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后的普洱茶品滋味需要有的三项

发布时间 : 2020-09-03
普洱茶的滋味 普洱茶滋味 普洱茶需不需要密封保存

普洱茶的滋味。

经过仓储的普洱茶,需要有些什么呢?首先要有的是滋味,普洱茶仓储到没有滋味了,那还喝个什么呢?完全就是一件艺术收藏品嘛。所以,普洱茶并不是一直放下去就行的。普洱茶仓储到一定的时候,我们就要拿来喝了。不然存了干嘛呢?下面,小编展开谈谈普洱茶经过仓储后的滋味要有什么?

1、要有香气

香气在任何的茶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那么普洱茶经过存储后,香气自然也不能就变没了。我们现在都知道普洱茶的香气包括鼻子闻到的香气和口腔喝到的香气。这两种香气又以口腔中喝到的香气为主。在适饮时间内,如果没了茶香,那么可以这么说,这茶废了一半了。更甚者则是品质太差了。

2、要有好感

好感,也就是好的感受。一款经过仓储的普洱茶,如果喝起来还没有不仓储的时候好喝,并不能给人带来好的感受,那么只能说这款茶才存了,并没有意思。3、要有转化

普洱茶仓储,是普洱茶品质再提升的一个过程。我们把仓储期间的变化称为转化。也就是说是向着好的方面转化。但由于我们对于普洱茶的认识不够。仓储的所有普洱茶并不一定都会向着好的方向转化。这些茶品可能跟仓储的方法有关,也可能跟普洱茶制作工艺和原料有关。所以,我们在转化的这个过程中,要找到一个普洱茶转化得好的时间点很难。比如在昆明,十年仓储的昆明普洱茶生茶跟5年仓储的普洱茶滋味差异并不是很大。而熟茶更是,就算是十年,滑度也出不来。也就是说转化不给力。而广州存放10年又转化过头,没了多少香气。

所以普洱茶的转化也是需要有一个度的,而这个合适度目前没有哪家茶企能掌握饼运用到,普通喝茶人更不用说了,没有那个条件。

cY316.com延伸阅读

三点品评普洱茶的滋味


普洱茶品牌中,少不了一些老茶客或者是茶叶知识非常丰富的人。这些人对茶叶各方面的知识点非常了解,并且可以运用到实践。他们对普洱茶的饮用也是有着非常的讲究。

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去品味普洱茶的滋味。那么就让彩虹之滇品牌人为您总结一下。茶叶泡茶是可以通过眼睛看的。茶叶泡茶的茶滋味就要靠人味觉去感受。不同的茶因为他们加工等技巧都不相同。所以,下面三点总结可以认真分析一下。

第一点,合理利用人体味觉器官舌头。

第二点,把握好茶汤的评味温度,一般建议温度是50度左右。

第三点,是评茶前不吃刺激性食物。

味觉器官舌头的各部分的味蕾对不同味感的感受能力是不同的。舌尖主要品评茶品的甜味,舌的两侧前端评定茶的醇和度,舌两侧的后端评判茶是否发酸,舌心感受茶的涩味,舌根体会茶的苦味。品评普洱茶时,茶汤入口后,应在舌头上循环滚动,充分感受各种滋味的状况,这样才能较全面地品评茶品的滋味,得出较为客观、合理的结论。

【深度】普洱茶仓储需要考量的要素


无论是家庭存茶还是专业存茶,温度、湿度、通风度、异味、光照、重压度等都是需要考量的要素。

这些要素,有一些在不同的排列组合之下可以产生不同的仓储风格——也就是说,并无绝对好坏,只是看存茶者自己的取舍。比如:温度、湿度。茶品仓储条件的温湿度条件有多种组合,可将其简单分为四种,即:高温高湿、高温低湿、低温高湿、低温低湿。

所谓高温高湿,是指茶品长期仓储与温度30℃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甚至达到100%)的不通风环境。普洱生茶在这样的环境中会由外而内的快速生长白霜,时间过久会导致茶品的快速熟化、香气下降、口感迅速软化转甜,但完全丧失普洱茶应有的茶质茶性。汤色黑红不清亮,若过度熟化则叶底出现黑硬现象,口感虽甜却无质感。

熟茶若经过高温高湿仓储,短时间内很容易产生坊间所谓的熟茶樟香;若再经过适当的往返出入仓,茶菁出现木质化现象,就会有所谓参香出现。

所谓高温低湿,指茶品长期存放于温度30℃以上,相对湿度65%以下的环境。如新生茶存储在这种环境过久,茶品易产生入口不快之酸化现象,如加上环境不通风则酸化现象更为明显。此类高温低湿的通风环境,一般茶商用来快速退仓,能让仓味与白霜迅速消失。但若经验不足,控制失当,虽仓味消失,然白霜犹存且出现茶菁黑而不亮的现象,口感会接近熟茶。

所谓低温高湿,是指茶品长期存储于温度26℃以下,相对湿度却在85%以上(甚至达到100%)的不通风环境中。这种环境多见于普洱茶的广东仓储。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低温”是相对于香港仓储而言,如若与我国北方仓储相比,又可以算是高温了。不同的环境条件适宜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生长,比如港仓中的微生物以黑曲霉为主,而广东仓储则以白地霉为主。不同的微生物种群会导致茶品转化的差异。这种仓储环境下的茶品会转化出类似土腥气的味道。

所谓低温低湿,是指茶品长时间存储于温度26℃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下但不通风的环境之中。目前许多茶仓都是这种环境条件。如此虽仓储耗时较长,但此法较可保存茶性,稍控制得当,不易产生熟化或劣变现象,此类茶仓的白霜是藉由茶品自身湿气所生,内外较均匀分布,对于茶品后期的陈化有正向的作用。

与高温高湿仓储类似,熟茶在这种环境中同样会产生樟香,如经过适当往返的出入仓,也会导致参香的出现,不过相较于高温高湿仓储,低温低湿仓储茶品需要的时间较长,不过熟茶的茶性茶质也会有较为完整的保持。

