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百年“茶碑”安化黑茶禁碑

发布时间 : 2020-07-01
百年普洱茶 百年的绿茶 百年陈皮普洱的保质期

百年普洱茶。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解读百年“茶碑”安化黑茶禁碑》内容,感谢阅读!

湖南安化至今遗留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的“茶叶禁碑”,距今近280年了。当时茶业兴旺,茶市弊生,苞芷园茶叶禁碑上书8条,共计500余字,这些文字主要是关于禁止掺假、短秤、革潮,禁止“贩运异属草茶,拥塞本地”及越境私贩等不法行为的记载,是安化黑茶兴盛于明清的历史实物的见证。

苞芷园茶叶禁碑的碑文内容如下:

碑以志禁,示不朽也。缘安邑僻处山陬,土薄民贫。我后乡一二三等都所赖以完国课,活家口者唯茶叶一项。历年来禁私贩、革潮湿、校戥秤。从前诸宪之殷筹划者,只此一事为重,盖诚有见于民之所系,而不容忽视也。殆至近岁,法律稍驰,奸诡之徒乘机复出,交通各项经纪伙同射利。将客商银钱领出,贩买桃、武、龙、沅、新、益各县草茶,假充安茶交客,致本地产茶尽遭搁塞,三年不得一售者有之,利归一人,害及万户,公私两无所济,穷愚挚肘难堪。虽妇人小子,无不切齿而痛恨矣!本年正月,幸逢暑宪许来为我邑福星,剔弊除奸,靡所不至,合情恳请,随经出示严禁,不许运外县茶等,更奉新宪,郑侯下车问民疾苦,畛念穹黎,复行严饬,如有奸棍,仍蹈前辙,交通私贩者,即指名禀究,煌煌功令,罔不恪遂。但恐日久弊生,爱集通乡烟户,起费伐石勒碑,以垂永久,庶仁侯之良法美意,与江水长流,而我等产茶人世世子孙,皆得有以怯其害而蒙其休也,谨志。

一、禁外县茶贩子装载假茶混安杂卖。

二、禁各行不许通同奸徒,领取茶商银钱越境私贩。

三、禁经纪买茶不先产户,擅买贩茶。

四、禁戥斛秤斗,不讲公平,大秤小斗。

五、禁本地人等贩运异属草茶,拥塞本地。

六、禁产货茶户掺假,蒙混外省客商。

七、禁船货装载私贩假茶入境。

八、禁卖茶需清元各半,不许使用低潮。

以上八条,秉公互查,如有违禁射利及籍端滋事者,公同送上法惩。

 雍正八年庚戌十月望日良旦四乡公立

人能如此,当今又如何?

就第一条而言“一、禁外县茶贩子装载假茶混安杂卖。”,假设这样的话,估计安化很多茶企肯定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尽管这些年安化不断兴起了不少茶园基地,(地方人都知道的)由于种种原因,安化的茶园茶树毁了很大部分;但是比较偏远的山村,高山上还是保存下来有小区域的野生茶树、荒林茶园。其它七条就不言而喻了。

关于本文《解读百年“茶碑”安化黑茶禁碑》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cy316.COM精选黑茶阅读

2020安化黑茶史料:安化县古茶规碑资料集锦


安化县古茶规碑资料集锦

一、雍正八年(1730)立于安化苞芷园的茶叶禁碑

碑以志禁,示不朽也。缘安邑僻处山陬,土薄民贫,我后乡一、二、三等都所赖以完国课、活家口者,惟茶叶一项。历年来,禁私贩、革潮湿、较戥秤,从前诸宪之殷殷筹划者止此一事为重,盖诚有见于民命之所系,而不容忽视也。迨至近岁,法令稍弛,奸诡之徒乘机复出,交通各项经纪伙同射利,将客商银钱领出,贩卖桃、武、龙、沅、新、益各县草茶,假充安茶交客,致本地产茶尽遭搁塞,三年不得一售者有之。利归一人,害及万户,公私两无所济,穷愚掣肘难堪,虽妇人小子无不切齿而痛恨矣。本年正月,幸逢署宪许来为我邑福星,剔弊除奸,靡所不至,合情呈恳,随经出示严禁,不许搬贩外县茶等。更奉新宪郑侯,下车问民疾苦,轸念穹黎,复行严饬,如有奸棍仍蹈前辙交通私贩者,即指名禀究。煌煌功令,罔不恪遵。但恐日久弊生,爰集通乡烟户起费伐石勒碑,以垂永久,庶仁侯之良法美意与江水长流,而我等产茶人世世子孙,皆得有以祛其害而蒙其休也。谨志:

一、禁外县茶贩子装载假茶混安杂卖。

二、禁各行不许通同奸徒领出茶商银钱越境私贩。

三、禁经纪买茶不先产户,擅买贩茶。

四、禁戥斛秤斗不讲公平,大秤小斗。

五、禁本地人等贩运异属草茶,壅塞本地。

六、禁产货茶户掺假,朦混外省客商。

七、禁船户装载私贩假茶入境。

八、禁卖茶须青元各半,不许使用低潮。

以上八条,秉公互查,如有违禁射利及借端滋事者,公同送上法惩。

雍正八年庚戌十月望日良旦四乡公立

二、道光四年(1824)立于安化高马二溪的茶规碑

奉上严禁

钦加州衔署安化县正堂加五级纪录五次杨为谕禁事照得安邑茶行凡客商买卖茶斤取用银水戥称法码历遵奏定章程价值仍听随时评定外其银概用足纹九扣每两给实银九钱戥照库评短三分称用十六两足给归包照原定法码廿四斤行户抽用照部例每两三卜收取不得另立名私自?取节奉各大宪行令晓谕遵照在案因日久弊生行有私改戥称行使低潮搀搭货物等弊产贩亦有捆尖搀末潮湿弊端以致互相讦控并控各大宪批示法码另县较准给发并委审究结仍另遵照旧章取其各给申详在案兹据产户等呈请岁示须领法码前来除将经前县刘换制较准贮库法码发给?用合行岁示申禁为此仰行商产户人等知悉嗣后买卖茶斤务各遵照旧章公平交易银用足纹九兑凡系九五色九五兑不得搀搭低潮申色扣水戥照库评短三分称用十六两法码足给成包廿四斤毋许轻戥重称苦累茶户行户抽用遵照部例每两三卜收取毋许外立名色苛索筹样?手浮用等弊其产贩亦宜照依时价不得有意居奇搀和潮湿捆尖等弊自示之后徜敢故违一经访闻或被告发定即严拿讯实究办决不姑宽各凛遵毋违

