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树笔凝君山茶

发布时间 : 2020-02-19
花茶君 君品鉴白茶 绿茶和山茶

花茶君。

“湖南二百年文章之盛,首推曾(国藩)、吴(敏树)”。这是清末湘军重要将领、兵部侍郎,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对岳阳文学家吴敏树的评价。而声名显赫的曾国藩则称赞吴敏树的文章:“字字如履危石而下,落纸乃迟重绝伦。”曾国藩甚至以自己身后的墓志铭相托,可见吴敏树文名之盛。然而就是这位大名鼎鼎,才华横溢的岳阳文人却不屑为官,他多次谢绝曾国藩、左宗棠邀其入幕的邀请,甚至以“吴家人不当盐贩子”为由,拒绝了曾国藩荐举他担任两广盐运使的肥差,甘守清贫,以读书著书为乐。他曾经与从弟吴土迈一道在君山岛上构筑“九江楼”“鹤茗堂”“听涛阁”与“北渚亭”,从而与君山茶结下不解之缘。从吴敏树留下的《柈湖文集》《柈湖诗录》《湖上客谈》等著作中,可以窥探到不少与君山茶有关的诗文。

《君山月夜泛舟记》可说是吴敏树古文名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描写了吴敏树和几位友人月夜游君山,最后“入一老庙具茶”的情景,文笔优美,自清末以来为多种散文范本所选。吴敏树在他的“响山泉”中首先记叙了自己发现君山响山有股清泉特别适合烹泡君山茶的经过:“君山旧未闻名泉,而响山旁壑中丛薈蒙翳,有泉眼流甚大,稍前即落湖中……唐陆羽论茶辨水以山水漫流为上,此泉足是。君山产名茶,复观此泉,岂非天地间异美之钟聚也。”吴敏树接着写道:“地道何人识,山空试履声。更闻幽壑响,中注活泉鸣,来想龙宫沸,烹宜鹤茗清。水中谁第一?扬子浪知名。”唐代茶圣陆羽在回答湖州刺史李季卿“煮茶用什么水最好”时,陆羽说:“扬子江上的南零水。”因此茶人都以扬子江上的南零水为第一。而吴敏树却为此翻案,一个“浪”字把“水中第一”的扬子江冠以浪得虚名,而真正的第一应该非君山岛上的响山泉莫属,吴敏树还在“我爱君山好”五首五言律诗中称道:“我爱君山好,君山土物新。竹多尚有泪,茶少绝无尘。”君山岛四面环山,岛上的茶叶灰尘都沾不着,自然是天下稀有极品了。吴敏树写柳毅传书的桔井时也不忘带个“茶”字。“灵桔已枯神井活,庙僧时捧贡茶瓯。”

更难能可贵的是,吴敏树对君山茶的情有独钟还表现在他体贴民情,关注君山茶的兴衰成败。“近日君山苦病茶,军官买送大官家。无人为作云膄使,清绝江南相国衙。”吴敏树写这首诗的背景是:他在君山买了三斤茶,其中两斤送给了曾姓老友,还有一斤送给了岑姓老友,但这位岑姓老友十分喜爱君山茶,一斤不够,于是吴敏树再去买时只买到八两。而君山茶近来越来越少了,本来很少的君山茶又让那些军官买去送上司了。因此吴敏树买的茶凑不到一斤,只能买一半,不能满足岑姓老友的愿望。由此,吴敏树在他的《湖上客谈》一书中生动描述了动荡时代君山茶的命运:“贡茶,君山岁十八斤。官遣人监僧家造之,或至百斤,斤以钱六百偿之。僧造茶成,已斤费二千余钱矣。向时,买者可得四千。近以军事就武弁过此,必买茶以馈大官,斤率九千六白,多则十二千,僧利害略相当。然事平,军船日少,茶已不售,而官供如故,则败茶之道也。”吴敏树用数字说话:造一斤君山茶的成本是二千余钱,而官府强摊的价格却只有六百钱,造茶成本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按市场价格卖给商贾游客的价格是四千,卖给有钱的军官们则是九千乃至上万,这样种茶僧人的亏损还可以拉平。但高价买茶的顾客不来了,而官府逼着摊派上缴的茶数量如故。价格还是照样低,因此君山茶就败在这个缘故上。

吴敏树在君山到底住了多久,无从查考,但从相关资料分析,吴敏树曾和他的胞弟吴庭树在老家岳阳县鹿角筑有“听雨楼”,共研文章,磨炼笔锋。后吴庭树病亡,吴敏树遂废楼不居。而君山“九江楼”“鹤茗堂”,也是他与从弟吴土迈于同治元年(1862年)春正月一道构建的读书处。两兄弟常从老家驾舟载书来此读书。后吴土迈从左宗棠赴陕甘作战,历数年以四名京堂客死泰安军次,时在清同治九年(1870年)。因此吴敏树除同治七年金陵平定后应曾国藩邀请赴江浙游历一段时间外,至少有十年的大半时间在君山居住。直到从弟吴土迈客死外乡,吴敏树才不忍居其旧楼而于同治十一年(1873年)抱病赴长沙主修《湖南通志》,同年病殁于通志局。

作为一位与君山茶有着十年缘分的文学家、经史学家,君山岛上留下了他许多的诗文。如果能够在君山景区恢复当年吴敏树、吴土迈兄弟的“九江楼”、“鹤茗堂”等读书品茗的景点,使这位在清代文学史上自成“柈湖文派”的湖南通儒和他的著作一道,进入万千游客的视野,那么应该会给名誉中外的君山茶增添更多而又更有趣的文化内涵。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文化之:君山茶


君山茶简介

君山产茶有悠久的历史,据君山岛上的崇明寺墙上明朝嘉靖年间中宪大夫孙继鲁所立石碑文记载,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是舜帝南巡时,由其妃子娥皇和女英亲自播种。从有文字记载的歌赋和史料记载的资料来看,唐代君山即已开始产茶,如嘉靖年间万年淳《君山茶歌》中说君山之茶不可得,只在山南与山北。……李唐始有四品贡,从此逐为守令职。……同治《湖南省志》载:“巴陵君山产茶。……岁以充贡。君山茶盛称于唐,始贡于五代。”当时称“黄翎毛”,宋时称“白鹤茶”,清朝时称“旗枪”。

