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茶叶外销不得不说的四个港埠

发布时间 : 2020-09-29
白茶四个等级 冲泡熟普洱的四个步骤 红茶的四个副作用

白茶四个等级。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近现代中国茶叶外销不得不说的四个港埠”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近现代中国茶叶外销不得不说的四个港埠”相关知识!

中国近现代(1840-1949)茶叶外销,经历了从独步天下的辉煌到硝烟中的衰落这样一个过程。据史料记载,早在1840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就达到了1.9万吨,虽然1843年减少为0.81万吨,但随后逐渐增加,在1860年时增加到5.51万吨,1870年增加到10万吨,而在1886年更是达到了13.41万吨,为历史高点。中国茶叶外销超过1886年这一数量的时候,已是将近100年之后的1984年,这一年,外销数量为14.53万吨。

在自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和现代共一百来年时间里,中国茶叶外销,不得不说四个港埠,那就是:广州、福州、上海和汉口。

中国茶虽然自17世纪即逐渐输入欧洲,但输出量的大幅增长,则是在1842年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之后。外国商人纷纷来各港埠从事购茶事宜,展开激烈的购茶竞争。

虽然陆续开放通商港埠,但就茶叶贸易而言,却基本上是集中于广州、福州、上海和汉口这四个港埠。在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这段中国茶独占国际市场200来年的时间内,它们先后成为中国外销茶叶贸易的中心,在中国茶叶贸易史上留下了深重的印记。

广州茶叶贸易主要活跃时期:17世纪末期-1840年代。

1637年,英东印度公司第一次运载华茶回国。

1686年,广东的洋行制度创建。

1757年,清政府限定广州一口通商,茶叶集中在此出口,广州成为当时茶叶出口贸易中心。

1840年代,广州港茶输出量占全国总输出量的60%以上。

1852年以后,太平天国阻断茶产区与广州的通路,使得中国中部茶转运上海,福建茶则由福州输出,广州茶输出量骤减。

上海开港之后,即逐渐取代广州的地位。

上海茶叶贸易主要活跃时期:1840年代-1870年代。

1842年的《南京条约》是上海对外贸易之始。

1850年代初期,因太平军阻碍内地交通,两湖茶外销逐渐由广东移至上海。

1851年,上海茶输出量占全国的46.5%,1852年上升为61.8%,以后至1859年止,一直都占45%以上。

1860年代以后,因其转运对象的多元化,所以在失去英美市场之后仍能以砖茶转运俄国而维持其输出茶转口港的位置。

福州茶叶贸易主要活跃时期:1850年代-1890年代。

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福州,1844年福州开始正式开放通商。此后九年间贸易萧条,英美资本大多集中于上海。

福州商务的否极泰来是在1853年。因太平军兴起导致福建茶无法运到广东或上海,故在1853年之后福建茶即由福州输出。

1855年以后福州崛起,茶输出量一直占全国的30%以上。

1859年,福州出口茶叶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2%,居第一位。

在1860年代到1870年代后半期为福建茶之黄金时代,输出量高达中国总输出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1865年以后,因重量轻质的心态导致中国茶品质开始降低,同时又因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促使茶价下降,又有印度茶、日本茶等的国际竞争,导致中国茶逐渐丧失英国市场,福州港在1876年以后逐渐失去其往昔盛况。

汉口茶叶贸易主要活跃时期:1860年代-20世纪初。

1858年《天津条约》开放汉口为通商口岸。

1860年代,汉口开港之后,其绝佳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世界最佳贸易港之一。

1865年以降,汉口发展成活跃的茶叶贸易港,与上海、福州鼎足而立。

1870年代以后,由于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安全性高的轮船取代帆船成为外销运茶工具,航行长江的江轮大为增加,汉口的直接输出亦因此增加。

1872年,中国茶市全供给量的2/3由汉口输出。

1880年代-20世纪初期,因砖茶一枝独秀,汉口活跃景象犹存。

茶文化精选阅读

不得不看的茶道礼节规则


饮茶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各人都风俗以茶待客,而且形成了响应的饮茶礼节。下面就为各人说说中国的茶道礼节端正,必然要来看哦。

茶道礼节端正

1、茶具要洁净

家里来宾来访,先让坐,后备茶。冲沏茶前,必然要把茶具洗濯干净。洗濯干净后最好再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是礼诚待客最根基的礼节端正。

