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古茶山巡礼:“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_老乌山_马邓茶怎么样

发布时间 : 2019-12-09
老乌山普洱茶 普洱茶古茶山 普洱茶古茶树

【www.cy316.com - 老乌山普洱茶】

普洱茶,始于三国,盛于唐,兴于清,名于当代。镇沅县在茶的历史文化上,与景东县一脉相承,且距《蛮书》中记载的银生城最近。其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区东南余梢,云岭余脉无量山与哀牢山纵怪惯全境,境内群山并列,山高谷深,谷岭相对高差值约2391.9米(最高点为县境内东部九甲乡大雪锅山主峰,海拔3165.9米),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热带、亚热带、温带气候类型,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热带、亚热带、温带气候类型。其地势可概括为:四河(者干河、恩乐河、勐统河、景谷河)流经两山下(哀牢山、无量山),北高南低高差大,河谷只有两小坝(恩乐、勐统),形似东驰一骏马。

1991年,镇沅境内因发现一株树高25.6米,树龄约2700年茶树王轰动世界一时。按时间往前推算,此茶树早在公元前七世纪,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春秋五霸时就破土而出,发芽成长了。镇沅也因此树而得美誉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以及其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和茶马古道遗迹等,颇得外界盛赞。据统计,在镇沅境内有栽培型古树茶面积约3.083万亩,野生茶树群落面积约23.7714万亩,其中栽培型古树茶分布在海拔1350米以上,野生茶分布在1800米以上。这些古茶林、野生茶树群落和野生茶树王,是研究茶树起源和利用的活化石,也是茶树的原产地和发祥地的历史见证和活物证,更是重要的物种资源库。而镇沅县的栽培型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无量山、哀牢山五个乡镇的五座古茶山,即:振太古茶山,老乌山古茶山、勐大古茶山、以及马邓古茶山。

振太古茶山

镇沅振太史称太和,意为平安、和睦相处之地,古属银生城,其史上最大管辖为景东南五区,即勐大、里崴、振太、小景谷、民乐。据《新纂云南通志》记载:清雍正十年(1732)起,太和县佐署所在地在太和街尾,建有市场,商户20余家,以经营茶、烟土、盐、糖、酒、布匹为主,其他土杂、中药铺、客栈等为辅。业界普洱茶文化学者包忠华和原《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记者杜鹃在《太和甜茶:探秘云南镇沅百年普洱晒红传奇》一文中也说道,在古时的振太是古时的一方交通重镇,为茶叶、盐巴、牲畜交易集散地,商贾云集,少数民族往来频繁。江东岸而上经景东、南涧、大理进入西藏;东南的报母井、恩坑井等地盐商经大石寺至此贩卖盐巴;南经威远厅(今景谷)、普洱府可入夷方(今东南亚);北经桂花甲、文井可入银生古城(今景东)达京城。

历史上的振太,盛产名茶晒红毛茶,以甜著称,故名太和甜茶,制茶历史可追溯至三百余年前。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堪称普洱市乃至国内外地方民俗茶技艺的奇葩,是太和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结合地方茶资源、民俗文化、气候特征而独创的工艺。因此,这一名茶被业界人士命为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产地振太也被业界尊为晒红故里。当然,振太除了原产晒红毛茶,也产晒青毛茶,既是普洱晒红的原产地,也是普洱茶原产地之一。

若按山系划分,振太古茶山属无量山系西坡茶,现有古茶园约13000亩,呈零星块状分布,大多在村寨边,以粮间种,茶园管理中等,长势强弱不一,主要生产晒青茶。其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振太乡的山街、台头、介牌、兴隆、塘房、沙河、文怕、长安、小寨、黄梨湾村等地。这一地带,海拔1377至1857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年平均气温16.0至18.4摄氏度,年降水量865至1270毫米,土壤有赤红壤、红壤和紫色土。其代表植株有小寨村大叶茶(ZY2006-034)和山街村大茶树,即振太大茶树(ZY2006-031)。

据当地茶文化学者李琨介绍,振太古茶山的古茶树资源,与接近老乌山古茶山的文板、塘房、沙河、文怕四个小茶区内约有5000亩,靠近澜沧江的文兴、山街、介牌、文索,焕习五个小茶区约有8000亩,上百年的古树茶就有5000多亩。此外,在抬头、文兴、文缅、介碑,文索等村也有大小不等成片栽培型的高海拔古茶园。而保存相对完整,连片分布、密度较大的古茶园,是山街村打笋山一带。整个山街村百年以上树龄的栽培型古树茶现有700多亩,仅是打笋山的古茶园树龄在200-300年间的就有近500亩,约有千株,春茶产量达3吨之多。

高山云雾虽出得好茶,振太古茶山的名号相对于千家寨等其它大名茶山来说,振太清寂了许多,好比是深山美女养在闺中人不识。但也因清寂而恰到好处,使得其生态环境保持得极好,成群的古树茶与上百年的核桃树作伴,树枝干上爬满了石斛,茶树元气的颐养等方面更胜于同处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地带的其他大名茶山。近十年来,振太古茶山(打笋山)所产之茶,品质逐渐被外界熟知、认可,成为上等普洱茶品的原料,甚有资深茶客将其与老班章相提并论。据相关报道:2015年整个普洱各地茶区茶叶都处于低迷的状态下时,而振太古茶山(打笋山)的茶价却在节节高升,在镇沅县内市场价卖到500-600元/公斤,消费地估计2000左右/公斤。

另外,位于山街村外村有株栽培型小乔木型古树茶,即山街老古茶(ZY2006-032),高7.8米,经检测氨基酸含量特别低,氨基酸0.65%,在分类和遗传研究上很有价值。同样文索村文河社有株树龄约600余年的古茶树,即文和白毫(ZY2006-033)其氨基酸含量0.72%。

以振太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样主要特征:条索粗率朴正,茶汤黄绿透亮,苦重于涩,回甘快而持久,汤质饱满,叶底丰润,山野之气较强。

老乌山古茶山

《诗大序》言:情动于中而行于言,……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生于云南的人,故有张嘴成歌,身动如舞之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云南的水土除了养人外还养得一方好茶。

cy316.COM编辑推荐

老乌山古茶山:打造中国藤条茶之乡_老乌山普洱茶怎么样,藤条茶价格?