君山茶在古代有僧侣种植,相传君山有48庙,每座庙边都有一块小茶园,茶叶产量很小,《巴陵县志》云:君山制茶自国朝(清)乾隆46年(公元1781年)始,岁贡18斤,有贡兜(叶片)、贡尖(芽头)两个品种。

君山茶,是中国久负盛名的名茶之一。始干唐代,清代纳入贡茶。君山,为湖南岳阳县洞庭湖中岛屿。岛上土壤肥沃,多为砂质土壤,年平均温度16~17度,年降雨量为134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较大。春夏季湖水蒸发,云雾弥漫,岛上树木丛生,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山地遍布茶园。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

君山名茶以“君山银针、君山毛尖”为主,因产于闻名天下的洞庭湖君山岛而得名。“君山银针”更以其优越的品质,传统的制作工艺,精美的造型而雄居我国十大名茶之列。由于岛上土地面积限制,君山茶现有种植面积仅307亩,年产“君山银针”400多公斤,“君山毛尖”2000多公斤,远远供不应求。据市场调查,君山茶的年市场需求量在8万公斤以上,该项目拟扩种君山茶4600亩,其中云雾山2000亩,珠目山1500亩,天井山1100亩,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君山茶3.5万公斤,其中君山银针5000公斤,君山毛尖3万公斤,项目用地约100亩(不含种植面积)。

君山茶美丽传说

从前,在岳麓山腰的白鹤泉附近,住着一个叫杨青的穷书生。经过十年寒窗苦读,这年秋季,杨青赴京赶考。路过岳阳,只见洞庭湖中的君山岛风光秀丽,绿树成荫,杨青便乘船到了岛上。岛上有一古庵掩映在绿树丛中,杨青走进庵中,跪在菩萨面前,祈祷观音菩萨保佑自己金榜题名。祈祷完刚要离开,却看见站在一旁的小尼姑端庄秀丽,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杨青一问才知这小尼姑法名慧净,原是附近一个穷秀才的女儿,母亲早丧,与父亲相依为命。谁知上月父亲又抛下她一人撒手归西,为了埋葬父亲,她恳求庵主慈悲,帮她葬了父亲,她愿削发为尼。庵主见她可怜,便答应了她的要求,埋葬了父亲后,她便成了庵里的小尼姑。

杨青听后,非常同情慧净的遭遇,他见慧净知书达理,善解人意,顿生爱慕之心。为了赢得小尼姑的芳心,杨青一连五日来到庵中向慧净表达爱意。慧净对杨青说:“我已是出家人,身不由己,如果你一定要娶我,必须征得庵主同意,只有她答应了,我才能嫁你。”杨青兴奋地说:“只要你同意,我看庵主不会为难我们。”谁知,杨青找到庵主,庵主却断然拒绝说:“慧净已是出家人,除非是当今皇上降旨,否则你休提此事。”杨青见庵主把话说绝,便说:“你就等着吧,我一定要娶慧净!”

杨青到了京城,用平生所学答完考卷,果真金榜题名,考中了状元。金殿见驾时,皇帝见杨青一表人才,谈吐不俗,心中大悦,便问道:“爱卿有什么愿望,可告诉朕,朕一定满足你的要求。”杨青脆在金殿上,禀奏道:“谢皇上恩典,臣不求高官,只想求皇上赐臣与君山慧净尼姑成婚。”皇上见杨青质朴坦诚,把爱看得胜过高官厚禄,觉得甚为难得,便说:“难为你一片痴情,朕就赐你与慧净成婚。”说完,立即下旨,赏银三万,恩准杨青马上去君山与慧净完婚,然后来京授官上任。杨青喜出望外,叩头谢恩后,带着圣旨赶赴君山。

杨青晓行夜宿,马不停蹄赶到君山。庵主见皇上赐婚,不敢抗旨,只得允许慧净还俗。杨青深情地看着慧净说:“我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可慧净却说:“相公,我还要送皇上一份礼物,表示感谢之情。”第二天天不亮,慧净趁晨雾未散,来到庵后四棵老茶树边,将茶树上的嫩芽一颗颗用嘴噙下,制成一小袋茶。婚后三日,杨青要赴京授职,慧净捧出一袋茶叶说:“相公,这包茶是我的一片心意,请你一定要在金殿亲手烹水泡茶,敬奉皇上,以表你我的感激之情。”杨青称赞说:“夫人真是有心之人,我家不远的山腰有股白鹤清泉,泉水甘冽、清凉,我们就用这泉水泡茶,晋献给皇上,表达你我夫妻对皇上天高地厚之恩的感谢。”慧净连连称妙。杨青带着君山茶和白鹤泉水进京金殿面圣,杨青叩头谢恩道:“皇上,这是我夫人为皇上特制的君山茶,臣想煮水泡茶礼奉皇上,以表我夫妻对皇上的感激之情。”皇上心想:朕喝遍了天下名茶,君山茶怎能及其万一,不过状元公金殿为朕烹水献茶,却是件新奇稀罕的事,因此,立即准奏。

杨青搬来炉、炭,生火将泉水煮沸,将茶泡好,然后跪捧给皇上。皇上接过茶杯,揭开杯盖,只见杯内水雾升腾,聚成一双白鹤,由杯内缓缓飞出,绕殿一周后,腾空而去。文武百官见了齐声说:“此乃吉兆,预示着皇上洪福齐天,国泰民安。”皇上龙颜大悦,闻着香气四溢的茶香,轻轻啜了一口,只觉茶水馨香,沁人心脾,茶味甘醇无比,便问道:“爱卿,此茶产于何地?此水来自何方?”杨青这才将茶叶的来历及取水的地方奏明皇上。皇上非常感动,立即钦授杨青为翰林院大学士,并赐慧净蜀锦千匹,杨青立即叩头谢恩。接着皇上又下旨,令岳阳府贡君山茶,从此,君山茶成了贡茶。

