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并不只是简单的品其味!

发布时间 : 2019-12-09
逆水寒品茶茶具对应茶叶 茶叶的其他用途 味重的绿茶

【www.cy316.com - 逆水寒品茶茶具对应茶叶】

品尝茶汤是品茗艺术的最后一个环节!茶叶的制作、茶汤的冲泡固然重要,但遇到不懂品茗艺术的饮者,就好比名曲没有知音,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喝茶是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重在提神、解渴或者保健,没什么特别的讲究。而品茗的重心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满足,重在意境的追求和感受,将饮茶视为一种艺术欣赏活动。要细细品啜,徐徐体察,从茶汤的色、香、味、形得到审美的愉悦,引发联想,抒发感情,使心灵得到慰藉,灵魂得到净化。

茶艺中茶汤的品尝重点是从色、香、味着手,名优茶则还需观其形!

一、观其形

主要观察茶叶的形态。茶叶经过冲泡,形状会发生变化。名优茶,嫩度高,工艺考究,芽叶成朵,泡后会芽叶会舒展开来,亭亭玉立,婀娜多姿,令人赏心悦目!

二、观其色

主要观察茶汤的颜色。六大茶类,各具特色,即使是同类茶叶茶汤颜色也有不同。如普洱生茶,当年的新茶茶汤大多为黄绿色,第二年则多为金黄色,存放时间越长茶汤颜色越深。

其次则是观察茶汤的明亮度及茶叶颜色。茶汤以清澈明亮为最好,浑浊、灰暗都是不好的。茶叶颜色,如西湖龙井为糙米色。

三、闻其香

好茶显现的香气是自然、纯真的,闻之令人陶醉。劣质茶则香气低沉并伴有异味。

四、品其味

茶汤的滋味可以说是非常复杂多样的。茶汤入口时都有或浓或淡的苦涩味,但只要是好茶,喝下之后很快就会有回甘、生津,而且韵味无穷。

cy316.cOm扩展阅读

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并不只是时间的馈赠


人们都说,陈年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一饼普洱茶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刚刚出生的那一刻,而在于后期的不断陈化与升华。

阮殿蓉女士在《陈年普洱茶:时间的重量》一文中也说道:

“陈年普洱是时间的醍醐,是光阴对细节的耐心雕凿,陈年普洱,更是一种在时光流逝中的静默,在这种静默中,生活上升为艺术。陈年普洱还是一种顿悟,是一种用时间去完成的修行,是茶禅一味最好的注释。”

“越陈越香”作为普洱茶的标签之一,无论是刚入茶门的茶小白,还是资深老茶客,对这一特征都是有所耳闻的。就拿熟普来说,

1年以内的普洱熟茶

茶性较为燥热,口感上或多或少的带有些堆味、仓味。

陈放2-5年的普洱熟茶

茶性由燥热转开始转为温润,并开始呈现出普洱熟茶独特的品质特征:香气浓郁,滋味醇和,甜度显现。适合偏寒体质日常饮用。

陈放6-8年的普洱熟茶

进入了稳定而迟缓的转化期,茶性温和,老少皆宜。从品饮属性的角度来看,滋味更为醇厚,甜滑细腻。

陈放8-10年的普洱熟茶

许多老茶客认为,存放8-10年的熟茶是最值得一喝的。此时渥堆味已退却,陈化的木质香、糯香突出,香、甜、醇、厚、滑的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唯一美中不足得是,随着年份的增加,熟普的醇香味会有所变淡。

但是普洱茶为何会有这样的独特魅力呢?

普洱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其贮藏过程实质就是这些化学物质的缓慢氧化过程。

经过一定时间的存放后,茶多酚氧化,酯性儿茶素减少,可溶性糖增多,苦涩味消除,甜味增加,呈现出特殊的陈香。汤色也由生普的黄绿或橙黄,向熟普的红浓明亮逐渐过度。

当然了,并非所有普洱茶都能“越陈越香”!普洱茶的越陈越香除了时间的馈赠,也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此话怎讲?

