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糯山茶王树

发布时间 : 2020-12-31
南糯山茶的口感 南糯山古树茶口感特点 南糯普洱茶

南糯山茶的口感。

本网是一个为茶友提供普洱茶知识、普洱茶的功效、普洱茶市场行情而进行的茶文化交流平台,是普洱茶业界具有活力和前景的权威非商业门户网站。

哈尼人称茶为“老拨”。20世纪50年代,植物学家蔡希陶与茶叶专家周鹏举等人,在南糯山的石头寨古茶园中考察,发现一株大茶树,当地人叫“沙归拨玛”。

哈尼语“沙归拨妈”,Salhyubbaoqma,“沙归”是人名,“拨妈”是大树蓬,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沙归的大茶树”,其高达5米5,主干周长240厘米,直径138厘米,树幅10米×10米,有800多年历史。随着媒体的宣传报道,尤其是80年代中期公路通到山寨后,慕名前往事考察探访的人不断增多,有人修建了水泥围栏,不久又建成八百级石梯,通达茶王树旁边。1990年12月,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也专程来到此,并留下“南行万里拜茶王”的珍迹。1993年更是办了一届较有影响力的国际茶王节。在重重“保护”之下,茶王终于在1995年仙逝。现在,连枯树也不知何时被人挖走,仅存一个泥土坑,警示着后人!2002年5月8日,省茶科所张俊及勐海县茶叶办主任曾云荣等人在半坡老寨古茶园中发现一株新茶王树。其树高为5米3,主干直径为76厘米,树冠直径为935厘米,主干分为六个枝展开,当地人称“老拨拨玛”。在茶人曾维然等人的努力下,运用了更为生态的方式保护此树。现在可开车达半坡老寨,停车再徒步经风光小公路前往茶王树(来回约六公里),近年前往参观者日益增加。美名远扬中外。

在竹林寨中央的公路旁边一户人家旁边,也有一棵茶王树,寨中人称其为“阿波(爷爷)阿然(人名)”,意思是阿然的爷爷种下的老茶树。其树高为5米,主干直径为70厘米,长年枝繁荣叶茂,

石头寨老茶厂的上方现代茶园中,也有一棵超然独立的老茶树,长在石头缝隙中,却是枝繁叶茂,和周围整齐的茶园开成鲜明对比。十分美观。

cy316.Com精选阅读

茶山行:寻茶南糯山(上)_南糯山古树普洱茶特点


站在路南山帕真的茶山上,隔山谷流向的南卧河北望,南糯山的多依寨、丫口老寨赫然在目,南糯山西南的苏佛山,也是郁郁葱葱尽收眼底。

官方数据显示:南糯山有12000亩古茶园,面积居勐海古茶园之首。每亩种植约170株。古茶树主要分布在竹林寨、半坡老寨、丫口寨、石头老寨和新寨、姑娘寨、永存寨、尔滇寨、向阳寨等村寨。南糯山以及苏湖的南拉老寨、南拉新寨,还有一片茶园,叫“拔玛茶园”,茶水之甜深入人心!

南糯山属勐海县格朗和乡,位于勐海县城东部,距县城20多公里,东靠景洪市,南挨勐混镇,西北连着勐海镇,北抵流沙河。

南糯山平均海拔约在1400米左右,有着1700多年的种茶历史。1100多年前,布朗族先民迁往南糯山,他们留下的茶树被后来的迁来的僾尼人所继承。当地僾尼族人介绍,他们迁来南糯山已经58代人了。

南糯山有着800年树龄的茶王树茂盛的生长在半坡老寨的古茶园中,所以包括笔者和众多茶人都对半坡老寨心灵神往!近两年南糯山的“拔妈茶”声名鹊起,很多茶人以为只有南糯山的“拔玛村”才有“拔玛茶”。当地村民说:“其实拔玛村是在2005年从石头寨分出的,村寨建在了去“拔玛”的岔路口上,加上这两年“拔玛茶”很火,故取起名。而实际是:拔玛村以石头寨的茶为主体,只有几户茶农有八玛茶。”而新建的“拔玛村”其独特的位置是既拥有南糯山石头寨的风格,又拥有苏佛山南拉寨的风格,可谓是福地啊!

“万缕清香逸幽谷,千年茶树冠天下。”南糯山作为云南的名茶山,其茶水以淡淡的蜜香、细柔的口感、绵长的回甘而令茶人于如痴如醉。其中半坡老寨茶喝着是栗子香蔗糖甜,石头寨的茶喝着是蜜香蔗糖甜,而苏佛山的茶还得以南拉寨为代表,源于“拔玛茶”!

由于自身行业,一年的时间里,多次来往于各座山头之间寻茶,与各地茶农相处甚欢,除了能喝到“农家茶”,还能吃到族人原始味道的饭菜。那被柴火青烟熏黑的锅灶瓢盆,各种烟熏肉一挂挂的晾再房檐下,亮晶晶的滴着油脂,忍不住一次次咽口水。对于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的人们,这么简单落后的生活已成为一种奢侈!你是否也曾想过远离城市喧嚣,去到这神往之地……

暂且给大家简单介绍到这儿,下一篇将带大家了解其它寨子以及南糯山特有的一种神奇生物。

茶山行:寻茶南糯山(下)南糯山古树普洱茶特点


上期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南糯山,详见《茶山行:寻茶南糯山(上)》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半坡老寨,揭开神秘面纱,细品福地茶韵。

