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说毛尖

发布时间 : 2020-06-13
白茶毛尖 茶叶毛尖 白茶和毛尖

白茶毛尖。

沩江毛尖茶产于湖南省宁乡县西部的大沩山。据史料记载,沩江白毛尖早在明代,沩江产出“鱼钩茶”、“雀舌茶”已列为“贡品”进献朝廷。它以优美的外形,独特的风格列为中国名茶珍品之一。畅销各地,远近争购,惜产少耳。一九八二年评为全国名茶。茶香飘万里,吸引着中外来客。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巴拿马赛会曾得优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沩江毛尖茶生产历史悠久,迄今已五百多年。早在明代就列为上贡之佳品,深受明崇祯皇帝所喜爱,曾赐名为“鱼钩茶”。沩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镣绕,土壤肥沃,是茶树生长的好地方。茶树多生于峡谷溪涧两旁,有苍翠欲滴的常绿针叶与阔叶乔木为其夭然屏障,形成空气湿润与多慢射光的优良环境,因而茶树生长健壮,持嫩期长。明朝御史张鹤楼曾游览茶区,并作诗云:“云镇山头,远看轻云密布,茶香蝶舞,似如翠竹苍松”。生长在自然环境幽美的本地团叶茶树品种,充分表现出芽叶茸毛多、肥厚柔嫩、发芽早、持嫩性强的特性,其鲜叶内含物丰富,为创造沩江毛尖奠定基础。

沩江毛尖采用“清明”前后数天内刚长出的一叶或二叶未展开的叶片,要求叶片细小短薄,嫩绿匀齐。嫩度和长度超标准的,受病虫害的和色紫的都不能用来制作毛尖茶。沩江毛尖茶经过高温杀青、低温揉捻、搓团提毫、及时焙干等四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都匀毛尖素以“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三黄”特色著称。成品毛尖茶芽尖细呈条索状,白毫特多,色泽鲜绿,品质润秀,香气清嫩,滋味醇厚,回味甘甜,在国内外市场有盛誉。其品质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

精选阅读

话说茶叶的副作用


我国的传统医学认为,茶叶无毒,副作用极少。但是现代科学告诉我们,长期过量饮茶,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据本草纲目记载,嗜茶成癖者,时时咀嚼不止,久而伤营,伤精血,不华色,黄瘁痿弱,抱病不悔,大可叹惋。其他的一些医药书籍也有类似的说法。总结起来,饮茶过量的害处有三:一是伤精血,冷脾胃,渐渐导致面黄肌瘦、减食、呕泄等;二是渴症,多食茶汤,病不能愈;三是空腹饮茶,直入肾经,对肾不利。

因茶叶的污染(例如残留农药)带来的危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和大众的重视。也有学者研究表明残留的物染物只有百分之二被沸水抛出,因此对身体的伤害很弱。

现代科学分析证明:茶叶中含有一些微量的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元素,如铅、铬、镍等。它们的污染源有茶树的生长环境、农药等化学品、加工中解除的金属设备等。其中铅的毒性最大,它可在人体内积蓄,直到引起慢性中毒。但是一般的茶叶所含的这些元素量都极其微少,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几近于无。

某些陈茶、保管不善的茶叶,内中可能会含有黄曲霉素,其中的一些毒菌被认为是极强的致癌物质。但是保管良好的茶叶中一般都没有黄曲霉素。

另外就是一些不良的饮茶习惯和饮茶方式也会使饮茶带来不利的副作用。这方面的内容可参见《日常饮茶中的误区》、《八种不能引用的茶》、《茶忌》。

千年茶史话广西


[摘要说明]千年茶史话广西

广西的茶产业是在改革开放后腾飞的,以前走得很慢,不是因为没有好资源,而是因为未能给它插上腾飞的翅膀。

不管国内各种茶书怎么“遗忘”广西茶,但首先得承认,广西也是中国茶的原产地之一。

《广西通志稿》记载:“白毛茶,产田阳、凤山、扶绥、那坡诸县……概属野生。”又道:“明山茶,产上林、武鸣等县,茶树不待人种植……多生高山石隙中。”《广西特产物品志略》也说:“后山茶……产龙州等县,树婆娑而矮,叶椭圆而长,边缘有锯齿,野生山中。”时至今天,凌云县青龙山、贺州桂岭开山村、大新等地还有不少古老的野生茶树。