君山茶历史渊源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李白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诗)。这是唐代两位大诗人对洞庭君山的抒情诗章。“玉镜嵌君山,银盘托青螺”确是壮景奇观。君山和君山名茶,历来结下不解之缘,清代万年谆有诗云,“试把雀泉烹雀舌,烹来长似君山色。”

君山,又名洞庭山,本身就是神山仙境的意思,历史上流传着许多神奇的传说。相传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不幸死于九嶷山下,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奔丧,船到洞庭被风浪打翻,湖上飘来七十二只青螺,把她们托起聚成君山。爱妃南望茫茫湖水,扶竹痛哭,血泪染竹成斑,后人称为湘妃竹。“斑竹一枝干滴泪”,成了后世爱情忠贞的象征。因为她们是君妃,故把这里定名为君山。脍炙人口的柳毅传书的故事,也发生在君山。这里有柳毅井,井水烹茶酿酒、清香芬芳。还有龙涎井、飞来钟和用秦始皇的御玺盖的“封山”印。君山有大小七十二峰,每个山峰都有一个名字,每个山峰都有异景奇观,每个景观又都有一段优美动听的故事。

君山所在的岳阳市,古称岳州。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中有关于邕沏茶的记述。清代江昱《潇湘听雨录》记载:“湘中产茶,不一其地。……而洞庭君山之毛尖,当推第一,虽与银城雀舌诸品校,未见高下,但所产不多,不足供四方尔。”清代袁枚《随园食单》记述:“洞庭君山出茶,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很少。”清代黄本骥《湖南方物志》全面记述了湖南产茶的概况,作者在记述岳州茶时,除引用《岳阳风土记》、《潇湘听雨录》、《随园食单》外,又引用《湖南省志》“巴陵君山产茶,嫩绿似莲心,岁以充贡”。庄晚芳《中国名茶》一书中说:《红楼梦》中的“老君眉茶”就是君山银针。

《巴陵县志》云:“君山贡茶自清始,每岁贡十八斤,谷雨前,知县邀山僧采一旗一枪,白毛茸然,俗呼白毛茶。”曾燠诗云,“一旗一枪此时采,煎入瓷瓯湘水毛。”这里说的白毛茶和《潇湘听雨录》中说的毛尖,就是君山毛尖。同治十一年《巴陵县志》引清代吴敏树《沏山客谈》记述:“贡尖下有贡兜,随办者炒成,色黑而无白毫,价率千六百,粗五十止,其实佳茶也。”可见君山茶有“贡尖”、“贡兜”之分,把茶叶来回来进行拣尖,分开芽头称尖茶,白毛茸然,用作纳贡,又称贡尖。余称贡兜,质量也不差。君山银针可能就是“贡尖”或由”贡尖”演变而来。50年代初期制君山银针就是采用拣尖精选芽头。因此,君山银针始于清代之说,较为可信。

徐珂《梦湘呓语》中,记述了文人墨客品茗论茶,说茶滋味以“轻清为佳”,太淡太浓都不好,“故君山为贵”。又说“东坡云,茶欲其白,琦尝饮君山茶矣,则茶之至白者也。君山庙有茶树十余棵,当发芽时,岳州守派员监守之,防有人盗之也,岁以进贡,郊天时用之,以其叶上冲也……”文中东坡即北宋东坡居士——苏拭,由此可见君山产茶始于唐宋年间。

君山茶气候特点

君山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一般为红、黄壤土,适应中性偏阴的植物生长,特别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君山为湖南省洞庭湖中一个小岛,位于岳阳城西15公里处。岛上土壤肥沃,多砂质壤土,年平均温度16--17℃,年平均降水量1340毫米。3--9月间相对湿度约80%,春夏季湖水蒸发,云雾弥漫,岛上竹木丛生,生态环境适宜种茶。

君山银针采摘开始于清明前三天左右,直接从茶树上拣采芽头。为防止擦伤芽头和茸毛,盛茶篮内衬有白布。芽头要求长25—30毫米,宽3—4毫米,芽蒂长约2毫米,肥硕重实,一芽头包含三、四个已分化却未展开的叶片。雨天不采、露水芽不采、紫色芽不采、空心芽不采、开口芽不采、冻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瘦弱芽不采、过长过短芽不果,即所谓君山银针的“九不采”。

君山茶制作工序

君山茶制造特别精细而又别具一格,分杀青、摊凉、初烘、初包、复烘、摊凉、复包、足火八道工序。历时三昼夜,长达70多小时之久。

杀青:在20°的斜锅中进行,锅子在鲜叶杀青前磨光打蜡,火温掌握“先高(100--120℃)后低(80℃)”,每锅投叶量300克左右。茶叶下锅后,两手轻轻捞起,由怀内向前推去,再上抛抖散,让茶芽沿锅下滑。动作要灵活、轻巧,切忌重力摩擦,防止芽头弯曲、脱毫、茶色深暗。约经4—5分钟,芽蒂萎软,青气消失,发出茶香,减重率达30%左右,即可出锅。

摊凉:杀青叶出锅后,盛于小篾盘中,轻轻扬簸数次,散发热气,清除细末杂片。摊凉4—5分钟,即可初烘。

初烘:放在炭火炕灶上初烘,温度掌握在50--60℃,烘20—30分钟,至五成干左右。初烘程度要掌握适当,过干,初包闷黄时转色困难,叶色仍青绿,达不到香高色黄的要求;过湿,香气低闷,色泽发暗。

初包:初烘叶稍经摊凉,即用牛皮纸包好,每包1.5公斤左右,置于箱内,放置40--48小时,谓之初包闷黄,以促使君山茶特有色香味的形成,为君山茶制造的重要工序。每包茶叶不可过多或过少,太多化学变化剧烈,芽易发暗,太少色变缓慢,难以达到初包的要求。由于包闷时氧化放热,包内温度逐升,24小时后,可能达30℃左右,应及时翻包,以使转色均匀。初包时间长短,与气温密切相关。当气温20℃左右,约40小时,气温低应当延长。当芽现黄色即可松包复烘。通过初包,银针品质风格基本形成。

