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铁城碎铜茶:仙茶神茗回到人间

发布时间 : 2020-05-30
普洱茶碎茶 三茗黑茶 古茗青茶

【www.cy316.com - 普洱茶碎茶】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邵武铁城碎铜茶:仙茶神茗回到人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碎铜茶”,茶可碎铜,迷人至今,千古奇茗。

铁城,位于闽北富屯溪畔的邵武市,因盛产多种金属而著称。地处闽赣交界的和平古镇境内,屹立着一座风光秀丽、闻名遐迩的殊山,史称南武夷,曾有“福建八府,殊山始祖”的说法。殊山生长一种特殊的“碎铜茶”,又是太极始祖张三丰青年成道之地,确可称“殊”。

铁城的碎铜茶,传说是太极宗师张三丰的神力所点化。因而,当地人也叫这茶为“三丰茶”。

风靡世界的太极拳法始祖张三丰,原是和平镇的坎下村坑池里村人。据当地县志和村里张氏后人保存的家谱记载,张三丰又名张子冲,生于1264年,从小天性喜道,青年时爱饮茶炼丹,行医占卜,为民治病,被视为异人。

去年,笔者和友人沿着石头铺成的上山小路,经过一座古关隘,来到一座道观前。闻名赶来进香祈福的善男信女来来往往,一道人面众拈须髯解签,有求必应。几个卖茶叶村民正吆喝着:“看好了,看好了,真正的神茶!”

笔者挤身进去,只见卖茶者抓起一小把干茶叶放进嘴里咀嚼片刻,又从衣袋摸出一枚铜钱,转场一圈当众验看后,也放入口里。一分多钟的时间,面前吐出的是金亮亮的碎铜和茶叶渣,令人称奇叹妙。

“这不算什么,村里的人谁不会。”一个当地卖茶叶蛋的小男孩在我们面前叫嚷着:“用碎铜茶煮的鸡蛋好吃,又香又容易消化。”

见我有些狐疑,友人要来一把茶叶和一枚铜板,让我也大胆试试。我先咬嚼了会儿茶叶,再加入铜板用舌尖轻轻地翻转,点燃半根香烟之后,觉得铜板开始变软,再转几下更软了。接下去,舌头顶着的铜板己变形,不到一根香烟时间,用牙齿稍用力咬,铜板便碎了。碎铜茶,名副其实,我“口服”了,也心服。

烟云缭绕的武阳峰下金谷山,有个元代末修建的翠云庵,也曾是张三丰年轻时修炼的道场。十多年前庵堂翻修时,旧中梁书写有“金谷翠云庵,开山张子冲”的字样。庵上的山顶有块沙石裸露、寸草不生的空坪,据说是张三丰炼丹所致。周围生长一片片高高低低、参差不齐的茶树,那便是我们要找的“神茶”。

眺望殊山,群峰起伏,连绵不断,高耸的狮头峰和留仙峰与武阳峰相接。当年的张三丰常穿走在这三峰上的灵应观、灵济观与观星观中修炼。据说,他修行得道后,行走如风,路过的茶山也受到其功力气场影响,此地茶叶才有了神奇功效。

村里相传,有个儿童误吞了一枚铜钱,焦急万分的父母不知如何是好,抱着孩子找到张三丰,道长立马采把路边的茶叶,细嚼后让小孩吞下,不多久碎铜便随着茶渣排出体外。

由于张三丰真人不露相,生活邋遢,弃妻儿,离老母,忍辱负重,虽得道名扬天下,武林敬仰,却让族人不顾,羞于人齿。灵气的殊山,却留下了他常服的强身草药“黄精子”,饮用过的“仙人井”等遗迹,更重要的是给后人留下了印着他身影的茶山茶园。

南风徐来,茶树轻摇,满山点绿,心中灵动的我,仿佛看见被朝廷敕封为“忠孝神仙”的张三丰道风铁骨,超然若神,飘然欲仙,走出铁城,走上武当,云游四海,除恶降暴,扶弱济世……