很早以前,半坡老寨周围森林茂密,交通很不便利,茶叶外运只能靠马帮。由于当地茶叶的品质优良,大量的马帮会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之后进入村庄,将茶叶驮到思茅、勐海、勐腊等地贩卖,还有些大型马帮直接就将茶叶驮到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去了。南糯山茶农说:“普洱本地虽然有茶叶,但口感远不及南糯山的大树茶。普洱人正是靠着南糯茶山的茶叶,制作出了闻名中外的优质普洱茶。同时普洱茶的兴旺也带动了南糯山的经济。”南糯山以其800年栽培型古茶王树有力的证明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最早利用茶树的国家”,而闻名于世。南糯山被当地人称作云南古茶第一寨,此地因海拔高,气候较好,茶叶发的也比较早。

南糯山的古茶树树干看上去要比景迈山古树粗大得多,而两者树龄都差不多。南糯山的古树资源更为丰富。特别是半坡老寨,外界的干扰少,很多高大的老茶树立于茶园山坡。这片茶园的坡度很陡,我们从上面往下走,泥土比较松软,铺盖了厚厚一层落叶,坡度很大,这样徒手走都很艰难,更不用说采茶时还要背上几十斤的茶背篓!而且在树上采摘也是非常辛苦的,不过对于茶人来说,每一次上山对我而言是一种享受,犹如故乡小麦秋收一般的心情!

每次上南糯山,经过半坡老寨必到访此处:“泉乐老博古茶屋”,老茶屋来往的茶人络绎不绝,每个人脸上似乎都洋溢着一种安详,眼角微微的余光透露着他们内心的喜悦,加之大量茶多酚在体内活跃,更是让人们侃侃而谈,无拘无束。确是在此处喝茶与在家里喝茶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那种释然茶友们必然喜欢,我们向往回归大自然!

细品南糯山古树普洱茶的特性概括于一个“柔”字。香气高亢,凸显出较为独特的“刚柔并济”,入口强劲的香韵,回甘生津及喉韵,汤水入口饱满,粘稠感较为强烈,且水质柔软,喉韵久留舒爽。透着糯米香、蜜香、兰香,谷花茶淡香如荷。条形饱满,冲泡后汤色清明透亮,香气高,清鲜持久,滋味纯和,回甘快,非常值得收藏!南糯山古树茶素有普洱茶拼配之王的雅号,按一定比例拼配能够使她的香柔很好的融入其他山头茶的韵味,增加提香和饱满柔和度。业内好多厂家的产品不标明山头,大多正是此因。当然洪普号始终如一只做纯料,或许是太过于执着!纯正的南糯山古树茶存放效果非常好,可以和易武茶同台较量,香韵甘甜的喉部感觉和滑爽的茶汤,对于爱茶之人是值得追寻的!

上回说到南糯山一种神奇生物,接下来这里要说到啦!请允许我的夸张形容,因为它真的很是珍贵。它是茶树上的寄生植物,当地俗称“螃蟹脚”,因其枝条为节状带毫,酷似螃蟹脚,通常在上百年的古茶树上才能找到。(很多山头也有螃蟹脚,但南糯山更据代表性)因其生长极为缓慢,加之过量采摘,野生螃蟹脚的数量已极为稀少。市场价格也是居高不下。新鲜螃蟹脚外观为绿色,晒干后转为棕黄色。冲泡出的汤色黄绿透亮,鲜时有浓郁的特殊清香,陈化后有较浓的药香味。

据说“螃蟹脚”性偏凉,味道微酸,品饮之后回甘爽甜,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清胆利尿,降血脂、血压,对治疗宿食内小便赤热等有明显疗效。常饮可防止血管硬化,消除疲劳,延年益寿,注意咯!孕妇不建议喝。正宗古茶树上的野生螃蟹脚,味道清香,入口爽滑,回甘强烈,生津止渴。即可单独饮用,也可加入普洱茶中一起冲泡,可以大大提升普洱茶的口感;另外还可以用来褒汤,是极佳的食疗佐料!

南糯山:茶树王的故乡


美不过金孔雀的尾巴,好不过西双版纳的南糯山。一个金秋时节的下午,我和白族诗人晓雪来到了南糯。

早就听说,南糯山是西双版纳著名的茶山之一,那里山高土肥,湿润多雨,常年云雾缭绕,漫山遍野都是百年以上的茶树,盛产中外闻名的普洱茶。倘在泡饮当年新采摘的“滇绿”时,再放上少许“糯米香”的嫩叶,那便是西双版纳独有的饮品——“糯米香茶”了。

令人好奇的是,作为哈尼族聚居的著名茶叶产地南糯山,却有着一个傣语地名,因为“南糯”是傣语,意为“酸味笋酱”。原来,南糯山所产竹笋鲜嫩可口,哈尼人制作的酸味笋酱极受车里宣慰使赏识,因此便将此地划为宣慰使直辖区域,每年春笋勃发,哈尼人便要大量采集并制成笋酱进呈宣慰使府邸,于是此地便得名“南糯山”。

在哈尼人的竹楼,我们受到主人热情的接待。一位哈尼姑娘给我们沏上了满满两杯“糯米香茶”,果然名不虚传,刚掀开杯盖,一股糯米清香便扑面而来,待品了几口湛清碧绿的茶水后,更是清香满口,还有幽远淡雅的甜味……我们坐在火塘边的竹篾小凳上,望着熊熊的塘火,品尝着这独特的“糯米香茶”,那感觉的确很奇妙。这时,男主人从自家园子摘来新鲜的糯皮桔和哈尼人最喜爱的水果“酸多依”,又从竹箩里拿出黄澄澄的芭蕉,转眼就摆了一大堆——哈尼人的好客是出名的。