早在秦汉时期,广西就有茶叶栽培痕迹,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广西东北部属于楚的疆域,制茶可能是从楚属湘水流域传播而来。秦汉以后,灵渠沟通荆楚与广西水运,为广西茶业兴起与发展创造了条件。《桂平县志》说,茶“始于汉晋之间,至唐而大盛”。唐代广西茶区有象州和容州。唐至德三年(公元758年),唐朝陆羽《茶经》记载:“茶树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所言“象州”指的就是广西象州茶区。

唐元和元年(公元815年),唐朝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曾赋诗描述当时茶叶加工情景:“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赏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至宋朝,广西茶叶发展成为商品,并开始课税。宋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立茶引法(即征茶税),规定60斤茶纳铜钱600文,当时广西茶税达1183贯960文(每贯1000文)。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广南西路茶叶产量高,分布较广,位于今天的融水、临桂、灵川、兴安、荔浦、永福、贵港、玉林、平乐、平南、宾阳等地均产茶叶,形成了当时融州、静江府、郁林州、昭州、浔州、宾州六大茶区。

清代广西茶区扩大到60多个县,茶叶品种有上百个之多。其中,凌云白毫、横县南山白毛茶、开山白毛茶、桂平西山茶、苍梧六堡茶等,成为饮誉国内外的名茶。

横县南山白毛茶似乎不太为人所知,但它的历史是深厚的,在横县那阳乡南山种植的历史有500多年。清嘉庆十五年(1801年),在全国24个名茶中,有广西南山白毛茶的份。1915年,南山白毛茶以“白毫显露,滋味浓厚”的口感,在巴拿马博览会获银质奖章。1933年,当时的广西省政府给南山白毛茶题赠“品胜武彝”匾额。

清末民初,广西茶叶兴旺过一段时间,最高年产量达10万担左右,主产区在苍梧、贺县(今贺州)、横县、藤县、岑溪等县。当时岑溪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岑溪最好是山家,七六二山好种茶。

三六九圩担去卖,归来猪肉共棉花。

“七六二山”是指岑溪境内的筋竹、诚谏、水汶、樟木等地,歌谣反映了当时岑溪制茶的兴旺景象。

民国时期,广西茶叶成为出口商品,1915年到1929年的15年间,广西平均每年输出茶叶约30万担。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茶叶生产进入衰落时期,茶叶出口受阻,销量锐减,茶价下跌。1933年,一公斤茶叶可换3.7公斤大米;10年后的1943年,一公斤茶叶还换不到0.5公斤大米。苍梧六堡茶的身价也跌得厉害,从1929年前的每担30元左右降至抗战时期的十八九元。1945年,广西种茶规模只剩11万余亩的面积、不足1500吨的年产量,约占盛年产量的三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茶叶得到恢复和发展。据统计,1985年,广西茶叶种植面积达31万亩,产茶9900吨;2008年,广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60多万亩,产茶近3万吨。虽然这一规模还远远落后国内茶叶大产区,但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发展。

现在,广西比较大的茶区有凌云、横县等县。广西茶叶主要分全发酵红茶、不发酵绿茶、后发酵六堡茶和花茶四大类。全发酵红茶主要是红碎茶,以大叶茶为原料,口感浓、强、鲜。花茶有茉莉花、桂花、玉兰花、珠兰等几种。据桂林市茶叶研究所收集的茶树品系有448个,其中广西本地品种78个。

60~100℃的水,茶叶各有话说


宋人蔡襄有本《茶录》记载:“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

候汤,就是煮水的过程。水煮的时间不够,水温不足,茶的香味出不来,而且茶叶会浮在水面上,喝上一口满嘴茶叶;水煮过了火,水温过高,又会掩盖了茶叶的香味,茶水发涩。

1.细嫩的茶说:我怕烫

物语:

小时候,我学着祖母喝茶的样子,在杯中丢了一撮茶叶,用滚开的水浇注,她一把揽住我说:“这细嫩的叶子最怕烫,一烫就死了。没有生命,茶水也不好喝。”那时觉得祖母小题大做,甚至言过其实。长大后懂得了茶才明白,水温是成全茶味的至关因素。

茶说:

不是所有茶都中意沸腾(100℃)之水,像细嫩一点的绿茶,特别是名品,比如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六安瓜片、黄山毛峰、都匀毛尖等,这类高级绿茶最细嫩新鲜,非常怕沸水。