除了温湿度以外,其它仓储要素往往都是单向的选择。比如异味,无论是香味还是臭味,对于茶品而言都是负面的,因此存茶环境一定要隔绝异味。光照也是对茶品绝对有害的,其中对茶品损害最大的就是紫外线。茶品存储环境的通风度也要控制在合理范围,过度通风会导致茶品快速氧化,会让茶品内质的快速损失,而完全密封又会导致茶品转化速度过慢。毕竟广东潮湿季节的仓储环境对于全国多数地区都是异数。对于家庭存茶者而言,一个温湿度计是必须的,若是在南方或华东沿海地区,每年都有一段时间过度潮湿的,一个密闭性比较好的存茶空间(比如门窗密封性良好的书房)和抽湿机也是很有必要的——根据经验,专门的抽湿机比空调抽湿效果要好,因为空调抽湿会有异味,有一定风险。

至于重压,由于私人存茶很少能遇到,所以一事一议即可。

若是存茶数量有限,那么书房的书柜顶部是非常好的位置。普洱茶的存放,只要茶品保持原饼包装,装入无异味的纸箱,然后封箱(很多人会忽略一点:尽量不要使用异味过大的封箱胶带),扔到书柜上面,忘了它,ok。

至于正在喝的茶品,以前我是存放在类似文件袋的茶叶袋,后来发现存茶盒比茶叶袋更为合适,可以在拿取之间尽量保持茶叶条索的完整性,同时可以最大化的利用放茶空间。

在个人存茶经验中,也遇到过几次茶品报废的情况,结合与茶友交流中听到的一些情况,总结如下:

1、通风过度

2、吸收异味报废(包含环境异味或是存茶包装物异味)

3、日晒报废

4、发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若茶叶发出的是白色的菌丝,实际上并不影响茶品的品饮,只要在合适环境慢慢退仓(过快过慢都不合适,过快退仓会导致白霜无法褪去)。但若茶品上长的是黄色、绿色或黑色的菌丝,则一定要丢弃了。

茶友在存普洱茶时,还需注意茶品的紧压形式与紧压程度对于仓储结果的影响。

紧压茶在最开始的两年内,由于紧压过程的加温加湿加压给茶品带来的影响,其转化速度会快过散茶(基于同样原料制程的前提之下)。而三五年之后,当紧压茶品由于紧压带来的增速条件释放殆尽后,散茶的转化速度就会逐渐追上并赶超。不过紧压茶毕竟经过了一个散茶所未曾经历的加温加湿加压的过程,其与散茶的转化方向会有所区隔。比如散茶茶质在存储过程中的逸散损失会大于紧压茶,散茶的香气就会不如同样原料同等年份的紧压茶。

对于紧压茶而言,砖饼沱等不同形式本身并不会給茶品的转化带来明显的不同。只是在过去制作沱茶大多选取级数较高、较为细嫩的原料,而砖茶则大多由偏粗老的原料制作,最后茶品转化的不同往往来自于原料(毛茶)而非紧压形制。

紧压茶的单位重量也会影响转化的效果。紧压茶的单位重量越大,其中心距离表面的距离就越远,这样一来茶品压制完成后就会越难干燥,同时内部的茶叶由于难以接触氧气会有转化不足的问题。因此过大的紧压单位重量(超过500g)是不利于茶品的后期转化的。

紧压茶的紧压程度对于茶品的转化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我们熟悉的铁饼和泡饼,就会因其紧压程度不同导致不同的转化方向。一般而言,紧压度越高,相对陈化速度较慢,但茶质较易保存,陈化后易出花蜜香(但紧压过度时,又容易出现茶心焦心现象)。若是紧压度较低茶品相对松散者,则陈化较快,汤质较滑,但香气表现上会相对不明显。

对于极度反对湿仓与老茶的茶友,实在是无力吐槽。普洱茶从清中后期到2001年之前,都是处于“香港历史”时期,港仓仓储是普洱茶最为主流的存放方式,熟普洱茶的工艺创制也是脱胎于香港仓储(从百度上找到的熟普洱茶的各种传说故事,以及一大票的“之父”、“之母”啥的就算了,不在本题讨论范围之内,若有人感兴趣另起题回答)。普洱茶的风潮再起也是因为大量存储于香港的老茶被饮茶人发现它未曾被发现的美好一面。

2001年以前,普洱茶的品饮文化与信息全来自香港仓储概念,港澳台品饮普洱茶多以香港湿仓茶为主,只是仓储程度上有所差异。渥堆熟茶的制程源自于港粤人工快速发酵陈化,两者在制作原理与理化分析上有所联系,均是以高温高湿不通风的方式促生菌类,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使其内含物质快速转哈,以改变其香气口感。可以说,熟茶就是极致的湿仓。

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创造熟茶工艺的目的,就是仿制老茶的口感,以人工快速熟化的方式达到立即适合品饮的口感——这里的适合,迎合的恰恰是普洱茶当时的主要消费者的口感。熟茶创制初期,工艺以轻发酵为主,茶品堆味强烈,主要还是交予香港湿仓仓储。自1996年开始出现大量高发酵茶品,堆味降低,不过其厚度、甘韵也随之下降。如何不降低口感而能见地、甚至没有堆杂味,是目前所有渥堆工艺的目标。熟茶工艺的目标就是代替经年的仓储,而目前在革命性的新技术出现之前,仓储仍然是能够达到上述目的的最佳方式。

