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禅意 一杯茶的心境

发布时间 : 2019-12-23
一杯青茶 早上一杯青茶 一杯青茶香

【www.cy316.com - 一杯青茶】

茶的禅意

六七年前,我很迷茶、迷沉香。那个时候,先是狠狠地学茶知识,什么绿茶、红茶、黑茶、黄茶……然后又把各种茶分成上中下的等次。

内心的喜乐,是追逐好茶的结果——遇上了好茶,就喜,遇不上好茶,就不喜!分别心很大。后来,慢慢地明白,茶其实本无好坏,有些茶在农家的田头,用大茶壶烧煮,用大碗盛了;有些茶在知识分子的案头,用小炉炭烧,用一口杯端着;有些茶在达官贵人家的客厅,由服务人员端着…… 茶,真的有高低贵贱之分吗?

那些年,我到处追逐好茶,然后把好茶藏在家里。

后来我又追逐好的茶器,很是炫耀地用好的紫砂壶,一把还不行,要几把,后来是一百把。然而,茶真的一定要用这些东西来烘托吗?

我们的感觉呢?真正的好茶,应是在我们的感觉里,而不是在紫砂壶或日本铁壶里吧。

茶和茶器,都没有上下之分。分的是我们的分别心而已。是我们的分别心,让茶和茶器染上了人世的俗气,给它们早早地安上了等级,然后又用这些等级来迷惑自己,命令自己或悲或喜。

茶的真境界是什么呢?

一杯茶是一个宇宙,进入茶,就进入了宁静、淡泊、安乐的另一个宇宙,是空无的茶气中万籁寂灭、心物两忘、超然独立的心境。

精选阅读

以恭敬心喝一杯茶,禅意而养生


以恭敬心喝一杯茶,禅意而养生

贤者任重而行恭

知者功大而辞顺

禅茶一味,喝茶也是养生

茶,一杯茶,参和悟在心境,心境明彻,即使市井喧嚣,人境愚拙,不过是一次品茶,品的是茶,听的是家常,赏的是世态百像。

从古至今,中国人发明的茶流传到世界各地,喝茶的人越来越多。喝茶有什么好处?喝茶不仅能养生,还可以治病,甚至喝茶还有神奇的修行功效。

专家常说:“治病不如防病,药疗不如食疗”。喝茶让人懂得春夏秋冬的特点,适应气候的变化;喝茶让人学会保持平和的心态与规律的起居;喝茶也让人懂得调节包括饮食在内的阴阳平衡,使身体刚柔相济。

人与自然和谐,人的心态和谐,人的身体和谐,做到了这些,不会伤害身体。为什么说“喝茶就是修行”呢?所以佛教禅宗里很重视喝茶,很多练习武功、内功和文化大师也很重视喝茶修行。禅茶一味,以恭敬之心来对待一杯茶,领悟的就是喝茶的过程和收获的道理,当静下心来、认真地面对一件事物时,就会发现:人生修行,恭敬以待,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加持。

禅茶一味,到底什么味

茶,天地之精气所化生。真正的好茶是有很强的“茶气”的,从我们的传统科学来说,一般心神不宁的人喝几杯好茶下去后,心就能变得安定很多,也有人喝几杯茶下去后会有很强的打嗝现象,这都是“茶气”的作用。上等好茶还蕴含有高能量的“茶气”,“茶气”能让人当下神清气爽,耳聪目明,不仅能明显改善诸如身体不适之类的小问题,而且很多修行、生活中的难题可以当下迎刃而解。

会喝茶,慢慢感受茶的博大精深,就会对各种修学精益求精的追求,对喝茶有益健康养生予以更大的传播。

用心喝茶的过程,人能感悟到静的力量,心不静是泡不好茶、喝不好茶的。心静时,就会觉察到自身的很多问题,从而反省自己,渐渐地提高自己。同时心静时也容易心定。佛家语“戒定慧”,定而后生慧,心定了往往容易产生智慧。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禅茶到底是什么味?

