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茶叶的冲泡时间

发布时间 : 2019-12-19
茶叶的冲泡时间 茶叶的冲泡 茶叶冲泡

茶叶的冲泡时间。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方法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据研究,绿茶经一次冲泡后,各种有效成份的浸出率是大不相同的。氨基酸是茶叶中最易溶于水的成份,一次冲泡的浸出率高达80%以上;其次是咖啡碱,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近70%;茶多酚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较低,约为45%左右;可溶性糖的浸出率更低,通常少于40%。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揉捻程度一般比绿茶充分,尤其是红碎茶,颗粒小,细胞破碎率高,所以一次冲泡的浸出率往往比绿茶高得多。目前,国内外日益流行袋泡茶。袋泡茶既饮用方便,又可增加茶中有效物质的浸出量,提高茶汤浓度。据比较,袋泡茶比散装茶冲泡浸出量高20%左右。

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5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低,则难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

茶叶放入杯中后,先例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

据测定,一般茶道的程序里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则所剩无几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茶叶的冲泡方法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低,用茶少,冲泡时间宜长。冲泡时间究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绿茶冲泡时茶汤比例为1克茶叶:50毫升开水,3-5分钟后滤出茶汤,通过嗅茶渣的香气、欣赏茶汤的颜色、喝茶汤,来区分茶叶品质的高低。大宗绿茶中的高档茶香气以栗香为主,带有清香,滋味浓醇回甘;中档茶香气纯正,滋味醇和,不浓不涩;低档茶香气平淡,滋味平和带粗涩味。

乌龙茶冲泡时茶汤比例为1:20,用沸水冲泡,多见的是功夫茶的泡法,2分钟后闻嗅香,滤出茶汤,进行第二次冲泡,品评乌龙茶冲泡2—3次,时间为2分钟、3分钟和5分钟。

红茶冲泡时茶汤比例为1:20,用沸水冲泡,2分钟后闻嗅香,滤出茶汤,进行第二次冲泡,品评红茶冲泡2—3次,时间为2分钟、3分钟和5分钟。

茶叶的冲泡时间长短的控制,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香气,滋味展现充分,准确。冲泡时间的掌握,就规律而言:陈茶,粗茶冲泡时间长,新茶,细嫩茶冲泡时间短;手工揉捻茶冲泡时间长,机械揉捻茶冲泡时间短;紧压茶冲泡时间长,散茶冲泡时间短。所谓的长在30-40秒间。

Cy316.com延伸阅读

泡茶如何控制茶叶投放量


核心提示:茶量与时间的关系 泡茶时茶叶放置量、浸泡时间与水温是决定茶汤浓度的三大要素,茶量放得多,浸泡时要短,茶量放得少,浸泡时间

茶量与时间的关系 泡茶时茶叶放置量、浸泡时间与水温是决定茶汤浓度的三大要素,茶量放得多,浸泡时要短,茶量放得少,浸泡时间要长。这时如果水温高,浸泡时间宜短,水温低,浸泡时间要加长。

茶叶放置量要考虑茶叶的外形与粗细的程度。一般常看的茶叶外形,就泡茶角度言之,可分为下列三类。

特密级:

如剑片状的龙井、煎茶、剑状的龙井、煎茶、针状的工夫红茶、玉露、眉茶,球状的珠茶,碎角状熏花香片等。

次密级:

如揉成球状的乌龙茶、肥大带绒毛的白毫银针、纤细膨松的绿茶等。

膨松级:

如包种茶、白亮乌龙、叶形粗大的碧螺春、瓜片等。

假设第一泡欲浸泡一分钟得出适当浓度茶汤,那特密级只要放1/5壶量即可,次密级要放1/4壶,膨松级放六、七分满。第二道以后看茶叶舒展状况与品质特性决定增减的时间,以下数项是应考虑的因素:

揉捻成卷曲状的茶,第二道、第三道方完全舒展开来,所以浸泡时间往往需要缩短。

揉捻轻、发酵少的茶,可溶物释出的速度很快,所以二、三道后浓度缓慢,必须增加更多的时间。

泡茶时如何控制茶叶投放量


茶量与时间的关系 泡茶时茶叶放置量、浸泡时间与水温是决定茶汤浓度的三大要素,茶量放得多,浸泡时要短,茶量放得少,浸泡时间要长。这时如果水温高,浸泡时间宜短,水温低,浸泡时间要加长。

