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早春茶成为最强势茶叶产品

发布时间 : 2020-02-20
碧螺春茶叶 茶叶产品介绍 佛手春茶

碧螺春茶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广西:早春茶成为最强势茶叶产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广西:早春茶成为最强势茶叶产品”相关知识!

广西:早春茶成为最强势茶叶产品

壮族自治区茶叶产销两旺

广西:早春茶成为最强势茶叶产品

阳春三月,八桂大地又开始飘扬。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产销两旺,目前全区茶园面积76万亩,干茶产量达3万吨,总产值达10亿元,其中春茶产量约占全年产量的三成,产值约占一半。茶叶产业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发展新亮点。

由于主推特早芽品种开始显现效益,并且气候适宜,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早春茶开采特早。在1月底,三江8000亩乌牛早茶园大面积开采,融水、武鸣、乐业、昭平的茶场也分别于2月初开采。特早春茶效益十分显著,茶场自己制作的成品茶无需正式的包装,售价在每公斤1600-2000元,三江的茶农出售鲜叶给外地客商,价格都在每公斤70-80元。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一直致力于宣传广西名优茶叶的早春优势,树立“大陆第一早春茶”形象,早春茶已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强势的茶叶产品。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早芽茶树品种比华中茶区早上市30-40天,目前已有能生产早春茶的茶园面积达15万亩。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茶叶生产最适宜区之一。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区域布局已基本形成,包括桂西凌云白毫茶区,桂东北名优绿茶区、六堡茶区,桂东南早春名优茶和茉莉花茶区、桂南特种茶叶开发区等五大茶区。全区无公害茶园面积占全区茶园面积的49%,茶园良种覆盖率已超过95%,无性化苗木茶园已超过50%,位居全国茶区前茅。据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按照“狠抓早春、扶植优特、突出生态、主攻”的发展思路,力争到2015年,全区茶叶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产量6万吨,年产值20亿元。

cy316.com延伸阅读

煮茶论诗成为佳话


喝茶是个好习惯,可以修身养性,逸事养颜。但是若能因为“茶”而广交四海朋友,那更是件有趣的事情。幸运的是,我在网络上,也认识了不少“茶客”,比如广西博白县的“广西七彩”、龙岩长汀的“西岩茶客”与广东客家人“古筝”,他们可都是有所成就的文化人——当然也都是“大茶客”。

起先是在客家人社区结识了“广西七彩”,据说,他是广西博白县文化局的一位领导,而我说他是个诗词文学的“狂热者”,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他编排的话剧还得过广西省的大奖。在网上认识他一年多,让我受益匪浅。为了向这位老师学艺,我天天泡在“客家文化时空”里跟他练习诗词,因为这里有不少“国宝级”的成名诗人,跟他们在一起我进步很快。其中“广西七彩”和“西岩茶客”是论坛中“品茶论诗”的佼佼者,可谓是“茶诗双全”,他们“谈茶论道”所向披靡。而“广西七彩”自己也写“茶诗”,一年来居然“自顶自”顶了自己两百多个帖子,两百多首都是写茶的诗——这难道还不算是茶中的“诗词狂人”吗?

有一次,我心想,“广西七彩”远在广西,一定没有喝过闽南人喝的茶,于是对他发出邀请:“粗茶淡饭好留客,单枞确是乡土货;他日七彩驾漳州,八仙恭迎品茗果。”家乡诏安自制的单枞、八仙(诏安新品种)、雪珍、味尖等茶叶,工艺虽然一般但口感好回味浓;名气虽然不大,不为外人所知,但却是上等的正宗乡土茶。因我当时错将“单枞”写成“单冲”,却引发“广西七彩”的疑问:“谁人赐教七彩知,单冲单枞同一支?此茶泡煮谁更好?盛汤器皿陶或瓷?”之后,我不得不向“广西七彩”做个解释“祖国词汇多丰富,应是异字同声误;晨起烧茶看纸袋,确为单枞繁体书”。如今想起这件事来,尤为有趣。

