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上的“杂茶”包括帽盒茶的来历

发布时间 : 2020-08-19
紫茶的来历 关于茶的来历 菜茶的来历

紫茶的来历。

史籍上的“杂茶”包括帽盒茶的来历

在有关清代新疆茶务记载中,官茶大都被称为“附茶”,而晋茶则多被称为“杂茶”,但究竟哪些茶属于“杂茶”?史籍说法多不一致。经初步了解,主要有二说:一说“杂茶”是指:红梅、米心、帽盒、桶子、大小块砖茶等名目。持其说者为《新疆图志·食货志》。书中说:“查甘省官茶,向行西、甘、庄三司,而甘司则直达新疆南北两路,是新疆本官茶引地。承平时,晋商由蒙古草地兴贩各色杂茶,有红梅、米心、帽盒、桶子、大小块砖茶等名目,自伊犁地方,官为设局抽税,由将军监督抽税。”以上所述“各色茶”,实际上又分为“细茶”和“粗茶”两类。“细茶有红梅、米心、建其等名目,粗茶有砖块、帽盒、桶子等名目。”

一说“杂茶”是指白毫、武彝、香片、珠兰、大叶、普洱等诸色茶。主其说者为左宗棠的《甘肃茶务久废请变通办理折》。他在该折中说:“奸商所领理藩院印票至新疆等处销售”,“原止运销白毫、武彝、香片、珠兰、大叶、普洱六色杂茶,皆产自闽滇,并非湖南所产,亦非藩服所尚。”但他又指出:“该商因茶少价贵,难于销售,潜用湖茶,改名千两、百两、红分、蓝分、帽盒、桶子、大小砖茶出售,以欺藩服而取厚利。”

左宗棠所说之“六色杂茶”,有的文献则又称为“细茶”,而其所说“潜用湖茶”的千两、百两等,则被称为“杂茶”。有关这一点,道光八年伊犁将军德英阿在其《稽查北路茶叶大黄章程》中说得最为清楚。他说:“查私贩出卡之茶,多系细茶,而杂茶居其少半,如大叶、武彝、六片、白毫、珠兰等项,名为细茶,味最馨而价最贵,每斤值八九钱。以其性寒,伊犁、塔尔巴哈台兵民、蒙古、回子,向不买食。至广匣子、千两、百两等项,名为杂茶,价与副(附)茶相等,而贵于大茶、斤茶。因其捆缚成束,不肯零星挂卖,是以兵民、蒙古、回子,忌不买食。

以上杂茶、细茶,并非兰商官引,运销皆系北商自归化城私贩,运至古城,再由古城搀于杂货,转运伊犁等处。”又云:“大茶、斤茶,统名砖茶,每斤价值二钱一二分不等,兵民买食最为便利,虽非兰商引运,但久经北商运卖,应准嗣后专卖。”

德英阿与左宗棠的说法,表面上看虽然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并没有很大差别,其差别完全是由于两人着眼点不同造成的。因为前者是从官茶与晋茶关系说的,后者则是从茶叶原料及加工工序上看问题。这就是说,左氏所说之“晋茶”,实际上也包括粗、细两种茶在内。

何谓“细茶”?所谓“细茶”,其实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是叶料细嫩,二是加工精细。宗景藩《种茶说十条》云:“凡细茶,当茶芽初出极嫩时采摘。清明前采者日明前,谷雨前采者日雨前,即《茶谱》所谓旗枪、雀舌等类。此茶之最细最嫩者,采成后用手揉软,以铁锅微火轻轻搅炒,待半干时取出,用炭火焙干,拣去粗梗,用纸包固,以石炭贮缸内”,“可以久藏”。“三月为头茶,可做青茶。四月底五月初为二茶。六月初为荷花,七月初为秋露,均做红茶。”从以上记载中不难看出,凡是炒青茶及红茶类茶,大体上都属于细茶之列。粗茶则相反,一般是指叶料老、加工粗糙之茶。凡属黑茶类茶,大都是粗茶。粗茶多数都是砖茶。说起砖茶,学术界大都断言始于同光年间。在笔者看来,其说颇值得商榷。