复烘与摊凉:复烘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蒸发水分,固定已形成的有效物质,减缓在复包过程中某些物质的转化。温度50℃左右,时间约一小时,烘至八成干即可。若初包变色不足,即烘至七成干为宜。下烘后进行摊凉,摊凉的目的与初烘后相同。

复包:方法与初包相同。历时20小时左右。待茶芽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即为适度。

足火:足火温度50--55℃,烘量每次约0.5公斤,焙至足干止。

加工完毕,按芽头肥瘦、曲直、色泽亮暗进行分级,以壮实、挺直、亮黄者为上,瘦弱、弯曲、暗黄者次之。

君山茶物种代表: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茶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芽壮多毫,条真匀齐,着淡黄色茸毫。冲泡后,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观。君山银针茶于清明前三四天开采,以春茶首轮嫩芽制作,且须选肥壮、多毫、长25~30毫米的嫩芽,经拣选后,以大小匀齐的壮芽制作银针。制作工序分杀青、摊凉、初烘、复摊凉、初包、复烘、再包、焙干等8道工序。

君山银针的贮藏十分讲究。将石膏烧熟捣碎,铺于箱底,上垫两层皮纸,将茶叶用皮纸分装成小包,产在皮纸上面,封好箱盖。只要注意适时更换石膏,银针品质经久不变。君山银针属芽茶,因茶树品种优良,树壮枝稀,芽头肥壮重实,每斤银针茶约2.5万个芽头。君山银针风格独特,岁产不多,质量超群,为中国名优茶之佼佼者。其芽头肥壮,紧实挺直,芽身金黄,满披银毫,汤色橙黄明净,香气清纯,滋味甜爽,叶底嫩黄匀亮。根据芽头肥壮程度,君山银针产品分特号、一号、二号三个档次。

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冲泡君山银针时,可以看到初始芽尖朝上、带头下垂而悬浮于水面,随后缓缓降落,竖立于杯底,忽升忽降,蔚成趣观,最多可达三次,故君山银针有“三起三落”之称。最后竖沉于杯底,如刀枪林立,似群笋破土,芽光水色,浑然一体,堆绿叠翠,妙趣横生,历来传为美谈。且不说品尝其香味以饱口福,只消亲眼观赏一番、也足以引人入胜,神清气爽。根据“轻者浮,重者沉”的科学道理,“三起三落”是由于茶芽吸水膨胀和重量增加不同步,芽头比重瞬间变化而引起的。可以设想,最外一层芽肉吸水,比重增大即下降,随后芽头体积膨大,比重变小则上升,继续吸水又下降……。如果亲身考察一下君山银针冲泡的情景,能起落的芽头为数并不太多,且一个芽头落而复起三次更属罕见。这种现象在其它芽头肥壮的芽茶中也偶尔可见,但都不及君山银针频繁。可见君山银针的芽头肥壮程度是出类拔萃的,这也是它品质上的一大特点。

君山银针于1956年国际莱比锡博览会上,因其质量优良,被誉为“金镶玉”,并赢得金质奖章。其售价也创中国当今名优茶之最。

君山茶所获荣誉

1988年,君山牌君山银针参加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获金奖。使“君山”商标和君山茶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整合君山品牌后,通过控股的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打造君山品牌,宣传岳阳文化,实现了君山商标和原产地的有机统一,为岳阳的茶产业发展和品牌资源整合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重质量,讲信誉,建立了以观赏性、实用性、品位性俱佳的质量体系;建立了以高档消费、集团消费、大众消费并行的价格体系;建立了以国内市场为主、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商业市场为主、网络化市场结合的营销体系。公司的“君山”品牌在2005年国际茶业大会暨茶?咖啡展览会上荣获金奖品牌;

2005年,“君山”商标被湖南省商务厅评定为出口名牌。

2005年11月,“君山”商标被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

2006年3月,“君山牌”商标被评定为湖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品牌;

2006年,公司的“君山”牌君山银针经国家外交部和商务部确定,成为赠送给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国礼茶;

2006年10月,君山牌君山银针被评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君山茶文化传承

中华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深邃的内涵也使其成为邮票的重要题材。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邮政部门都先后发行了茶文化邮票,如中国邮政的《茶》、香港邮政的《香港茗艺》和澳门邮政的《中国茶艺》等等。这些邮票在设计上各有特色,很好地渲染了中华茶文化,民族文化气息非常浓厚。

君山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体现在它的时间性、空间性上,还体现在它那丰富的内涵上。君山银针乃茶中珍品,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历史上,人们赋予了它许多动听的名字。有人称之为“龙鳞”、“凤羽”,视之为“尊贵”的象征;也有人称之为“黄翎毛”、“白鹤茶”、“雀舌”,视之为“高雅”的象征;还有人称之为“香千里”、“洞庭春”、“君山绿”,视之为“自然”的象征。1956年,君山银针参加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它“芽身黄似金,芽尖白如玉”,使与会的各国朋友为之倾倒,给予其“茶盖中华,价压天下”的极高评价,并授以金质奖章,还给了它一个美丽动听的封号“金镶玉”;于是,君山银针又成了“富丽”的象征。

君山银针的外在美体现在它的形上。君山银针属黄茶类,全由芽头制成,外形芽头茁壮,坚实挺直,银毫披露,芽身金黄,她的内质香气清郁,汤色微黄明净,滋味甘醇甜和,叶底黄亮匀肥,茸毛清晰。君山银针的内在美则体现在它的神上。用玻璃杯冲泡君山银针,开水冲人杯后,只见根根茶芽冲向水面悬挂树立,状似“群笋出土”;茶吸水后下沉,嫩芽幼叶微张,犹如“菊花盛开”,加之气泡留于芽尖,恰似“雀舌含珠,’;最后茶芽竖于杯底,又如“刀枪林立”:这三大景观表现了君山银针高洁、尊贵、清秀、刚强的个性。这些性格正是勤劳、勇敢、质朴的君山人高洁品行的真实反映;而君山银针的“三起三落”也是君山人创业艰难、世道坎坷的真实写照。

