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株”普洱茶可以这样理解

发布时间 : 2020-06-13
普洱茶单株 单株普洱茶 普洱茶可以煮

普洱茶单株。

说起普洱茶单株,大部分人都会想到这样一系列词语:稀少、古树、价格高昂等等,总之单株是普洱茶里的极品。

其实,单株是继产区、山头、村寨后再次细化的一个概念性问题,它并不特制某棵树或是某个茶区的树,而是泛指那些数量极少、树龄较大而被单独采摘、单独制作而成的产品。

从“单株”的概念里,我们还不难发现这些信息:从字面意思也不难理解:单株,不同于那些数量很多的茶树,它是独一无二的,这就不仅仅体现在茶树本身,更多地体现在口感韵味上面。其次,一棵茶树拿来单独制作,至少说明这棵树是有一定量的,要是只能采两三斤是不可能单独做的,那么这就意味着单株茶树树型就小不了,进而反映出单株茶树需要一定的树龄;此外,单株茶的后期制作也单独开来,目的就在于单株中无所混杂,保证其“纯度”。所以,单株也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的古树纯料”,其珍稀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当然,单株固然珍贵,但是珍贵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随着拼配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实很多人更加适应拼配后的协调口感,加上单株向来昂贵且不易辨真假,所以日趋理性的消费者也就不再盲目追求“单株”了。

cy316.cOm扩展阅读

何为普洱茶“古茶单株”?


说到喝茶,有的人追求大树茶来自远山最为自然、生态和厚重的山韵味,有的人追求古树茶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的霸气,也有人追求“单株古茶”独特的茶性与特质单株……

那么单株古茶是何来头?

单株顾名思义就是“单株茶”,严格意义上讲,是指古茶园中茶龄最大的那一棵茶树上采摘制成的茶;然而,一棵树上采摘到的茶量少,故广义指从同一棵树或同一块地上相同较高树龄的普洱茶树做成的普洱茶。

单株可谓独立一树一成品,在行内被称为“纯料至尊”,乃是最纯的纯料古树茶。

一般来讲,单株只采摘头春茶,制作过程中对采茶、晒茶、压茶等工序要求都很高。虽然量少,但质量有所保障,价格也相对高。

与此同时,由于单株茶好,能卖高价格,所以市面上有的单株茶虽然茶龄是最老的,但会通过放宽采摘的批次来提高产量。换而言之,此类的单株茶极可能是混有采摘的第3批次,甚至混有第4批次的茶叶。

详解普洱茶单株古树:“纯料至尊”的魅力!详解普洱茶“单株古茶”


说到喝茶,有的人追求大树茶来自远山最为自然、生态和厚重的山韵味,有的人追求古树茶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的霸气,也有人追求“单株古茶”独特的茶性与特质单株……

可见古树纯料普洱茶已日渐人心。在欣赏普洱古树纯料天然健康之美,野生芬芳之气同时。那何为最好的古树纯料普洱茶呢?这恐怕要非“单株”莫属。

单株顾名思义就是“单株茶”,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个茶园内最老的一颗树或几颗树上出的茶青,单独采摘制作的茶叶,称为母树单株茶,简称单株。

然而,一棵树上采摘到的茶量少,故广义指从同一棵树或同一块地上相同较高树龄的普洱茶树做成的普洱茶。

单株可谓独立“一树一成品”,在行内被称为“纯料至尊”,乃是古树纯料普洱茶的“象牙塔尖”。

不是随便一颗茶树都能做单株茶。够格作单株茶的,一定是树龄够老,树够大方可,一般至少500年以上,一般一个大得像原始森林一样的古茶园,能选做单株的就几颗树。反之,树龄小的茶树,茶味不足不说,光茶叶量也不足。

一般来讲,单株只采摘头春茶,制作过程中对采茶、晒茶、压茶等工序要求都很高。可以说,单株是古茶园里的树精,他们的茶叶自然吸收了日月精华,沾满灵气。

虽然量少,但质量有所保障,价格也相对高。所谓物以稀为贵,正因为稀缺,“单株”成为一些普洱发烧友和追求高品质人士的追捧对象。因此,单株的价格也均在几千块钱,甚至几万一斤的程度。

与此同时,由于单株茶好,能卖高价格,所以市面上有的单株茶虽然茶龄是最老的,但会通过放宽采摘的批次来提高产量。换而言之,此类的单株茶极可能是混有采摘的不同批次而成,所以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辨别清楚。

当然,单株确实可遇不可求,但不在于价格有多高,有多难求。而在于你是否“懂”它,这就是普洱茶“单株古茶”的魅力所在!