特示右仰通知

道光四年八月初一日各乡公刊

(注:标“?”者代表字迹不清)

三、道光十七年(1837)立于安化的茶务章程

茶务章程

安邑茶茗驰名中外,上输国赋,下……(略)

四、老《安化县志》所载咸丰四年(1854)旧章

(略)

五、同治七年(1868)立于安化水田坪的永定茶规碑

永定茶规

钦加运同衔署理湖南长沙府安化县正堂加二级随带陶为,厘之章程泐石遵守事。照得安化茶行,条规向经官定,立法本良,无如日久玩生,弊O丛出,商人产户受累无穷。本县莅任以来,访知底蕴,详加谘?,厘剔定章,俾商民买卖公平,OOOOOO。各绅民等,恳请示定前次所有章程逐条:

一、行秤照刘公秤,每斤以十六两四钱为度。由县较准,印烙颁发。不准私设大秤,更换印码。茶叶过秤,由产户看明斤两,毋须高悬短报、压秤折扣。秤完退皮,仍用原秤,不得另换小秤。

一、产户卖茶,任客先抓茶叶泡水。合庄无论买卖成否,均将所制样茶给还原篓。三面落盘,成后过秤,不准额外多索。

一、行客买茶,必须现钱交易,不得赊欠。或银或钱,先须凭行说明,银买兑银,钱买兑钱。若系兑银,即照O邑O价核算,比足交清,有假包换。不准高抬价值,短少平戥。如系兑钱,遵用九七通典,亦不得掺私短数。如有毛钱数少者,听产户随便提数,以五千为度,当面数明。其馀照围?补,务须分裁号图,执照互合为记,免致混争。

一、茶叶须照咸丰四年旧章,无论有无灰末,每百斤除净以七十六斤归数,不准再加折扣。

一、产户挑茶到行,如价值不合,听其另行投行售卖,行户不得阻卡、留难。惟茶叶务须拣净,不准磨尖打末、头细底粗,以及挽草潮湿情弊,致病行商。

一、茶行开拣,须将男女分别,不许混杂嬉戏。男工不准倚强诓拣,女工拣茶多少照数给钱,不准以少报多,致滋弊窦。如有奸商、痞棍倚势恃财,乘机调谑、欺压贫民,立即加等重究。

一、各埠脚夫起运钱货,不准争挑霸运,损失客货。

一、黑茶应有旧章务须遵办,不得以庄变黑,少致坯成规。

以上八条,各该行商产户人等,务当永远遵守,毋得玩视。倘敢故违,一经访闻或被告发,定即拿案,从严究办,决不姑宽。其各凛遵毋违。特示

右仰通知

同治七年九月十二日照示实刊碑立

(注:O代表字迹不清)

六、光绪二十九年(1903)安化九乡茶规

一、掺草末,除将茶叶充公外,罚钱十串八百文。

二、掺茶籽果,除检清外,罚钱十串八百文。

三、掺苦菜叶,除检清外,罚钱十串八百文。

四、另外发潮者,除加秤外,酌其轻重,凭公处罚。

五、另掺灰石者,除加秤外,酌其轻重,凭公处罚。

六、茶已归,另行黄斗包换印外,除归原茶外,罚钱十串八百文。

七、买妥之茶,以交单为凭,倘再卖别家,除茶应归客外,罚钱十串八百文。

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布

七、民国八年(1919)立于安化县东坪镇吉祥寺前的黑茶章程十则禁碑

安化县前知事朱恩湛奉民政司批准立案厘定黑茶章程十则

一、颁发官秤:黑茶法码,由前县刘奉抚院藩司较准十六两三钱官秤,颁发各埠通用。各埠法码轻重不一,仍应由县较准颁发,行户、产户并沿乡各设公正人执掌,以归划一。如有产户不遵官秤即为私买,一经查出,将茶充做军饷。如客商不遵官秤沿乡收茶,即为私辨,一经查出定行重罚,充助军饷。

一、额定斤两:黑茶成包额定二十四斤,现奉院札饬于二十四斤外,无论头茶、子茶,均酌加一斤以补抛灰失末,作二十五斤平秤成包以外,不得巧立名目,多取分厘。倘斤两不符,责成执秤人自行理落。

一、持平交易:买卖黑茶,按时价成交之后,经纪书立交约,既交客产户,不得贪价翻悔,号客亦不得借端卡抑,以昭公平。

一、规正兑算:黑茶兑账,除行用由厘五十七文外,每串实兑十足钱九百四十三文,不得抹尾短数,银兑概用足纹,不得申包扣水。前项规定如地方有临时公益抽款,经行政长官许可者,得由九四三内扣收,如用银元准照时价折算。