某日,我在论坛上张榜,要“煮茶论诗”,“煮茶论诗佳士帖,遗香社区过客意”,“古筝”见后便在后面跟帖:“茶花朵朵岭上香,十里茶花香彻骨”。煮茶遗香,回帖留名。没想因此而引发漳州客家论坛“茶诗打油”的大讨论,之所以说是“茶诗打油”是因为帖子打油式的所谓“诗文”大多和“茶”有关,以茶介事,茶事入联。这个帖子火了有半年之久,后面跟了三百来张帖子,热情才慢慢散去。

交友,是最开心的事情;读书,是最益智的事情;喝茶,是最有趣的事情。而谁能同时教三者而齐集呢?大概只有传说中的“有缘人”吧;大概只有“以茶会友”,才能这么赏心悦目地结识茶客、谈论茶艺、品味茶缘、享受茶道。

“茶”最早成为贡品之说


现代人迎来送往,走亲访友交际过程中,带上几盒新上市的茶叶,往往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人们经常会寒暄:这是某某地方新上市的新鲜茶叶,带盒给您品尝一下……漫步在我国南方各城市,茶叶店铺比比可见,数量上不亚于饭馆,人们购买茶叶,尤其是一盒盒包装精美的茶叶,绝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享用,更多的是用来做礼品交际,而人际交往中,送盒茶叶,也是不俗的举动,多被世人所接受。

而茶叶,最初是什么年代成为礼品或贡品的呢?

据《史记·周本纪》所述,周武王带兵伐纣时,有茶作为珍贵贡品的记载。当时的年代是在公元前1066年,也就是说,在3000多年前,我国巴蜀一带已用所产茶叶作为贡品了。那么,周武王就是现有史料所载第一个与茶有关系的帝王了,也是最早的关于“茶”成为贡品的最早记载了。茶当时之所以作为珍贵的贡品,自然是因为当时的稀缺性,并不是普通百姓能享受得起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茶才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直至现在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茶为什么能成为人们交往的高雅礼品呢?一来国人饮茶非常普遍,许多人喜爱饮茶,人们乐意接受茶叶;二来,我国的茶文化底蕴深厚,许多人以会品茶为荣,正因如此,在人们的交往中,特别是有经济基础、有社会地位或在文化、艺术、政界有一定地位的人,或多或少都喜欢品茶,讨论与茶有关的话题,而与茶密切相关的紫砂壶等各类茶具,自然也是人们馈赠的佳品。尽管如此,社会上还是出现了对茶叶过度包装和炒作的现象,前几年热炒的“普洱茶”,动辄几千上万元一斤,许多人以极大的热情去投资、囤积茶,结果血本无归。还有,一些商家为了获取利益,将一些大红袍、龙井等新上市的“春茶”炒作到数万元一斤,甚至成为个人权贵腐败的载体。实际上,这些现象恰恰违背了高雅、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亵渎了茶作为有品位的人际交往用品的初衷,也是违背了人们精心品茶的初衷,必然遭到失败。

至此,期望人们保持对茶的一种敬仰,以平常心去对待和使用它,我国优秀的茶文化才能得到良好的继承和健康的发展。(作者系颐杰鸿泰狮子湖副总裁)

碧螺春茶叶文化与品鉴介绍


碧螺春产自江苏洞庭山,至于茶名的由来,传说众多,单从茶叶外形 可以理解为,茶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干早春,所以叫做碧螺春。 在和茶农聊天的时候,听到最多的还是关于碧螺春的神话故事。

