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扬茶业为湖南黑茶研究喝彩加劲

发布时间 : 2020-07-15
久扬黑茶 湖南黑茶 湖南黑茶作用

久扬黑茶。

久扬茶业为湖南黑茶研究喝彩加劲

1月9日上午,从首都北京传来喜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七大常委出席的,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湖南所推荐的《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茶类历史研究领域里所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励。消息传来,坐落在安化古镇江南的湖南久扬茶业有限公司上下一片沸腾,摩拳擦掌,群情激昂,为湖南黑茶研究喝彩加劲。连续数日,公司呈现出了生产经营形势扶摇直上,高潮迭起的崭新气象。

全国茶叶标准技术委员会黑茶工作组组员、久扬茶业董事长、总经理吴伟文先生说:“湖南黑茶研究能获此殊荣,代表着我们黑茶行业的广阔前景,挖掘了黑茶的潜能,提升了黑茶的品质,确立了黑茶的发展,给我们黑茶企业提供了方向。”生产副总经理、杰出制茶师夏华生先生说:“湖南黑茶研究成功,又能获此殊荣,这给我们从事生产技术的人员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更加努力地确保产品质量,搞好食品卫生,才能更加较快较好地发展黑茶事业。”营销副总经理、千两茶工艺茶针发明者谌利先生说:“湖南黑茶研究能获此殊荣,这对黑茶在市场上的知晓度、知名度和美誉度有着较大的影响,特别是那些曾经对黑茶还怀有偏见、疑心的人,可以说是有了一个科学的回答,黑茶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饮料,而且它还具有对人体有益的保健功能,这就是黑茶出类拔萃的地方。”技术总顾问、原县农业局茶叶办退休干部杨德胜说:“我从事茶业几十年,今天喜闻湖南黑茶研究能获此殊荣,真的是无比高兴,说明黑茶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一片辉煌。”茶园基地经理谢芳亮说:“湖南黑茶研究能获此殊荣,我对茶园基地的建设更充满信心了。”就在这时,该公司品鉴接待服务中心来了一批外地参观旅游者,他们是看到湖南黑茶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新闻报道后,慕名来到安化进行考察的,其中一位客人十分感慨地说:“我们过去对黑茶的确不怎么了解,今天慕名来到安化参观了好几家工厂发现,代表中国乃至湖南黑茶的安化黑茶的的确确是名不虚传呀!”……(李峰)

cy316.COM精选黑茶阅读

安化久扬黑茶香飘台湾


安化久扬黑茶香飘台湾

8月9日上午,虽说烈日当皓,天气炎热,但在湖南久扬茶业有限公司厂房门口一辆停放着的大型SITC集装箱卡车跟前,一群身着“久扬茶业”工作服的工人们正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地装载着一件件标准、规范的久扬黑茶产品……这是该公司自与台湾台北市鹤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产品购销合同、拟建久扬茶业台湾台北营销中心”以后,首次跨海向台湾地区发送的整车货物,从而拉响了安化黑茶香飘台湾、进军国际海外市场的序幕。今年年初,台湾台北市鹤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濬笎先生和他的父亲李文钦先生对久负盛名的安化黑茶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实地考察后,于3月17日正式与湖南久扬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伟文先生达成共识,并在“两岸携手,共铸辉煌”的签约仪式上签订了《合同》。为切实履行好双方《合同》,湖南久扬茶业有限公司紧紧依托本身所具备的先进技术优势,利用自身已上规模、上档次和高标准、高洁净的安化黑茶生产线,克服数月来的“高温”,顽强拚搏,加班加点,夜以继日,严格恪守从茶园到生产销售和运输各个环节上的产品质量安全,跟踪检测与检验,以达到国际产品质量标准。同时,该公司严格按照产品出口要求,派专人到市场与监督部门、商务部门、海关、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以及出入境验检疫部门办理好对企业的经营范围变更、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进出口权、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注册、海关代码、自理报检注册报检号、中国电子口岸IC卡、办理外汇登记、开设好外汇结算银行帐号等等。经过数月的不懈努力,第一批价值达万元的600余件黑茶产品,终于扬帆远航,开赴台湾……