一、扣取吃茶:吃茶向因号客火夫供产户茶水,讨取归包余剩茶斤原无定额,今则每包扣取四两半斤不等,以吃茶为名,殊非旧章所有,嗣后不得照包扣取。

一、搀草和沙:安茶自来归真,无敢作为,如茶内有杂草和沙等弊,一经发觉,公同惩罚,以儆效尤。

一、背地洒潮:产户于成包后,背地将茶洒潮,及脚夫中途舞弊,公同罚处。如挑运中途遇雨洒湿,不得抵赖藉口。

一、?包换印:茶已成包,客加灰印为记。如灰印变换确有?包形迹,从重罚处,若茶未?换,脚夫在途中撞损灰印,当有分别。

一、挑夫运买:黑茶向由行商沿乡收买,无论远近产贩,未经行客卖就成包者,不准肩挑船运自行提样入行投卖,违者公罚。

一、禁革野茶:外属野茶品质杂伪,气味薄劣,早年出示严禁,应仍旧禁革,以免市伪欺商有损标誉。恐地方有狡猾之徒,从外路运来野茶,将茶充助军饷。

民国八年己未岁七月初一日公立

安化县古茶规碑资料集锦


安化县古茶规碑资料集锦

一、雍正八年(1730)立于安化苞芷园的茶叶禁碑碑以志禁,示不朽也。缘安邑僻处山陬,土薄民贫,我后乡一、二、三等都所赖以完国课、活家口者,惟茶叶一项。历年来,禁私贩、革潮湿、较戥秤,从前诸宪之殷殷筹划者止此一事为重,盖诚有见于民命之所系,而不容忽视也。迨至近岁,法令稍弛,奸诡之徒乘机复出,交通各项经纪伙同射利,将客商银钱领出,贩卖桃、武、龙、沅、新、益各县草茶,假充安茶交客,致本地产茶尽遭搁塞,三年不得一售者有之。利归一人,害及万户,公私两无所济,穷愚掣肘难堪,虽妇人小子无不切齿而痛恨矣。本年正月,幸逢署宪许来为我邑福星,剔弊除奸,靡所不至,合情呈恳,随经出示严禁,不许搬贩外县茶等。更奉新宪郑侯,下车问民疾苦,轸念穹黎,复行严饬,如有奸棍仍蹈前辙交通私贩者,即指名禀究。煌煌功令,罔不恪遵。但恐日久弊生,爰集通乡烟户起费伐石勒碑,以垂永久,庶仁侯之良法美意与江水长流,而我等产茶人世世子孙,皆得有以祛其害而蒙其休也。谨志:

一、禁外县茶贩子装载假茶混安杂卖。

二、禁各行不许通同奸徒领出茶商银钱越境私贩。

三、禁经纪买茶不先产户,擅买贩茶。

四、禁戥斛秤斗不讲公平,大秤小斗。

五、禁本地人等贩运异属草茶,壅塞本地。

六、禁产货茶户掺假,朦混外省客商。

七、禁船户装载私贩假茶入境。

八、禁卖茶须青元各半,不许使用低潮。

以上八条,秉公互查,如有违禁射利及借端滋事者,公同送上法惩。

雍正八年庚戌十月望日良旦四乡公立

二、道光四年(1824)立于安化高马二溪的茶规碑

奉上严禁

钦加州衔署安化县正堂加五级纪录五次杨为谕禁事照得安邑茶行凡客商买卖茶斤取用银水戥称法码历遵奏定章程价值仍听随时评定外其银概用足纹九扣每两给实银九钱戥照库评短三分称用十六两足给归包照原定法码廿四斤行户抽用照部例每两三卜收取不得另立名私自?取节奉各大宪行令晓谕遵照在案因日久弊生行有私改戥称行使低潮搀搭货物等弊产贩亦有捆尖搀末潮湿弊端以致互相讦控并控各大宪批示法码另县较准给发并委审究结仍另遵照旧章取其各给申详在案兹据产户等呈请岁示须领法码前来除将经前县刘换制较准贮库法码发给?用合行岁示申禁为此仰行商产户人等知悉嗣后买卖茶斤务各遵照旧章公平交易银用足纹九兑凡系九五色九五兑不得搀搭低潮申色扣水戥照库评短三分称用十六两法码足给成包廿四斤毋许轻戥重称苦累茶户行户抽用遵照部例每两三卜收取毋许外立名色苛索筹样?手浮用等弊其产贩亦宜照依时价不得有意居奇搀和潮湿捆尖等弊自示之后徜敢故违一经访闻或被告发定即严拿讯实究办决不姑宽各凛遵毋违

特示右仰通知

道光四年八月初一日各乡公刊

(注:标“?”者代表字迹不清)

三、道光十七年(1837)立于安化的茶务章程

茶务章程

安邑茶茗驰名中外,上输国赋,下……(略)

四、老《安化县志》所载咸丰四年(1854)旧章

(略)

五、同治七年(1868)立于安化水田坪的永定茶规碑

永定茶规

钦加运同衔署理湖南长沙府安化县正堂加二级随带陶为,厘之章程泐石遵守事。照得安化茶行,条规向经官定,立法本良,无如日久玩生,弊O丛出,商人产户受累无穷。本县莅任以来,访知底蕴,详加谘采,厘剔定章,俾商民买卖公平,OOOOOO。各绅民等,恳请示定前次所有章程逐条:

一、行秤照刘公秤,每斤以十六两四钱为度。由县较准,印烙颁发。不准私设大秤,更换印码。茶叶过秤,由产户看明斤两,毋须高悬短报、压秤折扣。秤完退皮,仍用原秤,不得另换小秤。

一、产户卖茶,任客先抓茶叶泡水。合庄无论买卖成否,均将所制样茶给还原篓。三面落盘,成后过秤,不准额外多索。

一、行客买茶,必须现钱交易,不得赊欠。或银或钱,先须凭行说明,银买兑银,钱买兑钱。若系兑银,即照O邑O价核算,比足交清,有假包换。不准高抬价值,短少平戥。如系兑钱,遵用九七通典,亦不得掺私短数。如有毛钱数少者,听产户随便提数,以五千为度,当面数明。其馀照围斢补,务须分裁号图,执照互合为记,免致混争。