“碎铜茶”传说是美丽的,但从科学发展的今天来看,和平镇的坎下村、坪上村等产茶区,山脉海拔高1400多米,日照适中,雨露充沛,纯属绿色品质茶。茶中的氨基酸比当地其它茶叶要高上2倍,茶多酚高3倍,具有祛风清热、解暑消气、凉血润肝、止渴生津的疗效。特别是茶中含碱性比其茶高,所以易消化它物。

自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播出闽北专题片“福地仙踪”后,“碎铜茶”和张三丰的故事,震惊全国。如今,在第十五届海峡西岸武夷国际投资洽谈会上,邵武签约了两个投资规模超亿元的茶业发展项目,开发铁城茶园生态旅游。其中茶叶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占地70亩,将建成一个集茶叶研发、批发、零售、茶艺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叶交易市场。

铁城“碎铜茶”,从仙茶神茗回到了人间。

关于本文《邵武铁城碎铜茶:仙茶神茗回到人间》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Cy316.com延伸阅读

碎铜茶


相信大家对于碎铜茶都感到比较陌生吧,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碎铜茶

碎铜茶的知识介绍

铜茶(原名进士春绿茶),原产地在福建省邵武市和平古镇西北部一座海拔1414米的观星山上一处悬崖绝壁露水充沛的陡坡阴湿处。“邵武碎铜茶”现主要分布在邵武市和平镇武阳峰西北麓海拔1500米以上区域,主要是在和平镇、大埠岗镇、肖家坊镇、桂林镇等四个乡镇,其生长环境多为乱石岩缝。“邵武碎铜茶”茶多酚和茶多酚氧化成分含量较一般茶叶高出3倍,居各类茶叶之首,茶叶中所含的单宁酸、咖啡碱等微量元素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茶叶,珍稀微量元素锗等超过天然甲鱼、石鳞,质色味均堪称一绝。这里远离工业,土质、气候无污染,为碎铜茶无公害和有机茶园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是福建茶的骄傲,世界两大“奇茶”之一。

碎铜茶品质特优,2007年度荣获第七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其内质栗香和营养物质含量指标达国内领先水平。该茶色香味俱佳,有增智、消除疲劳、抗辐射、抗肿瘤、降脂降压、减肥美容、延缓衰老等保健功能,是各界人士健身的高雅国茶饮品。2010年初,“邵武碎铜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成功。这是邵武市首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碎铜茶之所以称为“碎铜”,是因为放它在嘴里能把铜钱嚼碎,这可能是其中某些成分与唾液、铜钱反应,因此另其带上了神秘色彩。

相关传说

一、 张三丰母亲生下张三丰时,但见此子生得大耳圆睛、浓眉方脸、龟形鹤骨、丰神奇异。人人都说此子将来非同凡响,造化无穷。然而在张三丰5岁的时候,却得了一种眼病,整日红肿流泪,疼痛不止,医治无效。一日,母亲带张三丰到碧云寺拜佛求佑,寺中住持见了张三丰,心里却大吃一惊,对张三丰母亲道:“此子仙风道骨,自非凡器,但目魔障,须拜为贫道弟子,了脱尘翳,慧珠再朗,即送还。”张三丰母亲见说,又喜又忧,心里虽然不舍,但见住持这般说法,也只好让张三丰出家。半年后,张三丰的眼病果然好了,而且目光较之先前更为精神,炯炯如电,闪亮如日,住持教习的道经过目便知,聪慧异常。转眼过了几年,因母亲思念,张三丰拜别师傅回到家中,专攻儒学。

