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糯:古道废,豪门散,唯留古茶笑痴愚_藤条茶怎么样?

发布时间 : 2019-12-09
坝糯普洱茶 黑茶怎么样 乌龙茶怎么样

坝糯普洱茶。

坝糯是临沧市勐库镇下属的一个村寨,因其独特的藤条茶而闻名于普洱茶界,现今树龄最大、最古老的藤条茶就在坝糯,素有“藤条茶之乡”的美誉。

茶山从来就是充满故事的地方,而坝糯这样独一无二的茶山也不会缺少故事。坝糯原本是一个拉枯族村落,但在大约200年前的嘉庆年间,汉人进入了坝糯地界,而随着汉人一同进入坝糯地界的,还有藤条茶的休整养培技艺。

经过逐年累月的休整养培之后,坝糯的茶树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茶山的藤条茶,独特、出众且稀缺之物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受人追捧的,藤条茶也不例外。比如,2017年《坝糯》古树藤条茶,一经上市,就深受茶友的喜爱与追捧,对藤条茶感兴趣的茶友可在微号中查阅详细信息。

藤条茶产量较之普通茶低,每年都供不应求,卖到一斤不剩。过去交通不便,拥有古道的坝糯无疑是占据了地理优势。在动荡的民国时期,依靠古道之便以及本身品质出众的茶叶,坝糯迅速的发展壮大,成为双江地区最为富足的村落,当时勐库最有财势的家族也在坝糯。

嘉庆年间之后,坝糯汉人渐多,光绪年间汉人就已经在坝糯开办私塾,民国时期依靠贩茶有了钱的汉人,又在坝糯兴办学堂,一时繁盛无二。

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那时坝糯村内、古道上,贩茶的茶商络绎不绝,运茶的马帮来来往往。可谓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可惜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繁盛一时的坝糯也终究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解放前夕,坝糯豪门望族纷纷离开故土,远居港澳台以及国外。转瞬之间,曾经喧嚣一时,门庭若市的坝糯安静了下来;曾经马帮、茶商行走了无数遍的狭窄而崎岖古道,也因国道的修建而荒芜废弃。

世事的发展总是很出人预料,且引人深思,曾经因有古道交通最为便利的坝糯,也因国道的修通成了最不便利的村寨。光阴荏苒,岁月无情,那时离开的人如今大多都已经逝去,他们应该也料想不到,在他们离开之后坝糯一安静,便安静了半个世纪之久。

俗语道“树倒猢狲散”,可对于依靠茶树而生存的坝糯人来说,却是茶园、茶树依旧,而当初依靠坝糯藤条茶而兴起的豪门望族,如今已经成为历史篇章中的一页,渐被时间冲淡,最终成为茶余饭后老人口中过往的故事。

百年往事如烟云,多少豪门随风散。

古道零落几荒芜,唯留古茶笑痴愚。

【2017茶山行】话江湖之那赛、那蕉、坝糯

cy316.Com精选阅读

品鉴|临沧藤条茶古树普洱生茶怎么样?


很多刚接触普洱生茶的茶友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是,虽然有一直在品饮,却无法体会普洱生茶的甜。甜是最让人愉悦的滋味,我经常说喝茶的愉悦感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那么要学会喝茶,就确实需要能喝出甜的味道。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找一款入门级的生茶,就是想让茶友们能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去感受到普洱生茶的甜。这款茶是临沧产区的,是一种藤条茶,藤条茶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度鲜爽的甜味,当然也带着一定的花果香。下面是具体的品饮感受。

从干茶来看,颜色黑褐,条索细长,芽头较多,可以看到较高的嫩度,这是典型的藤条茶的特征。煮水冲泡,醒茶后开始品饮,这里需要说下,一般看到干茶是比较嫩的话,醒茶的时候注水后要快速出汤,可以采用盖碗半开两三分钟的方式继续醒茶。冲泡的时候适当减少每泡的出汤时间。第一泡,汤色浅金黄明亮,花果香甜散发出来了,是清香,茶汤入口带着一定的胶质感,比较顺滑,甜味出来的很直接,这款茶压制出来已经放了一年多时间,青味已经基本没有了,清爽的味道在炎热的夏天让口腔感觉非常舒服。第二泡,汤色金黄明亮,花果香甜加强,闻碗盖,清甜感聚集留存,茶汤入口的粘稠度提升,顺滑度不错,鲜爽的甜度提升,苦涩感很轻,几乎感受不到,口腔开始微微的回甘生津。第三泡,汤色金黄明亮,花果香甜持续提升,茶汤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胶质感了,入口的甜度开始变得比较浓郁一些,但这种甜是带着鲜活感的。

苦涩味出来一些,能化开,但涩感会在两颊处停留,回甘生津不强但是持续。第四泡,汤色金黄透亮,香气滋味变得比较强了,当然不是勐海茶的那种强烈。甜度很高,融入顺滑的茶汤,水路比较细腻,苦涩感上来了,但是不重,涩感相对较强,舌尖跟两颊都有感受,但是能化开,速度也还可以。回甘生津持续,口齿留香比较明显。第六泡,汤色金黄明亮,稍有下降,花果香甜持续,苦涩味开始变轻,茶汤的厚度也开始下降,水路还是保持比较细腻,甜度稍有下降,感受上是清爽的鲜甜,回甘生津是潺潺溪水的感觉,这个时候口腔感觉舒服,带来的愉悦感是比较强的。第八泡,汤色浅金黄透亮,香气滋味下降较快,茶汤变得比较薄了,鲜甜感还在,但是也是比较轻了。看叶底,叶面完整,青绿为主,柔软鲜嫩,有少量红片红梗。

这是一款个性鲜明的茶,清香鲜甜是它最大的特点,苦涩感很轻,如果是习惯了勐海茶的茶友甚至会忽视它的存在。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款茶,很适合在夏天品饮,价格也是很便宜的,直接用大杯泡,大口饮其实都是可以的。