一、茶叶须照咸丰四年旧章,无论有无灰末,每百斤除净以七十六斤归数,不准再加折扣。

一、产户挑茶到行,如价值不合,听其另行投行售卖,行户不得阻卡、留难。惟茶叶务须拣净,不准磨尖打末、头细底粗,以及挽草潮湿情弊,致病行商。

一、茶行开拣,须将男女分别,不许混杂嬉戏。男工不准倚强诓拣,女工拣茶多少照数给钱,不准以少报多,致滋弊窦。如有奸商、痞棍倚势恃财,乘机调谑、欺压贫民,立即加等重究。

一、各埠脚夫起运钱货,不准争挑霸运,损失客货。

一、黑茶应有旧章务须遵办,不得以庄变黑,少致坯成规。

以上八条,各该行商产户人等,务当永远遵守,毋得玩视。倘敢故违,一经访闻或被告发,定即拿案,从严究办,决不姑宽。其各凛遵毋违。

特示

右仰通知

同治七年九月十二日照示实刊碑立

(注:O代表字迹不清)

六、光绪二十九年(1903)安化九乡茶规

一、掺草末,除将茶叶充公外,罚钱十串八百文。

二、掺茶籽果,除检清外,罚钱十串八百文。

三、掺苦菜叶,除检清外,罚钱十串八百文。

四、另外发潮者,除加秤外,酌其轻重,凭公处罚。

五、另掺灰石者,除加秤外,酌其轻重,凭公处罚。

六、茶已归,另行黄斗包换印外,除归原茶外,罚钱十串八百文。

七、买妥之茶,以交单为凭,倘再卖别家,除茶应归客外,罚钱十串八百文。

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布

七、民国八年(1919)立于安化县东坪镇吉祥寺前的黑茶章程十则禁碑

安化县前知事朱恩湛奉民政司批准立案厘定黑茶章程十则

一、颁发官秤:黑茶法码,由前县刘奉抚院藩司较准十六两三钱官秤,颁发各埠通用。各埠法码轻重不一,仍应由县较准颁发,行户、产户并沿乡各设公正人执掌,以归划一。如有产户不遵官秤即为私买,一经查出,将茶充做军饷。如客商不遵官秤沿乡收茶,即为私辨,一经查出定行重罚,充助军饷。

一、额定斤两:黑茶成包额定二十四斤,现奉院札饬于二十四斤外,无论头茶、子茶,均酌加一斤以补抛灰失末,作二十五斤平秤成包以外,不得巧立名目,多取分厘。倘斤两不符,责成执秤人自行理落。

一、持平交易:买卖黑茶,按时价成交之后,经纪书立交约,既交客产户,不得贪价翻悔,号客亦不得借端卡抑,以昭公平。

一、规正兑算:黑茶兑账,除行用由厘五十七文外,每串实兑十足钱九百四十三文,不得抹尾短数,银兑概用足纹,不得申包扣水。前项规定如地方有临时公益抽款,经行政长官许可者,得由九四三内扣收,如用银元准照时价折算。

一、扣取吃茶:吃茶向因号客火夫供产户茶水,讨取归包余剩茶斤原无定额,今则每包扣取四两半斤不等,以吃茶为名,殊非旧章所有,嗣后不得照包扣取。

一、搀草和沙:安茶自来归真,无敢作为,如茶内有杂草和沙等弊,一经发觉,公同惩罚,以儆效尤。

一、背地洒潮:产户于成包后,背地将茶洒潮,及脚夫中途舞弊,公同罚处。如挑运中途遇雨洒湿,不得抵赖藉口。

一、斢包换印:茶已成包,客加灰印为记。如灰印变换确有斢包形迹,从重罚处,若茶未斢换,脚夫在途中撞损灰印,当有分别。

一、挑夫运买:黑茶向由行商沿乡收买,无论远近产贩,未经行客卖就成包者,不准肩挑船运自行提样入行投卖,违者公罚。

一、禁革野茶:外属野茶品质杂伪,气味薄劣,早年出示严禁,应仍旧禁革,以免市伪欺商有损标誉。恐地方有狡猾之徒,从外路运来野茶,将茶充助军饷。

民国八年己未岁七月初一日公立

白沙溪再续黑茶百年传奇


白沙溪再续黑茶百年传奇

1939年,一家茶厂悄然诞生,并推出中国第一片黑砖茶。2009年,这家茶厂成为首家开发黑茶高端产品的厂家,如今,这家茶厂正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悄然改变着国人的饮茶习惯,它就是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国内黑茶行业的标杆企业。

70余年风雨兼程,艰苦创业,白沙溪几乎重新定义了黑茶所有的意义,从黑茶的概念、价值、发展到未来。

这个黑茶领军企业,将国人饮茶的改变历程演绎成黑茶行业的发展史。白沙溪亦由最初为藏区同胞提供黑茶,进而将黑茶推广至全国各地,国人的饮茶生活,从此变得不一样。如今,白沙溪又将闪耀着品牌标志的产品推向全球,正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在中国黑茶行业的发展进程中打下白沙溪的“烙印”。

随着第一片紧压黑砖茶的诞生,白沙溪由此复苏了中国黑茶文明史上尘封的经典,并开始造就中国近代黑茶产业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空前奇迹。

白沙溪人以传承百年传统生产工艺为起点,创立集天然种苗培育基地、试验基地、专业研发为一体的现代黑茶科研示范工程体系,精致出以“白沙溪”为品牌的“三砖”、“三尖”、“花卷”等三大系列产品,踏上再续黑茶百年传奇的征程。