张三丰与碎铜茶的渊源开始于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张三丰14岁,考取秀才。18岁时他离开家乡当了中山博陵县令,开始为官从政。但不到两年,因其不羁,不喜官场作为,断然弃之仕途。后来遇到全真教的邱道人,畅谈玄理,意气相投。尔后便离家巡游,北达燕赵,东到齐鲁,南往韩魏。无论寒暑,仅着一斗笠一短褐,不修边幅,不计饥饱,潇洒倜傥,历览山水,阅自然造化之妙韵;常常是清灯明月,研悟诗书经卷之精髓;练太极无功,壮体肤之健,且行且住,不停奔波;直至武当山,又修炼了9年,道始成。尔后仍云游不止。大约泰定甲子年间(公元1326年左右),他来到闽地邵武停下。因邵武乃道教一个盛行之地,在唐朝之时就有道观160多座,仅和平就有40多座,于是他决意在此停留一段时间,一边传教,一边练功。他选定了和平境内的五阳峰,这五阳峰山高1140余米,崇山峻岭,奇峰异形,巍然嵯峨,烟雾缭绕,紫霭升腾,四周且围绕有留仙峰,翠云峰,锦云峰,观星峰,灵应峰等十余座风景独特的山峰,方围数十里境内,天上浮云游荡,茫茫飘拂,地上林木葱茏、树阴蔽天、古木挺拔、枝叶茂盛、青松翠柳、袅娜多姿,尤其是峰与峰相望,山与山对应,自有一番天、地、人妙藏于其中,无疑是一个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张三丰心中大喜,留驻于此,每日修炼太极,领悟至高境界。据传,每当张三丰修炼运功之时,四周云雾缭绕,凝成仙气,群峰之间常有八卦太极图在空中呈现,正是由于这种精气所致,方圆数百米内的茶叶林也受此灵气涵养,滋生出独特的灵效。附近的人们,大凡常饮此茶,不但神清气爽,健身固体,而且能祛害除瘀,百病不侵。故而在五阳峰附近的庙观之人均长寿健康,无疾而终。据《邵武县志》载,五阳峰一带最高寿者长150余岁,而百岁老人则常见也。

二、民间另一传说,和平街上有一孩童在玩耍时不小心把一枚铜钱误吞入肚,疼痛难忍,当时又无外科手术,孩童危在旦夕。张三丰知之后,从五阳峰茶叶丛中撮下一把茶叶,在口中咀嚼后,让孩童服下,只稍一杯茶的工夫,但见这孩童肚内咕咕作响,尔后如厕,那铜钱也成碎末排泻而出,立时见愈。事后人们才知救命者乃太极张三丰也。故而人们把和平五阳峰周围受张三丰太极灵气所浸养的茶叶称为碎铜茶,人们常把此茶作为养身健体、祛病除痂的良药。

广西“仙茗”西山茶


西山茶又名棋盘茶、棋盘仙茗。相传,古时有个樵夫在棋盘石上看见三位老翁品茗拆棋。樵夫是个棋迷,看见棋局是名局《三仙会舍》,便多嘴说了几步着法。老翁见是棋友,便邀其喝茶品棋。细看之下,樵夫大吃一惊,原来老翁走的棋精妙异常,疑是“仙着”。其中一老翁递给他一杯茶,他一饮,连声赞叹:“真是仙茗。”老翁看其意诚,给予一把茶种,叫在棋盘石上种植,说罢升空而去。

樵夫才知遇到仙人,立刻把茶种种下。回到村中,发现使用的柴斧木柄已朽,村人竟无相识。细问后,村人说,祖上的祖上上山砍柴未归,不知去向。樵夫方知“山中一日,世上千年”,便带领村人找到棋盘石处,只见茶树已枝繁叶茂,故称之为“仙茶”。

西山茶是广西传统名茶之一,以嫩、翠、香、鲜闻名。《浔州府志》称:“西山茶,色清而味芬芳,不减龙井。”西山栽茶始于唐代,明代时已颇负盛名。在清朝被列为全国24名茶之一,历史上曾为贡品。

新中国成立后,西山茶加工工艺得到进一步提高。据知情人介绍,1952年至1961年,释宽能、释昌慧两位法师分别亲自精制西山茶敬寄毛主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回函称,毛主席喝后称赞“好茶,可与龙井媲美”,并鼓励“广种名茶,发展生产”。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7年,西山茶被列为农业部首批35个中欧互认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之一。

小白学茶:牛抵茶、碎铜茶、辫子茶都是什么鬼?


牛抵茶,你听过吗?不了解的话猜猜看。牛抵茶,顾名思义,样子像两只牛互顶的茶?别说,还真的是!

再来详细了解一下牛抵茶是什么茶?