众所周知,当道光初年陕甘总督那彦成奏定新疆行茶章程时,乌里雅苏台将军果勒丰阿便在其给清廷的奏折中说:“请准商民,仍循旧规,驮载砖茶,前赴古城兑换米面。”清廷敕令户部议覆。户部在覆文中称:“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砖茶,不准侵越新疆各城。”果勒丰阿接到咨文后立刻又奏:“此项砖茶,系由归化城、张家口请领部票,交纳关税,贩运来营贸易,迄今六十余年,均系以货兑货,向不使用银两,今一旦全行禁止,该处数万蒙古民人,糊口无资,必致失所,均系实在情形。”清廷接奏后,考虑到“若照旧规,尽数运往,究恐充斥官引”。但若不令行销,又恐于蒙古、民人生计有碍,于是饬令“著照所请,准其商民等每年驮运砖茶七千余箱,前赴古城兑换米面”,“以资接济”。据果勒丰阿所奏内容,我国砖茶至少在乾隆朝前期就已经存在了。黄鉴晖《明清山西商人研究》一书指出,嘉道时期,在湖北蒲圻县羊楼洞地方已发现有山西商人在当地自制砖茶记载茶“压作方砖,白纸封,别有红笺,书小字,‘西商监制,自芙蓉”。

历史事实充分表明,推定砖茶始于同光年间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史料记载,白毫是我国的重要特产,在茶叶分类学上隶属白茶类,是一种轻微发酵茶。其茶分芽茶与叶茶两种。典型的芽茶外形色自如银,挺直如针,十分名贵。叶茶是以一芽二三叶或单叶制成,外表白色茸毛密布,极为素雅,向以福建所产最为著名,颇受中亚各族及俄罗斯人所喜爱。

武彝,又作武夷,以产于福建崇安县武夷山一带著名。其茶萌芽于宋,著于清,是一种半发酵茶,俗称“乌龙茶”。以外形色泽乌褐,世又称为“青茶”。因制作工艺独特而驰名海内外。其清香颇似绿茶,而浓醇则又很像红茶。

珠兰,清代主要花茶类之一。以其人茶之花称“珠兰”,故名。珠兰属金粟兰科,常绿小乔木,叶对生,初夏开花,极芳香。用以人茶,茶味芬芳旭郁,隽永持久,很受人们的青睐。主要产于安徽歙县、福建漳州等地。

香片,与德英阿所说之“六片”,似属同一类。亦为花茶类之一。人茶之花除珠兰外,还有茉莉、米兰、桂花和玫瑰等多种,向“以福州附近出产为最多”。④此前所说之“红梅”,当亦为其中之一。

大叶,又称叶茶,以摘二三叶而加工较粗之茶,大都为炒青绿茶。

普洱,因产于云南西双版纳普洱县得名。以制茶工艺独特、味道浓郁,向为清朝统治阶级所珍爱。茶农每年都要将春天最好的茶芽、蕊茶加工后人贡,然后再将其余之茶叶经杀青后制成毛茶,加工成型。

以上所述各茶,就是左宗棠称为“杂茶”而德英阿则称为“细茶”之茶。米心,又称米砖,是以红茶末加工制成,主要产于湖北蒲圻一带。旧分“72米砖”和“48米砖”。砖模棱角分明,纹面图案清晰秀丽,色泽乌亮,汤色红浓,味道醇厚,深受哈萨克族人的垂青。米心虽是砖茶,但因其原料为红茶末,是以《新疆图志》将其列为细茶。

“千两”“百两”,又称“花卷”。之所以称其为“千两⋯‘百两”,是因其一卷茶合老秤六十二斤半,恰为1000两或100两。该茶原是以优质黑毛茶为原料,用棍锤筑制在长筒形的篦篓中,以外形酷似木墩,故又有“木墩茶”之称呼。后因将卷型改为砖型,四面又有显形花纹,因而又称为“花砖”茶。主要产于湖南及安徽等地。晋商所贩运之千两、百两,大都来自安徽建德一带。《筹办夷务始末》云:“此项千两朱兰茶,专有茶商贩至河南十家店,由十家店发至山西祁县、忻州,由忻州而至归化,转贩与走西疆之商人,运至乌鲁木齐、塔尔巴哈台等处售卖。”

帽盒茶,是指外形酷似圆柱状之茶。该茶产生于明代中叶,是湖北青砖茶的前身。乾隆年间湖北蒲圻县羊楼洞一带,每年已可生产10万盒。

桶子茶,又作“筒子茶”或“洞砖茶”,是指其造型酷似桶子状之茶,大都为湖北蒲圻县羊楼洞等地所产。因砖茶外面常印有“川”字商标,故又有“川”字茶之称,向有“二七”“三九”(每片2公斤)、“二四”“三六”(每片1.5公斤)四种规格。光绪五年,左宗棠在其《覆陈边务折》中说:“惟南疆吐鲁番八城缠回,见砖茶则喜,谓承平时湖茶非私贩筒子茶可比,惟地方新复,销数尚未能畅。”

