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古茶山” 带你领略百年古茶树的魅力

发布时间 : 2020-09-23
百年的绿茶 古茶树的功效与作用 普洱茶古茶树

百年的绿茶。

到了贺开古茶山,才能真正领略贺开古茶山的魅力所在。

贺开古茶山位于勐海县东南部勐混镇贺开村委会,北连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区,东邻拉达勐水库,西面腑望勐混坝子,是西双版纳州迄今保存较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

古茶山包括勐混镇贺开、曼蚌2个村委会7个寨,海拔在l400—l700米之间。山峦连绵,沟谷纵横,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土地肥沃。土壤多为红壤,茶山区域植被较丰富,生长着水冬瓜树、红毛树、花皮树等杂木树和飞机草等多种植物,形成了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

古茶树古茶园连成一片,分布有树龄百年以上的栽培型的古茶园面积9700多亩,均为普洱茶种。古茶树茶叶内含物质丰富,香高馥郁,滋味浓厚。贺开村委会有9个村民小组,6个拉祜族村寨,2个傣族村寨,1个爱伲族村寨。

贺开村委会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曼迈、曼弄老寨、曼弄新村3个拉祜族寨子,土壤为黄棕壤,古茶园集中连片。古茶正投影面积为5.27平方公里,因古茶园所在山体平均坡度在30度以上,所以实际占地面积为6.030平方公里,古茶园总面积为7240亩,其中曼迈村居多为4200亩。均为普洱茶种。

古茶树平均密度一般在132株/亩左右,基部围0.82米左右,树幅约3×2.5米,树高平均在2.5米。平均单产30公斤/亩。管理上不施任何化肥、农药,仅除去茶园中的高草.在海拔1600米的曼弄新、老寨交界处生长着10多株大茶树,其中一株较大的古茶树,树型乔木,树高3.8米,树幅7.3×6.55米,基部围212厘米,树龄1300年左右,被当地人称为“茶王”。古茶树生长在村寨附近树木茂盛、阴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还有的生长于在村民房前屋后,古茶树长势旺盛,构成了一幅“林中有茶、茶在寨中”人与自然和谐的古茶园景观,极具旅游开发价值。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前往,领略贺开古茶园的独特魅力。

cy316.COM编辑推荐

【多图】螃蟹脚:百年古茶树上的寄生精灵


在云南澜沧等老茶区的古茶树上,寄生着一种叫螃蟹脚的寄生植物。它和老茶树长在一起,吸了茶树的灵气,自己也成精了。

螃蟹脚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为绿色(采摘晒干后变成棕黄色),形状像小珊瑚,带毫,如蟹足,故被当地人称为“螃蟹脚”。

冲泡出的汤色黄绿透亮,鲜时有浓郁的特殊清香,陈化后有较浓药香味儿。

螃蟹脚通常在上百年的古茶树上才能找到,因其生长极为缓慢,加之过量采摘,野生的已极为稀少。

正宗古茶树上的螃蟹脚味道清香,入口爽滑,回甘强烈,生津止渴。《中药大辞典》载:其“辛苦温,祛风,活血,除湿,止咳祛痰”。

据医学专家考证螃蟹脚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清胆利尿、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

螃蟹脚既可单独饮用,也可与普洱茶茶熟茶一起冲泡,还可以用来煲鸡汤。

不过,螃蟹脚性凉不可多喝,一般人每月饮用两次就够了。

螃蟹脚辨别

目前市面上的假螃蟹脚有两种,一种根本就是用普通的茶叶假冒,另一种则并非生长在古茶树上的正宗螃蟹脚,而是其他杂木上的寄生植物。

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古茶树上的螃蟹脚枝节较为短圆,晒干后色彩应为褐黄。而杂木树上的螃蟹脚枝节扁长,有突出条纹,色彩发绿。

螃蟹脚——百年古树普洱茶树上的寄生精灵


资讯:在云南澜沧等老茶区的古茶树上,寄生着一种叫螃蟹脚的寄生植物。它和老茶树长在一起,吸了茶树的灵气,自己也成精了。

螃蟹脚是一种寄生在古树普洱茶的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为绿色(采摘晒干后变成棕黄色),形状像小珊瑚,带毫,如蟹足,故被当地人称为“螃蟹脚”。冲泡出的汤色黄绿透亮,鲜时有浓郁的特殊清香,陈化后有较浓药香味儿。