君山民俗茶仪是君山茶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君山民俗茶仪的特色集中体现在“俗”、“纯”二字上:从竹制茶亭、竹制茶具、竹雕壁画艺术以及地地道道的君山鱼味的各式茶点均散布弥漫着“俗”;但“俗中见雅”,内容丰富,齐整匀致,深深地表达了“纯”,情真意切。

为讲究,品茶时不仅需要祥和静谧的心境,而且需要幽静清雅的环境;上等的水质,精美的茶具、祥和的氛围均包含了丰富的“以茶会友”“以茶循礼”“以茶雅志”的美学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礼仪传统。君山民俗茶仪本着中国茶德的基本思想,从环境布置、茶具选择、冲泡用水等方面均集中体现了悠悠纯朴而又富有神话色彩的君山风貌。

自古以来,品茶也讲究好的情致。在君山岛上,茶庄或掩映在绿荫丛里,泉水叮咚,四周是苍茫的烟涛;或座落在悬崖峭壁之上,汹涌的湖水就在脚下,激荡出满载希望的行板。君山岛多竹,所以岛上的茶亭清一色为竹亭,它集园林艺术、竹刻艺术、建筑艺术为一体,极具君山风味;装饰则是大型竹拼君山风景图,茶园衔天,茶歌互答,温馨宜人,撩人茶欲,颇具洞庭民俗气息。

古人品茶都追求意境,在君山岛上饮茶,那种境界简直妙不可言:当你静下心来,心无杂念地端起一碗茶,浓郁的茶水流进嘴里,清香甘醇,于是你的心灵出现了一片空明。此时,如果你一边品茶,一边听涛,那种境界来得更为雅致。君山茶韵,是君山人自己的茶文化,也是中华茶文化的一部分。君山因茶而闻名,而茶文化又向世界推销了君山。一杯君山茶倾注了君山人的深情,君山人的质朴与勤劳又不断地丰富着君山文化。

茶圣吴觉农的武夷山茶缘


吴觉农(1897-1989)浙江省上虞市人。著名农学家、茶叶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五届中央咨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

1897年4月14日,吴觉农出生在上虞丰惠镇一贫民家庭。祖辈世代务农,原名荣堂,因立志振兴祖国农业而更名。上虞一带属于平水茶区,他幼年时常至茶山观看,茶农忍饥挨饿忙了一天,只有很少报酬,得不到温饱,给他印象很深。在县立高小毕业后,考入杭州笕桥浙江甲种农业专科学校,1916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3年。1919年考取赴日官费留学生,在日本农林水产省茶叶试验场和精制工厂学习,收集了不少世界各国有关茶叶生产、制造和贸易方面的资料,撰写了《中国茶叶改革方准》、《茶叶原产地考》等。《茶叶原产地考》一文驳斥了茶树是公元517年才输入中国的谬论,证实了早在先秦,中国已饮用茶,还中国茶叶原产地的荣誉。

1922年回国后,先去安徽芜湖省立第二农业学校任教,后到上海任中华农学会司库、总干事,主编《新农业季刊》。1925年,在上虞岭南乡泰岳创办茶叶公司,任经理。积极支持章锡琛创办《新女性》杂志及开明书店。1927年“四一二”政变时,与胡愈之等在上海《商报》发表给国民党中央的联名公开信,提出抗议,此事被周恩来称为“中国正直知识分子的大无畏壮举。”1928年任上海园林试验场场长,次年任浙江省建设厅合作事业管理室主任。1931年他应邀到上海商品检验局任技正兼茶叶检验处处长,后又兼任浙、皖、赣等省茶叶改良场场长。他深感要振兴中国茶叶必须对茶叶的产制运销进行全面改革,为此写了《中国茶叶问题》、《中国茶叶复兴计划》等书。1933年,与陈翰笙、薛暮桥、孙冶方等发起组织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任常务理事。1934年至1935年,由国民政府实业部资助,去印度、锡兰、印度尼西亚、日本、英国和苏联考察生产销售措施和国际茶叶市场情况,热切希望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振兴华茶。他倡导在茶区举办茶农生产运销合作社,以抵制洋商的垄断和中间盘剥。为此,他于1936年建议成立了中国茶叶公司,任总技师。同年,在嵊州三界创办了浙江茶叶改良场,抗战开始后,在武汉、重庆任贸易公司副总经理,筹办茶叶对外出口贸易。1940年秋,促成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系和茶叶专修科的建立,为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茶叶专业系,任教授,系主任。同年加入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和梁希等人推动和主持中华农学会的工作,团结了一批农业科学工作者,并参加争取民主宪政等社会政治活动。1941年,他又在福建崇安设立我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机构——中国茶叶研究所,任所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1946年与友人共同创办了上海兴华制茶公司,任总经理。1947年又创办了之江机械制茶厂,任董事长。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利用其社会声望及工作条件,尽力掩护党的地下工作人员,宣传党的政策,调查分析国民党统治区形势,营救遇难同去,他还按中共的要求,参与创办了现代经济通讯社,任董事长,并担任我党开设的合众企业公司的常务董事,设法运输并接济解放区各种急需物资。1949年秋,他以社会科学界代表身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订了《共同纲领》和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作,出度了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吴觉农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副部长兼中国茶业公司总经理。并先后担任中国农学会副理事长、名誉会长,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他在主持中茶公司期间,在全国建立了较完整的茶叶产销体系,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在各主要产茶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机制茶厂,同时组织建立和扩大茶叶教学、科研机构,以提高产制运销技术,培养专业人才。粉碎“四人帮”后,他心情激奋,虽年逾八旬,仍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各项

考察和学术活动、亲赴边疆地区调查研究,并对发展茶叶出口创汇,提出了一些全局性的宏观管理改革意见。他几十年如一日地从事茶叶史料的搜集和研究,发表了大量精湛的茶叶论著,在90高龄时还撰写主编了其最后一部著作《茶经述评》。他的著作丰富了祖国茶叶的历史文库。在近70多年岁月里,他为振兴祖国茶叶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当代茶圣”。