2、茶水浓度要适当

沏茶,茶叶用量要恰当,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中国十大名茶,茶味过浓;茶叶太少,泡出的茶没有味道。沏茶前,不妨先问问来宾的饮茶风俗,再按照客人的口胃浓淡风俗冲泡。

3、茶满欺客,七分茶三分情

鄙谚有说:七分茶三分情,茶满欺客。倒茶给来宾,茶叶知识,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以倒七分满为宜,留下三分情面给客人是礼法。

4、端茶要得法

中国的传统风俗是只要两手健全,都必需用双手给客人端茶。另外,双手端茶也要有考究,有杯耳的茶杯,一样平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5、添茶要实时

要时候存眷客人的杯子,必要添茶时,要义无反顾实时去添茶。添茶时,必需先给客人添茶,最后再给本身添。

上述内容就是茶道礼节端正的相干讲解,但愿能对各人有效。

茶叶入门,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最近很多人在后台留言都表示,自己对茶非常感兴趣,但是又不太会挑选茶叶,去买茶又怕被骗,所以我们特别针对有这种需求的茶友开设了科普专栏,今天呢就先从茶的基础知识讲起,看看自己究竟想喝哪种茶。

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绿茶、红茶、普洱茶、铁观音、大红袍这些名字,但是这些其实并不能一概而论,绿茶和红茶是茶类的一种,普洱茶、铁观音、大红袍都是茶类中的一个品种。

▲绿茶

和国外只偏爱红茶不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的茶叶通过制作工艺的不同,区分出了六种,分别是: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和黑茶。

绿茶是完全不发酵的茶,龙井、碧螺春、蒙顶甘露等都属于绿茶。绿茶在制作时将鲜叶先高温杀青,保持茶叶的绿色,然后经由揉捻、干燥制成。

▲白茶

白茶对于不喝茶的人而言可能比较陌生,但其实白毫银针、白牡丹都属于白茶。白茶是轻微发酵的茶,中国十大名茶,即采摘后不经过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

黄茶同样是轻微发酵的茶,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像我们熟知的君山银针,霍山黄芽,蒙顶甘露等等,都属于黄茶。

▲黄茶

青茶是半发酵的茶,中国十大名茶,武夷岩茶、铁观音、凤凰单枞和大红袍都属于青茶。说到青茶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不过说到它的另外一个名字——乌龙茶,大家应该就对它熟悉了。乌龙茶结合了红茶和绿茶的做法,所以也同时兼具了红茶浓醇和绿茶清香的特点。

乌龙茶的主要制作程序有晾青、摇青、杀青、包揉、揉捻、烘锫这六个步骤。摇青即茶叶经过摇动后擦伤叶缘,叶缘细胞被破坏导致轻度氧化,使茶叶边缘变成红色。这一步也是形成乌龙茶“绿叶镶红边”特点的关键。

▲青茶(上)和红茶(下)

红茶应该比较为大家所熟知,像祁门红茶、金骏眉、正山小种都为红茶,同时正山小种也是由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红茶是全发酵的茶,基本制作工艺过程是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

而黑茶是最特别的一种,属于后发酵茶,像普洱茶、茯茶、六堡茶都属于黑茶。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对于黑茶而言,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黑茶渥堆应有适宜的条件,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和相对湿度都要相对适宜。

▲黑茶

我们说了这么久的发酵,可能有些茶友还是有点迷惑发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实发酵就是茶在特定的环境下放置,使茶叶内部产生一系列氧化、水解的反应的过程。就如同家里蒸馒头的时候,会先将面团在用水浸湿的布下面放置几个小时,这个过程就是发酵。

那么在分清这六大茶类之后,相信很多茶友也在考虑自己要喝哪种茶,又要如何挑选和辨别自己是否买到了真正的好茶。那么我们下一期就来讲讲每类茶叶如何进行挑选。或者其他茶友有什么想要了解的茶知识,以及技巧,都可以在后台或者文章下方留言哦!