牛抵茶产于湖南省,创制于唐代,并在宋代被列为贡品,元、明以后,每年采茶季前,朝廷都要派官员到牛抵茶产地监督采制,制好后全部运往京城。

它芽头肥实、银毫显露、条索紧结。冲泡后滋味醇爽、汤色碧绿、饮后回甘,广受大众的喜爱。

在工艺类别上,牛抵茶属于不发酵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均以绿色为主调。

牛抵茶本质是一种绿茶,拥有绿茶所拥有的功效和作用,从唐宋起就受到官府的广泛重视,已被列为湖南省优质名茶之一。

牛抵茶的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它的加工要经过摊青、杀青、初揉、炒坯、复揉、初干、摊凉和烘茶八道工序,缺一不可。市场上的牛抵茶虽然比不得一流茶来的金贵,却也有它自身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牛抵茶特点为芽头肥实,外形条索紧结、略扁,似牛角,银毫显露,色泽翠绿光润,肉质香气高,叶底黄绿。泡入杯中,叶柄朝下,芽尖向上,不落杯底,不浮水面,叶叶相碰,宛如两牛抵角,也因此得名“牛抵茶”。

牛抵茶的喝法有讲究吗?

冲泡牛抵茶建议使用玻璃茶具,因为这样有利于观看牛抵茶在杯中的独特姿态。

准备好茶具与材料之后,首先向杯中投入三克左右的牛抵茶,然后向壶中注入适量的开水温润茶叶,轻摇壶身,使茶芽充分吸收水分舒展开来。待闻到茶香四溢,再向壶中注入热水至七分满,而后等候几分钟,便能够饮上一壶沁人心脾的牛抵茶了。

但在冲泡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急躁,水温也不可过高。否则,不仅无法品尝到这回香醇久的茗茶,也会失去了泡茶时的一方宁静。

碎铜茶,你知道吗?

从字面意思猜测,莫非是能碎铜化钱的茶?太神奇了有木有!

关于碎铜茶的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从前有个小孩不慎吞下了一枚铜钱,危在旦夕。这时武当派始祖张三丰恰巧路过,为了救这个孩子,他随手抓了一把路边的茶树上的茶叶放在口中嚼烂,然后喂给吃了铜钱的孩子。没过多久,那枚铜钱就从孩子的身体里排出来了,孩子也因此得救,故当地流传着“碎铜茶好众人夸,能把铜钱碎成渣”的民谣,这种茶叶有了可以嚼碎铜钱的功能,后人称之为“碎铜茶”。

碎铜茶有什么特点?

碎铜茶产于福建省邵武市和平古镇西北部观星山的留仙峰与武阳峰上。这里远离工业,土质、气候无污染,为碎铜茶无公害和有机茶园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是福建茶的骄傲,世界两大“奇茶”之一。

邵武碎铜茶为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碎铜茶是高山绿茶,生长环境多为云雾缭绕的乱石岩缝,具有鲜爽醇厚、茶多酚含量高等优异品质。

茶树植株呈灌木型,中叶类,分枝部位低,稀蔬不齐,叶片长,椭园形,叶脉明显,叶缘锯齿细而密,叶色暗绿,芽叶较肥壮,持嫩性强。发芽偏迟,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开始采摘,9月上、中旬停止生长,整个生长期不到7个月。

该茶的耕作管理粗放,一般只在春茶前稍作耕锄,不施肥也无修剪与喷药。由于种植稀蔬,管理粗放,采摘期又短,产量甚低,但绿毛茶毫显、味浓、耐泡、质佳,除了具有碎铜功效外,沏上一杯,满屋飘香,品茗一口,更是沁人心肺,颊齿留香。

福建省农业厅提出把“碎铜茶”列入2009年野生茶保护盘子,农林大茶学系也有意将“碎铜茶”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工商部门已决定把“碎铜茶”作为省知名品牌进行申报。

碎铜茶的口感如何呢?

香味醇厚,回味甘甜清爽。这种茶手捧一把,有股清凉感觉直透心底,泡饮茶汤澄明透亮,揭盖透出一股山野气息。凝神啜饮之,稍涩继而回甘,乃茶中上品。

辫子茶,你听过吗?