把沸水晾至80~85℃冲泡最好,甚至洞庭碧螺春可以用70℃的水冲泡。可以先倒水,再放茶叶。水温过高,茶水变深,香味遭到破坏,绿茶变“熟”,那清甜就尝不到了,经沸水的冲击,维生素等物质会被瓦解,绿茶的功效也自然大打折扣。

黄茶和白茶亦是如此。

2.浓郁的茶说:让沸腾的水来得猛烈些吧

物语:

如果你知道采茶人要多辛苦才能保住乌龙茶的香气,就不再忍心用不适合的水温来折磨它。在晴朗的午后,采茶人顾不及吃午饭,必须赶在中午12点采摘乌龙茶,而且要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因为这个时段的阳光最为充足。

被摘下的乌龙茶在阳光和清风里,叶片部分水分蒸发,变得柔软,同时随着体温的升高而挥发掉一部分沸点低的芳香物质,并伴随着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让它天生带来的矿物质和有利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变得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萎凋。

萎凋结束后,制茶的工匠要进一步促成茶叶内的酶转化,也就是发酵。他们通过摇青,将萎凋中一动不动的茶叶激活,使其更容易发酵。最后,为了保留乌龙茶最好的香气和味道,必须先在80~85℃的温度下烘焙4~6小时,第二天再在75~80℃的温度下烘焙2~3个小时,不能让过高的温度伤害了容易挥发的香气。有趣的是,烘焙温度不易过高,但落入杯中之后却必须用100℃的水来冲泡,才能完全释放出乌龙的茶香和滋味。

茶说:

铁观音、大红袍等乌龙茶,要的就是浓郁茶香,茶要放得多些,水的温度也要100℃才够痛快。水沸腾后马上冲泡,第一泡倒掉,从第二泡开始饮,那香味在嘴巴里横冲直撞,最后缓缓从鼻腔中呼出来,竟然也带着香味。

3.粗犷的茶说:煮我吧,让我更畅快

物语:

黑砖茶这样的边销茶,具有跟西南少数民族一样的粗犷性格,冲泡偏爱已经沸腾的热水和大火,用茶刀切下一块,丢在已经煮沸的水里,让它尽情熬煮。

“边销茶一定要熬煮”,一位藏族朋友反复叮嘱我。他说他们祖辈都这样熬煮边销茶,至于为什么他不太清楚。只觉得熬煮过的茶有一种别样的浓香。

茶说:

像云贵、川藏这样的高海拔地区,水是很难到达100℃沸点的。以黑茶、普洱为代表的边销茶,沸水无法满足它们,只有在壶里或茶锅里熬煮才能逼出茶的香味。有专家研究发现,边销茶的营养成分也的确需要熬煮才能完全释放,对于常年以肉为主、缺乏蔬菜的边疆少数民族来说,黑茶可解决体内油脂过剩的问题,是维系身体平衡的重要方式。

有时放纵,吃了一肚子油腻,又逢阴天多云,肝胆和心情都隐隐有那么些不快。这个时候有一碗黑砖茶,帮助消化、解除油腻是最好不过了。

水沸腾起来,水面冒出蟹眼小泡,还有鱼鳞般的波纹,这时的水刚好冲茶喝。

一定是这刚刚沸腾的水,立刻离开火,才能成就最好的茶水。

中档茶叶说:我喜欢热情似火

物语:

我们为茶叶分出等级,类似于它们不同的个性,有的含蓄内敛,喜欢温热;有的则热情奔放,钟情火辣。就算是娇嫩怕烫的绿茶也被分出了三六九等,高档绿茶不能用沸水,而中低档的绿茶因为少嫩芽、茶叶条索粗大而喜欢沸水。

除了绿茶,花茶、红茶等品种中的中档茶也都喜欢热情似火的水温,可泡出十分理想的香味。

茶说:

有研究人员了换各种不同的茶,做了大量的对比实验,发现对于中档茶来说,水温越低,越难激发茶里的有效成分,茶味或是不足,或是发涩。只有刚刚沸腾的水,才能激发出这类茶的至美口感。

有茶友们以花茶中最常见的茉莉花茶做过类比,分别选用了茉莉花中的贵族金茗眉和中档的银毫。将它们放在两只玻璃杯中,用80~90℃的水分别冲泡:

金茗眉:遇水后开始展现自己的媚态,原本卷曲的叶片缓缓舒展,上下沉浮,似是在水中起舞;茶水渐渐有了颜色,香气扑鼻而来,很快弥漫四周,整个房间都散发着茉莉的花香与茶香。