大小块砖茶,又称大茶、斤茶。而蓝分、红分,目前尚不知其所出。

以上所列,即是前述所说之粗茶。

cy316.coM延伸阅读

2020江南千两茶的来历


江南千两茶的来历黑茶的诞生要追塑到明代前期15世纪的湖南安化.千两茶之有“世界茶王”的桂冠,首先是在台湾茶人曾至贤的著作《方圆之缘——深探紧压茶世界》里加冕的。从香港到台湾,从台湾到东南亚,再到大陆,五十年来造就了无数“粉丝”的普洱茶,如今名声和市场都只能用“如日中天”四个字来形容。但任何一种权威的叙述里,普洱茶面前都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大哥大”级同门师兄,那就是产于湖南益阳安化的千两茶,它才是中国黑茶的至尊。一些专门介绍普洱茶的书籍和画册,开篇第一页赫然就是千两茶,根本不考虑知识产权的归属。近两年,更有云南茶商仿照千两茶做出了形似的普洱“千两柱茶”,颇有借重钟馗的意味。千两茶以其独特魅力征服了无数茶人,作为“中国茶文化的化身”,它究竟神奇在哪里呢?廖奇伟老先生和茶叶打交道几十年,主编了《安化茶叶志》,对这一产品相当了解。笔者为此专门采访过他,根据他的意见,笔者概括成三个要点:第一,踩制千两茶的原料是做工纯正的二三级安化黑毛茶。茶树长于阳崖阴林,安化崇山峻岭,山脉延绵,云雾缭绕,拥有非常适宜于茶叶生长的自然气候条件。境内广布的云台山大叶种是我国有名的优良茶树品种之一,叶片柔软肥厚,可塑性大,极利于加工。另外,安化境地资江两岸的山体往往覆盖着厚厚一层由板页岩风化而来的土壤,这种土壤对植物生长最为有益。在此基础上,采摘成熟度较高的鲜叶,用独特的工艺加工而成的黑毛茶,奠定了千两茶特殊的品质内涵。第二,千两茶的加工工艺在所有食品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奇特性,它的包装和加工同时完成,包装是最重要的加工工具。它用篾片捆压,篾片在捆压紧缩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至最后形成定型的竹篓。甚至用篾都有讲究,要一丈九尺二至一丈九尺八之新竹,韧性弹性俱佳方可。千两茶的茶胎用经过特殊处理的蓼叶包裹,能保持其独特的茶香和色泽。蓼叶以外衬以棕叶,可防水防潮,保护品质。第三,千两茶压制工艺独特,可以说是集数百年黑茶加工工艺之大成。粗制形成黑毛茶,有杀青、揉捻、渥堆、烘干等多道工序。精制过程更具技术含量,蒸、装、勒、踩、凉置,水分的高低、温度湿度的控制,都有极其精确的物理化学指标。其中有一项处理工序,毛茶要在七星灶上用松木烘烤,造成独有的高香。历史上最早用于茶马互市和以茶制边的四川茶和汉中茶都是黑茶,但加工工艺相对粗糙。即使现在的普洱,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运用湖南黑茶粗制加工里的渥堆技术,形成区别于传统产品生普的所谓“熟普”。如果要上溯源头,千两茶诞生才140年,它的前身百两茶也只比它早出生40多年。用八字概括,叫做“道光百两,同治千两”。这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紧压茶,其紧致细密,已经媲美一般电动和蒸汽压力机的效果。曾经有一支千两茶在装运上船时不慎跌落资江,七年后为人捞起,其芯仍然干燥如旧,色香味无损于品饮。陈年千两茶茶胎色泽如铁而隐隐泛红,开泡后陈香醇和绵厚,汤色透亮如琥珀,滋味圆润柔和令人回味,同一壶茶泡上数十道汤色无改,饮之通体舒泰。新制千两茶味浓烈有霸气,涩后回甘是其典型特征。其香有樟香、兰香、枣香之别,前者为上,后者为下,梯次以降。千两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它重约37公斤,是单体茶中的第一位;它特殊的制造工艺所形成的特殊内质,又是别的紧压茶所无法达到的。借用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语言,谓之“内圣外王”。和选料嫩度要求高的贡茶,如安化芽尖和天尖、普洱贡茶不同,千两原料成熟而粗糙,主要供给以肉食为主的边区少数民族饮用,值本低廉。这个“草根的”产品,在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发酵后,终成大器。回首来看它的产地,也是“王迹之兴,起于闾巷”了。千两茶是历史的,也是文化的;是传统的,也是科技的;是地域的,也是交融的。明清两朝,多少陕、晋、徽、粤、闽茶商,为安化茶香所吸引,在这里设庄开厂,建市兴行,所产之茶行销海内外,茶飘万里。在这里,多种中国传统农商文化真正实现了同一目标下的无障碍最优组合,产品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去芜存精,优胜劣汰,数百年的精选和积累,最终产生了千两茶。到今天,它已被视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千两茶的原料黑毛茶有一特殊的工艺是其它没有的,就是松柴明火烘培. 