顾名思义是外形像辫子的茶叶?的确,这长长的辫子在茶叶中算是十分特别了。

辫子茶是什么茶?

辫子茶属于普洱茶的一种,明清时期流传下来,保留在神秘的少数民族——傈僳族中的一种制茶工艺,它的制作需要精选百年以上茶龄的古茶树,用其上好的茶青,单独杀青、单独压制,并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其条索具有惟妙惟肖的辫子特征。

辫子茶的制作十分独特。据俐侎人传唱,又称“头人茶”或“朝贡茶”,采用茶山里最古老、最好喝的茶,用早春第一最好的芽,单片杀青,单个揉捻,单个压制,并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其条索具有惟妙惟肖的辫子状。

辫子茶要数云南地区的最为地道,长长的辫子泡在水中,闷上几秒,茶水就变得清澈透亮,淡淡茶香味溢出,辫子茶的茶味较浓,因此不能浸泡过长时间,否则容易苦涩难饮,恰到好处的冲泡时间才能酿造出醇厚的茶水,丝丝入扣。

茶饼外形似辫子状,条索分明,清晰,选料极佳,梗嫩、叶厚、芽肥。

每饼茶纯属手工编织而成,无形中为“辫子茶”增添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内涵,即可欣赏,又可品尝。其经久存放,越陈越香。据说,辫子编得越长,来年的运势才会越好,才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可见,茶已不是单纯的饮品,它还寄托了我们的愿想。

说得这么好,想不想尝尝这么神奇的普洱辫子茶呢?由于辫子茶非常珍贵,可能要到傈僳族同伴那里才有机会品尝到,姑且就先看看

茶圣、茶仙、茶神、茶怪、茶皇你知道都有谁吗?


茶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粹,千百年来爱茶之人辈出不穷,说起茶叶史上鼎鼎大名的茶圣,相信大部分茶友都知道,但要是问起茶仙、茶神、茶怪、茶皇,你们知道吗?

茶圣——陆羽

以佛、道、诗、禅、仙、儒集于一身者非陆羽莫属。茶使陆羽流芳千古,陆羽让茶源远流长,史载经书,一部《茶经》写出华夏文明的优雅心情,写出茶的灵魂,而且陆羽的人品与茶一样。

茶仙——卢仝

卢仝,唐代诗人。卢仝好茶成癖,诗风浪漫,他以一首七碗茶歌名扬天下,传唱千年而不衰,被日本的煎茶道尊为“始祖”。卢仝的七碗茶歌传到日本后,高僧高游外甚至把一个大寺院“让贤”,自己到大街去卖卢仝的“清风茶”,成为日本第一代煎茶道。从此,日本人从小学煎茶道,都要按照卢仝七碗茶歌的次序,边背边操作。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

茶怪——郑板桥

扬州八怪之一居然清茶里悟人生,顶峰之极,而悟出了难得糊涂千古流传,真怪!他的画怪,六分半书也怪,“曲曲溶溶漾漾来”,穿沙隐竹破莓苔,此间清味谁分享,只合高人入茗杯。诗人认为世间难得有清泉、清茶这样的芳洁之物,这世间珍品只配高人享用,他与其朋友的爱茶,爱竹,爱梅、爱兰、爱石来显其君子之得。板桥也是写茶联最多之人,“汲来江水煮新茗买尽清山当画屏”,“香文古鼎把九个,日著新茶两三碗”,“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但若是我们也用茶品悟一下板桥的人生,就是“糊涂”而真,见怪不怪了!

