底蕴优势,倾力打造“生态园林型特色小镇”、“世界茶树王之乡”和“苦聪人家”三张名片。九甲,一颗林海中的绿色明珠,世界茶树王之乡将越来越出色大美。

杀戏

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杀戏流传于九甲果吉村。一个“杀”字突出地表现了该戏曲的表演方式:砍杀、打斗。男女(多半是男子)穿着红红绿绿鲜艳的服装,四盏排鼓灯出场,绕场一圈后分别站在场地的一角,击鼓助威,两阵武将率领数名士兵手执关公大刀出场,讨战应战,最后以耍龙耍狮及地方花灯演出收场。

在云南众多的戏曲文化中,表现打斗的戏曲不少。艺术是生活的再现,当时哀牢山区动荡的社会生活,为文学艺术提供了创作的源泉。杀戏有迷人的演唱,声腔独特古朴。表演行当有:生、旦、丑,表演特色体现在唱、念、武打方面。唱腔及念白具有乡野气息,以地方土音演唱和念白相结合,以民间武术形式固定武打套路。道具有大刀、钢鞭、朝笏等。杀戏所演的剧目有30多个,如《六国封相》、《三战吕布》、《龙虎相会》、《存孝收节海》、《天宫》、《观音送子》、《白猿偷桃》等,多系历史、宗教题材折子戏。

据悉,九甲杀戏并非当地土生土长,是大唐时期从外地传入本地,通常仅于当地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的灯会活动中上演。如今“杀戏”已淡化了原有的迷信色彩,成为当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深深扎根于当地民族土壤,每逢重大节日与耍灯、舞狮、跳财神等联合演出,以增加当地节日的欢乐气氛。

杀戏长期封闭于哀牢山腹地之中演唱,与外地隔绝而始终保持其古朴风貌,又因扎根于当地民间,深受群众喜爱。果吉村和巍峨连绵的群山融为一体,从远处眺望,它可能就像一小窝野生菌藏在山中,根本发现不了这是出美的地方,但这丝毫不影响这里爱美的乡民,他们深居大山,却矢志不渝地热爱舞蹈艺术,几百年来,他们追求美好的新生活,一边劳动,一边挥舞大刀舞蹈,一边收割,一边用力“砍杀”。九甲因茶树王而闻名,因杀戏而丰满,代代相传下来的杀戏,必将像茶树王一样,走得更远。

邦崴古茶山简介与其普洱茶口感特色


谰沧富东乡邦崴村,该村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部,地处澜沧双江、景谷三县交界的澜沧江畔。清末,邦崴就是当时生产的六大茶山之一,是重要产茶之地。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6.8℃,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年四季山青水绣,最有利于高品质茶的生长。不远处谰沧江边万丈悬崖和滔滔江水声,上百年、千年不等的古茶林就静静的矗立在偏坡的园地里,这是一张什么样的画面?时过竟迁,几乎被人们所遗忘的古茶林经过千百年风雨的洗礼,依然以顽强的生命巍然屹立于峭壁和群山之中,俯视着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沧桑变化,此情此景真令人突发思古之情,感叹人类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900米的澜沧江富东乡邦崴村寨园地里,为乔木型大茶树,树姿直立,分支密,树高11.8,树富8.2×9米,基部干径1.14米,最低分支0.7米。该茶树林在从古至今的1000余年里,一直被当地茶农精心栽培和采摘,一直鲜为外界人所知。垂垂老矣但却苍劲雄伟,青枝绿叶吐纳新芽,一棵棵的古茶树总给人厚润肥壮、生机勃勃的感觉。这一枝一叶均是上天和大自然长期累积的精华,也是先人留下的重要遗产。大自然优胜劣汰令坚强者屹立不倒、生生不息,这是勤劳智慧,开拓奋进的先组们留给后人的恩赐和财宝,也是上天的机缘。

【邦崴古茶树 体貌特点】

邦崴古茶树为乔木型大茶树,树姿直立、分枝密、树高11.8米,树幅8.2×9米,基部干径1.14米,最低分枝0.7米,树龄在1000余年,从古到今一直被当地茶民所采摘利用,但鲜为外界人所知。

【邦崴古茶山 品质口感特色】

香气高锐持久,香甜质重饱满,滋味浓烈.醇厚稳健,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微苦涩,甘韵强而集中于舌面,香型层次明显,汤色清澈明亮。