次日清晨,百鸟啁啾,花香阵阵,将我们从梦乡中唤醒。走到竹楼晒台一看,远近都是白蒙蒙的雾气,扑到脸上,分明是极细极小的水滴,又凉又爽,很是惬意。吃罢哈尼人饶有特色的早餐后,我们步出山寨,沿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来到了最近的茶山。此时,云开雾散,金色的阳光透过茂密的丛林一泻而下,山泉叮咚,百鸟鸣唱。在这万亩茶园中,一排排绿油油的茶树宛若一条条绿色的丝带,层层环绕着座座茶山,那满树盛开的洁白的茶花散发着阵阵幽香,伴随湿润的清风袭人而来。此刻,身着民族服装的哈尼姑娘们,正在采摘嫩绿的“谷花茶”,双双巧手彩蝶般上下翻飞,煞是好看。蓦的,一曲悠扬的山歌从对面山上传来,采茶姑娘们即刻唱和起来,清脆悦声,无拘无束,宛若天籁之音,飘向山谷的深处,飘向蓝天白云,令人不禁陶然而醉。

在哈尼老乡家,我们见识了原始的制茶工艺。其实,说来也简单:刚刚采下的新鲜茶叶,要放进滚烫的大铁锅里,迅速翻炒,使之萎凋。然后用手揉制,之后再翻炒,再揉制,凡三炒三揉,迅速烘干,即为著名的“滇绿”,又叫“炒青”。倘三炒三揉后,堆放使之发酵再烘干,则为海外驰名的“滇红”。为远销方便,西双版纳各大茶山一些老茶号便要雇用专门人才,将三炒三揉的“炒青”经由压茶、踏茶、编茶篮、包扎等工艺,制成“普洱茶”,再经茶马古道由马帮远销四方。普洱本不出茶,明代置普洱府,每至茶叶购销旺季,内地茶商纷纷云集于此,大量收购来自西双版纳六大茶山的“普洱茶”,因以名焉。清代自乾隆年间至光绪初年,普洱茶的产销盛极一时,从满清宫廷、豪门权贵,直至东北亚、港澳台、东南亚、乃至印度次大陆之名门豪富,莫不以饮用普洱茶为荣,其声名如日中天,恒久不衰。

南糯山地处亚热带,丛林中油黑的森林腐殖土极为肥美,其多雾背阴之山地皆出好茶,历来以叶肥、芽壮、毫白、质优而闻名,其甘美、醇厚,迥非它地可比。继明清之盛,1939年,云南省财政厅长陆崇仁曾在南糯山开办思普茶厂,以柴油发电机自行发电,引进英制揉茶机等设备生产“滇绿”“滇红”“砖茶”“饼茶”等远销省外,年产各种茶叶万担以上。迄今,南糯哈尼人仍以茶叶生产为主业,植茶在万亩以上。

在半坡寨的茶山上,我们去寻访1953年发现的栽培型茶王树,当地哈尼族称其为“沙归八玛”,意为“名叫沙归的人栽种的大茶树”。据说,当年这株茶树高5.5米,主干直径为1.36米,茶叶肥厚,汁浓味香,树龄在800年以上,是西双版纳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栽培型茶树。带路的哈尼老乡不无遗憾地告诉我们,这棵茶王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主干树心逐渐朽空,主枝也枯死了。果然,在茶王树生长过的那片沃土上,我们见到了它残存的遗迹,虽然它的躯干已归于泥土,不见当年的英姿,但它周围的茶树依然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那该是它生生不息的子孙吧!

说来也巧,正当半坡寨的八百年栽培型茶王树逐渐走完它的生命历程时,1980年在南糯山贺松寨后的密林中,人们有了更为惊喜的发现,一棵古老的野生茶王树仿佛横空出世般呈现在人们视野中。这棵植株高32.12米,主干直径近0.9米的野生茶王树虽历经1700余年风雨,仍英姿挺秀,屹立在海拔2000余米的众山之巅,在它四周则伴生着许许多多山茶科的植物,古藤攀援缠绕的高大乔木及罕见的树蕨。这难得一见的生态奇观凸显自然造化之神奇,令人叹为观止。当我凝视着它伟岸苍劲的老干虬枝,以及那呈椭圆形、润泽碧绿的叶片,嗅着它白中带黄的茶花的幽香,我惊叹于茶王树生命力之顽强,它该比唐代“茶圣”陆羽还要年长三百多岁。

南糯归来,思绪翩然,我常常想起那令人心醉的漫山遍野的茶树,那无数洁白的茶花的清远幽香,连同那傲立山巅、挺拔劲秀的茶王树。呵,南糯,我为你自豪,为你骄傲!