临沧坝糯古茶山


在双江县在整个临沧市都颇有声名,坝糯声名大师因为坝糯产生的藤条茶在双江临沧声誉最高,坝糯是双江藤条茶园保存的最好的地方,藤条茶园的面积在双江为第一,双江最古老最大的藤条茶树就在坝糯。坝糯的藤条茶树堪称天下一绝,其茶形态之美令人称奇。树龄超过百年的藤条茶树,一棵树上有几十根上百根藤,最长的藤可达三四米长,树生藤、藤缠藤,茶树成行的,数棵树伸出的藤条相互缠绕,织成一排藤网,单株茶树藤缠藤、藤绕藤,织成一个一个球状,看上去如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坝糯人能养出那样奇美的藤条茶树,其用心之细,技法之精令人赞赏,坝糯人休整养培藤条茶的技术及下的功夫,在双江无与伦比,要了解一百年前勐库的藤条茶茶园是什么形貌,那就一定要去坝糯看看。

坝糯的藤条茶形表独特,新鲜时芽头滚圆肥壮,茸毛浅绿密厚,晒干后芽头白毫中略带金黄,做成饼茶条索清晰,饼面芽茸闪光,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舍不得饮用,只想观赏、收藏。近几年坝糯的藤条茶追捧者越来越多,不少茶商千里迢迢奔向坝糯专收藤条茶,西双版纳勐海县的一些大茶厂,双江勐库戎氏茶业公司,还有广东的茶老板每年开春都要派人去坝糯候茶,坝糯的藤条茶每年可买到一斤不剩,叹的是藤条茶产量不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将茶树枝修整培养成藤条状,这应该是汉人们带来的技术。在勐库小户赛拉祜族寨、公弄布朗族寨、冰岛傣族寨,不曾见这种修养法。勐库东半山汉人居多,老茶园的茶树几乎全是按藤条状培育的,勐库西半山的邦改、丙山,沙河乡的邦木、邦协,忙糯乡的滚岗等村寨,也有大面积的藤条茶园,这些藤条茶的村寨都是汉人居多。按藤条茶状培养出来的茶,只有嫩叶嫩芽,芽头肥硕毫亮,但产量低,不过价格可是平面状培养法产的茶的双倍,坝糯1949年以前有2000多亩藤条茶园,如今留下来的还有1500亩左右,其面积现在在双江仍是第一。

藤条茶坝糯有许多可看、可寻、可考的东西,坝糯是勐库东半山最高的寨子,海拔已超过1900公尺,坝糯与西半山无遮无挡的对望,站在坝糯可将西半山的公弄、三家村、豆腐寨、小户赛、大户赛全都览尽,站在坝糯看西半山,西半山是一幅巨大的屏画。坝糯是山中宝地,地势虽高但不缺水,清清亮亮的水涧蹦蹦跳跳弯来弯去地围着坝流淌,因为水量丰沛,坝糯拥有东半山最多的梯田,是一个不缺谷粮的地方,良好的生产条件、居住环境,使坝糯人口一直很多,迁走的极少。

坝糯茶历史悠久,种茶年代不会晚于冰岛。坝糯在汉人没有迁来之前,早已有拉祜人在此居住,拉祜人早已在坝糯种茶,坝糯保存着一片很大很老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最大的一棵茶树树围已超过140厘米,坝糯的汉族村民都认可,那片大茶林是汉人还没迁来时拉祜族种下的。从坝糯那片最老的古茶树来分析,拉祜族500年前已在坝糯居住、种茶。

坝糯由于自然环境生存条件较好,田多、地多、水多,还有六子、茶叶可摘可买,汉人来坝糯后没有一门心思地去靠卖烤酒来换拉忽人的地,拉祜人在汉人迁来之后,失地不多、迁走的也不多,直到1950年坝糯还有30多户拉祜族。坝糯的拉祜人自成一寨与汉族寨相距约500米,二百多年来拉祜族与汉族和睦相处,没有发生过什么斗争。拉祜人帮汉人采六子摘茶叶,汉人们走马帮时还带上个别拉祜人一道走。

老乌山古茶山:打造中国藤条茶之乡_老乌山普洱茶怎么样,藤条茶价格?


告别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田坝古茶山后,来到相邻的老乌山古茶山时,夜幕也降临。与茶乡彝家人共进晚饭后、品尝了极品藤条古茶后,在夏蝉的低吟声中沉醉入梦乡。老乌山是无量山系众多山脉中的一座,它拥有数万亩种植在雨林中的千年藤条古茶树,成为一座活的古茶树博物馆,有专家曾提出,为做强普洱市茶产业,每个县重点打造出一两座象景迈山一样出名的名茶山。连日来,普洱市古茶山巡礼报道组,一路呼吸茶香,一路欣赏千年古茶神韵,此次寻茶之旅值得终生怀念。

品完彝家美酒品藤条古茶

从老海塘古茶山下来,驾车行了20多公里土公路,夜幕时分来到镇沅县按板镇罗家村,何云春茶叶加工基地。41岁的何云春,是当地土著彝族,中等身材,朴实黑瘦的脸上,写满沧桑,是一个有故事的茶人。“腊肉、野生鱼、乌骨鸡摆上,斟满彝家自烤酒。”“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诗句浮现脑海,与何云春似乎是认识多年的朋友。

喝完酒稍作休息后,何云春邀请客人到茶室品茶。烧水、洗杯、泡茶、斟茶……何云春娴熟地泡着茶,从今年春茶泡到2009年春茶和2008年春茶……。“你的这款茶,从舌中部开始生津,久久回甘中,有一股紫鹃叶味,这是普洱市西盟一带特有的茶香。”普洱古邦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如是说,品尝一番后,如此评价何云春的茶。正如余秋雨所说,“普洱茶在陈酽、透润的基调下变幻无穷,而且,每种重要的变换都会进入茶客的感觉记忆,慢慢聚集成一个安静的心理仓贮。”