普洱古茶山巡礼:“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_老乌山_马邓茶怎么样


普洱茶,始于三国,盛于唐,兴于清,名于当代。镇沅县在茶的历史文化上,与景东县一脉相承,且距《蛮书》中记载的银生城最近。其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区东南余梢,云岭余脉无量山与哀牢山纵怪惯全境,境内群山并列,山高谷深,谷岭相对高差值约2391.9米(最高点为县境内东部九甲乡大雪锅山主峰,海拔3165.9米),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热带、亚热带、温带气候类型,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热带、亚热带、温带气候类型。其地势可概括为:四河(者干河、恩乐河、勐统河、景谷河)流经两山下(哀牢山、无量山),北高南低高差大,河谷只有两小坝(恩乐、勐统),形似东驰一骏马。

1991年,镇沅境内因发现一株树高25.6米,树龄约2700年茶树王轰动世界一时。按时间往前推算,此茶树早在公元前七世纪,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春秋五霸时就破土而出,发芽成长了。镇沅也因此树而得美誉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以及其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和茶马古道遗迹等,颇得外界盛赞。据统计,在镇沅境内有栽培型古树茶面积约3.083万亩,野生茶树群落面积约23.7714万亩,其中栽培型古树茶分布在海拔1350米以上,野生茶分布在1800米以上。这些古茶林、野生茶树群落和野生茶树王,是研究茶树起源和利用的活化石,也是茶树的原产地和发祥地的历史见证和活物证,更是重要的物种资源库。而镇沅县的栽培型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无量山、哀牢山五个乡镇的五座古茶山,即:振太古茶山,老乌山古茶山、勐大古茶山、以及马邓古茶山。

振太古茶山

镇沅振太史称太和,意为平安、和睦相处之地,古属银生城,其史上最大管辖为景东南五区,即勐大、里崴、振太、小景谷、民乐。据《新纂云南通志》记载:清雍正十年(1732)起,太和县佐署所在地在太和街尾,建有市场,商户20余家,以经营茶、烟土、盐、糖、酒、布匹为主,其他土杂、中药铺、客栈等为辅。业界普洱茶文化学者包忠华和原《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记者杜鹃在《太和甜茶:探秘云南镇沅百年普洱晒红传奇》一文中也说道,在古时的振太是古时的一方交通重镇,为茶叶、盐巴、牲畜交易集散地,商贾云集,少数民族往来频繁。江东岸而上经景东、南涧、大理进入西藏;东南的报母井、恩坑井等地盐商经大石寺至此贩卖盐巴;南经威远厅(今景谷)、普洱府可入夷方(今东南亚);北经桂花甲、文井可入银生古城(今景东)达京城。

历史上的振太,盛产名茶晒红毛茶,以甜著称,故名太和甜茶,制茶历史可追溯至三百余年前。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堪称普洱市乃至国内外地方民俗茶技艺的奇葩,是太和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结合地方茶资源、民俗文化、气候特征而独创的工艺。因此,这一名茶被业界人士命为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产地振太也被业界尊为晒红故里。当然,振太除了原产晒红毛茶,也产晒青毛茶,既是普洱晒红的原产地,也是普洱茶原产地之一。

若按山系划分,振太古茶山属无量山系西坡茶,现有古茶园约13000亩,呈零星块状分布,大多在村寨边,以粮间种,茶园管理中等,长势强弱不一,主要生产晒青茶。其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振太乡的山街、台头、介牌、兴隆、塘房、沙河、文怕、长安、小寨、黄梨湾村等地。这一地带,海拔1377至1857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年平均气温16.0至18.4摄氏度,年降水量865至1270毫米,土壤有赤红壤、红壤和紫色土。其代表植株有小寨村大叶茶(ZY2006-034)和山街村大茶树,即振太大茶树(ZY2006-031)。

据当地茶文化学者李琨介绍,振太古茶山的古茶树资源,与接近老乌山古茶山的文板、塘房、沙河、文怕四个小茶区内约有5000亩,靠近澜沧江的文兴、山街、介牌、文索,焕习五个小茶区约有8000亩,上百年的古树茶就有5000多亩。此外,在抬头、文兴、文缅、介碑,文索等村也有大小不等成片栽培型的高海拔古茶园。而保存相对完整,连片分布、密度较大的古茶园,是山街村打笋山一带。整个山街村百年以上树龄的栽培型古树茶现有700多亩,仅是打笋山的古茶园树龄在200-300年间的就有近500亩,约有千株,春茶产量达3吨之多。