螃蟹脚通常在上百年的古茶树才能找到,因其生长极为缓慢,加之过量采摘,野生的已极为稀少。正宗古树上的螃蟹脚味道清香,入口爽滑,回甘强烈,生津止渴。《中药大辞典》载:其“辛苦温,祛风,活血,除湿,止咳祛痰”。据医学专家考证螃蟹脚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清胆利尿、降血脂血压等功效。

螃蟹脚既可单独饮用,也可与普洱茶一起冲泡,还可以用来煲汤。不过,螃蟹脚性凉不可多喝,一般人每月饮用两次就够了。

辨别

目前市面上的假螃蟹脚有两种,一种根本就是用普通的茶叶假冒,另一种则并非生长在景迈古茶树上的正宗螃蟹脚,而是其他杂木上的寄生植物。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古茶树上的螃蟹脚枝节较为短圆,晒干后色彩应为褐黄。而杂木树上的螃蟹脚枝节扁长,有突出条纹,色彩发绿。

在普洱茶树龄百年以上,且比较有名的古茶树有哪些


普洱下面一个区九个县,一个区是指思茅区,而这九个县分别是景谷、镇沅、景东、墨江、孟连、澜沧、西盟、宁洱、江城。

我们知道茶树起源于第三纪宽叶木兰,普洱市景谷县它是唯一发现宽叶木兰化石的地方。经测定,化石距今约3540万年。如今存活在苦竹山的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0亩,散生于箐边杂树林中。

其次,则是镇沅千家寨古茶树群,千家寨有棵普洱茶树王。关于这棵大茶树,具说已有2700年的树龄了,人们称之为茶树王。

然后是景东,它也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比较有名的地方,无量山、花山芦山自然保护区,这些地方茶树随处可见,树龄800年以上,时间也很长。

墨江树龄在600—800年之间的古茶树,发现于大山梁子,它位于那哈乡阿那村格昨组,离大田十一二公里,靠近绿春县牛孔乡,这块茶地约300亩,树龄三四百年的有800棵。

邦崴过渡型古茶王,树龄1700年,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邦崴村。

孟连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孟连县勐马镇的腊福大黑山。据悉,该山最高海拔2603米,现存原始森林58万平方公里,是普洱市境内中缅边境线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其中有8万多亩的面积上分布着古茶树。而古茶树的标准是至少100年以上。

澜沧,1991年发明的澜沧邦崴古茶树是迄今全世界范畴内发明的唯一陈腐的过渡型大茶树;茶树原产地不在印度,而是在中国云南普洱市,具体坐标直指澜沧邦崴。

西盟,据考察,西盟县境内存活有古茶树共五大群落总面积19.5平方公里(28500亩),均混生在阔叶原始森林中经测量,最大的一棵古茶树树高18米,基部树围2.8米、胸经0.89米,冠幅6.5米。树形高大,树姿直立,茶树树龄待考。

宁洱,困麓山有古茶树,还有皇帝的御茶园,有条件的话,可以步行2个小时,看看演员张国立认养的一棵古茶树。

江城,境内发现最古老的一株野生古茶树。经测量计算,这株野生古茶树根径围有2.68米,长有三个岔枝,岔枝径围分别有1.06米、1米、0.64米,树高9.2米,古茶树枝叶茂盛、长势良好。

以上地区都有古茶树,而且都很有名,树龄还不低。

普洱茶区国庆古茶山:百年茶商情怀与“老字号”复兴史


普洱茶事之丰富,沿着茶马古道或可领略一番。来到“一城连三国”的江城县,再往南走,这条千年古道就出了国境。

位于边地的国庆古茶山,孕育出的茶事文化景观,神秘且充满智慧。不仅有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的烤茶习俗、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茶礼仪式,以及融入当地茶人心中的百年茶商情怀。更特别的是这里有一种极为少见的制茶饮茶传统:帕卡茶。