购普洱茶,可以这样称心如意


由于退休在家,自由时间比较充裕,且对普洱茶很是喜欢,所以经常“游荡”在茶叶市场,经常看到买茶者由于某些方面不注意而导致“不称心”的事情。时间一长,对购茶中应注意的事项有了一点感悟,在这里提出来与各位讨论。

1、价位要明确。作为一个购茶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消费水平和消费爱好,初步对此次购茶定出一个茶品价格范围,量力而行。对在价格范围内的茶品多多关注,也可以直接向商家说出你的价格范围。切忌“见茶就问、是茶就喝”,否则商家无法认真介绍你的价格范围内的茶品。一般说来,茶叶越贵,利润越大,商家在不知道到你价格范围的情况下,通常介绍一些价格较高的茶品(有些商家说这是对顾客的尊重),很容易就把你带到“高档消费”层次。如果你“是茶就喝”,先品尝了较高价位的茶品,多少会影响到你对后面品饮的茶品的认可程度。

2、关注茶的缺陷。买茶时的品茶与买茶以后的品茶有所不同。茶有百种,各有长短。买茶时,要在品茶的过程中找出茶品的缺陷,因为商家在品茶的过程中往往会重点介绍茶品的优点,淡化或者回避茶品的缺陷。如果你心里没有找出茶品缺陷的概念,很容易顺着商家的介绍寻找出茶品的长处,附和着“对、对、对”“好、好、好”,忽略了对缺陷的品味,造成对茶品的“高估”。找出茶品缺陷后,结合价位高低、茶品优点以及自己对缺陷的容忍程度,选择自己比较满意的茶品。至于回家以后的品茶,就没有必要死抓着缺陷不放,毕竟享受茶的优点才是你的目的。

3、购茶要参照叶底。有些人买茶时只尝茶汤,不看茶底,对两款口味风格相近、价格相差不大的茶品,很潇洒地对商家说:买哪种都行(我听到的原话)。普洱茶相对于其他茶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如果存放合理,在一定时期内可以长时间存放,且茶汤口感会随时间的延长而提升,这就是普洱茶的魅力所在,也是收藏普洱茶的动力所在。我认为,普洱茶的现实价格中也涵盖了普洱茶的这一潜在品质。换句话说,就是买茶时要把这一潜在品质考虑进去。品质的提升空间是由茶青质量和加工工艺决定的,而茶青质量和加工工艺可以在茶底中反映出来。当然,怎样去看是另一个话题,我能力有限,不敢妄言。

4、谈价要适度。曾带一熟人去茶店买茶,经多方“考察”确认一款,商家自报单饼180元,熟人悄声对我说:150元我就买两提,我点头示意赞同。熟人随即向商家说道:“100一饼”。商家言:“95进的”,熟人:“看,我还多说5元”。我脸巨红,在地下找缝………(但愿此帖不要让我那熟人看到)。讨价还价,天经地义。但这里有个度,要讲道理。买茶的金额虽小,也属于一个贸易行为,双方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无可厚非。但利益的实现是建立在贸易成交的基础上。

5、留下一个好的背影。一次,带朋友买茶,出店门前向店主言谢。朋友不解,我说:“咱们买茶了”,友道:“咱们付过钱了”,我无言……一声真诚的谢谢对你来说只是“张嘴”之劳,而在对方的耳中却是对他的服务的肯定和赞赏,一声真诚的谢谢就可以拉近彼此心灵上的距离,就会在对方心里留下一个“友善”的印象,下次见面时会有“熟人”的感觉。一旦商家对你产生了好感,我想他会在以后的“交易”中体现出来。我认为给对方留下一个好背影,受益者将是你自己。有些人常说:“顾客就是上帝,我花钱就是要过过上帝的瘾”,我很想提醒这些人:上帝的心态是宽恕;上帝的责任是保佑。

除了喝,普洱茶还可以这样用


黑茶是六大茶类的一种,黑茶中的营养物质丰富,长期喝有益于身体健康。黑茶除了能品饮,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妙用。那么黑茶的生活妙用有那些呢?

