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滋味的三厚

发布时间 : 2019-11-13
普洱茶的金花 普洱茶黑茶 黑茶普洱茶

普洱茶的金花。

从茶叶专业审评角度来说,通常滋味的浓强度表述,用到五个字,“浓、厚、醇、和、平”。

如果用比率标度的办法,“浓”,表示强度最高,用100%表示,“厚”次之,用80%表示,其他类推,“醇”-60%,“和”-40%,“平”-20%,到了“平”的地步,就有平淡如水的感觉了,这种通俗的形容,不知茶友是否好理解。

五个字,相互搭配,产生中间级别的浓强度描述,如:“浓、醇浓、浓厚、厚、醇厚、醇、醇和、和、平和、平”,其间的比率下降为5-10%,如果在加上程度副词的利用,如“尚”和“欠”,就构成了系统的滋味描述体系。

普洱茶内含物丰富,是浓强度比较高的茶,多为“浓”至“醇厚”,当然,也有醇和的茶,历经岁月的茶品,可能归于“醇厚”或“醇和”,至于到“平和”或“平”的茶,其品饮就快到“无味之味”的境界了。

“三厚”是新创的一个名词,希望通过这个词,也即用“三厚”的分类或方法,来表述普洱茶的滋味或口感的特征,算是对传统审评术语的一个丰富。

“三厚”是什么?

品饮的艺术,狭义地讲,是以味觉体验为主的艺术,上升到“身体的体验”(如许多人讲到的打嗝-“肠胃的反应”、“茶气”-全身心的反应等),或者其他纯精神领域的体验,不是我这里想扩大涉及的范畴。

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有许多艺术门类,有相同、相通或可以借鉴的地方。

在中国传统的书画领域,有著名的“三远”之说。“三远”法,树造了多少代中国画与中国画家。

书画,可以说是“视觉的体验”,品饮,是味觉的体验,莫不有相通之处,借鉴由此而来。中国山水画,对于绘画透视有自己独特的形式,“三远”就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所谓“三远”,主要是论述由于视点的不同,处理景物的差别和艺术效果也就不同,景物的空间感、立体感,乃至意境由此不同。

宋代画家郭熙把山水画的视线概括为三种类型,即高远、深远、平远。

高远是由山下仰视山颠,因而山色清明,山势突兀,给人以明了之感;深远是由山前俯视山后,因而层峦叠嶂,山色重晦叠映,给人以深邃之感;平远则是由近山平视远望,因而山色有晦有明,景象渺茫,给人以平和冲澹之感。

普洱茶,变化或风格特点是多彩的,浓强度以浓厚为主线,为了描述“层次感”或空间感,借鉴“三远”,就有了新的“三厚”。

“三厚”者,高厚、深厚、平厚也。

滋味“高厚”者,由如山下仰视山颠,清明,突兀......,仿佛欣赏珠穆朗玛一样,浓烈而有冲击力,这样的茶,代表者莫如班章了。

滋味“深厚”者,由如山前俯视山后,层峦,叠嶂,深邃......,带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有深沉而持久的魅力,这样的茶,为良好配方茶具备的特点。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岩韵青饼”和0622了。

滋味“平厚”者,不用说,大家也猜得到,突出的代表是易武茶了,犹如自近山而望远山,景象缥缈,易武茶是如此不同一般!滋味醇,带着独具甜蜜的果香,在经历岁月后,其滋味的厚度会慢慢显出来,有些不可思议,确是这么神秘,这就是易武。(猜想:易武茶独特的鲜爽、及“果蜜”香覆盖了滋味的厚度,随着陈化,鲜爽物质的转化,其滋味的厚度方得以展现,未经科学测试,推论而已)。

cy316.cOM编辑推荐

普洱茶水性“厚”与“薄”


我们常可以在介绍普洱茶的书籍中看到,类似茶汤“醇厚”、“厚实”、“厚重”等相关描述性语言。很多新茶友对茶的浓淡可以直观的感觉,但对茶的厚度却十分不解。其实普洱茶的厚重醇滑,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当茶汤滑进口腔,刺激味蕾,你就会充分感受它的饱满丰富。

邓时海在《普洱茶》一书中对普洱茶水性的“厚”、“薄”、“利”作了详实的解释。他说:普洱茶水性在还没有到达化劲之前,有厚、薄、利分别。这些厚、薄、利在口腔的感觉,使品茗者有厚重甸实或轻薄浮荡或刃利之感。