南糯山普洱茶


南糯山距勐海县城26公里,自古以来就是澜沧江下游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优质普洱茶的重要原料产地。南糯山最早什么时候开始种茶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直到南昭时期,布朗族的先民还在此种茶;后来布朗族迁离南糯山,遗留的茶山被爱伲人继承;根据当地爱伲人的父子连名制可推算出他们已经在南糯山生活了57至58代,大约已经历1100多年的时间。

很早之前,半坡老寨周围森林茂密,交通很不便利,茶叶外运只能靠马帮。由于当地茶叶的品质优良,大量的马帮会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之后进入村庄,将茶叶驮到思茅、勐海、勐腊等地贩卖,还有些大型马帮直接就将茶叶驮到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去了。南糯山的老人说:“普洱本地虽然有茶叶,但口感远不及南糯山的大树茶。普洱人正是靠着南糯茶山的茶叶,制作出了闻名中外的优质普洱茶。当然,普洱茶的兴旺也带动了南糯山的富裕。”位于勐海县东侧的南糯山,平均海拔1400米,目前保留着一千多公顷混生的古老茶园,应是一千多年以前布朗族所摘种、荒废遗留的茶园。在复杂多变不同气候的南糯山中生长的古树茶皆有不同的特点,此茶味正,质厚,香扬,清甜,爽滑.新茶口感刺激性较高,茶气强,甘韵足.藏旧后醇滑味厚.长期受到普洱茶友的追捧,实为难得之好茶!弘普号南糯山古树茶是南糯山乔木大叶茶种茶制晒青毛茶。

南糯山普洱茶口感

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透着蜜香、兰香,淡香如荷。南糯山历史上就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云南古茶——南糯山


南糯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格朗和哈尼族自治乡境内。在傣语中,“南”意为水或酱,“糯”意为竹笋,合起来意为盛产笋酱的山。这里,有千年茶王树的述说,有万亩古茶园的芬芳;有层层叠叠的哈尼山寨,有迷迷茫茫的云山雾海,还有纯正炫丽的哈尼风情和美味野菜与野果。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哈尼族祖先原来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为避战乱,沿横断山区的河谷顺江而下南迁,公元7-8世纪在哀牢山定居,创造了惊世奇观的哈尼梯田文化。

南糯山现在最古老的哈尼寨子是多依寨,位于南糯山顶的一块平地上,因寨子周围的山头上种多依树较多而得名。这里的哈尼族自称为爱尼人,汉语意为“兄弟”,他们属于哈尼族的吉维有语言无文字,服装多用复杂的彩色手工刺绣,善于歌舞,信仰原始自然宗教。

南糯山上的成片古茶园现存有一万二千多亩,居云南的各大古茶山之首。主要分布于半坡老寨、半坡新寨、多依寨、石头寨、石头新寨、Y口寨、向阳寨、姑娘、尔滇、西路、茶王寨、竹林等山寨附近。

茶林中有不少一两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树和一些高低错落野生水果树,无数虫鸟们在林中自由自在地欢歌。哈尼姑娘搭木梯或架桩爬上茶树,采茶累了,不时也来一段清脆的哈尼山歌,或煮上一筒清香的竹筒茶。这一切,共同构成一幅生态和谐的画卷!

因为生态保护好,古茶树很少生病,棵棵枝繁叶茂,不少古茶树上碗口粗的叉枝弯来盘去长成一个个圆圈,据说一个树圈要二百年才能长成,每一个圈可都可以说是记录南糯山千年苍桑历史。这里山高谷深,林茂水清,常年云雾弥漫,空气特别清新,交通又方便,是最具原生态的度假休闲地。

20世纪50年代,植物学家蔡希陶与茶叶专家周鹏举等人,在南糯山的石头寨古茶园中考察,发现一株大茶树,有800多年历史。随着媒体的宣传报道,尤其是80年代中期公路通到山寨后,慕名前往事考察探访的人不断增多,有人修建了水泥围栏,不久又建成八百级石梯,通达茶王树旁边。

2002年5月8日,省茶科所张俊及勐海县茶叶办主任曾云荣等人在半坡老寨古茶园中发现一株新茶王树。其树高为5米3,主干直径为76厘米,树冠直径为935厘米,主干分为六个枝展开,在茶人曾维然等人的努力下,运用了更为生态的方式保护此树。现在可开车达半坡老寨,停车再徒步经风光小公路前往茶王树,近年前往参观者日益增加,美名远扬中外。

在竹林寨中央的公路旁边一户人家旁边,其树高为5米,主干直径为70厘米,长年枝繁荣叶茂,石头寨老茶厂的上方现代茶园中,也有一棵超然独立的老茶树,长在石头缝隙中,却是枝繁叶茂,和周围整齐的茶园开成鲜明对比,十分美观。

人工矮化的南糯山普洱茶树


很多人会心生疑惑了:“不是说普洱茶树是大叶种的乔木茶吗?为什么茶山上的茶树看起来和福建广西一带那种绿茶的茶山是差不多的呢?”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的,那些绿茶的灌木茶山和普洱茶的这些乔木茶山看起来确实是没有太大区别,那就听听少寨主怎么说的吧:“其实。这些茶山上的大部分茶树,根部树龄都是普遍在30多年以上,但是为什么这些茶树看起来那么低矮呢?那是因为当时在政府的号召下,为了给茶农们增收增产,将原来的茶树树枝都采用砍切法,再让这个茶树重新长出树枝,目的就是让茶树往横向发展,不让茶树像古树茶一样,尽是往高处长个,因为长高了的书产量是很低的。”下面这个少寨主身边的这种茶树的形状是像蘑菇一样形状往外蓬发的,那样可想而知,采摘茶叶的数量肯定就多了。而且别小看下面这两棵茶树,它们的树龄竟然都是上百年的。

另外,在普洱茶山上采摘茶叶,还不能想当然的背个筐就满山到处可以一起采摘了。他们要将茶王茶、大树茶、古树茶、台地普通茶分开采摘,分开炒制分开售卖,那样能够让好茶和普通茶分开来,有点可惜,现在的茶商们为了利益最大化,拼配的手法层出不穷啊。