“久扬”谷雨采茶忙


“久扬”谷雨采茶忙

4月19日(谷雨节)上午,小雨刚停,在湖南久扬茶业有限公司的高山云雾有机生态茶园基地上,就出现了一场紧张而又激烈的热闹场景。30多名“久扬茶园员工”,有头带斗笠背背篓的,有身穿雨衣拿茶盘的,个个喜气洋洋地来到茶园山上,全身投入到了场里精心组织的“抢采谷雨茶劳动竞赛活动”当中。据茶园场长谢红亮先生介绍,他们之所以要在谷雨时节来开展“抢采谷雨茶劳动竞赛活动”,目的是要把准好谷雨茶的抢采时间,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真正的谷雨茶,这既是按照采茶的惯例来的,也是遵循其科学原理来的。他说民间自古以来就有“清明见芽,谷雨见茶”的说法,也有“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的古诗为云,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可见,在谷雨时节来采茶是有其历史源源的。他还说谷雨时节采的茶,也是由于这个时节上的光合作用,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从而使其茶的滋味鲜活,香气怡人。正因为如此,朱权在《茶谱》中从品茶、品水、煎汤和点茶等四个方面谈饮茶方法时,认为品茶应品谷雨茶。谷雨茶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被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的茶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与清明茶"莲心"同为一年之中的佳品。民间还传说真正的谷雨茶能让死人复活,这虽然只是传说,但可以看到谷雨茶在人们心目中的份量有多高。而今,在农村谷雨要喝谷雨茶已成为了人们的一大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上采摘一些新茶回来喝。从而,自然也就有了“雨生百谷”、“春雨贵如油”的说法了。

目前,该公司坐落在湖南安化柘溪镇桐枫村的高山云雾有机生态茶园基地面积有5000多亩,海拔高度在300至800米之间,是一个特适合茶树生长的最佳海拔区域。整个茶园内茶树成片,绿意葱葱,呈阶梯式向上,就像一张从天上飘落下来的“绿色瀑布”。四周山峦叠嶂,冰碛岩怪石嶙峋,原始大树冲天,小溪溪水涓涓,小鸟筑巢飞鸣,似有世外桃源之感。据谢红亮场长讲,公司的茶园基地的确具有原始生态、地貌秀丽、茶树整齐、环境清雅、空气新鲜的特点,每年也的的确确吸引了不少前来参观与学习、旅游与体验生活的人们。场里准备借“园”发力,拟将投资兴建一处“休闲会所”,走一条“参观、旅游、休闲与娱乐于一体”的实业之路,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茶客和旅游爱好者们提供方便。

而此时,山上不时地会传来了一声声“加油”鼓劲的呐喊声,“抢采谷雨茶劳动竞赛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到了下午6时许,眼看一天下来的“抢采谷雨茶劳动竞赛活动”就要结束了,茶山上的“久扬茶园员工”已陆陆续续地开始下山了。只见他们担的担、背的背、扛的扛、驮的驮,一路欢歌、一路欢笑,不一会儿便兴高采烈地出现在了场部里,然后按照先后次序排列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此时,茶园场长谢红亮等“劳动竞赛领导小组”的组织者们便开始紧张忙碌起来了,他们过磅的过磅,登记的登记,唱数的唱数,不时传来一个个令人欢兴鼓舞的名字和数字:“刘芳梯81.5斤。”“王小姣67.5斤。”“蒋艳花78.5斤。”……一直站在旁边验收茶叶质量的、60多岁的湖南农业大学座上宾、安化县农业局茶叶专家、久扬茶业高级技术顾问杨德胜,面对着那“堆积如山”的新鲜谷雨茶叶,边看边摸边闻,脸上似乎是绽开了一朵花一样,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据杨顾问说,按照亩产200担特级或一级新鲜谷雨茶来计算,茶园基地上的谷雨茶叶还可能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才能采摘完成。不过,可以放心的事,根据我们安化这里的独特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等情况,只要是谷雨节前后两、三天内采回来的,依然还是谷雨茶。到时候,5000多亩的“久扬”谷雨茶叶经过初制车间加工、再进入精制车间制作,那一块块成型的“安化久扬黑茶”,一定会让人赞不绝口!

