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让泰山女儿茶很受伤

发布时间 : 2020-02-20
普洱茶女儿茶 泰山女儿红是红茶吗 泰山绿茶

【www.cy316.com - 普洱茶女儿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倒春寒”让泰山女儿茶很受伤”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倒春寒”让泰山女儿茶很受伤

“倒春寒”让泰山女儿茶很受伤

工作人员采摘原本早该长出的新叶。

工人们正在分拣刚刚收购的明前茶鲜叶。

现在本应是泰山女儿茶第一季茶——明前茶大量上市的季节,但是由于2010年春节前的一场大雪以及春节后持续的低温和大风天气,导致明前茶减产严重,收购价格上涨。如何有效防范“倒春寒”给泰安这一特产频频带来的危害,记者发现还没有什么好办法。

遭冻害 明前茶减产三成多cy316.coM

没有大型广告牌、 没有 宽阔的大马路,顺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农村水泥公路,记者走进了素有“泰山女儿茶第一村”的省庄镇小津口村,山村各个角落里分布着连片的茶园。

83岁的李玉成老人正在自己的茶园里忙着采摘明前茶鲜叶,李玉成说,春节之前气温很高,茶树开始冒芽,但一场大雪把刚刚冒出的新芽冻坏了,接着又是节后持续很长时间的低温,新芽生长十分缓慢。遇到“倒春寒”,很多鲜叶被冻坏,随后又遇上一场大风,明前茶鲜叶又遭到一次冻害。“泰山女儿茶依照采摘时间的不同,依次可以分为明前茶、雨前茶、春茶、夏茶和秋茶,其中尤以在清明节前采摘的明前茶最为珍贵,去年每斤的价格在1400多元。”泰安市泰山区小津口村泰山女儿茶茶厂厂长李仕顺告诉记者,全村2800多亩茶园,有一半受灾,明前茶的上市时间比去年晚了接近半个月,产量下降约三分之一。茶厂正在收明前茶的鲜叶,但整整一天时间才收了100多斤鲜叶。李仕顺告诉记者,去年第一天收鲜叶的时候,一天就收了1000多斤。

小编推荐

云南女儿茶的由来及制作方法


在云南茶区,勤劳的各族妇女自古至今都是茶叶生产劳作的主力军,她们常常迎朝露、顶烈日、冒风雨、踏夕阳,早出晚归,采茶制茶。茶叶融入了她们的情感,茶叶寄托了她们的希望,她们采制的茶叶也常常被称为女儿茶。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云南女儿茶的加工工艺及传说。

明清时期,云南茶区以生产普洱紧压茶为主,产品主要有团茶、饼茶等,其加工工艺为:大叶种茶树(C.assamica)鲜叶、锅炒杀青、手工揉捻、晒干、晒青毛茶、蒸软、揉(压)制成形凉干。公元1659年(清顺治16年),满清平定云南,普洱茶作为云南特产之一开始上贡清皇室。公元1729年(清雍正7年),清朝廷设立普洱府,管辖今思茅、西双版纳等广大地区,同年在府治宁洱县(今普洱县)设立普洱贡茶厂,以西双版纳的倚邦等六大茶山原料精制普洱贡茶,并在攸乐山(今景洪市基诺山乡)设立攸乐同知(后改为思茅同知),负责监管普洱茶生产及进贡、运销事宜。由于满族是一个以肉食为主的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满族统治者更是山珍海味无所不及,难免引起消化不良。而普洱茶由于具有显着的消食健脾作用而深得满族统治者的喜爱,皇宫中饮普洱茶成为时尚。除了皇宫自用之外,普洱茶还大量赏赐给皇亲国戚或有功之臣,拥有普洱茶成为满清显贵的一种标志。

《红楼梦》第63回中写到:宝玉忙笑道:今儿因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顽一回子。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说:该焖些普洱茶喝。袭人晴雯二人忙说:焖了一茶缸女儿茶,已经喝过两碗了。这里提到的女儿茶其实就是一种普洱茶产品,是由云南上贡满清皇室的贡茶之一。

茶马古道·走出女儿国


关于这片土地,现代人对它充满了猎奇和误读。本来,摩梭人非契约、非义务、非排他,并且女性有较多自主权的两性关系模式,是母系家庭制度的一部分,它保留至今,具有极珍贵的文化价值,甚至值得将爱情也物化了的现代人观照和反思。可浮躁的旅游工业却将“走婚”渲染成摩梭的唯一文化符号,甚至将其和那种浅薄庸俗的“一夜情”画上等号。有很长一段时间,面对这种令人痛心的误读,我甚至不愿和别人讨论它。