在讲 这个神话故事前,必须先说说“口衔茶”的典故,因为口衔茶似乎是碧螺 春茶的“前传”。口衔茶是传说中一种非常高级的采茶方式,用现在的眼 光来看近乎残忍,而且充满着愚昧迷信的色彩。 采制口衔茶必须是未婚的大姑娘,男人和已婚的女人都不可以参与采 茶。未婚的姑娘必须每天在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起床赶去采茶,因为只有 这时每个茶尖上才会顶着一颗露珠,顶着露珠的茶芽才能做口衔茶。晨起 后姑娘们都不许如厕,不许洗脸刷牙,更不许说话,只有这样,才能保护 住体内的元气,不让元气跑掉。姑娘们掐下茶叶尖后就立刻放在嘴里,用 嘴含着,等到嘴里装满茶叶后,再将茶叶都放在茶篮里,马上开始炒制。 这种口衔茶要的就是未婚姑娘们的口水来温润,这个口水就是所谓的元气 ,让姑娘体内的元气渗透到带有露珠的茶叶上,这样的口衔茶才好喝,才 会养人。

口衔茶的典故讲完,接着再讲关于碧螺春的传说。 话说在太湖的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孤女,名叫碧螺。碧 螺生得美,喜欢唱歌,她的歌声优美清脆,山乡里的人们都喜欢听她唱歌 。 在隔水相望的洞庭东山上,住着一位青年渔民,名叫阿祥。阿祥为人 勇敢、正直,在吴县洞庭一带的人们都很喜欢他。 碧螺姑娘的歌声,常常飘入在太湖上打渔的阿祥的耳中,阿祥也被碧 螺的歌声深深打动,默默地产生了情愫,却无缘相见。 有一年的早春,太湖里突然跃出一条恶龙,盘踞湖山,强迫人们在西 洞庭山上为其建庙,而且要求每年选一位少女给它做“太湖夫人”。居住 太湖的人们没有答应,恶龙一怒扬言要荡平西山,并劫走了碧螺姑娘。阿 祥闻讯怒火中烧,义愤填膺,为了保卫洞庭乡邻与碧螺姑娘的安全,为了 能让太湖有平静的生活,阿祥在深夜悄悄潜游至西洞庭,手执利器与恶龙 交战,连续大战了七个昼夜,阿祥与恶龙都负了重伤。阿祥艰难地游到了 湖畔,倒地不动。乡邻们赶到了湖畔,斩除了恶龙,将倒在血泊中的降龙 英雄阿祥救回了村里。碧螺姑娘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请求把阿祥抬到自己 家中,亲自护理,为他疗伤。但是,阿祥伤势过重,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一天,碧螺姑娘为寻觅草药,来到了阿祥负伤晕倒的湖畔附近,猛然 发现那里长出了一株小茶树,枝叶繁茂。碧螺姑娘将这株茶树移植到洞庭 山上,并精心护理。清明节刚过,茶树就吐出了鲜嫩的芽叶。 此时,阿祥的身体日渐垂危,汤药不进。碧螺姑娘突然想到山上那株 以阿祥的鲜血养育出的茶树,于是她跑到山上去,以口衔茶芽,泡成翠绿 清香的茶汤,双手捧给阿祥饮尝,阿祥饮后神奇般地恢复了意识。 碧螺从阿祥那刚毅而苍白的脸上第一次看到了笑容,她的心里充满了 喜悦和希望。于是碧螺每天清晨上山,将那饱含着晶莹露珠的茶芽以口衔 回,揉搓焙干,泡成香茶,给阿祥饮用。阿祥的身体渐渐复原,可是碧螺 却因为天天衔茶,身体渐渐失去了元气,终于憔悴而死。 阿祥万没有想到,自己得救了,却失去了美丽善良的碧螺,悲痛欲绝 ,遂与众乡邻将碧螺葬于洞庭山的茶树下,以告慰碧螺的芳魂,于是后人 就把这棵奇异的茶树称为碧螺茶。

虽然洞庭太湖历经沧桑,但每逢春时将采自碧螺茶树上的芽叶制成茶 叶,其茶叶条形纤秀,弯曲似螺,色泽嫩绿隐翠,汤色清澈碧绿,都会让 人想起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以阿祥的斑斑碧血和碧螺的一片丹心孕育而 生的碧螺春茶,其独特的幽香妙韵和这个神话故事一起永留人间。