茶叶放置量要考虑茶叶的外形与粗细的程度。一般常看的茶叶外形,就泡茶角度言之,可分为下列三类。

特密级:

如剑片状的龙井、煎茶、剑状的龙井、煎茶、针状的工夫红茶、玉露、眉茶,球状的珠茶,碎角状熏花香片等。

次密级:

如揉成球状的乌龙茶、肥大带绒毛的白毫银针、纤细膨松的绿茶等。

膨松级:

如包种茶、白亮乌龙、叶形粗大的碧螺春、瓜片等。

假设第一泡欲浸泡一分钟得出适当浓度茶汤,那特密级只要放1/5壶量即可,次密级要放1/4壶,膨松级放六、七分满。第二道以后看茶叶舒展状况与品质特性决定增减的时间,以下数项是应考虑的因素:

揉捻成卷曲状的茶,第二道、第三道方完全舒展开来,所以浸泡时间往往需要缩短。

揉捻轻、发酵少的茶,可溶物释出的速度很快,所以二、三道后浓度缓慢,必须增加更多的时间。

各种类茶叶冲泡的时间


今日小编与你一起分享各种类茶叶冲泡的时间:冲泡时间也有讲究,以下就介绍几种常用茶叶的冲泡方法。碧螺春芽叶小而细嫩,如冲泡时间恰到好处,才能清汤绿叶、口感香醇。如泡得时间过长,不仅汤色会变黄,而且新鲜度也大打折扣。冲泡时,先倒开水再放茶叶,泡两三分钟即可。

冲泡龙井茶、黄山毛峰前,先给杯子里倒点开水,把茶叶浸泡一下,闻到淡淡的清香后,再加水,盖上盖子泡4分钟。泡够这个时间,茶叶口感更好,其中的有益成分也能有效析出。喝的时候,不要等杯里的水全喝完再加水,喝一半时就加满水,这样可以保持浓郁的口感。

普洱茶属于黑茶,一般泡5分钟,香味就出来了,与茶饼相比,散茶更容易出味。“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也正因如此,冲泡普洱茶最重要的步骤是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第二道茶不仅滤去了茶叶上的杂质,而且更香醇。

另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茶的效果,比如给红茶里加点柠檬汁,抗氧化剂含量可增加80%。另外,奶茶是用红茶作原料,但红茶配牛奶,可能会阻碍某些营养成分的吸收,所以喝茶也要注重合理搭配。

各种茶叶冲泡的佳时间


对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注解:中国人“以茶待客”、“以茶代酒”,喜欢喝茶听戏;日本人喝茶讲究“茶道”;英国人习惯喝下午茶,称傍晚为“茶时”;美国人通常用茶袋泡茶……无论哪个国家,从茶的品种、喝茶器具,到冲泡的水温、时间,都有要求,尤其是对时间的把握。

近日,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红茶泡的时间越长,越有益健康。美国塔夫斯大学的营养学教授杰弗里·巴伦博格表示,时间长有利于其中有益健康的黄酮类物质充分溶解,最好泡够5分钟。

而茶艺师则指出,对于其他种类的茶叶,冲泡时间也有讲究,以下就介绍几种常用茶叶的冲泡方法。

碧螺春芽叶小而细嫩,如冲泡时间恰到好处,才能清汤绿叶、口感香醇。如泡的时间过长,不仅汤色会变黄,而且新鲜度也大打折扣。冲泡时,先倒开水再放茶叶,泡两三分钟即可。

冲泡龙井茶、黄山毛峰前,先给杯子里倒点开水,把茶叶浸泡一下,闻到淡淡的清香后,再加水,盖上盖子泡4分钟。泡够这个时间,茶叶口感更好,其中的有益成分也能有效析出。喝的时候,不要等杯里的水全喝完再加水,喝一半时就加满水,这样可以保持浓郁的口感。

普洱茶一般泡5分钟,香味就出来了,与茶饼相比,散茶更容易出味。“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也正因如此,冲泡普洱茶最重要的步骤是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第二道茶不仅滤去了茶叶上的杂质,而且更香醇。