告别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田坝古茶山后,来到相邻的老乌山古茶山时,夜幕也降临。与茶乡彝家人共进晚饭后、品尝了极品藤条古茶后,在夏蝉的低吟声中沉醉入梦乡。老乌山是无量山系众多山脉中的一座,它拥有数万亩种植在雨林中的千年藤条古茶树,成为一座活的古茶树博物馆,有专家曾提出,为做强普洱市茶产业,每个县重点打造出一两座象景迈山一样出名的名茶山。连日来,普洱市古茶山巡礼报道组,一路呼吸茶香,一路欣赏千年古茶神韵,此次寻茶之旅值得终生怀念。

品完彝家美酒品藤条古茶

从老海塘古茶山下来,驾车行了20多公里土公路,夜幕时分来到镇沅县按板镇罗家村,何云春茶叶加工基地。41岁的何云春,是当地土著彝族,中等身材,朴实黑瘦的脸上,写满沧桑,是一个有故事的茶人。“腊肉、野生鱼、乌骨鸡摆上,斟满彝家自烤酒。”“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诗句浮现脑海,与何云春似乎是认识多年的朋友。

喝完酒稍作休息后,何云春邀请客人到茶室品茶。烧水、洗杯、泡茶、斟茶……何云春娴熟地泡着茶,从今年春茶泡到2009年春茶和2008年春茶……。“你的这款茶,从舌中部开始生津,久久回甘中,有一股紫鹃叶味,这是普洱市西盟一带特有的茶香。”普洱古邦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如是说,品尝一番后,如此评价何云春的茶。正如余秋雨所说,“普洱茶在陈酽、透润的基调下变幻无穷,而且,每种重要的变换都会进入茶客的感觉记忆,慢慢聚集成一个安静的心理仓贮。”

遇到懂茶人士,何云春的兴致勃勃地从茶柜中翻出一款茶,继续泡给客人品尝。此款茶确实非凡,喝进口腔化得开、有果糖的甜、有滑润之感,真乃茶中极品。“这是从我的藤条2号单株古茶树上采摘制成,这棵古茶树龄接近800余年,高约5米。每年春茶可采摘53公斤鲜叶,加工制作出来的茶最高可卖9800元/公斤,连续几年的春茶都被外地一些爱茶人士提前预购了。”何云春自豪地介绍,这棵古茶树,春天叶是绿色、夏天叶是红根不红叶、秋天红叶不红根,称之三色茶。

品茗夜深,我们带着疲倦的身体而又怀着满足感躺在床上休息,窗外莽莽林海中,传来蝉和许多不知名昆虫地低吟声,象听着母亲温柔的摇篮曲,我们畅意地醉在茶乡,梦中,古茶一杯,茶香随思绪散逸,沁入心扉,就在此刻,千年古茶香飘散在老乌山。

古茶飘香需有缘人呵护

谈起做茶经历,何云春是一番感慨。1993年初中毕业后,他到景洪一农场当橡胶打工,经常路过旁边一个茶厂,透过窗子看到工人们在忙碌地做茶,这让他很好奇。一天,茶厂一个老师傅往机器杀青机器里装茶时手被夹住,师傅想招一个徒弟接替他,可无人敢应,何云春自告奋勇去做了这个危险的工作,在茶厂一干就是三年,他学会了普洱茶制作的杀青、揉捻等工艺。1997年回老乌山罗家村结婚后,看到家乡满山古茶树无人开发,他萌生了带领乡亲办茶厂致富的念头。

老父亲听说后极力反对,作为制作普洱茶的土专家,其父亲在特殊年代受到过不公平对待,老人家反对是可以理解的,最终何云春还是坚持下来了,2005年开始承包了老乌山上的400多株古茶树,后来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后来合作社茶叶面积达1700亩,其中古茶树有900亩。“平时管理、采摘制作、销售等一年下来接近900万元流动资金资金,让我苦恼的是这笔庞大的资金难以落实。”何云春说。

确实,在广袤老乌山中,随处可见农户家房前屋后或地边零星的长满古茶树,以干径10至30厘米的百年古茶树居多,有独树成林的大叶种茶,也有树枝弯弯曲曲的杨柳茶,还有众多的藤条茶。老乌山一带“寨与茶为邻、人与茶为伴,山山有寨、林中遍茶”,世代生活在老乌山的人,每一位都能说出几段人与茶的故事,普洱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深深地滋润着老乌山这座奇山。

“好香,好香。”驾车行驶在老乌山古茶山上,随行人员反复念叨。真是应了一句诗,“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在路边,不时出现一个茶叶加工作坊,茶香气应该是随风从这些作坊飘出。随着古茶价格逐年攀升,当地农户保护古茶意识逐渐增强,在茶农的精心养护之下,古茶出现了勃勃生机,茶农的家庭生活节节攀高。山林深处,一栋栋崭新楼房建起,这是茶山兴旺茶农富裕的体现。真是富在深山有远亲良朋,好茶好山水,需要有缘人来呵护。依依惜别古茶山,我们约定,待到秋茶日,还来就古茶。

打造藤条茶之乡面积近4万亩

相关资料介绍,老乌山以汉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等为主,海拔1500-2200米,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降雨量1390—1502毫米。路羽《茶经》所叙,“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老乌山有茶圣所说的条件,近似的气候、海拔、植被、土壤及茶树栽培历史,森林植被好,气候温凉,土壤肥沃富含多种矿物质,通透性好,是生长优质茶叶的好地方。

老乌山茶树王“和尚寺大茶树”树龄600到800年,苦竹山有两棵五六百年的大茶树来看,当地栽茶历史至少在800年以上,这些大茶树都采用藤条茶的采法,表明当地早在数百年前就形成了独特的云南传统大叶种采养方式,并在澜沧江中下游两岸推广。藤条茶,其是云南先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是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成为一座活的古茶树博物馆。藤条茶树叶片很少,主干和岔枝裸露可见,岔枝上长着几十根上百根又细又软又长的细藤,一根根细藤的下段也裸身无叶,只有藤条尖顶长着几个嫩芽和几片嫩叶,整棵茶树看上去带有一种柳树低垂柔软的姿貌。

藤条茶不仅仅盛行于双江的勐库东半山与邦协,还分布在临翔区的昔归与永德、澜沧等地。在澜沧江的东岸,无量山纵贯普洱市的景谷、镇沅、景东三县,从景东的大朝山东镇开始,穿越镇沅的宝仓山、老乌山,一直延伸到景谷的苦竹山,这绵延将近一百公里的古茶区,拥有20万亩茶地,其中有接近4万亩古茶树,堪称全球最大的云南传统采养茶区。

名茶古山亟待有序打造

普洱市茶文化学者、天下普洱茶国公司董事长包忠华多次到老乌山考察,曾提出了将老乌山打造成普洱市第二个景迈山的构想,提出了整合景东、镇沅、景谷三县在无量山系的古茶资源,以横跨镇沅、景谷两地的老乌山为核心,打造老乌山古茶区,并将藤条茶作为最核心的资源与特色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开发与宣传,使之建成“中国藤条茶之乡”。

茶界人士认为,光就茶叶而言,景迈山不是最耀眼的,老班章、冰岛地位在其上,但对茶区进行整体综合性开发,打通茶产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边界,用庄园经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打造最具特色的名片等方面来看,景迈山是云南茶产业深度开发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具有广泛而深远的范本意义。构建老乌山大茶区,就是借鉴景迈山模式对古茶山进行综合性的深度开发。过去这一带是以县为单位分别打造,景谷打造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黄草坝古茶山,镇沅打造老乌山古茶山、勐大古茶山等,多以行政名称为主的山头,分得太碎,不利于品牌推广。