讲完故事,书归正传。碧螺春的茶区在洞庭山上,紧邻太湖,云蒸霞 蔚,空气湿润,土质疏松肥沃,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当地茶农把茶树与 20余种果树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根脉相连,茶吸果香,花窨茶香,所以 碧螺春茶独有一种天然的花香果味。 相应碧螺春茶芽的珍贵,其采制工艺也极为讲究。茶芽采摘一定要符 合三个特点:早、嫩、净。每年春分前后采摘,谷雨前后就结束,以春分 至清明节前采制的明前茶的品质口感最为上品。茶芽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缛 ,经过挑拣、杀青、揉捻、搓团定型等工序,从传统工艺上来讲,所有这 些步骤都是要手工操作的。

碧螺春茶一般在上午九点前就要采摘完,中午 挑拣完后,下午就立刻炒制。品质好的碧螺春是要当天采摘茶芽当然炒制 的,如果炒制“隔夜茶芽”,势必会影响茶叶的质量和口感。对于炒制过 程也是要求甚多,所谓“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揉结合,起锅即成。” 所采摘的茶芽制成茶叶后白毫越多,品质越佳。

品尝碧螺春茶是非常富有情趣的事情,不适用普通的冲泡方法,而是 要采用后投法冲泡。要想看到茶芽的姿色,最好选用玻璃杯,先倒入70℃ -80℃的开水,再投入茶叶,此时,茶叶在热水中徐徐下沉,瞬间翻滚, 似雪花飘舞;随着茶芽的舒展,茶香也随热气四溢而出。品饮时,会看到 茶汤碧绿,叶底柔匀,饮后回甘,鲜爽生津,口味会略比龙井浓重一些。

茶艺让喝茶成为享受


喝茶是要科学,喝茶也要艺术,喝茶更是要享受。科学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而艺术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喝茶既需要科学的简单化,也需要艺术的复杂化。一个人能从简单中走向复杂,是具有美的能力;能从复杂中归于简单,是有智慧,懂得享受喝茶的美​​是有智慧的人。

我国自古就有生活七般雅事,所谓:琴棋书画诗茶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从生活艺术沦落为民生必需品,这到底是福还是祸未可知?但,不论是雅事还是民生必需品,喝茶,品味茶都应该是一种享受。

“喝”茶是一项轻松愉快,很简单的事,先把水烧开,再加入茶叶,然后用适当的方式来喝,就是这么简单的动作,一种单纯的生活。不是每个人每次喝茶,就得把一大套大道理搬出来,什么茶树品种呀?什么山头生产的呀?又是什么什么的呀?如何如何呀?

一般人不是搞茶叶科学研究,只是喝茶,何必审评来审评去!茶是这么单纯的事,不需要加上那么多这样那样的东西,以满足生理的需求来讲,喝茶就是喝茶,只要喝得欢喜高兴就好,一种简单的动作、一种单纯的生活,就是喝茶的最高境界。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Maslow〉理论,喝茶是属于人类最基本的一种生理需求,但,人的需求不能无限释放,有节制才是最高境界。不论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释放都是很容易,难的是节制,能有所节制的享受,才是人生真正的最大享受,所以「喝」茶容易,但「享受」茶难,那么,怎样才能使喝茶成为享受呢?

享受茶是从简单中走向复杂,如卢同七碗茶诗所描述:“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但觉清风两腋生,玉川子欲乘风去”。吃下七碗茶,茶气通行全身,有如打通任督二脉,整体舒畅,飘飘欲仙,好像悠悠飞上青天去,得到品茶的最高境界。喝茶,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随着每个人的个性与喜好,用自己适当的方式来品味,才是茶的本质,如果茶是一成不变,也就没有“道”可言了。

茶有物质属性,是农作物;还有精神属性,是风雅之事,是一项高贵的休闲生活。喝茶绝对不是只有感官享受,尤其是品茶,还需要有精神的满足,精神的满足是由感官的根源来发动,人的感官有六根,而感官是会有联觉作用,品味茶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觉六种感官联觉的享受,有“茶中半日偷悠闲”的写意。所以,前人认为,喝茶、品味茶只有赞美没有批评,不谈与茶无关的事,这样才能享受到茶真正的美。茶是有内涵的东西,可以借茶抒发心情,透过品茶的心得描述,让人清楚明白内心世界,产生自省的效果,或许每个人的见解不同,只要忠于自己内心的感受,借茶明志,就能体会到茶中三昧的真味了。

