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名品赏析(一)

发布时间 : 2020-09-29
绿茶名品 绿茶的名品 花茶赏析

绿茶名品。

澄碧青翠的绿茶,是我国生产历史最久,花色品种最多的茶类。其加工流程为杀青、造型、干燥三个步骤。绿茶的品质最典型的特征是“清汤绿叶”,也就是说一杯好的绿茶,其汤色叶底绿而明亮,香气清爽,滋味鲜醇,浓而不苦,回味甘甜,茶香在口腔中的感受力强,入口随之醒神,两颊生津,犹如旭日初升时朝露般的清新可人。

1. 绿茶明珠信阳毛尖:中国的爱茶之士说起信阳毛尖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被这种历史名茶的秀美外形所陶醉。国家茶叶专家评审组组长于杰说:“信阳毛尖为茶中珍品,在全国100多种绿茶中,获国优金质奖的唯有西湖龙井和信阳毛尖两种茶”。早在1915年,信阳毛尖就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195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1985年在全国质量评比中获银质奖;1990年在全国质量奖评审中,评委们给予的评价是:“茶叶条索细秀满毫,色彩隐翠光润,香气高爽,滋味浓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净”,从而一举获得国家质量金质奖。

2.茶中之王西湖龙井茶:以光、扁、平、直著称,有色绿、香高、味甘、形美之誉。西湖龙井茶是特种炒青绿茶,产于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高档的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尖削,长短大小整齐一致,无碎茶, 毫芽显露,无黄片和梗,色泽翠绿光润,干嗅和冲泡后,具有幽雅的清香,滋味甘醇爽口,嫩芽成朵,汤色清澈明亮;低档龙井茶,外形折皱,有黄片和梗茶,不平伏,碎茶多,不整齐,色泽暗绿无光,干嗅茶香平淡,冲泡汤色深黄,味较涩苦,叶片多单张,叶色较暗。

Cy316.com延伸阅读

铁观音主要分类赏析


一清香型铁观音

清香系列产品:本产品为中国名茶安溪铁观音的高档产品,原料均来自铁观音发源地安溪高海拔、岩石基质土壤种植的茶树,具有“鲜、香、韵、锐”之综合特征。香气高强,浓馥持久,花香鲜爽,醇正回甘,观音韵足,茶汤金黄绿色,清沏明亮。口、舌、齿、龈均有刺激清锐

冲泡方法:每次5-10克放进茶杯(盖瓯),用沸水冲泡,首汤10-20秒即可倒出茶水,以后依次延长,但不可久浸,可连续冲泡6-7次

温馨提示:宜用山泉水,矿泉水或纯净水冲泡,泡饮效果最佳。

二浓香型铁观音

浓香系列产品:本产品以传统工艺“茶为君,火为臣”制作的铁观音茶叶,使用百年独特的烘焙方法,温火慢烘,湿风快速冷却,产品“醇、厚、甘、润”,条型肥壮紧结、色泽乌润、香气纯正、带甜花香或蜜香、粟香,汤色深金黄色或橙黄色,滋味特别醇厚甘滑,音韵显现,叶底带有余香,可经多次冲泡。茶性温和止渴生津,温胃健脾。

冲泡方法:每次5-10克放进茶杯(盖瓯),用沸水冲泡,首汤10-20秒即可倒出茶水,以后依次延长,但不可久浸,可连续冲泡6-7次。

三韵香型铁观音

韵香系列产品特色:本产品制作方法是在传统正味做法的基础上再经过120℃左右烘焙10小时左右,提高滋味醇度,发展香气。原料均来自铁观音发源地安溪高海拔、岩石基质土壤种植的茶树,经过精挑细选、传统工艺精制拼配而成。茶叶发酵充足,传统正味,具有“浓、韵、润、特”之口味,香味高,回甘好,韵味足,长期以来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冲泡方法:每次5-10克放进茶杯(盖瓯),用沸水冲泡,首汤10-20秒即可倒出茶水,以后依次延长,但不可久浸,可连续冲泡6-7次。

此款韵香型铁观音是经过高级制茶师亲自炒制的,香气与轻发酵的不一样.米香味道,口感偏重,汤水金黄色。适合人群:1.超过30岁的中年人或年长者。2.口感较重者较合适。3.胃不好不宜喝青茶者。的感受,产品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邮票赏析:《茶》套票