1、吃特别辣的辣椒后,如果口辣难忍,可先用清水漱一下口,再咀嚼一点黑茶,口中的辣味即可消除。

2、煮牛肉时,除了放入各种调味品,还可以再加一小块黑茶,同牛肉一起烧,牛肉熟得快,味道清香。

3、将黑茶的废茶叶用来煮茶鸡蛋,味道清香可口。

4、吃了生葱、大蒜以后,弄一些残茶叶在口里嚼一些时间,能消除葱、蒜的异味,使口中清香。

5、饮茶戒烟:须借助吸烟来提神的人,不妨以茶代烟,以黑茶戒烟效果最好。

6、将肉放入低浓度的黑茶水中浸泡片刻后再冷藏。肉类的保鲜效果不仅更好,而且不容易腐烂变质。

7、看电视时,饮黑茶可以有效地抵御电视机辐射。茶水还可抑制胃癌诱发物—亚硝酸盐在口腔内的形成。

8、器皿中有腥味,用废茶叶放在其中煮数分钟,便可去腥。

9、菜锅上有腥味,可先用泡过的茶叶擦洗,再用清水冲净,即可除掉腥。

10、取少量茶叶放在暖水瓶中,再灌进滚开的水,盖好盖,20分钟后可饮。壶里的水垢在茶碱的作用下也逐渐脱落,连泡几次,即可消除净。

11、用少量黑茶装入纱布中放入冰箱,可除去异味。一个月后,将茶叶取出放在阳光下爆晒,再装入纱布袋放入冰箱,可反复用多次,除异味效果好。

12、把晒干的废茶叶,装在尼龙袜子内,然后塞进有臭味的鞋子内。茶叶能吸收鞋内水气,去除臭味。成人的鞋子所需要的茶叶份量,约为一杯左右。

13、炊具沾了油垢,用新鲜的湿茶渣在炊具上擦几遍,即可将油垢洗去。

14、用茶渣擦洗镜子、玻璃、门窗、家具、胶纸板及皮鞋上的泥污,去污效果好。

15、涂有油漆的门窗、家具,或者是玻璃窗门若染有尘埃,可用冷茶擦洗会显得特别明亮洁白。

16、深色衣服上的油渍,用残茶叶搓洗能去污。

17、新衣服或新布料,通常都有一般刺鼻难闻的味道,抓取一把茶叶燃烧,利用燃烧的烟可将味道熏除。

18、新买的木质家具,往往有刺鼻的油漆味,用茶水擦洗几遍,其异味自会消退。

19、平日洗头,在清洗掉洗发露之后,茶水可作为护发素派上用场。

将头发浸泡在茶水里,停留几分钟后再以清水冲掉。

茶叶去垢能力不错,对清洁头皮有帮助,洗过后的头发会更加的乌黑亮丽、柔软丝滑。

20、黑茶具有杀菌作用,有脚气或者脚臭的朋友,可在睡前泡脚时,加入浓浓的黑茶水,坚持一段时间后,会有明显的改善。

怎么理解普洱茶的“仓储”?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无论生茶熟茶在压制成型(即便是散茶)后都有一个仓储存放及陈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后期仓储存放及陈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普洱茶的“仓”。“仓”是什么?“仓”就是放茶的仓库,后来被引申为茶的存放环境与方法。茶在香港存放并运用传统的方法就可以称之为“香港仓”。

南方年平均温度和湿度都比北方高一些,所以茶在存放过程中的转化速度要快一些,大家基本上都认同这么一个观点:在南方存放一年抵得上在北方存放好几年。事实确实如此,02年的饼茶在广州放了5年以后已经非常好喝了,而在北京存放了7、8年的好些茶都还不行。这里不论是与非,就茶论茶,我们只是想说明一点: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条件不一样,仓储环境也就不一样,同一批茶在各种不同环境下存放出来的效果就会不一样。各地茶友对于茶的仓储情况的理解,也会因为个人接触不同仓储环境下茶的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喝得多了便会有更多的比较和理解。

茶界常有“湿仓”、“干仓”之争。所谓“湿仓”(或称传统仓储)是指人为提高或者保持仓储温度、湿度的做法,而在正常生活条件下存放则可称之为“干仓”(或称正常仓储、自然仓储)。现在看来,南方(包括香港)实在是太潮湿了,即便是正常仓储的茶如果不注意在潮湿的季节防潮,存放时间长了,也难免会受潮,不过这种现象比人为故意做湿仓要轻得多,开汤后有的也有轻微的仓味,也有的基本闻不到仓味,汤色比所谓的干仓茶要浓一些,滋味也要柔和一些。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从干仓到湿仓不是跳跃性的变化,这中间的区别与变化也是渐进的、连续的。

对干仓的看法,不同地区的喝茶者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同样的一片88青饼,多年前在香港喝茶人眼中基本还属于入仓后尚未转化到位,青涩气还有,还不能马上就喝;但是在北京茶友心目中已是十分难得的干仓好茶了,果香梅子味,实在是很棒;而这片茶到了习惯干燥的西北茶友眼中,彻头彻尾一个湿仓茶,在他们眼中,二十年陈期的干仓茶,汤色还是棕黄色的。

坊间常能听到“纯干仓”的提法,应该说“纯干仓”的概念也有点绝对化,也不科学。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即便一款茶经过十分潮湿的环境存放,闻起来不好闻、喝起来十分的不适口,你可以认为这不是一款好茶,但它不是毒药,它仍然是一款普通的普洱茶。作为一个普洱茶爱好者应该对此有一个科学、客观、公正的理解。

解析普洱茶“质”的理解


爱喝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也不断的追求高品质的普洱茶品,但很多人对普洱的了解不全面,绝大多数的人只是单一地片面地去了解和品鉴,难免对普洱茶的品质把握不准。要对普洱茶的优劣有一个较准确的判断,必须从质、形、色、香、味、气、韵七个指标综合地进行鉴别,对七个指标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全面地准确地作出判断。

“质”是所有指标的基础。没有“质”,后面的六个要素无从谈起,所以对普洱茶“质”的判断和理解是品茶者的第一要务。我对普洱茶的“质”的理解是:原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仓储最重要。

没有好的原料,不可能有好的茶品,而原料的品质又受很多因素影响,如产地、时序、树种(树形)等。

产地的不同,普洱茶的风格特点和物质含量也不一样,由于受到土壤土质、植被、海拔、经纬度、气候、日照、降雨量等生态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所以形成的品质就有差异。如易武茶,由于生长在澜沧江下游,热带雨林地区,海拔相对较低,其所形成的共性特点就是香扬、水柔、汤甜。勐库茶由于生长在勐库大雪山下,澜沧江的中游,海拔相对较高,纬度较高,日照较好,其形成高香、刚烈、刺激性强的共性特点。要评鉴一款茶,了解其生长的区域至关重要。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澜沧江中下游两岸产普洱茶的区域可对应四个方位分四种口感,即东南柔、西北刚、西南涩、东北苦。各个产区有各个产区的特点,很难在这方面分出优劣,只能根据个人口感和喜好来选择了。