“存在茶山名字很多使用了行政乡(镇)来命名,不易推广。古茶山划分覆盖面积太大,太分散,无法精确定位打造。建议,按照一、二、三线品牌的潜质来重新构建普洱市的名茶山,结合旅游资源、科学定位、整合资金,分步打造。每个县重点打造一两座名茶山,让普洱市多几座景迈山一样的名茶山。”6月24日,在普洱市政协专题协商座谈会上,包忠华为做强普洱市茶产业而作出上述建言献策。

邦崴古茶山:“世界过渡型茶树王”之乡︱老包开讲


邦崴古茶山位于普洱市澜沧县富东乡范围之内。地处澜沧、双江、景谷三县交界的澜沧江畔,距澜沧县城140多公里。邦崴古茶山以邦崴村发现1700年世界过渡型茶树王而得名,年降水1100-1300mm,海拔在1640-2100米,年平均气温16.8℃,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土壤为红壤土,土层深厚、肥实。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村寨、农田、茶园四周植被保护完好,茶园散落在森林中、村寨分布在茶林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邦崴古茶山覆盖茶园面积4.6万多亩,其中有古茶园5680多亩,在邦崴、小坝、那东、黄藤、桃子树、富东、打黑、南滇等八个村都分布有面积不等的古茶树。

邦崴村有居民730户,人口2794人,以汉族和拉祜族为主。邦崴村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各寨子旁,成片种植和零星种植相结合,茶树品种以大叶种普洱茶为主。全村有茶叶6200余亩,古茶面积1650多亩,10万多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茶树基部直径在20公分以上有2280多株,有不少茶树一株就能卖万元以上,其中邦崴二茶王单株年产值达8万多元。

在邦崴村新寨尾发现的邦崴“世界过渡型茶树王”,树高11.8m,树幅8.2m×9m,最大干围358cm,树龄1700多年,被誉为“茶树进化的活化石”。1993年4月,“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思茅地区(现普洱市)举办,来自亚洲、美洲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位专家学者亲临邦崴古茶树现场考察分析,达成共识:“澜沧邦崴古茶树通过分析其染色体组型,并与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的核型对比,结果发现邦崴大茶树核型的对称性比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对称性更高。证明邦崴大茶树是较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更原始、起源更早的茶树,是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过渡型结论,以核型分析结果看是完全正确的”权威论断,从而使得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中国还是印度的这场争论有了结果。1997年4月8日国家邮电部发行《茶》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茶树》图案就是邦崴的这棵古树茶。2013年国际茶业大会上普洱市被授予“世界茶源”的称号。

小坝村有8个寨子397户,有人口1589人。小坝位于1800多米海拔的一个高原坝子,在两座2100多米海拔的山间,一条巨龙般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两岸塑造形成一个几公里长的小坝子。河水清澈透明,河堤两岸栽满了柳树,小坝四季风景各异,清秀宁静,仿佛像一幅田园水墨画,是名副其实的高原小江南,也是普洱最美的田园风光之一。

小坝茶在历史上就很出名。小坝村有茶园3800亩,其中有古茶1430多亩。在2000多米海拔的小坝山上,有几片古茶园面积600多亩,树形、树龄、与邦崴古茶园近似。在小坝村委会附近的古茶树有580多亩,树形、跟其他地方大不一样,茶树从来不修剪,茶树主杆不大,也不高,采摘时把茶枝拉下来,人站在地里采摘,久而久之养成的茶枝形状很象柳树枝条一样,有几米长,茶枝的长短可以作为茶树树龄的参考。每年把茶枝上的鲜叶採了,只让枝顶生长,这是茶叶采摘、留养的一种古老方式,这种古老传统采养方式曾经流行于澜沧江两岸,如普洱市的镇沅县老乌山、景谷县的小景谷、临沧市的昔归等地都有。茶叶中马蹄茶比较多,卖相虽然不好看,但茶质好,过去茶农都叫柳条茶,现在称为“藤条茶”。

那东村古茶树比较集中的是上、下那东寨,古茶面积400多亩,茶树高大、苍劲,许多大茶树成为人们追捧的单株收藏茶。那东村以拉祜族为主,种茶历史悠久。

南滇、黄藤、桃子树、富东、打黑等村位于澜沧江畔,海拔从最低676米,上升到2489米,属亚热带高山立体气候,以临沧市双江县帮滨乡隔江相望。几个村在寨子周围都分布有古茶树,面积有2200多亩。

近年,邦崴茶名气越来越大,也导致茶价普遍上涨。邦崴茶名气上升主要是因为邦崴茶的茶质好--邦崴茶芽头肥大,条索粗长,口感苦涩适中,回甘明显,滋味浓烈,香气不强但持久,山野气韵较强,且耐冲泡,所以深受大家喜爱。

普洱26座古茶山巡礼之马邓古茶山_镇沅古树普洱茶特点


导读:上期为茶友们讲述了勐大古茶山,详见《普洱26座古茶山巡礼之勐大古茶山》,本期作者将为大家解读镇沅古茶山之马邓古茶山。

马邓古茶山自古盛产名茶,曰:“马邓茶(或老马邓茶)”,是镇沅的传统历史名茶之首,因史上以制作绿茶而出名,故又称马邓大绿茶。其名声早在300年前就扬名于世外,后于1981年在全省名优茶鉴评会上荣获云南省八大名茶的殊荣,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亲睐,被称为绿茶类中的明星产品。

马邓茶园是马邓古茶山的代表性茶园,地处哀牢山西坡,原产于镇沅县者东乡马邓村。现有迹可循的种茶历史可追溯至800年前,现存的栽培型乔木型古茶树约有500余亩。据说,现存的部分古茶树,是300年前肖氏家族引导而种植的,当时的肖家居住在离马邓很近的凹龙村,知晓马邓茶在外畅销,就发动当地村民栽种。

传统的马邓茶,特指原产地域内特有的有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的古茶树品种茶。该树种特征生育能力较强,抗寒性较强,其原料所加工而成的晒青茶,具有身披白毫,芽叶肥壮,香气馥郁、带野生茶的甜香,滋味浓厚,品来喉韵甘润绵长等特点。20世纪80年代,在普洱市其他县区也有引种。

在新中国建立后,马邓茶作为佳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香港特区。据资料载,1990年5月14日,泰国公主玛哈扎克星·诗琳通殿下在访问中国期间,在云南省政府宴会上喝了马邓茶之后,称赞不已,当即表示要将该茶带些回国饮用,省政府便赠送她200斤马邓春茶,此事一时被传为佳话。

一向有着较高的声誉马邓茶,在近几年来,其“真容”难寻“芳踪”难觅,被业界传闻是名存实亡历史名牌茶。追其缘由,是茶叶种植面积少,品种老化产量较低,古树茶与台地茶混杂等所致。其实不然,深入马邓茶园的人就知其故,今天的马邓茶已沦为一个尴尬的角色——茶叶“味精”,成了一些厂家商家制作拼配普洱茶产品时用于提香与增加回甘的原料。

以马邓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样主要特征:条索肥壮,汤色黄亮,苦涩较弱,回甘快而持久,香气纯正,汤质饱满厚重,山野气韵强。普洱市镇沅县五大古茶山讲解暂告一段落,下期讲述普洱市景谷县区域内的五大茶山。