原标题:邮票赏析:《茶》套票

藏品信息:

[藏品名称]1997-5 茶(T)套票

[藏品简称]《茶》

[藏品志号]1997-5

[发行日期]1997-04-08

[藏品规格](4-1) (4-2) 30mm×50mm (4-3) (4-4) 50mm×30mm

[整张枚数](4-1) (4-2) 40(10×4) (4-3) (4-4) 40(4×10)

[面 值](4-1) (4-2) 50分 (4-3) (4-4) 150分

[齿孔度数]12度

[印刷版别]胶版

[设 计 者]任宇

[印 制 厂]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藏品介绍:

我国是茶树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但是,茶最早并不是作为饮料,而被当作一种药材。茶被当作饮料之风,大约始于西汉。随着华夏文化的传播,中国茶叶也逐渐传到国外。此后,随着海运交通的不断发展,中国茶叶传到世界各地。19世纪下半叶,我国的茶叶生产和茶叶贸易进入了全盛时期。茶叶与咖啡、可可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饮料,且排在首位,成为饮料之王。

宋茶中的名品


宋代制茶基本都是蒸青茶叶,最常见的分法是依据外形分成两种:一种是团茶(饼茶),一种是散茶(草茶、叶茶)。

散茶通常是将茶叶蒸青散形条茶,与现代通用的散条形茶类似。将蒸过的草茶捣碎而制成的茶末,就是末茶了。将末茶继续加工,压缩制成的饼茶就是团茶。

宋代草茶

草茶就是将采下的茶叶蒸青后以芽茶的形式焙干。当时,草茶主要盛行于两浙地区,于是出现了一大批比较有名的茶,比如“瀑岭仙茶”、“五龙茶”、“大昆茶”、“小昆茶”、“双井茶”以及被评为两浙第一的“日注”等。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和大诗人欧阳修一生都嗜好喝茶,草茶之中尤其喜欢江西修水的双井茶,欧阳修更是在他所著的《归田录》中,认为此茶是“草茶第一”。

宋代贡茶

宋代贡茶制度是建立在唐代基础之上的,只是把贡茶生产基地由浙江顾渚迁到了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宋代恰值中国历史上一个寒冷期,太湖冬天冰封,顾渚的新茶赶不到清明节前送到汴梁,而建安新茶走水运可以让东京的皇帝及时喝上节前茶,“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因此皇家贡茶的生产基地就搬到了福建建安的北苑。

北苑贡茶

北苑地名始于后唐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时,王审知在福州建立闽国,当时建州吉苑里茶焙地主张廷晖在凤凰山拥有数十里茶园,所产茶品质上好。相传当时闽王好茶,而且特别喜欢张廷晖的凤凰山茶,于是不断来索取,当时建州屡遭兵灾战祸,民不聊生,茶业难以维持。闽龙启元年(933)张廷晖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的茶山献给闽国,得到闽王封赐“阁门使”官职,并把凤凰山办成闽国的苑囿(闽国御茶园)。因凤凰山在闽都北部,故名北苑。

蜡面茶

蜡面茶也有称为腊面茶。在唐代早些时期,研膏茶是一种不加香料的自然茶,逐渐随后由于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茗规格,在茶中渗入沉香木、麝香等名贵的香料,把自然茶发展成为香料茶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由于茶质特佳,芬香扑鼻,冲泡后有乳状物泛于茶汤之上,与溶蜡相似,所以定名为蜡面茶。

大龙凤团

中国茶史上空前绝后的 “龙茶盛世”正是始于大龙凤团。太宗兴国二年(996),特置龙凤模,第二年始造(997),龙凤茶盖始于此。北苑龙凤茶是一种饼状茶团,属蒸青片类,龙凤茶团面上印龙凤花纹,龙纹称龙团、凤纹称凤团、合称龙团凤饼。每八饼为一斤。

小龙凤团

庆历年间(1041-1048),蔡襄取上品龙茶,所造的小龙团茶不仅是制作精细,产量极少,每二十饼为一斤。据记载欧阳修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经历二十余年,方才获得一饼小龙团,茶盖其贵重如此。欧阳修称其茶为:“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以至当时王公将相都有“黄金可得,龙团难求”之感叹。