最早将茶品有计划、概念性快速入仓和陈化,应源自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香港陈春兰老号。在那个时代香港茶楼所使用的茶饮是以大量低价的茶品供消费者无限量饮用,而绿茶、乌龙茶、铁观音之类单价过高,无法承担这种需求,故而当时价低量大的普洱茶(散茶与紧压茶)就成为首选。但是港人饮茶多习惯重烘焙乌龙、铁观音等,普洱茶(当时还没有熟茶)对其而言过于苦涩,常人将其置于地仓之中陈放。在这个过程中意外发现高温、高湿、不通风的环境能使普洱茶快速陈化,使得茶品得以适饮。经过不断地的观察和实验,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即发展成刻意的人工仓储方式。五十至六十年代云南方面考察学习的洒水渥堆制程,即源自于此概念。

在1995年以前,香港老茶庄老茶人对于普洱茶的概念是一定要入仓的,且不重视年份,如果不好喝,尽管时间怎么久都是不适合品饮的。在香港老茶庄,很多都是将普洱茶的外包装纸与内飞拆下,不管年份与品牌。时至如今,一些老茶人仍认为“云南所产茶品(生茶)只是半成品,必须经过适当仓储,才能产生普洱茶之真味,才是真正的普洱茶”。因此湿仓茶的概念,不只源自于香港,也成就于香港。香港历史与湿仓历史,都是普洱茶历史中的重要一环。

对于反对北方干仓的意见,也予以说明。

关于普洱茶的仓储,坊间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北方不适合仓储普洱茶,说是北方地区平均温湿度低,陈化速度过慢。甚至在一些南方茶商或港商的概念之中,云南生产出的生茶,只是半成品,只有经过湿仓的处理后才是成品。这种概念实际上是片面的——茶品陈化的快慢与优劣,并不能以单一个体的口感作标准。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要是茶种正确,制程正常的普洱茶品,其后续的转变必须以品饮群体的生活习惯与文化背景作为标准。举例来说,北京人对于普洱茶的品饮取向,必然以其自身的体质与习惯为准,而不能以粤港人士的取向为凭依。

从另一角度来说,现代人能够品饮到的号级茶、印级茶、早期七子饼以往多仓储于南方,随着普洱茶的推广方才逐渐进入北方市场,北方人在无从选择(对于同年份普洱茶品而言)下只有品饮这些茶品,并非是说这样的仓储(相对高温高湿的南方仓储)就是最优选择或仓储标准。若是这些茶品一直存放于北方呢?会不会有另外一种转化结果?因此在没有完全对应的茶品进行比对时,不能武断的说“北方不适合仓储普洱茶”。

仓储的干湿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相对概念,取决于仓储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消费者品饮习惯。对于华南茶友而言,华东仓储就显得“过干”;对于华东茶友而言,华北仓储又显得“过干”;而西北仓储的茶品在华北茶友面前,又是十足十的“干仓”了。若是以对于仓储的调控而言,实际上在相对低温、干燥的北方更容易建立优质的仓储。盖因增湿、增温相对而言较除湿、降温容易且成本低,风险相对更低。

长时间有存储普洱茶经验的茶友,一定会发现茶品存放中会有一段时间处于沉默期(亦称尴尬期)。茶叶成分复杂,在历经岁月的仓储过程中,因为各种内含物质之间转化的周期不一,在相互无法支持辅助之时,茶品口感会呈现无香、淡、寡、薄,甚至酸、杂等现象。此时品饮茶品,会发觉作为新茶品饮时种种优点似乎都沉默不出,故而得名。

台地茶在相对湿度70%左右、平均温度25℃左右,微通风的仓储条件下,其转化周期约为七年,而其沉默期约发生在三四年间;而古树茶在此仓储环境下,转化周期约为五至六年,其沉默期会在大致二到三年左右发生。也就是说,沉默期大约会在茶品转化周期的一半时出现。也有人将其称为哑巴期,对此亦需年份转化的红酒也有类似状况。

因为沉默期过后就是茶品转化的周期节点,因此只要度过沉默期,茶品的香气、口感就会逐渐回复。

不同仓储环境对普洱茶滋味的影响


普洱茶的仓储,除了卫生达标外,谈论比较多的就是温度和湿度两个指标。最近几年,张贵景的凤宁号一直与云南农业大学的老师合作,小范围内对各种仓储条件进行测试和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纯高温仓汤色变化快,但茶汤薄,没有滋味,没有香气。在昆明做的纯粹高温仓不加湿试验中,饼面迅速发黄,芽头、毫毛方面迅速显黄,冲泡时汤色翻黄相当快,两年汤色就显黄,甚至可以达到泡红茶时的黄度。但汤水入口时明显感觉比较薄。与农大老师沟通后的结论是,过度高温造成芬芳类物质迅速消耗。大部分芬芳类物质都是低沸点、易挥发,如果温度超过30℃甚至40℃时,这些物质在还没有转化成单糖、醇类物质、多酶类物质时就直接挥发掉,结果是汤色虽然变黄但香气却跑掉了。

模仿高温高湿环境后再高温降湿,普洱茶出红汤红底的确很快,汤色是红浓透亮的,叶底颜色也均匀,要不是褐红,要不是深红,不像纯粹的高温高湿仓那样汤色浑浊、叶底花杂,但喝着锁喉。低温高湿仓的滋味虽然足,但香气不扬,水气很重,类似于湿仓。低温低湿的缺点是转化比较慢。在跟踪自然仓的试验过程中,所发现的最大问题就是比较容易产生杂味,而且杂味很严重。

所以张贵景认为,理想化的普洱茶仓储标准,应该是平均温度在30℃左右,相对湿度45%~60%是普洱茶最接近云南自然仓储的味道。昆明太干,湿度很少达60%,广东一带又太湿,经常超70%甚至到90%以上。正是因为各地的温度、湿度都很难达到理想化仓储的条件,所以现在大家都开始建标准仓。

“如果我们把茶放到一个密闭的空间内,当然可以通过设备做到茶仓内温度、湿度都处于恒定,但如此仓储出来的茶是不科学的,会显得比较闷,香气比较低沉。”张贵景说。他认为空气不流通的完全密封的仓储环境并不理想,更容易出杂味。因为空气不流通时室内空气会变得很浑浊,就好比一间密闭的空屋子,即便里面什么都不放,过两个月仍然会有味道。