南糯白毫的制作工序


采制方法

中国对采茶机的研究是五十年代末期开始的,近年来进展较快。机器采茶已在部分地区和国营茶场较大面积上试用,全国不少专业研究机构也对机采问题作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并已取得一定成果。

采茶机类型与采摘效果:

中国研制并已提供生产上试用、试验的机型有十余种。采茶机的工作原理均属切割式。基本型式有往复切割式、螺旋滚刀式、水平旋转钩刀式三种。动力来源分机动、电动、手动三种。

采茶机的工效与茶芽生长情况、操作者技术熟练程度及采茶机采摘幅宽度关系较大。机采的生产效率一般要比手采高6-15倍。如江苏芙蓉茶场机动螺旋滚动式采茶机(采摘幅宽270毫米,每台两人轮换工作),台时产量为80-100斤鲜叶,较手采提高15倍。湖北省74-I型手摇软轴传动采茶机(采摘幅270毫米,两人操作),台时产量为73斤鲜叶,较采提高6-8倍。上海农机所和我所试制的JW机动往复切割有茶机(幅宽300毫米,两人操作),台时间量为80-90斤鲜叶,比手采提高10倍左右。采茶机的采摘质量,以往复切割式为好,完整芽叶可达60-70%,加上破碎但能制茶的部分鲜叶,可制率达85-90%。水平旋转钩刀式采茶机的完整芽叶为40-55%,可制率在75%以上。螺旋滚切式采茶机的完整芽叶只有30-40%,可制率在50%以上。

机采茶树树冠的培养:

现有研制的采茶机,没有选择性,只能采摘树冠而上的芽叶。如果茶树树冠不平整,发芽不整齐,生长势不旺盛,往往影响机采的效果,而且也会影响茶叶的质量。因此,必须对机采茶树树冠进行必要的培养,以适应机械采摘。准备实寿机采的茶树,一般应视茶树的生长势和树冠平整度等具体情况,进行深修剪或轻修剪,剪后即可机采,约经二、二年机采后,机采树冠便可形成。根据研究资料和国外的经验,机采茶树树冠的高度,以60-90厘米为宜,过高过低都不便机械操作。如树高超过一米,则应进行深修剪。

采用何种树冠形状,最适于机械采摘?这是需要从南糯白毫单产、劳动强度、采茶工效等进行综合考虑的问题。树冠形状对茶叶产量的影响,各地的研究结果,不甚一致,有的以弧形产量为高,有的则以水平形产量为高,但一般差异不大显著。从劳动强度、采摘工效考虑,弧形树冠便于机采。因此,一般认为灌木型茶树,宜采用弧形树冠;小乔木型茶树,则可用用水平形树冠。

机械采茶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

采茶机在中国使用时间很短,目前,使用面积还不大,处于试验和试用阶段。因此,尚缺乏完整和系统的资料。但在试验和试用过程中,也初步发现了一些问题,取得了一些经验。

制茶工序

南糯白毫采制技术,与其他名茶不同。春茶于谷雨后开园,新梢已形成“开面”,采摘标准以对夹二、三叶和一芽二、三叶为主。鲜叶采回后及时板片,将嫩叶(未开面)、老叶(已开面)分离出来炒制瓜片,芽、茎梗和粗老叶炒制“针把子”,作副产品处理。生锅与熟锅:炒茶锅口径约70厘米,呈30度倾斜,两锅相邻,一生一熟。生锅温度100℃左右,熟锅稍低。投叶量约100克,嫩片酌减,老叶稍增。鲜叶下锅后用竹帚或芦花帚翻炒1—2分钟,主要起杀青作用,炒至叶片变软时,将生锅叶扫入熟锅,整理条形,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用力大小视鲜叶嫩度不同而异,嫩叶要提炒轻翻,帚把放松,以保色保形。炒老叶则帚把要带紧,以轻拍成片。炒至叶子基本定型,含水率30%左右时即可出锅,及时上烘。

毛火:用烘笼炭火,每笼投叶约1.5公斤,烘顶温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拣去黄页、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片、老片混匀。 

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笼投叶2.5—3公斤,火温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要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每笼投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此抬上抬下,边烘边翻。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热浪滚滚,人流不息,实为中国茶叶烘焙技术中别具一格的“火功”。每烘笼茶叶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笼拉来拉去,一个烘焙工一天要走十多公里。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被遗忘的曼糯古山茶


被遗忘的曼糯

曼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都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曼糯在哪里?它不连南糯山,不靠布朗山,也不接巴达山,它独坐勐海县最北端,距勐海县城100多公里,从县城去看它不容易,顺着澜沧江去找它则容易得多。澜沧江里流出思茅便进入西双版纳,进入西双版纳后滋润的第一块土地便是勐海县勐往乡,曼糯便在这里。

曼糯是勐往乡最大的布朗族聚居地,有布朗族居住地地方就有古茶园,民国以前,西双版纳澜沧江以西各茶山的茶叶大都经勐海--勐阿--勐往从糯扎渡过澜沧江进思茅、普洱。这是江外的运茶古道,这条道穿过曼糯,从曼糯到思茅4天的路程,到澜沧营盘1天的路程(营盘也有汉人收购茶叶),曼糯茶外运比南糯山、布朗山更为方便,这是曼糯过去兴盛的地利因素。