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黑茶!


据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唐朝时,安化所产渠江薄片,已远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从唐朝开始,安化黑茶便开始了漫长的贡茶、官茶史。

五代毛文锡的《茶谱》记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又说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这种黑褐芳香的茶,在当年即名扬千里。宋时,安化唯茶甲诸州县,因而在安化设置了以米盐布换茶的官市。

从明至清,茶叶都属于朝廷的计划供应商品,而四川茶、汉中茶在明代是朝廷的定点生产商品,利厚畅销的安化黑茶很快让二者市场冷落。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陈讲疏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而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可见,当时黑茶的兴盛。

由古及今,位列官茶贡茶的安化黑茶,已成为21世纪大受推崇的健康饮品。其独特的加工过程,尤其是微生物的参与使其具有明显的养生效果。

黑茶,以其细腻醇和的口感,促进调节新陈代谢等养生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喝茶人所认可。2008年黑茶中的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和茯砖茶制作技艺,成功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更加使得黑茶成为了茶业里的潜力股。近年来,黑茶的整体价格与销量逐年增长,成为了许多陈茶收藏者的新宠。

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黑茶

中央电视台以美食为主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引发了广大群众的共鸣,也在全国刮起了一阵‘舌尖风’。然而,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安化有的安化黑茶,其特别的口感,健康的品性和悠远的文化积淀,使得近两年火爆全国,也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代表之一。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直至今日。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万里茶路,神秘之饮,汲取安化神秘风烟之灵气,凝聚千年时光沉淀的芳华,黑茶的隽永醇香飘洒于现代社会,融入大众视眼,成为雅俗共赏的时代珍品。

中国黑茶神秘之源

北纬30°,湖南中北部,溪流密布,崇山峻岭,云雾缭绕,6-7亿年前形成的“奇观”冰碛岩上盛开朵朵“金花”,黑茶的独特非凡自然天成。安化黑茶是湖南黑茶中的典型代表,它是真正的发酵黑茶。经茶马旧道人驮马扛、日晒雨淋,风味一起,隽永深厚的黑茶香融于坚忍不拔的茶马人情,酿就万里茶路上的茶饮。

自然天成的珍品,时光雕琢的品质

非凡的自然条件赋予安化黑茶独特的品质。资源稀缺、品饮保健、收藏增值,千百年前被边疆人民奉为“生命之饮”的安化黑茶,近年来也深受内地懂茶爱茶之人青睐。安化黑茶琥珀汤色、芬芳四溢、甘甜醇厚……观之赏心悦目,闻之陈香隽永,品之回味无穷,且随时光沉淀越陈越香,是时光与自然共同成就的珍品。

老黑茶需静品,感悟茶真味、本茶味、自然味。老黑茶是爱茶懂茶之人的知己好友,安化老黑茶口感越发厚滑,茶汤越发红亮,香气更显深沉,有着一般黑茶无法超越的独特滋味与陈韵;黑茶这种随着年代久远逐渐变性而不变质的独特品质,使收藏变得有意义,而且越老效果越明显。

老黑茶,已经不在是单纯的茶饮,更蕴含深厚的文化意境。沉淀心灵,用恰到好处的心境品一杯安化老黑茶,感悟千年文明沉淀的隽永茶香,静享怡然自得茶世界,亦是一种独到的生活品位。

黑茶的种类包括有哪些呢


黑茶之所以被称之为黑茶,主要是因为其色泽以黑褐为主色调。黑茶作为六大茶系之一,与其他茶品一样的是,黑茶也具有不同的品类。如此来说,黑茶的种类包括有哪些呢?按照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的分类。

黑茶包括有哪些种类?首先从产区上来分类,黑茶主要分为湖南安化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滇桂黑茶。其中的湖北老青茶产于蒲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地。老青茶的制作分面茶和里茶两部分。面茶比较精细,里茶比较粗放。面茶制作工序分为杀青一初揉一初晒一复炒一复揉一渥堆一晒干。里茶制作工序则依次为杀青一揉捻一渥堆一晒干。