张贵景的结论是,好的仓储应该是自然仓结合部分人工干预。其中,自然仓储占到6~8成,人为干预占2~4成。他认为普洱茶的转化,从专业角度讲无非就是个多酚类物质和色素转化的一个过程,以达到降低苦涩味的目的。

比如新茶中叶绿素含量高,通过时间来让叶绿素慢慢退化,变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最终老茶汤色红浓。通过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比如近年来出现的辐照等手段,的确可以让多酚类物质快速转化和下降,也确实让茶变得不苦不涩。但这种快并不代表着好喝,所以仓储要遵循自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让普洱茶的后期转化更为理想。

普洱茶需要慢慢品


关于品茶,自古就不乏经验的积累,古人品茶有九难、十三宜之说。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说:“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这说明从采摘到品饮的九道过程,要做好都不容易。

《岕茶笺》中谈到“茶宜”有十三项:一曰无事,二曰佳客,三曰幽坐,四曰吟诗,五曰择翰,六曰徜徉,七曰睡起,八曰宿醒,九曰清供,十曰精舍,十一曰会心,十二曰赏鉴,十三曰文僮。说明喝茶要在无俗务缠身,悠闲自得的时候,与情趣高雅、志同道合的茶客一起,幽坐,以诗助茶兴,泼墨挥洒。最好酣睡初起,大梦初醒,在环境清幽的小园里,闲庭信步。茶能消解宿醉,在精巧雅致的茶室里,以爽口的茶果佐茶,再细细把玩,悠悠品赏茶之色、香、味、形,身旁有文静灵巧的茶僮侍坐,以供茶役。

所以,学会品茶,需要良好的心境。品茶需要时间,在闲暇时候,全神贯注为自己泡一壶茶,静心与茶对话,并将这一泡茶的色、香、味都表达出来,需要在长期泡茶实践中才能有所领悟与把握。

冲泡普洱茶

1、熟悉茶性

要泡好一壶普洱茶,首先要熟悉普洱茶的茶性。云南普洱茶有散茶和紧茶之分、新旧之分、生茶和熟茶之分;发酵茶有轻发酵、适度发酵、重发酵等,茶性各不相同。只有熟悉所泡茶叶的茶性,再通过娴熟的冲泡技巧,才能展现出普洱茶真实的美。茶性直接决定着茶具的选择、投茶量多少、冲泡茶叶的水温高低、冲泡节奏的快慢,以及选用什么水冲泡。此外,茶性与冲泡方法之间有着许多微妙的关系。就云南普洱茶的冲泡技巧而言,粗老茶不同于细嫩茶,青饼不同于熟饼,陈茶不同于新茶,轻发酵茶不同于较重发酵茶等。因此,泡茶前,对不熟悉的普洱茶要进行必要的试泡,通过试泡熟悉茶性,以确定冲泡要领。

2、普洱茶的冲泡技巧

投茶量

冲泡普洱茶时,投茶量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冲泡品质正常的茶叶,投茶量与水的质量比一般约1:40或1:45。一般冲泡普洱茶时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投茶量调节茶汤的浓度,还可以通过控制冲泡时间来调节茶汤的浓度。此外,对茶性不同的茶,投茶量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熟茶和陈茶可适当多投一些,生茶、新茶可适当减少投茶量。

泡茶水温

水温的掌握对茶性的展现非常重要,高温有利于茶味的快速浸出,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温也很容易泡出茶的苦涩味,所以决定泡茶水温的高低,一定要因茶而异。例如用料较粗老的普洱饼茶和砖茶、紧压茶和陈茶等适宜用沸水冲泡。用料较嫩的高档芽茶、高档青饼则适宜用水温略低的水冲泡。

冲泡时间

冲泡时间的长短,对于茶叶的香气、滋味的展现非常重要。一般而言,陈茶和粗老茶叶冲泡时间长,而新茶和细嫩茶冲泡时间短。具体冲泡普洱茶时,要依据茶性来决定。冲泡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茶汤中浸出物的量与质,也会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一般冲泡普洱茶的常用时间标准是:第一泡在开水冲入后快速倒出,洗茶可以唤醒茶叶;第二泡冲入滚水后浸泡15秒即倒出茶汤来品尝,当然必须依个人的口感来适当延长或缩短时间。第四泡以后,每增加一泡既增加15秒的时间,以此类推。

3、出汤

能够享受一款好茶,冲泡是关键。通常来说,茶的口感好坏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除去茶叶本质的好坏,最大的因素就是冲泡时的注水和出汤,出汤是泡茶不可逾越的一道流程,接下来就说说泡茶出汤时的几种方式。

第一个,速度缓慢均匀地出汤,令茶汤在出汤时的融合感更有层次。这种出汤方式的特点在于,能使茶汤的滋味更加绵口,也使茶汤口感更均匀,在出汤的时间上会起到一个后期微调的作用。

其次,快速出汤,能令香气高扬。洗茶讲究出汤速度快,所以一般都会采用即冲即出的方式,除了在香气方面表现明显之外,快速出汤还能对茶汤的滋味做适当的补救,但也要学会快中求稳,灵活掌握。

出汤的时间直接影响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我们在保证匀速出汤的同时,也要尽量保持出汤顺畅。对普洱茶或任何一款好茶来说,在投茶量正常的情况下,出汤时间出现了误差,茶汤浓度过高,出现香弱、苦显、汤涩等现象,影响品茶的愉悦感,所以出汤时间很重要,如果掌握不得当,一泡好茶就废了。

准确掌握出汤的方式,会对我们的茶汤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过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包含着茶艺技术要点的掌握和感悟茶道的当下运用。所以,想要真正的泡好一道茶,关键还是多喝、多泡,用心体会每一次的不同,才能真正学会泡茶。