从修行中说

禅茶一味是对人生的苦涩鲜甜的体会

恭敬对茶,也是认真对己

茶,还讲究温而含蓄。茶既被上升到阳春白雪,茶在上层并称为琴棋书画诗酒茶;但茶又能走进生活,自古就有一句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独占一位。不只是代表茶在百姓心中的重要,它也最能代表茶谦和温雅的性情,淡泊而明性,能容天下。只有把茶的综合起来看,才最能代表茶叶的真正精髓:茶积香淡散,味苦而后甜。尤似人生少不更事,愣而不知进退,而后,逐香渐郁,人生也开始丰和日盛。

淡泊而明心。心,在心境,也在于修心。修身养性,是心性,也是意。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心与心之间,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

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认知去评论一个人,判断一件事的对错。不要苛求别人的观点与你相同,不要期望别人能完全理解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观点。

沉淀自己的心,静观事态变迁。与人相处,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让勿究。事事都不会太满,太满无路;待人也一样,不能太苛,太苛就无友。懂得退让,方显大气;知道包容,方显大度。

恭敬对茶,回馈喝茶人

以一颗恭敬心,看身边事;以一颗谦卑心,看身边人。人心是杯子里的茶,水因为火的热量而沸腾,当欲望暴涨,唯有沉淀于心,才能安静下来,不烦不恼。

恭敬喝茶,是人生的一种状态。不要说是一杯茶,就算是白开水,用恭敬心去喝,她都会是甜的。恭敬之心,除了对人、对事,还包括我们对各种宏大的、乃至未知的事物抱有尊重和敬畏的态度。当一杯暖暖的茶,端到面前,请怀有恭敬之心,也会收获到意想不到。

恭敬、放低自己

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知止所以不殆

倾听一杯茶 用心泡好一杯茶 茶的最高境界


禅茶文化里的八个境界

所谓茶文化,其实什么都不是,一个空名头,但是真正面对茶,你能有自己感悟,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无非是这样而已。大多时候,人是容易被他人感染的,把别人的感悟也以为是自己的,最坏的情况就是人云亦云,相反的观点都能点头称是。

我自身的经历有点怪异,也没有可借鉴性,以后有机会再说。但绝大多数人的经历都是相同的,刚开始只是喝茶,喝着喝着发现喜欢上茶,于是就想学茶。一个人应该从什么时候才算是在喝茶,我觉得是从想学茶开始的,以前那叫解渴,和喝汽水饮料没区别。真正喝茶,就是从你想懂茶那一刻开始,从你愿意去倾听一杯茶的那一刻开始。

第一个境界,初入茶道

刚开始学茶的人都是迷糊的,东家说东家的道理,西家唱西家的戏。学茶的第一个境界,就是形成主见。不管谁的说法都好,都能用心去想,去领悟,然后做出判断。不一定偏向哪一方,但至少有了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的观点都是脆弱的,可能遇上某个更权威的茶人,你的观点就荡然无存了。更危险的想法就是:算了,想那么多干嘛,跟着大师就对了。

儒释道为什么能发扬至今五千年?是因为后人从他们的思想中受到了启发,发扬光大的。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听取别人的观点,然后慢慢形成自己。

第二个境界,重归迷茫

当你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就会开始形成自我,形成圈子,与你观点相同的,与你观点相左的。这个时候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各种前后矛盾的说法蜂拥而至,唯心的观点,唯物的主义。对各种观点的解释保持怀疑,对各种大师表示不信任,甚至灰心丧气,认为这里头乌烟瘴气。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心里就开始迷茫,不知道上哪求知求证。只有自己踏上这条道路去寻,与你相伴的只有你的茶,这时也才是真正的学茶之旅。

第三个境界,包罗融合

从这个时候开始,你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买书,看书,结交茶友,向大师靠拢,每一个观点都会格外注意,从中剔取出赞同或反对的意见。听到相同的观点,你会感到亲切;听到不同的观点,会寻找相同的地方;听到完全相反的观点,就会觉得有隔阂。你当初的观点,已经在你心里种下了种子,长出了苗芽。你从相同意见中吸取养分,在不同意见里经历风雨。种子的根部会去寻找最肥沃的土壤,来坚实自己,上边长出枝叶,以抵挡风雨。什么时候根扎稳了,什么时候就算初成了。