“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茶马》,真实记录了黑茶在中国古代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第一片黑砖茶的出现,黑茶的市场空间被进一步放大,白沙溪历年来被确定为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中国黑茶的发祥地,湖南紧压茶的摇篮,创造了我国紧压茶史上的数个第一:第一片黑砖茶、第一片茯砖茶、第一片花砖茶,开发、研制了青砖茶和普洱茶;挖掘、继承和发展了民间传统茶叶产品天、贡、生尖茶和花卷茶(俗称“千两茶”)。

通过白沙溪人精耕不懈的时代修为,“白沙溪”黑茶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黑茶标志性品牌”、“湖南省著名商标”。今天,黑茶已从边销藏区到畅销全国,作为中国首个黑茶制造企业之一,白沙溪人也许从来未曾想过,一个企业的一次尝试,会由此改变国人的品茗消费,进而拉动了整个黑茶行业的发展。

花砖茶的里程碑


花砖茶的里程碑

(上世纪90年代“中茶“牌9101青砖茶)

花砖茶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湖南制茶的老专家,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林睦华老先生在退休后的数年一直致力于湖南黑茶的品质升级工作。为湖南黑茶创立一套完整的升级后的品质标准,陆续出品青砖9101,黑砖9102,茯砖9104。这个编号是1991年为湖南出口砖茶设计的,当年它的品质标准是为出口要求而设计,已经大大超越了当时的国家标准。因为1991年的青砖9101大量出口,成为湖南青砖标杆性的符号,但其他产品因为条件所限无法达成夙愿。

(林睦华91系列产品图样)

(资深制茶专家林睦华简介)

(高马山茶园)

(茶砖图样)

(茶砖图样)

(茶砖图样)

(茶砖图样)

在91系列产品的收官之际,花砖9103的选料工作是产品的一个核心,,既要大幅度提高品质水平,又要遵循“三原”原则,选料一定选择最具地域特征,高品质原料。高马山是安化黑茶核心产区。在历史上有被封“皇家茶园”美誉。也是安化境内唯一通过欧盟认证的茶园。这次的品质再次突破1991年的品质要求,并大大高于国家标准,跳出原来三级毛茶的用料习惯,选择一,二级毛茶。原品种,原产地,原工艺的风格保留加上现代发酵技术的把控,完全达到宜饮宜藏的最高品质要求。相信提质升级后的品质标准也将成为湖南黑茶现代品质的典范。(注:本文经湖南省茶叶学会审核初稿并授权发布。)

下关风吹 茶香百年


正宗的白族三道茶的“头道茶”一定离不开下关沱茶,浓郁的茶水带来的“苦味”能让人深刻地体味到“苦尽甘来”的滋味。而在白族人们生活中,下关沱茶更是招待贵客、婚嫁大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礼品。

201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关并不产茶,可作为云南主要的茶叶集散地,大理市下关汇集了来自云南省内各地最好的制茶原料,所以,这里才诞生了采用多种云南优质大叶种晒青茶作为下关沱茶原料的沱茶制作工艺。这仅仅只是下关能生产出优质沱茶的重要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一年四季吹拂不绝的“下关风”还为下关制茶中的干燥环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因此1941年下关茶厂的前身“康茶厂”选址时,还特意将茶厂建在了下关一个称为“江风寺”的风口上。

把紧压的沱茶拿在手里细细端详,听听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部企划主管李其康讲解它的制作工艺,才知道沱茶真的很不简单:仅制作工艺而言,手工揉制茶叶至今依旧是下关沱茶的核心环节,手工揉制出的沱茶外形精妙绝伦,非常独特,而且具有“层次分明”的重要特点。再来细细品味下关沱茶,滋味醇厚、浓郁,且经久耐泡,往往一壶茶续上七、八泡水,依旧能品味到沱茶的醇厚口感。

作为支撑整个沱茶茶型的“底茶”,沱茶的底茶选用了味道浓郁的毛茶原料制作。而位于中间的“二盖”则选用了略比“底茶”鲜嫩的春尖茶;整个沱茶表层“头盖”,选用的则是最为鲜嫩、品相最好的“白毛尖”制成。

李其康自1968年进入下关茶厂从事沱茶生产以及企业茶文化工作已经足足43年了,见证下关沱茶发展的他专注茶文化研究的同时,还参与了下关沱茶技艺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工作,他与下关沱茶早已有了深厚的缘分和感情。

喜欢云南普洱茶的人一定不会对“下关沱茶”这个品牌感到陌生。这个出自大理市下关的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至今已有109年的历史,从1902年始创至今,这个“窝窝头”模样的沱茶,依旧保持着手工揉制成型的传统制作方法,而这也是至今机器无法替代的传统技艺。

还没走进位于大理市下关镇建设西路13号的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能闻到一股沁人肺腑的茶香。要知道,大理下关可是和新疆喀什齐名的“风城”,从制茶工艺上来说,这可是任何地方也难以比拟的条件。千百年来著名的“下关风”穿城而过,正是得益于此,1941年云南省下关茶厂最终选址下关。绵绵不断的下关风带走了茶叶中的水分,也将著名的“下关沱茶”茶香吹向了世界。

白沙溪黑茶结缘上海百年古刹:玉佛禅寺


白沙溪黑茶结缘上海百年古刹:玉佛禅寺

(开幕式现场)

(觉醒大和尚在招待会上致辞)

(纪念活动指定礼品茶)

(大会纪念礼品茶)

12月13日,上海玉佛禅寺建寺130年周年庆典活动在沪隆重举行,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上海市政协主席冯国勤、副主席周汉民,中央统战部袁莎副局长,国家宗教局王蕾处长、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赵卫星主任、王君力副主任,上海市台办主任李文辉,市政协民宗委季文冠主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珠康·土登克珠活佛、香根·巴登多吉活佛、明生大和尚、觉醒大和尚、心澄大和尚、纯一大和尚、正慈大和尚、印顺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王健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明学长老、松纯长老、无相长老。上海市老领导毛经权、胡炜,上海市普陀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许伟国、区政协主席钱城乡,区委常委、区统战部长郭芳,副区长王鹏和市慈善基金会和市老年基金会领导,台湾中国佛教会名誉理事长净良长老、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圆宗长老,澳门佛教总会理事长健钊长老,香港立幻法师,韩国佛教宗正协会总正释迦山长老、新加坡贤祥法师、马来西亚常恩法师。上海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妙灵长老,副会长慧明大和尚、照诚大和尚、定慧大和尚、光慧大和尚和周富根居士等,以及其他海内外诸山长老、大德法师、护法居士,近800人出席了庆典大会。