高山云雾虽出得好茶,振太古茶山的名号相对于千家寨等其它大名茶山来说,振太清寂了许多,好比是深山美女养在闺中人不识。但也因清寂而恰到好处,使得其生态环境保持得极好,成群的古树茶与上百年的核桃树作伴,树枝干上爬满了石斛,茶树元气的颐养等方面更胜于同处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地带的其他大名茶山。近十年来,振太古茶山(打笋山)所产之茶,品质逐渐被外界熟知、认可,成为上等普洱茶品的原料,甚有资深茶客将其与老班章相提并论。据相关报道:2015年整个普洱各地茶区茶叶都处于低迷的状态下时,而振太古茶山(打笋山)的茶价却在节节高升,在镇沅县内市场价卖到500-600元/公斤,消费地估计2000左右/公斤。

另外,位于山街村外村有株栽培型小乔木型古树茶,即山街老古茶(ZY2006-032),高7.8米,经检测氨基酸含量特别低,氨基酸0.65%,在分类和遗传研究上很有价值。同样文索村文河社有株树龄约600余年的古茶树,即文和白毫(ZY2006-033)其氨基酸含量0.72%。

以振太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样主要特征:条索粗率朴正,茶汤黄绿透亮,苦重于涩,回甘快而持久,汤质饱满,叶底丰润,山野之气较强。

老乌山古茶山

《诗大序》言:情动于中而行于言,……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生于云南的人,故有张嘴成歌,身动如舞之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云南的水土除了养人外还养得一方好茶。

茶树王之乡有“茶”地名_普洱市镇沅县茶山解读


普洱市推出了地方志研究系列丛书,其中李昳华女士与龙鳞先生合著的新作《普洱地方历史文化探析》中,作者遗憾地说道:“普洱茶历史悠久,很多专家考证普洱是普洱茶的故乡,但在普洱一区九县的地名中,几乎没有涉及与普洱茶的历史相关的地名……”

其实,在镇沅县人民政府1984年编的《云南省镇沅县地名志》中,就有两条关于茶的地名。其一,在第175页,在介绍田坝区民强乡(今田坝乡民强村)的地名中,有如下记载:茶山箐因地处小箐半山并种有茶树而名。位于扣拢西北4公里。31户,199人,汉、彝族。耕地673亩,其中田64亩。

茶山箐,这是镇沅第一个有“茶”字的地名。茶山箐,是目前镇沅古乔木茶留存比较多的茶区,古茶园仍然遗存。茶园主要分布在田坝乡民强村委会茶山箐村民小姐周围,距县城约110公里。据普查资料,茶山箐一带有栽培型老茶树1050亩。树龄160年左右的有350亩,树龄在50至100年的约有700亩。最大茶树基部干径40厘米。茶山箐出产的茶,具有汤质饱满、汤色黄亮、叶底黄绿、有杯留香、茶碱不腻等特点,深受茶客的喜爱,曾经远销西藏、新疆一带。2013年以来,镇沅为实现绿色生产与休闲度假的完美结合,全面推动茶产业快速发展,茶山箐茶庄园、五一茶庄园、金阳茶业庄园、海塘茶庄园等4个茶庄园,正在建设之中。

其二,在第83页,在介绍振太区的文缅河乡(今振太镇文缅村)的地名中,有如下记载:茶山子因此山茶籽好得名。位于外文缅河西北2公里,现无村名,属地片名。

茶山子,镇沅第二个有“茶”字的地名。这个“金字招牌”还在被冷落之中。现在,茶山子附近村寨,还有很多古乔木茶。也许,植物学家终能发现,振太的很多茶树,都是茶山子这个地方繁育的后代。如今,镇沅不少地名,例如,千家寨野生茶树王、砍盆箐、马邓、老乌山、打笋山等等,都因茶而名扬内外。