密云龙与瑞云祥龙

宋熙宁四年(1071),贾青为福建转运使,始制密云龙,二十饼重一斤,双袋装的叫双角团茶,“绯”色包装为赏赐大臣,“黄盖”包装为御用“玉食”。当时宣仁皇帝因被丐赐密云龙闹得不得安宁,感叹道:“叫建州今后不要造密云龙算了”,然而密云龙茶的名声却更大了。

以二十饼为一斤,而双袋,谓之双角团茶。大小团茶皆用绯,通以为赐也;密云龙独用黄盖,专以奉玉食”。哲宗时,“又改密云龙为瑞云祥龙。”

龙园胜雪

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 年),漕臣郑可简创用“银丝水芽”制了旷世绝品的龙园胜雪。龙园胜雪又有文献称龙团胜雪,其原料“银丝水芽” 把已经拣过的熟茶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浸泡,光明莹洁,芽头细如银线。

白茶

白茶始见于宋仁宗庆历(1041-1048)。宋时所说的白茶,并不是现代六大茶类中的白茶,而实际上是指茶树的白化现象,清明前期茶园中会出现少量的变异茶树,其株叶面呈乳白色,但随气温升高,乳白色的叶片会逐渐转为绿色。而在宋徽宗大观年间,由于白叶茶产量极少,徽宗个人崇尚白色,又在《大观茶论》中为白茶专门列传,而使其名扬天下。

福建茶叶名品有哪些?


福建不仅盛产乌龙茶,还有红茶、白茶,以及绿茶、花茶。这几大茶类中,均不乏国家级或者历史名茶。尤其是乌龙茶,福建可以说就是我国乌龙茶的“祖庭”,几乎囊括了我国乌龙茶中的大部分名品,邻省的台湾乌龙茶、广东乌龙茶都与福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闽南铁观音与闽北大红袍,是福建乌龙茶两颗璀璨的明珠,一南一北,代表了我国乌龙茶两种极具特色的精制工艺,也是作为乌龙茶的代表性名品双双入选我国十大名茶。铁观音的“观音韵、圣妙香”独步天下;大红袍的“岩骨花香、高贵血统”举世无双。在这两种光芒四射的名品周围,也还有着不少乌龙名品,例如:闽南的本山、毛蟹、大叶乌龙;闽北的水仙、肉桂等等。这些茶也极具禀赋和特质。说到红茶,很多不知道的是,其实福建是红茶的鼻祖,不仅孕育了闽红工夫红茶的“三驾马车”——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这样的当家名品,还出产了正山小种这样的红茶开山之作。作为三大工夫红茶之首的坦洋工夫红茶,芽毫金黄,香高味甜,乃闽红的代表作,祁红正是借鉴了它的做法发展而来的。而正山小种,条索细小俊秀,自诞生400多年来,一直备受欢迎。尤其是真正原产地桐木关的,香高而不过于强烈,水细而含蓄,滋味隽永醇爽。福建白茶现在也是茶叶市场上的“白马王子”,很受青睐,尤其是闽东福鼎白茶。有白牡丹、贡眉、白毫银针等品类。福建白茶突出的药理功效,为其魅力增色不少。尤其是高级品白豪银针,形如针,味鲜醇,好看又好喝。福建绿茶品类甚多,不下二三十种,种植范围遍布福建南北各地,但普遍名气不甚大。比较出名的,例如闽东的天山绿茶,素以“香高、味浓、色翠、耐泡”四大特色而著称。最后来说说福建花茶——福州及周边地区的茉莉花茶。其茶叶原料大多以福建烘青绿茶为主,加茉莉花熏制。茉莉花茶,特色就在于香气浓郁,清香扑鼻,出口量颇大,可惜现在市场有点萎缩不振。

宋代茶叶有哪些名品


宋代制茶基本都是蒸青茶叶,最常见的分法是依据外形分成两种:一种是团茶(饼茶),一种是散茶(草茶、叶茶)。散茶通常是将茶叶蒸青散形条茶,与现代通用的散条形茶类似。将蒸过的草茶捣碎而制成的茶末,就是末茶了。将末茶继续加工,压缩制成的饼茶就是团茶。