采摘的季节对茶质的影响也比较大,总的来说春茶为上,秋茶次之,冬夏最差。但如果是古树茶,春茶秋茶又各有千秋,春茶香好,秋茶气足,大致上可总结为春香秋韵夏苦冬涩。

云南四季不分明,基本只分两季,雨季和旱季。雨季一般在每年的四月底至九月初;旱季在每年的九月至第二年的四月。一般情况下,茶区的降雨量都在1900毫升以上。雨季的降雨量非常充沛,尤其是5-7月份;到了旱季降雨量是非常非常少的,所以从2009年起到现在云南已经连续几年大旱了,但这几年的普洱茶价格却每年不同程度的上升。生长在雨季的茶其生长期较短,生长速度较快,所以内质较差。如果生长在旱季,其生长期较长,生长速度较慢,所以内质较好。

树形不同对内质也有影响,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古树茶(茶农称大树茶)、老树茶和台地茶(茶园茶)之别,其成分、气味、色泽、香韵等都有区别。古树茶优于老树,老树优于台地,还有人工修剪的和自然生长的树形不同对茶的品质也有影响,自然生长的优于人工修剪的,自然生长的一般生长在多树木的杂生地,自然养分充足,陆羽的《茶经》论“野者上,园者次”。

普洱茶的原料是普洱茶“质”的基础,没有好的原料不可能做出好的普洱茶品,但不同的人做出的普洱茶品质却不一样。为什么?

工艺,制作工艺是保证茶质正常表现的关键。举一个例子,有一条非常好的海鲜鱼,一个懂厨艺的厨师做出来味道又好,又没有腥味。一个不懂厨艺的人做出来味道就不好,而且腥味很明显,这就是工艺水平和用心程度的问题了。制作普洱茶也一样,如果你不懂得制作工艺,没有用心去加工,再好的原料也不可能做出好的普洱茶品。

普洱茶的加工工艺分二个阶段:一是粗加工;二是后期成形加工。粗加工又分为采摘、萎凋、杀菁、揉捻、日晒干。后期加工分为分检、称量、蒸软、压制、烘干和包装等。如果是熟茶,中间增加一道发酵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影响茶质和茶性的发挥和后期转化。

萎凋,就是采摘下来的茶菁要及时晾开,让其快速走水,防止其发热发酵,有利于杀菁。如果萎凋时间过长,又会影响茶叶的鲜爽度。

杀菁,目的是快速走水,终止其发酵,分为铁锅手工炒菁,毛茶厂的蒸菁或烘菁,其中的铁锅手工炒菁最好。杀菁最关键的是杀菁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杀菁不熟(过轻),毛茶的形状、色泽、茶汤等带有绿色,青味较重,影响香气。如果杀菁过度,色黑且带有焦味,这些都是影响茶质和茶性发挥的关键技术,也是后期转化的关键环节。

揉捻,是破裂茶叶的细胞壁,破损角质层,使茶叶揉成紧结条索,让毛茶看起来条索结实沉重,色泽润亮有光泽。揉捻要适度,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一般情况下,芽和叶嫩度好要轻揉、时短,叶粗老要重揉,时长。如果揉得过轻,细胞壁破裂少,条索粗松,在冲泡中茶叶水渗出物少,滋味淡薄,汤色泛黄,但苦涩味轻。现代很多商家喜欢这样做茶,在品赏新茶时,让人容易接受,以达到销售目的,但揉捻轻的茶对后期的转化有很大的影响。揉捻过重,细胞壁破裂多,在冲泡时水渗出物快,难以掌控,滋味不稳定,苦涩味会重。所以,揉捻是普洱茶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环节。

晒青,是揉捻后进行的干燥,晒青的毛茶含水量最适合后转化。干茶色墨绿,有一股太阳香,茶汤透亮,叶底具有荷香或花香,香气自然纯正。如果是烘青,由于温度高,含水量很低,不利于霉活性的存活,影响其后期的转化。一般情况下,普洱茶晒青原料,汤色泛黄,苦涩味重些,但苦涩退化很快。烘青的茶叶,新茶滋味清爽些,有糯米或板栗香,但转化后苦味保持,不退化。晒青茶存放多年后,叶色变红,烘青茶叶色变黑,冲泡后晒青茶底微皱黑褐,烘青茶底平滑光鲜,底色接近红茶。在存放陈化过程中,烘青茶遇到湿度大的环境会变苦,在冲泡品尝中大家可以体会得到。所以,晒青工艺的茶比烘青工艺的茶的品质优胜。

蒸压,一般分手工石磨压制和机器压制。手工压制的茶饼松紧度适中,转化相对紧结,转化慢些,一般情况下,原料较少的好茶都采用手工石磨压制,如易武的古树茶基本上都是采用手工石磨压制。厂家茶由于量大,基本上都是采用机压。又由于石磨压制的茶饼较松软,在开茶时容易成条状,茶叶在冲泡时,水渗出物较均匀,滋味丰富,而机压茶较紧结,开茶时容易断碎,冲泡时水渗出物较难把控,滋味不稳定。所以,笔者认为石磨压制的茶饼和机器压制的茶饼也存在品质的不同。