“这是哈尼土话,帕是老,卡是茶,也就是用老叶子做茶,滋味和工艺都蕴藏着智慧。”江城县国庆乡田房村村民蔡国才自称是帕卡茶的第16代传人,每年冬天,正当大部分茶农开始为茶树冬耕休养时,却正是他制作帕卡茶的最佳时节。云海之中,伴着晨雾,将巴掌大的成熟叶片完整采摘。并不用摊晾、萎凋,在杀青之前放入清水中对老叶片进行烫煮软化,随后的加工环节和传统普洱茶制作并无二致。

把先辈的制茶手艺和智慧世代传承,这只是蔡国才复兴国庆古茶山“老字号”的开始。年过六旬的他,从县茶业局退休后,不但没有清闲下来,反而回到老家田房村的茶山自主创业。据蔡国才说,田房村的制茶历史可以追溯到400年前,新中国建立前,这里的田房古茶、田房上号等老字号茶庄名扬海外,而今被历史尘埃掩盖不为人知,这成为蔡国才心中割舍不下的牵挂。如今,他在田房村承包了200亩茶地,建起了“阿卡庄园”和茶叶初制所,要让古茶山重现昔日繁华的初心正愈发坚毅。

江城县野生型古茶树群落有1.2万亩,栽培型古茶树面积6700多亩,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国庆古茶山,主要集中在田房、么等、嘎勒、博别等几个村寨。国庆古茶山与西双版纳易武茶山同处一个山系,茶树生长环境和茶叶品质都十分相近。近年来,易武茶颇受市场追捧,价格水涨船高,一公斤动辄好几千元,这带动了国庆古茶山越来越多以茶为生的专业茶农,甚至出现了一些家家户户种茶制茶的特色村寨。

“保护古茶树、守护古村落,成了每个村民的共识。”国庆乡博别寨是一个86户人家的彝族村寨,每间土掌房的屋顶都增建了晒场用于普洱茶晒青,这个有2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还曾因盛产茶叶,村子一度被改名为“茶新”,如今又重现茶业繁盛景象。村民吴会珍每年制作100公斤左右的春茶,其中树龄在百年以上、根部周长超过50厘米的大树茶,每公斤价格超过了300元,茶叶成了她家最主要的收入

同为百年茶树 不同价值


今天刚好见到中央电视台七频道播放有关潮州功夫茶——凤凰单丛。凤凰单丛,个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就品饮过其特有香型韵底,传统制程的凤凰单丛香带蜜韵,香广韵深而唇齿留香。一直到九十年代初,凤凰单丛一直是个人每年品鉴茶品之一。

而后,所有单丛制程偏向轻发酵、轻烘焙之后,才放弃追寻,转而以普洱茶为主。这样的品茶历程,几乎是所有老茶客的痛,一开始都是不得已才转向普洱茶,因为无茶可喝。看着电视一开始就以价格切入主题,明显的……广告意图,这样的手法让影片文化价值削弱不少。虽然影片中拍摄出典型潮汕茶区的风貌,茶农制茶时的辛苦,也点缀出一些潮汕功夫茶的历史与特点,然而,从头到尾所贯穿的,都是茶商与茶农间的买卖、价格,看起来真有些不习惯。

其中,有一段会令普洱茶茶农与厂家感慨的,仍然是价格。影片中提及某茶农拥有一棵“通天香”,茶农与茶商的对话中,说明大约六百年以上树龄,每市斤人民币45000元。是因为树龄六百年以上?是因为数量稀少而珍贵?还是真的好喝,所以值45000元?树龄与数量稀少,我想这不是真懂茶的人所追求。质优可达此价?!这就无法评论,个人喜好没有对错。如果说是因为树龄老……那可真的让云南茶树哭笑不得了,云南茶树树龄数百上千年比比皆是,去年一公斤1200元就已经被国人骂翻了,何况是45000元一市斤呢!普洱茶价格之错,错在涨幅不合理,而不是价格问题。还有,怪就怪云南茶树……生错地方了吧!