竹叶青即先置茶,后冲入沸水,使竹叶青茶吸水舒张,便于茶汁析出,约30-50秒后开始冲泡。

冻顶乌龙每杯茶茶叶用量,放3-5公克茶叶,如要求味道浓厚可多放些,一般冲入70℃开水到泡温杯,二、三分钟后即可饮用。

大红袍以茶量为准,一般一克茶叶20-25毫升水。第一冲泡应以80℃开水进行1分钟泡浸,而第二次1.5分钟,第三次

铁观音以95℃头冲马上倒掉水,二冲为30-90秒、三冲约30-60秒、三冲后60-120秒为佳。

白毫银针在茶壺內冲入70℃泡浸10秒再冲到,使茶汤浓度上下一致。切记置水量为茶杯容器的1/5。

红茶需泡够5分钟,有益于物质充分溶解,同时冲泡水温不宜过高,85°C足矣,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茶的效果,比如给红茶里加点柠檬汁,抗氧化剂含量可增加80%。

一般来说,泡茶的时间太短,茶叶中的维生素C、咖啡因及氨基酸等水溶性的有效物质就无法被水溶解,茶叶因此未能发挥它应有的功效。不过,茶叶泡得时间太久亦会在浸泡中产生过多的咖啡因会对人体产生刺激性,茶水亦会有苦涩味,对人体反而有害。要想泡出好一杯好茶,除要了解各类茶叶特性,更要懂得掌握好泡茶时间。

如何掌握茶叶浸泡的时间


我们可以把茶叶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茶”泡五泡左右,一类是“特殊茶”泡三泡左右,当然如果品质好的茶叶泡的次数会增加。如果茶叶的品质没有上去,而一味追求次数,势必会增加用茶量,用茶量增加了第一泡茶与第二泡茶倒出的必须在1分钟以内。这样的茶汤对于溶解速度快的茶叶来说,比如红茶以及渥堆普洱茶,显然会太浓,从第五泡开始没有什么味道了。因此关于溶解速度快的茶叶,红茶以及渥堆普洱茶等,建议是3—5泡即可,次数多了,没味道,用茶量多了也太浓。

当茶水比和水温一定时,溶入茶汤的滋味成分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沏茶的冲泡时间和茶汤的色泽、滋味的浓淡爽涩密切相关。

另外,茶汤冲泡时间过久,茶叶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质等会自动氧化,降低茶汤的色、香、味;茶中的维生素C、P、氨基酸等也会因氧化而减少,而降低茶汤的营养价值。而且茶汤搁置时间过久,还易受环境的污染,使茶汤中的微生物数量增多而妨碍饮茶卫生。

如茶叶的浸泡时间特别长,则茶叶中的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易滋生细菌而引起霉变,更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日常家庭沏茶也要掌握沏泡的时间。沏茶时间短,茶汁没有泡出;沏茶时间长,茶汤会有闷浊滋味。日常沏茶提倡边泡边饮为佳。

一股红绿茶以冲泡五分钟为宜;红碎茶、绿碎茶因经揉切作用,颗粒细小,茶叶中的成分易溢出,冲泡三、四分钟即可(如在茶中加糖或加奶后再冲泡也以五分钟为宜);乌龙茶因沏茶时先要用沸水浇淋壶身以预热,且茶水比较大,故冲泡时间可缩短为:第一次冲泡时间为一分钟,第二次冲泡时间为一分半,第三次为二分,第四次为二分半,依次递增,以使茶汤不会先浓而淡;紧压茶为获得较高浓度的茶汤,用煎煮法煮沸茶叶的时间应控制在十分钟以上。

泡茶技巧:泡茶时如何控制茶叶的投放量?


泡茶有讲究,茶叶投放量、茶叶浸泡时间,以及泡茶的水温等,这是决定茶汤浓度的三大要素,如果茶叶放多了,浸泡时间就要缩短,如果放得少,那就要适当延长浸泡时间,那么,茶叶投放时怎么控制这个量的问题呢?