其实,就是上个世纪初那个叫约瑟夫·洛克的奥地利人,在他的《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里说:“泸沽湖是上帝创造的最后一块地方”的时候,由于他更多的是与宁蒗的上层接触,对当地所保留的秘而不宣的母系制度也是知之甚少的。

三十年前,我和几个搞人类学的朋友曾沿着泸沽湖,从云南宁蒗这边的永宁、忠实等一个村落一个村落的往四川的木里、盐源步行而去,那是一次关于收集民歌和民俗的田野考察,虽然时时有火塘边的絮语、达巴诵经的皮鼓、山头上阿哈巴拉马答米的歌声、夜晚的圈舞、寺院里的喇嘛海螺和法号相伴,留在我印象里的,仍然是那片土地、那些村落无边的寂廖和宁静。大年三十,我们在甘木女神山上,只有山风无语地吹过,俯瞰这个神秘的群落,现在做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任的邓启耀说:上帝最后创造了它,又把它遗忘了。

其实,我们当时对它也属于知之甚少,在上帝的创造与遗忘间,它曾为自己的生存和尊严做过许多智慧勇敢的选择和努力,在这个滇川藏大山封闭群落里,它没有被强势的民族并吞消灭、没有被大一统的汉族同化,而保持着自己部族遗世独立的风骨,自己族种的高大健壮俊朗……摩梭的一位智者告诉我,这些当然也和马帮有关,而将马帮发展和发挥到它最大效应与作用的,则是百年前这个部族里,一个叫阿云山的摩梭汉子。

我看过阿云山的照片,生于光绪年间的他,有着刚毅的唇线、挺直漂亮的希腊式鼻梁,眼神炯炯,像他的摩梭族人一样高大英俊帅气,生生把在他身边那个欧洲人洛克比下去整整一大截。他在永宁扎美寺当过喇嘛,曾沿着那条连结起川滇藏的古道远到西藏习经。不知是不是走在这条古道上见了世面还是受了某种启悟,再沿着古道走回来后他还俗当了永宁土司的大总管,代替土司掌管了这个地区一切政治、武装、宗教政务。

精明能干的阿云山意识到自己部族封闭贫寒,周边强势力各自为政的困境,便智慧地与小凉山彝族头人搭亲家,以和亲睦邻;用共同的宗教信仰与木里王加强联系;用同宗同族的兄弟关系与盐源蒗藻土司重叙亲密的血缘关系。在精心细密地建构好周边关系、排出通行障碍之后,他动员鼓励永宁的摩梭人、普米族和藏族走出去赶马行商。与此同时,这个聪明的大总管充分利用了永宁挟川康滇藏三地有利的地理位置,在永宁组织人就地收购皮张,制作皮鞋,皮袋、皮褂,供来往马帮使用,整整做出了一条皮匠街。以后又吸引了酿酒、饭店、面铺、烟馆、赌场、马店、缝纫、银匠、铁匠各色人等来到这里。每年开春当杜鹃花开满永宁坝子,扎美寺做大法会的时节,在海螺法号悠长回响声中,各地马帮便云集此地,运来布匹、茶叶、盐巴、百货;又运出皮革、毛织品、药材……作为大总管的他,甚至以身示范,亲自带着贵族家的马帮南下丽江、大理,北上四川西康、西去西藏、印度、尼泊尔、缅甸。就是在宁蒗现代的官方县志里,也认为阿云山是个温和而有作为的土司,摩梭人在其治理下得以保留一定的民主权利。阿云山在周边各族中得到敬重,有较高的威信和威望。

马帮和集市的兴盛,打破了封闭自给的经济。摩梭人获得了自己的实力、并有了与之相辅的民族尊严、更增加了维系自己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自信。我从俄国人顾彼得的书中读到一些很有趣的情节:近百年前,丽江街头,那些跟马帮而来的身材高大漂亮迷人的摩梭妇女描着眉、打着浓浓的口红慢慢走着,她们“穿着长裙,波动起伏地,摇摆着屁股,微笑着,向这个或那个男子投以调情的眼光,即使是厚脸皮的纳西妇女也觉得太过分了,于是她们神经病地吐唾沫或傻笑”,无视她们的激怒,摩梭妇女则“慢慢地手搂着一个丈夫或情人的脖子,同时还被男人搂着腰”旁若无人,“举止温文尔雅慢慢地走过丽江的街道”……

女性是摩梭母系大家庭的当家人和财产、血脉继承者,有守护家屋“根骨”、不断香火的责任。而男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经济中一个重要的平台,则是去赶马帮。地理的闭塞,让马帮在部族生活中获得极大的声望和作用。摩梭智者的“马帮说”当然也不能完全破译这个在上帝的创造与遗忘之间保留下来的母系王国之谜。但是马帮一定是这个民族为自己的生存和尊严做过的最智慧勇敢的选择和努力之一。