2020湖南黑茶研究:黑茶源自湖南安化


湖南黑茶研究:黑茶源自湖南安化

安化黑茶起源于茶农在历史长河中长时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安化黑茶是千年前“其色如铁的‘渠江薄片’”。

安化茶农素有加工烟熏茶的习惯。(自古以来就有采用烟熏方法保存食品的习俗,不仅茶叶,而且熏鱼、肉等,腊鱼肉色美、味香、可口。)

山区茶农在祖祖辈辈的生活里,每户有一个火坑,生火、烧水、煮饭、炒菜等都在火坑内进行,炊具就挂在火坑中央能升降有钩的梭筒上,梭筒顶端挂着一个篾篓,常饮用的茶叶(成熟度较高的茶叶)就放在篓内,有的一放就有5~10年以上,叫“陈茶”,或叫梭筒篾篓茶。通过了高温、火焙,其色泽变得黑褐油润,故又称“黑茶”。以前小孩子拉肚子,饮了这种黑茶就好……。

古时,安化茶农就这样在长时期的生活中感悟、在生产中不断探索、实践,在无意之中发现经渥堆、火焙变黑的茶滋味醇和,汤色较浓,更适合饮用,便把这一工艺固定了下来,沿袭至今,于是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茶类--黑茶,为安化所独有。

清•光绪年间杜贵墀等修《巴陵县志》卷七、第2页载:“明万历年间,安化黑茶昔之称兰芽锅青,用火焙之,统呼黑茶云”。

安化黑茶采用锅炒杀青、揉捻、渥堆(前发酵)、松柴明火烘干(七星灶),即将在初制工艺过程中完成,且增加了松柴明火烘焙工艺。这种烘焙方法既除掉了青叶气,又使干茶色泽黑褐油润,均匀一致,且内质滋味醇和,具独特松烟香。这种采用安化特定区域的鲜叶原料经独特的加工工艺所制成的茶被称为黑茶。

安化产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因量多质好,古时就驰名中外。“安化茶早在唐代已有名,但规模生产则从宋代开始。”《安化县志》载:“当北宋启疆(建县)之初,茶犹力而求诸野……,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崖谷间生殖无几,唯茶甲诸州县,不仅茶多,且质优”。

安化黑茶究竟始于何时?安化先有茶,后有县。到宋熙宁五年,才建县,所以建县以前很难见到有安化茶的记载。只是在唐•杨晔(856年)《膳夫经手录》载有“渠江薄片,已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进长安”。五代(公元936年)毛文锡《茶谱》云:“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其色如铁”的铁色即早期安化黑茶也。说明唐•五代时,早期的安化黑茶制茶工艺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庄晚芳《中国茶史散论》中列有湖南历史名茶:“唐有?湖含膏、渠江薄片等4个”。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中记载的明朝96种名茶,“渠江茶”就是一种。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指明:“《茶谱》有潭州铁色茶,即安化黑茶也”,“渠江薄片”“渠江茶”在明及明以前就已闻名海内外。由此可以推断,安化黑茶已经在唐代开始生产,至少有一千余年的制作加工历史。

黑茶起源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

《甘肃通志•茶法》载:“安化黑茶,在明•嘉靖三年(1524年)以前,开始制造。”

《明史•茶法》载,公元1524年(明嘉靖三年)御使陈讲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茶易马,商茶给卖……印烙篾上……。”据查阅资料,这是“黑茶”一词首次见于文字,《甘肃边志》记载:指的就是安化黑茶。彭先泽著《安化黑茶》载:“黑茶之名,今仅于湖南安化见之”。“真正的黑茶起源于湖南安化”。“‘黑茶’一词的出现始于明代前期(15世纪)的湖南安化”。由此看来,中国黑茶,安化独有。从“黑茶”一词见之于史料记载起迄今至少也有480多年历史了。

