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 茶源于尘土却化于流水

发布时间 : 2019-12-23
一杯青茶 早上一杯青茶 一杯青茶香

一杯青茶。

一杯春茶满园春色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茶源于尘土却化于流水,有一茶在手,便可以尽揽春色,将春色三分让全身受用。叶短情长,江南风物的灵气,就这样迢递于上下五千年绵延至华夏子孙的血管末梢。这种魅力实在令人无法拒绝,甘愿随着它从口腔而食道而脏腹,让自己的万千心事随之奔腾激越而沉静于安详。

捧起茶来,想到的就是放下。

爱茶人说,茶含在口中,烦恼便抛出云外,人只有放下,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水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春茶是一种品质,工作,要用国际的速度要求自己;喝茶,则要以古人的刻度丈量。

佛教认为,放下最难。在庸庸碌碌的世界里,放不下的人是绝大多数。大家为名忙为利忙,嘴里念叨着《好了歌》却什么也舍不得放不开,深深被俗世的尘埃掩埋。

以入世的观点看,功名与声誉、金钱与其他,人拥有得越多,似乎就越成功,似乎越值得肯定。然而,附着的光芒与成就增多了,人在得到利益的同时也会感到窒息。因为黄金虽然贵重,但你如果全都背在背上就会被压死。

这时,何妨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来泡一杯春色。

浪乍起,春山如簇层层叠叠,如御风群舞绿波荡漾。继而趋静,竹雨缤纷翩翩而下,终于归乎宁静。此时捧起,雾色迷漫影影绰绰,如水墨大写意。这已不是手中的茶,不是墙上的画,是胸中万千的气象,是锦绣山河浓缩于身体里的悠然心会。

大气象自有大意境,大心胸自有大手笔,而大韬略自有大成功。

茶被中国各个阶层各种人群深深地接受,所以它总在交织与传递着一种情绪,就是你很难得到的东西。是得与失的交流,是高贵与底层的平衡,更是理想主义与平凡生活的交融。不过夏茶苦、秋茶涩,只有春茶是甜的。每个人在品春茗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只属于他自己的唯美的境界。所以,春茶能为我们艰难跋涉于荒漠的时候,清扫花径。

回甘的春茶,带着让人悠然心会的闲情,会飘然而至。江南三月。梨花落后清明,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工作之余的一口茶带来的白日梦,让人偷得浮生半日闲。我们虽然不能完整地拥有天地万物,不能永恒地保持春天的甜蜜,但我们可以拥有一杯茶。它是春的讯息,自然的信使,那一叶,一口,一杯,春光悠然,时间停滞,我们尽自体味拈花微笑。

我们不能兼得人生所有的幸福,不能经历世间各种美妙时刻,但我们可以拥有一杯茶,它是美的书简,是生活的情致,那一丝苦,一丝涩,一丝甜,包含了多少悲喜的激荡,生命的共鸣,小我的宇宙因此而开阔,我们虽心平气和却更热爱生命。自是人生常恨水长东,生命苦旅却携着后花园前行,在那里人类可以放下困境和怀疑,尽情地舒展精神休养生息。

也许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后花园,只是,我们中华民族,跋涉时带着的,就是这一包春茶。

小编推荐

一杯黑米茶


我家的厨房里,一直有黑米,每次磨豆浆时,加两把进去,磨出的豆浆颜色变黑,再放点儿糖,喝起来浓厚香甜,让人想起小时候最喜欢的黑芝麻糊,心里感觉分外温暖。那天去好友家,发现她手里捧着一杯黑色的茶,喝得美滋滋的样子,看见我好奇,她立刻洋洋得意向我显摆:“这是我自己做的黑米茶,要不要尝尝?”

一杯黑米茶喝下去,感觉确实很好喝,赶快虚心求教了一番,回到家依葫芦画瓢,也开始动手制作。取出1斤左右的黑米,用清水反复冲洗,防止做出来的茶里会有杂质。黑米洗好了,放到一边沥出水,大约需要半个小时。然后把锅烧热,黑米倒进去,用大火炒5分钟左右,这样才能保证黑米中的水分完全蒸发掉。

接下来改成小火,慢慢炒,慢慢搅拌,直到黑米开裂,露出里面那白色的米心为止,这大约需要20多分钟的样子,一定要保持耐心呀。炒好的黑米,有着诱人的香味,将它直接放到大口的玻璃瓶里,密封好,防止变潮。每次想要喝的时候,用勺子盛些出来,放到杯子里,加滚烫的开水,如果喜欢甜,就稍微加一点儿糖或蜂蜜,焖上10分钟左右,就可以喝到又香又浓的黑米茶了。

黑米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大米,属于糯米类。黑米外表墨黑,营养丰富,有“黑珍珠”和“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誉。《本草纲目》中对它有记载:黑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功效。对于生活节奏紧张的现代人来说,常喝黑米茶,更是能够抵抗致癌物质的产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最令人开心的是,如果你是爱美的女士,多喝黑米茶还可以起到消温解毒、健脾减肥的功效呢。