银毫:遇水后浮在水面,良久才沉下去,叶片未舒展,口感也偏涩。而换用刚刚煮沸的水来冲泡银毫,苦味则明显减轻,花香混着茶香如觉醒一样冲出杯底。

还有全发酵的红茶,喜欢100℃的沸水,只有这个温度才能将它体内的有益成分溶解出。不过,有些出身贵族的细嫩红茶也可用凉至90℃的水冲泡,比如祁门红茶、红碎茶、袋装的红茶,可以用95℃的水冲泡。

60~100℃的水 ,茶叶各有话说


宋人蔡襄有本《茶录》记载:“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

候汤,就是煮水的过程。水煮的时间不够,水温不足,茶的香味出不来,而且茶叶会浮在水面上,喝上一口满嘴茶叶;水煮过了火,水温过高,又会掩盖了茶叶的香味,茶水发涩。

1、细嫩的茶说:我怕烫

物语:

小时候,我学着祖母喝茶的样子,在杯中丢了一撮茶叶,用滚开的水浇注,她一把揽住我说:“这细嫩的叶子最怕烫,一烫就死了。没有生命,茶水也不好喝。”那时觉得祖母小题大做,甚至言过其实。长大后懂得了茶才明白,水温是成全茶味的至关因素。

茶说:

不是所有茶都中意沸腾(100℃)之水,像细嫩一点的绿茶,特别是名品,比如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六安瓜片、黄山毛峰、都匀毛尖等,这类高级绿茶最细嫩新鲜,非常怕沸水。

把沸水晾至80~85℃冲泡最好,甚至洞庭碧螺春可以用70℃的水冲泡。可以先倒水,再放茶叶。水温过高,茶水变深,香味遭到破坏,绿茶变“熟”,那清甜就尝不到了,经沸水的冲击,维生素等物质会被瓦解,绿茶的功效也自然大打折扣。

黄茶和白茶亦是如此。

2、浓郁的茶说:让沸腾的水来得猛烈些吧

物语:

如果你知道采茶人要多辛苦才能保住乌龙茶的香气,就不再忍心用不适合的水温来折磨它。在晴朗的午后,采茶人顾不及吃午饭,必须赶在中午12点采摘乌龙茶,而且要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因为这个时段的阳光最为充足。

被摘下的乌龙茶在阳光和清风里,叶片部分水分蒸发,变得柔软,同时随着体温的升高而挥发掉一部分沸点低的芳香物质,并伴随着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让它天生带来的矿物质和有利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变得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萎凋。

萎凋结束后,制茶的工匠要进一步促成茶叶内的酶转化,也就是发酵。他们通过摇青,将萎凋中一动不动的茶叶激活,使其更容易发酵。最后,为了保留乌龙茶最好的香气和味道,必须先在80~85℃的温度下烘焙4~6小时,第二天再在75~80℃的温度下烘焙2~3个小时,不能让过高的温度伤害了容易挥发的香气。有趣的是,烘焙温度不易过高,但落入杯中之后却必须用100℃的水来冲泡,才能完全释放出乌龙的茶香和滋味。

茶说:

铁观音、大红袍等乌龙茶,要的就是浓郁茶香,茶要放得多些,水的温度也要100℃才够痛快。水沸腾后马上冲泡,第一泡倒掉,从第二泡开始饮,那香味在嘴巴里横冲直撞,最后缓缓从鼻腔中呼出来,竟然也带着香味。

3、粗犷的茶说:煮我吧,让我更畅快

物语:

黑砖茶这样的边销茶,具有跟西南少数民族一样的粗犷性格,冲泡偏爱已经沸腾的热水和大火,用茶刀切下一块,丢在已经煮沸的水里,让它尽情熬煮。

“边销茶一定要熬煮”,一位藏族朋友反复叮嘱我。他说他们祖辈都这样熬煮边销茶,至于为什么他不太清楚。只觉得熬煮过的茶有一种别样的浓香。

茶说:

像云贵、川藏这样的高海拔地区,水是很难到达100℃沸点的。以黑茶、普洱为代表的边销茶,沸水无法满足它们,只有在壶里或茶锅里熬煮才能逼出茶的香味。有专家研究发现,边销茶的营养成分也的确需要熬煮才能完全释放,对于常年以肉为主、缺乏蔬菜的边疆少数民族来说,黑茶可解决体内油脂过剩的问题,是维系身体平衡的重要方式。