曼糯最早的居民是布朗族,茶园自然由他们所开,三个寨的布朗人历史上共种过多少茶园,没有史料可查,曼糯的古茶园分布于寨子旁及四周的山坡上,顺着进村的大路走,离寨子还有半公里便可看见成片的古茶园,曼糯久远的历史便进入视线。两个寨子后面是一道较为平缓的山梁,东西长约5公里,整道山梁到处是零星的或成片的古茶树,顺着草坡走看,草丛里有数不清的古树茶桩,可以看出这道山梁过去全是茶园。曼糯种着粮食的地里也零星生长着古茶树,这些种粮食的地无疑也是茶园所改。曼糯的古茶园面积大但损毁比较严重,成林连片的少,茶树分散,但从现存古茶树占山面积来看,一百年前茶园没损毁时面积至少在五千亩以上。

曼糯在勐海到澜沧的古道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勐海至澜沧的公路修通,曼糯的古道行人渐少,马帮也没有了,曼糯的茶没人来买、村民们只有砍去茶树种粮食,茶园年年减少。另外一方面,勐往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以后重点发展的是橡胶,茶叶不再是主角,几十年来全乡也没有增加多少新茶园,厂家也很少去光顾勐往,曼糯的过去,曼糯那几千亩古茶园真正是被外界遗忘。

五六十年代遗忘,自然的人为的损毁,使曼糯古茶园伤痕累累,即使如此,至今曼糯留下来的古茶园仍然有2000多亩,从可采摘的面积、产量来看,它并不比巴达、倚邦、莽枝、革登、攸乐古茶山中的任何一个少,还给曼糯以古茶山地名曼糯今日也有资格受之。

岁月流逝,曼糯无言,如今寻它,美质依然。方圆十里的古茶林故地,2000多亩尚存的古茶园,便是曼糯留给人们为它重新定位的珍贵史料。据考证,曼糯古茶园已有600多年种茶历史,现今保留下来比较完整的有近6000亩。曼糯古茶具有清香回甘、滋味浓醇的品质,就如这片热土,即使被世人忘却,也依然不卑不亢的矗立在那里,独自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

南糯山访普洱茶茶树王


南糯山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西南10公里处,属于勐海县管辖。

南糯一词源于傣语,意为笋酱,但南糯山真正驰名于世的是它的茶叶。这里是普洱茶的发源地。

1938年,南糯山建立了云南第一家茶厂,标志着茶叶工业化时代在云南的发轫。然而,真正震惊了世界的是,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栽培型茶树,即南糯山老茶树王。南糯山老茶树王于1952年被发现,经苏联植物学家和我国的茶叶专家共同测定,确定树龄在800年以上。如果以哈尼祖先从元江渡过澜沧江迁移到南糯山时就有这株茶树计算,老茶树王树龄可能超过了一千年。

但对这株老茶树王一直未采取过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老树即将死亡之时,才引起各级政府和茶界专家的重视,但终因茶树已年迈体衰,无力回天,于1995年悄然离世。老茶树王的仙逝,让中外无数茶界人士为之痛惜。

幸运的是,经过长期考察,2002年5月,云南省农科院茶科所专家在南糯山半坡老寨周围、哈尼族茶农开才家承包管理的古茶园中,又发现了一棵可接位的栽培型茶树王。新茶树王树龄也在800年以上。经现场测量,这棵古树高530厘米、树幅935-750厘米,主干基部直径76.4厘米,胸径40厘米。

这棵新茶树王的发现,使中国植茶历史悠久的活见证有了延续,也使南糯山进一步确立了世界普洱茶中心的地位。

我们下决心要去拜访一下这棵硕果仅存的茶树王。

车到景洪市,好心的当地人就告知路不好走茶树王生在南糯山深处海拔1600多米的山谷里,那里不通车,只能请当地人向导,需要把车停在山顶的寨子里,然后徒步前往,而且下雨天连车也上不去。

好在天公作美,一路上丽日当空。车行至南糯山脚下,我们就遇上了好客的舒小满。现年42岁的舒小满原是四川大学的高材生,原籍德阳,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云游至此,结识了当地美丽善良的哈尼族姑娘韩英,两人结婚后遂定居于此。舒小满建议我们先在山脚下歇下来,吃一顿当地僾伲人风味的午饭,然后让韩英的亲戚把我们送上山去。

能干的韩英让她的表哥四十岁的黑江给我们当向导。黑江骑摩托在前,我们驱车在后,逶迤上山。

我们的车停在黑江居住的丫口老寨门口,接下来就只能步行了。

山路幽深曲折,这一带都是古茶树园。黑江告诉我们,这一带有上万亩的古茶树,树龄均在几百年以上。由于少有人行,青苔遍地,脚底下直打滑。同行的女同胞滑了好几跤,但景色实在太美,她们的雅兴一点也没受影响。

在一个陡峭幽暗的峡谷深处,有一幢小木屋茶树王的守护者开才家到了!

48岁的开才和他的妻子地哩正在招呼远道而来的访客,而大名鼎鼎的茶树王就近在咫尺她静静地屹立在山坡之上,树干如虬龙盘曲,树枝则婆娑婀娜,直指青天,满树的叶子青翠欲滴,丝毫不显疲态。若不是旁边有标语提示,你很难想象,如此生意盎然的古茶树居然已经在这个幽静的山谷里不间断地生产了800多年。

开才告诉我们:他们上世纪八十年代包产到户时分到这株老茶树的,当时并不知道她原来拥有如此高贵的身份。2002年经过省内外专家鉴定,此树即是当今存活的最古老的人工栽培型茶树,他们才意识到全家又多了一个任务承担起保护茶树王的责任。

如今的茶树王每年仍然可摘两茬,总产量能达两公斤。我们问开才:这茶树王上的茶叶得卖多少钱?