邦崴古茶山:茶树王与藤条茶之乡_地址


邦崴古茶山地处澜沧、双江、景谷三县交界的澜沧江畔。这里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土层肥厚。茶园散落在森林中、村寨分布在茶林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深。邦崴古茶山覆盖茶园面积4.6万多亩,其中有古茶园5680多亩。在邦崴、小坝等八个村都分布有面积不等的古茶树。

邦崴村古茶树成片种植和零星种植相结合,茶树品种以大叶种普洱茶为主。在邦崴村新寨尾发现的邦崴“世界过渡型茶树王”,树高11.8米,据称树龄1700多年,被誉为“茶树进化的活化石”。

1993年4月,“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思茅地区(现普洱市)举办,来自亚洲、美洲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位专家学者亲临邦崴古茶树现场考察分析,达成共识:“澜沧邦崴古茶树通过分析其染色体组型,并与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的核型对比,结果发现邦崴大茶树核型的对称性比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对称性更高。证明邦崴大茶树是较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更原始、起源更早的茶树,是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过渡型结论,以核型分析结果看是完全正确的”权威论断,从而使得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中国还是印度的这场争论有了结果。

1997年4月8日国家邮电部发行《茶》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茶树》图案就是邦崴的这棵古茶树。

老包开讲:老乌山古茶山


老乌山古茶山位于镇沅县按板镇西南,是无量山众多支脉中非常引人入胜的一条山脉,主要分布在按板镇所属的罗家、文立、那布三个民委员会及振太镇的部分村。茶山上有人口4000余人,以彝族、哈尼族、拉祜族为主。海拔1700--220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雨量1390—1502mm。据2006年普查统计,老乌山古茶山有野生茶群落8616亩、百年以上的古茶园2870亩,甲子年以上老树茶380多亩,生态茶园3500亩。2007年以来新种植6000多亩,目前老乌山古茶山共有可采择茶叶面积达12800亩。

据考证,当地从唐朝便开始人工栽培茶叶,迄今已有一千年多的历史。在老乌山上生长着三株很古老的茶树,为目前在镇沅县境内发现的最高、最大、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其中在和尚寺村地边有一株古茶树,有根部直径达1.23米,在离地1米多的地方有一级分枝6枝,分枝的枝干径超过30厘米,树高达9米多,其树干直径0.89米,树高9.5米,树冠幅度7.3×8.7米,是当地现存古茶树中最大的一棵,人称“茶神树”,每年茶山上人们还定期举行祭典,对其顶礼膜拜,以示尊崇。

老乌山逶迤绵亘,终年云雾缭绕、雨水充足,典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而茶叶做为一种依地理与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灵性之物。老乌山是茶叶生长的理想之地,也成就了它成为是普洱市26座著名古茶山之一。其中古茶树以干径10-30厘米的百年以上老树为主,多分布于地边田角,有的成片种植,有的零散分植。成片的茶园种植特点是种植密度合理,行株距有规则,树体大小也比较均匀,而且大部分茶园中间作玉米及其他作物,构成了一个和谐有序、自然健康的生态系统。由于老乌山在茶叶生产上可谓得天独厚,其出产的茶叶一直是商家争相购买的宠儿,多年来得到普洱茶藏家的青睐。

汇益茶庄的苏女士2012年4月亲自上山住了几天,购买了一批茶古。她说“这里的茶从条索的外形上看略逊于景迈、邦崴的茶,主要是加工工艺不同,景迈、邦崴加工的工艺是松条茶,而这里加工工艺为紧条茶。但其香气独特,有山野气韵,泡汤之后叶芽肥硕挺壮,汤色黄绿橙亮,入口之后茶味饱满醇厚,喉韵温润清滑,极是慰贴舒爽,而茶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颇耐人寻味。此外,因是新茶,苦涩味自当难免,但此茶之苦似乎只集中于舌尖上的一个点,而且无论怎么喝都似乎牢牢地占据在那里,显而不沉,黏而不滞,仔细回味,与以前吃橄榄时的滋味有几分相似。另外,此茶涩底较轻,茶入口之后生津快,且润而不湿,回甘迅猛而余韵悠长。诚为茶中上上佳品是也”。

如今,茶叶生产已经成为老乌山的支柱产业,成为当地百姓生活与事业的重要依托与展望。可曾想到这里原来是个高寒贫困山区,交通非常不便,去一次按板镇街早上必须5点多出发,到晚上8、9点才能归家,外地人称为“鬼见愁”的地方。

年近60岁李大哥,祖辈都生活在大山之中,在当地也是一个识文断字的能人。他对我说“别看今天人人夸我们这里好在,是个好地方。过去很多人连粮食都种不够吃,很落后、很穷的。当地姑娘都不愿嫁在这里,有的媳妇甚至把孩子丢下跑去外面嫁人。我的两个妹妹,一个就嫁到安徽,一个嫁到了四川。可如今年轻人去读书的,出去外面打工的,在外面学到知识、增长见识以后大都选择回来家乡发展,不少人还从外面带回了媳妇。有几个嫁到外面去的这几年也回来这里种茶叶、种核桃、做茶叶加工等,说是这里发展环境好”。

一天,李大哥到自家茶园里采茶,只见几只喜鹊飞来跳去叽叽咋咋的,这是消失多年的喜鹊又飞回来了。他即兴就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昔日老乌山村里姑娘跑外乡”,下联是“今天老乌山茶园喜鹊飞得欢”,横批是“今非昔比”。

云南镇沅:全力打造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茶文化旅游品牌


云南省镇沅县是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有野生古茶树居群和栽培型古茶树居群26.85万亩,有老乌山古茶山、马邓古茶山等5座古茶山,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茶叶品质优异。近年来,镇沅把茶产业作为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骨干产业,全力打造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茶文化旅游品牌,做大做强茶产业。

建设生态茶园,提升茶产品质量。按照“抓基地、提质量、增效益、树品牌、创市场、拓旅游”的思路,提高茶园标准化管理水平,改善茶园宏观环境条件,减少和控制茶树病虫害,严格管控违禁农药化肥在茶园中施用,解决茶叶农残问题,形成良好生态循环,提升产品质量,打牢“绿色、生态、有机”原料基础。2010—2016年,建成生态茶园8.38万亩,实施茶树生态留养0.58万亩,绿肥套种0.5万亩,推广使用粘虫板、杀虫灯、割草机及生物农药等进行绿色防控2.3万亩;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43个;设立农资供应网点33个;审核发放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茶园登记证书10321户7.68万亩;共投入生态茶园建设资金1951万元。

转换认证有机茶园,增强市场竞争力。镇沅县五一茶有限责任公司、金阳茶业有限公司、顺意专业合作社、马邓茶业有限公司、叶氏茶叶有限公司、迎春茶业有限公司、杰力茶业有限责任公司7家企业已获得有机茶园转换认证证书,认证面积1.65万亩。全面提高茶园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茶叶价格大幅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得到提升。