原料

在葡萄酒行业有“七分原料,三分工艺”之说,而且非常看重“风土”,也就是不同地域独特的土壤,环境,气候等,特别是对不同的葡萄原料做成什么样的葡萄酒都有非常独到的标准和选择。

而普洱茶也一样,好的普洱茶原料是普洱茶后期的转化基础,特别是普洱生茶,品质的绝大部分取决于原料。

不同的树种在不同的土壤及气候环境下所获得的茶树原料也有一定的差异,那么制成的茶品也就有了差异,即原料的产地、树龄的大小、茶区环境、采摘时间都是决定普洱茶原料好坏的重要原因。

工艺

从采摘、初制、检验、筛分、拣剔到压制再到包装,普洱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制茶人精工细作,而普洱茶的口感更是需要制茶人细致到近乎苛刻的地步,才能有一盏或甘甜清爽,或醇和浓郁的茶品。

存储

普洱茶的仓储是普洱茶最终品质的形成,抑或者说普洱茶“越陈越香”魅力的体现的最后一段必经之路。

即使原料、工艺都至臻完美,仓储时间也达到理想状态,但如果在仓储环节出现问题的话,本该优质的普洱茶也只会在叹息声中被人们遗忘。

因此,每一口体现“越陈越香”特质的普洱茶都必然原料优质、生产精细、仓储标准化。

所以笔者温馨提示,每一盏茶都来之不易,请珍惜每一口自然与时间馈赠的臻品。

普洱茶"越陈越香"不只是时间概念


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普洱茶内含的两大秘密之一。普洱茶的;越陈;是时间概念,;越香;是物质概念。;越陈越香;实际涉及了普洱茶三方面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

1、时间:这是普洱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目前包括云南茶业界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任何物质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不可能无限期发展其焦点就在于品饮的最佳点位(时间),也就是说:普洱茶的;越陈;到底是多长时间,是十年、二十年、五十年,还是一百年,乃至更长,目前没有一个科学定论,因为它与原料的好坏、工艺的优劣及贮藏条件都有直接的关系。但也绝不象某些人认为的二、三十年。

;越陈;这一时间概念不仅是普洱茶与绿茶等茶类的最大区别,同时它也是普洱茶核心价值之一,没有;越陈;就不是普洱茶了。反过来,;越陈;这一时间的延长,也为普洱茶内在物质的持续降解与转化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

2、物质的转化(既如何理解;越香;):以普洱茶芳香类物质为例(即表现出的香气),新加工出的普洱茶(生饼)其芳香类物质约有四、五十种,杂气很重。但对存放五十年的普洱茶进行检测,其芳香类物质却只有七至九种。

而且,在普洱茶的后发酵中,它的香气的演变有向单一化方向转化的趋势。这其中逐渐占主导地位的芳香类物质,是氧化沉香醇,它属于具有特殊香型的芳香类物质,也常常被称为香气典雅,有通关开窍之说。

或许正是因为它的通关开窍,极易在人的大脑中枢神经中产生记忆。这就使得很多茶客在品饮普洱茶的过程中一旦暂停,哪怕是仅仅几天,再次品饮普洱时,会立刻有久别重逢之感。这种奇特的香型会使人记忆深刻,具有极强的排它性。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陈香;----更准确地说应当是;沉香;。这类物质是普洱茶在漫长的时间中,由茶多酚、茶皂甙、咖啡碱等多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缓慢络合与转化所得。是普洱茶真正意义的;越陈越香;。

3、营养物质及药用价值:很多人一谈茶,就是茶多酚,什么抗氧化剂、去除人体的自由基等等。但茶多酚相对茶叶化学而言,是个大概念。毕竟茶多酚内含物质太多,至今还有大量物质未被发现与证实。茶多酚不是药,只有茶多酚在被适当的降解与转化后而产生新的衍生物,这类衍生物才可能产生药用机能。而这个过程恰巧属于生物科技的范畴。

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就是典型的生物过程与结果的一种表述。生物的降解与转化需要时间,是;越陈;的过程,而;越香;不仅仅代表某种特殊的香气,更多地赋予品质的概念。没有好的品质,也不可能出来好的香气。

临沧勐库之美,不只是冰岛普洱茶香


勐库位于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北部,距临沧机场68公里,南勐河纵贯全镇37公里,把勐库分为东西两半。境内最高海拔为3233米的大雪山,最低海拔勐库大河与回雷河交汇的大河湾,为1040米,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突出,日照降雨量丰富。