水厚和茶汤浓度并不相同,厚是普洱茶质地的关系,茶汤在一定的强度,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的,在口感上觉得会比较混厚稠密。越稠密者称之越厚,或越稠。

浓是冲泡技术上的影响,同样一泡茶,茶叶浸泡在热水中越长,茶汤就越浓,也就是茶汤的强度增加了。相反的如浸泡时间很短,茶汤便会显得淡淡的,与水性厚薄无关。往往厚、重以及甸实都是相伴共存的,所以有说茶汤水性很厚重或很厚实,其义意就是指水性有厚之感。厚的茶汤水性,使人感到饱满而实在,带给品茗者有较平和稳定的心境。

水性薄和水性厚恰好相反,水性薄的茶汤喝到口腔里,没有坦荡舒张气势,水质也感觉轻且萧条。由于水性薄而造成小器的格调,使品茗者产生了轻浮、薄弱、不安稳而抗拒的感觉。台地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品,和一些边境普洱茶品,茶汤水性多半会显得单薄。所以为什么大家都喝古树茶,因为古树茶汤厚实,内质丰富。

利是因为太薄的水性之故,而使得口腔有触及利刃的感觉。会引起单薄、偏激、难过的感觉,而且形成排斥和拒绝的作用。一般的边境普洱茶或现在新树茶菁所制成的新鲜青饼普洱茶品,茶汤水性多半会出现刃利现象。

值得注意的一点,普洱茶经过长期紧扎密封,茶身很干燥,开封后立即冲泡品饮,茶汤水性常常会显得薄,甚至会有利的情形。但是如果开封有将茶置于较宽大容器中,以使茶叶回气一段时间,约十几天或一个月,茶汤自然能表现出其应有的水特色。

普洱茶的滋味再解读


普洱茶从喝到品的过渡

茶为国饮,但喝茶若不单纯是为解渴时,“喝”就常常称为“品”。品茶,品茶的滋味,品茶的香气,品茶的故事,也品品茶的心绪……绿茶的鲜爽回甘,乌龙的香高味浓,茉莉花茶的淡雅清香,普洱茶的醇厚甘滑,陈韵悠长……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滋味和香气,每一种茶都有一份独特的感受。

对一般茶而言,喝茶都喝个鲜,当年的新茶,滋味、香气和品韵都是品饮者最为认同的。普洱茶却喝个“陈”,而且“越陈越香”。常有初喝普洱茶的朋友问:何谓“越陈越香”?这“越陈越香”的滋味因何生?

普洱茶从盲从到个性化需求的时期

所谓“茶滋味”,是指茶汤喝进口腔内所产生的多种感觉,包括味道、水性、生津、陈韵等茶滋味。茶汤的滋味在很大程度上受化学成分的影响。普洱茶采用云南特产大叶种晒青毛茶经陈化后发酵而制成,多年的陈放,使普洱茶的成分不断转化,茶中的啡咖碱和儿茶素含量减少,茶黄素、茶红素氧化聚合,因此普洱茶茶性温和,口感温润、甘滑、醇厚、陈香。

甘,茶多半先苦后甘,但普洱茶中却有不苦而甘的好茶。普洱茶属大叶种茶,成分相对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而糖分仍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在普洱茶汤里。普洱茶的糖类物质单糖、双糖及多糖类物质,多糖类物质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和果胶物质等,对预防和缓解糖尿病有着积极的保健作用。

滑,是普洱茶汤入口后一种湿润柔和的感觉,似丝绸般顺滑。水性醇滑是普洱茶的一大特色,这是其他茶类不具备的。这种醇滑感往往与普洱茶的贮存时间有关,陈化时间越长,醇滑感越优异,品茗时越感舒顺亲切,这往往是许多普洱茶爱好者所钟爱的。

厚,是普洱茶在口腔中的茶味饱满感。普洱茶的厚度与它质地相关,茶汤在一定强度,溶于水中物质成分较多的,在口感上比较温厚稠密,这种稠密感即是老茶客们所说的“厚”,茶味饱满的茶汤入口后有一种坦荡舒张气势,醇厚而实在。与“厚”相反的是“薄”,水性薄茶汤喝到口腔里,水质感受轻且萧条。