中国茶叶加工方法的形成与演变四个阶段


中国茶叶加工方法的形成与演变阶段

第一阶段

从鲜叶晒干到加工成饼茶、团茶

在神农时代,古人开始咀嚼鲜叶,后又用鲜叶煮做羹饮,饮用或解百草之毒。如《晋书》中记载:“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就把鲜叶晒干后像中药一样贮藏、利用。到了三国时期,人们开始将茶叶制成茶饼,饮用时碾碎煮饮,这就是制茶的开始。后来饼茶发展成团茶,使茶叶从解毒、饮用发展成为饮料。

第二阶段

从蒸青到炒青

1.蒸青绿茶。大约在唐代末年,人们创制了蒸青绿茶。这种蒸青绿茶蒸后直接烘干,使茶的香味和内含成分完整地保存下来。

2.炒青绿茶。到了明代,人们在蒸青绿茶的基础上创制了炒青绿茶。以后饼茶、团茶被逐渐淘汰,形成了今天的炒青绿茶。

第三阶段

从茶条到碎茶、速溶茶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红碎茶,这是我国茶叶加工的一次重大变革,把原产于中国的、统治全球的条茶变革成了碎茶。20世纪70年代后速溶茶加工制作技术发展更快,从单一的红茶速溶茶发展到绿茶速溶茶、乌龙茶速溶茶等。目前,我国生产的速溶茶主要有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等。根据产品的速溶度可分为热溶型和冷溶型。

第四阶段

变茶为“水”,进入现代饮料家族

新兴的食品企业、饮料企业开始涉足于茶水饮料的研究与开发生产。可以预计,在今后的几年内,茶水饮料市场将会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古老的茶叶将因此而得到新生。

饮茶时不得不知的茶礼


茶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由茶树植物叶或芽制作的饮品。每当疲倦的时候,喝上一杯茶往往就会精神振作起来。这是因为茶中所含的茶素和茶单宁能使中枢神经兴奋,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从而消除身体疲劳。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了一些饮茶时不得不知的茶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饮茶时不得不知的茶礼: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闻名,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可是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要解开这道咒语,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于是,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语解开了,茶具恢复原样。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第一次茶水称为“琛瓯洗尘”。如今,“琛瓯洗尘”是“十八道功夫茶”中的一道,后人用得更多的是“洗尘”二字,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比如,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饮。 日本有茶道,其实它起源于中国。茶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中国的“功夫茶”,便是茶道的一种,有严格的操作程序。

嗅茶。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温壶。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入“茶船”一种紫砂茶盘。

装茶。用茶匙向空壶中装入茶叶,通常装大半壶。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肴。倒水、续水粗看似乎是比较简单的,但却是体现对宾客文明礼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对倒水、续水有其具体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服务员为宾客倒水、续水时,须先敲门,经同意后才能进入客房、会客室或会议室。右手拿暖瓶,暖瓶提手归向把手一边,左手带小毛巾。往高杯中倒水、续水,应用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夹住高杯盖上的小圆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把,从桌上端下茶杯,腿一前一后,侧身把水倒入杯中。

中国饮茶方法的四个阶段


我国有数千年的饮茶史,人们的饮茶方法随着制茶技术和饮茶实践的发展进步,有过四次较大的演变。

第一个阶段:煎饮法

当我们的祖先还处在原始部落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常常食不果腹。当他们发现茶树的叶子无毒能食的时候,采食茶叶纯粹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不是去享受茶叶的色、香、味,所以还不能算饮茶。而当人们发现,茶不仅能祛热解渴,而且能兴奋精神、能医治多种疾病时,茶开始从食粮中分离出来。煎茶汁治病,是饮茶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里,茶是药。当时茶叶产量少,也常作为祭祀用品。

第二个阶段:羹饮法

从先秦至两汉,茶从药物转变为饮料。当时的饮用方法,正象郭璞在《尔雅》注中所说的那样:茶可煮作羹饮;也就是说,煮茶时,还要加粟米及调味的作料,煮做粥状。至唐代,还多用这种饮用方法。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多在唐代接受饮茶的习惯,故他们至今仍习惯于在茶汁中加其它食品。

第三个阶段:研碎冲饮法

此法早在三国时代就已山现了,唐代开始流行,盛于宋。三国时代魏国的张揖在《广雅》中记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迹,捣未,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笔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这里说得很明确,当时采下的茶叶,要先制饼,饮时再捣未、冲沸水。这同今天饮砖茶的方法是一样的,应该说是冲饮法的祖宗。但这时以汤冲制的茶,仍要加愈、姜、桔子之类拌和,可以看出从羹饮法向冲饮法过渡的痕迹。唐代中叶以前,陆羽己明确反对在茶中加其它香调料,强调品茶应品茶的本味。说明当时的饮茶方法也正处在变革之中。纯用茶叶冲泡,被唐人称为清茗。饮过清茗,再咀嚼茶叶,细品其味,能获得极大的享受。宋人以饮冲泡(淹茶)的清茗为主,羹饮法除边远地之外,己很少见到。第四个阶段:泡饮法