吴觉农生前情系故土,十分关心绍兴人民的生活与茶业生产的发展,曾多次返乡视察,在上虞与嵊州创办茶场,引进良种,培养人才,极大地促进了绍兴茶业的发展。

1989年10月28日,吴觉农因病在北京去世,终年92岁。

1990年10月28日至30日,纪念吴觉农逝世一周年暨骨灰安放仪式、吴觉农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上虞举行。吴觉农墓建在风景秀丽的百官龙山,实现了他魂归故土的遗愿。

王震将军呵护君山茶的故事


王震作为抗战时期的八路军三五九旅旅长,以“南泥湾”一曲而名闻天下,建国后,这位共和国的上将曾先后担任农垦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副主席,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但他关怀君山银针茶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王震将军任农垦部长时数次来湖南岳阳视察君山农场,对君山岛上的君山茶生产关怀备至,记者日前走访了当时下放君山茶场的知青,后任君山茶场茶叶加工厂负责人的李水生,谈起王震关怀君山茶的故事,李水生记忆犹新。

1965年11月16日,时任农垦部长的王震前来君山茶场视察,王部长穿着朴素,上山查看茶园时快步如飞,身后的年轻人都跟不上。在茶园现场,王震除了了解君山茶的生产状况以外,还谆谆教诲随行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要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手掌要有几个硬茧。王震还当场较真,扳开茶场干部的掌心,一个个验看有茧无茧。提到当时的情景,时隔半个世纪的李水生还记得一个小插曲。当时茶场有位姓周的技术员,道县人,湖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分来君山茶场工作不久。王震当时掂着一个君山银针芽头问大家,谁知道这个君山银针芽头里面包了几片小叶。问到周技术员时,小周一时语塞。王震当着众人面把芽头掰开,然后胸有成竹地说,这个芽头里面一般包着4至5片嫩叶。大家一看,果然有4片细茸茸的嫩叶,这可是大家从来没有观察过的情况。王震以此为切入点,语重心长地教育大家,要认真观察君山茶叶生产的每一个细节,君山银针是来之不易的中国十大名茶,生产上管理上来不得半点马虎。

谈到王震将军对君山茶的关怀,李水生似乎有着谈不完的故事。他还谈到1969年11月下旬,王震又一次来到君山茶场,这次王震沿着石岩坡狭窄的山道一路小跑,一边跑,一边喊着冲锋的口令,看谁最先冲上山顶。等到大家跟在年过六旬的王震部长后头登上位于酒香山顶的茶园时,个个大汗淋漓,而最先到达山顶的王老部长神情自若。仔细一看,原来老部长腿上还打着行军的绑腿呢,可谓有备而来。

七十年代,王震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八十年代又成为国家副主席。地位更高了,但老部长仍然关注君山银针茶,1988年6月18日,身为国家副主席的王震最后一次来到君山岛视察,尽管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君山茶场已改为君山公园,但王震仍然不忘君山历史名茶的生产。据时任君山公园园林规划设计负责人的李水生回忆,王副主席曾指着公园办公区周围的环境说,这里的绿化植物还是要以茶树为主,突出君山茶的特色。于是李水生根据王副主席的建议,一度将办公室坪前的绿化植物和绿化带统统改成就地取材的君山茶苗,公园四季常绿,效果也很好。

下楼买笔被请去“喝茶”


中国资讯:小张是温州市一家科技公司的职员,今年6月9日,他代表公司到瑞安参加一场公开招投标,却经历了一场电影般的“惊心”经历。就在招投标前的半个小时,他被两名陌生男子用匕首挟持去“喝茶”。眼看赶不上招投标时,小张才被放开。

事后,小张向当地派出所报案。这起特殊的“绑架”案引起了瑞安市公安局的注意。昨天,记者从警方获悉,幕后黑手已陆续投案自首。

下楼买笔被请去“喝茶”

6月9日上午9时,瑞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就瑞安市塘下人民医院系统集成网络工程,进行公开招标采购。

8时20分,小张带着公司的标书赶到交易中心所在大楼。因为时间尚早,小张下楼买笔。在买笔途中,2名陌生男子上前和小张搭话,“你是来投标的吗?”在得到了小张肯定的答案后,两人强行夺过了小张的标书,称要“请”他去喝茶。

在一把10多厘米长的匕首的挟持下,小张只好随两人到100多米外的外滩堤坝上。其间,一男子透露,这次投标工程,他们跟了很久,不能让小张他们得手。

8时50多分,眼看赶不上招投标时,两名男子才还小张自由。不过,两人还是蹲守在大楼门口,直到招投标结束。

当天下午,小张在老板的支持下,向瑞安当地派出所报警。

为获利出了“绑架”一招

接到小张报案后,办案民警从交易中心方面,证实了小张所在的公司报名竞标,并错过了时间。此外,一段监控视频也证实,小张被两名男子挟持。

既然小张的报案是真的,那么此次招投标中,小张的竞争对手有着重大嫌疑。很快,警方便锁定了瑞安当地一家科技公司,通过调查,疑点逐渐指向该公司的负责人刘某。在强大的压力下,刘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陆续向警方投案自首。

刘某交代,其看到此次塘下医院的工程后,打算大赚一笔。可是刘某的公司没有竞标资质,而小张所在的公司具有相应资质。为此,刘某联系了小张所在的公司,希望挂靠,但被拒绝。

不甘心的刘某联系了2家杭州的科技公司挂靠,一旦中标,杭州的公司可收取工程额2%的管理费。串标还不保险,为了以防万一,刘某还与产品生产厂家事先沟通,一旦另外两家公司中标,必须到刘某公司来高价采购,刘某从中收取差价。

这样,总共5家竞标单位,刘某已经事先“搞定”了4家。剩下的一家,便成了刘某的“眼中钉”。最终刘某想出了“绑架”这招,指使小舅子陈某和另一名无业人员邹某策划了这出“闹剧”。

这个工程将重新招标

目前,刘某和公司股东梅某作为主犯已被刑拘,陈某、邹某则被取保候审。瑞安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海丰说,由于中标单位存在对其他投标单位使用挂靠、串标等方法,从而获得中标候选资格的嫌疑,所以其候选资格是无效的,中标结果也将作废。他们将择日重新招标。(

雾锁千树茶|解读高山茶好喝之谜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高山茶好喝,喝过高山茶的人都有共识,日常饮茶,对高山茶也有诸多偏爱。

今天我为你解析高山茶好喝之谜。

一.如何定义高山茶?