茶是嗜好性的饮品,每个人的要求标准不同,有人喜爱甜香,有人独好苦甘,这些感觉,往往受心情影响很大。今天心情好,可能喝什么都觉得好,今天心情不好,可能喝什么都觉得不好,情绪对感觉器官会有很大的影响,而兼具真善美的茶艺过程就是培养好心情,好情绪的最好条件。

茶艺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茶艺的美是在行茶过程中而不是在结果上,如果把茶艺定调在一杯茶的好喝、好感上,珍珠奶茶、泡沫红茶、包装液态茶更能吸引人。茶文化的发展是与时俱进,逐渐走向精致化才是发展之道,中华茶艺的美是大美,是意境的美,所谓大美是感官之外的美。如果,中华茶艺只强调感官之美,没有技艺、礼法和意境,还谈什么「道」呢?

我国的饮食文化特别丰富又复杂!食的方面,已有八大菜系各式各样的厨艺了;饮的方面,应该大力弘扬茶艺,让我们的社会渐渐在大家的努力下更有品味,让喝茶真正成为享受。

茶艺,让喝茶成为享受


想了解《茶艺,让喝茶成为享受》知识吗,丰富的《茶艺,让喝茶成为享受》内容等你来看!

喝茶是要科学,喝茶也要艺术,喝茶更是要享受。科学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而艺术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喝茶既需要科学的简单化,也需要艺术的复杂化。一个人能从简单中走向复杂,是具有美的能力;能从复杂中归於简单,是有智慧,懂得享受喝茶的美是有智慧的人。

我国自古就有生活七般雅事,所谓:琴棋书画诗茶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从生活艺术沦落為民生必需品,这到底是福还是祸未可知?但,不论是雅事还是民生必需品,喝茶,品味茶都应该是一种享受。“喝”茶是一项轻鬆愉快,很简单的事,先把水烧开,再加入茶叶,然后用适当的方式来喝,就是这麼简单的动作,一种单纯的生活。不是每个人每次喝茶,就得把一大套大道理搬出来,什麼茶树品种呀?什麼山头生產的呀?又是什麼什麼的呀?如何如何呀?一般人不是搞茶叶科学研究,只是喝茶,何必审评来审评去!茶是这麼单纯的事,不需要加上那麼多这样那样的东西,以满足生理的需求来讲,喝茶就是喝茶,只要喝得欢喜高兴就好,一种简单的动作、一种单纯的生活,就是喝茶的最高境界。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理论,喝茶是属於人类最基本的一种生理需求,但,人的需求不能无限释放,有节制才是最高境界。不论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释放都是很容易,难的是节制,能有所节制的享受,才是人生真正的最大享受,所以「喝」茶容易,但「享受」茶难,那麼,怎样才能使喝茶成為享受呢?

享受茶是从简单中走向复杂,如卢仝七碗茶诗所描述:“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喫不得也,但觉清风两腋生,玉川子欲乘风去”。喫下七碗茶,茶气通行全身,有如打通任督二脉,整体舒畅,飘飘欲仙,好像悠悠飞上青天去,得到品茶的最高境界。喝茶,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随著每个人的个性与喜好,用自己适当的方式来品味,才是茶的本质,如果茶是一成不变,也就没有“道”可言了。