在南糯山和布朗山之间,还有3000亩上百年的帕真古茶树


早就听说勐海县格朗和乡帕真村的茶好,却一直没有机会品尝。近日,因为好友的侄儿结婚,记者终于有机会尝到了帕真村的茶。

帕真村地处南糯山和布朗山之间,海拔1200至2000米,年降雨量1500毫米。帕真村的古茶树种植于唐宋时期,至今还存留着3000亩上百年古茶树。这里的茶树自然生长,枝繁叶茂。

“在帕真柔软的风声里,我甘愿是一片茶叶。”村里的年轻人三大当兵回来后放弃了在银行的工作,回到帕真村开起了茶庄,还加入了中国骑者联盟,经常带着全国各地的摩托车骑行爱好者徜徉古茶园。他在家里开设骑行驿站,经常烹饪鲜花宴、茶叶宴、竹筒宴招待各方朋友,自家酿造茶籽酒、橄榄酒、桑果酒、石斛酒等各种果酒,忙得不亦乐乎。他说:“我们帕真人爱茶、惜茶、做茶,把千亩古茶园打整得跟脸一样干净,再过几天,古树就要开摘了。帕真村和老班章是邻居,我们的茶没有那么霸气,却平和温顺、耐泡回甘好,茶气携着山野花香、蜜香、果香,细品韵味无穷,因为生态好,茶品质自然好,近年来基本供不应求。”

从山上回来,84岁的啊批(奶奶)在阳台一边编织茶包一边招呼我们饮茶,让我想起小时候等我放学的奶奶。木梯上可爱的小孩含羞迎接,圆圆的笑脸像帕真的茶籽……

我看见,帕真茶的春天,来了!

古茶树之谜七|古茶树长寿的意义


我们之所以关注古茶树的长寿现象,其实与这些植物内含的天然药物有关。很多长寿植物都兼有药用植物的特性,如人参、红杉树、银杏树等等。药用植物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在于其中的有效成分,但植物中天然活性成分往往含量又是很低的,如紫衫醇、三尖杉酯碱、喜树碱、人参皂苷RH2等,含量在万分之几或更低。由于它们是天然产物,结构异常复杂,合成也相当困难。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生物医学开始尝试天然药物的生物转化技术,即用植物细胞培养体系、微生物或酶等生物体系对天然活性化合成物进行合成或结构修饰。在天然药物的微生物转化、天然药物的酶活性物转化、天然药物的植物细胞生物转化三个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正因为有了这些技术突破,生物科学家才从红杉树中发现了独特抗肿瘤活性的二萜类成分,又因其新颖的骨架将其命名紫衫醇。成为全球最著名抗瘤药物之一。

还有喜树碱的发现。美国化学家Wall和Wani等人与1966年从特有的乔木植物喜树(珙桐科Nyssacea乔木)中分离出具有较强的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生物碱成分,应用于治疗肝癌、胃癌和白血病等。

因此,国际生物学界普遍认为,长寿型的植物一定存在一个或多个珍贵活性药用成分。长寿首先

古茶树应归谁管?茶山保护工作的尴尬


古树茶是普洱茶的灵魂,未来普洱茶想要让更多的消费者认可,小产区是一种必然。这就像葡萄酒,若没有庄园的存在,葡萄酒也很难风靡世界。

普洱茶小产区的核心就是古树茶,从老班章到冰岛,再从易武到困鹿山,越来越多的小产区进入众人的视野,但目前古树茶品质正在下滑,越是名产区越是如此。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过度采摘。

云南普洱茶产区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土地是国家的,茶树属于茶农。所有的古茶树都是茶农的先祖们种下的,所以大部分的古茶树都属于个人。但古茶树又是所有人共同的财富,一棵古茶树的死亡,受损失的不仅仅是茶农。

在古茶树保护的问题上一直是很尴尬的事情。政府能做的是规范茶山以及解决植被被破坏的问题。比如去年勐海地区的“摘牌行动”。具体到某一家人某一棵茶树就很无奈,再进一步说就是茶树被采摘到何种程度,政府是无权过问的。就算茶树枯死可以追责,那也无济于事。

以前古茶树分布面积广,古茶树数量多,没有多少人将古茶树当回事。甚至在普洱茶刚刚兴起的年月,还有茶农将成片成片的古茶园毁掉,改种台地茶。至于更早的时候,云南种植橡胶异常火爆,被毁掉的古茶园更多。

现在古树茶价格起飞,茶农开始重视古茶树,但更多的是将其看做是发财树。能赚多少赚多少,多会采死多会算完,有这样心态的茶农不在少数。现在云南茶山已经演变成古茶树的保护全靠茶农自律,而大部分茶农又不知道该如何保护古茶树资源的情况。