打造特色茶庄园,“茶旅”融合发展。推行“茶业+旅游业+文化体验”的生态观光茶园模式,着力打造五一、嘉德、茶山箐3个生态特色茶庄园,将地域特色、民族文化和茶文化元素融入茶庄园建设,突出生态观光、标准化生产、文化旅游等主题特色,使生态茶园建设与旅游观光、庄园经济联动发展,相得益彰,绿色工业生产与绿色休闲度假完美结合,一二三产共享发展,实现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2016年末,3个企业共生产工业产品茶及旅游宣传产品518吨,实现产值5690万元;共接待国内外茶商及游客1.68万人次,创收420万元,新增利润125万元。

塑造茶叶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依托“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这张靓丽“名片”,强化提升“世界茶王·芳香镇沅”城市品牌形象,全力打造“五一茶”“马邓茶”两个知名品牌;以老乌山古茶山普洱茶品牌建设为突破口,挖掘打造“老海塘、砍盆箐、茶山箐、打笋山”等名山古茶品牌。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普洱市知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证明商标”,多层面做好品牌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提升品牌价值,增强核心竞争力。目前,茶企业已注册“五一”“马邓”“老乌山”“老海塘”“茶山箐”“千家寨”等茶产品商标47个(其中“五一”茶商标已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马邓”和“苦聪”茶商标正在申报普洱市知名商标;“镇沅砍盆箐茶”正在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开展茶文化活动,开启“爱心茶园”扶贫模式。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茶博会、展示展销会、名优茶评比及普洱茶加工、斗茶大赛等各类茶事活动,并在镇沅成功举办2014普洱茶加工比赛及2016普洱茶斗茶比赛。在普洱市2014普洱茶加工大赛中,镇沅选手兰发明荣获晒青毛茶手工制作大赛二等奖;罗家迎春生态古茶厂制作的普洱茶产品“后茶园”生饼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2014秋季中国(广州)国际茶博览会“全国名优茶质量评比竞赛”金奖殊荣。在2016普洱茶斗茶大赛中,镇沅县选送的2款茶叶分别获得现代茶园晒青茶及古树茶晒青茶铜奖。与云南省茶叶电子商务协会对接、交流,动员相关茶企业加入“爱心茶园”认购平台。2016年12月14日,云南茶叶电子商务协会与“爱心茶园”项目合作单位金阳公司、五一公司、顺意专业合作社签订“爱心茶园”战略合作协议,金阳公司已先行组建镇沅苦聪人“爱心茶园”专业合作社。

茶树王之乡有“茶”地名_普洱市镇沅县茶山解读


普洱市推出了地方志研究系列丛书,其中李昳华女士与龙鳞先生合著的新作《普洱地方历史文化探析》中,作者遗憾地说道:“普洱茶历史悠久,很多专家考证普洱是普洱茶的故乡,但在普洱一区九县的地名中,几乎没有涉及与普洱茶的历史相关的地名……”

其实,在镇沅县人民政府1984年编的《云南省镇沅县地名志》中,就有两条关于茶的地名。其一,在第175页,在介绍田坝区民强乡(今田坝乡民强村)的地名中,有如下记载:茶山箐因地处小箐半山并种有茶树而名。位于扣拢西北4公里。31户,199人,汉、彝族。耕地673亩,其中田64亩。

茶山箐,这是镇沅第一个有“茶”字的地名。茶山箐,是目前镇沅古乔木茶留存比较多的茶区,古茶园仍然遗存。茶园主要分布在田坝乡民强村委会茶山箐村民小姐周围,距县城约110公里。据普查资料,茶山箐一带有栽培型老茶树1050亩。树龄160年左右的有350亩,树龄在50至100年的约有700亩。最大茶树基部干径40厘米。茶山箐出产的茶,具有汤质饱满、汤色黄亮、叶底黄绿、有杯留香、茶碱不腻等特点,深受茶客的喜爱,曾经远销西藏、新疆一带。2013年以来,镇沅为实现绿色生产与休闲度假的完美结合,全面推动茶产业快速发展,茶山箐茶庄园、五一茶庄园、金阳茶业庄园、海塘茶庄园等4个茶庄园,正在建设之中。

其二,在第83页,在介绍振太区的文缅河乡(今振太镇文缅村)的地名中,有如下记载:茶山子因此山茶籽好得名。位于外文缅河西北2公里,现无村名,属地片名。

茶山子,镇沅第二个有“茶”字的地名。这个“金字招牌”还在被冷落之中。现在,茶山子附近村寨,还有很多古乔木茶。也许,植物学家终能发现,振太的很多茶树,都是茶山子这个地方繁育的后代。如今,镇沅不少地名,例如,千家寨野生茶树王、砍盆箐、马邓、老乌山、打笋山等等,都因茶而名扬内外。

普洱古茶山巡礼:茶出银生城界诸山_普洱景东有些茶山,怎么样


导读:西南边陲之地云南省普洱市,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中心地带、普洱茶和茶马古道的起源地,以美誉“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著称于世。世界茶源缘何落于普洱市?这主要居于以下五个重要系列实物为依据:一是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时代为第三纪渐新世,距今3540万年前,1978年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共同发现于普洱市景谷县景谷盆地芒线,现存于普洱市博物馆。二是中华木兰化石,时代为第三纪中新世,距今2500万年前,产于云南的7个县内,其中在普洱市内有3个县,即景谷县、景东县、澜沧县。三是镇沅县千家寨野生型大茶树,树高25.6米,树龄2700余年,于2001年4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研讨会立有“世界茶王举世无双”碑,当年获世界吉尼斯纪录证书。四是澜沧县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树高11.8米,树龄千年,经测验繁殖器官为野生型,营养器官为栽培型,为普洱市古代濮人早期驯化栽培成过渡型的古茶树,是存活至今的珍贵文物。1997年4月,国家邮电部发行的《茶》邮票一套四枚,此茶树以名“澜沧邦崴古茶树”上了邮票,名扬中外。五是澜沧县景迈芒景栽培型的万亩古茶园,为普洱市古代濮人后裔布朗族及傣族世代栽培的原生态古茶园,迄今已有1800年历史,现存古茶园有2.8万亩,于1997年2月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外专家学者上山考察后得到共识,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较大保存比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是一份珍贵的农业遗产,2012年已批准为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农业遗产项目。由此得出,茶树发展的5个重要系列阶段为:宽叶木兰-中华木兰-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

老仓福德古茶山

在唐代樊绰所著的《蛮书》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这是见诸于史籍最早最确切最可靠的记载普洱茶乃至云南茶的史料。而文中“银生”二字,指的是当时南诏国的银生节度,其治所就在今景东县城,这充分说明了普洱市景东县其产茶历史之久,是茶之摇篮,普洱茶之故地,也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因此,笔者在梳理“普洱市26座古茶山巡礼”系列