综上所述,加工工艺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对茶的品质造成影响,要喝到好的茶品,除原料的因素外,加工工艺是保证品质的关键要素。

仓储,很多人认为仓储的好坏不属于普洱茶“质”的范畴,而我认为这种认识是有缺失的。我以前讲过好的普洱茶有三个好,即原料好、工艺好、存放好,这三个好缺一个都不是好的普洱茶。试问,如果一款普洱茶,它的原料非常好,古树纯料春茶,加工工艺也非常好,没有任何的缺陷,但买回去后由于存放不当,若干年后再拿出来喝时,发现已发霉变质了,香、气、味等都已变化了,而且难以入口了,你还认为这款茶是好茶吗?所以,我们品鉴一款普洱茶时一定要对这款普洱茶的存放问题进行鉴评,是否还有品饮的价值,是否对身体有害。

由于普洱茶的特性决定了普洱茶与其他茶的区别,决定了普洱茶的后期品质。一般情况下,仓储有干仓和湿仓之分。湿仓茶,在品质上很大程度已改变了普洱茶的真性味,口感上已缺少精气神,尽管作退仓处理也不可能恢复它原有的品质了,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追求湿仓茶的滋味,但从未来看,湿仓茶不能成为普洱茶的主流走向,不久将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关于存放的环境和条件对普洱茶的后期品质变化的好与不好,尚且没有定论,但根据经验和茶友们反映的情况,相对来论,存放的环境较高温高热的茶,转化较快,转化较快的茶,口感汤色相对较好,但香气韵味就差一筹;如果存放的环境四季分明,立体式气候,湿度低的地方,转化较慢,气足韵厚保持相对较好。

怎样理解普洱茶的水性?


水性是在品饮普洱茶时,茶汤进入口腔引起的如滑、化、活、砂、厚、薄、利等的各种口感。内容描述:

1、滑

指茶汤入口顺滑,茶性柔和,细腻饱满,如丝如缕。水性滑也可以说是普洱熟茶和经过多年陈化的生茶的共同特点,好的仓储中的普洱茶,其滑的程度也会随着陈化时间的增长而增强。

2、化

入口即化,是优质陈年普洱茶的特征之一。一般,生茶表现的化要比熟茶来的高雅,更活泼清逸一些。“水既香”是对茶汤水性最高境界的赞叹语。

3、活

是指茶叶极具活性,茶汤给予舌头一种活泼的口感,这也是优质普洱茶的重要标准之一。一般来讲,只有妥善存放的普洱生茶茶汤,才有较强的活性品味,这种活性能给人活泼、愉快、层次的感受。

4、砂

品完茶后,如同喝了一碗红豆汤,留在口腔,使人有一种砂滑而浓郁感受。这种砂滑感是与普洱茶的贮藏时间和仓储条件有着密切联系的,时间越久砂感越明显。

5、厚

是指醇厚的口感,与茶汤的浓淡没有直接关系。水性厚是普洱茶内质的关系,在口感上会比较浑厚稠密,也可以说很厚实,使人感到重实而强劲,带给我们有较厚重稳定的心境。

一般普洱茶次品和一些品质、工艺较低的普洱茶,茶汤水性多半会表现出薄而利的口感。

6、薄

和水性厚恰好相反,水质感觉轻而淡并且寡口。会使品茗者产生了轻浮、薄弱、不安稳和抗拒的感觉。

7、利

口腔有触及利刃的感觉。苦涩、燥口产生刺痛的感受,让人产生排斥和拒绝的心理。

如何理解普洱茶的仓?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无论生茶熟茶在压制成型(即便是散茶)后都有一个仓储存放及陈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后期仓储存放及陈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普洱茶的“仓”。“仓”是什么?“仓”就是放茶的仓库,后来被引申为茶的存放环境与方法。茶在香港存放并运用传统的方法就可以称之为“香港仓”。

南方年平均温度和湿度都比北方高一些,所以茶在存放过程中的转化速度要快一些,大家基本上都认同这么一个观点:在南方存放一年抵得上在北方存放好几年。事实确实如此,02年的饼茶在广州放了5年以后已经非常好喝了,而在北京存放了7、8年的好些茶都还不行。这里不论是与非,就茶论茶,我们只是想说明一点: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条件不一样,仓储环境也就不一样,同一批茶在各种不同环境下存放出来的效果就会不一样。各地茶友对于茶的仓储情况的理解,也会因为个人接触不同仓储环境下茶的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喝得多了便会有更多的比较和理解。

茶界常有“湿仓”、“干仓”之争。所谓“湿仓”(或称传统仓储)是指人为提高或者保持仓储温度、湿度的做法,而在正常生活条件下存放则可称之为“干仓”(或称正常仓储、自然仓储)。现在看来,南方(包括香港)实在是太潮湿了,即便是正常仓储的茶如果不注意在潮湿的季节防潮,存放时间长了,也难免会受潮,不过这种现象比人为故意做湿仓要轻得多,开汤后有的也有轻微的仓味,也有的基本闻不到仓味,汤色比所谓的干仓茶要浓一些,滋味也要柔和一些。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从干仓到湿仓不是跳跃性的变化,这中间的区别与变化也是渐进的、连续的。