见证铁观音走向世界的西坪泰山楼


泰山楼,位于安溪县西坪镇南岩村,是该村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享誉海内外的梅记茶行发祥地,因此又称梅记土楼,始建于1892年,历时十年落成,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是安溪铁观音走向世界的历史见证。日前,泰山楼被列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楼房建筑别具一格

泰山楼为石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依山而筑,且采用外环廊式设计,别具一格。

走进楼内一看,主楼及护厝外墙全部用花岗岩浆砌,内墙体为土木结构,天井则全部用石板铺成。上厅和下厅屋架均为斗拱结构,雕刻各种动物、人物和花草,雕工精细,形象逼真。二楼面向天井那面安装有18个窗,34片窗户均为精雕细刻的柳丝条或梅花状结构。

整座建筑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二楼房间与外墙体之间增设一条走廊。外墙体四面各设四个喇叭形(内宽外窄)洞孔,用于观察外面动静及防御性射击,易守难攻。据护楼老人王志森介绍,清末民初,安溪匪患不断,逢匪患发生,独特的建构也使得泰山楼成为族人避难的场所。

名人对联寓意深刻

除了独特的构型外,泰山楼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主楼大门上镶嵌着的一方石匾,楷书阴刻泰山楼三个大字,右侧小楷阴刻大清光绪甲辰年造,左侧小楷阴刻仲春林心存书。

林心存系安溪人,清末泉州市举人,是当时泉州有名的大书法家,其书法以刚劲雄伟著称。当年曾到西坪南岩村讲学,适逢泰山楼兴建,见其建筑独特,欣然提笔为楼书写泰山楼三字及几副对联,字迹清晰,至今仍保存完整。

大门有对联为:泰运亨嘉沐先人德泽,山川秀丽瞻后起书香,正上方还有两副对联,分别是:泰运云霞呈瑞色、山居风月畅幽情,萏峰如笑,永对高楼、槐荫敷荣,无忘世泽。

据王志森介绍,这三副对联寓意深刻。比如泰山楼两侧上方墙上的对联,左边对联写景,即站在泰山楼门口,可远眺西坪境内最高山峰菡萏山(海拔1265米);右边对联写育人,即教育后人,缅怀先祖功德,饮水思源。

茶叶对外贸易物证

泰山楼主人王三言,生于1836年,系南岩村茶农。据史料记载,王三言的父亲王源臣是当时乌龙茶制作的行家里手,王三言从小就跟随父亲种茶做茶,而后师承家传,他也成为乌龙茶制作的一方行家。

35岁那年,王三言把自己生产的乌龙茶挑运到漳州、潮州销售,而后转向厦门。因其茶叶品质优异,销售良好,掘到第一桶金。于是,1876年,他就在厦门开设梅记茶行,批零兼营,销售业务逐渐扩大。到了清末民初,梅记茶行成为内安溪人经营的最大茶行。

据王志森介绍,王三言经营茶叶时坚持亦商亦农,在厦门开设茶行的同时,仍在安溪种茶做茶。为打造自己的品牌,王三言把铁观音大箱包装改为小包装,茶包封口贴上印刷的王三言黑白头像,以防假冒;为了扩大经营规模,1906年,王三言派儿子王金玉到台北市创办泰山茶行,孙子王炳炎到印度尼西亚巴城开设梅记茶行,他也成为安溪乌龙茶开拓海外市场的开路先锋。

王三言去世后,其后裔仍以泰山楼作为根据地继续拓展海外茶叶市场,如在新加坡有王光南创办的南美茶行,在印尼有王炳文创办的梅记茶行等。如今,旅居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的王三言后裔已超过200人,泰山楼成为铁观音对外贸易的重要见证,也是联系海外乡亲的桥梁。(记者罗剑生通讯员章桂林文/图)

北京盖碗儿茶艺及表演程式和解说


想了解《北京盖碗儿茶艺及表演程式和解说》知识吗,丰富的《北京盖碗儿茶艺及表演程式和解说》内容等你来看!