茶山行:镇沅哀牢山寻访茶树王之乡


来到云南镇沅县的九甲镇,雨后的密雾就像老花镜上的白气刚刚被山风吹开,洗尽铅华,九甲沐浴在淡淡的夕辉里。一条直肠子通头的街道横亘在山脊背上,两边商铺林立,门面错落有致,青黑色的土瓦、实木穿斗的门窗、店铺牌匾布幡仿佛暗藏玄机,让人一看就想到这是遗落在千年茶马古道之间的驿镇。有人指着东面群山之中露出的丁点山尖说:“喏,那就是哀牢山主峰大雪锅山顶。”急忙降下车窗玻璃,往东边瞭望,群山之中,哀牢山尖顶样的山峰就像满坡滚落的石头一样多,云雾就像朵朵缥缈的青纱在山和天之间迂回,不知哪座是雄霸哀牢的主峰大雪锅山。

瀑布

九甲位于镇沅县的东北角,哀牢山的主峰大雪锅山西侧,大雪锅山和它隔山相望。据说九甲山高水长,青山峨秀,人才辈出。镇上的街道不是很繁华,看得出来上街的人很少。哀牢山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岭。九甲就坐落在哀牢山的主峰地段,层层叠叠的哀牢山峰和原始森林把小镇包围在山中,从者东镇一路驱车上来,山路蜿蜒,斗折蛇形,来到镇上就像上到了山脊上,但实际上山脊之上还有山脊,天外还有天。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历经艰险不辞辛苦驱车而来,原因在于这儿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和世界茶树王之乡的美名,来到这里,人就像掉进了仙天湿气的大氧吧,哀牢文化、茶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迎面扑来,神韵九甲,让人留连忘返。

九甲正好处在哀牢山主峰西南降水多的部位,终年雨量充沛、山雾缭绕,气象万千。加之九甲地势险要,高山湿性阔叶林良好的蓄水条件,形成了一个个起伏落差的瀑布群,水清如丝、形态万千,赏水,是种美的享受。

从九甲镇乘车前往哀牢山自然保护区茶树王之地已是第二天清晨,大雾封锁着路途,大白天驱车在路上,司机要开着大灯和雾灯,五米以外根本看不清路面。一路上小心翼翼,浓雾霭霭,看不见一点山山水水。但瀑布的喧嚣和水流的空响却一刻也不停歇地充斥着我们的耳鼓。半小时多的路程后,车子偶尔穿破雾层,但见山水就像月光一样垂挂下来,又飞逝而去,消逝在雾气山中。

行车17公里,浓雾就像普洱茶的苦涩味渐渐化开,一抹雨雾清洗过的山峰就像碧绿的翡翠穿破云空映入我们的眼里,大家欢喜天晴之际,公路已到尽头,纷纷下车,要徒步上山。

转过一道弯,就是千家寨脚下的仙女飞瀑及飞瀑下的清溪浴池。仙女飞瀑落差大约在百米,碧玉清溪,喧嚣而落。水如发丝,清如凝玉,奔如骏马。宏大的声响和水柱淹没了公路。我们只能从公路下方绕道而行,经圆木搭通的便桥,小心翼翼跨过障碍,然后又一步一步往森林深处走。大约只向前走了六七分钟,宏大的水声又淹没了我们行走的脚步声,一条百米高的飞瀑穿过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从百丈崖上飞落下来,形成一道宽大厚实的屏障景观。当地的陶老师向我介绍,这是嘟噜河,发源于景东县,穿越哀牢山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来到镇沅九甲,而后又流到墨江县称为阿墨江……水是九甲山体的灵魂,这一路上顺着开发的石梯或栈道而上,嘟噜河的涛声和流水飞瀑都伴随着我们,或浅吟低唱,或奔流喧缓,或静或止,或暗或亮,不离不弃。在山里走,蓝天已变得分外奢侈,密密匝匝的树枝就像或明或暗的布幕和稀稀拉拉织成的网在头顶上盘绕,屏蔽了蓝天。

到了千家寨,石级已到尽头。向上的路是穿越莽莽哀牢原始森林的林下便道。地上成堆的腐质叶上落满了零碎的野花野果,河水在林中穿行。古茶树有很多,但茶树王世界只有一棵。

此行无悔。

千家寨

千家寨坐落于九甲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的林深处。

作为云岭的延伸,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哀牢山自西北向东南,跨楚雄、双柏、景东、镇沅、新平、元江、墨江、元阳、金平等县,全长约500公里,像一道坚实的屏障把几个县连为一体。

传说在远古,这里存在着一个哀牢古国。《后汉书·哀牢传》说:“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贤栗等遂率种人二千七百七十,口万七千六百五十九,诣越西太守郑鸿降,求内属,光武封贤栗等为君长,自是岁岁来朝贡。”“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其称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西南去洛阳七千里,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可见,哀牢应该是“种人”,即是一个族种;哀牢种人两次归汉合计五万四千六百六十户,人口五十六万一千三百七十。

从历史到现在,哀牢山就像一个原始的母体,境内云蒸霞蔚、气象万千,雕塑一样的梯田养育了多少哈尼人家,翡翠一样鲜亮的茶叶滋养了多少民族兄弟,甘露一样甜美的河流哺育了一代代哀牢人。古哀牢群山藏龙卧虎、风云密布、龙蛇混杂。为保护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西黑冠长臂猿、绿孔雀、灰叶猴等珍贵野生动物,1986年3月,哀牢山正式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跨楚雄、双柏、景东、镇沅、新平五个县,五个县都建立了保护局。

九甲哀牢山自然保护所就建在今天我们来到的千家寨营地。

据史书记载,公元1856年5月10日,哀牢山彝族农民起义军首领李文学联合哀牢上段白族和下段哈尼族首领杜文秀和田思浪共5000余人在千家寨天生营誓师抗击清军。后来起义失败了,义军残部退守深山而形成千家寨。

千家寨是个谜。莽莽原始森林里,突然有了一个千户人家的大寨子,而后又突然消失,这本身就是一个谜语。

神秘哀牢变幻莫测,森林就像一个个大迷宫,让神秘哀牢永远披着一层层揭不开的面纱。百年来,多少人到千家寨来揭这个谜语,但都怅然若失。

无独有偶,和九甲山水相连的新平哀牢山十里河也有个千家寨,那是哀牢山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古驿站,马帮的繁盛使它成为一个“五脏俱全”、龙蛇混杂的小站,酒肆、客栈、烟馆、妓院、土杂馆、铁匠铺、会馆无所不有,是途中温柔乡,又上演人间悲欢离合……

九甲的千家寨是彝家兵马大元帅的大本营。义军退守驻地的千家寨建于一个开阔向阳的平地。四周是山色苍茫的林海,一块空旷的平地也许是当年义军的大本营驻地,或是当年喊杀撼天的练兵场,残存的古炮台、哨所、议事厅等遗迹还包裹在枯枝败叶的缝隙里,两条河流在这里相交而汇成嘟噜河,想当年,多少壮士和战马在河边饮水,溪水奔流,曲径通幽,野茶飘香,一杯甘霖,犒劳远征的壮士……

眼前雨过天晴,天高雾散,高处白云朵朵,近处风声如唳,嘟噜河涛声依旧。百年风云如青烟,慢慢回味远去的历史吧。千家寨在来之前是个谜,是个梦,而这时,我的梦似乎又若隐若现。