遇到懂茶人士,何云春的兴致勃勃地从茶柜中翻出一款茶,继续泡给客人品尝。此款茶确实非凡,喝进口腔化得开、有果糖的甜、有滑润之感,真乃茶中极品。“这是从我的藤条2号单株古茶树上采摘制成,这棵古茶树龄接近800余年,高约5米。每年春茶可采摘53公斤鲜叶,加工制作出来的茶最高可卖9800元/公斤,连续几年的春茶都被外地一些爱茶人士提前预购了。”何云春自豪地介绍,这棵古茶树,春天叶是绿色、夏天叶是红根不红叶、秋天红叶不红根,称之三色茶。

品茗夜深,我们带着疲倦的身体而又怀着满足感躺在床上休息,窗外莽莽林海中,传来蝉和许多不知名昆虫地低吟声,象听着母亲温柔的摇篮曲,我们畅意地醉在茶乡,梦中,古茶一杯,茶香随思绪散逸,沁入心扉,就在此刻,千年古茶香飘散在老乌山。

古茶飘香需有缘人呵护

谈起做茶经历,何云春是一番感慨。1993年初中毕业后,他到景洪一农场当橡胶打工,经常路过旁边一个茶厂,透过窗子看到工人们在忙碌地做茶,这让他很好奇。一天,茶厂一个老师傅往机器杀青机器里装茶时手被夹住,师傅想招一个徒弟接替他,可无人敢应,何云春自告奋勇去做了这个危险的工作,在茶厂一干就是三年,他学会了普洱茶制作的杀青、揉捻等工艺。1997年回老乌山罗家村结婚后,看到家乡满山古茶树无人开发,他萌生了带领乡亲办茶厂致富的念头。

老父亲听说后极力反对,作为制作普洱茶的土专家,其父亲在特殊年代受到过不公平对待,老人家反对是可以理解的,最终何云春还是坚持下来了,2005年开始承包了老乌山上的400多株古茶树,后来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后来合作社茶叶面积达1700亩,其中古茶树有900亩。“平时管理、采摘制作、销售等一年下来接近900万元流动资金资金,让我苦恼的是这笔庞大的资金难以落实。”何云春说。

确实,在广袤老乌山中,随处可见农户家房前屋后或地边零星的长满古茶树,以干径10至30厘米的百年古茶树居多,有独树成林的大叶种茶,也有树枝弯弯曲曲的杨柳茶,还有众多的藤条茶。老乌山一带“寨与茶为邻、人与茶为伴,山山有寨、林中遍茶”,世代生活在老乌山的人,每一位都能说出几段人与茶的故事,普洱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深深地滋润着老乌山这座奇山。

“好香,好香。”驾车行驶在老乌山古茶山上,随行人员反复念叨。真是应了一句诗,“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在路边,不时出现一个茶叶加工作坊,茶香气应该是随风从这些作坊飘出。随着古茶价格逐年攀升,当地农户保护古茶意识逐渐增强,在茶农的精心养护之下,古茶出现了勃勃生机,茶农的家庭生活节节攀高。山林深处,一栋栋崭新楼房建起,这是茶山兴旺茶农富裕的体现。真是富在深山有远亲良朋,好茶好山水,需要有缘人来呵护。依依惜别古茶山,我们约定,待到秋茶日,还来就古茶。

打造藤条茶之乡面积近4万亩

相关资料介绍,老乌山以汉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等为主,海拔1500-2200米,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降雨量1390—1502毫米。路羽《茶经》所叙,“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老乌山有茶圣所说的条件,近似的气候、海拔、植被、土壤及茶树栽培历史,森林植被好,气候温凉,土壤肥沃富含多种矿物质,通透性好,是生长优质茶叶的好地方。

老乌山茶树王“和尚寺大茶树”树龄600到800年,苦竹山有两棵五六百年的大茶树来看,当地栽茶历史至少在800年以上,这些大茶树都采用藤条茶的采法,表明当地早在数百年前就形成了独特的云南传统大叶种采养方式,并在澜沧江中下游两岸推广。藤条茶,其是云南先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是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成为一座活的古茶树博物馆。藤条茶树叶片很少,主干和岔枝裸露可见,岔枝上长着几十根上百根又细又软又长的细藤,一根根细藤的下段也裸身无叶,只有藤条尖顶长着几个嫩芽和几片嫩叶,整棵茶树看上去带有一种柳树低垂柔软的姿貌。

藤条茶不仅仅盛行于双江的勐库东半山与邦协,还分布在临翔区的昔归与永德、澜沧等地。在澜沧江的东岸,无量山纵贯普洱市的景谷、镇沅、景东三县,从景东的大朝山东镇开始,穿越镇沅的宝仓山、老乌山,一直延伸到景谷的苦竹山,这绵延将近一百公里的古茶区,拥有20万亩茶地,其中有接近4万亩古茶树,堪称全球最大的云南传统采养茶区。

名茶古山亟待有序打造

普洱市茶文化学者、天下普洱茶国公司董事长包忠华多次到老乌山考察,曾提出了将老乌山打造成普洱市第二个景迈山的构想,提出了整合景东、镇沅、景谷三县在无量山系的古茶资源,以横跨镇沅、景谷两地的老乌山为核心,打造老乌山古茶区,并将藤条茶作为最核心的资源与特色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开发与宣传,使之建成“中国藤条茶之乡”。

茶界人士认为,光就茶叶而言,景迈山不是最耀眼的,老班章、冰岛地位在其上,但对茶区进行整体综合性开发,打通茶产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边界,用庄园经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打造最具特色的名片等方面来看,景迈山是云南茶产业深度开发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具有广泛而深远的范本意义。构建老乌山大茶区,就是借鉴景迈山模式对古茶山进行综合性的深度开发。过去这一带是以县为单位分别打造,景谷打造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黄草坝古茶山,镇沅打造老乌山古茶山、勐大古茶山等,多以行政名称为主的山头,分得太碎,不利于品牌推广。

“存在茶山名字很多使用了行政乡(镇)来命名,不易推广。古茶山划分覆盖面积太大,太分散,无法精确定位打造。建议,按照一、二、三线品牌的潜质来重新构建普洱市的名茶山,结合旅游资源、科学定位、整合资金,分步打造。每个县重点打造一两座名茶山,让普洱市多几座景迈山一样的名茶山。”6月24日,在普洱市政协专题协商座谈会上,包忠华为做强普洱市茶产业而作出上述建言献策。