润,“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普洱茶之喉韵是一种喉部温润舒适、回甘和香气交织的感觉。普洱茶经陈化发酵,去掉了绿茶浓烈的青叶香和苦涩味,茶性变得温润饱满,入口无刺激感,喉韵润化,丝滑舒顺,许多人都因此而爱上普洱茶。一般乔木老树的普洱茶,经过适当陈化后,都能达到“喉吻润,破孤闷”的润化境界。

品普洱茶的滋味,关键要静心品茗。也许您总是忙,忙里偷闲吧,静心品茗的时候,能品到一份怡然自得的好心情。

鉴别普洱茶汤的滋味


对一般茶而言,喝茶都喝个鲜,当年的新茶,滋味、香气和品韵都是品饮者最为认同的。普洱茶却喝个“陈”,而且“越陈越香”。常有初喝普洱茶的朋友问:何谓“越陈越香”?这“越陈越香”的滋味因何生?

普洱茶从盲从到个性化需求的时期

茶汤的滋味在很大程度上受化学成分的影响。普洱茶采用云南特产大叶种晒青毛茶经陈化后发酵而制成,多年的陈放,使普洱茶的成分不断转化,茶中的啡咖碱和儿茶素含量减少,茶黄素、茶红素氧化聚合,因此普洱茶茶性温和,口感温润、甘滑、醇厚、陈香。

甘,茶多半先苦后甘,但普洱茶中却有不苦而甘的好茶。普洱茶属大叶种茶,成分相对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而糖分仍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在普洱茶汤里。普洱茶的糖类物质单糖、双糖及多糖类物质,多糖类物质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和果胶物质等,对预防和缓解糖尿病有着积极的保健作用。

滑,是普洱茶汤入口后一种湿润柔和的感觉,似丝绸般顺滑。水性醇滑是普洱茶的一大特色,这是其他茶类不具备的。这种醇滑感往往与普洱茶的贮存时间有关,陈化时间越长,醇滑感越优异,品茗时越感舒顺亲切,这往往是许多普洱茶爱好者所钟爱的。

厚,是普洱茶在口腔中的茶味饱满感。普洱茶的厚度与它质地相关,茶汤在一定强度,溶于水中物质成分较多的,在口感上比较温厚稠密,这种稠密感即是老茶客们所说的“厚”,茶味饱满的茶汤入口后有一种坦荡舒张气势,醇厚而实在。与“厚”相反的是“薄”,水性薄茶汤喝到口腔里,水质感受轻且萧条。

润,“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普洱茶之喉韵是一种喉部温润舒适、回甘和香气交织的感觉。普洱茶经陈化发酵,去掉了绿茶浓烈的青叶香和苦涩味,茶性变得温润饱满,入口无刺激感,喉韵润化,丝滑舒顺,许多人都因此而爱上普洱茶。一般乔木老树的普洱茶,经过适当陈化后,都能达到“喉吻润,破孤闷”的润化境界。

普洱茶的三青


云南普洱茶具有滋味醇厚,汤色红褐,陈香显着,叶底红褐的品质特点,并具有时间越久长、品质越佳和越陈越香的品质特征。喜欢喝云南普洱茶的你,是否知道普洱茶的制作方法呢?是否知道普洱茶的三青呢?下面一起了解下吧。

晒青、烘青、炒青这三个都是制普洱茶的三种制作方法,这三种加工的技术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茶品质风格。

晒青毛茶常使用锅炒杀青,杀青温度较低,叶温多在80℃以下,多酚氧化酶钝化较少,低沸点香气物质未完全消失,杀青叶透青草气,杀青程度较嫩。

烘青、炒青毛茶:锅炒、滚筒、蒸汽、热风杀青均可用,杀青温度高,叶温多在90℃以上,多酚氧化酶破坏彻底,低沸点香气物质消失,杀青叶透清香,无青草气,杀青程度较老。晒青毛茶杀青温度低,酶活性被保留,带青草气。有利于普洱茶后期“发酵”。烘青、炒青杀青温度高,酶活性破坏彻底,不利于普洱茶后期“发酵”。

普洱茶晒青原料,苦涩为首选,汤色泛黄、苦涩杂味会随时间化掉。当年春芽、春尖、春玉烫色滋味的,消费者极易鉴别;烘青、炒青茶味清爽,汤色碧绿,有糯米或板栗微香,但陈旧后出苦不出甘。