饮茶的第四个阶段,可叫做全叶冲泡法。

此法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以来。唐代发明蒸青制茶法,专采春天的嫩芽,经过蒸焙之后,制成散茶,饮用时用全叶冲泡。这是茶在饮用上又一进步。散茶品质极佳,饮之宜人,引起饮者的极大兴趣。为了辨别茶质的优劣,当时已形成了审评茶叶色香味的一整套方法。宋代研碎冲饮法和全叶冲泡法并存。至明代,制茶方法以制散茶为主,饮用方法也基本上以全叶冲泡为主。这同今天大多数人的饮茶方法是一样的。

目前开始的速溶茶、茶饮料等饮用方式也许正是新兴茶饮法的开端。

近现代茶学历史


在古代,我国茶业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传子、师教徒的狭隘、封闭式的方法。只是到了近代,茶业教育才有了洋学堂,接受教育的人逐渐多了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茶业教育更有了新的发展。

1.近代茶学教学的涎生

20世纪初,为振兴华茶,茶界中不少有识之士,呼吁要培养我国的茶叶专业人才。

1909年湖北省成立茶业讲习所,所址在羊楼洞茶业示范场。1910年四川省盐茶道尹在灌县创办通省茶业讲习所,后迁成都,并改名为四川省立高等茶叶学校,学制3年,共毕业18个班,造就了一批人才。该校于1935年停办。1916年湖南省建设厅在长沙岳麓山开设湖南茶业讲习所,1920年因岳麓山非产茶中心,且茶园面积甚小,制茶设备阙如,于是迁往安化小淹,旋又迁至黄沙街,并改称茶业学校。1918年安徽省在屯溪建立茶务讲习所,学制2年,专业课设置有茶树栽培、制茶法、茶业经营等。1923年云南省设立了茶务讲习所。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农商部门从茶叶生产需要出发,也举办过一些训练班或讲习所。1935年全国经济委员会农业处在安徽祁门开设训练班,招收初中学生,毕业后派去指导茶农合作事业。1936年上海商品检验局产地检验处举办茶业训练班,招收高中学生进行培训。同年,福建省政府在福安设立初级茶业职业学校,在1937年扩招了高中文化程度的一个班,1938年该校并入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938年贸易委员会富华公司在香港开设茶业训练班,招收高中程度人员进行短期训练,翌年被派往东南各茶区,协助茶叶统购、统销。在此期间,浙江、湖南、安徽都开设了茶叶技术培训班。这些训练班开设的课程有茶树栽培、茶叶制造、茶树病虫害、茶业经济等,并去试验场、实验厂实习和到茶区调查,培养了一批茶业人才。学员毕业后,大部分从事茶叶生产、教育和科研工作。1940年中国茶叶公司又设高中级业务人员技术训练班,由此为契机,与上海复旦大学商议,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茶业系科。

复旦大学设立茶叶系、茶叶专修科,是中国茶业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发展中国茶业高等教育、培养、造就、积蓄人才和振兴中国茶业,都有着很大、很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中山大学在早年也成立过茶蔗部。中山大学农学院原由广东农林试验场及农林讲习所演进为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再由农专归并为广东大学,成为广东大学农科。1926年改为中山大学农科,1931年改称中大农学院。1936年全部迁进石牌。鉴于茶蔗在南中国农业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成立茶蔗部,设有茶蔗研究所及茶作蔗作两学科,目的一是积极从事试验研究,以发展广东茶蔗生产;二是培育人才,训练干部,发展茶蔗事业。

另外,在复旦大学设置茶科前后,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金陵大学、中山大学等都在农学院开设过特作或茶作的课程。1940年秋英士大学还办了特产专修科,内设茶业专修班,课程内容进一步得到了充实。

2.现代茶学教学的发展

50年代前,我国的茶业教育岌岌可危。

50年代以来,我国茶叶生产得到复苏,茶业教育也受到高度重视。为普及茶叶生产技术,各业务部门举办了各类训练班,如华东农林部委托复旦大学培训茶叶干部,第一届为期二年,所有入学资格、手续和学习办法,和该校原有的茶叶专修科完全相同;中国茶业公司举办制茶干部训练班,历时一个半月,学员达200余人。

1950年秋,上海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开始招生。学生在两年中必修科目有社会发展史、国文、英文、化学、普通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害、植物虫害、土壤学、肥料学、茶叶概论、遗传育种、生物统计及田间技术、茶树栽培、茶叶制造、茶叶检验、茶叶化学、茶业经济及茶业机械等。专业课程由陈椽、庄晚芳主讲。