茶神——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英雄的悲歌,茶人的爱国情怀。陆游酷爱茶也爱诗,著有一万多首诗,其中有300多首茶诗,诗人把茶当作一门悟的艺术和品的文化,茶气是悟的翅膀,茶色是悟的羽毛,茶水是悟的洗礼。诗人正是在品着清香氤氲的茶香,而悟着神秘美妙的世界。到83岁时还写下了“桑苎家风君勿实,他年犹得作茶神”。

茶皇——乾隆

乾隆贵为皇帝却精于品茗,首次提出“咀嚼四顾甘”的品茗方法,用细啜慢饮去品味茶之清香之味,是一位真正把茶这个“自在之物”化成“为我之物”的高人,以茶论道,用茶沟通,以茶驭人,用品茶来论治国的宽猛之道,并首创“三清茶”用梅花佛手、松仁入茶,惠送群臣,敬示为臣要清如茶水,勤政廉明。为招揽人才创办“经筵茶典”,亲自讲学并赐茶宴。提出把茶作为讲政德,倡清廉、崇礼仪的方法。施展茶外交,送茶给边陲少数民族加强民族团结。

又摆“三清茶宴,宗亲茶宴”笼络人心。以茶休闲,养精蓄锐,日理万机,以茶养生,延年益智,活到88岁,成为中国皇史的寿魁君王,以茶治国驭臣,开创乾隆盛世,不愧为“茶皇”。

宋代诗赋里的余姚瀑布仙茗


浙江余姚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历史悠久,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转引今已失传的《神异记》关于西晋“虞洪获大茗”的记载,先后在“四之器”、“七之事”、“八之出”中三处写到瀑布仙茗。此后记载瀑布仙茗最著名的文献,就是明代余姚乡贤、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的两首茶诗——《余姚瀑布茶》、《寄新茶与第四女》,而宋、元、清文献似乎少有提及。最近,笔者在宋代诗人华镇、王十朋的两篇诗赋中查到瀑布仙茗的记载。

华镇(1051—?),北宋著名诗人,字安仁,号云溪居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平生好读书,工诗文。有《扬子法言训解》及《云溪居士集》100卷、《会稽录》等,大多散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云溪居士集》30卷,其中诗12卷。

他在刊于《嘉泰会稽志》的茶诗《剡溪瀑布岭仙茶》并序中,对瀑布仙茗作有热情赞美:

在嵊县西六十里,福善所集,蔚有灵气,昔产仙茗。

春日云崖晴杳杳,东风山溜晓泠泠。

烟霞密迩神仙府,草木微滋亦有灵。

诗人描绘了瀑布岭烟霞密迩、云雾氤氲、草木有灵的独特环境,令人神往。瀑布岭茶、仙茗、神仙府等特定名词,指的应该即是今余姚四明山道士山白水冲的瀑布仙茗,因为嵊县(今嵊州)并无产瀑布仙茗的记载。四明山、剡溪流域横跨余姚、奉化、嵊县(今嵊州)、新昌等市县,诗题中的“剡溪瀑布岭茶”可以泛指,但诗人在小序中写到“在嵊县西六十里” 令人费解,因为瀑布岭应该在嵊县东面,并不在西面,不知是诗人笔误还是其他原因。

该诗在《全宋诗》中诗题被改为《瀑布岭》,题下注“《嘉泰会稽志》卷四作《剡溪瀑布岭仙茶》”,去掉了小序。这一改法混淆了主题,容易让读者误认为此诗咏的是瀑布岭,因此一直未被收入茶诗之中,而实际上此诗是咏瀑布岭仙茶的一首茶诗。因此改编者并不高明,违背了诗人的本意。

另一篇记载瀑布仙茗的是宋代状元、诗人王十朋的《会稽风俗赋》。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状元。历任绍兴府佥判、秘书郎、王府教授、著作郎、大宗正丞,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孝宗即位,除司封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累迁国子司业、起居舍人,改兼侍讲、诗御史。历知饶州、夔州、湖州、泉州。除太子詹事,以龙图阁学士致仕。7月卒,年60。为官清正廉明,有惠政。谥忠文。有《梅溪前后集》及奏议等54卷。

王十朋在绍兴写下了代表绍兴地方特色的著名文献《会稽三赋》,其中《会稽风俗赋》第四节“物产”中提到瀑布仙茗(余姚在清代之前一直隶属绍兴或越州):日铸雪芽,卧龙瑞草。瀑岭称仙,茗山斗好。顾渚争先,建溪同蚤。碾尘飞玉,瓯涛翻皓。生两腋之清风,兴飘飘于蓬岛。