寻茶记丨南糯山多依寨,古茶第一山_南糯山普洱茶怎么样


寻茶的起点是那片叶子的故乡,一片树叶掉进水里,从此有了茶。您知道这片叶子来自何方吗?今天,茶人林思冶要带你探访的是素有“古茶第一山”之称的南糯山。

地属勐海县东侧的南糯山,自古以来就是澜沧江下游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也是西双版纳中生态环境最好的一座古茶山。南糯山做为六大茶山之一,所产之茶,在历史上早已有名。据统计,南糯山平均海拔约1400米,茶园有近2万余亩,其中有一棵著名的茶王树,树龄在800多年,可惜由于保护措施不当,已经在1994年枯死了,如今新的茶王树据当地茶农介绍说是老茶王树的儿子。

我们驱车从勐海县城出发,一路向东。行进了20多公里后,路边山坡上便出现南糯山标识。"这么快就到南糯山了?"同行的小伙伴开始觉得有点不习惯。因为在连日寻访茶山的过程中,每一次进山都是一场攻坚战。这一次“幸福来得太突然”,让人有点不太适应。

其实这只是进入了南糯山茶区的地界,但距我们今天要探访的多依寨还有几十里山路要走。进入南糯山后,虽然是狭窄悠长的山间公路,却不难走,一水的水泥路面,道路两旁布满郁郁葱葱的树木,行驶车辆也不多见。这与去老班章时走的尘土飞扬的土路有天壤之别。

茶人林思冶这次南糯山之行的最终目的地是南糯之巅--多依寨,多依寨属南糯山最高峰,海拔1900米,终年云雾环绕,特别是早晨,空气湿度大,清爽度非常高。但是中午又离太阳最近,这样环境下的茶树品质是很优秀的。所以南糯山古树茶以最高峰多依寨茶质为最好。从海拔最高的多依寨往下,依次是半坡老寨、丫口老寨、石头寨、姑娘寨、向阳寨等村寨。

多依寨古树茶,干茶外观偏黑,入口苦涩度基本上可以说不苦不涩,回甘生津好,汤色偏绿白、透亮,并茶香透着蜜兰味,初泡感觉茶水稍薄,但三四道过后则给人以纯、滑、甜、内质丰富的感觉,水路细腻。

在多依寨我们要拜访的是茶界四大茶天王之一,多依寨村长朗大叔叔。郎大叔叔家是多依寨唯一保留了传统草棚屋顶房子的人。随着普洱茶渐渐地走入市场,前来寻茶的商人、游客颇多。寨子里大多村民都住上了小别墅。郎大叔叔出于对哈尼族文化的热爱,一直保留着自家这座老房子。

此番访茶,我们应一个朋友的要求,决定亲自去郎大叔叔的古树茶园采青,亲手炒茶、揉捻,制作多依寨单株。

茶叶被炒、揉之后,被均匀地晾晒在大簸箕上,这时候它们需要好好地晒晒太阳,才可以成为新的毛料。毛料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够成为爱茶人手心里的宝。如果你也曾亲身参与炒揉茶叶,就更能体会茶叶的变化是一个过程,它们需要承担失败的风险,所以来到城市的普洱茶、来到我们手心里的那一杯普洱茶也更显珍贵。

岁月匆匆,没人知道南糯山的古茶树能够存活多久,生与死在不断更替。百年古茶树的怪异枝叶生长得十分缓慢,产量相对降低。随着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古茶树的生存状态正在经受一场巨大的考验。路边因为修路被砍倒的古茶树,自然死亡的古茶树,和被茶农随意修剪得只剩下枝干的古茶树向世人暗示着古茶园正在渐渐退去。我们保护古茶树的价值何在?保护古茶树是爱茶人重塑南糯山心灵家园的责任。古树茶属于小众茶,被精英茶人们收藏与品茗,成为茶中的稀缺资源。当保护古茶树成为一种自然诉求,我们应该成为南糯山生态链中的一分子,与古树茶友好相处。

唐代王维有诗云:“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也只有这般亲身入山林、行到水穷处,才能闻到这样原始的气息,才能品到这样醇正的滋味吧。

老班章古树茶怎么样?


老班章是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布朗乡的一个小寨子,也是普洱茶味道最好、价格最贵的一个茶寨,声名早已远播天下。从勐海到老班章约46公里,勐海到勐混14公里的公路,约需半小时车程;勐混到老班章是32公里的灰泥山路,要2个多小时车程。山路崎岖险峻,雨季会留下许多坑沟,现在旱季又灰尘滚滚,有点难行。但这是上古茶山最基本的代价。

每一种植物的生长都是由它的自然环境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物种来适应,班章普洱茶具有的特点也不例外,个人认为海拔在1500左右的的茶叶茶气是最好的。——说到茶叶的茶气,我觉得应该是由海拔、气候、降雨量、土质,光照,纬度,生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海拔只是其中因素之一。版纳勐海茶区的老班章,纳卡,曼迈村寨所产的乔木茶,茶气都很好,而老班章茶的茶气据说最霸道,但是它的海拔却在1700米以上。

不施用化肥,不打农药。茶园周边数百公里无污染源,就叫生态。

深入到老班章的古茶园,会被那里的原始生态所震撼;尝到真正的老班章古树茶,有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的感觉,不禁慨叹大自然的神奇与恩赐。它那冰甜、鲜香、苦底即化、瞬间回甘,留口特久,令人难忘,让人马上爱上它。

老班章古树茶是云南最贵的茶,今年早春原料收购价1500―1800元/公斤,今年早春产量不到20吨,如果对整个普洱茶有所了解会觉得物有所值。踏遍千山和万水,风景这边独好。用这句话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老班章古茶园生态特别好,古茶树特别大,茶头特别肥壮,特显毫,茶滋味特别好。老班章由于价值高,最大的遗憾是,市场造假掺假严重,影响它的声誉。希望更多茶友能品尝到纯正的老班章,还老班章古树茶正确的市场认识。

古树茶怎么样?选购古树茶要注意什么?