傣族泼水节新年里热情好客,百家饭随便吃,游客不拒,真诚欢迎你入坐。每家都端来丰盛的美食,聚集在一起,邀请游客吃喝,来者都是我们最诚挚的客人。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临沧勐库,这里有被誉为“普洱皇后”、近年价格为王的冰岛普洱茶(冰岛老寨、糯伍、坝歪、南迫、地界)。有上千年的万亩古茶树群落。除此之外,勐库十八寨,寨寨有好茶。西半山的冰岛、坝卡、懂过、大户赛、小户赛、公弄、邦改、丙山、护东;东半山的忙蚌、坝糯、那蕉、那赛、邦读、东来、忙那、成子等。

你的普洱茶只是老,并不是好!


普洱茶的“陈”和“老”是不一样的,只有越陈的普洱茶才会越香。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独有的一个特质,也是一个专有性极强的概念。在我国所有食品标准里面,包括酒类,只有普洱茶是唯一的在存储期上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长期储存”的食品。

所以,越陈越香也就成为了普洱茶的专有名词。当然,越陈越香也正是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所在。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陈化过程的形象化描述,是普洱茶整体架构中的一环,它的核心内容是陈化的机理,“越陈越香”是普洱茶陈化机理的另一种语言表述。

“越陈”是时间概念,“越香”是品质概念。普洱茶陈化的过程,是普洱茶最后—道加工过程,是品质提高或再造的关键。

很多人或许对普洱茶的越陈越香都嗤之以鼻,认为“越陈越香”仅仅是普洱茶市场的营销行为。

因为,当他们把从茶店老板或者泡茶人那里听来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后,发现,这些知识并没有使得自己手里的普洱茶变得越陈越香,所以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普洱茶本身的品质上面。

其实这些知识并非无用,只是这些所谓的“知识”有的过于片面,有的则比较单一,缺乏专业性。所以当大规模这样的事情发生后,很多人就自然的把越陈越香理解为市场销售行为。

事实上,自有茶以来,以绿茶为主流的中国饮茶风尚,向来追求的都是新鲜自然的茶。比起来,从明代至今,文献记述寥若晨星,但不绝如缕的老茶风尚,直到今时方为世人普遍所知。

普洱茶存储陈化的本质,是普洱茶不断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由此带来的内含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变化的一系列过程。变化的规律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越陈越浓越香一定是有条件的。

通过存储陈化,使茶叶内含化学成分进行非酶促自动氧化,发生氧化、降解和转化,引起褐色物质形成和香味改变的过程。

在茶叶仓储过程中,类酯化合物氧化,产生挥发性成分-2,4-庚二烯醛等具有陈茶气味的特征;多酚类化合物、氨基酸、糖类的自动氧化,形成茶褐素和黄褐色聚合物等;使普洱茶陈香显露、色泽褐变、茶汤红褐,苦涩物质降低,滋味逐渐趋于醇和。

所以,并不是说市面上所有的普洱茶都适合用来存储陈化,普洱茶的越陈越香除了需要适宜的存储环境外,还需要茶叶本身的品质上佳才行,当然,好的工艺制程也是决定普洱茶最终成败的关键一环。

小心你的普洱茶只是老了,并不是好了


普洱茶的“陈”和“老”是不一样的,只有越陈的普洱茶才会越香。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独有的一个特质,也是一个专有性极强的概念。在我国所有食品标准里面,包括酒类,只有普洱茶是唯一的在存储期上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长期储存”的食品。

所以,越陈越香也就成为了普洱茶的专有名词。当然,越陈越香也正是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所在。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陈化过程的形象化描述,是普洱茶整体架构中的一环,它的核心内容是陈化的机理,“越陈越香”是普洱茶陈化机理的另一种语言表述。

“越陈”是时间概念,“越香”是品质概念。普洱茶陈化的过程,是普洱茶最后—道加工过程,是品质提高或再造的关键。

很多人或许对普洱茶的越陈越香都嗤之以鼻,认为“越陈越香”仅仅是普洱茶市场的营销行为。

因为,当他们把从茶店老板或者泡茶人那里听来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后,发现,这些知识并没有使得自己手里的普洱茶变得越陈越香,所以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普洱茶本身的品质上面。