有时放纵,吃了一肚子油腻,又逢阴天多云,肝胆和心情都隐隐有那么些不快。这个时候有一碗黑砖茶,帮助消化、解除油腻是最好不过了。

衡山虎跑泉俗话说“龙井茶叶虎跑水”


衡山虎跑泉

南岳衡山有许多奇泉,其中最耐人寻味的就是虎跑泉和卓锡泉。俗话说“龙井茶叶虎跑水”。人们都知道杭州有一处虎跑泉,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在南岳衡山也有一处虎跑泉,这个虎跑泉就位于福严寺后面东侧的岩石下面。从方形的石井中,泛着水泡的泉水喷涌而上,纯净的水质显得甘洌可口,若用其来沏泡衡山香茗,则被称为“双绝”。在泉眼上方的岩壁上,镌刻有“虎跑泉”三字。旁边还有小字:“陈光大问,思大师驻锡于此。有猛虎攫岩哮阚槛泉随发”。

原来,在泉眼的侧旁有一座石亭,亭柱有楹联:“虎亦有守操,弃百兽王而皈真佛;跑能知进止,攫三尺水以注甘泉”。根据《南岳志》的记述,传说当慧思禅师创建了般若寺之后,就发现这里奇缺水源,每天都要派人到前山去挑寺院的饮用水。一天,当慧思禅师念完佛经之后,就高举锡杖用力地向一堆沙土掷去。过了一会儿,当他拔出锡杖之后,就看见一股涧汩涌出的清泉,于是赐名为“卓锡泉”。但这泉的泉水量非常小,根本不能彻底解决寺院的用水问题。

某天,慧思到寺外去的时候,忽然在树林中窜出来一只老虎,这只老虎走在慧思的跟前,口衔着他的锡杖直往寺后面走去。当老虎来到寺后的一块岩石前时,就伸出利爪使劲地进行刨抓,当老虎大吼三声之后,就从岩底流出一泓泉水,老虎随即遁往山中,这就是衡山虎跑泉来由的传说。从此之后,泉水就源源不绝地流出,寺院的香火也变得旺盛。慧思离开南岳后,寺僧就在虎跑泉边勒石立碑。在虎跑泉的上方有一个石台,被人称为高明台。

石壁E刻有唐代宰相李泌所书的“极高明”三个大字,虎跑泉前左侧的石岩上有较多的刻石,其中以了然和尚题书的“溪声山色”和彭玉麟、李烈钧的手书石刻最为著名。

俗话说:三分茶,七分泡,这话有道理吗?


俗话说:三分茶,七分泡,而对于冲泡的水温要求极高,要根据茶叶的实际情况调整水温,这样才能使一款茶表现出独特的口感,绿茶,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看杯中茶叶旗枪朵朵,赏心悦目。但你知道吗,冲泡好一杯绿茶是有讲究的。

比如说,不同的绿茶有着不同的投法。绿茶的投法有上投、中投、下投三种。明代张源在《茶录》中根据季节变化提出:投茶有序,毋失其宜。先茶后汤,曰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曰中投。先汤后茶,曰上投。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如今,绿茶投法的称谓并没有改变,但投茶方式不再按照季节变化而分,更多是按茶的老嫩程度确定。

上投法:

特点:茶形细嫩,全是芽头或满身披毫的绿茶适用于上投法。

如:碧螺春、信阳毛尖等

做法:先在杯中注入七分适宜80度左右温度的水(是烧沸后凉至此温度,下同),然后投茶。

中投法:

特点:茶形紧结,扁形或嫩度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绿茶,适宜用中投法。

如: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

做法:先在杯中注入三分80温度的水,然后投茶,轻转动杯中茶,以使茶叶浸润,然后再注水至七分满。

下投法:

特点:茶形较松,及嫩度较低的绿茶,适宜用下投法。如: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

做法:先在杯中投入适量的茶,然后沿杯壁注入80度的水七分满。无论是哪种投茶方式,泡好后稍待两三分钟,一杯清香芬芳的绿茶就泡好了。然后当每一杯茶汤饮至杯中水刚好没过茶时,再续水。

话说水仙茶贵不贵,老枞水仙多少钱能买到?价格价格表最新报价


水仙茶现根据茶树品种和产地不同,又有分武夷水仙、闽南水仙、漳平水仙等等。其中,闽南水仙茶,主要产区在永春县,永春现有水仙茶园1.8万亩,年产1300多吨,为闽南地区产是最多的县份;不过,闽南水仙的受众群体也相对较小,比较小众。