安化,旧隶属潭州故郡。宋熙宁五年(1072年)开梅山而置县,取归安德化之义。安化境内,千山聚秀,万水拖蓝。山的刚直和水的柔韧,孕育了安化人杰,创造了安化茶文化文明。

渠江,就是现在安化县的渠江镇,“其色如铁”的“渠江薄片”茶就是勤劳智慧的安化人民制作出来的早期安化黑茶。

安化农家挂在火坑柴灶顶端的古篾篓包装,内装黑茶。

《本草纲目》记载:“楚之茶,则有湖南白露、长沙之铁色。”古时,安化隶属长沙府(潭州),“长沙之铁色”,即“渠江薄片”“其色如铁”的安化早期黑茶。

2020湖南黑茶研究:安化黑茶的原料


湖南黑茶研究:安化黑茶的原料

安化黑茶之所以品质好,历经数百年,久盛不衰,具有独特的加工工艺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原料,在安化特定的山区生态环境条件下形成了特定的茶树品种所生产的茶叶原料,才有可能形成安化黑茶的特定品质。

据彭先泽1940年《安化黑茶》记载:安化境内所生产的本地茶,古时称“道地茶”。用“道地茶”加工制作的黑茶,才是正宗的安化黑茶。安化之外所产之茶称“外路茶”。

(一)道地茶

安化境内所生产的“道地茶”尤以芙蓉山、“六洞”、“高马二溪”、云台山等区域甚佳:

1.芙蓉山茶(安化前乡)

“安化?水、沂溪间之芙蓉山、花桥、枫木仑、谢家排、枞木塘、大福坪一带,产茶较多,但以芙蓉山所产的茶叶品质为佳。”

2.以“六洞茶”为代表的资水安化段南北

“就茶叶产量而言,后乡多于前乡。资水南北,万山罗列,居民以种茶为生,”活家口者,唯茶一项。资水南岸产量既多,品质亦优,而尤以濂溪乡之思贤溪,西迤至辰酉乡之辰溪一带,如思贤溪内之火烧洞,竹林溪内之条(跳)鱼洞,大酉溪内之漂水洞、檀香洞,黄沙溪内之深水洞,竹坪溪内之仙缸洞,皆南岸有名之黑茶产区,俗有“六洞茶”之称。此“六洞”又以“条(跳)鱼洞所产为各洞之冠。资水北岸之黑茶产区,则以大桥、龙塘至冷家咀(冷市)一带较多,如香炉山、黄茅坪、白岩山、黄棵界、乌云界、任家坪、云皮溪、猫儿岩及桃源、沅陵接壤之湖南坡、苍场、木榴、马路等处,多以春茶制为红茶,夏茶制为黑茶,清季黑茶价格时或较高,人力不足之茶户,始早起采制黑茶”。

清道光年间的雕版原物照

当时运送高马二溪茶到茶行就用此板印刷引票送茶,以防假冒。(高甲已改为高家)

3.以“高马二溪”、“云台山”为代表的高山茶

“茶树生长因其所受光照、温热、云雾等气候影响,而品质各有不同。凡高燥之山地,常接受日光之温热,而云雾不时荫蔽,这些地方所产之茶,品质特佳,俗称‘高山茶’。如资水南北之辰山、芙蓉山、台甲山、高家溪、马家溪(俗称“高马二溪”)、蔡家山、云台山、乌云界、楠竹园、插花岭、马头门、香炉山、云雾山、牯牛山一带所产,叶片狭长,宛如柳叶,故有“柳叶茶”之称。高山茶叶片嫩者薄,老者厚,干茶色泽黑润,水色枣红,冲泡四、五次,犹不减色。本年采制者,汤稍浊而味略苦涩,贮囤一年以上者,味甘而水清,若平地茶则色味俱逊。”

为保护“高马二溪”茶品质久盛不衰,道光四年八月(1825年)立茶叶禁碑在高山云雾之中。

(二)外路茶

安化以外各邻县所产之黑茶,杂于小淹、江南、边江、鸦雀坪、唐家观、黄沙坪、东坪一带兜售者,统称为“外路茶”,亦称野茶。据彭先泽著《安化黑茶》记载:

1.益阳茶

益阳?埠镇内之烂柴洞、葡萄洞及马迹塘内之卢洞溪、茅屋冲等处产者为上益阳茶;与安化之仙溪、梁叶溪、长乐、小淹一带所产者品质相若,叶色红黄绿不一。

益阳新桥河、桃花江及大栗港之雪峰山、天子山等处所产者为下益阳,品质稍逊,但无论上益阳与下益阳之黑茶,茶叶复揉后,多藉日光干燥,故其香味清淡。

2.新化茶

新化在资水上游,其杨木州的龙珠山、炉观、洋溪、沙岗、土桥等地产茶亦多。马家冲、湖田、高枧、大湾、山枣溪、夹溪、烟山、鹅溪、落雁冲一带所产茶与安化一都茶略相似,惟靠近资江沿岸所产之茶,叶小无汁,搓揉不易成条。

3.沅陵茶

沅陵茶亦称辰州茶。沅陵县属之蛇溪、大水田、猫儿岩一带,亦产黑茶,叶片多椭圆形,水色较佳,可惜产量不多。

4.溆浦茶

叙浦县属之黄牯井、乌鸦坪、赤水等处与安化县地接壤,所产黑茶品质亦佳;马家溪、襄家溪所产者次之,惟溆浦茶产量不多,水色较淡,在黑茶市场,对安化黑茶影响小。

5.桃源茶

桃源县属之甘溪、后溪、鄢家坪、老屋棚、马路坳、插花岭、王板溪、文龙坳、十八敦、蒋家坪、管水、管水祠、黄山、凉散坳、雷公洞等处均产黑茶,且与邻近安化他县所产者,品质为佳。

6.常德茶

常德茶亦称武陵茶,产量不多,而以插花岭下之莫家溪所产茶较佳。

7.汉寿茶

汉寿茶又称龙阳茶,俗称溜子茶,多产于君山铺、二方湾、紫阳冲(即王家坝)、石板滩、竹家仑一带,而以二方湾产者为最劣,该地茶户摘茶概用刀砍,故茎叶长短大小不一,初制时,叶形不易整齐,叶色红黄黑相间,且藉日光晒干,鲜有香味,尤多含馊气,泡水一碗后,即不着色,前安化九都乡茶业公会及茶叶稽茶处,曾严禁茶商收购,恐掺混道地茶内,有损安化黑茶声誉。

8.宁乡、湘阴、武冈茶

宁乡、湘阴、武冈三县所产茶叶,一向只采制红茶。近以安化茶园荒芜,晋陕间茶商又复源源进山办货,茶贩乃运往宁乡、湘阴及武冈之九洞岩、石马岗等处估买青山采制,以掺入“道地茶”内,所谓“进供茶”也。

2020湖南黑茶研究:安化黑茶产在何地?


湖南黑茶研究:安化黑茶产在何地?

一说:“安化黑茶”生于运往西北途中的“船舱马背”。这一过程,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半年,在当时条件下易受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绿茶变成了黑茶。

一说:安化黑茶,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运茶的马帮常遇到下雨,把茶搞湿了,茶商心里很难过,扔掉,又可惜。他们到了一个痢疾横行的村子,死了很多人,村民们没吃没喝。茶商想自己带的茶长“霉”(实为发酵)了,不值钱了,就送给这些可怜的家庭吧。结果奇迹发生,村子里的人们全好了。

一说:最早产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安化渠江,“渠江薄片”“其色如铁”即是千年前的安化黑茶也。

一说:据史料和安徽农学院教材《制茶学》记载,“安化黑茶最早产于苞止园。”

从“渠江”到“苞芷园”,看黑茶起源,黑茶起源是安化,黑茶产地在安化,黑茶的故乡是安化。

安化特有的山区生态环境产好茶。历史上茶农从烟火焙茶的生活习惯中感悟、探索,而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加工方法,用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建七星灶用松柴明火烘焙等工艺制出了黑茶。这种黑茶无青叶味,有松烟香,滋味醇和,与四川乌茶相比更适合西北边民需要,受销区欢迎。