邦崴普洱古茶区


邦崴茶区位于谰沧富东乡邦崴村,该村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部,地处澜沧双江、景谷三县交界的澜沧江畔。清末邦崴叶是普洱茶主要产地。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6.8℃,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年四季山青水绣,最有利于高品质茶的生长。不远处谰沧江边万丈悬崖和滔滔江水声,上百年、千年不等的古茶林就静静的矗立在偏坡的园地里,这是一张什么样的画面?时过竟迁,几乎被人们所遗忘的古茶林经过千百年风雨的洗礼,依然以顽强的生命巍然屹立于峭壁和群山之中,俯视着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沧桑变化,此情此景真令人突发思古之情,感叹人类生命的短暂和珍贵!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900米的澜沧江富东乡邦崴村寨园地里,为乔木型大茶树,树姿直立,分支密,树高11.8,树富8.2×9米,基部干径1.14米,最低分支0.7米。该茶树林在从古至今的1000余年里,一直被当地茶农精心栽培和采摘,一直鲜为外界人所知。垂垂老矣但却苍劲雄伟,青枝绿叶吐纳新芽,一棵棵的古茶树总给人厚润肥壮、生机勃勃的感觉。这一枝一叶均是上天和大自然长期累积的精华,也是先人留下的重要遗产。大自然优胜劣汰令坚强者屹立不倒、生生不息,这是勤劳智慧,开拓奋进的先组们留给后人的恩赐和财宝,也是上天的机缘。邦崴古茶普洱茶品质特点:邦崴茶香气高锐持久,香甜质重饱满,滋味浓烈.醇厚稳健,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微苦涩,甘韵强而集中于舌面,香型层次明显,汤色清澈明亮。

被低估的邦崴古树茶


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王于2019年3月28日早上7:00在普洱市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组进行采摘。今年邦崴茶王树共采得鲜叶29.4公斤。

1.邦崴地理位置

邦崴(wǎi),澜沧富东乡邦崴村,该村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部,地处澜沧双江、景谷三县交界的澜沧江畔。清末,邦崴就是当时生产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是重要产茶之地。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6.8℃,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年四季山青水绣,最有利于高品质茶的生长。

2.邦崴普洱茶产量

邦崴村有居民730户,人口2794人,以汉族和拉祜族为主。邦崴村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各寨子旁,成片种植和零星种植相结合,茶树品种以中小叶种为主。全村有茶叶6200余亩,古茶面积1650多亩,10万多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茶树基部直径在20公分以上有2286多株,有不少茶树一株就能卖万元以上,其中邦崴二茶王单株年产值达8万多元。

5.世界过渡型茶树王

这是一个多数中国人和印度人都未曾听说的故事:1997年4月8日,中国国度邮电部刊行《茶》邮票一套4枚,第一枚《茶树》就是澜沧邦崴古茶树,面值50分。这张“国度名片”终结了一个多世纪的茶树原产地之争,向世界宣告:1991年发现的澜沧邦崴古茶树是迄今全世界范畴内发现的唯一陈腐的过渡型大茶树;茶树原产地不在印度,而是在中国云南,具体坐标直指澜沧邦崴。

4.邦崴古树茶的特点

香气高锐持久,香甜质重饱满,滋味浓烈。醇厚稳健,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微苦涩,甘韵强而集中于舌面,香型层次明显,汤色清澈明亮。

邦崴古树普洱茶的品饮感受:

第一泡入口微苦涩,有一股山野之气流入口中,心中想,邦崴的古树茶的环境应该不错,山野之气有显。

喝到第三泡,感觉舌面、舌底开始有苦涩,发干的现象。

到第4泡,发干的现象越发明显,但是仍然能觉察到苦味,而此时茶气也显着,后背开始发热发汗。嘴里有一种火山爆发之前的感觉。我停了一下,喝了一口清水,清水入口,瞬间变为清甜,真是渴望太久了。

第5泡,口中花香四起。回甘、生津明显。

第6泡到第7泡,口中汤水清甜干爽,口腔更加滋润,苦味早已化掉。

第8到第10泡,享受邦崴的喉韵,喉咙也滋润很爽,生津不断涌现。

你喜欢喝邦崴古树茶吗?以前有喝过吗?邦崴古树茶在众多普洱茶山头中不算贵,当然除了这颗千年茶王树。邦崴算是性价比很高的古树茶,喜欢可以存点喝,其后期转化还是不错的。

【普洱茶山】邦崴云游,寻根普洱茶


关于茶的起源东西方争论多年,各说各的,一直没有共识。我生在镇沅九甲,父亲是农业工作者,是“2700年世界野生茶树王”第一批公派考察者之一。我亲眼看他制作标本,听他讲野茶王,受他的影响对这方面有些关注。下岗后迫于生计选择事茶,为茶而翻章寻据四处奔波,为茶而夜不能寐食不知味。1999年得到本《首届普洱茶节会刊》,上面重书“邦崴过渡型茶树王”,自此明白了它的价值,认清了它在学术界的地位。随着太和甜茶的发掘构建,我更大范围地游历众山,但澜沧邦崴对我来说还很遥远。“07普洱茶风波”后我来到了宁洱县,在这我第一次真正品到了邦崴过渡型茶,也认识了邦崴人胡师等。