其实这些知识并非无用,只是这些所谓的“知识”有的过于片面,有的则比较单一,缺乏专业性。所以当大规模这样的事情发生后,很多人就自然的把越陈越香理解为市场销售行为。

事实上,自有茶以来,以绿茶为主流的中国饮茶风尚,向来追求的都是新鲜自然的茶。比起来,从明代至今,文献记述寥若晨星,但却不绝如缕的老茶风尚,直到今时方为世人普遍所知。

因为茶性浓烈,普洱茶在新茶时期并不适合品饮,普洱茶从压制成饼到作为日常品饮的茶品,大多都需要经过数年时间的陈放,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等待普洱茶变得醇和适口,这也是上面所讲,很多没能让自己手里的茶越陈越香的一个因素。

普洱茶存储陈化的本质,是普洱茶不断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由此带来的内含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变化的一系列过程。变化的规律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越陈越浓越香一定是有条件的。

通过存储陈化,使茶叶内含化学成分进行非酶促自动氧化,发生氧化、降解和转化,引起褐色物质形成和香味改变的过程。

在茶叶仓储过程中,类酯化合物氧化,产生挥发性成分-2,4-庚二烯醛等具有陈茶气味的特征;多酚类化合物、氨基酸、糖类的自动氧化,形成茶褐素和黄褐色聚合物等;使普洱茶陈香显露、色泽褐变、茶汤红褐,苦涩物质降低,滋味逐渐趋于醇和。

所以,并不是说市面上所有的普洱茶都适合用来存储陈化,普洱茶的越陈越香除了需要适宜的存储环境外,还需要茶叶本身的品质上佳才行,当然,好的工艺制程也是决定普洱茶最终成败的关键一环。

有的普洱茶只是老了,并不是好了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独有的一个特质,也是一个专有性极强的概念,在我国所有食品标准里面,包括酒类,只有普洱茶是唯一的在存储期上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长期储存”的食品。所以,越陈越香也就成为了普洱茶的专有名词。当然,越陈越香也正是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所在。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陈化过程的形象化描述,是普洱茶整体架构中的一环,它的核心内容是陈化的机理,“越陈越香”是普洱茶陈化机理的另一种语言表述。“越陈”是时间概念,“越香”是品质概念。普洱茶陈化的过程,是普洱茶最后—道加工过程,是品质提高或再造的关键。

很多人或许对普洱茶的越陈越香都嗤之以鼻,认为“越陈越香”仅仅是普洱茶市场的营销行为。因为,当他们把从茶店老板或者泡茶人那里听来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后,发现,这些知识并没有使得自己手里的普洱茶变得越陈越香,所以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普洱茶本身的品质上面。

其实这些知识并非无用,只是这些所谓的“知识”有的过于片面,有的则比较单一,缺乏专业性。所以当大规模这样的事情发生后,很多人就自然的把越陈越香理解为市场销售行为。

事实上,自有茶以来,以绿茶为主流的中国饮茶风尚,向来追求的都是新鲜自然的茶。比起来,从明代至今,文献记述寥若晨星,但却不绝如缕的老茶风尚,直到今时方为世人普遍所知。

因为茶性浓烈,普洱茶在新茶时期并不适合品饮,普洱茶从压制成饼到作为日常品饮的茶品,大多都需要经过数年时间的陈放,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等待普洱茶变得醇和适口,这也是上面所讲,很多没能让自己手里的茶越陈越香的一个因素。

普洱茶存储陈化的本质,是普洱茶不断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由此带来的内含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变化的一系列过程。变化的规律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越陈越浓越香一定是有条件的。

通过存储陈化,使茶叶内含化学成分进行非酶促自动氧化,发生氧化、降解和转化,引起褐色物质形成和香味改变的过程。在茶叶仓储过程中,类酯化合物氧化,产生挥发性成分-2,4-庚二烯醛等具有陈茶气味的特征;多酚类化合物、氨基酸、糖类的自动氧化,形成茶褐素和黄褐色聚合物等;使普洱茶陈香显露、色泽褐变、茶汤红褐,苦涩物质降低,滋味逐渐趋于醇和。

所以,并不是说市面上所有的普洱茶都适合用来存储陈化,普洱茶的越陈越香除了需要适宜的存储环境外,还需要茶叶本身的品质上佳才行,当然,好的工艺制程也是决定普洱茶最终成败的关键一环。