黑茶的种类有哪些呢?黑茶从加工方面来分类,则可分为以下几种:1、三尖。天尖,由一级黑毛茶压制而成, 其外形及色泽乌润,内质清香,滋味醇厚,汤色橙黄,叶底黄褐。贡尖,由二级黑毛茶压制而成,其外形色泽黑带褐,香气比较纯正,滋味醇和,汤色稍显橙黄,叶底黄褐带暗。生尖,由三级黑毛茶压制而成。其外形色泽黑褐,香气平淡,稍带焦香,滋味尚浓微涩,汤色暗褐,叶底黑褐粗老。2、茯砖。茯砖茶的压制要经过原料处理、蒸气沤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制作工序。3、花砖,历史上叫“花卷”,因一卷茶净重合老秤1000两,故又称为“千两茶”。4、黑砖,此茶因用黑毛茶作原料,色泽黑润,成品块状如砖,故名。现主要由湖南白沙溪茶厂独家生产。

除了上述介绍的按照产地及加工工艺对黑茶的分类以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自身对黑茶所认知的程度去进行分类,比如因茶叶的采摘季节不同造成的茶叶品质差异等,都会给黑茶形成品质的划分。

2020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黑茶!


2020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黑茶!

据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唐朝时,安化所产渠江薄片,已远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从唐朝开始,安化黑茶便开始了漫长的贡茶、官茶史。

五代毛文锡的《茶谱》记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又说"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这种黑褐芳香的茶,在当年即名扬千里。宋时,安化唯茶甲诸州县,因而在安化设置了以米盐布换茶的官市。

从明至清,茶叶都属于朝廷的"计划供应商品",而四川茶、汉中茶在明代是朝廷的"定点生产商品",利厚畅销的安化黑茶很快让二者市场冷落。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陈讲疏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而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可见,当时黑茶的兴盛。

由古及今,位列官茶贡茶的安化黑茶,已成为21世纪大受推崇的健康饮品。其独特的加工过程,尤其是微生物的参与使其具有明显的养生效果。

黑茶,以其细腻醇和的口感,促进调节新陈代谢等养生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喝茶人所认可。2008年黑茶中的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和茯砖茶制作技艺,成功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更加使得黑茶成为了茶业里的潜力股。近年来,黑茶的整体价格与销量逐年增长,成为了许多陈茶收藏者的新宠。

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黑茶

中央电视台以美食为主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引发了广大群众的共鸣,也在全国刮起了一阵‘舌尖风’。然而,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安化有的安化黑茶,其特别的口感,健康的品性和悠远的文化积淀,使得近两年火爆全国,也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代表之一。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直至今日。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万里茶路,神秘之饮,汲取安化神秘风烟之灵气,凝聚千年时光沉淀的芳华,黑茶的隽永醇香飘洒于现代社会,融入大众视眼,成为雅俗共赏的时代珍品。

中国黑茶神秘之源

北纬30°,湖南中北部,溪流密布,崇山峻岭,云雾缭绕,6-7亿年前形成的“奇观”冰碛岩上盛开朵朵“金花”,黑茶的独特非凡自然天成。安化黑茶是湖南黑茶中的典型代表,它是真正的发酵黑茶。经茶马旧道人驮马扛、日晒雨淋,风味一起,隽永深厚的黑茶香融于坚忍不拔的茶马人情,酿就万里茶路上的茶饮。

自然天成的珍品,时光雕琢的品质

非凡的自然条件赋予安化黑茶独特的品质。资源稀缺、品饮保健、收藏增值,千百年前被边疆人民奉为“生命之饮”的安化黑茶,近年来也深受内地懂茶爱茶之人青睐。安化黑茶琥珀汤色、芬芳四溢、甘甜醇厚……观之赏心悦目,闻之陈香隽永,品之回味无穷,且随时光沉淀越陈越香,是时光与自然共同成就的珍品。

老黑茶需静品,感悟茶真味、本茶味、自然味。老黑茶是爱茶懂茶之人的知己好友,安化老黑茶口感越发厚滑,茶汤越发红亮,香气更显深沉,有着一般黑茶无法超越的独特滋味与陈韵;黑茶这种随着年代久远逐渐变性而不变质的独特品质,使收藏变得有意义,而且越老效果越明显。

老黑茶,已经不在是单纯的茶饮,更蕴含深厚的文化意境。沉淀心灵,用恰到好处的心境品一杯安化老黑茶,感悟千年文明沉淀的隽永茶香,静享怡然自得茶世界,亦是一种独到的生活品位。

金花茯茶的来历,关于金花茯茶的传说!


茯茶,以茶中有益菌“金花”而闻名。是中国上千种茶类中唯一一种规定菌种含量的茶叶,也算是特别的独树一帜了。那金花茯茶是怎么来的呢?