1950年中国茶业公司中南区公司与武汉大学农学院合办茶业专修科,培养新型茶业人才,招收学生54人。武大农学院各系教授兼任各科课程,还有冯绍裘等一批学者专门讲授。武大茶业专修科学制二年,必修课程20门。

1951年11月,西南贸易部为培养西南地区贸易干部,在重庆曾家岩求精商学院旧址,设立贸易专科学校,其中有茶科,用来培养茶叶贸易人才。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1952年,国家对各地区的大专院校系科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茶业系科的分布和配置更加合理,资料、装备、师资更加充实,初步形成了我国茶业教育现代化体系的基础。

1952年,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调整到安徽芜湖的安徽大学农学院。1954年2月安徽农学院独立建院,同年7月迁至合肥,1956年恢复四年制的本科,全国招生。王泽农、陈椽等教授随调整而成为安徽农学院茶业系的着名教授。西南贸易专科学校茶叶专修科并入西南农学院园艺系,目前已与农产品贮藏加工专业合并成食品系,学制四年。华中武汉大学茶叶专修科也于同年并入华中农学院。后将茶叶专修科撤销,合并进入浙江农学院茶叶专修科,1956年改为本科,学制4年,并有庄晚芳等一批着名教授任教。1956年湖南农学院农学专业茶作组发展为茶叶专业,属园艺系,学制4年。此外,还有不少农业院校,已将茶学作为必修课内容,如福建农学院早在1950年就将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内容列为农学系和园艺系讲授课目。

70年代,中国茶业教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于茶叶生产的迅速发展,茶业专业人才的匮乏,刺激了许多产茶省(区),诸如云南、福建、四川、广西等的农业院校纷纷设置茶业系或专修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0所大专院校设立条学系科,从事执教的250余位教授、讲师和助教,在40年中已培养出6000名茶叶系科毕业生、50名研究生和一批外国留学生、进修生,而且在科研上取得了一大批成果。

此外,茶叶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也是中国茶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国目前设有茶叶专业班的中等学校,不下10余所。至于由农业、商业、外贸、农垦、公安、侨委等部门举办的职业培训班更不计其数,都有效地提高了在职茶叶工作人员的素质。

四十年来,中国的茶业教育尽管经过了坎坷的道路,但仍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不同层次的茶业教育已建立起来,凭借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充足的资料、较齐全的设备,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茶业教育。

我国的高等院校茶业系,主要培养高级茶业人才;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主要培养普通的茶业人员;一般培训班主要是提高各级茶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在教育为生产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指导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各级茶业人才。有的长期工作在茶区,为发展茶叶生产,改变山区落后面貌,辛勤耕耘,作出了卓越贡献;有的奋斗在财贸战线上,长年累月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需要,作出积极努力,有的从事茶业教育工作,含辛茹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新人,桃李满天下;有的终生奋斗在科技战线上,为提高中国茶叶科技水平勤奋工作。在中国形成了一支既发展又稳定的庞大的茶业技术、管理和贸易队伍。

中国的茶业教育拥有一支学科齐全,实力比较雄厚,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力量。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规划下,编写了全部的茶学系教材,有《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学》、《制茶学》、《茶叶生物化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机械基础》、《茶树病虫害》、《茶叶生产机械化》等等。中等茶业学校也同样有全国统编教材。此外,各校还出版了《茶作学》、《制茶技术理论》、《茶业通史》、《茶树栽培》、《茶叶制造》、《茶叶检验》、《茶树栽培生理》、《中国名茶》、《茶叶》、《中国茶史散论》、《茶用香花栽培与花茶窨制》、《种茶与制茶技术问答》等一批图书,编译了《广西茶叶》、《茶叶》、《农业科技译丛》、《茶叶科研与论文集》、《茶叶通讯》、《四川茶叶》、《国外茶叶资料选辑》、《茶叶译丛》、《茶业通报》等一批定期或不定期刊物。