自古茶禅一味,继白沙溪与夹山寺、湖南省佛教协会等众多名山古刹携手以来,白沙溪又与玉佛禅寺结缘。为庆祝玉佛禅寺建寺130周年,作为本次庆典活动的唯一茶品赞助商:湖南省白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特制了“天”、“地”、“人”、“合”等四款金卷系列纪念茶,该系列产品均采用湖南安化优质黑毛茶,运用传统千两茶加工工艺潜心而制(其工艺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历经七七四十九天日晒夜露,可谓“吸天地之灵气,纳宇宙之精华”,茶品经觉醒大和尚开光,庆典当日馈赠于广大信众。

“品黑茶,结佛缘”,白沙溪黑茶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本次庆典活动结束后,白沙溪将继续与玉佛古刹等众多国内名寺结缘,继写茶禅文化的传奇。

六堡茶的百年历史


一百年来,六堡茶几经兴衰起落,最鼎盛时几乎六堡乡里家家做茶,年产数十万斤,日本侵华期间,千里茶园荒芜,民生维艰。六堡茶的百年历史见证了中国近代茶业发展的曲折与艰辛,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

第一回广信梧州饮茶源远流长

梧州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赵佗建南越国。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赵佗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东广州),独据岭南,又建苍梧王国,封其族弟赵光为苍梧王。“高后五年,佗以其族赵光为苍梧王,治广信”。

赵佗的弟弟赵光即位后,便开始着手兴建王城,取“苍梧”(亦写作仓吾)族之名,称“苍梧王城”。岭南文化至汉代开始崛起,广信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一度成为岭南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中心。

在陆羽引用的《桐君录》“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辈”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西汉乃至更早的时候,岭南、两广人民就已经有了喝茶的习惯,也有了以茶奉客的习俗。只是当时的喝茶方式不是我们现在的泡饮法。

《晋书》中有“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的记载,《尔雅》中,“苦荼”一词注释云“叶可炙作羹饮”就是说当时是将茶叶煮着来喝,《桐君录》更注明加入一些姜桂香料。在现在梧州周边县市的“打油茶”流传下来的做法中,还可以依稀追溯当年的“吃”茶“烹”茶之法。

第二回客来奉茶最早崇茶之风

据大量史料显示,喝茶之风是最先由名流士绅阶层兴起,并逐步向社会各个阶层普及的。而且,这种崇尚饮茶之风,最先是由南方开始的,之后渐渐向北方影响。有学者研究,在西晋衣冠南渡之后,北方豪门过江,建康(南京)成为当时我国南方的政治中心。这一时期,建康的上层社会崇茶之风才渐渐开始盛行。

而早在两汉、三国时期,在当时作为“岭南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中心”的古广信梧州,受中原战争影响甚少,乃名流雅士经学家等汇聚之地,饮茶之风兴盛,甚至已经向社会各个阶层渗透,进入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之中,形成“客来奉茶”的习俗。

而且,茶叶原产南方,岭南利于种植,资源丰富,较易获得。可以推测,岭南地区特别是当时的岭南名郡———古广信梧州估计是全国最早流行喝茶的地方之一,并且,“客来先设”的接待客人的奉茶的做法也远远领先于中原地区。因此,《桐君录》中方会在此重重的写上一笔。

第三回六堡产茶历史甚为悠久

六堡何时开始种茶产茶,尚未有确切的考据。从当地茶农世代流传下来的说法,六堡在很早的古代就已经开始种茶了,可以说,六堡制茶产茶的历史相当的悠久,而且,以品质优异独具特色,在很早的时候(起码在清朝嘉庆年间)就闻名遐迩了。因此,很多资料显示,六堡茶在清嘉庆年间被列为二十四大名茶之一。

有一种说法是“六堡茶在200多年前从湖南江华、道县,通过广西八步传入……在安化等地产的黑茶。其加工方法与六堡茶大同小异”并得出六堡茶的树种和工艺均传自湖南云云。不过,笔者觉得这种说法有待商榷。从六堡镇现存的有数百年、直径达三四十厘米以上的老茶树来看,其种茶产茶的历史相当悠久,应该远远不止两百年。

据六堡镇茶人黄超、黎林和六堡农家茶协副主席陈伯昌介绍,在六堡镇的九城现在仍然保留着相当部分的老茶树可以考据。黄超说:“现存还有许多老茶树,有的长成了大树,估计有三四百年以上。”

而说到“在安化等地产的黑茶加工方法与六堡茶大同小异”,只能够说明其两者由于比较接近,相互间是有一定的联系,但也不排除树种和工艺由六堡往湖南传播的可能,毕竟,世界茶树发源地在云南,通过水路传播下来的可能性。而六堡茶确切的原生茶树品种的来源和工艺形成的过程的考据,仍有待专家学者去进一步作科学论证。

第四回战前盛况家家户户产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港、澳、南洋久负盛名的六堡茶一直以来得到华人华侨的推崇,非常畅销。而且水路运输畅顺,运输费用低廉,主销区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较和平安定,因此六堡茶的发展很快,在六堡乃至周边地区,种植面积非常大,产量很高。