关于金花茯茶的传说

传说在16世纪40年代初期,一支陕西泾阳的商队,在湖南安化购进了一批正宗的安化黑茶。他们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甘肃地段。

时值伏天,路途中又恰遇一场倾盆暴雨,致使驮在马背上很多的茶叶都渗了水。为免茶叶出现更大损失,商人们不得不停下来,以待雨停。哪料,这场雨持续了六、七天之久。

停雨之后继续前行。这样又过了四、五天,他们突然嗅到了一种从来没有闻到过的一种特殊香味,仔细辨别之后,原来来自于茶叶之中。有人心急火燎地打开一包茶叶,大伙仔细一看,个个都吓得目瞪口呆,只见茶叶内满是金黄色的小颗粒,并且每包茶内都有温热。

大伙以为茶叶霉变了,这次的生意赔进去了。因此个个脸色难看,心里十分的难受。

此时,有一个商人大胆提议:“我们反正出来这么久了,如果把这些货丢掉也实在是于心不忍,不如运到西域,那里干燥,兴许一路过去,茶叶坏不了,不会赔掉。”大家觉得在理,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向前。

几天后到了一个村庄。却见村庄里三三两两的人,个个神情沮丧,有的在哭泣,有的在跪拜祈祷,还有的倒在路旁奄奄一息。茶商们好奇地询问,村人都只摇头不回答。他们顿觉这里可能发生过不寻常的事情了。

正当商人们疑惑之时,只见一个似乎有点身份的老者过来了,他对他们急切地说:“你们赶快离开这里吧!这个地方发生了瘟疫,死了不少人,还有好多人都逃难去了!而今村子里剩下的人都在家等死!你们赶紧走吧,不然也会染上瘟疫的!”。商人们听后,觉得这次出来真是多灾多难,好不顺利。

这时,就有人提议道:“反正这些茶叶都快霉变了,这里的人都很可怜的,不如把这些茶叶分一些给他们,说不准喝了会有些好处。这样也可减轻一下马队的压力,也好快点离开这个不祥之地。”大家都很同意,于是将茶叶分了一半给老者,迅速地离开了。

大概过了七、八天。正当商人们边行边庆幸没有染上瘟疫之时,后边的路上突然传来了一阵杂乱的马蹄声。回头一看,二里开外,尘土飞扬,一队快马紧追而来。大伙刚还在庆幸的心一下又掉进了冰里,都想:怎么这么倒霉呀!刚刚躲过瘟疫,这下又要遇上强盗了。

说话间,十多匹快马从他们身边一晃而过,并在他们前方十多米的地方停了下来。马上的人全都跳将下来,且一个个跪伏在地,不断磕头。商人们很是纳闷,只好上前问其究竟,却看见了一个起身站立的老者,恰是那个瘟疫村庄的。老者说:“感谢上苍派来的使者,是你们带来了神药,才挽救了我们村庄,赠予了我们新生,你们就是我们的大救星啊!”

细说之下得知,原来,村庄的人喝了商人们送给他们的茶叶之后,产生了奇效,不仅瘟疫得到了控制,而且得病之人全都好转了,再没有死人了。商人们知道事情的缘由,总算是又惊又喜,悬着的心放下了。

在老者的强烈要求下,商队随他们返回了村庄。茶商们受到了全村人最高规格的招待,他们的另一半茶叶也被村民以高出原来两倍的价格买了下来。商人们因祸得福,满载而归。

商人们回来后,想着这淋雨过的茶叶怎么有会那样奇特功效?

回忆村庄老者所讲,染上瘟疫的人主要是腹泻(现在称痢疾病,主要由大秆菌引起)。那么,能抑制这种腹泻的,只可能是茶叶中的那种独特黄色小颗粒了。他们意识到了这种“金花”的奇特作用。要产生这样的金花,茶叶似乎要有一定的紧松度、温度和湿度的。

于是,他们再次来到了安化,又购进了一批初制黑毛茶,运到陕西泾阳试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两年时间,在1644年初的一天,他们终于制作完成了砖状形、带有“金花”的茯砖茶。

由于这种茶产生的环境和背景很有戏剧性——产生金花是伏天、具备土茯苓的气味与功效(即止泻)、给边区人民带来了福音福气,,该砖因此起名为茯茶,意指福茶。

黑茶的来历,简述黑茶的历史演变过程!


湖南省安化县是黑茶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所产的黑茶,历史悠久,最早的黑茶是秦汉时期湖南安化渠江的“黑茶薄片“,号称“黑茶祖宗薄片”,具体如下!