对干仓的看法,不同地区的喝茶者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同样的一片88青饼,多年前在香港喝茶人眼中基本还属于入仓后尚未转化到位,青涩气还有,还不能马上就喝;但是在北京茶友心目中已是十分难得的干仓好茶了,果香梅子味,实在是很棒;而这片茶到了习惯干燥的西北茶友眼中,彻头彻尾一个湿仓茶,在他们眼中,二十年陈期的干仓茶,汤色还是棕黄色的。

坊间常能听到“纯干仓”的提法,应该说“纯干仓”的概念也有点绝对化,也不科学。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即便一款茶经过十分潮湿的环境存放,闻起来不好闻、喝起来十分的不适口,你可以认为这不是一款好茶,但它不是毒药,它仍然是一款普通的普洱茶。作为一个普洱茶爱好者应该对此有一个科学、客观、公正的理解。

我所理解的普洱茶


我所理解的普洱茶,其精神的部分并非是后发酵,而是大叶种、晒青和包装。

我不知道除了普洱茶之外,还有多少种的茶叶采用晒青的工艺,但晒青的确是普洱茶的最大的特点之一。当然,光有晒青是不够的,晒青茶再经过后发酵,就是普洱茶了。所以,普洱茶是需要与微生物和空气、水分等接触,这就要求普洱茶的产品包装,必须是能够使普洱茶做到后发酵的包装。我所理解的绿茶,是不鼓励后发酵的,即使采用晒青的工艺,产品成形后,一般是通过密闭式的包装来保证产品品质的一致,而不是鼓励产品通过时间的推移而有变化。这就是我认为的普洱茶生茶与绿茶的区别。

在营销上来看,更多的人认为生茶给普洱茶从业者赢得更多的空间,因为产品品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好,普洱茶从业者便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做普洱茶生意不会亏本,卖不掉更赚钱。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不主张这样的观点用到普洱茶的经营当中,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流,那么企业便很难在市场中获得生存的空间,作为普洱茶经销商,也是一样。做普洱茶企业,要的是将普洱茶卖出去,让消费者喝掉,而不是希望消费者将产品储存起来,等待口感转化到最佳或者等待升值,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便认为普洱茶应该在出产时就做到更加适宜消费,不论是生茶还是熟茶。

怎么理解普洱茶的“仓”?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无论生茶熟茶在压制成型(即便是散茶)后都有一个仓储存放及陈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后期仓储存放及陈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普洱茶的“仓”。“仓”是什么?“仓”就是放茶的仓库,后来被引申为茶的存放环境与方法。茶在香港存放并运用传统的方法就可以称之为“香港仓”。

南方年平均温度和湿度都比北方高一些,所以茶在存放过程中的转化速度要快一些,大家基本上都认同这么一个观点:在南方存放一年抵得上在北方存放好几年。事实确实如此,02年的饼茶在广州放了5年以后已经非常好喝了,而在北京存放了7、8年的好些茶都还不行。这里不论是与非,就茶论茶,我们只是想说明一点: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条件不一样,仓储环境也就不一样,同一批茶在各种不同环境下存放出来的效果就会不一样。各地茶友对于茶的仓储情况的理解,也会因为个人接触不同仓储环境下茶的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喝得多了便会有更多的比较和理解。

茶界常有“湿仓”、“干仓”之争。所谓“湿仓”(或称传统仓储)是指人为提高或者保持仓储温度、湿度的做法,而在正常生活条件下存放则可称之为“干仓”(或称正常仓储、自然仓储)。现在看来,南方(包括香港)实在是太潮湿了,即便是正常仓储的茶如果不注意在潮湿的季节防潮,存放时间长了,也难免会受潮,不过这种现象比人为故意做湿仓要轻得多,开汤后有的也有轻微的仓味,也有的基本闻不到仓味,汤色比所谓的干仓茶要浓一些,滋味也要柔和一些。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从干仓到湿仓不是跳跃性的变化,这中间的区别与变化也是渐进的、连续的。

对干仓的看法,不同地区的喝茶者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同样的一片88青饼,多年前在香港喝茶人眼中基本还属于入仓后尚未转化到位,青涩气还有,还不能马上就喝;但是在北京茶友心目中已是十分难得的干仓好茶了,果香梅子味,实在是很棒;而这片茶到了习惯干燥的西北茶友眼中,彻头彻尾一个湿仓茶,在他们眼中,二十年陈期的干仓茶,汤色还是棕黄色的。

坊间常能听到“纯干仓”的提法,应该说“纯干仓”的概念也有点绝对化,也不科学。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即便一款茶经过十分潮湿的环境存放,闻起来不好闻、喝起来十分的不适口,你可以认为这不是一款好茶,但它不是毒药,它仍然是一款普通的普洱茶。作为一个普洱茶爱好者应该对此有一个科学、客观、公正的理解。

特此声明:

普洱茶的单株乱象,你确定你的古树单株是真的?