在普洱茶圈里,我们频繁地看到“古树茶”招牌,尤其是打着“纯料古树茶”招牌的企业和茶品也是数不胜数,从几十到几千块的古树茶比比皆是。古树、单株、母树、千年、纯料,野生……于是也经常会碰到茶友这样问老板:“云南的古树茶到底有多少?”每个老板都会不加思索回答你,“量很小,我的绝对是古树料,其它品牌商家的不好说”。

今年春茶炒得热火朝天的32万老班章茶王,淘宝上9.9就可以买到“同款”。到底“古树茶”的定义是什么?“大师”说“叶片大的就是古树”是真的吗?花高价买的名山古树茶真的物有所值吗?

知道古树茶十大要点,你才不会被坑!

1.理不清的古树树龄

有多大树龄才算古树?有说300年,有说200年,有说100年,有说七八十年,这个不必过于纠结,总而言之不是台地扦插,密度没那么大,不需要打药就算及格吧。

事实上,古树的树龄其实是很难精确测量的,目前并没有太好的方法。科学的说,C14什么的用在这上都不靠谱,没有什么仪器能达到哪怕还凑合的结果。不仅活的难测,就是把树砍了数年轮,也可能因为气候土壤等原因出现较大偏差。

茶树的生长受到自然环境,土壤肥力,修剪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茶树也不一定越高龄茶质越好。相对来说,高龄茶树所产的茶的更细腻,更平和,也更珍贵。但百年左右的茶树也可能香气高扬,滋味有特色,还是要用茶质说话。

2.一座茶山不止一种茶

这个是新手最容易进入的误区。“老班章”和“老班章”,“冰岛”和“冰岛”大不一样。这不仅仅是树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树种不一样!品种不一样,喝起来能一样吗?茶圣陆羽曾说,阳崖阴林,在不同的茶山,优质茶园的位置和朝向各不相同,有的是阳光充足的好,有的是林地里的好。

“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没人告诉我?”那是因为花钱买名山的你并没有仔细研究过,当然如果你喝到是一家自己认可的,那不必研究得那么细也没关系。但是道理一定要知道:实际上在同一座茶山,不同茶地、不同茶农家所产的茶在当地人的心目中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以为同一座名山都是一个品质,一个价格!

这个对于大多数在市场上买名山古树茶的朋友来说,其实也不用纠结,因为关于古树茶一个更冷的事实是,零售市场上买的班章冰岛基本没有真的。

3.明前茶、头春茶等于好茶吗

每年春茶季一到,“明前古树茶”、“头春古树茶”刷爆朋友圈,老茶人只能表示“呵呵”。

“明前茶”是江南一带绿茶的季候概念,和普洱古树关系不大,在云南不同茶区甚至同一茶区的不同树种采摘时间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明前只能采少量,有的只能采芽尖,有的完全没有开采。多数优质的古树茶都不是明前茶。

比起“明前茶”,“头春茶”要略微靠谱一点,从大的范围来说靠前面采茶比春尾茶的要好一些,但是并不是越前面越好。古树茶有其自身的规律,往往是春茶季期间的某几天茶质最好,前面、后面都相对逊色,这里面门道可深了,和植物自身规律、月相都有关系,这么玄的东西,有机会再探讨吧。

4.新茶不能完全体现茶山特色

一个尴尬的事实:每年有大量的古树茶,包括价格昂贵的名山,在未能充分体现其价值的情况下,被稀里糊涂的喝掉了。

究竟存多久才能喝,这个问题涉及到适饮期,存期短的茶和存期长的茶各有优点,都可以喝。但是至少要有一两年的转化,才能大概看出一款古树茶的格局。

刚做好的新茶和存放一年以上的古树茶差异有多大,这不好定量,平均来说,相似度不超过三成,经过一两年以后,基本六七成的感觉就有了。每年抢新也好,新茶品鉴也好,并没有多少合理性,所以我们建议边藏边喝,感受时间的魅力。

品鉴新茶,是基于对这款茶的熟悉度,只有建立起新茶老茶的对应关系之后,才能对新茶进行判断。太多的茶,新茶和老茶喝起来完全不一,而且喝的越多,就越觉得规律难以捉摸,这也是存茶的魅力所在!

5.越陈未必越香

普洱茶的存放是个大课题。只要是好茶,如果存放环境正确,短存期的茶和长存期的茶都很不错,不过普洱茶的转化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只越陈越香那么简单。

什么叫存放合理?就是满足三个要求,避免外界干扰,防止芳香类物质流失,合适的温湿度。这个课题很复杂,对于初级茶友来说,最重要的原则是要保持茶品的密封和合理的含水率。所以通风什么的就免了吧,那是为了防止发霉的,芳香类物质会快速流失。如果存茶还在考虑防霉的问题,说明还没入门呢。

在合理存储的前提下,茶品不同阶段的香型有不同的特点,不是和时间的正比关系那么简单。大体来说,前期的香更清扬一些,后面更醇厚一些。“越陈香越醇”可能更准确一些。

6.是否古树和外形无关

常有各路大师通过干茶或叶底的外形来判断一款茶是不是古树茶,这都是胡扯。台地茶的品种简单;古树品种是丰富多彩的:不仅包括大叶种,也包括中叶种,小叶种;有长的、圆的、扁的、柳叶形、卵形、心形;有锯齿锋利的,也有锯齿模糊的;有叶片厚得跟皮革似的,也有跟纸那样薄的。这些外形差异都是品种不同带来的,和是不是古树茶没有很大关系。

过去受易武和勐海地区茶山影响,人们认为大叶才是正宗,现在这种观点已经逐渐被抛弃了。

唯一能通过外形判断是否古树的情况是,你知道原料就

南糯山拔玛寨,大茶树生长的地方南糯山扒玛茶怎么样?