黑茶的历史演变过程

1、按照年代分

(1)、秦汉时期

黑茶最早出现的年代是秦汉时期的渠江黑茶薄片,这种茶的主要特征是形状大小不一,呈扁平薄片状。起源于安化县渠江镇,明间相传渠江黑茶薄片是为张良所造,所以又称之为“张良薄片”。汉朝时期的黑茶根据安化县县志记载主要是黑茶薄片,是一种皇家薄片。

(2)、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的黑茶主要是源于四川省、湖南省,可以追溯的是唐宋时期茶马交易的早期(唐德宗贞元年间,约785-804年),最开始茶马交易的茶叶主要是绿茶,主要是分布在四川雅安和陕西汉中。湖南省黑茶主要是生产于湖南益阳安化县(《封氏闻见录》载),2009年,安化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黑茶生产地。

(3)、明朝嘉靖时期

最早出现黑茶二字主要是追溯到明朝嘉靖三年时期的《甘肃通志》上面。《甘肃通志》清晰的讲述了喝茶的发酵特征和制作工艺。“以商茶低伪,征悉黑茶。地产有限,仍第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书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晒一篾,运至茶司,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

(4)、1972-1974年

长沙马王堆一、三号汉墓出土有一笥竹简,经考证即茶一箱,箱内黑色颗粒状实物用显微镜切片被确认为是茶。

2、按照茶的种类分

(1)、四川黑茶

四川黑茶主要是源于四川,其年代可追溯到唐宋时茶马交易中早期,主要是雅安人在运输茶叶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茶叶。

(2)、湖南黑茶

湖南黑茶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时由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渠江镇生产的渠江皇家薄片,也就是明间俗称的“张良薄片”。

(3)、藏茶

藏茶是一种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的茶叶,是所有喝茶种类中最具价值的一种,藏茶是黑茶的鼻祖,藏茶是一种经过了及其复杂的工艺,经过了32道的古法从而制成的茶种。藏茶的原产地是在四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黑茶的种类

1、紧压茶

紧压茶是以黑毛茶、老青茶、做庄茶及其它适合制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蒸、压等典型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砖形或其它形状的茶叶。紧压茶的多数品种比较粗老,干茶色泽黑褐,汤色澄黄或澄红。

(1)、茯砖

茯砖茶最早是出现于1860年间,最早被称为湖茶,同时是在三伏天加工所以又被称之为伏茶,又因为原料是送往泾阳筑制,又被称之为泾阳砖。现今,茯砖茶主要是在湖南益阳和临湘两个茶厂进行加工制作。

(2)、花砖

花砖茶的名称来由,一是由卷改砖形,二是砖面四边有花纹,以示与其他砖茶的区别,故名“花砖”。因一卷茶净重合老秤1000两,故又称“千两茶”,规格为35X18X3.5厘米。

(3)、黑砖

黑砖茶源于1939年,产于湖南安化白沙溪。黑砖茶因为砖面用凸字字膜,兰州市场称黑砖为“鼓字老牌安化黑砖”, 主销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以兰州为集散地。

(4)、青砖

青砖茶湖北黑茶,具有其它普通黑茶和普洱茶所没有的自然茶香,原产于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具有200多年的历史。

2、散装茶

(1)、天尖

天尖茶是用一级黑毛茶压制而成,色泽乌润,香气清香,汤色橙黄,叶底黄褐。

(2)、贡尖

贡尖茶是用二级黑毛茶压制而成,色泽黑带褐,香气纯正,汤色稍橙黄,叶底黄褐带暗。

(3)、生尖

生尖茶是用三级黑毛茶压制而成,色泽黑褐,香味较淡,带有焦香,汤色暗褐,叶底黑褐粗老。

3、花卷

(1)、十两

十两茶成品每支净重10两,故俗称"“十两茶”。

(2)、百两

百两茶成品每支净重100两,故俗称“百两茶”。

(3)、千两

千两茶成品每支净重1000两,故俗称“千两茶”。

综上所得,黑茶一词有文字记载的是出现在明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陈讲奏疏,随后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黑茶逐渐被大家所发现,并且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大家的广泛喜欢!

黑茶品种包括有哪些


什么是黑茶?按照制作工艺来说,黑茶是轻发酵茶品,它最为基本的特征,就是经过了渥堆这一黑茶制作的关键性工序。黑茶品种包括有哪些?我们比较熟悉的,当属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等,这些都是黑茶的代表性茶品。

黑茶品种主要包括哪些呢?黑茶因着产区和工艺上的差别,主要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之分,这些都是黑茶的典型代表性茶品。湖南黑茶原产自于湖南安化,现在已扩大到益阳、桃江、宁乡、汉寿、临湘等地区。老青茶的主要产地是在鄂东南咸宁市的赤壁(蒲圻)、通山、崇阳、通城等县。南路边茶是由四川生产、专销藏族地区的一种紧压茶。过去分为毛尖、芽细、康砖、金玉、金仓六个花色,现在简化为康砖、金尖两个花色。西路边茶简称西边茶,系四川灌县、北川一带生产的边销茶,用篾包包装。