开才笑答:每年都有不少世界各地的大茶商到这里来参拜,每人分一小把,给多少钱随他们的便。其余的,都让你们这些游客们就地喝了!

我和开才正热聊着,地哩已经泡好茶端上来了。水是这山谷里的山泉水,茶是这古茶园里的古树茶。我们就这样消费着茶的历史。

茶肇始于中国,但自从英国人在印度栽培茶树成功后,喜欢自我抬高身份的英国人就将茶树的起源地定在了印度。按照他们的说法,茶树原产于印度,而后由中国人引种。这一说法在世界范围内流传甚广。直到南糯山的茶树王身份确认,茶树人工栽种的知识产权才重归国人。几年前,学者又在云南镇沅县发现了距今2700多年的野生一号茶树,茶树原产地在中国,至此没有任何争议了!

现在,南糯山已经成为全世界普洱茶的交易中心。每年的贸易季,全世界的茶商就会云集于此,进山收茶。

有人希望和开才一家合作,将这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宝贝树好好开发利用一下把古树圈起来,参观拍照收费。开才和他的弟弟开山婉言谢绝了:爱茶的人不远万里来看看老茶树,咋能收人家的钱呢?不但不收钱,还免费茶水款待。

我们实在不忍心让开才一家如此义务劳动,坚持要放下一百元。地哩拗不过我们,马上在我们的袋子里硬塞上一包茶叶:我们僾伲人,从来不习惯占便宜。

南糯山的古树茶不施肥,也不打农药,所以产量并不高。黑江说:寨子里的年轻人也不喜欢出外打工,专心做茶叶。现在每户的茶园基本上都被广东和台湾的茶商提前预订了。不过,游客进了山,到任何一个僾伲人家里,都能免费品尝到古树茶。

夕阳西下,告别了茶树王,告别了开才和黑江,我们下山了。下山途中,我们听到一个故事:云南某地发现了一株一千多年的野生大茶树,当地政府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好这棵古树,就动员村民给古树盖了个房子,拉上铁丝网隔离起来。没多久,古树枯萎而死。

再回头看一眼暮霭沉沉的山谷里的茶树王,我在想:要是离开了这群淳朴的僾伲人,古树还能活得这么好吗?

探寻勐海名寨名山茶:班章、老曼峨、那卡、南糯、贺开


有“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之称的勐海,如今已成为爱茶人士向往的圣地和茶叶贸易中心,以老班章、老曼峨、那卡、南糯、贺开、巴达等为代表的名寨名山茶,享誉茶界。

近日,记者来到勐海冠城时代广场·普洱茶文化走廊,觅着茶香走进达昌茶行,墙面上“珍茗翠香”4个字在盛放的兰花簇拥中格外醒目。女主人是一位叫美琼的拉祜族妇女,她热情地招呼我坐下。茶柜上摆放着勐海各大名山的名茶。有的挽着热带雨林的气息,有的带着深厚的禅意,有的静谧成佛性的蕴意。

静坐品茗,在茶香弥漫里过滤出简单的自在。小屋里古茶的醇香,袅袅婷婷地萦绕着我们,品一口香茗,饶舌回甘、过齿不忘。

美琼告诉我,开喝的是贺开古树茶。或许自己有拉祜血统的缘故,对贺开茶一直深爱、情有独钟。贺开茶具有条索黑亮紧结、稍长,汤色金黄明亮,稍苦涩,涩显于苦,苦化甘较快,涩稍长,汤质饱满,山野气韵较强,杯底香明显且较持久。如果用贺开茶来比喻拉祜人最恰当不过,率真、质朴、简单、野性、饱满、温纯。

第二天,美琼带着我上贺开古茶山,随行的贺开村曼囡村民小组组长扎体向我们介绍:“贺开古茶山有连片面积约1.6万亩,为全国最大的古茶树连片产区,分布于曼迈、曼弄老寨、曼弄新寨、曼囡和帮盆新寨、帮盆老寨6个村民小组,有拉祜族村民2600多人。”古茶树生长在村民的房前屋后,和与山寨相连的茂盛树木共同构成了一幅“茶在林中、寨在茶园”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古茶园景观。

美琼说,贺开是人与茶树和谐生存的典范,当地拉祜族已经在贺开繁衍生息了20多代,世代与茶为生,相依相伴。。

贺开古茶山距离勐海县城约30公里。从曼囡寨进入茶山我们就看到古老的茶树一棵接着一棵,粗壮而健硕,茶树周围不见多余的杂草,偶尔有茶农的身影在茶林里若隐若现。可见这几年来,当地的村民管理得很用心。我们漫步在茶林小道,遇到采茶老人背着才摘下的新茶向寨子方向走着……扎体指着茶园边的竹蓬、橄榄树、多依树说,原来我们寨子就在这里。

“是茶树包围了寨子,还是寨子滋润了茶山?”走进贺开你会惊叹:苍翠古树环抱古茶林,云雾缭绕、秘境清幽,山、水、云、雾、茶,天地融合、天然雕饰。自然生长着的桂花树、杨梅树、多依树、白花树、橄榄树,分季节次第开花、陆续结果,山野的气息扑面而来,散发出清新又特别的香气。徜徉在原始森林里吮吸各种野果、花朵、古茶的气息,是一种亲近自然极致的享受。