现在市场上普洱茶真假难辨,如果要想喝上真的普洱茶,建议还是自己收藏,每年收藏一些,以后自己就有不同年份的普洱茶可以喝了,这是最稳妥的做法。

注意有的普洱茶只是老了,并不是好了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独有的一个特质,也是一个专有性极强的概念,在我国所有食品标准里面,包括酒类,只有普洱茶是唯一的在存储期上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长期储存”的食品。所以,越陈越香也就成为了普洱茶的专有名词。当然,越陈越香也正是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所在。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陈化过程的形象化描述,是普洱茶整体架构中的一环,它的核心内容是陈化的机理,“越陈越香”是普洱茶陈化机理的另一种语言表述。“越陈”是时间概念,“越香”是品质概念。普洱茶陈化的过程,是普洱茶最后—道加工过程,是品质提高或再造的关键。

很多人或许对普洱茶的越陈越香都嗤之以鼻,认为“越陈越香”仅仅是普洱茶市场的营销行为。因为,当他们把从茶店老板或者泡茶人那里听来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后,发现,这些知识并没有使得自己手里的普洱茶变得越陈越香,所以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普洱茶本身的品质上面。

其实这些知识并非无用,只是这些所谓的“知识”有的过于片面,有的则比较单一,缺乏专业性。所以当大规模这样的事情发生后,很多人就自然的把越陈越香理解为市场销售行为。

事实上,自有茶以来,以绿茶为主流的中国饮茶风尚,向来追求的都是新鲜自然的茶。比起来,从明代至今,文献记述寥若晨星,但却不绝如缕的老茶风尚,直到今时方为世人普遍所知。

因为茶性浓烈,普洱茶在新茶时期并不适合品饮,普洱茶从压制成饼到作为日常品饮的茶品,大多都需要经过数年时间的陈放,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等待普洱茶变得醇和适口,这也是上面所讲,很多没能让自己手里的茶越陈越香的一个因素。

普洱茶存储陈化的本质,是普洱茶不断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由此带来的内含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变化的一系列过程。变化的规律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越陈越浓越香一定是有条件的。

通过存储陈化,使茶叶内含化学成分进行非酶促自动氧化,发生氧化、降解和转化,引起褐色物质形成和香味改变的过程。在茶叶仓储过程中,类酯化合物氧化,产生挥发性成分-2,4-庚二烯醛等具有陈茶气味的特征;多酚类化合物、氨基酸、糖类的自动氧化,形成茶褐素和黄褐色聚合物等;使普洱茶陈香显露、色泽褐变、茶汤红褐,苦涩物质降低,滋味逐渐趋于醇和。

所以,并不是说市面上所有的普洱茶都适合用来存储陈化,普洱茶的越陈越香除了需要适宜的存储环境外,还需要茶叶本身的品质上佳才行,当然,好的工艺制程也是决定普洱茶最终成败的关键一环。

现在市场上普洱茶真假难辨,如果要想喝上真的普洱茶,建议还是自己收藏,每年收藏一些,以后自己就有不同年份的普洱茶可以喝了,这是最稳妥的做法。

品茶之道 五品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一)五品

“五品”是指调动人体的所有感觉器官用心地去品味﹑欣赏茶。即

“耳品”──注意听主人(或茶表演者)的介绍;

“目品”──用眼睛观察茶的外观形狀﹑茶的汤色等;

“鼻品”──用鼻子闻茶香;

“口品”──用口舌品鉴茶汤的滋味韵味;

“心品”──对茶的欣赏从物质角度的感性欣赏升华到文化的高度。

例如,仅仅是茶叶的名称如“碧螺春”就足以让人忆古思今,联想到烟波浩淼的太湖,联想到“吓刹人香”的俗称,以及康熙皇帝御笔赐名的情景,如果再加上对茶的色香味的联想,必定会达到神遊太湖洞庭山﹑心驰茶乡,领悟到“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的意境。

(二)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都是欣赏茶叶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应综合应用﹑相互补充,才能欣赏到茶的全貌。