黑茶品种除了地域差别之外,黑茶也可以按照产品工艺去进行划分,比较出名的系列包括有砖茶系列,其中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青砖茶都是比较有特色的黑茶茶品,另外还有“三尖”茶系列,花卷茶系列。

不同系列的代表茶品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黑茶品种中画卷茶系列的的十两茶、百两茶、千两茶等都是备受茶客喜欢的茶品。

综上所述,我们对着黑茶的品种都有了相应的认识,无论是从产地、制作工艺,还是地域差别、口感风味的差异,黑茶可划分为很多种类,品质亦有高低之分。

黑茶的来历:千古驿路出奇茶


黑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一种黑茶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甚至几个故事传说,让人能更深地了解这些黑茶,同时还为其赋予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马背上发酵形成的“四川藏茶”

为了方便运输与储藏,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古代茶人制作出了饼茶,即呈团块的青绿茶,唐宋时期又叫团茶或片茶。最初的饼茶主要是供给达官贵人们的,所用原料都很细嫩。

后来,随着民间饮茶风俗的兴起,特别是唐宋时期茶马互市的开通,边疆少数民族对茶的需求量大增,饼茶的原料也开始由细嫩逐渐变得粗老。在未运至销区时,饼茶不仅滋味粗涩,而且青味重,饮用起来口感并不是很好,但是遥远的运输路途却在无意中给了这些粗老的饼茶一个改变品质的机会。

当时,四川雅安和陕西汉中是两个主要的茶叶集散地,从这两地出发,人背马驮抵达西藏至少要2~3个月,甚至一年半载的时间。当时的茶叶多用篾篓包装,运输途中,人们一路风餐露宿,且天气多变,又没有遮阳避雨的工具。雨天茶叶常常被淋湿,到了天晴时又被晒干,在这种干、湿交互变换的过程中,吸湿性强的茶叶极易回潮变色,湿热的环境又给了微生物一个极好的生存环境,粗老的茶叶开始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慢慢发酵。

当终于到达销区后,原本翠绿的茶叶完全变了一个模样,变得乌润、油黑,形成了一种品质完全不同于起运时的绿茶的新茶品,当时人们称之为“乌茶”。

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颜色,乌茶的滋味也由粗涩变得醇和,泡出来的茶汤也变得红艳亮丽,藏民、牧民们加奶饮用时反倒比原本的绿茶滋味更佳。这种茶因此受到了边区各族人民的极大欢迎。久而久之,人们在制作茶马交易所用的茶叶时,就在初制或精制过程中开始增加一道渥堆工序,黑茶由此正式产生。因此,后来人们在说到黑茶时,就有了“马背上形成”的说法。

让汉川茶受冷落的安化黑茶

作为六大茶类之一,黑茶最早出现在明朝。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御史陈讲奏疏:“以商茶低伪,征悉黑茶。”这里的黑茶指的并不是六大茶类中的黑茶,而是专指湖南安化的黑茶。

安化产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以量多质好闻名。《安化县志》载:“当北宋启疆(建县)之初,茶犹力而求诸野……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崖谷间生殖无几,唯茶甲诸州县,不仅茶多,且质优”。

安化山区的茶农素有加工烟熏茶的习惯,茶叶经高温火焙,色泽变得黑褐油润,故称“黑茶”。相比四川乌茶,炒青的黑茶除掉了青叶气,滋味醇和,有松烟香,更受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欢迎。

当时,西藏的喇嘛们时常会到京师礼佛朝贡。返藏时,在明朝廷赏赐下的诸礼物中就有茶叶,指定由四川官仓拨给,但那些喇嘛们却拒绝了朝廷的好意,自己绕道湖南去收购私茶。

事实上,不仅仅西藏的喇嘛们会到湖南收购私茶,西北那些领取官茶引票的茶商,也被香气浓郁、滋味醇厚、价廉量多的湖南黑茶所吸引,经常越境至湖南采购私贩。

作为朝廷的“计划供应商品”,四川茶、汉中茶在明朝是朝廷的“定点生产商品”,但安化黑茶却极大地冲击了汉中、四川的官茶,使市场冷落,产销萧条。

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御史李楠以湖南茶叶行销西北妨碍茶法马政为由,请求朝廷禁运。另一御史徐侨也上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茶之行(销),无妨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认为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后经户部裁定,奏皇帝批准:自后销西北的引茶,以汉川茶为主,湖南茶为辅。

至此,安化黑茶终于正式确定为官茶。17世纪前期,汉川茶主要销往康藏一带,西北边销茶逐渐被安化黑茶取代。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史籍上的“杂茶”包括帽盒茶的来历》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紫茶的来历”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