至于漳平水仙茶,主要是以手工压制的四方形水仙茶饼形式包装为主,形成一个地方特色,漳平水仙茶价格从一斤200元左右到上千元一斤不等,比较小众些,名气不是很大。实际上,由于前两者相对小众,因而目前茶友间提及水仙茶,一般是以武夷水仙茶为主,且武夷水仙茶已成为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之一。

现如今,水仙在武夷岩茶中已经是个大众化的品种,产量较大,价格也相对便宜,普通的水仙茶价格一般一斤200元左右即可,极品的水仙茶价格也不低,可以卖到4000多元一斤;高枞水仙及老枞水仙价格也在此基础持续攀升,老丛水仙一般都得1000元以上一斤,百年老枞水仙价格甚至超过了正岩大红袍,价格可达上万元一斤。而拥有二千多棵百年以上老枞水仙茶树的武夷山慧苑坑及吴三地自然村更是受到求茶者热捧,慧苑坑老枞水仙的品质不必赘言,已成了顶级老枞水仙代名词,一直备受青睐;而吴三地老枞水仙在短短5年间,从默默无闻到现在一下子声名鹊起,价格也在一路攀升。

总而言之,老枞水仙茶价格无法简单概述,得根据水仙茶树的树龄等来判定,精品的老枞水仙可以卖到上万元一斤。不过,由于老枞水仙的名气比较大,其实现在市场上某些树龄为10年-20年稍带些枞味的水仙茶也当老枞水仙在卖,有些商家甚至将没几年树龄的水仙茶也标榜老枞水仙在卖,因而茶友们在选购老枞水仙时,得多加留意。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茶的品质特征

信阳毛尖茶外形条索细、圆、紧、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内质汤色嫩绿明亮,熟板栗香高长、鲜浓,滋味鲜爽,余味回甘,叶底嫩绿匀整。

信阳毛尖茶清代已为全国名茶之一,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9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获中国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1982年、1986年评为部级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信阳毛尖茶优异的品质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知名茶叶专家的好评。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题词:“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信阳繁荣”;雷洁琼副委员长及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爱新觉罗. 溥杰题词:“淮南茶信阳第一”;国家内贸部茶叶处处长、高级工程师、国家茶叶专家评委组长于杰说“信阳毛尖为茶叶珍品,在全国100 多种绿茶中,获国优金奖的唯有西湖龙井和信阳毛尖两种”并认为“茶香味浓难比毛尖”。

信阳毛尖茶的起源与发展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阳本没有茶,乡亲们在官府和老财的期压下,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怪病,瘟病越来越凶,不少地方都死绝了村户。一个叫春姑的闺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能给乡亲们治病,她四处奔走寻找能人。一天,一位采药老人告诉姑娘,往西南方向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便能找到一种消除疾病的宝树。春姑按照老人的要求爬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在路上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尽,并且也染上了可怕的瘟病,侄在一条小溪边。这时,泉水中飘来一片树叶,春姑含在嘴里,马上神清目爽,浑身是劲,她顺着泉水向上寻找,果然找到了生长救命树叶的大树,摘下一颗金灿灿的种子。看管茶树的神农氏老人告诉姑娘,估下的种子必须在10天之内种进泥土,否则会前功尽弃。想到10天之内赶不回去,也就不能抢救乡亲们,春姑难过得哭了,神农氏老人见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两下,春姑便变成了一只尖尖嘴巴、大大眼睛、浑身长满嫩黄色羽毛的画眉鸟。小画眉很快飞回了家乡,将树籽种下,见到嫩绿的树苗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画眉高兴地笑了起来。这时,她的心血和力气已经耗尽,在茶树旁化成了一块似鸟非鸟的石头。不久茶树长大,山上也飞出了一群群的小画眉,她们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茶叶,放进得了瘟病人的嘴里,病人便马上好了,从此以后,种植茶树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有了茶园和茶山。