普洱茶仓储:香港仓储


气候特点:香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湿度超过92%,香港的自然仓储环境相比我国其它地区也是少有的潮湿。

环境对仓储的影响:香港每年的4月和5月会出现返潮,花岗岩地形地面发生渗水,地下室仓库即使架高货物,地面还是有液态水,整个仓储环境的湿度达到了过饱和。香港夏季气温特别高(超过35℃),同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茶品自身的氧化反应以及微生物参与的发酵反应都会放出热量,再加上相对不通风的环境,茶仓中会格外的潮湿闷热。

仓储习惯:香港普洱茶存放的仓库有两种,一种是公设仓库,一种是私人设立的仓库。私人仓库在存放普洱茶时会定期进行翻仓,将仓库中的茶品的空间位置进行改换,避免由于仓库中温湿度分布不均造成茶品转化的程度不同,而公设仓库则不会帮助物主翻仓。一般在存放三年过后,茶品会被拿出退仓两年,退仓会选择在一个高温干燥(相对于湿度过饱和的环境)微通风的环境之下。

退仓的时间大多选择在冬天,以利用冬天相对干燥的气候将茶品中过量的水分抽出。完成了第一个仓储循环(入仓三年,退仓两年)的茶品会第一次上市贩售,在经过一两年的销售后再入仓,完成第二个仓储循环。(不同的茶庄会有不同的细节调整)。茶品从新茶到仓储完成要经过起码十二年的时间。

陈放效果:得益于香港仓储环境,这里的普洱茶入口醇滑明显,茶香气有樟香和参香两种(真正的老港仓才有)茶汤成酒红色透亮、不卡喉!

普洱茶三要素:茶底、仓储、时间


普洱茶三要素,严格说优质普洱茶三要素,或说普洱茶令人爱好、着迷的三要素。还有很多的一大部份人,拿起一个随便的普洱茶,就以为是普洱茶了。至少可以说,普洱茶的概念在很多人心目中是很模糊的。概念模糊对普洱茶是不利的,对买茶,喝茶,藏茶的人也是不利的。我们做某事,起码要知道为什么,应该怎么样。普洱茶的内涵极丰富,我们在这里只说三个重要的要素,更多的留待另外的篇章。

三要素:茶底、仓储、时间。茶底,用适合转化的茶菁和适合转化的制程所生产的茶。普洱茶需要后陈化,而且要漫长的时间。没有漫长时间的后陈化,我们只能说是云南晒青茶(新的生普)。当然,有人说我就喜欢喝新的生普,这是我们不能反对的。但显然云南晒青茶不能涵蕴普洱茶,普洱茶却能涵蕴云南晒青茶。这是普洱茶需要时间陈化的很好说明。

严格说,新生普只能算是半成品,经过后陈化而成才是成品。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普洱茶是不能急功近利的,想一夜而成是不可能的。它需要时间的沉淀,岁月的历练。当我们拿出一饼陈茶,明显会感到岁月的痕迹,沉甸甸的,一种厚重感悠然而生;拿起一饼新茶,就没有这样的感觉。也许这就是普洱茶令人着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吧,一些能穿越时空的东西,也许更令人着迷吧。关键它还有变化,变得更好喝。给人或希冀、或想像,或惊喜……

漫长的时间,一定是需要很好的仓库保存。如果没有很好的仓储,茶可能耐不住岁月天气的摧残,或受潮发霉,或吸到异味、杂味。这样的说,不但不能称优质普洱茶,连普洱茶都称不上了。普洱茶漫长的后陈化,既要大自然的伟大的力量,又不能受到伤害,损害,所以一流的仓储是至关重要的。

新茶的时候,我们要挑选的是茶底,茶底的好坏,是日后茶品的基础。旧茶我们要看它的仓储。无论买茶、品茶、藏茶,茶底、仓储,时间都是普洱茶三个最重要的要素。抓住这三要素,心中就有底了。当然,要掌握这三要素,还要茶友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才能掌握的。我们在这里只是理论性地提出来而已。供茶友去参考。

普洱茶:品普洱茶三韵


品普洱茶首先就要了解普洱茶的三韵,即分别是陈韵、神韵和喉韵,只有真正了解这三韵,也就品出了茶叶的本质及真味。

陈韵

普洱茶的“陈韵”就在于自然和淡雅。陈韵是人们在进行熟普洱茶品茗时,首先的品尝指标,以辨别其陈韵新旧,随后再品尝其他的茶香、茶味、茶性、茶气等。而陈韵的新旧差异,会影响同等度的茶香,陈韵越陈旧的越能增强茶性所带来的感受力量;除外,陈韵还更好的反映了历史的深度,但必须是在清雅、淡然的环境中走过来的,品茗普洱茶是将普洱茶的生命在淡泊宁静中转化出来的历史陈韵,与我们对生命的感悟融为一体,越陈熟的普洱茶就越能激起更强烈的美感的震撼。

神韵

自然、质朴与率真是普洱茶最真实的神韵。自古以来,无论是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还是明清的泡茶,都十分强调茶汤应香、色、味俱全,并保持真味,而茶味以甘润为上,苦涩为下,茶本身就有真香,真色,真味,只要稍微有点污染,就会使失去茶叶的真味,同时,也就失去了品饮意义,普洱茶的生命历程,从生长、采摘、初加工成型后到那段漫长的陈化过程,一切都那么质朴自然,这才是生命的本质,是茶的最高境界。

喉韵

普洱茶的喉韵可体现在甘、润、燥三方面。甘:即回甘,茶多半是先苦后甘,茶汤能带来甘的喉韵,是所有品茗者都喜爱的;润:现在饮茶的第一目的便为解渴去闷,润喉则是解渴的第一步骤,再是补充足够的水份,因缺乏水份而产生的郁闷,立刻得以消除,顿时胸怀舒畅;燥:茶叶一旦有了燥感,有些陈年普洱茶品,在贮存过程中太过于密封,开封后马上冲泡,也会有燥的情形,必须装在较宽大的容器里,回气一段时间后,燥感自然消失。