茶王是一种荣耀,但茶王更是一种诅咒。一棵茶树成为茶王后,虽然会有围栏将其保护起来。但无法阻止茶客尝鲜的心,更无法阻止为了利益疯狂采摘的茶农。君不见老班章村两棵茶王树接近采死的边缘。

2017年会是普洱茶市场调整的一年,除了关注毛茶的品质与价格,当下完全有必要将古树茶的保护纳入计划。市场终有火爆时,有了市场没了原料,那才是悔之晚矣。

野生古茶树与栽培古茶树的区别


野生古茶树

临沧地区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绵延200公里,在海拔1050至2750米范围内9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次生中,都有野生茶树分布。在双江县勐库帮骂雪山、沧源县糯良大黑山、单甲大黑山、凤庆县山顶塘大山、临沧县发现了种群数量巨大的野生茶树群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资源为双江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地处西北大雪山中上部,海拔2200米-2750米,分布面积约12000余亩,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

栽培古茶树

临沧地区驯化栽培茶树,史料记载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凤庆县、双江县、沧源县、云县、临沧县境内均有树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栽培型大茶树。其中典型的有凤庆香竹箐大茶树和勐库冰岛古茶园。香竹箐大茶树,位于凤庆县小湾镇华峰村香竹箐,根颈干径1.59米,株高9.3米,冠幅7×8米,是世界上现存的最粗的大茶树;冰岛古茶园,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双江勐勐土司派人引种200余粒,在冰岛培育成功150余株。2002年3月调查,现存有根颈干径0.30-0.60米古茶树1000余株,冰岛古茶园的种子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品种。

普洱古茶山巡礼:探访镇沅砍盆箐古茶山


近日,普洱市古茶山巡礼报道组一行,克服重重艰险,深入镇沅县勐大镇文况村砍盆箐古茶山探访,了解砍盆箐古树茶如何改善群众的生活,当地群众又是如何依靠茶叶脱贫致富?

山路危险

由于正值雨季,寻觅古茶山路上,大雨下个不停,泥石流灾害频发,此时传来噩讯,前方勐大镇旁的按板镇宣河村委会六道河小组因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致1人失联,进不进山让记者很是犹豫。稍作片刻休息后,看雨小点,记者继续进山寻茶。从勐大镇六况村委会出发,只有16公里的山路。此时,天下起了大雨,路边山沟里洪水滚滚,靠路边坡一面细碎泥石不时滑落。同行的资深茶人、普洱市浙江商会副会长周金生,双眼紧盯路面,小心翼翼地驾着车。

“虽然我在云南生活10多年,暴雨天气开车在颠簸的山路,还是第一次。如果带其他朋友来,会被吓着。”周金生说。

在如此险境开车寻访古茶山,让同行的普洱古邦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很兴奋,不时拿出手机“咔嚓、咔嚓”来个自拍后发到朋友圈。一路上,雨下个不停,透过茂密的思茅松,对面山一片雾蒙蒙。到一个弯度较大陡坡路段,周金生停下车,伸出头看路下洪水滔滔的河谷,看准路面后,才将车驶上坡顶。六况村委会党总支书记陈宗良开着自己的车,在前面做向导,看到后面车子停下,急忙下车走到后车前指挥。

到了砍盆箐山间,雨下得更大,大家将车驶到村小组长李要福家休息。

发现茶树

陈宗良介绍,古时候,村里的老人将山上的树木砍伐下来,掏空做成木盆使用,此地被称为“砍盆箐”。为了走出大山到外面闯荡,古人将山里的树木砍伐下来做成木船,顺溪漂流出去,也有人称为“砍船箐”。

在普洱茶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时代,藏在深山的砍盆箐古茶,在广东、昆明、普洱一些茶人中颇具一定的名气。

陈宗良说,以前文况村一个男子到景谷县,带回一些茶籽回来栽种,从那时起,村子周边的山上长出一棵棵茶树。直到1976年,云南省有关部门派技术员到砍盆箐采摘一些茶叶,带回昆明检验,发现茶品质不错、特别是古树茶值得收藏保护。