茶有物质属性,是农作物;还有精神属性,是风雅之事,是一项高贵的休闲生活。喝茶绝对不是只有感官享受,尤其是品茶,还需要有精神的满足,精神的满足是由感官的根源来发动,人的感官有六根,而感官是会有联觉作用,品味茶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觉六种感官联觉的享受,有“茶中半日偷悠闲”的写意。所以,前人认為,喝茶、品味茶只有赞美没有批评,不谈与茶无关的事,这样才能享受到茶真正的美。茶是有内涵的东西,可以藉茶抒发心情,透过品茶的心得描述,让人清楚明白内心世界,產生自省的效果,或许每个人的见解不同,只要忠于自己内心的感受,借茶明志,就能体会到茶中三昧的真味了。茶是嗜好性的饮品,每个人的要求标準不同,有人喜爱甜香,有人独好苦甘,这些感觉,往往受心情影响很大。今天心情好,可能喝什么都觉得好,今天心情不好,可能喝什么都觉得不好,情绪对感觉器官会有很大的影响,而兼具真善美的茶艺过程就是培养好心情,好情绪的最好条件。

茶艺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茶艺的美是在行茶过程中而不是在结果上,如果把茶艺定调在一杯茶的好喝、好感上,珍珠奶茶、泡沫红茶、包装液态茶更能吸引人。茶文化的发展是与时俱进,逐渐走向精致化才是发展之道,中华茶艺的美是大美,是意境的美,所谓大美是感官之外的美。如果,中华茶艺只强调感官之美,没有技艺、礼法和意境,还谈什么味道呢?我国的饮食文化特别丰富又复杂!食的方面,已有八大菜系各式各样的厨艺了;饮的方面,应该大力弘扬茶艺,让我们的社会渐渐在大家的努力下更有品味,让喝茶真正成为享受。

关于本文《茶艺,让喝茶成为享受》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叶竟是福州成为《南京条约》通商口岸的关键因素


福建省第一条铁路是谁发动修建的?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为何要把福州列入五口通商口岸?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闽都文化论坛,披露了一批鲜为人知的史料。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克辉,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全国侨联原主席庄炎林,福建省原省长胡平,全国政协常委林兆枢,武警总队副司令员薛国强,全国妇联副主席陈秀榕,《光明日报》总编何东平等,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共聚一堂。

闽第一条铁路与陈宝琛有关清代初年,清政府的华侨政策是将华侨为弃民的政策。1727年下令逗留在海外的洋人,不准回到籍贯地。1860年后,清政府的华侨政策有了重大调整。汪毅夫说,1905年,末代帝师陈宝琛(福州人)出任福建铁路公司总理,陈宝琛规定公司专招华股,凡华人侨居外洋各岛者,只要查实确是华人就可以参股。

1906年,陈宝琛亲赴南洋,向当地华侨招募华股,共募股170多万元,1910年建起了福建的第一条铁路漳厦铁路(厦门嵩屿至漳州江东桥,长28公里),这是我省历史上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福州成通商口岸竟与茶叶有关福州为何被列入五口通商口岸?昨日,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仲伟民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过程中,道光皇帝对割地赔偿,表示会尽量满足,但对福州开埠通商反复商谈后都极不情愿。

福州是闽浙台地区权力核心所在地,军事地位重要,清政府将福州作为国家战略要地,对巩固清政府东南局势具有重要意义。仲伟民说,1842年7月,英国舰队兵临南京城,道光皇帝被迫同意福州开埠。

英国人为什么要争福州而不选择杭州等沿海港口?仲伟民说,在英国人眼中,宋元以来,福州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因为福建的茶叶必须由福州出口才可以控制茶叶市场,从福州港口出口路程最短,可大大降低茶贩运费,获得巨额利润。另外,福州也是一个销售英国毛织品更为适宜的地方。