普洱茶,就是在品饮艺术,是属于比较有深度和内涵的高层次艺术鉴赏,品普洱茶的本意是追求宁静自然、淡雅清新,同时也是内敛深邃的心灵世界。

普洱茶仓储:普洱茶未来仓储的几种形态


普洱茶的最佳仓储条件是什么?茶界一直争议不断。经过一定时间存放后的陈年普洱茶,不同人,不同地方存储,都会不同的表现,那么不同仓储,只要是大家各自喜爱的仓储都是可取的。

未来的普洱茶仓储应该是走向三个方面的——

1、家庭的仓储。各地气候不同,温湿度不同,普洱茶存储所能提供的条件不同而出现一个泛类型的仓储环境,这是普洱茶给予茶友的乐趣之一,在这里的普洱茶已拥有超出一般流通型普洱茶的含义。

2、茶商的仓储。各地茶商所处地区不同,因气候等各方面的不同,经过各自长时间的探索而出的仓储,应该是纯干仓、干仓、入仓之间不同程度仓储的总和。若有机会收到品质好的茶品,经存放而出将会有较高的“类品牌式溢价”。

3、茶企的仓储。存储在传统普洱茶市场建立的仓储中心,若能有一定量供应市场,有可能在未来普洱茶市场成为衡量普洱茶年份之间的尺度。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普洱茶,现在普洱茶也随着人们散布在大江南北,不同地方的气候不同也使普洱茶的转化有不同的走向。华北地区(例如北京仓)的气候,主要是四季分明,但整体全年湿度较为干燥,如果没有给生普洱茶一定湿度,容易出现酸味,尤其在冬天,湿度是全年最低,而普洱茶的水份在此时间会被带走过多,可能会出现酸味,在此季节需要密封保存。华东地区(例如浙江仓)与华南地区(两广地区)一样,主要是湿度高,但是温度没有华南地区全年的温度高,所以此地区的普洱茶品转化程度应处于云南仓与广东仓之间,与广东仓一样,要注意每年春季的梅雨天气的高湿度侵袭就好!

且不论哪种仓储最佳,各种仓储的存在使普洱茶的形象更为生动和适应更多的茶友,这才是普洱茶啊!

为什么有“纯干仓”?

“纯干仓”普洱茶品的出现,约在1995年左右,主要是当时香港茶商的茶品主导普洱茶市场,市场都认同普洱茶需要经过茶商仓储,而“纯干仓”普洱茶品是由一些普洱茶收藏家流出,一般为个人家庭仓储,所以相较与当时香港仓的“干仓”(即仓位较好)、“湿仓”(即仓位较低)而言的“纯干仓”。所以这是前文所提的家庭仓储,并非纯干。因为如果你的茶仓很干,那么你的茶基本就废了。众所周知,普洱茶转化需要一定的温湿度,氧气含量气候等各方面都影响着普洱茶的转化方向,所以“纯干仓”是一个伪概念,应该理解为市场上通俗而言的“干仓”等。

那么,在香港普洱茶市场的“入仓”茶品包围下的普洱茶市场,为什么有“干仓”出现呢?应该有以下的因素:

第一,新兴消费者的加入。国内大多数茶叶消费市场,多是以绿茶、乌龙茶类的传统消费区域。随着普洱茶热潮的出现,原来的陈年普洱茶供应量因为仓储方式的不同,供应量严重不足,所以出现“干仓”概念,把存储茶品的过程让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自己存放,而限于消费者的仓储条件,创造出“干仓”概念适应市场潮流。

第二,新入市茶商的加入。随着热潮渐起,许多原先的茶商也兼做普洱茶品,还有更多刚从其他行业转入茶行业的茶商的加入,限于资金、存茶技术的限制,还有对普洱茶理解的深浅程度不同,而出现“干仓”概念适应市场潮流。

在接下来的普洱茶市场变革里,来自上游茶企的冲击,将打破普洱茶商原有的经营环境,茶商除了应对同行竞争,还要应对有优势实力的茶企竞争,市场因此会出现以下的情况:

(1)普洱老茶有一定的价格上升空间。

(2)市场将可能出现仓储品牌。

(3)大量囤积的新普洱茶成为“仓储试验品”。因而有一个普洱茶消耗的新途径(不排除可能会出现的不良“仓储试验品”流入市场的可能)。原题:《普洱茶未来的仓储形态》

优质的普洱茶,需要一个好仓储


普洱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茶,很多爱茶的人都知道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好的普洱茶也有越陈越香的公认特点,年代越久越好喝,因此有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的说法。在如今的茶叶市场上,普洱茶一直深受茶友和茶叶收藏家的喜爱和欢迎,它与其他的茶相比,有三点独特的魅力。

一、普洱茶究竟有哪些独特魅力呢?

首先,便是古树普洱茶。

一般而言,从树龄来看,100年以上的就算是古树茶。古树普洱茶优于一般的普洱茶,是由于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时光赠予它的丰厚内质。

古树普洱茶极为稀有,它生长在远离人类居住的地方。周边地区植物多样性、原始性保存较好。古树普洱茶与自然和谐共生了千百年,自身已经具备了抵抗各类虫害的能力,无需农药,更加天然健康。且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古树普洱茶身长多高根扎多深,而它们生长的地方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地面常年有一层厚厚的覆盖物,土壤疏松、结构良好且有机质含量丰富,所以古树普洱茶内含物质丰富,矿物质也相对较高,香高味浓。

其次,就是普洱茶的茶马古道。

传统上,以普洱府为中心的茶马古道有西北线、东北线、南线、东南路、西南道五条主要线路。这五条茶马古道路线成为普洱与思茅、云南及内地商贸和文化交往的桥梁,也成为普洱与中国周边国家及世界各国商贸和文化交流的纽带。因此,以普洱为源头的茶马古道,被学术界称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