茶业教育为丰富教育内容,还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科学研究工作。有不少院校设有茶叶研究机构,如湖南农学院设有茶叶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几十年来,各院校在茶业科研上取得了一大批成果。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的《珠茶炒干机》、《6CR-55型揉捻机试验》、《浙农12、21、25茶树新品种》、《中小型两套绿茶连续化成套设备研制和工艺研究》等;安徽农学院茶业系的《HCDJ-6红茶光电拣梗机》、《LCDJ-20绿茶光电拣梗机》等;湖南农学院园艺系茶叶专业的《红茶品种品质早期鉴定》、《速溶条试制工艺》、《江华苦茶资源利用》、《红茶多酚氧化的机制》等;西南农学院茶叶专业《高香切细红碎茶初制技术研究》、《云南大叶种引种繁殖及推广研究》等先后分别获得了全国、部级或省级科技成果奖励。

自80年代初,许多大专院校的茶学专业,恢复了茶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前已有浙江、湖南、安徽等院校茶业系招收研究生,几年来已培养了50名硕士研究生。198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浙江农业大学设立茶学博士生招收点,目前已有2名博士生,中国第一代茶学博士即将诞生。1989年,国家教委批准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为重点学科。中国茶业教育在新形势下正在飞快发展。

近现代的茶饮发展及现状


近百年来由于西方现代科学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在开发传统茶饮的研究中,广泛应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使古老的茶饮文化得以推陈出新。深入细致系统的科学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利用茶饮技术,为大众的健康生活服务。

民国时期的茶学家吴觉农、胡浩川在1934年发表了《中国茶叶复兴计划》,赵烈的《中国茶业问题》、胡山源的《古今茶事》等茶学著作也相继问世,奠定了现代茶学研究的基础。尽管这批有志于茶学事业的人士为此作出了相当的努力,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茶饮业发展十分缓慢。

解放后茶饮事业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先后建立了近千家国营茶场,很多省市地区都建立了茶叶研究机构、贸易公司和进出口公司,在浙江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中都开设了茶学系或专业,出版了《中国的茶叶》、《茶典》、《中国茶文化》、《中国药茶大全》等数百种茶饮及药茶的学术专著和科普读物,还出版了《茶叶科学》等数种茶叶学术期刊。茶学和医学机构都开展了茶饮的研究。

本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一股回归自然热,随着国际上“中医针灸热”的兴起,“茶疗热”也逐步升温。我国的一些具有抗衰老、美容、减肥功效的保健茶,红遍海内外。茶饮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癌症、冠心病、艾滋病、糖尿病等现代疑难重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86年3月“云南沱茶”在西班牙获第九届世界食品评选会金像奖,同年10月“鹭江牌保健天然减肥茶”、“宝鼎牌美的青春茶”等产品获巴黎美食旅游协会评选的金牌奖。由国家卫生、外贸和科技管理部门联合组成的“中国保健国际交流推荐系统”,首次向国际上推荐了“中华枣茶”、“大宁保肾降脂茶”、“英葵减肥茶”、“盘王健齿茶”等优质保健茶。我国的茶叶出口量在1989年达到20.46万吨,位居世界茶叶出口量第二位。近年来国内各大中城市还掘起了一大批茶楼茶坊,成为餐饮娱乐界的一支新生力量。

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茶饮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必将在人类健康生活中,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买茶可能遭遇哪些骗局?茶友们不得不重视


买茶也会遭遇圈套吗?小编明晰汇报各人,这是真的,以是列位茶友就随着小编一路来看看城市有哪些轻易被骗的圈套吧。

【染色茶有毒】

万万不要购置路边小摊位的茶叶,小编不能解除你可以在这种小摊找到好茶,可是条件你必需是一名很是资深的茶友。小摊卖的茶种类真的很是多,可是许多买返来就会掉色。

【名茶不名】

什么意思呢?信托许多伴侣喜畛丶上三两良知到茶室品茗,看着查单的名茶你是否有点猜疑。是的,有许多茶室的名茶都不名,只是平凡的茶,茶叶知识,列位伴侣必然要寄望。

【网店购置遭诱骗】

买茶最好照旧到实体店买,虽说网购不必然满是欠好。事实本心卖家照旧许多,可是假如要彻底使本身阔别蒙受货与图不符的环境,宝贵的茶照旧要实体店购置。

【陈茶当新茶】

这里说的陈茶不是指那些保藏了好久具备着很高的代价茶,而是说上年可能是前几年的不太好的茶。商家试喝的时辰给你奇怪的茶,中国十大名茶,给你包装的却是陈茶,这种环境要留意。

【小编提示各人】

平常品茗的时辰就要留意看各类茶的特质,要学会判别好茶以及欠好的茶,久而久之便形成辨茶的火眼金睛。

小编带来的买茶也许遭遇的圈套你们都大白了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