茶叶投放

茶叶放置量要考虑茶叶的外形与粗细的程度。一般常看的茶叶外形,就泡茶角度言之,可分为下列三类。

特密级:如剑片状的龙井、煎茶、剑状的龙井、煎茶、针状的工夫红茶、玉露、眉茶,球状的珠茶,碎角状熏花香片等。

次密级:如揉成球状的乌龙茶、肥大带绒毛的白毫银针、纤细膨松的绿茶等。

膨松级:如包种茶、白亮乌龙、叶形粗大的碧螺春、瓜片等。

假设第一泡欲浸泡一分钟得出适当浓度茶汤,那特密级只要放1/5壶量即可,次密级要放1/4壶,膨松级放六、七分满。第二道以后看茶叶舒展状况与品质特性决定增减的时间,以下数项是应考虑的因素:

揉捻成卷曲状的茶,第二道、第三道方完全舒展开来,所以浸泡时间往往需要缩短。

揉捻轻、发酵少的茶,可溶物释出的速度很快,所以二、三道后浓度缓慢,必须增加更多的时间。

温馨提醒:现在很多茶叶都有小包装,一包刚好一泡,拆开就能使用了。此外,如果水温高,浸泡时间宜短,水温低,浸泡时间要加长,另外,茶叶投放量也影响着浸泡时间,量多的浸泡时间要短,量少的宜长。

茶叶感官审评的误差控制


茶叶感官审评是在一定的环境,设备条件下,依靠评茶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来完成的。在整个审评过程中,从审评环境、审评设备,到评茶员自身,有许多因素会对最终的审评结果产生影响,导至致审评结论出现偏差。充分了解产生审评误差的原因,有效控制审评误差,是一个合格的茶叶审评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一、审评环境

审评环境是茶叶审评工作场所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选择和规范审评的各种主要环境因素,建立满足审评需要的适宜工作环境,是进行审评工作的先决条件。

1、温度

审评环境温度一般以20~27℃为宜。过高的温度,不仅会造成审评人员的不适感,影响审评人员的正常心态,也会给审评操作带来不便,甚至造成失误。例如手上出汗,审评员在称样和沥茶汤时就必须予以注意。而过低的温度,在造成审评人员感觉灵敏性下降的同时,也会因审评杯热量散失过快,影响茶叶的冲泡效果。实验还发现在低室温时,5min后冷的审评杯的茶汤温度会比经过烫杯的多下降约20℃。此外,某些茶叶的浸出成分会因温度过低而发生络合,改变茶汤的特征表现,如出现“冷后浑”。同时低温也限制了高沸点气体分子的扩散活动,使香气的表现产生变化。

如果审评室的温度不能达到审评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空调进行调节。但需要注意空调排放出的气流方向不能直屠朝向温评台,否则在进行多只茶样审评时,可能会导致冲泡时彼此间温度的不均衡,并干扰香气的审评。在夏季利用风扇降温,也同样需要注意气流对室内局部温度及香气审评的干扰。

2、光照

审评室要求光照充足、均匀,但不得有直射的阳光。强烈的阳光将导致光化学反应的发生,会改变茶叶的香气和滋味,造成茶叶风味的下降。不均匀的光线会影响审评人员对茶叶色泽的辨识,对外形、汤色和叶底审评也会产生影响。此外,不充足的光线,还容易使审评人员产生压抑感。

在自然光照不足时,可视需要用人工光源进行部分补充或全部以人工光源替代,此时必须注意光照的均匀性,而且不能使用白炽灯泡或类似的发光源,因为此类光源会导致茶叶颜色失真,与茶叶在自然光下的颜色表现出入极大,影响审评的结果。同样道理,审评室的窗户也不可使用有色玻璃。

3、噪音

审评环境必须保持安静。持续的噪音,对审评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压力,且噪音程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审评人员的压力也会越大。相关的研究表明,强度超过80dB的持续噪音,就能使人情绪失控。在有意无意之中,噪音会导致审评人员出现情绪波动,这必然不利于准确地进行茶叶感官审评。因此必须注意审评室的隔音密封性,并将外源声音音量控制在60dB以下,这一点往往被忽视。

4、异味

审评环境受异味污染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异味随空气飘移污染,在审评室内使用有气味的清洁剂,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并不是只有令人不快的刺激性臭味会造成污染,化妆品、清洁用品及各种外来的香气,都会干扰审评工作。

在建立审评室时,必须考虑到附近的环境不能存在强烈的气味,更不能在审评室内放置、使用有气味的物品。同时,还应注意保持审评室内空气的流通,审评室的门窗长时间关闭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不利于审评工作。