最后,则是普洱茶的自然陈化。

因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随着时间的推移,普洱的香气、滋味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越陈越香,这就是普洱茶的自然陈化。

陈化得当的普洱茶,具有极佳的品饮价值。从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四方面,都给人品饮的享受与愉悦感。以普洱熟茶为例,熟茶饼面油润,汤色红浓明亮,十分诱人,并有芬芳的陈香气息,入口后生津回甘好,无异杂味与滋味分离的状况,水路细腻且顺滑。

陈化得当的普洱茶同时具有丰富的保健价值。譬如解油腻、消食、暖胃、化痰生津、促进脂肪新陈代谢、抗辐射、除口臭、防龋齿、明目、减轻烟毒、醒酒解毒、消炎杀菌、预防新老血管疾病等功效,且长期饮用无副作用。

当然,陈化也赋予了普洱茶收藏价值。一片收藏得当的名品普洱老茶,其价值百万都不足为奇。就比如在新象首次举办的茶文化专拍会,有“茶王美誉”的《福元昌号》普洱老茶单片起拍价将近新台币一千万元;而另一筒七饼的《龙马同庆号》与《双狮同庆号》,起拍金额也都在数千万之谱。

二、如何得到一饼优质的普洱茶?

虽然普洱茶备受欢迎,但市场上的普洱茶品质往往参差不齐。要想得到一饼优质的普洱茶,既要保证茶叶原料和加工工艺,也要有良好的存茶条件。

1、选好茶

一饼优质的普洱茶,根据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主要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同时,好的普洱茶,从净度上来判断,干茶洁净,开汤味正不杂。

2、存茶条件

(1)温度

普洱陈化温差不可骤变,最好保持在25℃—30℃之间。如果温度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将会影响茶汤口感的活泼性。

(2)湿度

湿度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因子,也是影响茶叶微生物生长速度的重要因素,一般相对湿度控制在65%-75%左右。

(3)光照

普洱茶陈化注意避免长时间光照,日常光照中的红外线能使茶叶升温,紫外线也会加速茶叶氧化和劣变,色泽、滋味变化,失去其原有风味和鲜度。

(4)空气

茶仓内适当的空气含量有利于普洱茶品质的形成和保持,因此陈化普洱茶的环境非常重要。适时控制空气的流通,把控好茶仓内部的含氧量,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可以加速普洱茶良好品质的形成。

(5)避免异味

茶叶在陈化过程中,要将储存空间里面的异味祛除。茶叶中含有与活性炭类似的微型小孔结构,能够吸收空气中的异味。因此,茶叶与有异味的物品混放贮存时,就会吸收异味而且无法去除。陈化出来的茶,泡出来就会有异味。

(6)包装

实践中发现,外包装是否透气,对普洱茶的后发酵影响巨大。采用竹箬这种质料和方式的传统包装,有助于普洱茶在后发酵时,过滤异味以保持茶叶的纯净。

因普洱茶有生熟之分,所以陈化时间的长短也会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普洱生茶的陈化时间至少需要10~15年,而普洱熟茶则需要3~5年。

由此可见,普洱茶陈化是一个严格又漫长的过程,此时仓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好仓储是造就优质普洱茶的重要一环

一个好的仓储,才能让普洱茶有更具潜力的转化空间,实现生命的飞跃,促进其价值的提升。但目前茶叶市场上存在的两种不同的仓储:专业仓和普通仓,各有不足。专业仓是否真正做到严格规范暂且不说,就其数量和增值服务上而言明显较少,根本无法完全满足茶商的多样化需求。而普通仓又常常在存茶环境(如蚊蝇、鼠害、蟑螂)、物流运输上饱受诟病,况且一旦遭遇水、火灾等突发事件则更是显得手足无措,甚至有心无力。

相较于其他的专业仓和普通仓,好茶仓仓储作为一个专业的大型茶叶仓储,无论从规模、茶叶检测技术,还是茶仓配置上,都占据着显著的优势。不仅能够为茶商和茶企提供更全面的增值服务,让其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还在仓储环境上实行严格把控与规范管理,有效弥补了其他仓储的不足。

好茶仓仓储位于深圳市坪山区石井街道东城环路1001号,占地10万㎡的广阔园区,周边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项目得到华南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持,不仅提供茶叶溯源、物流配送、产品检验、抵押贷款、平台交易等多种增值服务,还可以模拟不同城市的气候和仓储条件,如北方仓、云南仓、香港仓、广东仓以及老木仓、青砖仓等。

与此同时,因其优良的仓储管理环境及先进的仓储技术加持,好茶仓仓储又被美誉为“华南普洱茶陈化专业仓”。

品优质普洱茶,选好茶仓仓储。金秋时节,好茶仓仓储招商已启动,敬请广大茶商和茶企及时入驻!

普洱茶的滋味、口感之三厚


普洱茶内含物丰富,是浓强度比较高的茶,多为“浓”至“醇厚”,当然,也有醇和的茶,历经岁月的茶品,可能归于“醇厚”或“醇和”,至于到“平和”或“平”的茶,其品饮就快到“无味之味”的境界了。

“三厚”是我新创的一个名词,希望通过这个词,也即用“三厚”的分类或方法,来表述普洱茶的滋味或口感的特征,算是对传统审评术语的一个丰富。

“三厚”是什么?