存放多年后,晒青叶色褐红,烘青、炒青叶色变黑,冲泡后晒青茶底微微皱折黑褐,而烘青、炒青的茶底则较平滑光鲜,叶底色泽非常接近红茶。

烘青和炒青在氧化和发酵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点,遇湿、遇潮、遇水就变苦。烘青和炒青与潮湿为敌,而晒青则与潮湿为友。自然陈化的生普和人工发酵的熟普都同湿热发生过联系,因而区别茶中是否混有非普洱茶烘青和炒青还有一些其它方法,除观察叶底外,对比品尝非常重要。

相信很多茶友通过上面的介绍对普洱茶的三青都有所了解了,晒青、烘青、炒青这三种加工的技术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普洱茶品质风格。只有对挑选普洱茶的知识,普洱茶的加工工艺有更深的了解,才能保证购买时能买到品质好的普洱茶。

茶的十八种滋味表现,三之苦


三之苦

缘起——

茶的内含物丰富,其作用于我们的味觉,所得的感受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常常只是简单地去对它进行整体的论断,好喝或者不好喝。然而,细致的味觉,让我们在品茶的过程里拥有着更加微妙的感受——品茶,是我们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有人喜欢苦味吗?有哦!尤其在喝茶的人群里,有一部分人独爱“茶之苦”。

我喜欢问为什么。于是得到很多回答。

有人说得含糊:“茶的味道就得苦。”是不是暗示了不苦则无趣呢?

有人说得文艺:“苦中带有熟悉的植物香,深入记忆。”有着很深的感情。

我想起有一座山头的古树茶,名字叫老曼峨。这是我所知道的最苦的茶。普洱茶里的茶风味有其特有的规律——“东柔西霸,南苦北涩”。苦的经典,也当数老曼峨了吧!甚至在普洱茶很火热的时候,还有一个品牌叫老曼峨的,着实让我吃惊不少。到底人们有多爱这“苦”味?

这个现象刷新着我们过往的概念,爱上苦,是不是也属于解放思想的一部分呢?

苦的滋味,在舌根,也许也意味着这是最底层、最基础的滋味吧。记得看过一些成功人士的访谈,有人问他们,在一路走过来的过程里,苦吗?

苦吗?

有人说:那个时候没有感觉到苦,只是心里有一个信念,就一直走了过去。

有人说:苦,但是挺了过来。

有人说:那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只是一直沉迷。

苦,从来就不是一个负面的词语。为什么就不能爱上这个苦呢?

对我而言,苦只是众多滋味里的其中一个,没有所谓的喜欢和不喜欢。苦,混合着许许多多的滋味,能变化出各种各样的风格体验。是呀,苦,只是丰富我们感觉的其中一员而已。它可以是非常精彩的。

对于苦,我吃过的东西,最苦的大概是“胆”吧。小时候有过几次吃“胆”的经历——熊胆、蛇胆、鸡胆。每次印象都很深刻。不是因为它们苦,而是因为大人们说它们苦,于是在我吞食的时候,都用谨慎的眼神盯着我看。胆据说是可以解毒的东西,长大后也渐渐看不到它的错在了。不过,我却由此深深地体会到: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苦的味道,而是大人们的眼神。

茶,苦吗?苦,不过,别有滋味。

今日课堂总结:

苦的滋味,在舌根,这是最底层、最基础的滋味。我们其实可以试着跟许多茶人一样,爱上苦味。

普洱茶的这些滋味是怎么产生的?


旅行欧洲,出发前,随身带了几块熟普,用来缓解肠胃不适和饮食油腻。把普洱带到欧洲,它就变成了一件别人的新鲜事。

欧洲人对中国茶文化知之甚少,更别说普洱茶,基本闻所未闻,只有在巴黎,云南沱茶虽然有些贵,但是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欧洲,以茶会友。不是所有的人都敢于尝新,欧洲人也这样。当他们喝到第一口普洱茶的时候,滋味连同表情都真实地反映在脸上,幸而,喝茶人对普洱一致好评。

你还记得第一口普洱的滋味吗?如果有一天,当你向外国人推荐普洱茶的时候,请抛开固有的思路和概念,回到最初的制茶工艺原理,最后再慢慢聊起,一个人或一群人,如何快乐地喝茶。

晒青杀青

普洱茶虽然制作步骤简单,但手工制茶,最重要的是细节和经验。所有的绿色植物多多少少都带有植物的原味——青味。茶叶中也不例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晒青、杀青。

看着西班牙小哥在我面前咕噜咕噜喝着刚泡好的熟茶,看来味道应该不错,他的脸上陷入回忆和思考,他告诉我,这个味道有一种干燥的青草味,和他家乡的某种植物味道很像。我立马打开手机,把茶叶的样子找给他看,他立刻心领神会。由于小哥哥是做厨师的,我便和他聊起了茶叶杀青的步骤……