第四个境界,弥补不足

经历了之后,才能知道世界有多大,才能真正虚心下来求教。想要再进步,就不单单是要靠更多的见解,更多的知识了,还要表现在你的思想逻辑变得严谨了,心态气度变得谦虚了。对待别人提出的问题,心里头懂,但不要总说自己都懂。因为你懂,你就关上了一扇别人原本想为你开启的大门。遇到不同的思想时,先抛弃自己已懂的东西,从零学起,完全虚心地去了解它。

第五个境界,化繁为简

当求学所得越多,钻研得越深,知识越多之后,以往那些零碎的知识,片面的见解就都没有了,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融汇一串。这个时候再遇到以往的问题时,都能举一反三了。有了中心思想,化繁为简,感觉一两句话就可以了。古今的大哲学家、圣贤,都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解释一切道理了。爱因斯坦发现计算整个宇宙的能量守恒,也不过是“E=MC^2”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道理看得越透,越是无话可说。反而初学之人,专业名词越多。

第六个境界,运用自如

学茶到了这个程度,已经不再高谈论阔什么问题了。一件大事可以当成小事来说,一件小事可以包容着不说。不喊腔调,实实在在地去引导他人学茶,甚至劝你。对待乐意学习的人用乐意的态度,对待无心学习的人随喜随缘。

第七个境界,下山

学茶的旅程犹如登山,一览众山小是畅快的,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何其之难。顶峰之上再无路,怎么办?下山吧,这趟旅程酸甜苦辣都尝过了,山顶还有什么好留恋?自以为成为大师,沾沾自喜吗?看着初学者像看着当初的自己,感觉良好吗?这不是“不与培娄为类”,实为自大自满之心已生,要不得,还是下山吧。

第八个境界,生活茶

学茶之旅到此已经结束,但是否都已经忘了学茶的初心?嘴刁了,要求高了,讲究排场了,这不是你该学到的东西。俗话说:琴棋书画诗酒茶,柴米油盐酱醋茶。很多人知道这两句话,但是为什么前后两句都有的,就只有茶,很少人知道。因为只有茶,可高可低,能入禅,亦能入世。但凡人终究不是出家人,一味追求禅茶并不正确,所以生活茶,才是学茶的最终回归。佛讲:父母即是佛,侍奉父母便是侍奉佛。学茶亦如是,用心泡好一杯茶,给你的父母、亲友,这才是学茶的最高境界。

茶的禅意


品茶与参禅,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交融。参禅的前奏是品茶,品茶的目的是参禅。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追求精神境界。一茶一世界,进入茶的世界,便是进入了宁静、自然的另外一片天地,那是超越世俗的淡泊心境。

“茶,一口为饮,二口为喝,三口为品”。心静才能品茶,茶器自然精细,用碗是绝对不行的,即使是经过精雕细琢的茶碗也不行,也会伤了茶的雅致。然后,静静地品饮。可以放空自己,也可以思绪万千;可以谈古论今,也可以唠叨生活琐事。品茶如同品人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参禅打坐同样是在参悟人生。

人们习惯将事物分为三六九等,茶叶也是一样,有上中下的等级。然而,茶,真的有高低贵贱之分嘛?

茶,本没有上下之分,分的是世俗分别心而已。是世俗分别心,让茶染上了人世的俗气,给它们早早地安上了等级。茶和粥的区别,好似白云与尘土,一个高洁,一个俗气。好比明眸皓齿的大家闺秀还是端庄典雅的现代淑女,也不想在喝粥时施展自身的魅力。

天/这样蓝/树/这样绿/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的安宁和美丽……该诗句出自席慕蓉的《禅意》。我们不知作者是否伴着一杯清茶写下这首诗的,然而,作者在写这首诗的心境与一杯茶的禅意却是相同的。相信,众多茶友在品茶之时,也是同样的心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