二、审评设备

即使是对同一批茶,甚至同一只茶,审评器具、用水及其他设备在材质、规格和使用方法上的差异,都可能使审评结果出现很大差异。

1、正确选择器具

在通常应用的审评方法中,对各种审评器具均有相应的规定。使用规范的器具,才能正常表现出茶叶的感官品质,才能确保审评结果的重现,也才能使所有的审评术语和评分较为客观和合理。在同时审评多只茶样时,除了注意审评杯、碗的配套外,还需要考虑到瓷质材料在色度上的一致性。

2、重视器具的清洁和维护

审评完毕后审评器具简单地用水冲洗,并不能彻底清除审评杯、碗中的茶汁,虽然当时肉眼不能发现,但杯、碗干透后出现深色痕迹,这必将会影响到以后的审评工作。

茶汤需要入口审评滋味,在多位审评人员同时审评时,有时限于时间、器具数量和效率等,不进行单独审评,此时更要注意自己使用器具的清洁卫生,如可以先将茶汤倒入小杯中再入口等,以免影响他人的审评。

一些评茶人员在审评时会选择纸杯供吐茶用,表面看来既清洁,又便于审评后处理,但目前市售的一次性纸杯因材料的关系,多有化学物质的气味,反而会影响到审评的结果。

3、了解冲泡用水的水质状况

审评时的冲泡用水除了要求透明洁净、无嗅无味外,还应注意水的酸碱度、硬度,及水中所含各种矿物质、离子的数量对审评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茶汤的颜色方面,对香气和滋味的影响更甚。

一般来说,由于茶树在偏酸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因此用稍偏酸性的水冲泡,有利于茶叶品质的良好表现。而偏碱性的水,会使茶叶内含的黄酮类物质产生自动氧化,造成茶汤颜色加深变暗,滋味也失去鲜爽感。

水的硬度不仅影响其pH值,对茶叶内含物质的浸出率也有显著影响。硬水中高含量的钙会与多酚类物质结合,抑制茶多酚的溶解和浸出,影响茶汤滋味。

许多矿物质及溶解的金属离子,如果含量稍高(﹥0.1mg/l),常会使茶汤产生苦涩味,影响茶味的正常表现。如果用含铁量较高的水冲泡茶叶,或茶叶中混有含铁的杂质,还会使茶汤颜色变暗发黑。

三、审评操作

茶叶感官品质受时间、温度等的影响很大,开始审评后,必须依次尽快完成操作步骤。审评步骤是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并结合评茶人员的感官适宜性而建立的。规范有序的操作,是评茶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体现,也是获得正确审评结果的前提之一。

1、培养编号和记录的良好习惯

对专业评茶人员而言,一只茶样的感官审评在数分钟内即可完成。但审评的结果可能不是当时就需要,没有审评记录仅凭记忆难以长期保持对细节的掌握。此外,对一只茶叶的最终评价,是综合所有审评因子的表现后得出的,缺乏记录,有时会忽视某些审评因子的表现。同时审评多只茶样时,尤其是多位评茶人员共同参与审评时,常有移动样盘和审评杯、碗进行相互比较的情况出现,如果没有预先编号,容易引起位置顺序的混淆,进而影响审评的正常进程和结果。

2、保持规范操作的一致性

审评多只茶样时,保持操作的一致性,不仅是对操作动作的要求,还包括对时间等因素的控制。在称取茶样时,样品的代表性是通过操作动作的规范一致来实现的。茶叶审评强调由同一个人完成冲泡和倒茶程序,就是为了确保每只茶样的冲泡时间一致。冲泡后也必须按冲泡的顺序倒茶。审评香气时,需要依次进行热嗅、温嗅和冷嗅,并以此综合评价茶叶香气,这同样要求保持操作的一致性,不可对不同的茶样分别处理,一嗅即过。

3、充分考虑干扰因素,谨慎结论

感官审评的准确完成,建立在了解审评环境和把握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例如审评室内如果光线存在差异,在进行与颜色相关的审评程序时,就需要移动器具,互相换位,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冬季进行审评时,如果室温偏低,审评前还需要用热水烫杯(应注意不可使水进入杯内),以此缓和冲泡过程中审评杯壁的热量散失,减少温度下降过快对审评的干扰。

茶叶各审评因子的感官表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间也存在着很密切的关联性,从外形到汤色,再到香气、滋味,评茶人员在审评中应做到仔细地判断比较,如果某一因子的表现存在明显不同,就必须认真地查证,找出其中的原因。对记录下的评茶术语,也需要进行细致的检查,避免出现误差。