1.以海拔做定义,是比较没有歧见的说法,但在高度上,虽有业者是以海拔800公尺或1400公尺开始算起(1公尺=1米),但大体而言,仍以生长於海拔1000公尺以上茶园所产制的茶叶为主流共识。

2.至於台湾现有种植茶树的高度是以海拔2600公尺为上限。不过高山茶一词也经常套用于产制于高山,但产地名气不大,或少数产区不足海拔1000公尺,但位居高地河谷,且富有高山气的优质茶叶。

所以高山茶并非专指某地生产的茶叶,而仅是与平地茶相对的一个概念名词,但是高山出好茶却是不争的事实。

3.业界通常把海拔600米以上地区所产茶叶通称为高山茶。

4.仔细探究就会发现,中国名茶产区虽然几乎都位于山上,但却集中在一定的高度范围中。一般地处北纬30度,海拔在700-1200米左右,周围的植被要丰富,多处于山的阴暗面(茶山不背阴,茶质弱三分)。

二.高山茶越高越好是个误区

海拔和茶叶品质关系是很密切,然而海拔还是有一定限度才能出好茶。因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一般海拔高于1200米的茶园,最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冬天低温易受冻害,夏天高温易受旱害,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茶叶内含成分的合成,如叶绿素等物质的含量,做出来的绿茶茶汤也都偏黄,苦味加重等等。

所以,高山出好茶,是与平地茶园相比较而言的,也并不是说山越高茶越好。盲目的相信海拔难免会陷入误区,慎之,慎之。

三.高山茶的特征

1.因高山区日夜温差大,茶树生长缓慢,由于湿度和雾珠的增多,使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可见光中的红黄光得到加强,而红黄光有利于提高茶叶叶绿素和氨基酸的含量,这对提高茶叶色泽和滋味是不可缺少的物质。

2.高山茶新梢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

3.而平地茶的新梢短小,叶底硬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少光。由它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稍低,滋味较淡,条索细瘦,身骨较轻。

在上述众多的品质因子中,差异最显的是香气和滋味两项。平常茶人所说的某茶“具有高山茶的特征”,就是指茶叶具有高香、浓味而言的。

四.高山茶天生拥有两个优势

1.因为高山气候冷凉,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短,导致茶树芽叶中所含“儿茶素类”等苦涩成分降低,进而提高了“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对甘味有贡献的成分。

2.由于日夜温差大及长年午后云雾遮蔽的缘故,使得茶树的生长趋于缓慢,让茶叶具有芽叶柔软,叶肉厚实,果胶质含量高等等的优点。

虽说产于高山的茶菁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产量少;种茶,采茶与制茶的人力成本居高不下。

虽此,但还是有诸多茶客为高山茶所着迷。只因其冲泡后,久久不散的茶香气韵及耐人寻味的回甘口感,喝上一杯,自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满布心中,这也正是平地茶难以抗衡高山茶的主要原因。

五.这些因素影响高山茶的品质

1.气温

气温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减低,而温度又决定着茶树中酶的活性,茶多酚和儿茶素随着海拔高度而减少,而氨基酸则随着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增加,茶叶中的不少芳香物质也随之增加。因此高山茶喝起来鲜爽甘醇。

2.降水

高海拔茶园具有低温、高湿度的气候特征,非常容易产生云雾天气,会散射太阳光,阻止长波的红橙光,散射蓝紫光,增加茶树氮代谢,有利于氨基酸、咖啡碱、芳香物质的合成。低温可以使茶树新稍缓慢生长,保持相当长的嫩度,昼夜温差的悬殊,更有利于内含物的积累。

3.土壤

高山茶园土壤风化比较完全,石砾较多,土壤通透性好,而且有机质和各种矿质营养元素,以致茶树有效品质成分和各种保健营养物质丰富;而平地茶园多属红壤粘土,较为粘重,肥力较低,因此,茶树生长往往较差,尤其是茶叶香气滋味不及高山茶。

4.植被

山间林地,树木丛生,而植被的繁茂,不但有利于调节空气湿度,增加地面覆盖度,从而改善茶园温湿条件和增加土壤肥力,而且更主要的是高山茶园的光照达到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

茶叶包装不该缺少点睛之笔


改革开放初期前,中国的产品在包装方面都是极为简陋的,在农产品方面更是“一流产品、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状态,许多农产品包括茶叶大都是麻袋包装,做得好的用些简易的纸盒包装就算是精品了。近十年来,中国产品包装有了很大的提升,不少产品出现包装价值超过产品本身的现象,如月饼包装就特别突出对包装物的讲究,直到政府主管部门出面强制要求“包装瘦身”。如今的茶叶包装也出现了严重的包装虚胖现象,在包装材料上不断升级,从纸盒包装到木盒包装,从普通材料到昂贵的锡罐、陶瓷、玻璃、花梨木、紫檀木、脱胎漆器等,包装物的价值开始出现超越茶叶的价值,这类现象被茶叶行业人士认为是“高端产品所必须”。

在产品包装上茶企十分重视包装材料与茶叶的匹配,甚至也不乏一些茶企试图通过包装来隐盖产品的瑕疵,因而出现市场上包装材料不断攀比升级的现象。企业通过这样的产品包装,在很大程度上拔高了茶叶的价格,但这种包装是否拉动了茶叶产品的销售呢?当包装的奢华成为流行于整个行业的现象时,包装的差异化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许多茶企对包装的认识存在误区,在制作包装物之前,这些茶企只有简单地想到茶叶需要好的包装,而对“好包装”的具体要求又没有方向,没有对消费市场进行与包装相联系的研究,也就全凭设计人员去折腾了,导致市面上的茶叶包装几乎与产品定位、销售渠道、消费者心理没有关系,包装盒和内包装袋只是一个盛装茶叶的容器罢了。