赋中写到绍兴日铸、余姚瀑布仙茗两种本地名茶,还有长兴顾渚、福建建溪两种外地名茶。说明瀑布仙茗在宋代还是相当著名的。

由于余姚在清代之前一直隶属绍兴或越州,相关历史文献也大多保存于绍兴的史籍之中。目前余姚及宁波对瀑布仙茗历史文献的发掘与研究还相当有限,也许应该从绍兴的文献资料或名家诗文中发掘这方面的史料,以便使这一不可多得的历史名茶散发出更加引人的清香。

佛手茶苦是人间正品


[摘要说明]佛手茶 苦是人间正品

以前我也喝茶,红茶、绿茶、花茶都分得出来,而且知道好坏。甚至还有机缘看到陆羽的《茶经》,在云南看到古老的茶树王,在杭州看到龙井茶树和茶垅,连同龙井寺旁古人专一用来泡茶的龙井泉,连同工人炮制茶叶的整个过程。甚至还听到很多关于茶的故事,和茶人们谈,观赏茶艺表演。最玄的要算把禅和茶弄在一起的佛门中人了。他们说禅中有茶,茶中有禅,习禅如品茶,品茶如习禅,大家都这么说,玄玄乎乎的,至于茶中怎么个禅味,禅中怎么个茶味,我至今没有听到,也没有看到,更没有体味到。禅门大德的开示中又很鲜将禅茶并讲,所以至今我的心里也还是二二乎乎的。

在玻璃杯中冲龙井茶,水不要太烫,不要盖盖,这是杭州人教给我的;在泥壶或紫沙壶中泡乌龙茶,水要开要烫,要盖严盖,这是福建人教给我的;如此种种不同的茶具,不同的技法,可以说是林林种种,花样百出,说不能尽,书之不完。

但这些在我看来,也都是花活,因为到底茶是什么味道,完全在于喝茶或品茶的人。

花茶酷似老北京,温温厚厚,茶和花的香味儿,耐闻耐喝。你可以大碗大碗大杯大杯的喝,解渴。也可以慢慢扎巴着喝,随便,没有那些许讲究。所以南方人说北京人喝茶是“牛饮”。

铁观音、乌龙茶恰如闽南人,他对你的那份情意你要细细的品味,在舌尖,在上腭,在喉间,只能小盅小盅的,和着那苦涩,和着那浓香,拿捏着品茶的规矩,吃着茶点。所以闽南把喝茶说成是品茶。

龙井茶正如苏杭人,清清爽爽。朋友远近,经济往来,毫不含糊。借的是借的,必须还。给的是给的,不必还。没有什么好罗嗦的。弄不灵清的事,苏杭人不喜欢。粗鲁的北方人,大口大口地喝龙井茶,末了,抹抹嘴,说有一股青草味,把难堪和痛苦留给苏杭人。所以,龙井茶要一小口、一小口的呷,三遍过后,可以将水滤去,把茶叶吃了,真嫩。所以苏杭人把喝茶叫吃茶。大热天,在市面上奔来跑去,外灼内热,喝什么茶都只有一个目的,解渴,茶也就没有什么味了。

大冬天,聚在一起,家长里短,外冷内寒,是什么茶也只有一个目的,暖和,茶也就没有什么味了。

我喝茶闹出好大一个误会。老和尚从陕西带给我一盒价值五百元的陕青。我特意叫来几位同道,实实在在的泡了一紫沙壶。大家刚喝一口,都不约而同“哇”地一声吐了出来。连抹嘴边说苦死了,比中药还毒人。我小心地呷了一口,真苦,没有一丝香气,也没有一点茶味。

我很委婉地打电话给老和尚。老和尚很耐心地给我说:陕青又名佛手,长在很高大的树上,春天茶树抽枝的时候,茶农连同枝条摘下来,阴成半干,一个一个搓成麻花状,再揉成一小团,所以一杯只须放一个,便可以喝半个月,你咋能泡半壶呢!?而且它清火明目,味道苦中含香,是不可多得的茶中上品呀!

末了,老和尚坠了一句:“苦,才是人间正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