世居在贺开茶山的拉祜族茶农住在高高的山上,与森林为伴,安静地植下茶树,并一直默默守护着,代代相传。他们把自己的性格也修成了茶味道:你来或不来,我都在这里,山在、人在、茶香……

“勐海茶·勐海味”“贺开茶·拉祜味”。从贺开古茶山下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每当端起茶杯,静坐品茶时,最想念的还是那山、那树、那茶,还有踏着夕阳余晖缓缓走过茶园的“背茶”老人,尽管听不懂她的语言,但总记得她憨憨的笑颜,还有萦绕在茶林的拉祜古调,如茶味一样野气十足、弥久回甘。

寻一块青山绿水,好让我们采菊倦归之后,能眼望南山;找一片清净之地,好让我们夕阳暮归之后,能饮茶当歌;寻一种淡然世外的心境,还原一片悠古的宁静,唯有贺开。

走进勐海茶区之——南糯山


南糯山又称孔明山,当地爱伲人始终坚信,南糯山的茶树,本为诸葛孔明所栽南糯山世代居住着哈尼族支系的爱尼人,茶树是他们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南糯山以其800年栽培型古茶王树有力证明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最早利用茶树的国家,而闻名于世。平均海拔1400米。格朗和乡是老茶区,老茶园较多且较集中连片,主要分布在南糯山和帕沙两个村委会。在傣语里,南糯是笋酱的意思。据调查统计,全乡古茶园15000亩。

南糯山古树茶

南糯山古树茶主要分布在:半坡老寨,石头老寨、拔玛、石头新寨,多依寨,姑娘寨,丫口老寨,向阳寨,水和寨巴拉寨等哈尼族山寨......。目前保留着一千多公顷混生的古老茶园,应是一千多年以前布朗族所摘种、荒废遗留的茶园。在复杂多变不同气候的南糯山中生长的古树茶皆有不同的特点,此茶味正,质厚,香扬,清甜,爽滑.新茶口感刺激性较高,茶气强,甘韵足.藏旧后醇滑味厚.长期受到普洱茶友的追捧,实为难得之好茶!

拔玛寨的古树茶在南糯山是最好的茶,拔玛是爱尼族语,是古乔木之意。南糯山古乔木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古栽培型茶树。

茶香

南糯山的茶条索较长较紧结;一年的茶汤色金黄,明亮;汤质饱满;苦弱回甘较快,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有生津;香气高雅;山野气韵较好。

南糯山拔玛寨,大茶树生长的地方南糯山扒玛茶怎么样?


在云南的各大茶山中,南糯山也许是最能给人以甜蜜感的了,正如追星族眼中的巨星“小甜甜”布兰妮,形象可人,但是,其歌却总是在清柔中透出麻辣,彰显劲爆。南糯山在某种程度上亦可作如是观。

当然首先必须承认,南糯山的茶甜度确实非常好,回甘迅速而回味悠长,并且期间能时不时感觉到一缕温馨的清香,极其体贴入微,这种感受正可以用“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的清幽意境来加以具象化。

可是,如果我们非常顽强地带着这样一种先入之见来品南糯山的茶,则有一些东西必定会被忽略掉。那就是南糯山茶所特有的那份畅快,以及那种不依不挠的苦涩(南糯山属于涩底茶,这里主要指其涩味)所激发出的清劲跳荡之韵。

这种感觉我原来也没有过,而是在与勐宋崩龙古茶的对比之中感觉到的。这么说吧,崩龙古茶喝在口中给人以“满”的感觉,南糯茶给人的感觉,则像半壶水,因而活动空间很大,非常活荡,所以非旦不会给人薄的感觉,反而使人的品评感受更加丰富。简而言之,崩龙是桃花潭水深千尺,南糯是高山流水有远韵。二者的内质都非常丰富,只是“释放”的方式不同而已——相比而言,可能南糯茶后期转化更好一些,因为它与时间具有同质性。

南糯山我想在这里用不着过多介绍了,亦有称孔明山者,传说山上茶树为孔明先生当年所种。竹筒茶是其独具特色的茶品,无论是在当地人还是在喝茶者心中,都享有崇高地位。此外,南糯山为哈尼族(当地称爱尼人,哈尼族支系),而哈尼族的梯田文化,壮丽飞动之势,举世震惊。爱尼人则把对梯田的忠诚注入了对茶山一往情深的珍爱之中。

所以南糯山许多村寨的名字,都和茶山有关。比如拔玛(扒玛),爱尼语的意思即为“大茶树”。名副其实,位于一千六百多米高山上的拔玛寨,的确是生长大茶树的地方。虽然拔玛寨的古茶资源并不丰富,但是因茶质非常好,通常被视为南糯山的典型代表。

南糯茶的醇柔之质与绵远之韵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甜而不腻,涩而不滞,香远(指时间之久远)溢清,岁月在南糯茶身上所能留下的,只能是使其更见风致,远青涩而得甘醇,更加清甜香馨。这是因为其具有汤稠而水活,质实而韵清,味醇而香扬的特质。南糯茶被说成是给当年孔明先生军队救病疗疾,解乏清神的人间神品,实际上毫不牵强,而是与其茶性特点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的。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南糯山茶王树》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南糯山茶王树》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南糯山茶的口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