四、审评人员

茶叶感官审评最终是以人为中心来完成的,要消除审评可能出现的误差,评茶人员自身的因素应放在首位。除了针对工作、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外,从技术角度看,同样有一些方面应予以注意。

1、不因个人偏好影响审评结果

茶叶本身是一种偏好型消费饮品,我国茶叶种类繁多而特色各异,各地的饮用习俗也存在很大差异。在评审过程中,评茶人员必须注意评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客观的结论,因此不能将地域习惯和个人爱好带入审评过程,并因此影响到审评的结果。

2、坚持训练,克服感官疲劳

茶叶感官审评是一项需要评茶人员全神贯注,始终保持感觉器官高度敏感性的工作。在审评过程中,评茶人员产生生理和心理的疲劳是自然的。已有的研究发现,感觉器官产生疲劳致使敏感性降低,也是人体对环境的一种本能的适应,只有这样适应现象不利于审评工作的进行。审评人员有目的地进行长期针对性训练,可以提高感觉器官在相关方面的灵敏程度,而且也有助于在长时间、高密度的审评过程中保持感觉器官的敏感性。因此评茶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就需要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坚持进行审评训练。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提高感觉器官抵抗疲劳的能力,达到保持感觉器官敏锐的目的。

3、积极交流,修正感官认识的系统性误差

简练、准确的品质术语便于评茶人员相互交流。评茶术语的熟练使用建立在对茶叶品质的系统化认识之上。这种系统化的认识最初会因每个人感觉器官的感受不同而存在差异,在使用含意相近的术语时,就可能引起理解上的混淆。因此,在掌握、运用评茶术语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交流,有助于取得对茶叶品质的共识,获得对术语一致、准确的理解,消除系统性的误差,从而建立规范、统一的茶叶评判体系。

茶叶冲泡时间多久为合适?


对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注解:中国人“以茶待客”、“以茶待酒”,喜欢喝茶听戏;日本人喝茶讲究“”;英国人习惯喝下午茶,称傍晚为“茶时”;美国人通常用茶袋泡茶……无论哪个国家,从茶的品种、喝茶器具,到冲泡的水温、时间,都有要求,尤其是对时间的把握。

近日,美国《预防》杂志刊文称,研究发现,红茶泡得时间越长,越有益健康。美国塔夫斯大学的营养学教授杰弗里·巴伦博格表示,时间长有利于其中有益健康的黄酮类物质充分溶解,最好泡够5分钟。

国家一级品茶师沈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其他种类的茶叶,冲泡时间也有讲究,以下就介绍几种常用茶叶的冲泡方法。碧螺春芽叶小而细嫩,如冲泡时间恰到好处,才能清汤绿叶、口感香醇。如泡得时间过长,不仅汤色会变黄,而且新鲜度也大打折扣。冲泡时,先倒开水再放茶叶,泡两三分钟即可。

冲泡龙井茶、黄山毛峰前,先给杯子里倒点开水,把茶叶浸泡一下,闻到淡淡的清香后,再加水,盖上盖子泡4分钟。泡够这个时间,茶叶口感更好,其中的有益成分也能有效析出。喝的时候,不要等杯里的水全喝完再加水,喝一半时就加满水,这样可以保持浓郁的口感。

普洱茶属于黑茶,一般泡5分钟,香味就出来了,与茶饼相比,散茶更容易出味。“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也正因如此,冲泡普洱茶最重要的步骤是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第二道茶不仅滤去了茶叶上的杂质,而且更香醇。

另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茶的效果,比如给红茶里加点柠檬汁,抗氧化剂含量可增加80%。另外,奶茶是用红茶作原料,但红茶配牛奶,可能会阻碍某些营养成分的吸收。

干货!投茶量如何控制?