市场上大量的茶叶包装沦为简单的容器,仅有商家自我感觉良好,或作为商家用于区别包装内产品不同的外观标识,消费者则对茶叶包装无动于衷,这样的包装就是属于“没有思想”的设计作品,对企业的产品销售不会有多大的帮助。笔者所接触过的茶企大都对包装表示重视,重视到可以把包装看成企业营销的核心,某茶企老板告诉笔者“我的VI设计是一流的,我请北方和南方的设计公司分别出样,最后花了一百万选择南方一家公司来做全套VI设计”,而问及该公司产品系列与市场定位问题时,老板说“我现在的基地只够开五十家店销售,所以我的产品不愁市场销售,谁买我的茶叶我都会卖给他,不需要定位”,而在笔者看来这个花百万重金设计的茶叶包装盒并没什么过人之处,消费者无法通过包装读懂产品,也不会因为包装而产生购买茶叶的欲望。类似这样的茶企很多,一旦选择茶叶经营这个项目,首先就考虑把包装问题给优先解决,企业要求产品包装承载的功能不多,一是容器二是体现档次,而后就没有别的诸如针对不同时间、不同区域、不同渠道、不同消费群体、不同促销方式的要求了。企业总相信“好产品会说话”,而结果好产品就是不能通过包装来向消费者说话,产品销售还是依赖人际关系去实现。

众所周知,产品包装展示给消费者的往往由图案与文字组成平面形象,以及产品包装的立体形象,市场上的茶叶包装盒基本以色彩突出为主题,图案和文字在包装物上较为稀有,或有些虽然有图案和文字同时存在,所体现的只有品牌形象和产品名称,表现手法过于普通而没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因而此类包装的点睛之笔也就无从体现。从“立顿”的包装盒来看,包装物可以承载的功能就比较多,除了体现品牌形象之外,能突出体现产品特征和消费者利益,如产品成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表现出来,产品性能和促销政策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使“立顿”茶饮与中国茶企的茶叶得以明显区分和突出。特别在文字表达方面,“立顿”品牌突出消费者的需求和产品性能的衔接,如“立顿清衡茶”,原料由菊花、绿茶、金银花组成在包装上一目了然,“清衡”之说也让消费者很容易理解“清凉、平衡”的功效,包装盒上突出的一个“赠”字体现出促销产品的特征,“草本便携盒妙用”几个字起到体醒消费者可“随身携带本品”。或许我们的茶企对此不以为然,认为“立顿”是低级货品,是在商超里卖的茶叶,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如果真是这般认识那就无可救药了。我们的茶企也会在包装盒上玩些文字游戏,什么“品位茶”、“智慧茶”、“高雅茶”之类的东西,与“立顿”的文字游戏还是形成极大的差别,“立顿”的文字游戏体现了产品性能,中国茶企的文字游戏体现一个空泛的概念,消费者不会相信喝了“智慧茶”就变成有智慧的人,喝了“品位茶”就成为上流社会人士。

茶叶包装可以从包装物立体形象、图案与文字平面形象去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和折服消费者的心理。在此,“金针梅”红茶的包装又是值得一提的,“金针梅”红茶的内包装用两层不同质地的纸张包装,把约为五克左右的茶叶包装成一个小四方形,面上帖上一张别具一个的品牌标签,外表上看极像我们常见的糖果包装,从茶叶产品来说她做到了让人过目不忘的境界,也起到了诱人一尝的作用,这就是视觉冲击力的体现。“金针梅”即将面市的新包装的图案有隐约可见的武夷山水背景,突出体现一个有着“金针梅”字样与其他独特文字的古色古香葫芦,让消费者一眼读懂包装里的产品极其奢华尊贵。文字表达方面突出体现“金针梅”的原料身世、产品成分,借此展示“金针梅”的尊贵缘由。作为高端产品的“金针梅”还充分研究产品购买者与产品消费者的心理,作为沟通渠道和连结友情的礼品茶,一句“香茶代酒,情真意切”把人们之间的情谊给予了恰到好处的表达,为产品购买者想出了很好的消费理由,外包装上还有温馨提示“饮用方法见产品说明书”,让消费者关注“金针梅”有些特殊饮用要求,整个包装物承载了高端产品的营销功能,充分体现出大品牌的思想所在。

茶叶包装不能停留在容器的需求方面,而要提升到企业营销的层面上,包装物需要承载的最大功能便是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欲望,这种让消费者一眼望去就心动的包装就需要有所谓的点睛之笔。因此,茶叶包装不能是茶企第一个解决的问题,先做好包装盒再去开店卖茶的做法都是极为错误的,而是要根据企业的产品定位、产品销售的渠道、产品面向的消费群体来决定包装该如何做,特别是对产品所面向的消费者进行深入研究,从消费者的利益入手,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层面,激发消费者的对产品产生兴趣,从中提炼出通俗易懂的图片构成和语言,能够表达产品的差异特征,能够表达消费者的利益,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让消费者通过包装读懂产品,通过包装产生对产品的喜爱,通过包装产生立即购买的欲望,具备这些功能的包装便是包装上有了点睛之笔。

茶树良种——吴山清明茶


有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福鼎市点头镇柏柳村,原为无性品种,福建宁德吴山引进后进行有性繁殖,已有近百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宁德、福安等地,栽培面积较大。 特征: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显,叶片呈水平或下垂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叶面隆起,具光泽,叶缘微波状,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锐深密,叶质较厚脆。芽叶淡黄绿色,茸毛较多,一芽三叶百芽重43.2g。花冠直径3.7~4.4cm,花瓣8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密度较稀,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产量较高,每亩产乌龙茶可达150kg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氨基酸4.9%、茶多酚19.2%、咖啡碱3.7%,儿茶素总量13.9%。适制红茶、绿茶,品质优良。制工夫红茶,条完结细秀,色泽乌润,毫显,香高,味浓;制烘青绿茶,条索紧细,色翠绿,白毫显,香清高,味鲜醇。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较高。结实性较强 适栽地区:福建东部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采用1.50m大行距、0.40m小行距、0.33m丛距的双行双株规格种植。加强茶园肥水管理,适时进行3次定剪。要分批留叶采摘,采养结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