北京人爱饮花茶,北京盖碗茶即以花茶(北京香片)为主要用茶,为了使来宾能品饮到自己喜爱的花茶,表演时特备有四种不同的花茶,以供来宾选择。

表演用具有:印有茶德绢帕、挂绢帕的挂架、装有四种茶叶的茶罐、盖碗、清水罐、水勺、铜炉及铜壶、水盂等。

下面是北京盖碗茶的表演程式和解说:

(一)恭迎嘉宾

中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又是茶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祥地。茶陪伴中华民族走过5000年的历程。“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用北京盖碗茶为大家敬上一式东方奉茶礼,祝愿大家度过一段美好时光。

(二)敬宣茶德

中国茶文化集哲学、伦理、历史、文学、艺术为一体,是东方艺术宝库中的奇葩。已故中国当代茶学泰斗庄晚芳教授将茶德归举为四项:

廉——廉俭育德。茶可以益智明思,促使人们修身养性,冷静从事。所以,茶历来是清廉、勤政、俭约、奋进的象征。

美——美真康乐。饮茶给人们带来的味美、汤美、形美、具美、情美、境美,是物质与精神的极大享受。

和——和诚相处。同饮香茗,共话友谊,能使人类在和煦的阳光下共享亲情。

敬——敬爱为人。客来敬茶的清风美俗,造就了炎黄子孙尊老爱幼、热爱和平的民族性格。

(三)精选香茗

中国茶按发酵程度可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北方人喜爱的花茶属于绿茶的再加工茶,又称香片。窨制香片常用茉莉花、兰花、玳玳花、桂花等。窨制花茶要在三伏天进行,因为三伏天的茉莉花香气最浓。今天,我们准备了茉莉毛峰、茉莉珍螺、茉莉春毫、牡丹绣球四样香片,供来宾选用。一会儿,将为大家冲泡的是由嘉宾刚刚选定的茉莉珍螺茶。

(四)理火烹泉

(五)鉴赏甘霖

好茶要用好水来泡,这是爱茶人的古训。现时生活中,用泉水、纯净水等泡茶的效果也较好。古都北京有不少名泉,如延庆的珍珠泉、卧佛寺的水源头、八大处的龙泉等。今天,我们为来宾汲取了大觉寺的龙潭泉水,这种水硬度只有3度,碳酸钙含量低。用这中软水泡茶,可使茶中的有效成份充分浸出,茶汤明亮透彻,滋味鲜活干爽。

(六)摆盏备具

自西周起,茶具就从食器中分离出来,成为我国器皿中的佼佼者。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茶的崇敬。饮茶文化推动了中国陶瓷业的发展,精美的陶瓷具又升华了中国饮茶文化。Chinaandtea成为代表美丽东方的一对孪生姐妹,享誉全球。

选用茶具要因茶而异,沏泡花茶要用盖碗,加碗盖有利于保持香气和清洁;茶碗呈现喇叭形状,可使饮茶人清楚地风见到茶叶在碗中的形态,碗底浅可使饮茶人及时品尝到碗根处的浓酽茶汤;碗托可以护手,又可保温,更显示出古都茶文化的考究与尊严。盖、碗、托三位一体,象征着天、地、人不可分离。

本文《北京盖碗儿茶艺及表演程式和解说》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世博会上京味儿茶馆听曲艺(组图)


演员正在表演“大碗茶琴”。这32个茶碗是老舍茶馆的宝贝,当初茶馆创始人从1000多个茶碗里,挑出了这32个音调音色不同的碗用于演奏。

北京著名京韵大鼓艺术家陈秀敏表演“含灯大鼓”。她唱的“大碗茶”,既有含灯表演形式,又有京韵大鼓的曲调。

演员们正在进行太极长嘴壶茶艺表演。

老舍茶馆的赵师傅为参观者盛上一碗大碗茶。

宝钢大舞台内浓缩版的北京老舍茶馆让四海宾客品味十足京味儿。

浓郁的茉莉清香、甘甜宜人的口感,最适合烈日下在世博园里逛累了的游客――这就是老舍茶馆的“大碗茶老二分”。坐在京味儿茶馆,一边品茶,一边欣赏京味儿十足的曲艺表演,将日晒、排队、赶时间统统丢到脑后是件多么惬意的事。

在世博会中国元素活动区宝钢大舞台展演区,北京城里久负盛名的老舍茶馆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驻足。北京文化周活动是中国元素31省市文化周活动的首场,老舍茶馆在北京市旅游局的邀请下,于5月1日-8日进行展示,在园区内搭建京味特色的茶馆舞台,用这种传统的表演形式展示老北京的文化特色节目。