改善生活

据介绍,砍盆箐村坐落在半山腰,共9户40余人。透过朦胧雾气,记者找寻到生长在深山的一棵棵古茶树,高约5米,苍穹的枝干上,斜生出许多弯曲的穹枝,枝条上长满翠绿的叶,在雨水的滋润下,嫩绿的芽已长出。

陈宗良告诉记者,整个砍盆箐村小组,有800余亩茶山,古树茶有100余亩,目前村民保护古茶树的意识加强,由38个村民组成砍船箐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各户采摘的春茶、雨水茶和秋茶,交到合作社制作,由合作社按照市场价格收购。

据悉,2016年古树春茶卖到3000元到5000元每公斤,生态茶卖到200元到600元每公斤。因为砍盆箐古茶品质优良价格一路攀升,使农户生活得到改善。

新闻链接:砍盆箐古茶山位于普洱市镇沅县勐大镇文况村委会,海拔1910米,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常年平均气温15.8-18.1℃,土壤为赤红壤和红壤。山上有上千棵古茶树,树幅较大的有三百余棵。相传,这些古茶树是先人到此避乱求存时栽种,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茶山种植历史悠久,保存完好,不施化肥、农药、无污染,茶树品种为有性大叶群体种,古茶品质优良,汤色金黄透亮,香高味醇,当地茶农以手工制作晒青茶为主,是加工普洱茶的优质原料。

勐宋古茶山


勐宋古茶山位于勐海县勐宋乡境内,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勐宋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从勐宋保塘村留下的几十亩特大型古茶树来分析,勐宋山区少数民族种茶的历史与南糯山少数民族种茶的历史一样悠久。

勐宋古茶园大多为拉祜族所种,古茶园附近都有拉祜族古寨。清光绪年间已有汉人进入勐宋保塘、南本定居,做茶叶买卖。民国20年有从勐腊易武迁来的汉人陈玺、陈碧在勐宋曼迈开茶庄做紧茶。1941年佛海茶厂曾在勐宋建过茶叶初制所,设过茶叶收购站,范和钧还派人向勐宋私人茶庄老板陈玺收购紧茶,至上个世纪40年代勐宋古茶园面积还很大。古茶园至少还有五千亩以上。

勐宋如今保存下来的古茶园还有三千多亩,主要分布在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大曼吕、腊卡等寨子。保塘离乡政府约10公里,是勐宋乡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古茶村。

保塘新寨是一个因茶而衍生的寨子,全寨90%为汉族。说是新寨,但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清光绪年间汉人来这里建寨定居无疑是奔茶而来,保塘新寨的汉族村民说,他们的祖上来这里时,这里已有大茶园,他们来保塘有六七代了。

离新寨1公里便是保塘旧寨,旧寨是拉祜族寨,现仅有20多户人家,寨子仅靠古茶园,旧寨古茶园与新寨古茶园连为一体,面积一千多亩,茶树很密,大至两人合抱,小至碗口粗,年代不一,看上去如一天然古茶历史博物馆。勐宋最大最老的古茶树都集中在这里。树围超过150公分的大茶树就有10多棵,最大的茶王树高达10多公尺,围径已有210公分。

与保塘相似的还有南本,南本也有大面积古茶园,南本原为拉祜族寨,清末汉人迁入南本,汉人定居南本自然也是为茶而来。

另一个大茶村坝檬,分新寨、老寨。老寨为哈尼族村,新寨为拉祜族寨。两寨隔一山沟对望。坝檬背后便是西双版纳的最高峰,海拔2240公尺的滑竹梁子。站在滑竹梁子峰顶可将勐海的七个茶山尽收眼底,坝檬新寨、老寨都有零星古茶树,大面积的古茶树则在滑竹梁子的山腰上,人们习惯将那片古茶园称为滑竹梁子大茶园。