安化黑茶自明代万历二十三年定为官茶后,成为茶马交易主体;成为了封建王朝“茶马易市”政策的主要茶叶生产基地,安化黑茶取代汉川茶畅销西北,四川边茶主销西藏。

精制加工安化黑茶的茶行,最初设在资水沿岸敷溪附近的云盘里苞芷园、丁家湾一带,后移小淹附近的马家坪及白沙溪口。清道光、咸丰年间,边江最盛,后发展到资水沿岸的江南、雅雀坪、唐家观、黄沙坪(桥口)、酉州、东坪等地,以江南为集散地。安化黑茶兴盛时,沿资水集镇有茶行、茶庄达300余家。黑茶集散地的江南就有茶行32家,有黑茶商号魁泰和、通天泰运、合盛西、裕盛西、裕兴福、合盛引等达59家(详见附录三)。众多茶行、茶商号收购、加工、运销茶叶,促进了安化茶叶原料基地生产发展。

据资料记载,明•清540多年,安化成为了中国黑茶中心。其间,中国五个黑茶产地省,平均产量比例是:湖南(黑茶)占40%,四川(乌茶)20%,广西(六堡茶)15%,云南(普洱茶)15%,湖北(老青茶)10%。安化在清朝时,最盛年产黑茶达14~15万担,红茶70万箱。湖南省的茶,80%产在安化。

2020湖南黑茶研究:安化黑茶起源之探讨


湖南黑茶研究:安化黑茶起源之探讨

伍湘安

安化,旧隶属谭州故郡。宋熙宁五年(1072年)开梅山而置安化县,取归安德化之义。安化境内,千山聚香万水拖蓝,山的刚直和水的柔韧,孕育了安化人杰,创造了安化茶文化文明。

安化产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因量多质好,古时就驰名中外,“安化茶早在唐已有名,但规模生产则从宋代开始”。《安化县志》载:“当北宋启疆(建县)之初,茶犹力而求诸野……,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崖谷间生殖无几,唯茶甲诸州县,不仅茶多,且质优。”安化自古以来就有采用烟熏方法保存食品的习俗,不仅茶叶,而且熏鱼、熏肉,制成腊味后色美、味香、可口。山区农民每户有一个火坑,烧水、煮饭、炒菜等都在火坑内进行,炊具就挂在火坑****能升降有钩的梭筒上,其上端挂着一个篾篓,常饮用的茶叶(成熟度较高)就放在篾篓内,有的一放就是10年、20年以上,叫“陈茶”,或叫梭筒篾篓茶。通过高温火焙,其色泽变得黑褐油润,故称“黑茶”。

古时,安化茶农在长期的生活中感悟、探索、实践中,不经意发现渥堆、火焙变黑的茶滋味醇和,汤色较浓,更适合饮用,并且有奇特的药用价值,小孩腹泻饮了这种黑茶即可止泻,效果甚佳,便把这一工艺固定下来,沿袭至今,于是就形成了安化黑茶。杜贵墀等清光绪《巴陵县志》卷七第2页载:“明万历年间,安化黑茶之称兰芽锅青,用火焙之,统呼黑茶云。”

现在人们所称的安化黑茶,就是采用安化群体茶品种——云台山大叶种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渥堆、松烟明火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毛茶或以其为原料蒸压成形的紧压茶的总称。安化黑茶制作工艺独特,在初制过程中就完成了做色工艺,并且与乌茶的日晒干燥不同,增加了松柴明火烘焙工艺,这种烘焙方法既除掉了青叶气,又使干茶色泽黑褐油润,均匀一致,且内质滋味醇和,具有独特松烟香。