“据我所知,我们这儿是世博园里唯一免费提供茶水的地方。”老舍茶馆办公室的王先生告诉东方网记者。原来在茶馆的进门处有一个茶水桌,上面写着“大碗茶老二分”,有人斟茶、没人收费,只在边上立了个积善箱。一碗茶2分钱,渴了您就喝,想付账就随便扔点在积善箱。斟茶的大爷告诉记者,老舍茶馆始建于1988年,却早在1979年就已经靠“大碗茶老二分”起家,当时没有茶馆,只是在北京大前门外支了个棚子,一碗茶2分钱。如今昔日的茶水棚变成响当当的老舍茶馆,各种名茶和茶艺表演与时俱进,然而“大碗茶老二分”却依旧2分钱一碗,浓郁的茉莉清香、甘甜宜人的口感,这是对过去的一种纪念,也是对大碗茶文化的传承。

据王先生介绍,为了办好这次展演他们在前期做了很多准备,但由于进园区的人数限制,整个团队缩减至16人,节目也压缩至4个,分别是含灯大鼓、碗琴、世博茶艺、乌龙茶茶艺表演。这些节目每天表演4场,每场30分钟。王先生还透露,虽然现场观众的座位只有不到50个,但在活动的一周中,老舍茶馆已接待观众近3000人。

茶史:一声渐儿茶,双泪落君前


中国茶史第一人陆羽,字鸿渐,昵称渐儿,当时人们把他煮的茶唤作渐儿茶。

他的身世凄苦。他是个西湖弃儿,被竟陵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拾得收养。其貌不扬,还有些口吃,长大后不愿削发为僧,逃到戏班子当了优伶后来他采茶觅泉,颂经吟诗,每每至日暮,才号泣而归。唐代宗曾封他太子文学,他没有接受,留在了民间,留在了他宿命的历史位置上。

相传,智积禅师是位嗜茶的和尚,而且非陆羽煮的茶不饮。后来陆羽云游他乡,智积就此停止饮茶。后来皇上(代宗)召智积进宫,每天命宫中煮茶名手奉上名茶,一再劝智积品饮,希望得到他的赞美,但智积总是尝上一口,便默默放下了。代宗不服,密召陆羽进宫,由他烹茶,再端给智积,智积照例喝了一口,立即惊讶地说:渐儿何时归来?代宗惊问何出此言,智积笑道:方才饮的是渐儿茶。代宗至此才心服口服,让陆羽出来见过师傅。

这个故事有另一个版本,主角之一的智积法师换成了国师佛光和尚,陆羽的远游也有了理由,是奉帝命遍访天下名泉,其他的,完全相同。陆羽的茶艺之精,和尚的知茶之神,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个故事里,似乎还有什么,在触动我的心。

传说是不是真实的,我不知道,但是历史上的记载,陆羽受到的待遇不是这样的。宋代王讜《唐语体》和《新唐书列传》的《陆羽传》告诉我们:御史大夫李季卿把他召来,然后只因他衣着寒素,又没有谄媚讨好地玩炫目的茶艺花招,就看不起他,先是不行礼,后来又叫人用三十文打发他走了。区区三十文,简直是打发叫花子,这样的轻蔑无礼,使倔强清高的陆羽感到无比屈辱和愤怒,以至于写下了《毁茶论》来发泄心中的愤慨。《茶经》的作者写《毁茶论》,谁能想象他的尊严受到怎样的伤害?

回头再看那个渐儿茶的故事。多么温暖,多么感人。原来最让人感触的,不是陆羽的神乎其技,也不是和尚的精于品茶,是哪位和尚更不重要,这个故事说的是:知音难觅。

世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世有渐儿茶,而禅师在何处?那样的相知相重,那样的知遇之恩,是多么的难得!都说渐儿茶好,可是好到什么地步?对真正的知音来说,是好到不可代替,好到不能容忍退而求其次。旁人也说渐儿茶好,皇帝也知道陆羽手段高,但是皇帝不相信,那种好是独一无二的,他更不相信,精诚所至,茶能通神,有人能通过一口茶就辨认出陆羽和其他高手的区别。

我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因为孤苦的陆羽需要这种灵魂的温暖,我们也需要。我还愿意想象,当皇帝叫人送上那盏茶的时候,陆羽一路上备受辛苦、冷遇的陆羽,就站在侧旁的帷幕之后,他怀着坚定的信念,又难免些微的担心,侧耳倾听,他的耳朵甚至没有放过茶具接触的轻微的脆响,以及啜茶的声音,皇帝和他都知道,他,只有一口茶的机会。然而,智积没有让他久等,他惊喜而清晰地说:渐儿什么时候回来的?一口茶,他就认出了陆羽,斩钉截铁,不作他想。陆羽走出遮身的帷幕,对着师傅拜了下去,他的身子伏得那样深,因为他要掩饰自己的热泪。

皇上的赏识与灵魂无关,荣华富贵与内心无关,只是人生在世,如果没有这样的知音该是多么寂寞,多么荒凉。千古之后,怀才不遇的人,如果看到这一幕,是否要替陆羽流下忍住了的眼泪?