在云南的各大茶山中,南糯山也许是最能给人以甜蜜感的了,正如追星族眼中的巨星“小甜甜”布兰妮,形象可人,但是,其歌却总是在清柔中透出麻辣,彰显劲爆。南糯山在某种程度上亦可作如是观。

当然首先必须承认,南糯山的茶甜度确实非常好,回甘迅速而回味悠长,并且期间能时不时感觉到一缕温馨的清香,极其体贴入微,这种感受正可以用“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的清幽意境来加以具象化。

可是,如果我们非常顽强地带着这样一种先入之见来品南糯山的茶,则有一些东西必定会被忽略掉。那就是南糯山茶所特有的那份畅快,以及那种不依不挠的苦涩(南糯山属于涩底茶,这里主要指其涩味)所激发出的清劲跳荡之韵。

这种感觉我原来也没有过,而是在与勐宋崩龙古茶的对比之中感觉到的。这么说吧,崩龙古茶喝在口中给人以“满”的感觉,南糯茶给人的感觉,则像半壶水,因而活动空间很大,非常活荡,所以非旦不会给人薄的感觉,反而使人的品评感受更加丰富。简而言之,崩龙是桃花潭水深千尺,南糯是高山流水有远韵。二者的内质都非常丰富,只是“释放”的方式不同而已——相比而言,可能南糯茶后期转化更好一些,因为它与时间具有同质性。

南糯山我想在这里用不着过多介绍了,亦有称孔明山者,传说山上茶树为孔明先生当年所种。竹筒茶是其独具特色的茶品,无论是在当地人还是在喝茶者心中,都享有崇高地位。此外,南糯山为哈尼族(当地称爱尼人,哈尼族支系),而哈尼族的梯田文化,壮丽飞动之势,举世震惊。爱尼人则把对梯田的忠诚注入了对茶山一往情深的珍爱之中。

所以南糯山许多村寨的名字,都和茶山有关。比如拔玛(扒玛),爱尼语的意思即为“大茶树”。名副其实,位于一千六百多米高山上的拔玛寨,的确是生长大茶树的地方。虽然拔玛寨的古茶资源并不丰富,但是因茶质非常好,通常被视为南糯山的典型代表。

南糯茶的醇柔之质与绵远之韵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甜而不腻,涩而不滞,香远(指时间之久远)溢清,岁月在南糯茶身上所能留下的,只能是使其更见风致,远青涩而得甘醇,更加清甜香馨。这是因为其具有汤稠而水活,质实而韵清,味醇而香扬的特质。南糯茶被说成是给当年孔明先生军队救病疗疾,解乏清神的人间神品,实际上毫不牵强,而是与其茶性特点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的。

南糯山③(08)南糯山普洱茶口感怎么样《千里寻茶路》马作乐/著


第一泡茶颜色非常淡,青味很浓,还有些口涩。

他说:“这是刚做好的,昨天才晒干,新茶就是青味重。”

“可是这个有些涩。”三明说话比较直接。

他笑了,说:“你们很会喝茶埃”

然后从旁边屋子里拿了一把茶出来,说:“这个好喝,这个是古树茶。也是今年的,会有青味,可是茶是好的。”

他们跟大多数的茶叶商店一样,会先给顾客喝不好的茶,然后再拿好的来对比。我俩喝完觉得这个茶确实不错。可到底是因为这个茶不错还是因为之前不太好的茶做对比,我们真是分不清楚。不知道这个茶到底有多好,只知道苦涩味逐渐褪去,回甘越来越明显。我们开始对他的茶感兴趣起来。

“你们自己采茶,然后自己做吗?”

“有自己采的茶,也有收的茶。”

“你们在哪里做茶?”

“就在后面。我带你去看看。”

右手边有个走廊,过去看见像高低床似的铁架子,搭着木板,上面铺着差不多5厘米厚的鲜叶,散发着新鲜叶片的香味。

“这个就是萎凋,等一下我们就要做茶了,你们要是不着急走,可以看看。”

走出后门,紧挨着有一间小屋子,只有几平米,有个灶台,上面两口炒锅,锅口足有半米多。

“炒茶就用这个炒。”

“你们几点开始做茶?”

“差不多6点吧,等会儿我儿子回来我们可以早点开始。”

我们回到前厅,继续喝茶,这可真是农家茶啊,若茶不是商品,岂不是跟我们每天炒菜做饭一样。估计每家都可以自己做茶的。大概也和做饭一样,每家做的饭都有自己的口味,有的人做饭香,有的则不尽然。我们得看看他们到底怎么做茶。一直喝茶,却不知道茶是怎么做成的。

“让我家媳妇带你去看看茶树吧,就在旁边,也是老茶树,可是没有你们要看的老茶树那么老。”

好啊!三明去车里拿了相机,一个年轻的女子,大约20多岁招呼我们跟她走。这不会是他媳妇吧,可能他的意思是儿媳妇吧。

不到50米,从他家后面的崖上下来一点,就是一片茶林。

“这些茶树有多大?”

“有大的,有小的,具体我也不清楚,”她腼腆地笑了,“我嫁过来的时候就在这。”

“你不是这里人?”

“娘家不在这里。”

“你家里也种茶树吗?”

“也种,不多。你看这棵,这是老树。”

树干比我还粗!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茶树?我们知道茶树都长得很慢。

“这棵树大概有多大?”

“这个不好说啊。”

“大概呢?有没有100年?”

“有”她点点头。

“有没有300年?”

“应该也有了吧。”

“那有没有500年?”

她又腼腆地笑了,“你别问我,我不知道。”她笑起来露出牙肉,皮肤黑黑的,身子很结实,性格格外温柔。

“好吧好吧。”我也笑了,不知什么时候我也像三明一样开始刨根问底了。

“发新芽了,可以采了。”说着她便爬上树,开始采茶了。

树不高,主干部分只到我的肩部,枝叶非常茂盛,分叉的树枝都比我的腿粗。她踩在其中一根上,一手兜着她的围裙,一手采茶放在围裙里。

“我可以上来吗?”我在树下抬头看她。

“可以。”她说。

这样不高,粗粗的树很好爬。三明推我一把我就上来了。我要把他也拉上来,他摇摇头,“我怕把树压坏,我太重。”

我问她怎么采茶,是不是采一芽两叶。

她点头说:“是,像这样。”然后她做给我看。(未完)

品鉴报告|2018巴达古树怎么样?