茶树王

我们此去采风的一行八人,都是奔着九甲的一棵2700年的世界野生茶树王而去。我们因茶结缘,因茶而结伴同行。据说,茶树王的魅力,超越了地区和国界,每年,蜂拥而至的寻梦者就像山上的蜜蜂纷至沓来。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纷纷到茶树王之乡考察、交流走访,一棵茶树,连通世界,恋上茶叶,芳香人生。茶文化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爱好。

我们告别苍凉的千家寨,穿过暗无天日的原始森林,穿过自然长成的大片大片的野生滑竹林,穿过密密丛林,走了大约3个小时的路程,在力气将完全透支之际,在原始的树林里,终于见到了这棵世界茶树王。

2700年树龄的世界茶树王不是普通的树,它已成树神,圈在实木围成的栅栏里,粗壮肥硕,傲立苍穹。

按时间推算,早在公元前七世纪,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春秋五霸”在中原叱咤风云的时候,这株茶树就已经在这里破土而出,发芽成长。哀牢山独特的地理气候使它一帆风顺,成长为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茶树王。茶树王高25.6米,径围至少有3.2米。站在茶树下,粗大的肢干虬劲有力,风从树梢吹过,雾在肢丫间萦绕,如果不是前人发现并把它像保护大熊猫一样围拦起来,人们和它擦肩而过,恐怕也不一定能识破它。在这样原始之地,像这样茁壮的大树实在太多了。

野生古茶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千家寨有3万亩野生古茶树,它们的被发现让世界震惊。1991年,这棵2700年茶树王的发现更是让世界轰动一时,从此九甲成为茶的起源地和茶文化研究基地,专家学者趋之若鹜来到九甲,天空因茶树王的发现变得娇情而绚烂。

这棵茶树王给九甲乃至整个普洱市都带来了异想不到的收获。茶树王的招牌就像雨后春笋笼罩了九甲,人们种茶、制茶、食茶、谈茶、做茶生意,茶成为九甲的支柱产业并带动了旅游业,九甲一不小心就成为世界茶树王之乡。

一片茶叶牵动整个世界。有《客来》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

茶魅力十足。历史上,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又如在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茶文化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生活已深入日常百姓家中。茶可解百毒,降血脂,食用、长寿,并是会客时待客的最佳饮品。

茶叶是神祖传给后人的一笔财富。大山的儿女越来越感受到了茶给地方生活带来的变化。在九甲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政府已严令禁止随意采摘和砍伐野生茶树的行为,设立机构,安排专门人员守护,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3万亩野生古茶树林。

仰望茶树王,茶树王茁壮、高大、伟岸,枝上的茶叶谈不上茂盛,但足可让爱茶、懂茶的人仰视,我们做梦都想来看这棵茶树王,此时我们在围栏外和茶树王合影,祈盼它带给我们福祉。

九甲山高路远,茶树王又深居莽莽林海中,但茶香不怕林海深,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或想来认识这棵茶树王,拜茶树王老祖,听茶山人讲故事。九甲人也正在依托千家寨风景名胜区内的2700年野生古茶树王及万亩野生茶树群落,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底蕴优势,倾力打造“生态园林型特色小镇”、“世界茶树王之乡”和“苦聪人家”三张名片。九甲,一颗林海中的绿色明珠,世界茶树王之乡将越来越出色大美。

杀戏

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杀戏流传于九甲果吉村。一个“杀”字突出地表现了该戏曲的表演方式:砍杀、打斗。男女(多半是男子)穿着红红绿绿鲜艳的服装,四盏排鼓灯出场,绕场一圈后分别站在场地的一角,击鼓助威,两阵武将率领数名士兵手执关公大刀出场,讨战应战,最后以耍龙耍狮及地方花灯演出收场。

在云南众多的戏曲文化中,表现打斗的戏曲不少。艺术是生活的再现,当时哀牢山区动荡的社会生活,为文学艺术提供了创作的源泉。杀戏有迷人的演唱,声腔独特古朴。表演行当有:生、旦、丑,表演特色体现在唱、念、武打方面。唱腔及念白具有乡野气息,以地方土音演唱和念白相结合,以民间武术形式固定武打套路。道具有大刀、钢鞭、朝笏等。杀戏所演的剧目有30多个,如《六国封相》、《三战吕布》、《龙虎相会》、《存孝收节海》、《天宫》、《观音送子》、《白猿偷桃》等,多系历史、宗教题材折子戏。

据悉,九甲杀戏并非当地土生土长,是大唐时期从外地传入本地,通常仅于当地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的灯会活动中上演。如今“杀戏”已淡化了原有的迷信色彩,成为当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深深扎根于当地民族土壤,每逢重大节日与耍灯、舞狮、跳财神等联合演出,以增加当地节日的欢乐气氛。

杀戏长期封闭于哀牢山腹地之中演唱,与外地隔绝而始终保持其古朴风貌,又因扎根于当地民间,深受群众喜爱。果吉村和巍峨连绵的群山融为一体,从远处眺望,它可能就像一小窝野生菌藏在山中,根本发现不了这是出美的地方,但这丝毫不影响这里爱美的乡民,他们深居大山,却矢志不渝地热爱舞蹈艺术,几百年来,他们追求美好的新生活,一边劳动,一边挥舞大刀舞蹈,一边收割,一边用力“砍杀”。九甲因茶树王而闻名,因杀戏而丰满,代代相传下来的杀戏,必将像茶树王一样,走得更远。

普洱26座古茶山巡礼之老仓福德古茶山_景东古树普洱茶特点


导读:西南边陲之地云南省普洱市,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中心地带、普洱茶和茶马古道的起源地,以美誉“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著称于世。世界茶源缘何落于普洱市?这主要居于以下五个重要系列实物为依据:一是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时代为第三纪渐新世,距今3540万年前,1978年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共同发现于普洱市景谷县景谷盆地芒线,现存于普洱市博物馆。二是中华木兰化石,时代为第三纪中新世,距今2500万年前,产于云南的7个县内,其中在普洱市内有3个县,即景谷县、景东县、澜沧县。三是镇沅县千家寨野生型大茶树,树高25.6米,树龄2700余年,于2001年4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研讨会立有“世界茶王举世无双”碑,当年获世界吉尼斯纪录证书。四是澜沧县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树高11.8米,树龄千年,经测验繁殖器官为野生型,营养器官为栽培型,为普洱市古代濮人早期驯化栽培成过渡型的古茶树,是存活至今的珍贵文物。1997年4月,国家邮电部发行的《茶》邮票一套四枚,此茶树以名“澜沧邦崴古茶树”上了邮票,名扬中外。五是澜沧县景迈芒景栽培型的万亩古茶园,为普洱市古代濮人后裔布朗族及傣族世代栽培的原生态古茶园,迄今已有1800年历史,现存古茶园有2.8万亩,于1997年2月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外专家学者上山考察后得到共识,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较大保存比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是一份珍贵的农业遗产,2012年已批准为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农业遗产项目。由此得出,茶树发展的5个重要系列阶段为:宽叶木兰-中华木兰-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

老仓福德古茶山

在唐代樊绰所著的《蛮书》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这是见诸于史籍最早最确切最可靠的记载普洱茶乃至云南茶的史料。而文中“银生”二字,指的是当时南诏国的银生节度,其治所就在今景东县城,这充分说明了普洱市景东县其产茶历史之久,是茶之摇篮,普洱茶之故地,也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因此,在梳理普洱市26座古茶山巡礼系列

普洱古茶山巡礼:探访镇沅砍盆箐古茶山


近日,普洱市古茶山巡礼报道组一行,克服重重艰险,深入镇沅县勐大镇文况村砍盆箐古茶山探访,了解砍盆箐古树茶如何改善群众的生活,当地群众又是如何依靠茶叶脱贫致富?