据六堡镇老茶人陈振东回忆:“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茶,人人都做茶。”而且,老人还说当时流传有这么个说法,说要分辨一个人是不是六堡人非常容易,只要看看他的脚,“脚黑”的一定是六堡人了。陈振东老人接着解释,说由于当时家家户户都做茶,以前的工艺做茶的时候,用锅杀青之后,要揉捻,那时多用脚踩搓揉,由于茶叶汁液的浸染,久而久之便人人“黑脚”了。

据资料显示:《广西特产志略》(1937年)载:“在苍梧之最大出品,且为特产者,首推六堡茶,就其六堡一区而言(五堡,四堡)俱有出茶,但不及六堡之多,每年出口者,产额在60万斤以上,在1926~1927年,每担估价三十元左右。”从这个记载上,我们可以想像出当年的产茶盛况。

据六堡镇87岁的老茶人李旭秋回忆,其实,当时产茶制茶的多是农户,收茶的多是商户茶庄,很是分散,缺乏准确的统计,很多小茶庄看到有利可图,都在开秤收茶。估计真正的产销数量可能还不止呢,老人说,有说最多那年是收茶80多万斤。

据《广西农业通讯》(1945年)载:“苍梧茶尚多,尤以六堡乡为最。六堡茶,颇负盛名,其余所产品质亦佳,战前(抗日战争前)交通便利,所产茶除本县饮用外,全部销售港澳等地……六堡乡占全县面积之半,全县面积11455亩,年产茶5450担……”

第五回规模空前漫山遍野茶园

六堡87岁老茶人李旭秋回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六堡里面很多人种茶,漫山遍野都是茶园。即使是三几个人一户的小户人家,往往也会种有相当的茶树,产不少茶。当年,六堡的几个茶乡里,家家户户种茶做茶,景象非常壮观。老人回忆,那时候,要揉捻的茶青量很大,大都是用脚踩揉的。一般是攀扶着门头或廊道的一根横木,用脚踩揉茶青。老人说,那时候,几乎每家之中都可看到有这种的横杆、茶灶和其他制茶工具。说起那时候的踩茶工艺,老人还津津乐道说,说那时候踩茶还是很讲功夫的,有技术的茶农大大一堆的茶青可以揉踩成为很大很圆的一团,不会散开。

第六回茶船古道见证兴衰沉浮

由于六堡茶品质优秀,当时在港澳和南洋等地名气逐步大起来,销售情况非常好。更多大商家、茶庄进入到六堡开设分庄收茶。据87岁的李旭秋老人回忆,他听祖母说过,当时已经有如香港天顺祥茶庄等多家大茶庄进入到六堡收茶,广元泰茶庄就是其中最有名一家。老人回忆道,他最深印象的是当时在广州骑楼外砖柱大大的茶庄字号和当时运茶装茶用的箩筐都扫上了统一的“唛号”。

据资料显示,清初广东航海贸易被禁止,那时往来外国的商船很少,也没有什么外来贸易。到了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开海贸易。清政府在广州设立粤海关,作为管理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这是我国政府最早设立的海关。

乾隆二十二年(即1757年),清廷见西方在中国沿海地区非法贸易活动猖獗,便封闭了福建、浙江、江苏三处海关,只留广州一个口岸通商,于是十三行便独占中国贸易。从此,广州的对外贸易发展非常迅速。

一直以来,在中国出口的商品中,以茶叶为最大宗。大量的茶叶通过这里加工、包装,然后再运往世界各国。而六堡茶则主要以销往南洋诸国为主。得益于当时兴旺的水路运输,商人们凭借着西江这条黄金水道将华南、西南的丰富物产以最低的成本运达广州,再从广州转口外销。茶叶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每一个产茶季节,六堡产出的大量优质茶叶,从六堡的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就是当年六堡茶著名的“茶船古道”。这条熙熙攘攘、舟楫来往的“茶船古道”,见证了六堡茶的兴衰沉浮。

第七回百年老号更以六堡扬名

据老人回忆,香港天顺祥茶庄和广元泰茶庄都是当时很有名、规模很大的茶庄,而且,都是省港都开设有分店的百年老号,广元泰在南洋怡保还开设了分号,至今其后人仍在经营着茶行。

广元泰茶庄始创于清朝乾隆年间。原来开设在福建泉州。创始人原籍广东三水,其父以文取仕,做了几年官后心灰意冷,无心官场退隐回家。并告诫子孙专心营商,不得参加科举,并举家往福建泉州开设茶行。

后来由于清政府关闭了福建海关(1757年),便将广元泰迁址到广州,在十三行开设茶行,专门经营茶叶贸易。由于品质卓越,经营有方,至清末已经是远近驰名,先后在香港、南洋开设分号,生意做得非常大。广元泰的茶畅销,在省港澳等地很受欢迎。之后,广元泰茶庄便推出一种“内飞”,有“天宝物华名茶世家省港联号百年制茶广选精作元度细茶泰和顺雅品质尤嘉爰凭印鉴谨识无差毋致伪假”字样,以文中以嵌有“广元泰”三字的记,并盖上其图形及印章以辨真伪,这种做法在时甚为领先,引来许多茶庄竞相效仿。

据说,广元泰后来在六堡设庄收茶,并经其特有工艺加工出来的六堡茶,风味很独特,并以其所产六堡茶特有的“泰和顺雅”品质而赢得市场的一致认可,扬名海内外。

第八回交易畅旺茶庄云集六堡

关于当时黑茶收购的记载,散见于存世的各地地方志及文献:“采办黑茶,在进山办茶前作好准备工作:‘先要择点应用什物家具器皿以及篾器、木器,……再要择选(茶)行内先生、管楼、管厂、管行人等’;要从色、味、形等方面辨别茶的真伪,‘重条紧、色顺、纹直、沉重、味佳、外乌油色……’;其时,粤港茶商尤其注重茶叶质量,绝不以次充好,强调‘以质论价,靓茶好价’,申明‘勿惜价,贪便宜,岂有好货。’”