广西壮族的甜茶文化


在桂西北大王山区枣壮族人聚居的山区,很久以前就发现一种野生的灌木,其叶煮水喝,甜滋滋的且十分清香。长期以来,民间就把其树叶加工当茶饮用,故名甜茶。.经植物学家鉴定,甜茶(RubusSuauissimusSiee)为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灌木,近年来已人工大面积栽培成功,高1-4米,茎圆柱状,枝条疏软,有皮刺,丛生。常被白粉,幼苗时紫红色,成长后绿色,二年生植株可侧生短枝条数条至干数条不等。单叶互生,掌状7深裂或5深裂,极少6或8裂,裂片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有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花单生于短枝尖端,花瓣5片,与花萼裂片互生,白色,倒卵形。花期3-4月,聚合果,卵球形,幼时青灰色,果熟时为橙红色或红色,叶甜,可食。甜茶宜生长在亚热带气候区、海拔500-1000米的丘陵山地,能在0℃左右冬季常见霜雪的低温环境下生长,又能在38℃以下高温季节安然生长,是一种既耐严寒又耐酷暑的短日照植物。甜茶根系主要分布在表层土5-30厘米之间,适应性强,在黄壤、红壤、棕紫色土等各种土壤中都能生长。耐干旱,忌积水,在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新垦荒地生长特别良好。甜茶既能单独种植,也能与松、杉、八角、玉桂等其他经济林木混生。甜茶2-3月萌芽生出幼株,4-8月是生长旺盛期,为采叶的最佳时节,9月份基本停止生长,枝叶定型。11月份后叶片开始枯黄,同时,在侧枝的磊部分叶腋内形成越冬混合芽,此后,植株进入冬眠。地上部分于冬季枯死。每年春季又从根颈部和须根萌发新植株,所以,甜茶种植后,靠它自然更新,只要加以人工管护就可连年有好的收获。是一种一年种植多年收获,效益可观的经济作物。由广西技术监督局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测试结果证实:甜茶叶含有价值极高的黄酮、茶多酚和甜味素三种成份。它的甜度相当于蔗糖的300倍、50公斤鲜甜茶叶晒后可获干茶叶15-17公斤,每50公斤干甜茶叶的甜度相当于750公斤白砂糖的甜度。

广西野生甜茶为多年生纯天然、原生态、无污染常绿木本植物。其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味微甜。内含有的茶多酚、甜茶素、硒、锗等物质。除具备普通绿茶的功效外同时还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中风、防癌作用、预防牙齿疾病等药效,与罗汉果、合浦珍珠、广西香料等齐名为广西四大名品。广西甜茶的甜度很高,每公斤干茶叶的甜度相当于15公斤蔗糖的甜度,每公斤甜茶素相当于300公斤的蔗糖甜度。同时甜茶素是一种二萜葡萄糖低热量甜料,是能替代糖的高甜度而低热能且无毒的天然甜料植物。甜茶因其极高的药用价值,所以采摘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甜茶树又不易种植,目前甜茶越来越稀少。不少地方出现人工种植的甜茶,其主要用于绿化观赏,没有药用功效。据《广西中药标准》记载,野生甜茶有清热降火、润肺、祛痰、止咳的功效.被誉为神茶,其药用性和食用性已为地方医药和民间所证实,它还含有3.2%以上的黄酮、8.94%的甜茶茶多酚1和4-5%的甜茶素。甜茶茶多酚有明显抗氧化、抗突变、防癌、降低胆固醇、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糖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食物过敏、改善肠胃微生物环境、消臭的作用吲,是目前发现最理想的纯天然抗氧化剂,用途十分广泛甜茶提取物对浓氨水实验性咳嗽有抑制作用,能明显增加呼吸道酚红排出量,显示止咳祛痰效果,并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镇静作用。在日本,甜茶已用作抗敏药。甜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甜茶中所含的黄铜物质可分解黑色素、抑制黑斑和黄褐斑的形成。野生甜茶是一种无毒、高甜度、低热能和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甜味植物,是一种理想的糖类替代品,对避免因长期过量的吃糖、致使人体发胖和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肾脏等疾病的人们具有良好辅助疗效,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天然植物。而对于壮族人民来说,甜茶是他们的传统饮料,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饮茶礼仪。茶不仅是招待客人的佳品,谈情说爱,讨亲嫁女也离不开茶。如居住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小伙子第一次到女方家相亲时,姑娘必须敬他一杯茶。如果茶中有糖,表示姑娘同意这门亲事,小伙子自然喜出望外;否则,这门亲事就算告吹。这种表达的方式,既特别又含蓄。