这两年普洱茶界闯出一枚新贵:单株。

其火爆程度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大面积影响到其它茶类,譬如岩茶和白茶,也开始玩起了老丛单号料。茶贩子们谁手里没一点单株,出门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是卖茶的。茶友之间谁没喝过单株,也都不好意思标榜自己是铁铮铮的古树茶发烧友。

古树单株的评判标准

圈内对于单株的争议,—直在掐架。《中国茶叶大辞典》里对单株的解释是单株选择即“系统选种”,英文名Individualselection。在普洱茶市场里,它的标签属性是,古树茶、大树龄、珍贵、稀缺,是金字塔尖的极品。据了解,一整片茶地里,能达到单株的级别有时就仅仅那么几棵。

古树单株也是十多年来普洱茶市场飞速进化的结果,跨区域拼配→乡镇茶区→村寨→山头→小产区→单块地→超微产区→古树选株→古树单株。当然,单株也不是最近两年才冒出来的新秀,十多年前就已经有少数茶商和玩家参与了。只是如今有的单株不比以前的单株,几年前的单号茶树的毛茶产量怎么说也有大几公斤起,如今有的能产两三公斤毛茶的单号茶树就可以定义为单株了,甚至那些少于一两公斤毛茶的单号茶树也被牵强地贴上单株标签挂售,但体感和韵味远逊于纯正的古树单株。

有业内人士认为,岩茶在历史上也是有单株的,通常成品茶在两三两左右,因为那时候手工制茶多。凤凰单丛也是真正的“单丛”,单棵树制作的,而不是指现在的某一个高香品种。

所以,如果是选一棵茶树做,称单株也没问题,只是特定概念里的单株一定要树龄老,有特点。笔者以为,这里边其实也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古树单株的界定标准到底是什么,单号古树的鲜叶产量到底得是多少公斤及以上,树龄要在多少年及以上,这两项相加评判才是衡量一棵单株的标准,而生态环境则属于古茶树的软实力。

可惜业界给出的信息一直都很模糊,众说纷纭,并没设定统一的标准,这也是导致单株市场比较无序的原因。

有茶商对此表示很无奈:客户点名要单株,你叫他们怎么办。按此说来,量产少的单号茶树也按单株概念贩售实则是市场需求倒戈的结果?就好像收瓷器的藏家一律跟古董贩子点名要汝窑,可你说去哪里找来那么多汝窑,但为了收益,只能是依样画葫芦,哪里有高仿的就凑上。

市场的法则,物以稀为贵

有人认为,单株只是一种矫情的概念炒作,跟山头和村寨无关,倒是肥了茶农的腰包,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人认为,单株确实是市场在精细化运作中的成功范例。毕竟,诸多发烧友的真实品饮体验证明了每棵能达到单株级别的古树都是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它的纯净度、口感、体感和韵味都是独一无二的,犹如后宫选美,环肥燕瘦各不同。因此,单株的存在也反证了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

湍急的水流,泥泞的山路,看着心惊肉跳的悬崖绝壁,窄到半米的土路,脚踝上的蚂蟥,野地里急就的午餐,翻山越岭背着鲜叶的身影,茶贩子们光鲜进山,下山时犹如刚经历世界大战的疲惫模样……是他们时不时在圈子晒出出的场景。

有些人认为这只是作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中的部分人收茶真的很辛苦,有时为了追求品质,拿到一款性价比高的小产区鲜叶,并不愿随大流跑到山下路口轻松买鲜叶了事,而是若干人每天早出晚归进出深山,或者干脆单枪匹马潜入茶山,这样的耐力非一般人能忍受,最后标出的高价也在情理之中。

单拿易武产区的弯弓而言,有知情茶商表示,树龄大的古树茶本来量也不是很多,高杆的就更稀少了,一旦有茶商费尽周折拿到原料,不翻几倍是不会出手的。所以,这些恐龙般稀有的高杆古树单株是单株中的王者,价高难企,大部分都在有实力的金主手里,普通茶友未必有机会品尝到。如果你在淘宝上看到什么三百元一饼的弯弓古树单株,立马可以断定真伪。

而易武近年来诞生的另一个新贵铜菁河,零售价也是水涨船高。圈内皆知,铜菁河的纯古树茶其实很少,能拿到单片茶园中挑采的古树茶已经很难得了。

有知情茶商透露,铜菁河的几十米高纯高杆(大约在二三十米),整个片区才十几棵,一棵采摘下来的鲜叶也就几公斤或者十几公斤,每一公斤的鲜叶价格均在几千以上,而且每一棵都有骨灰级玩家盯着,当地茶商都不一定分得到,所以这样的高杆单株采下来是不可能和其他古树茶混在一起,最终的价格必定是天价。

即便有的茶商拿到了,也未必舍得出手,哪怕公斤价在几万元,千辛万苦抢到这么一点稀有东西,茶商自己也未必舍得卖,除了入库收藏,可能只会拿一部分出来回馈大客户,这也是顶级高杆单株有时比较尴尬的地方,因为没什么量,价格也就远远偏离市场运行机制的正常范畴。