山路危险

由于正值雨季,寻觅古茶山路上,大雨下个不停,泥石流灾害频发,此时传来噩讯,前方勐大镇旁的按板镇宣河村委会六道河小组因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致1人失联,进不进山让记者很是犹豫。稍作片刻休息后,看雨小点,记者继续进山寻茶。从勐大镇六况村委会出发,只有16公里的山路。此时,天下起了大雨,路边山沟里洪水滚滚,靠路边坡一面细碎泥石不时滑落。同行的资深茶人、普洱市浙江商会副会长周金生,双眼紧盯路面,小心翼翼地驾着车。

“虽然我在云南生活10多年,暴雨天气开车在颠簸的山路,还是第一次。如果带其他朋友来,会被吓着。”周金生说。

在如此险境开车寻访古茶山,让同行的普洱古邦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很兴奋,不时拿出手机“咔嚓、咔嚓”来个自拍后发到朋友圈。一路上,雨下个不停,透过茂密的思茅松,对面山一片雾蒙蒙。到一个弯度较大陡坡路段,周金生停下车,伸出头看路下洪水滔滔的河谷,看准路面后,才将车驶上坡顶。六况村委会党总支书记陈宗良开着自己的车,在前面做向导,看到后面车子停下,急忙下车走到后车前指挥。

到了砍盆箐山间,雨下得更大,大家将车驶到村小组长李要福家休息。

发现茶树

陈宗良介绍,古时候,村里的老人将山上的树木砍伐下来,掏空做成木盆使用,此地被称为“砍盆箐”。为了走出大山到外面闯荡,古人将山里的树木砍伐下来做成木船,顺溪漂流出去,也有人称为“砍船箐”。

在普洱茶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时代,藏在深山的砍盆箐古茶,在广东、昆明、普洱一些茶人中颇具一定的名气。

陈宗良说,以前文况村一个男子到景谷县,带回一些茶籽回来栽种,从那时起,村子周边的山上长出一棵棵茶树。直到1976年,云南省有关部门派技术员到砍盆箐采摘一些茶叶,带回昆明检验,发现茶品质不错、特别是古树茶值得收藏保护。

改善生活

据介绍,砍盆箐村坐落在半山腰,共9户40余人。透过朦胧雾气,记者找寻到生长在深山的一棵棵古茶树,高约5米,苍穹的枝干上,斜生出许多弯曲的穹枝,枝条上长满翠绿的叶,在雨水的滋润下,嫩绿的芽已长出。

陈宗良告诉记者,整个砍盆箐村小组,有800余亩茶山,古树茶有100余亩,目前村民保护古茶树的意识加强,由38个村民组成砍船箐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各户采摘的春茶、雨水茶和秋茶,交到合作社制作,由合作社按照市场价格收购。

据悉,2016年古树春茶卖到3000元到5000元每公斤,生态茶卖到200元到600元每公斤。因为砍盆箐古茶品质优良价格一路攀升,使农户生活得到改善。

新闻链接:砍盆箐古茶山位于普洱市镇沅县勐大镇文况村委会,海拔1910米,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常年平均气温15.8-18.1℃,土壤为赤红壤和红壤。山上有上千棵古茶树,树幅较大的有三百余棵。相传,这些古茶树是先人到此避乱求存时栽种,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茶山种植历史悠久,保存完好,不施化肥、农药、无污染,茶树品种为有性大叶群体种,古茶品质优良,汤色金黄透亮,香高味醇,当地茶农以手工制作晒青茶为主,是加工普洱茶的优质原料。

普洱26座古茶山巡礼之漫湾古茶山_景东古树普洱茶特点


导读:上期为茶友们讲述了金鼎古茶山,详见《普洱26座古茶山巡礼之金鼎古茶山》,本期为大家解读景东古茶山之漫湾古茶山。

漫湾古茶山所在地普洱市景东县漫湾镇管辖内的漫湾镇,被称为景东县乃至普洱市北门窗口。其地处无量山西坡,澜沧江东岸,北与大理洲南涧县毗邻,西以澜沧江为界同临沧市云县隔江相望,地理位置有着“两步跨三洲”的美誉,境内又因建有家二级水电站——漫湾电站享誉国内外。而这里的古茶资源虽是“世界茶源”核心区域地之一,但近几十年来因名气远不及被业界较真的“古六大茶山”而被茶商忽略,业界了解甚少也。

漫湾古茶山现已列入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的核心区,共有古茶园面积约3725亩,呈零星块状分布,部分以茶粮间作,管理较粗放,茶树密度稀,树势中等,品质优良,主产晒青茶,也是优质的普洱茶产区。其古茶山资源主要分布在景东县漫湾镇辖内的安召、温竹、漫湾等村。这一带海拔在1700至230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年平均气温约13.6至14.摄氏度,年降水量1291至1307毫米,土壤为红壤、黄棕壤间夹未风化的石砾。代表植株有安召村家茶(JD2006-118)和温竹村茶(JD2006-122)。

位于漫湾镇漫湾村东北方向四至五公里处的中山箐茶园,有古茶树资源百余株,早年因茶叶价格低,很多茶园都疏于管理,甚至荒弃。近年来,随着普洱茶市场兴起的古树普洱热,该箐的古茶树大多被茶农承包给茶商采摘与利用。其中,箐内岔河组阿娘嘬(亦作阿娘左)地生有一株古茶树,被业界茶文化学者包忠华先生命名为“蛟龙出海”,即漫湾岔河茶(JD2006-124),是目前普洱市发现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树,树高达10余米,根部最大径围约2.74米,该茶树每年可加工普洱茶制品5公斤左右,属普洱茶品中的珍宝。致力普洱茶文化挖掘与研究的普洱茶专家詹英佩老师,2014年8月到景东无量山考察古茶山历史时,测算此茶树树龄在800年以上。

在漫湾古茶山领域内,普洱茶制品品质上乘的要数温竹村窝落地的古茶,此地有古茶园约面积600多亩,树龄在300至1000年间。古茶园分布最为集中的是安召村,约800多亩,茶树树龄在300年至800年间。另外,位于保甸村保甸河上游的王家箐,也有古茶园约700亩,树龄在数百年以上。

以漫湾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样主要特征:条索松、短、色黑,汤色黄绿,质稍薄,苦显于涩,苦能化甘,苦能化甘,叶底青绿,有山野气韵。下期讲述普洱26座古茶山巡礼之御笔古茶山,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普洱古茶山巡礼:“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_老乌山_马邓茶怎么样》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