品饮的艺术,狭义地讲,是以味觉体验为主的艺术,上升到“身体的体验”(如许多人讲到的打嗝-“肠胃的反应”、“茶气”-全身心的反应等),或者其他纯精神领域的体验,不是我这里想扩大涉及的范畴。

普洱茶,变化或风格特点是多彩的,浓强度以浓厚为主线,为了描述“层次感”或空间感,借鉴“三远”,就有了我的“三厚”。

“三厚”者,高厚、深厚、平厚也。

滋味“高厚”者,由如山下仰视山颠,清明,突兀......,仿佛欣赏珠穆朗玛一样,浓烈而有冲击力,这样的茶,代表者莫如班章了。

滋味“深厚”者,由如山前俯视山后,层峦,叠嶂,深邃......,带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有深沉而持久的魅力,这样的茶,为良好配方茶具备的特点。

普洱茶的仓储


近几年,由于普洱茶声名鹊起,人人都在喝普洱茶,谈论普洱茶。很多消费者不仅喜好喝普洱茶,而且对于普洱茶的收藏也特别的热衷。收藏普洱茶已成为许多人的挚爱和追求。“陈”是普洱茶的核心,所以“藏之得法”尤为重要。传统普洱茶缓慢后发酵的过程是普洱茶品质形成和提升的过程,人工发酵的普洱茶存放一段时间后品质也会得到改良和提升。随着品质的提升,普洱茶的价值也得以体现,所以普洱茶就具备了饮品和收藏双重功能,受越陈越浓价值越高的影响,普洱茶的收藏日趋升温,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科学贮藏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关键,那如何进行科学贮藏呢?

仓储环境,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决定了一款普洱茶品质的好坏

陈化出仓后普洱茶品质的高低,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原料、紧压程度、温度、湿度、有益菌群、时间。普洱茶仓储环境的基本要求是清洁、无异味、控制温湿度、避光、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等。存储环境的微小差异,都有可能导致普洱茶陈化结果的不同。关于干仓与湿仓,广东仓、昆明仓等的争议,都是由于仓储环境的不同而引发的。

存储可以实现普洱茶的核心价值,但其中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

要使普洱茶“越浓越香”,既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成本,又需要在存储过程中进行各种监控。只有严格遵循存储标准,普洱茶的陈化结果才有可能是喜闻乐见的。仓储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普洱茶陈化速度过快或过慢。经验表明,仓储温度恒定在26-30℃之间,更有利于茶品陈化;60%-80%为最佳仓储湿度,过高造成茶叶劣化,过低则陈化速度较慢。

需要提醒的是,存茶最需防的就是异味和霉变,茶叶吸附性很强,普洱茶的陈化过程中一旦吸入异味,其未来的陈香本色就被破坏了,也失去了贮藏的价值。

总之,对普洱茶感兴趣的朋友,了解一些科学的贮存方法,即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清洁的环境,一定时期内将有助于优质普洱茶品质的提升。

浅谈普洱茶滋味的三厚


从茶叶专业审评角度来说,通常滋味的浓强度表述,用到五个字,“浓、厚、醇、和、平”。

如果用比率标度的办法,“浓”,表示强度最高,用100%表示,“厚”次之,用80%表示,其他类推,“醇”-60%,“和”-40%,“平”-20%,到了“平”的地步,就有平淡如水的感觉了,这种通俗的形容,不知茶友是否好理解。

五个字,相互搭配,产生中间级别的浓强度描述,如:“浓、醇浓、浓厚、厚、醇厚、醇、醇和、和、平和、平”,其间的比率下降为5-10%,如果在加上程度副词的利用,如“尚”和“欠”,就构成了系统的滋味描述体系。

普洱茶内含物丰富,是浓强度比较高的茶,多为“浓”至“醇厚”,当然,也有醇和的茶,历经岁月的茶品,可能归于“醇厚”或“醇和”,至于到“平和”或“平”的茶,其品饮就快到“无味之味”的境界了。“三厚”是新创的一个名词,希望通过这个词,也即用“三厚”的分类或方法,来表述普洱茶的滋味或口感的特征,算是对传统审评术语的一个丰富。

“三厚”是什么?

品饮的艺术,狭义地讲,是以味觉体验为主的艺术,上升到“身体的体验”(如许多人讲到的打嗝-“肠胃的反应”、“茶气”-全身心的反应等),或者其他纯精神领域的体验,不是我这里想扩大涉及的范畴。

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有许多艺术门类,有相同、相通或可以借鉴的地方。

在中国传统的书画领域,有著名的“三远”之说。“三远”法,树造了多少代中国画与中国画家。

书画,可以说是“视觉的体验”,品饮,是味觉的体验,莫不有相通之处,借鉴由此而来。中国山水画,对于绘画透视有自己独特的形式,“三远”就是其中的主要内容。所谓“三远”,主要是论述由于视点的不同,处理景物的差别和艺术效果也就不同,景物的空间感、立体感,乃至意境由此不同。

宋代画家郭熙把山水画的视线概括为三种类型,即高远、深远、平远。

高远是由山下仰视山颠,因而山色清明,山势突兀,给人以明了之感;深远是由山前俯视山后,因而层峦叠嶂,山色重晦叠映,给人以深邃之感;平远则是由近山平视远望,因而山色有晦有明,景象渺茫,给人以平和冲澹之感。

普洱茶,变化或风格特点是多彩的,浓强度以浓厚为主线,为了描述“层次感”或空间感,借鉴“三远”,就有了新的“三厚”。“三厚”者,高厚、深厚、平厚也。

滋味“高厚”者,由如山下仰视山颠,清明,突兀......,仿佛欣赏珠穆朗玛一样,浓烈而有冲击力,这样的茶,代表者莫如班章了。

滋味“深厚”者,由如山前俯视山后,层峦,叠嶂,深邃......,带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有深沉而持久的魅力,这样的茶,为良好配方茶具备的特点。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岩韵青饼”和0622了。

滋味“平厚”者,不用说,大家也猜得到,突出的代表是易武茶了,犹如自近山而望远山,景象缥缈,易武茶是如此不同一般!滋味醇,带着独具甜蜜的果香,在经历岁月后,其滋味的厚度会慢慢显出来,有些不可思议,确是这么神秘,这就是易武。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仓储后的普洱茶品滋味需要有的三项》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仓储后的普洱茶品滋味需要有的三项》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普洱茶的滋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