由于安化是先有茶,后有县,所以建县以前很难见到安化茶的记载。只是在唐杨晔(856)《膳夫经手录》载有“渠江薄片茶”,五代(公元936年)毛文锡《茶谱》云:“谭郡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这其中的“渠江”,指的是现在的安化县渠江镇一带,“铁色”应理解为黑色,“渠江薄片茶”应属于安化黑茶。在庄晚芳著的《中国茶史散论》中列有湖南历史名称,“唐有?湖含膏、渠江薄片等4个”。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记载,明朝96种名茶,“渠江茶”就是一种。“渠江薄片”、“渠江茶”在明及明以前就已闻名海内。由此推断,安化黑茶可能有一千多年的制作加工历史。

安化黑茶起源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明史茶法》载,1524年卸使陈讲奏称:“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地产有限…令商人书烙篾上。”据查阅资料,这是“黑茶”一词首次见于文字,《甘肃边志》认为所指的就是安化黑茶。由此看来,安化黑茶只从见于“黑茶”一词记载起,迄今也至少有480多年的历史了。

2020湖南黑茶研究: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


中国黑茶理论之父、白沙溪第一任茶厂彭先泽先生介绍

彭先泽•字孟奇先生(1902年-1951年),安化小淹人,曾肄业于长郡中学,后转山东济宁中学毕业,1919年留学日本,先后在东京农学实科九州帝国大学农学院攻读八年,从事水稻研究,并去朝鲜考察。

1927年回国,先后在长沙修业学校农科、江苏省淮阴农校、浙江大学农学院(任教授)等处任教八年,所著《稻作学》列为浙大教科书。

1935年离浙回湘,任湖南省茶叶管理处副处长,负责办理茶叶贷款、监督产制、收购、运销及出口结汇等工作,同时兼任省农业改进厅茶作组主任、修业农校茶科主任、安化茶场主任,1944年-1946年兼克强学院教授。

抗战期间,交通断绝,西北市场茶荒紧缺,安化黑茶大量积压,彭先泽由于农学知识丰富,又热心乡梓,即就安化黑茶压砖问题广泛调查研究,指示省茶叶管理处茶贷课课长彭哲汉(同是安化小淹人)拟具体计划,力主在安化设厂就地压制砖茶。1939年12月经省政府常委会通过,于是筹借经费,收购原料,在湘潭定制压砖机,并选定江南坪为厂址,进行压制技术,设备安装等准备工作。1940年3月彭先泽亲自主持试压砖茶,经反复试验终获成功。样砖寄重庆中茶公司检验,认为“堪合俄销”,出产2000箱,复经经济部商品检验局衡阳分处检验,以“砖茶水分和灰分均合法定标准”,并填发出口证书,销往俄罗斯。

1941年由于发展与俄换货贸易,砖茶生产归建设厅领导,更名为“湖南省砖茶厂”。彭先泽任厂长,又租赁“德和云记茶行”在桃源增设分厂扩大生产。同年7月,第一批砖茶10万片运抵兰州,获各方好评,从此安化黑茶砖畅销西北各省。

1942年由中国茶叶公司与湖南省政府合办,改名为“国营中国茶叶公司湖南砖茶厂”,厂务仍由彭先泽主持,集资300万元,茶厂扩大到9家茶行,分12个工场,压机由6部增至50部,10月又增设酉州分厂。大量压制砖茶,在1940年-1949年,共产砖茶666.63万片,1948年9月茶厂在小淹镇白沙溪口购地12亩自建厂房,对战时战后的安化茶区不无裨益。

为打开西北市场,考察运输路线,1941年-1944年彭先泽两度到兰州实地考察,并与甘肃、蒙古和苏联代表签订供货合同,写出了《西北万里行》、《茶叶行政》、《茶叶概论》、《安化黑茶》、《安化黑茶砖》等著作,主编了《芙蓉月刊》、《湘茶》及《安化茶叶公司丛书》等刊物,为中国茶叶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0湖南黑茶理论研究:湖南黑茶紧压茶创始人彭先泽