一声渐儿茶,双泪落君前。

茶的故事“积公逢饮必啜渐儿茶”


唐代宗李豫对饮茶十分偏爱,在宫中行走,身边的近臣都时常携茶侍奉左右。爱茶的他自然也常安排一些长于烹茶,精于品茶的人在官中供职,以便随时都可以品到优质名茶。久而久之,宫巾以茶为职者数人,有很多是煎茶高手。

相传,一日高僧积公被代宗召到官里来一同品茶。皇帝特地选用宫中上好的煎茶能手,用优质的茶叶煎出一碗茶,请积公和尚品尝。只见积公和尚小呷了一口,随即无论如何再也不尝第二口了。代宗很奇怪地问他为何不饮,积公解释道:“老衲所饮之茶,皆为弟子陆羽所煎。饮过他煎的茶后,再来品饮旁人所煎的就总是感觉淡而无味了”。

细心的代宗皇帝将积公大师所说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此后便开始派人四处寻找陆羽。一段时间后,人们终于在吴兴县苕溪的天杼山上找到了陆羽,便立即上报。代宗听后喜上眉梢,很快将陆羽召到宫中。初见时,皇帝对这个其貌不扬,说话还有些结巴的陆羽产生极大的怀疑。后来经过交谈,代宗惊喜地发现此人语出不凡,学识渊博,于是当即命陆羽煎茶。陆羽便将随身携带的清明前所采制的紫笋茶精心煎制后,恭恭敬敬地献给皇帝。尚未品饮,就已经茶香扑鼻,打开碗盖,里面清汤绿叶,清新自然,细细地啜上一口,茶味鲜醇回甘,令人神清气爽,果然与众不同。于是皇帝连忙让陆羽再煎一碗,差遣宫女送去给书房中的积公去品尝。积公见有茶送来,接过茶碗,只喝一口,便连声叫好,来不及多说,片刻工夫便将一盏茶全部饮完。积公放下茶碗后,也不说话,疾步走出书房,高喊:“渐儿何在?”皇帝笑问道:“大师焉知陆羽在此?”积公施礼答道:“皇上刚才差人所送之茶,只有陆羽能煎得出来,因此知晓他到宫中来了”。

陆羽煎茶的故事虽然只是传说,真假难辨,却也足见其茶艺精通,非同一般。

茶若君子 音乐家和节目主持的女儿们


音乐家和节目主持的女儿们

至今为止,徐一善都给我反差很大的谜——就是不容易被人摸透。因为他经常在默默无闻中给我一份惊奇,肚子里到底有多少货色,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清楚的。与他认识三十六年了,经常有时莫名惊诧。

初次见他时,在二轻工业局的礼堂中,他似乎拉手风琴给什么节目伴奏。都搞企业文化,认识他的同事给我们介绍,说他是个音乐家。那时我们都年轻,他五短身材、浓眉大眼却不很灵动、是那种英俊而不潇洒的模样,微微地低头不语,走时只冲我们点点头,谨慎中加几分腼腆。

是他的名字引起我的兴趣,才“一善”啊,要多多益善啊!大概出于书香门第吧。问起熟悉的人告知,他是自幼在家乡就远近闻名的神童,学生时代一直是全面发展的尖子生。后来是音乐青年,当时却是官家子弟,因为姐夫当局长——那可是个从不开笑脸、走路都叉腰的威严人物,在系统里一言九鼎,怎么说,这妻弟也是个国舅般的角色,怎么见女人脸就红呢?

下次见到,他又在为人拉二胡了,我还以为他是搞西洋乐器的。有人指点着,说他不仅会民乐,还培养出一个少年音乐家。那孩子了得,正是誉满全城的小明星,二胡拉得特好,没满七岁就代表安徽省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的“上海之春”大赛,十三岁就成为广州军区政治部歌舞团民乐独奏演员,没有师傅高哪有弟子强?徐一善听见夸赞还是微笑,轻声细语地说:我寄居在姐姐家,顺便教教外甥。

后来,在工人俱乐部搞音乐创作,他一开口就与众不同:嗓音有磁性,语言又斯文,比电影演员普通话说得还动听。唱起歌来字正腔圆,作的曲子优美动听,再加上他会好几种乐器,可算是名副其实的音乐家。