1.三看

头一看是看干茶的外观形状,即看是芽茶,还是叶茶;是珠茶,还是条索茶,以及看干茶的色泽﹑质地﹑均匀度﹑紧结度﹑有无显毫等等。

二看是看茶汤的色泽,即看茶汤是否清澈鲜艳明亮並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彩。

三看叶底,即看冲泡后充份展开的叶片或叶芽是否细嫩﹑均齐﹑完整,有无花杂﹑焦斑﹑红筋﹑红梗等现象,乌龙茶还要看是否“绿叶红镶边”。

2.三闻

即干闻﹑热闻、冷闻。

干闻主要闻干茶的香型,以及有无陈味﹑霉味和吸附了其他的异味。

热闻是指开泡后乘热闻茶的香味,茶香有甜香﹑火香﹑清香﹑花香﹑栗香﹑果香等不同的香型,每种香型又分为馥郁﹑清高﹑鲜灵﹑幽雅﹑辛锐﹑纯正﹑清淡﹑平和等表现形式。

冷闻是指温度降低后再闻茶盖或杯底留香,这时可闻到在高温时,因茶叶芳香物大量挥发而掩盖了的其他气味。

3.三品

茶要细细品啜。

头一品主要是品火功,春茶的加工工艺是老火﹑足火﹑生青或有日晒昧。

第二品是品滋味,这时应让茶汤在口腔內流动,与舌根﹑舌面﹑舌侧﹑舌端的味蕾充份接触,看茶味是浓烈﹑鲜爽﹑甜爽﹑醇厚﹑醇和还是苦涩﹑淡薄或生澀。

第三品是品茶的韵味。清代大才子袁枚曾讲:“品茶應含英咀華,並徐徐體貼之。”即将茶汤含在口中,像含着一朵鲜花一样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吞下去时还要注意感受茶汤过喉时是否爽滑。袁枚在品茶时讲要“徐徐體貼”茶,这体贴两个字用绝了。只有对亲人才谈得上体贴,只有带有深厚的感情才有可能去“徐徐體貼茶”。我们只有像袁大才子一样,带着对茶的深厚感情去品茶,才能欣赏到好茶“香﹑清﹑甘﹑活”,妙不可言的韵味。

4.三回味

三回味是茶人在品茶之后的感受,品了真正的好茶后,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满口生津;二是齿颊回味甘醇,留香数日;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气脉畅通,五脏六腑如得滋润,使人心旷神怡,飘然欲仙。

茶人欣赏茶叶,重在从茶叶中去发掘文化美﹑艺术美﹑工艺美和自然美。茶在中国茶人的眼里是鐘山川之灵异,得天地之和气的灵物。茶以名山秀水为宅,以明月清风白雲为伴,“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唐?韦应物)。在真正的茶人眼里,茶具有无限的美感。陆羽把茶称为“南方之嘉木”,卢仝把茶饼称为“月团”,黃庭坚把茶称为“雲腴”,苏东坡把茶比作“佳人”,乾隆皇帝把茶比作“润心莲”,在这些茶人眼里,茶中不仅包含着大自然的信息,而且可联想到人类的高尚品质,可看到历史的缩影。

观其型,闻其香,尝其味,是鉴别普洱茶好与坏的三大法宝


众所周知,普洱茶存放的时间越长,饮用价值越高,保健功效也越明显。如果因为存放不当,导致普洱茶受损,茶叶中滋生有害病菌,就不宜再喝了。如何才能辨别一款普洱茶是否存在缺陷呢?打开茶包纸后,会发现有一些视觉、嗅觉或味觉上的线索。

1、外观缺陷信号

普洱茶存在缺陷可以通过干茶的颜色看出,比如一款普洱茶由新到旧,干茶的颜色可能由浅褐色逐渐变成红褐色,但本该油润的饼面却有些枯暗,甚至出现了明显的白霜或者霉点,那么,可以确定它已经受损了。

老茶饼面的色泽通常会更深一些,但这并不代表普洱茶存在缺陷,需要结合香气、口感综合评定。如果一片新茶的颜色过深,那么,你基本就可以断定这款普洱茶已经有瑕疵了。

2、香气缺陷信号

发霉的气味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衣服挂在潮湿地下室中的景象,而日晒味则类似晒干的白菜的味道。许多普洱茶的缺陷都是由于湿气过大或者仓储环境杂乱才变坏的。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普洱茶已经散发出霉腐气味的话,肯定不只发生了一种变化,但湿度过大却是最重要的“捣蛋鬼”。