给大家带来的是一款广东东莞茶友寄来的,标明为2018巴达古树的茶样。巴达山位于勐海县,与缅甸隔江相望。巴达最有名的是小黑山,据称那里有一棵1700年树龄的古茶树。整个巴达产区的茶,个人认为品质中等,主要的缺点就是汤的质感较为稀薄,水路较为粗糙,味与布朗有些接近,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款巴达古树茶。

第一泡

茶汤呈淡黄色,茶汤香很弱,挂杯香有,呈蜜香中带有一点果香。茶汤入口后无苦、无涩。

第二泡

茶味出,稍感淡了一点。有苦味,但化得开。微感涩,但不明显。

第三泡

涩感加重明显,同时苦味也在加重,都能化得开,只是涩化得慢一些。茶汤的质感稍显寡了一些,不是很好,水路也稍显粗糙。

第四泡

茶气有,但不明显,比较弱。有回甘,主要集中在口腔的前半部。涩有加重的迹象,嗓子发干,挂喉。

第五泡

茶味及苦味都明显下降,回甘、生津比之前更加明显,只是汤水更加薄寡。

观叶底

此茶叶底一致性不错,采摘规范,多数为一芽二叶,弹性不是很好。

结论:

此茶确为巴达产区的茶,与描述一致,但为台地茶,不是古树茶。

品鉴报告|2018忙肺头春古树茶怎么样?


给各位推荐的是2018忙肺头春古树茶。忙肺茶出产于临沧永德县,它的名气在近些年有比较大的提升,尤其在广东地区,比较受欢迎。我个人认为忙肺古树茶的品质确实比较好,只有一个问题,它的古树茶产量很少,并不多见,并且涩底比较明显,比较适合长期存放。喝新茶的话可能有部分茶友会不太喜欢。

第一泡

茶汤呈淡黄色,茶汤香及挂杯香都比较浓郁,香型呈蜜香中带有果香,这种果香似乎是有点梅子的香。

第二泡

茶味的饱满度较好,无任何薄寡之感。这一泡苦、涩有,但不太重,且化得比较快。回甘显,但不是很强。

第三泡

茶汤的质感还是不错的,比较浓稠,但水路的细腻度不够,有些粗糙。涩感加重,主要集中在舌面及上颚,但不叮口,能化得开。

第四泡

茶气倒是比较的足,腹部明显有发胀,背部、肩部及头部有些发热的感觉,手心也微有出汗。回甘有所加强,口腔的大部分都有甘甜感。

第五泡

茶味几乎无衰减,茶香有减弱,但不是特别明显。持续性还好,微有喉韵的感觉,口腔中的凉感也比较明显。

观叶底

叶底的一致性很好,几乎无杂茶。采摘标准,大部分为一叶二叶,少部分为一芽三叶,茶叶的净度不错。

结论

此茶确为忙肺古树头春茶,品质不错。但要再次提醒大家,这茶的涩底比较明显,需要时间转化。

娜罕(那罕)古树茶怎么样?真的那么稀罕?


很多普洱茶爱好者这两年也开始知道邦东茶,知道在邦东有一款很有名的山头叫昔归。随着昔归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茶友开始寻找昔归的替代品,环顾邦东,除了昔归之外,还有一款名气目前虽不如昔归但潜在价值堪比曼松的娜罕茶。

优秀的古树茶总会被发现的,为什么把娜罕和曼松做比较,因为娜罕在历史上也曾经是贡茶。

1.娜罕历史上曾为贡茶

娜罕也叫那罕(那么稀罕的意思?),嘿嘿,其实娜罕是傣语,意思是官家的田。娜罕茶,在清朝道光年间和咸丰年间就已被选定为贡茶而上贡朝廷,娜罕茶量小而精,因此也被誉为茶魁之首。

关于娜罕贡茶的由来,还有个故事。

相传海盐知县杨国翰回故乡临沧接母亲到海盐侍奉,因母亲喜欢喝茶,杨国函便选择了乡亲们推荐的“娜罕春茶”孝敬母亲,深得母亲喜爱。

1828年,杨国翰献此茶于道光皇帝,道光评此茶:“虽颜色浅淡,但回味甘醇,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皇帝一句君子之交淡如水,至此娜罕被选为贡茶,道光至咸丰年间,连续12年被送往京城作为贡茶。

曾经的辉煌已去,如今的娜罕被人熟知,源于它的口感,有“岩韵”。

2.石缝里长出的古树茶

娜罕茶又被称为石介茶,娜罕的普洱茶包装上面经常出现岩茶字样。为什么呢?

这里的“岩茶”和武夷山岩茶不同,其制作工艺仍然是普洱茶的工艺,“岩茶”的意思是在岩石上长出的茶叶,多数茶树生长在乱石夹缝中,这种生长环境在普洱茶界实为罕见。

茶圣陆羽,曾有名言:“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意思是在乱石中生长的茶叶,是上等的;中等的茶生长在在土夹石当中;下者就在黄土里生长。武夷岩茶大红袍,就在石缝中生长,为上等好茶。

按照陆羽老师的说法,同样生长在乱石中的娜罕,也是上等茶。娜罕茶也具有“岩韵花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活、甘、清、香的特点。娜罕的“岩韵花香”是怎么来的?当然

邂逅景谷甘海古茶园_景谷普洱茶怎么样?