邦崴过渡型茶给我的感觉是香极高,而且香易扬,热杯就能赏干香,冷杯又能嗅凝香,它的香是那么张扬、那么诱人,但品久了又觉得它怪怪的,似真似假似有似无,不得其解。邦崴的朋友顺带还送来了小坝茶,一看有梗有马蹄有粗条,干茶样子很自然,顿有似曾相识之感,想来应该与宝仓山老乌山同理,于是便极力推荐,让厂方明白其优,凝上心头、品茗鉴山之心又起。在茶厂我在其位就得尽其责,不可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云游,按捺住静下心研究普洱茶加工,研究我的普洱仓。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富东乡西北的邦崴村,有一棵闻名中外的“邦崴过渡型古茶树”,它的发现,改写了西方一直认为茶发源于印度的阿萨姆,雄辩地证明了中国是世界茶源地,云南澜沧江中游地区是茶演化发展的核心区。邦崴是一个典型的拉祜山寨,茶王生长在海拔1900米的寨山园圃地上,树高十几米,树龄1700余年,是目前我国及世界发现的最大的过渡型古茶树。经专家实地考察鉴定:邦崴古茶树既有综合树形、叶片和花果种子形态特征,又有芽叶、枝梢的特点,是典型的野生型与栽培型间的过渡类型古茶树,反映了茶树发源与早期栽培驯化同源的关系。它的发现,填补了从野生茶树到栽培型茶树之间的空白,改写了世界茶叶演化史、改写了西方学者一直认为茶树发源印度阿萨姆邦的历史,对茶树的起源和进化,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生物学、茶树良种选育、茶文化发展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充分证明了“中国澜沧江中游两岸是茶树原产地中心带”的这一科学论断。

品茗鉴山之心实在憋不住了,2009年的国庆,我趁厂不忙一溜烟就跑到了邦崴。过渡型老王没千家寨野王雄伟挺拔,但枝繁叶茂神采奕奕,远比老乌王健硕,可比起邮票来已是逊色太多。虽然人们已圈地做了围栏保护,老王感觉还是大不如前。胡师请来了看护人,让我近距离考察,征得同意后采集花果枝叶以制标本。实地考察发现,它的生存环境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填土圈地扎围栏,管养上确放任自流。邦崴的超大型古茶树都在田间地头都在寨子周围,这与老乌山“人与茶为伴、寨与茶为邻”别无二致。茶树大叶型中叶型小叶型都有、但它的小叶型与澜沧江东岸、与无量山系的不同、它没有明显的品种香,应该属于大叶种变异或退化,这些千年古茶树是拉祜族先民在原始农耕时栽种的。它虽历经千年风霜,但依然树干挺拔、枝繁叶茂、树荫浓密。

邦崴千年古茶树属云南乔木型大叶种茶,是生产普洱茶的原生品种,一直被当地农民所采摘利用,茶叶产量高、品质好,制成茶叶香气高扬、滋味回甜爽口。它融合了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和国际性,使之成为茶树发展史上的瑰宝。鉴于古茶树的珍贵,中国邮电部于1997年4月发行了《茶》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茶树》就是澜沧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成了国家名片,闻名于世界,成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坐标和活化石,是国宝,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普洱茶发展链条中的根基和源头。每一个寻根普洱茶的人,都会到邦崴寻茶问道。

未进邦崴先闻酒香,邦崴茶酒这几年我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的魅力。入寨的路是下坡的,而且很陡。路边随见棵棵高大的茶树,一排排整齐的猪圈。胡师家就在路边,车一溜弯就进了家。他就有许多古茶、加之他为人实在,热情好客,关键是又他接地气,啥事都能说个大至、所以来他家考察的人特多,我来后他专门带我看了他家的小叶子古茶。

邦崴山真是富饶,苍劲的大树、稀奇古怪的植物、时不时遇到的野生动物、数条清澈甘甜的小溪,山里啥都有,野菜更是多得不计其数。在山里我还发现了邦崴的另一大支柱产业——草果,它是那样的兴盛,是仅次于茶的第二产业,早年茶不值钱时是这名副其实的当家花旦。