以后,陆陆续续传来他创作的喜讯:《人民保险歌》(词曲)获全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全国十佳;《新时代的女瓦匠”》获安徽省最高奖,被推荐参加全国调演节目;《天河羽衣暖天下》获全国工人歌曲征歌二等奖……声乐、器乐、创作都能来,是全能型的!可是,却是一家建筑公司小职员。家有官员,不能升迁,人有才华,却在基层,我为他报屈。他似乎并不在意,说单位也不错,不能好高骛远什么的。不见异思迁,简直是革命青年。

他风华正茂时没有得意忘形,我生孩子后,还专门跑到杨家门郊区寒舍去看我,长得帅又说着标准的普通话,左邻右舍都说我家来了个演员。

等我调动到市区后,他却不太走运,疾病缠身,灰头土脑的,还是不断报告我好消息:比如芜湖电视台台标音乐和芜湖新闻音乐被使用近三年,《芜湖市市民公约歌》由他作曲,为芜湖经济广播电台作了台歌,长期在江城奏响晨曲。还多次获得省、市乃至全国大奖:《啊,风雨江南》(曲)获芜湖长江颂歌比赛二等奖,《最大的柑桔留给你》、《一颗心》、《西藏高原的天》、《啊,黄山》等六首歌曲在中国音乐家协会《歌曲》杂志发表。全国获奖的还有:《市民公约歌(少儿版)》、《欢欢喜喜多快乐》,全国少儿歌曲大赛获优秀奖,《九莲塘之歌》(词曲)获得市一等奖、省创作奖。在全国民族声乐大赛中,获“优秀专家奖”,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编辑的《中国民族歌曲选萃》一书中收集了由他作词作曲的七首歌,其中《一颗心》的歌词还在《中国歌词选萃》中登出……

最令我想不到的是,他还是个书法家。发现他书法特长纯属偶然。那阵离家远,中午在单位用电饭煲煮饭吃,有天他特别包了饺子给我送去,说他自己调的馅自己包的,提着用空蛋糕盒装的上我六楼办公室,我煮着吃,见他闲着,要他给我抄下黑板报,毫不在乎给他打气:不管好坏,让人认得出就行了。等他写好,一看大跌眼镜:真没见过那样漂亮的粉笔字,称得上是硬笔书法的杰作。果然,他说他练习过书法,是东方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华艺术家联合会一级书法师。

但真要请他写几个字就难了,不是说没时间就是说没心情,我把他的推辞当心虚,也不再追究。等我在一中医那里看见的书法才叹服了,那是写在黑色烧瓷版面上特殊处理过的白粉字,属于行草隶书吧,端庄秀丽中透出厚重与洒脱,真想不到他还有这一手。他却笑着自夸:“何止一手?盲棋、家电维修、平面设计、谜语创作……我还有好几手哩。”

于是他就毫不谦虚地自我吹嘘:青年时代,从未习练过盲棋的他,初试第一盘,就挫败了一位盲棋老手,这在中国棋坛是一个奇迹。不是平面设计的圈内人士,在一次全国徽标设计征集中名列第四;不是谜语职业研究者,却被在芜湖举行的全国谜语创作大赛邀请为主要评委,而且撰写的特约文章受到报界业内的盛赞;不是大学教授,却到大学当了客座教授,所作的专题讲座引起轰动效应,到他家登门求教的都是大学生……

哟,这么神?不是如我的名字一样幼年谦虚老来骄傲吧?但看见他文字表达能力我相信了:知道他不绘画,但通过看画,自己领悟的东西精到独特,为一位著名画家写出了评论《苦心孤诣、卓然大成——荣宝斋画家王荣昌写意花鸟画感识》,高度的见识与准确的文字表达使专家叫好:“这哪里是外行?这是真正的内行,是高手写的,”于是,这篇文章在深圳、香港、北京的《南国艺术》、《文艺报》、《名家》等十几家报刊刊登,这些白纸黑字是吹不出来的。

当然,主要成就还是音乐创作,先后写过400多首歌曲,获奖的有50多首,他成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轻音乐学会会员。歌词典雅生动、语近情遥,曲子优美动人,流畅舒缓,被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收藏。得到著名作曲家钟立名、武炳统、张丕基、吕骥、时乐濛、王铭等音乐届权威人士的称赞。王酩说:“自学作曲这样出色很少见。”施光南的老师钟立名说:“徐一善有丰富的创作经验,词曲都好,我们一生写了两百多首曲子,都没他写得多”更多的人称赞:徐一善曲子写得好,旋律很美,美学修养高,词曲俱佳,意境浓美,真难得……那一阵,北京及省市电台、电视台、报刊等都对他的艺术成就作了专题报道,并收录进音乐家词典。