一直以来,茶商与茶农、茶行的关系非常密切。据笔者向当地多名老茶人了解,当时收茶多是茶商在六堡合口街(当地口音读“鸽”口)开设分号、分庄(或称子庄),在采收季节,由茶号派人进六堡按级别定好价格后,直接开秤收茶。毛茶经分筛、分级后,统一用大箩筐装好,通过六堡河这条“茶船古道”,经梨埠、封川运回广州总号,加工精制后,踩箩或制成饼茶,装箱销往海外各地。这种做法多数是广州外来的大茶号,如万生茶庄、广元泰茶庄等。

六堡镇中至今尚存的收茶点——“茶亭”依稀可见当年的风貌。

据80多岁的老茶人陈振东回忆,当时收茶和开设茶庄的很多,有英记、万记、同盛、公盛、源盛、盛发等等,非常多,大多是广东的茶商,如生记的老板是鹤山的,一个姓温一个姓梁。盛发茶庄是附近旺甫人所开,姓梁。据李旭秋老人回忆,最多时,十多家大的茶庄云集六堡,其他小的商贩就更多了。茶庄的多与少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六堡茶的兴衰沉浮

当时,六堡所产的茶交易一直以来都很畅旺,据李旭秋老人回忆,不同的时期,在收茶的季节,六堡的合口街、马连坪等多处专门都设过茶叶收购“集市”,部分茶商茶农则聚集在合口街大樟树下(当地称为“樟木根”)开秤收茶。而广元泰、万生、英记等最有实力的茶庄则在六堡专门开设有分号,由茶农上门交茶。

第九回竞争激烈茶商频出奇招

当时收茶的店铺大多已不复存在,唯一完好保存至今的是当时的称之为“茶亭”的一个屋子,青砖所砌,是当时收茶的一个交易地点。这个“茶亭”是当年六堡最为富有、最大的地主韦景平所开设。“茶亭”位于路边,大门外有青砖柱支撑起宽阔的檐廊,看来估计是方便茶农们交茶时等候歇息而设。

另外,据原六堡乡乡长老茶人邓兆明回忆,有部分茶农直接挑茶到合口街上的茶庄进行交易。也有部分茶庄是通过熟悉六堡当地情况的“二老板”到直接各个村寨,与茶行的人一起看茶定价后,由茶农挑茶到合口街“樟木根”交茶,而“二老板”则分别向茶农、茶商收取一定佣金。后来,精明的六堡人出现一些专门跑村进寨收购毛茶贩运到广东牟利的群体,后来渐渐发展到当地或附近乡镇的茶人自己开设收茶的茶庄。

由于当时在合口街收茶的客商、茶庄很多,竞争甚是激烈。为了保证收到更多更好的六堡茶,很多茶商各出奇招。有的是依仗当地雇来的“二老板”的人脉和资源,“掌握”部分茶区的茶农的毛茶;有的与茶农协商长期订货,特别是一些著名的如黑石、恭州所产的茶,这个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模式。

据对六堡茶掌故颇为熟悉的邓永斌说,当年,六堡的交通很不方便,地处深山之中,只是靠六堡河运茶叶出去后,回来时载回所需的日用品,物资非常匮乏。而且,山区茶农大多生活很苦,寅吃卯粮。一些精明的茶庄茶商就推出了茶农记账“赊”去日用品,等来年茶季时交茶来抵扣的做法,既帮助了一部分的茶农,又保证了收购毛茶的数量。

六堡茶的百年南洋路


六堡茶是侨销茶,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飘洋过海,流传至南洋诸国。由于中国与南洋诸国是隔海相望,海运成了六堡茶运输最主要的方式。从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到明时郑和下西洋的海上茶叶之路,再到如今交通便利、畅通无阻的海上运输,六堡茶就这样扬帆起航,到达南洋彼岸。

《汉书》记载,汉武帝平南越后,派出宫廷组织的商船队,带着大量的丝绸和黄金,从北部湾出发,越过南海,绕过印度支那半岛,穿越马六甲海峡,沿着孟加拉国湾,抵达印度半岛南部和隔海相对的古斯里兰卡,最远时也曾抵达古罗马帝国(大秦)。这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端。至汉代以来,经过千百年来持续不断的发展,六堡茶也逐渐成为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类重要货物,通过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中华物产连同文化一起作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传播到南洋诸国。

到了公1405年,郑和奉大明永乐皇帝之命,率二万七千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下西洋。郑和七次下西洋,所到之处,加强了中国和各国之间的往来,发展了包括茶叶在内的中国大批货物和各国货物之间的交换,扩大了中国茶叶的输出量和茶种外传的地域范围,对东南亚和东非的饮茶风俗起了推动作用。据说,一些跟随郑和下西洋的福建籍船员就留在东南亚,成为明朝以后的一代华侨,正是这些华侨,把中国饮茶的习惯带到了东南亚各国,更把六堡茶传播到海外。六堡茶以清热解毒、养胃健胃的特性见长,非常适宜地处热带的东南亚地区的居民长期饮用,自此之后六堡茶在东南亚地区的销量越来越高,成为中国茶叶品种中的侨销茶之王。

到了近代,随着越来越便利的交通,六堡茶的出口越来越多,并获得了海外侨胞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认可,在南洋打响六堡茶的良好声誉,形成了最初的海外六堡茶市场。如今,六堡茶在南洋已到了深入人心的程度。这已经不单纯是一种对某种茶叶的偏好,而是在内心情感深处一种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六堡茶,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承载了海外华人特别是东南亚华人那份浓浓的乡土之情。

结语:“百年南洋”六堡茶,每一个人都应该记住这段不平凡的海上之路,让六堡茶在海外永远飘香。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解读百年“茶碑”安化黑茶禁碑》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百年普洱茶”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