湖南黑茶理论研究:湖南黑茶紧压茶创始人——彭先泽

拜读彭先泽先生所写的《安化黑茶砖》一书,一份对先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彭氏对安化黑茶产业的那份熟谙,对家乡产业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事业的执着精神,无不深深震撼我辈,倘若彭氏在天有灵,一定会为今日安化黑茶产业地再度兴起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彭先泽(1902一1951年),安化小淹人,曾肄业于长郡中学,后转山东济宁中学毕业,1919年留学日本,先后在东京帝国大学农学实科、帝国大学农学本科攻读八年,从事水稻研究,并去朝鲜考察。

1927年回到祖国,先后在长沙修业学校农科、江苏省淮阴农校、浙江大学农学院(任教授)等处任教八年,所编辑的《稻科学》列为浙大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学丛书之一。

抗日战争后,离浙回湘,任湖南省茶叶管理处副处长,负责办理茶叶贷款、监督产制、收购运销及出口结汇等工作,同时兼任省农业改进厅茶作组主任、修业农校茶科主任、安化茶场主任,1944一1946年兼克强学院教授。

抗战期间,交通断绝,西北市场砖茶奇缺,安化黑茶大量积压,彭先泽由于农学知识丰富,又热心乡梓茶叶事业,即就安化黑茶压砖问题广泛调查研究,拟具体计划,力主在安化设厂就地压制砖茶。12月经省府常委会通过,于是筹借经费,收购原料,在湘潭定制压砖机,并选定江南坪为厂址,进行压制技术、设备安装的准备工作。

1939年彭光泽先生所著《安化黑砖茶》书稿数百年来,大部分安化黑茶只能作为原料,运陕西泾阳压制成砖,销售西北市场。在安化产地压砖,人们认为有三不可能:一是安化水质不好,二是技术不行,三是气候潮湿,容易发霉。彭氏经科学研究后,撰写《辟在安化不能压砖》一文见诸报端,深得各方人士关注。1940年3月主持试制砖茶,经反复试验,终于获得成功。样砖寄重庆中茶公司检验,认为“堪合俄销”,出产2000箱,复经经济部商品检验局衡阳分处检验,以“砖茶水分和灰分均合法定标准”,并填发出口证书。

安化黑茶砖试制成功,结束了长期以来,黑茶产于安化,而成砖于泾阳的产制格局。1941年由于发展与苏换货贸易,砖茶生产归建设厅领导,更名为“湖南省砖茶厂”。彭氏继任厂长,又租赁“德和云记茶行”在桃源增设分厂扩大生产。同年7月,第一批砖茶10万片运抵兰州,获得各方好评。从此安化黑茶砖畅销西北各省。

昔日“百舸争流”运送砖茶的河流还在静静地流淌,河还是这条河,水却不

1942年有中国茶叶公司与湖南省政府合办,改名是原来的水,沧桑的故事在这里静静地诉说。为“国营中国茶叶公司湖南砖茶厂”,厂务仍由彭氏主持,集资300万元,茶厂扩大到9家茶行,分12个工场,压机由6部增至50部,聘复旦大学茶学系及修业农校茶科毕业生多人,充实技术力量,10月又增设酉州分厂,大量压制砖茶,在1940~1949年10年中,共产砖茶666.63万片,对战时战后的安化茶区不无裨益。

彭先泽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致力黑茶砖的研制、经营近10年,从理论探讨到技术改进,从包装设计到工具革新,从员工培训到市场开拓,历经艰苦酸辛,始终执着追求,其精神实为难能可贵。为打开西北市场,考察运输路线,I941年、1944年两度到兰州实地凋查,并与甘肃、蒙古和苏联代表签订供货合同。写出了<西北万里行》,在《湖南砖茶》季刊上发表。1948年先后出版了《茶叶概论》、《安化黑茶》等著作,主编《芙蓉月刊》、《湘茶》及《安化茶叶公司丛刊》。为发展安化茶叶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共和国成立后,彭先泽任安化砖茶厂第一任厂长。1951年3月,彭先泽先生不幸在安化白沙溪被作为资本家错误处决,时年49岁,直至1983年7月才得以平反昭雪。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久扬茶业为湖南黑茶研究喝彩加劲》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久扬黑茶”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