其实,他的最高成就还是他培育的一双女儿——那就是芜湖广电系统的主持姐妹花:徐晨星和徐晓露(安然)。

原来,他的另一造诣是在语音学、语言学方面,简直可以称是无师自通的自学成才典型。他本是河南人,早年丧父,移居芜湖五十多年了,可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又潜心研究普通话标准,不仅自己有驾驭语言的能力,而且形成了自己优质、高效、速成的播音主持教学系统,被北京一家民族声乐演创研中心聘为“声艺专家、声艺导师研究员”。

他是八十年代芜湖现场录像的即兴主持人,也是芜湖婚礼主持的先行者,幽默风趣、随机应变,温厚恬静、大方典雅的主持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家庭中他营造了了优美的语言环境,下一代又能精心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素养。于是,两个女儿继承了父亲的天赋,才貌双全,又得父亲真传,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基础。

他告诉我,为了培养女儿的能力,让她们从小爱音乐、懂艺术,接受文化熏陶,在家中都说普通话。他还自编教材,口传心授,培养她们的艺术思维方式,一句句正音,教出标准的语音,掌握语流的变化、语调的变化,注意感情色彩的处理,塑造出优美的声音形象,同时随时随地注意她们的仪表风度,养成端庄大气的行为举止。姊妹二人所学专业都不是演播,可是有良好的素质,一有机会便脱颖而出。

典雅秀丽的大女儿徐晨星在芜湖第一次播音大赛中就进入了前几名,到经济电台担任了播音员。1999年广电局招考她报名应试,5分钟长篇社论播完,主评委、浙江广播学院的教授拉着她的手称赞,说她的播音全像中央台的邢质斌。得知她完全是受教于父亲时更为惊讶,几个考官初试就给晨星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有线全是受教于父亲时更为惊讶,几个考官初试就给晨星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有线电视台后,她曾一人担纲四个节目,既有大台风范,又有文化素养,获得过芜湖金话筒大赛的银牌奖,还是市十大杰出青年,在芜湖的大型活动中都担任主持,还与中央电视台国家级的主持人朱军、管彤、张政、高博等同台主持央视主办的大型节目。

漂亮活泼的徐晓露是他的二女儿,在幼儿园时就参加了全市的电子琴比赛,小学时又得过唱歌、跳舞、演讲、弹琴这四项全能比赛的第一名,唱歌还获得过特别奖,高一参加全市的主持人大赛时,是考生中年纪最小的,获得了优秀奖。毕业后即被经济电台聘用,创办的“真情如歌”征服了许多年轻的心,还主持过“网络天下”等节目,那悦耳动人的声音随着电波飞遍了千家万户。现在调到了电视台,是新闻频道的编辑。

如今芜湖看电视、听广播的无人不知晨星、安然名字,父亲却是最忠实的听众和观众,大女儿自修大学毕业,出嫁了还经常回娘家听父亲“挑刺”。二女儿有父亲作后盾,主持音乐节目得心应手,同时又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以适应更新的工亲作后盾,主持音乐节目得心应手,同时又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以适应更新的工作,她们都说:我们能有现在的成绩,幸亏有个高明的父亲老师。

徐一善研究中国语音语言已经五十多年,有独到的研究成果和丰厚的艺术功力,所以他的弟子遍布于北京、上海、杭州、安徽、四川等省市的高等院校和广播电视岗位。有些成为专业院校的尖子学生,也有未进播音主持专业院校、直接由他教导成材的优秀弟子。在业内公认是正宗学院派的强势主持人。在省级播音主持大赛中一路领先,产生轰动效应。这位弟子,曾惊动过香港凤凰卫视的指导、专聘频道配音师,这位先生发现他精到的语音语言能力,立即萌生了一定要拜访他老师的愿望。之后,借芜湖广电集团邀请他来芜湖讲学之便,拜访了徐一善。

作为同时代业余创作起家的人,我依然在他面前趾高气扬、颐指气使,他不再唯唯诺诺,而是不断地证明着自己,在他白发丛生、腰弯项低之时,我才渐渐发现他成功的奥秘:那就是低调做人,高调办事,大智若愚,大含细入。要他写个材料,他翻来覆去划得乱七八糟,那是他反复琢磨修改的表现。要他写幅书法,他许久拿不出一张作品,那是严谨刻苦、有精品意识的结果。当然,也不排斥他聪慧明达、真诚谦和,有个性特点、有生活阅历,对真善美的感悟能力特别强,同时他有高度独立思考能力,兴趣广泛,研究深入,不仅能无师自通,还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几十年来,在不断惊诧、渐次了解之后,我觉得对徐一善应该概括为学者型的艺术家似更贴切。他在不断地琢磨多个领域的艺术,我在琢磨他自学成才的秘诀,看来,我们都要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