存放普洱茶的空气环境一定要干净,千万不能有杂味,普洱茶中含有棕榈酸和萜烯类物质,这两种物质能紧紧地吸附空气中的杂味。闻普洱茶的气味时,不论生熟、新旧、形状,它的香味都是沁人心脾,闻起来令人很愉悦、很享受。

你可以尽力识别普洱茶中是否带有腐烂的气味或其他杂味,如果这种不愉快的气味你都闻到了,那么基本就可以断定这款普洱茶已经不值得再喝了,而且很有可能是已经出现缺陷了。

3、口感缺陷信号

如果你已经闻过了普洱茶的气味,还是很有勇气继续品尝它的味道的话,就说明该茶的瑕疵可能不是很明显。

如果这款茶存在缺陷,你就会喝到酸涩味道或者由霉变而引起的粗糙的口感,这种感觉能让你立刻感受到舌面甚至喉咙发干发紧。这种口感既不和谐,也不丰富,苦味和涩感都难以迅速化开,喝了不解渴,反而越喝口越干。

如果真的遇到这样一片存在缺陷的普洱茶,你就果断地不要再喝了,继续饮用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损坏。也许这款茶是你花了很多钱买来的,但从这款茶中你也知道了,什么样的茶适合饮用。

正是这些总在变化的口感滋味,以及它与环境之间可能发生的变化,才使普洱茶成为全世界最有趣的饮品。

普洱茶的世界不简单,需要你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去辨别一款普洱茶的优与劣。

一起品茶:品茶在冲泡技巧上,讲究“品准”


既然是几个人一起品茶,泡茶就要照顾到所有人的感受,首先弄清客人需求或目的。相信他在泡茶之前,必定先询问好每个人喜好的茶品,口味浓淡,最终选择每个人都接受的那一种茶来泡。不论是龙井或者普洱,在这些人当中,如果能掌握住大家都能接受的茶汤浓度,就是照顾到他们的感受了。只有这样品茶之后,才能便于所有人交流。

如果一个喜好淡茶的人,你泡了很浓的茶给他,或者喜好浓茶的人,却让他喝了淡茶,破坏了气氛,人与人之间自然不会有太多交流了。倘若,你泡的茶正好对上了他的味,对茶赞不绝口之余还会心情愉悦,对于一个创作期的文人来说,冲泡浓淡得宜的一杯茶,实在能够让人才思泉涌。并且,那个时代的文人大多仕途失意,常常聚在一起品茶吟诗,以茶代酒,茶可以使他们清醒,又能排遣寂寞,非常符合当时淡泊明志的心理状态。

品茶这种冲泡方式属于“无我”状态,也是目前大部分人待客的冲泡手法。

相信每个茶艺师或招待过茶会的主人都能明白这种感受,想要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并不容易,需要更体贴的探究,这就要求每一泡都要保持一致。品茶的泡茶方法,重点是需要掩盖茶叶的缺点,在冲泡技巧上非常讲究,依然需要服从“识茶类,知茶性”的冲泡准则。比如龙井茶之类追求鲜爽度的绿茶,用开水冲泡就是儿戏了。对于一些经年累月的老茶,需要全程用高温来冲泡,这种冲泡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老茶的杂味和保存过程中吸入的“鬼气”。

茶的生态环境赐予了茶有独特的清,老茶讲究陈韵,更高的冲泡要求则是一个“清”,“清”从很多复杂纷纭的感觉中脱颖而出,茶香是茶魂的凝聚,清是展开,如同古人所讲的那种春水漫漫,不强烈也不含糊,渗出或化出来的那一点。

三口是为“品”。口既能喝茶,又能说话,品茶是一种以交流为主的冲泡方式。说到品茶,自然是三五人聚一起,在泡茶中,主人就不能只考虑自己,而要照顾到所有人的口感。自古以来,文人尤其喜茶,茶之于他们是一种兴趣,一大乐事,一件雅事。元稹在《咏茶》中说:“茶,香叶,嫩芽,慕诗客。”一个“慕”字道出了文人们热爱品茶的情结。当年,陆羽与皎然,王安石与苏东坡都是以茶会友,才结下深厚的友情,留下了很多与茶有关的经典名句,那定是一场场雅致品茶会谈之后的结果。