倾听一杯茶 用心泡好一杯茶 茶的最高境界


禅茶文化里的八个境界

所谓茶文化,其实什么都不是,一个空名头,但是真正面对茶,你能有自己感悟,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无非是这样而已。大多时候,人是容易被他人感染的,把别人的感悟也以为是自己的,最坏的情况就是人云亦云,相反的观点都能点头称是。

我自身的经历有点怪异,也没有可借鉴性,以后有机会再说。但绝大多数人的经历都是相同的,刚开始只是喝茶,喝着喝着发现喜欢上茶,于是就想学茶。一个人应该从什么时候才算是在喝茶,我觉得是从想学茶开始的,以前那叫解渴,和喝汽水饮料没区别。真正喝茶,就是从你想懂茶那一刻开始,从你愿意去倾听一杯茶的那一刻开始。

第一个境界,初入茶道

刚开始学茶的人都是迷糊的,东家说东家的道理,西家唱西家的戏。学茶的第一个境界,就是形成主见。不管谁的说法都好,都能用心去想,去领悟,然后做出判断。不一定偏向哪一方,但至少有了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的观点都是脆弱的,可能遇上某个更权威的茶人,你的观点就荡然无存了。更危险的想法就是:算了,想那么多干嘛,跟着大师就对了。

儒释道为什么能发扬至今五千年?是因为后人从他们的思想中受到了启发,发扬光大的。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听取别人的观点,然后慢慢形成自己。

第二个境界,重归迷茫

当你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就会开始形成自我,形成圈子,与你观点相同的,与你观点相左的。这个时候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各种前后矛盾的说法蜂拥而至,唯心的观点,唯物的主义。对各种观点的解释保持怀疑,对各种大师表示不信任,甚至灰心丧气,认为这里头乌烟瘴气。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心里就开始迷茫,不知道上哪求知求证。只有自己踏上这条道路去寻,与你相伴的只有你的茶,这时也才是真正的学茶之旅。

第三个境界,包罗融合

从这个时候开始,你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买书,看书,结交茶友,向大师靠拢,每一个观点都会格外注意,从中剔取出赞同或反对的意见。听到相同的观点,你会感到亲切;听到不同的观点,会寻找相同的地方;听到完全相反的观点,就会觉得有隔阂。你当初的观点,已经在你心里种下了种子,长出了苗芽。你从相同意见中吸取养分,在不同意见里经历风雨。种子的根部会去寻找最肥沃的土壤,来坚实自己,上边长出枝叶,以抵挡风雨。什么时候根扎稳了,什么时候就算初成了。

第四个境界,弥补不足

经历了之后,才能知道世界有多大,才能真正虚心下来求教。想要再进步,就不单单是要靠更多的见解,更多的知识了,还要表现在你的思想逻辑变得严谨了,心态气度变得谦虚了。对待别人提出的问题,心里头懂,但不要总说自己都懂。因为你懂,你就关上了一扇别人原本想为你开启的大门。遇到不同的思想时,先抛弃自己已懂的东西,从零学起,完全虚心地去了解它。

第五个境界,化繁为简

当求学所得越多,钻研得越深,知识越多之后,以往那些零碎的知识,片面的见解就都没有了,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融汇一串。这个时候再遇到以往的问题时,都能举一反三了。有了中心思想,化繁为简,感觉一两句话就可以了。古今的大哲学家、圣贤,都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解释一切道理了。爱因斯坦发现计算整个宇宙的能量守恒,也不过是“E=MC^2”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道理看得越透,越是无话可说。反而初学之人,专业名词越多。

第六个境界,运用自如

学茶到了这个程度,已经不再高谈论阔什么问题了。一件大事可以当成小事来说,一件小事可以包容着不说。不喊腔调,实实在在地去引导他人学茶,甚至劝你。对待乐意学习的人用乐意的态度,对待无心学习的人随喜随缘。

第七个境界,下山

学茶的旅程犹如登山,一览众山小是畅快的,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何其之难。顶峰之上再无路,怎么办?下山吧,这趟旅程酸甜苦辣都尝过了,山顶还有什么好留恋?自以为成为大师,沾沾自喜吗?看着初学者像看着当初的自己,感觉良好吗?这不是“不与培娄为类”,实为自大自满之心已生,要不得,还是下山吧。

第八个境界,生活茶

学茶之旅到此已经结束,但是否都已经忘了学茶的初心?嘴刁了,要求高了,讲究排场了,这不是你该学到的东西。俗话说:琴棋书画诗酒茶,柴米油盐酱醋茶。很多人知道这两句话,但是为什么前后两句都有的,就只有茶,很少人知道。因为只有茶,可高可低,能入禅,亦能入世。但凡人终究不是出家人,一味追求禅茶并不正确,所以生活茶,才是学茶的最终回归。佛讲:父母即是佛,侍奉父母便是侍奉佛。学茶亦如是,用心泡好一杯茶,给你的父母、亲友,这才是学茶的最高境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