宋代草茶

草茶就是将采下的茶叶蒸青后以芽茶的形式焙干。当时,草茶主要盛行于两浙地区,于是出现了一大批比较有名的茶,比如“瀑岭仙茶”、“五龙茶”、“大昆茶”、“小昆茶”、“双井茶”以及被评为两浙第一的“日注”等。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和大诗人欧阳修一生都嗜好喝茶,草茶之中尤其喜欢江西修水的双井茶,欧阳修更是在他所著的《归田录》中,认为此茶是“草茶第一”。

宋代贡茶

宋代贡茶制度是建立在唐代基础之上的,只是把贡茶生产基地由浙江顾渚迁到了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宋代恰值中国历史上一个寒冷期,太湖冬天冰封,顾渚的新茶赶不到清明节前送到汴梁,而建安新茶走水运可以让东京的皇帝及时喝上节前茶,“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因此皇家贡茶的生产基地就搬到了福建建安的北苑。

北苑贡茶

北苑地名始于后唐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时,王审知在福州建立闽国,当时建州吉苑里茶焙地主张廷晖在凤凰山拥有数十里茶园,所产茶品质上好。相传当时闽王好茶,而且特别喜欢张廷晖的凤凰山茶,于是不断来索取,当时建州屡遭兵灾战祸,民不聊生,茶业难以维持。闽龙启元年(933)张廷晖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的茶山献给闽国,得到闽王封赐“阁门使”官职,并把凤凰山办成闽国的苑囿(闽国御茶园)。因凤凰山在闽都北部,故名北苑。

蜡面茶

蜡面茶也有称为腊面茶。在唐代早些时期,研膏茶是一种不加香料的自然茶,逐渐随后由于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茗规格,在茶中渗入沉香木、麝香等名贵的香料,把自然茶发展成为香料茶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由于茶质特佳,芬香扑鼻,冲泡后有乳状物泛于茶汤之上,与溶蜡相似,所以定名为蜡面茶。

大龙凤团

中国茶史上空前绝后的“龙茶盛世”正是始于大龙凤团。太宗兴国二年(996),特置龙凤模,第二年始造(997),龙凤茶盖始于此。北苑龙凤茶是一种饼状茶团,属蒸青片类,龙凤茶团面上印龙凤花纹,龙纹称龙团、凤纹称凤团、合称龙团凤饼。每八饼为一斤。

小龙凤团

庆历年间(1041-1048),蔡襄取上品龙茶,所造的小龙团茶不仅是制作精细,产量极少,每二十饼为一斤。据记载欧阳修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经历二十余年,方才获得一饼小龙团,茶盖其贵重如此。欧阳修称其茶为:“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以至当时王公将相都有“黄金可得,龙团难求”之感叹。

密云龙与瑞云祥龙

宋熙宁四年(1071),贾青为福建转运使,始制密云龙,二十饼重一斤,双袋装的叫双角团茶,“绯”色包装为赏赐大臣,“黄盖”包装为御用“玉食”。当时宣仁皇帝因被丐赐密云龙闹得不得安宁,感叹道:“叫建州今后不要造密云龙算了”,然而密云龙茶的名声却更大了。

以二十饼为一斤,而双袋,谓之双角团茶。大小团茶皆用绯,通以为赐也;密云龙独用黄盖,专以奉玉食”。哲宗时,“又改密云龙为瑞云祥龙。”

龙园胜雪

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漕臣郑可简创用“银丝水芽”制了旷世绝品的龙园胜雪。龙园胜雪又有文献称龙团胜雪,其原料“银丝水芽”把已经拣过的熟茶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浸泡,光明莹洁,芽头细如银线。

白茶

白茶始见于宋仁宗庆历(1041-1048)。宋时所说的白茶,并不是现代六大茶类中的白茶,而实际上是指茶树的白化现象,清明前期茶园中会出现少量的变异茶树,其株叶面呈乳白色,但随气温升高,乳白色的叶片会逐渐转为绿色。而在宋徽宗大观年间,由于白叶茶产量极少,徽宗个人崇尚白色,又在《大观茶论》中为白茶专门列传,而使其名扬天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