熟悉勐海茶的人都知道一个茶名,腊卡茶。腊卡茶历来是勐宋价格最高的茶,腊卡茶在勐海的名气可以和南糯山、班章茶比肩。腊卡茶产自大曼吕的腊卡寨,腊卡寨离大曼吕盆地还有5公里,位于勐宋乡与勐往乡交界处,是个拉祜族寨。腊卡拉祜人做的竹筒茶在清代就闻名遐迩,过去每年都要贡给车里宣慰。1981年时任勐海茶厂厂长的唐庆阳先生为了发掘恢复西双版纳的传统茶品,深入勐宋山区的腊卡寨考察,将腊卡竹筒茶重新发掘、整理、制作出来,并取名为“竹筒香”,使腊卡竹筒茶得以重新展颜、扬名。喝过腊卡竹筒茶的人都称赞它香气悠长,兰香中带有竹香,韵味独特。腊卡竹筒茶特有的香韵的确是腊卡独有,或许真是腊卡山水灵美,土地神奇所致。腊卡是古茶村,但留下的古茶园已不多,仅存三四百亩。新茶园也不到五百亩,因腊卡茶产量不多,身价更高,市场上不易买到腊卡茶。

勐宋乡是勐海县的重点产茶区,不仅古茶园多,新茶园也有近3万亩,走进勐宋无论看哪座山、哪条梁都有茶园。上个世纪70年代,勐宋乡便是云南省茶科所良种茶叶和新式茶园重点推广区、示范区。

一片片老茶园,一山山新茶园覆盖着勐宋,有历史文化的积淀,有现代科技的支撑,勐宋人自信、自豪。至2006年已有20多家茶厂在勐宋设点收茶,有茶园的勐宋人挣钱容易,一村接一村地步入小康。

蛮砖古茶山


蛮砖茶山东接易武,北连倚邦,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清代有茶园万亩以上,从磨者河边到曼林山顶,六十公里路沟沟壑壑都是茶。

曼林、曼庄、曼迁、八总寨过去都是大茶村,茶园众多,茶叶年产茶量都在2000担以上。

其中,曼林寨和曼庄村,过去是蛮砖茶山两个比较有名的村寨,曼林寨是蛮砖茶山茶园最多的寨,曼庄村是蛮砖茶山的中心大寨和人口最多的村。时至今日,曼林的古茶园仍然保存较多。

曼林寨在蛮砖茶山的山顶,海拔1700米,是一个景色宜人的山寨。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山顶出于云海之上,宛如小岛,寨子头有小溪,清流激湍,叮咚泉水声,让人心旷神怡。

曼林在普洱府置建以前已有汉人迁入定居,明朝末年李定国部队最后在勐腊抗清失败后,便有少数将士留在曼林,曼林山下是勐仑坝,六大茶山改土归流后,清政府在曼林驻过兵,设过汛站(类似兵站)。

清代,曼林的茶由思茅和宣威的马帮来驮,据说清朝末年,宣威人浦在廷还到曼林驮过茶,后来,他成为了闻名遐迩的宣威火腿大老板。

民国年间,曼林茶大多由易武的杨安元收购,他是易武的茶商,在曼林、易武都有家室,他把曼林的散茶卖给易武的茶号。

从曼林往北走是攸乐山,往南走三个小时便到曼庄,曼林到曼庄一百多年前有一条很宽的路,是马帮驮茶的道路。

蛮砖茶山史话最多的当属曼庄村,甚至蛮砖茶山的兴衰都与曼庄村有直接的关系,从明朝末年到清朝末年,曼庄一直都是蛮砖茶山的茶叶集散地和中心大镇。

曼庄村现存有一块十分重要的大碑,记载着清乾隆六年曼庄人修关帝庙的情况,从这块碑上可知,乾隆初年曼庄大寨的住户至少为三百户,每户都为修庙捐钱。

曼庄的这块石碑是古六大茶山目前保存下来的所有石碑中最古老的,碑上刻着“蛮砖为六大茶山之一”的文字,这块碑上关于六大茶山地名的记载,比清人檀萃所撰的《滇海虞衡志》中关于六大茶山地名的记载,早了57年。

曼庄人在民国以前都是以茶为生,粮田开垦较少,自抗战爆发后茶业衰退,住户有减无增,时至今日,曼庄只有20余户人家,几乎都是曾经在蛮砖兴盛的丰家、卫家、权家后人。

他们舍不得抛弃祖先辛苦经营的事业离开故土,心中充满了对茶叶未来的美好向往。

如今,蛮砖茶山正在后生的传承下逐渐兴起,曼庄村也拂去了愁容,正在重新展示他的千年古韵和崭新面貌。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冷门古茶山” 带你领略百年古茶树的魅力》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百年的绿茶”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