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饮茶方法 唐代主要饮茶方法介绍

发布时间 : 2019-12-05
唐代茶叶发展历程 红茶调饮茶的茶名 全自动饮茶机

唐代茶叶发展历程。

中国早在唐朝以前就有了饮茶的习惯,但到了唐朝年间饮茶方式有了大的改变,形成了重要的茶文化,但到了现代以后,人们对唐朝饮茶方法已经相当陌生,为了让大家对唐代的茶文化多一些了解,今天我就介绍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唐代饮茶方法 唐代主要饮茶方法介绍

1、备茶

在唐代的茶文化中,茶叶的加工工艺与现代茶叶不同,唐代的茶叶主要是茶饼,它在经过灸烤和蒸制以及研压以后才能用来泡水喝,而且在那个时期,茶叶的灸烤需要分多次进行,烤好以后制成茶饼,最后才能制成茶末。

2、备炭

在唐代饮茶时,被炭也是重要的一步,被烫主要用来煎水,它是煎水的重要燃料,这时一定要选择优质木炭,最好是那种硬柴而且无异味儿的木炭,那些带有油腥味或者富含油脂的木柴,是不能用来煮水煎茶的。

3、备水

唐代饮茶时,对水的要求也很重要,在监察以前,一定要选择水质上乘的水来煮,他们煮开以后才能用来煎茶。在唐代的时候,人们煮茶多用山中水,江中水以及井下水,山中水也就是山中出现了天然山泉水,它水质较软,用它煮茶,最能让茶叶散发出它的香醇滋味。

4、煎茶

在唐代年间人们泡茶,多以煎茶为主,在煎茶时要先把水放在锅中煮沸,在水刚刚煮沸时可以加少量食用盐,在它沸腾如泉涌时,可以取出适量,在它三次沸腾以后才能把茶叶入锅,这时要保持水的温度平衡,让茶叶均匀受热,等茶汤变色,闻到浓郁茶香时,把取出的开水加入到锅中,再过一分钟取出里面的茶汤就能饮用。

精选阅读

当代饮茶各种茶饮方式方法介绍


清饮法,也称瀹饮法,是指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的方法。“洗茶、候汤、择器,皆各有法”。

调饮法,也称混饮法,是指在茶汤中添加其他物品,如盐、糖、奶、葱、橘皮、薄荷、桂圆、红枣等的方法。国外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近些年来国内也逐渐流行起来。

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又出现了袋泡茶、速溶茶、浓缩茶和罐装茶饮料等新产品。

袋泡茶是将茶叶加工成碎末装在纸袋中,放在茶杯中用开水浸泡,喝完茶水后将纸袋中的茶渣连袋丢弃,比较方便,也比较简单。

速溶茶则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各种成品茶叶为原料,用热水萃取茶叶中的水可溶物,过滤弃去茶渣,获得茶汤,经浓缩、干燥制成固态的速溶茶,饮用时直接将它放在开水中溶化即可,不需要再倒茶渣。也可不经干燥阶段直接制成液态的浓缩茶,兑水即可饮用,或者直接将茶汤装入瓶、罐制成液态的罐装茶饮料,即开即饮,非常方便。

罐装茶饮料是工业化的产品,科技含量较高,与传统手工产品形态的茶叶有质的区别,在日本和欧美迅速发展,在台湾和中国大陆也日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它有着广阔的前景,在新世纪中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它也必将对传统的饮茶方式产生冲击。在未来的日子里,罐装茶饮料将成为大众化的饮料,它即开即饮,特别适合于快节奏生活的需要。可以说,这是饮茶史上自600多年前朱元璋废除饼茶改散茶冲泡以来的又一次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当然,在人们的家庭生活中,细品热茶、把壶赏玩的传统饮茶方式仍不会消亡,在新兴的茶艺馆中还会得到保存和弘扬。

唐代文人茶道


“”起源于唐代的民间,经文人士大夫的参与和传播,形成了一种“文人”,它是的精髓。

在唐代繁华的社会里,物欲横流,很多人追求一种奢华的物质生活,“物精极、衣精极、屋精极”是他们的生活目标。人们相互争斗和倾辄。社会流行着奢侈和虚夸之风。当时有正义感的文人士大夫们,对这种奢华之风非常不屑,他们常聚在一起品茶、探讨茶艺、博古论今无所不谈。

创始人陆羽(唐朝)著有《茶经》一书,陆羽用自己的一生从事茶文化的研究,他对茶叶的栽培与摘采;茶具、茶器的制作;烹茶时水源的选择;烹茶、酌茶时身体的动作进行了规范和总结,并赋予一种特殊的文化内函,即饮茶、赋茶、以茶示俭、以茶示廉,与文人的精神是极为吻合的。

文人在陆羽的基础上溶入了琴、棋、书、画,它更注重一种文化氛围和情趣,注重一种人文精神,提倡节俭、淡泊、宁静的人生。茶人在饮茶、制茶、烹茶、点茶时的身体语言和规范动作中,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中,享受着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没有躁杂的喧哗、没有人世的纷争,只有鸟语花香、溪水、流云和悠扬的古琴声,茶人的精神得到一种升华。它充分的反映了文人士大夫们希望社会少一些争戈,多一些宁静;少一些虚华,多一些真诚。茶具的朴实也说明了茶人们反对追求奢华的风气,希望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可以说“文人”是一种“艺”(制茶、烹茶、品茶之术)和“道”(精神)的完美结合。光有“艺”只能说有形而无神,光有“道”只能说有神而无形。所以说,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品德的人是无法溶入到所提倡的精神之中的。

被文人视为一种陶冶心性、体悟人生、抒发情感的风雅之事,有独酌自饮的清幽,也有集会联谊的雅趣。本文来自:茗山生态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