总而言之,品茶在冲泡技巧上,讲究“品准”这个茶,“要稳着走,从第一泡到第几泡带给人的感受不能像喝酒一样,东倒西歪,一会儿浓一会儿淡。”徐亚和是这样来形容的。泡好一款茶,在品过之后,大家交流起来会更加容易达成共识,相同的体感和口感,会率先从感官上使人达成共鸣,陌生人能够让交情从认识一款茶开始,这就是以茶会友的真谛了。

只是品饮普洱茶,能判断山头、年份吗?


对于很多老茶客来说,品一款普洱茶,在入口的时候就开始判断茶叶的存放年份、产地和树龄信息,那这些信息真的是通过口感和茶叶的外观等方面可以判断吗?

首先,普洱茶的存贮年代是不能精准喝出来的,一是确定不下来标准样来对比参照,二是存储条件不同,会造成陈化程度的巨大区别,即使同一批茶相同环境存放都有可能变化不同。

其次,对于一款茶的大致产区很多老茶客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这个倒是可能性大得多了,不同山场环境会赋予茶不同的气质,像冰岛、班章、南糯山等一些大地方、特征明显的,若是纯料新生普,很容易区分出来,普洱玩家最乐于做的游戏就是识别山头寨子了,但有的小地方树种杂乱不统一,地形复杂或者采摘时节、嫩度不同,再加上制作上的区别就不太好分了,只有制作人知道。一些大厂技术高手通过拼配,想要哪个小区域的口感香气,即使不含有那儿的原料也都能模仿出来,所以一般人想凭经验口感喝出来的可能性很小,多数是在那儿察言观色,装模作样地猜呢!

最后,对于普洱茶的树龄,按照一般规律来说,乔木茶树越老,采摘其原料制成的普洱茶,在滋味、醇厚度、口感味道方面越显得丰富多变,有的老树长期被苔藓包裹,或居于某处灵气充足的所在,会出现个性脾气,因此通过口感等方面还是能做出大致判断。

高手怎么喝茶?品的是味,感受的是韵


想成为一名通过喝茶就能辨别茶叶好坏甚至是茶叶产地的老鸟。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如果一个人把所有山头毛料的特点都倒背如流,但他没有喝过或是很少喝过对应的茶叶,那他依旧是一个菜鸟。

喝茶一开始喝的是茶叶的味道,只有喝久了才能感受出茶叶的韵味。

韵味是整个口腔对茶的反馈,同一个山头的茶味道上经常会有差异,但韵味却都高度一致。喝一口茶,就说这茶出自哪里哪里,这样的人要么是品茶的功底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要么就是胡扯八道,装神弄鬼之辈。

绝大部分的高手都是在喝完一整泡之后,才会去评价这款茶的优劣以及产地等等。一口论高下,从入行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从未见过这样的人物。

如果名山古寨的味道不会改变,想成为一名老鸟是很容易的。关键是,茶叶的味道是一个变量而不是一个常量。打个比方,茶农在毛茶杀青的时候,因为手法的不同茶叶的苦涩度就会有比较大的不同。

通常情况下,手重的茶苦涩度高些,手轻的茶苦涩度低些。茶山每年的气候不尽相同,基本每年的毛茶味道都有变化,至于茶园中背阴,向阳等因素都影响着茶叶的口感。

作为一名茶客,若单从口感来论产地,那同一产地就要被贴上多重标签。这样显然是不对的,只有喝惯了这个产地的茶叶,品出了其中的韵味,才能够了解这一地区的茶叶。但这需要漫长的时间去积累,所以大师是不能速成的。

一口茶下肚,只能喝到它的味道。只有经历了无数杯之后,茶叶的韵味就会像记忆一样被储存在喝茶人的大脑之中。

等到再喝到这样的茶,就会勾起大脑的回忆,当两者完全一致的时候,喝茶人就能判断出茶叶的产地。至于说要喝多久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师,我觉得没个二三十年的功夫,是万难达到的。

高手喝茶,品的是味,感受的是韵。

《品茶并不只是简单的品其味!》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逆水寒品茶茶具对应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