胡师少酒,特邀他岳父与我共饮,没想到他特健谈。老人家姓李,祖籍“柳树湾”,在清末农民起义时从景谷移居邦崴已是七代人,来时还存家谱,老祖先来到时势单力薄立足颇难,觉回乡无望,长叹:“要讨老婆黑了、要变大老黑了、回不了家了……”便把家谱毁之,彻彻底底融入大山。他会酿酒,很多逃夷方的汉人都是靠酿酒站稳脚根,生存并一步步发展起来,现在李姓已发展成为邦崴大姓。来后他们常回景谷,不是去问祖而是去贩盐,这一带不产盐,所用的盐从古到今都是从澜沧江东岸的景谷贩运来。在清末农民起义之前祖上就常往来于两岸,对这边的情况较熟悉,所以遇难避于此。

关于云南清末农民起义有数个版本,有褒有贬。在老家九甲、现在所称的“九甲千家寨”就是在那个时期成形的。景谷镇沅景东三县简称“景景镇”,南诏国大理国时属银生城,明朝时属“陶府”。陶府是汉族傣族共治、享有高度自治权,是当时乃至清朝政府最为倚重的地方势力。正是在明朝时期大量的汉人移民云南,使汉人第一次超过云南原住民,认云南进入前面开发时期,大部分地区发展逐步与中原同步。在清末农民起义时期陶府遭受了严重而彻底的打击,人们四散而逃,世居的傣族更是彻底迁移。人们从景东逃镇沅再逃景谷,向更远地方向澜沧江西岸、往南向夷方而逃,所以景东县至今都没个傣族寨子,500年陶府无影无踪。清末农民起义它所造成的影响至今还在研究。

邦崴这一带是国军最后南逃的主要线路,逃时又抓走了好多人,所以它也是个有名的侨乡,常有人从他方回来寻根问祖,为邦崴发展铺路搭桥,我们也路遇“他乡人”。胡师家也有人去了台湾,他常往这边寄钱,帮助家人,前几年还回来住了段时间,资助建起了新房,这些年还常来电话关注家乡,还想再来看看。

小酌微醉,陶府让我夜不能寐,邦崴山流淌的水又让我无法入睡,老人家的江湖历历在目:“邦崴能有今天要特别特别感谢杜老奶”、“我这一代站稳了,我就要培养下一代,我给他们供书,他们又给他们的下一代供书,我们一代更比一代强……”

从邦崴古茶树的发现来看茶树的起源与特点发展演变由来


1991年在中国云南省的思茅地区澜沧县的邦崴村发现一棵世上罕见的乔木型大茶树,并经国内、区内专家学者四次考察论证,一致认为这棵大茶树是介乎于原始野生型与栽培型茶树之间的过渡型茶树,并定名为“邦威古茶树”,树龄千年以上,邦古茶树的发现,为研究茶树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新的证据和启示,现就这“问题提出讨论。

茶树进化的重要阶梯——邦崴古茶树

这株邦崴古茶树的地理位置在澜沧江中游西侧东经99°48′~北纬23”09′的海拔1900米的邦藏村,树高11.8米,树幅8.2米×9米,根颂处|径1.14米,最低分枝高70厘米,有级枝下3支,,级枝113支,其枝干直径9~31厘米,由这些粗壮的支干构成庞大的树体农。些的实百骨架,千年占茶,依然雄姿挺立,长势特别旺盛。其物学特征的主要方面:

特点一、其营养器官性状与现代栽培型云南大叶种茶树相似,只有般的栽培型茶树的化学成份,“鲜时蒸青样水浸出物47.04%,儿茶素总量138.27%,茶多酚36.34%,均高于当地有性群体品种,氨基酸、咖啡碱略低于当地有性群体品种”。“叶片的显微观察,其表皮细胞排茶列整齐齐,栅栏组织为1层,排列稀疏,海棉细胞大,列不规则”。叶片平均长13.3厘米,物宽5.3厘米,芽叶、嫩梢、鳞片、叶背、土脉及叶柄均多茸毛。

特点二、其生殖器官性状近似野生型茶树,花冠大,花药大,花丝特粗,花粉粒特大,柱头4~5裂,子房多毛,果皮特厚,有微毛,干瘪后果皮直径2宅米以上。萼片5个,边缘有睫七毛,宿存,种皮粗糙,外种皮上有下降圆痕。

特点三、较一般云南大叶种更具有抗逆性,鲜叶可以直接利用,品质优良,适制红、绿茶。当地村民每年采摘,制成青茶饮用,滋味醇厚,后味甘长。

《邦崴古茶山:茶树王与藤条茶之乡_地址》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邦崴普洱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