普洱茶的杀青工艺有两种,铁锅式杀青和滚筒式杀青,滚筒式机器杀青普遍用于大厂制作普洱茶。手工铁锅杀青多为茶山少数民族茶农使用,普洱茶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的一种制茶步骤。普洱茶的杀青会尽可能保留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在后期存储中有更大的转化空间。

杀青是普洱茶制作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道工序。着重介绍铁锅杀青,手工铁锅杀青是茶农掌握的一门硬技术,铁锅杀青耗时耗力,杀青投鲜叶要控制在三分之二锅的面积以下,通俗地讲温度要达到鲜叶入锅吱吱地响,每分钟不少于40次左右的抖翻以防炒糊,摸梗均匀软了才能出锅,炒一锅茶大约耗时35~40分钟,期间要不停地翻炒,稍有停顿就会杀青不均匀,难度可想而知。杀青在口感中的表现很简单,杀不够青味重,杀过了汤水浑,而且有糊叶,不均匀等等,杀青的好坏在口感中表现得比较明显。

甜润发酵

在弗洛伦萨和一位加拿大教法语的老太太交流普洱茶,我提出一块尝尝温润的熟茶,这位60多岁的老太太喝完以后,一脸舒适惬意,大赞甜滑而温暖。我便告诉她,熟茶有利于降血脂,因为发酵工艺的原因,这款茶才会让你感到甜润暖胃。听到发酵二字的时候,她眼睛明亮,会意地点头聆听。

红色的茶汤,温润的口感,熟茶能“熟”,就是微生物发酵在起作用。经过渥堆发酵,茶叶里的刺激性物质转变温和,口感醇厚,“熟茶”由此而来。茶多酚是普洱茶含量较高的活性物质,是茶汤苦涩感的主要原因。发酵后,茶多酚比原本原料降低了50%~70%,转化为茶色素及一些非水溶性物质,最终熟茶茶多酚的含量在11%~17%之间,使苦涩度大大降低,刺激性和收敛性变小,茶性变得温和,入口甜润。经过医学界多年临床试验,熟茶被证实了在降血脂、血糖方面功效显著,不止口感陈香厚重,对身体健康也大有裨益。

“渥堆发酵”是形成普洱熟茶特殊品质的关键工艺,一般而言,方法是在毛茶上洒水,促进茶叶酵素作用的进行,期间也有微生物参与发酵,待茶叶转化到一定的程度后,摊开来晾干。

陈香味仓储

在巴塞罗那的时候,和一个日本人一起喝茶,当时没有买瓶装水,就用水管的自来水冲泡熟茶,就这样,日本小哥也一个劲地夸赞好茶呀好茶,连喝了三大杯。温暖顺滑的同时,日本小哥还喝出了一股陈香味。

陈香味,更为准确地来说不是一种单一的香气,而是普洱茶经过存储转化后多种令人愉悦的香气的统称,是多种芳香物质的综合作用。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所以在正确合理的存储下,普洱茶陈期越长其综合品质的提升越多。陈香作为普洱茶综合品质特征之一,能够称之为香气,必然是让人愉悦的气味。

洱茶的陈化,需要经过一个仓储存放的过程。仓储不仅是简单的茶叶存放地,发展到今天,“仓”有了更多的含义,包括普洱茶的储存环境和方法。根据自然气候环境、地理位置和技术等方面有不同的划分,普洱茶的“仓”可以分为干仓和湿仓、产区仓和销区仓、自然仓和人工干预的技术仓。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物价上涨,茶叶的价格也跟着必然增长,普洱茶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一饼普洱茶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变化,在时间中越陈越香。优质的原料、精湛的工艺、科学的仓储是形成优质普洱茶的必要条件,而仓储是普洱茶流通的重要环节。好仓储,让普洱茶更具潜力和转化空间,极大提升促进普洱茶的价值。

怎么喝普洱?好水出好茶,用软水泡茶,这是巴黎爱喝茶的人都知道的理儿。也许你已经不记得第一口普洱茶的滋味,但勇敢尝试,会给你开启一次全新的认知体验。

繁芜琐碎的日子,约仨俩挚友偶尔交契对饮,超脱物外,酣畅淋漓,重拾茶之真意。

晒青工艺对普洱茶品质滋味的影响


一般毛茶,包括红茶、绿茶、乌龙茶还有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的普洱茶,其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便是干燥,毛茶因其不同的干燥方法而分为晒青毛茶、烘青毛茶、炒青毛茶,以下是这三类毛茶在制作工艺和品质上的差别:

工艺组合

晒青毛茶

烘青毛茶

炒青毛茶

主要差别

鲜叶分级处理

同烘青、炒青

同晒青、炒青

同烘青、晒青

相同

杀青

常使用锅炒杀青,杀青温度较低,叶温多在80℃以下,多酚氧化酶钝化较少,低沸点香气物质未完全消失,杀青叶透青草气,杀青程度较嫩。 锅炒、滚筒、蒸汽、热风杀青均可用,杀青温度高,叶温多在90℃以上,多酚氧化酶破坏彻底,低沸点香气物质消失,杀青叶透清香,无青草气,杀青程度较老。 锅炒、滚筒、蒸汽、热风杀青均可用,杀青温度高,叶温多在90℃以上,多酚氧化酶破坏彻底,低沸点香气物质消失,杀青叶透清香,无青草气,杀青程度较老。 晒青毛茶杀青温度低,酶活性被保留,带青草气。有利于普洱茶后期“发酵”。烘青、炒青杀青温度高,酶活性破坏彻底,不利于普洱茶后期“发酵”。

揉捻

传统晒青采用手工揉捻,细胞破碎率较低,常在40%以下。茶汁外溢少,茶条粗壮完整,色墨绿少油润,芽叶断碎少,毛茶特别耐浸泡。 除高档细嫩名优茶外,常采用机械分两段揉捻,细胞破碎率高,在45-60%以上。茶汁多外溢,叶条紧实粗壮,芽叶断碎多,色墨绿油润,毛茶耐泡性不如晒青。 除高档细嫩名优茶外,常采用机械分两段揉捻,细胞破碎率高,在45-60%以上。茶汁多外溢,叶条紧实粗壮,芽叶断碎多,色墨绿油润,毛茶耐泡性不如晒青。 晒青毛茶采用手揉,细胞破碎率低,茶条粗松多孔,有利于普洱茶储藏、“发酵”中气体交换而加速陈化。烘青、炒青常采用机械揉捻,条心紧实,陈化慢。

干燥

揉捻后直接晒干,毛茶含水量一般在8%左右。干茶色墨绿少油润稍显枯。 忌日晒。用烘笼、烘干机等分毛火、足火两次烘干,中间经摊凉走水。也可用滚筒、锅炒机先炒而后烘。毛茶含水量4-6%,色泽墨绿油润 忌日晒。用滚筒、锅炒机等分毛火、足火两次炒干,中间经摊凉走水。也可用烘笼、烘干机先烘而后炒。毛茶含水量4-6%。色泽灰绿披霜 晒青毛茶日光干燥,干燥速度慢,生茶透“日光味”,茶汤杏黄透亮,叶底具荷香,带青气。烘青、炒青经高温干燥,毛茶汤绿、具花果香。

从以上三种毛茶的加工过程分析,制作普洱茶最好采用晒青毛茶:

首先自然萎凋的过程中,作为生命的延续,鲜叶的呼吸作用并未完全停止,因而导致鲜叶中氨基酸与香气物质的复杂变化,发酵制程则进一步对芳香物形成影响。云南传统的晒青毛茶,不经意间,其粗制过程实际含有了自然萎凋与不规则的发酵,因而比绿毛茶有更多的香气物质,可以认为香气强劲是优良晒青毛茶的标志。

其次,传统工艺的“杀青”制程中,锅温偏低会导致酶活性不能完全破坏,杀青时间较长,焖炒,因而形成红变、以及绿中透黄的叶底。但从普洱茶的角度来看,这些特性,却正是越陈越香的魅力所在。

最后,“日晒干,未经特别高温制程”。现在,有一种大家认可的观点,也有不少实验证据说明,普洱茶是微生物食品,其陈化与后发酵,都有微生物的参与,“日晒干与未经特别高温制程”,为微生物的存活打下了基础。如果毛茶经过高温烘焙,不耐高温的微生物被杀灭,肯定会影响普洱茶的后发酵。从这个因素来说,晒青茶制程中如果经历高温,或者短时间内再经历高温,比如蒸压成青饼,由于微生物的因素,对后续陈化与发酵都会有一些影响。

ps: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