作为一个新手,如何在没有称量器的情况下,还能控制好投茶量呢?一起来看看吧。

1.按比例投茶

茶叶冲泡常用茶水比是1:50,也就是1g茶叶,加50ml水(乌龙茶、紧压茶除外,会用到大概1:30的茶水比例)。

但一般人很难估算容器毫升和茶叶克数,可以用体积投茶的方法来计算投茶量。

2.按体积投茶

绿茶和黄茶:所有茶类中最为鲜嫩的茶类,盖碗冲泡的时候,放差不多刚好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就可以了。

红茶:投茶量与绿茶相似,差不多也是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不过可以稍稍多一些。

ps:大叶种的叶片较大,占的体积大,泡茶时的投茶量要比小叶种红茶更多,红碎茶的投茶量要减近一半。

乌龙茶:按照外形大致分为条形乌龙和球形乌龙,条形乌龙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到1/3,球形乌龙则盖过盖碗底部就可以了。

紧压茶: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有些紧压茶比较紧,“密度较大”,所以可以适当减少投茶量进行微调。

白茶:投茶量会比较大,散茶约占盖碗容量的3/4或1/2;白茶饼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就可以了。

3.其他泡法的投茶量

碗泡法:由于碗泡法是用茶勺取茶汤,添汤的动作会比较慢,且茶叶一直浸在水中,所以即便茶碗较大,也不要投放太多的茶量,不然茶汤容易变浓。

调饮茶:最常见的奶茶,茶水比例差不多1:30。

冷泡茶:按体积来投茶的话,紧压茶以外的所有茶类差不多投铺满容器(玻璃瓶为例)底部的量即可,紧压茶适当减少,以免茶汤过浓。

如何识别和控制茶蚜


茶蚜又名桔二叉蚜。属同翅目,蚜科。各地各茶区都有发生,在嫩梢芽叶上吸汁为害,茶树受害严重时,嫩梢芽叶萎缩卷曲,生长停止,影响产量,降低品质,受害芽叶制成的干茶色暗,汤浊且带腥味,色、香、味均极低劣,蚜虫的排泄物“蜜露”污染芽叶,诱致煤病滋生。除茶树外,还为害油茶、咖啡、可可等。

茶蚜的有翅成蚜长约2毫米,黄褐色,有光泽。触角各节基部淡黄色。前翅中脉分两叉。腹部背侧有4对黑斑。有翅若蚜棕褐色,翅芽乳白色。无翅成蚜近卵圆形,稍肥大,棕褐色,体表有细密淡黄色横列网纹,触角各节基部乳白色,端部黑色。无翅若蚜浅棕或淡黄色。

茶蚜在广东一年发生30代左右,以无翅蚜越冬,甚至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第二年春茶期,随着芽叶伸育的同时,茶蚜虫口迅速上升,至四月中往往会出现一个虫口高峰,夏季气温高,加之台风频繁,虫口显著低落,到秋凉后,即第五轮茶时,虫口又回升,再次出现一次虫口高峰。茶蚜趋嫩为害,多聚集在新梢叶背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且以芽下一、二叶虫口最多,当虫口密度增长或由于气候影响,芽梢粗老时,蚜群中便陆续产生有翅蚜飞迁至新的芽梢上繁殖为害。茶树的繁殖能力较强,在适宜条件下,5-7天即可完成一代,一头无翅胎生雌蚜一生可产35-45头仔蚜。茶蚜的发生跟气候、茶叶采摘和天敌有密切关系。采摘茶园开园后,由于经常采茶,往往已把茶蚜带走,同时也恶化了其生存条件,茶蚜的虫口受到抑制,不会再造成为害。茶蚜的天敌种类很多,如瓢虫、草蛉、食蚜蝇、蚜小蜂等。春季随茶蚜虫口积累,天敌也相应发生,及至茶蚜虫口高峰期,天敌数量骤增,导致虫口急剧下降,如每头食蚜蝇幼虫或瓢虫成、幼虫每日均可取食茶蚜80-117头,因此,只要天敌保护得好,茶园中的茶蚜是无需喷药的,但当天敌数量少,茶园中有蚜梢率达10%以上,有蚜叶平均虫口已达到30头时,则要考虑采用药剂防治,对蚜虫有效的药剂有生物农药如杀蚜素和化学农药如乐果、辛硫磷、敌敌畏。喷射杀蚜素可用50-100倍液,喷射40%乐果、50%辛硫磷、80%敌敌畏可用2000-3000倍液。

采摘茶园,采用分批多次勤采,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同时也是控制茶蚜发生的重要措施。

不盲目施药,以保护天敌,在控制茶蚜发生上也能起到良好作用,在早春还可在冬作物上收集一些瓢虫、草蛉,人工助迁到茶园里消灭茶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