广西的千年茶史


广西的茶产业是在改革开放后腾飞的,以前走得很慢,不是因为没有好资源,而是因为未能给它插上腾飞的翅膀。

不管国内各种茶书怎么遗忘广西茶,但首先得承认,广西也是中国茶的原产地之一。

《广西通志稿》记载:白毛茶,产田阳、凤山、扶绥、那坡诸县概属野生。又道:明山茶,产上林、武鸣等县,茶树不待人种植多生高山石隙中。《广西特产物品志略》也说:后山茶产龙州等县,树婆娑而矮,叶椭圆而长,边缘有锯齿,野生山中。时至今天,凌云县青龙山、贺州桂岭开山村、大新等地还有不少古老的野生茶树。

早在秦汉时期,广西就有茶叶栽培痕迹,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广西东北部属于楚的疆域,制茶可能是从楚属湘水流域传播而来。秦汉以后,灵渠沟通荆楚与广西水运,为广西茶业兴起与发展创造了条件。《桂平县志》说,茶始于汉晋之间,至唐而大盛。唐代广西茶区有象州和容州。唐至德三年(公元758年),唐朝陆羽《茶经》记载:茶树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所言象州指的就是广西象州茶区。

唐元和元年(公元815年),唐朝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曾赋诗描述当时茶叶加工情景: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赏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至宋朝,广西茶叶发展成为商品,并开始课税。宋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立茶引法(即征茶税),规定60斤茶纳铜钱600文,当时广西茶税达1183贯960文(每贯1000文)。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广南西路茶叶产量高,分布较广,位于今天的融水、临桂、灵川、兴安、荔浦、永福、贵港、玉林、平乐、平南、宾阳等地均产茶叶,形成了当时融州、静江府、郁林州、昭州、浔州、宾州六大茶区。

清代广西茶区扩大到60多个县,茶叶品种有上百个之多。其中,凌云白毫、横县南山白毛茶、开山白毛茶、桂平西山茶、苍梧六堡茶等,成为饮誉国内外的名茶。

横县南山白毛茶似乎不太为人所知,但它的历史是深厚的,在横县那阳乡南山种植的历史有500多年。清嘉庆十五年(1801年),在全国24个名茶中,有广西南山白毛茶的份。1915年,南山白毛茶以白毫显露,滋味浓厚的口感,在巴拿马博览会获银质奖章。1933年,当时的广西省政府给南山白毛茶题赠品胜武彝匾额。

清末民初,广西茶叶兴旺过一段时间,最高年产量达10万担左右,主产区在苍梧、贺县(今贺州)、横县、藤县、岑溪等县。当时岑溪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岑溪最好是山家,七六二山好种茶。

三六九圩担去卖,归来猪肉共棉花。

七六二山是指岑溪境内的筋竹、诚谏、水汶、樟木等地,歌谣反映了当时岑溪制茶的兴旺景象。

民国时期,广西茶叶成为出口商品,1915年到1929年的15年间,广西平均每年输出茶叶约30万担。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茶叶生产进入衰落时期,茶叶出口受阻,销量锐减,茶价下跌。1933年,一公斤茶叶可换3.7公斤大米;10年后的1943年,一公斤茶叶还换不到0.5公斤大米。苍梧六堡茶的身价也跌得厉害,从1929年前的每担30元左右降至抗战时期的十八九元。1945年,广西种茶规模只剩11万余亩的面积、不足1500吨的年产量,约占盛年产量的三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茶叶得到恢复和发展。据统计,1985年,广西茶叶种植面积达31万亩,产茶9900吨;2008年,广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60多万亩,产茶近3万吨。虽然这一规模还远远落后国内茶叶大产区,但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发展。

现在,广西比较大的茶区有凌云、横县等县。广西茶叶主要分全发酵红茶、不发酵绿茶、后发酵六堡茶和花茶四大类。全发酵红茶主要是红碎茶,以大叶茶为原料,口感浓、强、鲜。花茶有茉莉花、桂花、玉兰花、珠兰等几种。据桂林市茶叶研究所收集的茶树品系有448个,其中广西本地品种78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