固然,这只是个美丽的神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但信阳毛尖确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证明,信阳种植茶叶源于战国中后期,距今已 有两千余年,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 一;相传武机时天因饮信阳茶治好了肠胃病,特赐在毛尖产地车云山上建千 佛塔一座,以彰茶功;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 信阳第一”;1915年,信阳毛尖漂洋过海,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举夺 得金奖;1958年,“龙潭牌”特级、一级信阳毛尖获国家银质奖,1988年, 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龙潭牌特级信阳毛尖在全国名茶评 比中以“形美、色翠、香高、味浓”夺得总分第一名,荣获国家金奖。全国名茶仅两枚金牌,“龙潭牌”信阳毛尖不仅与“西湖龙井”并驾齐驱,且在 色、香、味上更胜一筹。信阳毛尖不仅走俏国内,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远 销日本、美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信阳毛尖茶的采摘与制作

阳春三月,茶芽开始萌发,“清明节”过后开始采摘,“谷雨”前普遍开采。春茶采摘时间为40天左右,五月底以前采的为春茶,也叫做“头茶”,开采的头两天,数量很少,称之为“跑山尖”,多在“谷雨”前采制也称为“雨前毛尖”。五月底春茶结束停采5至於天,再采为夏茶,采摘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八、九月间,秋芽萌发,采之则称为“秋茶”。秋季萌芽多为养树而不摘,于是便有“头茶苦、二茶涩、秋茶好喝舍不得”之说。

采茶时,不采老(叶),不采小,不采马蹄叶(鱼叶),不采茶果(花蕾、小茶果实),对夹叶则及时采尽。制作特级毛尖,只采摘1芽1叶初展;一级茶采摘1芽2叶初展,二级茶采摘1芽2叶至3叶初展为主,兼有2叶对夹叶。三级茶采摘1芽2至3叶,兼有较嫩的2叶对夹叶。四、五级采摘1芽3叶及2至3叶对夹叶。

新鲜芽叶采摘后需及时炒制。炒制的工艺规程是:青叶入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择拣—再复烘—包装入库。炒制“生锅”起杀青、初揉作用,叶片软绵,初步形成泡松条索,嫩茎折不断,即全部转入“熟锅”。除继续起蒸发水份作用外,主要是进行做条、整形加工,并使之发挥香气。熟锅炒制后,及时进行初烘,彻底毁灭茶叶残余酶的活性,防止氧化劣变,并初步发挥其色香味和固定形状作用。初烘后摊凉2至於小时进行复烘,复烘之后择拣,再热烘一次即可密封。除人工炒制茶叶外,还有机制。唐代时用水车带动茶磨,将磨碎的茶叶制成团茶;50年代,用过简易筒形揉茶机和水利揉茶机,大大提高了工效。特别是由信阳县茶叶总公司、龙潭牌茶叶总厂开发研究的茶叶机械初制加工技术,结束了信阳毛尖必须依赖手工炒制的历史,把信阳毛尖的炒制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

白马毛尖


白马毛尖,湖南名茶之一。外形条索紧结壮实匀净稍弯曲,色泽翠绿光润,白毫显露。其内质是冲泡后,香高芬芳滋味鲜爽,汤色清彻明亮,叶底嫩绿均匀。产于湖南隆回县雪峰山脉的白马山支脉。

白马毛尖产地

白马毛尖产于湖南隆回县白马山区。境内有白马山、万明山、大东山、九龙山,其中白马山主峰海拔1780米。

茶区气候温和湿润,云雾缭绕,降水丰富,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对茶树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土壤呈微酸性,PH值为5-5.5,尤其是土壤硒含量丰富,为富硒茶叶标准化种植提供了条件。

白马毛尖品质特征

条索肥壮微曲,白毫披露,香气清香,汤色明亮,滋味醇爽,叶底匀嫩。

白马毛尖制作工艺

白马毛尖茶必须经过杀青、初揉、炒二青、复揉、炒三青、提毫、烘焙七套工艺序。

1、鲜叶原料

都是采福鼎大白茶和白毫早品种的芽叶,一般在春分至谷雨前,采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叶,芽长2.5-3.5厘米,做到五不采一不带。即:不采雨水叶、露水叶、紫色叶、病虫叶、损伤芽叶;不带鱼叶和鳞片。

2、杀青

锅温烧至140-160℃时,投鲜叶0.8-1斤,下锅,双手迅速翻炒,待芽叶水气大量蒸发,并用棕刷将锅内芽叶边闷边抖,多抖少闷,杀透杀匀,炒2-3分钟,芽叶由青变暗绿,失去光泽,手握柔软,有强烈沾手感,青草气消失,发出悦鼻茶香,即可出锅,迅速抖扬散热摊凉,簸出片末。