“泛单株”的顺势而生

喝单株有时候还得碰运气,因为每棵被选到的茶树的树种、方位、日照、小生态都不一定一样,不是所有叫单株的茶都一定好喝,个别单株苦涩度也非常高,苦涩甜平衡感并不那么好,这是事实,但具备高级感的口腔体验一定是单株,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有的优秀的老班章古树单株给人的震撼不亚于看一场顶级球赛,高苦高涩高甜,口腔、喉部刺激程度极高,但均衡性又控制得非常优秀。而易武一些茶区的高杆单株风格又完全是另一回事,水路细腻如丝绸,绵柔到骨酥,却又力量感十足,从口腔到喉部,承前启后,利落洒脱,如咏春拳,拳拳到肉。可见,优秀的古树单株给人的愉悅感还是能值回大把银子。

但是,随着市场需求量的翻倍上涨,以及对品质要求的日趋精益,本来产量就稀少的古树单株开始无法承受市场的重。大家跟茶贩子砸单预定的时候都一再强调树龄越大越好,最好有三五百年以上,更夸张的有的报到一千八百多年以上(那应该是西汉年间的吧,但西汉年间的茶树能没病没灾一直安全存活到至今还得打很大问号),树围和冠幅也要越大越好,如果有条件,生态也得是一流的,隐在深山老林处,人迹罕至,无农残,不翻土,不修剪。

可是这样的茶少之又少,有的茶商甚至都将收料战线拉伸到国境线以外的异域了,因为市场的板块轮动太快了,热点转换令人眼花缭乱,但营销宗旨都一样:为了满足发烧友的需求。可是古树单株毕竟产量不高,怎么办,于是,另一类型的“泛单株”便因此诞生了,这就是茶友间经常提及的选株级古树茶,诚然,同一片茶地里多棵茶树的鲜叶合在一起制作毛料让口感变得丰富多样、层次感鲜明,协调性好,有时甚至超越了单株带来的体感。

对于茶商而言,选株使高端茶的产量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品质又不失水准,市场接受度又很高。例如古六山中的倚邦产区,据悉,真正称得上贡茶的原生种古茶树并不多,但市场上却有那么多人想要倚邦古树单株,显然是道艰难的题型,那只能在各个村里挑选树龄大的古树合并制作,既满足了诸多茶友的需求,也能让他们体验到古树纯料的口感,算是两全其美。

然而,也有一些茶商给这类型的选株级古树茶贴上“单株”的标签,价格翻番,只是为了满足茶客们对“单株”的渴求。只是,这样的“单株”和真正意义上的单株完全不是一回事。我们从多次的品饮经验里获知,树龄相当的多棵茶树原料匀堆后的口感和大树龄的单号茶树的口感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但这里并非针对优劣而言,而是风格与口感的区别,单株不仅是玩家级的小众茶,它代表的风味只是它本身,是极員个性化的茶品,而一整个山头的茶园茶才能反映整体风味的共性。

当然,购买单株所花费的银子要比选株级古树茶贵上一至两倍甚至更高的价格,并不是所有人都承受得起。如果要追求纯粹感和唯一陛,追求终极体验,那么谁也不会拦住你去选择优秀的单株作为收藏。

购买单株还是选株,甚至混采茶这都是个人选择,轮不到别人来说事,自己高兴就好,只是在此奉劝一句,银子最终还是要用在刀刃上,单株的水很深,单株和单株之间有时差异很大,擦亮了眼再下手不迟。

如何理解普洱茶的水路?


在品鉴普洱茶的时候有一个很术语很重要,“水路”所谓水路,就是茶汤入喉的那一瞬间的感觉,一般大家都会用水路粗、细来容易那种感觉。

对于水路这个概念,在生活中各家理解还是并不一样的,那么“水路”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应该怎么样描述和理解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水路并不是一个有着官方定义标准的词,它是一个通俗的用语,很多时候出现在一些大师茶评描述里面,多为水路细腻、粗、较细、较粗等用词。水路和汤感不是一个意思,一定要区分开来,不可以搞混了。

普洱茶的水路是指在品茶的时候,茶汤进入喉咙的感觉,是形容一种动态的感觉,很多人在说的时候会说“就像是在用绸缎或者粗麻拖过人的皮肤”所产生出来的不一样的感觉,这两种感觉:用绸缎滑过皮肤的时候就用细来形容,如果感觉很像粗麻拖过皮肤的时候就用粗来形容。一款好茶水路应该很细的,水路细说明茶叶加工工艺非常的好。反之水路过粗的话说明茶叶品质一般。

普洱茶的水路粗细和茶叶的哪些方面相关呢?主要是和茶叶生产制作工艺相关和茶青的鲜嫩程度相关。其他和汤感以及味道方面的描述和水路都没有关系。

容易和水路概念搞混的描述:

“水路杂”通常是指这款茶的气味很杂乱,一般气味很杂乱的茶汤过喉的时候肯定会比较粗。这个应该更倾向于描述茶的气味。

“水路持久、细长”通常都指的是一款茶的回甘的感觉,回甘时间很持久。

“水路浑厚”通常用来说的是茶汤的感觉,用来形容茶汤的厚度。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单株”普洱茶可以这样理解》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普洱茶单株”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