我对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是在一次偶然的机缘邂逅景谷甘海古茶园之后。以前也爱喝茶,却对茶知之甚少。读书时候买一包二十元一袋的绿茶,水烧开加入杯子里之后,捏上一小撮茶叶放进去,边喝茶边看书,茶香与书香交织融汇在一起的味道,成为我对儿时绿茶的记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由此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变得日益尖锐。现如今喝茶倒成为了奢侈品,对于我这个看书写字都离不开茶的人,喝放心、生态的好茶是一直是我孜孜以求的事。

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有爱姐、简爱姐,是她们把我带入了神秘的普洱,走进了一片茶叶的故事。普洱茶始祖的故乡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景谷视野范围内都是绿意盎然的森林,通过了解,景谷拥有有林地8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7%,是云南省第二林业大县。我大口的呼吸着大自然赐予的新鲜氧气,顿时觉得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城市是多么幸福的事。

简爱姐家在绿树环绕的半山腰种植着一片近百亩的普洱古树茶园。对于一个爱茶人士听到这样的消息我激动不已,便尾随简爱姐到了茶山。车子驶入景临路从景谷至永平镇的方向,距景谷30公里处,路的左手边便是甘海古茶园。路标显示多雾路段,小心行驶。车子停下,站在路边,便能感觉到一股寒意袭风而来,山脚下云海翻腾,有种站在云端的感觉。茶山的海拔1700米,常年云雾笼罩,年平均气温17.2℃,是个避暑修行的好地方。

在简爱姐的带引下我们走遍了茶山的每一角,茶山占地面积近百亩,平均树龄120年,有20株树龄近500多年,是个连片聚集而生的古树茶群落。简爱姐抚摸着古树茶的树干,跟我们娓娓道来茶园的故事。

解放前,简爱姐的祖辈在家的附近引种了大叶种普洱茶。普洱民间都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有家的地方就有茶,祖父母的家就在茶园里,家四周最老的那些单株便是他们祖祖辈辈遗留下的产物。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全家人都要依赖这片茶园而生存。改革开放后,简爱姐父亲徐天然与生产大队承包了这片茶园,后来生产大队在茶园附近修建水库,大队移民到了永平镇。移民后,以茶园的界线划分了威远镇和永平镇的区域界线,茶园就像邓小平爷爷在南海划下的一个圈,点缀在分界线上,见证了历史的变更。徐家父母舍不下这片茶叶又回到茶园继续经营着它,随着徐家父亲年事渐高,无力再经营这片茶园,他们回到了子女身边。徐父去世后,简爱姐和姐姐又一起回到了茶山,共同管理起了茶园。现年58岁的徐家大姐一直坚守在茶园,每次大姐都会说:“我离不开茶山,守着它就像守在我父母亲身边一样。”

在茶山居住的几天,看着徐家姐妹的热情与对做茶叶的执着认真,让我感受到的是她们做的是茶其实敬的父母亲,爱茶就是怀念生活在这片茶园的祖辈。姐妹俩对这份茶叶的爱让我由衷地敬佩不已。

山里的雨水特别的多,清晨或者傍晚,都会来上一阵,阵雨之后山间的云雾即刻升腾起来,恍若仙境一般。据监测,这里的年降水量可达1529.6毫米,充沛的雨量和日照为古茶园创造了有利的生长条件。茶园还保留着完整的生态系统,四周都是郁郁葱葱的苍天大树,茶园里生长着无数原生的柏树、蔷薇科的梅子树、西南桦、思茅松等古树,林下还有小柴胡、滇黄精等种类繁多的药材,走一圈古茶园药材随手拈来,雨季的古茶园里,你还能拾到各种类的野生菌,枝头上有鸟儿、虫儿在争鸣……对于我来说这里就是野林的天堂,茶叶便是这里的精灵。

走过古茶园沿公路往永平方向,路边绿岛环湖的便是干海水库,这就是简爱姐一家及父辈们修建的水库,现在它是永平镇迁营村的农田灌溉用水,距它6里路又是震后除险加固的长海水库,它是永平镇全镇居民的饮用水。第一次走入水源头,深深被大自然的魄力所震撼,置身其中恍若步入了暮霭的原始森林,由于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完整,这里生长的整片森林树干上都附生着厚厚苔藓及蕨类,踩在脚下的是厚厚松软得枯枝落叶层,环视一圈这里香樟树遍野,丛林里知了声声灌耳,我忍不住大吼一声,拉得很长的声线渐渐淹没在丛林中,知了声、鸟鸣声依旧,忽然意识到我这个不速之客的打招呼方式如此不礼貌。

依托干海丰富的原始森林生态资源,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周边农户养殖黑山羊、本地黄牛、竹鼠、鸡等经营着农家乐、水库吸引许多垂钓者来钓鱼,养蜂的老人每天除了采茶,还要照看着它几里路的蜂桶,简爱姐的大哥也在茶山附近的林下种植了大片重楼,这里带动了周边农户的经济发展。

周游了甘海古茶园,尽情呼吸这片山头的空气,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我很庆幸能与这么美的景色相遇,很感激简爱姐一家精心管理下纯生态传统手工艺制做的古树茶,让我有幸能够喝到大自然本色的原汁原味,感知时代变迁下的人情冷暖,体会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愉悦之情及满足感。

走过名山,品过茗茶,闻着亲手采摘加工而制成的茶香,我闻到了曼松贡茶的兰香、蜜香,尝到冰岛茶的甜感……这时仿佛茶山里的松柏树、腊梅的花香以及丛林边山涧水一切美好的场景都置身在茶汤中,我不停地咂着嘴,让它回荡在我的每一个味蕾,就这样如痴如醉的享受着。

有道是茶无珍品,适口即好。用多么华丽美好的词藻去描述它,都嫌不够,也许这就是我对于甘海古茶的体悟。原本并没有这么深刻,来到了千景之谷,并且目睹到了简爱姐一家的做事态度之后,我由茶感悟到了许多。因为爱茶便爱上了景谷,所以我与爱人定居在此,每到周末节假日我都会喊上朋友:“走,甘海古茶园去!”

人之于茶,是一种促进。你怎么赋予它,它便如何回馈于你。用心做事的人,不眼羡,不攀比,不妒忌,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定有一种无可替代的灵魂,那么假以时日,坚不可摧的不光是品质,还有思想。它会感染一切,塑造一切。这时,茶于人,或是人于茶,已然合二为一,达成了更高的境界。所以感谢一切遇见,感谢千景之谷,感谢甘海古茶园,感谢心存爱意的茶人简爱及徐家大姐!感谢可以一直喝到这么美妙的生态古树茶。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坝糯:古道废,豪门散,唯留古茶笑痴愚_藤条茶怎么样?》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坝糯:古道废,豪门散,唯留古茶笑痴愚_藤条茶怎么样?》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坝糯普洱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