3、初揉

将摊凉的茶坯放在篾筛内,轻揉1分钟,使芽叶卷曲,解块散团,再稍加压揉2分钟,略有茶汁溢出时,解块再揉一二分钟即可。

4、炒二青

锅温控制在70-80℃,以抖炒为主,边抖双手边搓揉,至茶条粘性减少,达三成干时出锅摊凉。

5、复揉

将炒二青的茶坯置篾筛中,双手掌用力向前搓揉,并不断抖散团块,经3-4分钟,使茶坯紧结成条。

6、炒三青

将二锅复揉解块的茶坯,放置60℃的锅内炒揉。方法同炒二青,炒至8成干时出锅摊凉。

7、提毫

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成茶香气,固定外形条索,使白毫显露,锅温45℃左右。其方法是:将茶置于掌中,两手抓茶,向不同方向旋转,使茶条互相摩擦,随着水分的减少,茶叶表皮的胶状薄膜破裂,白毫显露。操作时,两手揉和要用力均匀,不能在锅壁摩擦,以免造成白毫脱落,影响品质。提毫时间约15分钟,茶条达九成干时出锅摊凉30分钟,使水分分布均匀,干燥一致。

8、烘焙

将4-5锅提毫的茶条,散放于焙笼上烘焙足干,焙顶垫上一层细皮纸,焙心温度开始为60-70℃,10-15分钟后降至50度左右,烘焙时间为30-40分钟,中间翻动1-2次,含水量在5%时下笼,即为成品茶。

白马毛尖功效与作用

1、抗辐射

绿茶类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抵抗电脑及手机等电子产品对人体所发出的辐射伤害。这是由于毛尖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及氧化物能够吸收放射性物质的能力。饮茶减少了血多因辐射而引发的一些病症。

2、美白肌肤

喝茶能减少体内的黑色素,使我们的肌肤光鲜亮丽。毛尖茶本身就含有对美白有好处的维生素C。其还含有的类黄酮能够增强维生素C的抗氧能力。

3、消暑解渴清热

夏天饮毛尖茶是最好的时刻。其茶水中含有的糖类及氨基酸物质能够对口腔中的唾液起到化学反应。咖啡因能够促使毛孔张开散出热能量。

4、预防感冒

毛尖茶中含有多种天然的抗菌消炎成分,它能清除人体内多种致病菌,同时也能提高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身体免疫力,平时人们把它冲泡饮用以后,可以有效预防感冒症状的发生。

5、润肺解毒

毛尖茶是一种能润肺解毒的健康饮品,它能分解烟草中的某些毒素,能减少尼古丁对人体肺部的伤害,最适合那些经常吸烟的人群饮用,他们饮用以后可以起到良好的润肺解毒作用,能有效降低肺癌的发生机率。

6、软化血管

毛尖茶还能软化血管,它能清理血管中的胆固醇,也能让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含量降低。平时经常冲泡饮用,既可以降血脂,也可以软化血管,对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有良好预防作用。

白马毛尖冲泡方法

步骤1、洁杯

准备茶具,冲泡白马毛尖,为了观其色、闻其味,建议大家选用透明的玻璃杯或白色的瓷杯,有利于观赏白马毛尖在茶水中优美姿态。用热水采用回旋斟水法浸润一下茶杯,清洁茶杯的同时还能提高茶杯的温度。

步骤2、赏茶

取出适量白马毛尖茶放在手心观察,此茶外形条索紧细、均整,白毫显盛,有峰苗,色泽隐绿油润,细闻有淡淡的板栗清香。

步骤3、投茶

使用茶荷量取大约3-5克左右的白马毛尖茶,从杯口向下投放,用茶匙把茶荷中的白马毛尖茶均匀地拨到玻璃杯或瓷杯里。

步骤4、洗茶

倒入少许开水,水量至没过白马毛尖茶为宜。然后拿起杯子,轻轻地摇晃,让水和茶叶充分接触,大约10秒种后立即把茶水倒掉。

步骤5、冲泡

再往杯子里倒入85度左右的开水,水量至茶杯的七八分满即可,浸泡大约3分钟,待茶叶吸水后下沉慢慢舒展开,即可观赏到白马毛尖茶芽头在茶水中的翩翩起舞的优美姿态。

步骤6、品饮

端起茶杯,放到鼻子下轻嗅,感受茶汤热气带来的浓郁茶香,香气高鲜持久,带有熟板栗香。然后小口品缀,感受白马毛尖茶鲜醇、甘甜、厚润的滋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