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赏绍兴茶馆旧时茶联

发布时间 : 2020-09-29
柏联普洱茶 趣然涌溪大青茶叶 黑茶老茶

【www.cy316.com - 柏联普洱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趣赏绍兴茶馆旧时茶联”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旧时绍兴大小茶馆甚多,其店堂内又大都挂着一副楹联,读来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野鸟啼风,絮语劝君姑且息;山花媚日,点头笑容不须忙。”这是山区茶馆里的一副楹联,写的是这里有“野鸟”、“山花”相迎,有“絮语”、“点头”的温馨接待,还有“笑”、“劝”的热情关怀,真是一家难得的优雅茶馆。

“泉中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这也是山区茶馆里的一副楹联,联语把山区特有的茶、泉、情、味点化其中,营造出了文雅秀逸又妙趣横生的品茶氛围。

“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联语谈古论今,上下纵横,虚实相间,幽默别致,实在是妙不可言。

“吸烟有害,花钱买病;饮茶有益,醒脑提神。”“送水送茶,热情备至;问寒问暖,体贴入微。”这是两家茶馆的两副楹联,前者以关心顾客健康取悦于人,后者用优质服务招揽顾客,细细品味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山好好,水好好,入室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好山多情,好水无忧,置身其间,超然物外,教人淡泊名利,解脱烦恼,联语颇具哲理,令人击掌称绝。

“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联语用典贴切,陆羽精通茶道,被誉为“茶圣”;卢仝擅长评茶,曾写过一首评茶的“七碗诗”,被后人称为“卢仝七碗”。联语真可谓言简意赅,一看就让人心领神会。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联语将茶的清香淡雅说得一清二楚,真是自然洒脱,妙语天成,别有情趣。

“普洱、铁观音,松涛烹雪醒诗梦;龙井、碧螺春,竹院弥香荡浊尘。”联语构思巧妙,形象生动,茶叶的品牌一目了然,而且语言精练,韵味隽永,令人不得不驻足光顾。

“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此联如把它倒过来,可读成“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两种读法其意境却各不相同,足见作者独具匠心,不愧为茶联中之佳品。

小编推荐

各地茶馆里的茶联文化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各地茶馆里的茶联文化》内容,感谢阅读!

在我国,各地的茶馆、茶楼、茶室、茶叶店、茶座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艺、茶礼表演的厅堂墙壁上,甚至在茶人的起居室内,常可见到悬挂有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茶联常给人古朴高雅之美,也常给人以正气睿智之感,还可以给人带来联想,增加品茗情趣。茶联可使茶增香,茶也可使茶联生辉。

杭州的“茶人之家”在正门门柱上,悬有一副茶联: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联中既道明了以茶留客,又说出了用茶清心和漂漂欲仙之感。进得前厅入院,在会客室的门前木柱上,又挂有一联: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这副茶联,并无“茶”字。但一看便知,它道出了人们对茶叶的共同爱好,以及主人“以茶会友”的热切心情。使人读来,大有“此地无茶胜有茶”之感。在陈列室的门庭上,又有另一联道: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联中措辞含蓄,点出了名茶,名具,使人未曾观赏,已有如入宝山之感。

杭州西湖龙井处有一名叫“秀翠堂”的茶堂,门前挂有一幅茶联: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该联把龙井所特有的茶、泉、情、味点化其中,其妙无比。

扬州有一家富春茶社的茶联也很有特色,直言:

佳肴无肉亦可;

雅淡离我难成。

当年绍兴的驻跸岭茶亭曾挂过一副茶联,曰: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话行人。

此联语意深刻,既有甘泉香茗给行路人带来的一份惬意,也有人生旅途的几分艰辛。

福建泉州市有一家小而雅的茶室,其茶联这样写道:

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此联上下纵横,谈古论今,既朴实,又现实,令人叫绝。

福州南门外的茶亭悬挂一联: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该联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教人淡泊名利,陶冶情操。

北京前门“北京大茶馆”的门楼两旁挂有这样一副对联:

大碗茶广交九州宾客,

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这不仅刻画了茶馆“以茶联谊”的本色,而且还进一步阐明茶馆的经营宗旨。

贵阳市图云关茶亭有一副茶联:

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道;

一亭俯着群山,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既明白如话,又激人奋进。

旧时广东羊城著名的茶楼“陶陶居”,店主为了扩大影响,招揽生意,用“陶”字分别为上联和下联的开端,出重金征茶联一副。终于作成茶联一副。联曰:

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这里用了四个人名,即陶潜、易牙、陶侃和夏禹;又用了四个典故,即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陶侃惜分和夏禹惜寸,不但把“陶陶”两字分别嵌于每句之首,使人看起来自然、流畅,而且还巧妙地把茶楼饮茶技艺和经营特色,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理所当然地受到店主和茶人的欢迎和传诵。

蜀地早年有家茶馆,兼营酒业,但因经营不善,生意清淡。后来,店主请一位当地才子撰写了一副茶酒联,镌刻大门两边: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此联对追名求利者不但未加褒贬,反而劝人要呵护身体,潇洒人生,让人颇多感悟,既奇特又贴切,雅俗共赏,人们交口相传。

最有趣的恐怕要数这样一副回文茶联了,联文曰:

“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倒读则成为:

“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

前后对照意境非同,文采娱人,别具情趣,不失为茶亭联中的佼佼者。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各地茶馆里的茶联文化》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乐山城:旧时迎春门的茶馆


迎春门是乐山城旧时的大码头。码头这个词,与清代民国年间广布于四川的袍哥组织有关。只要有袍哥的地方就统称码头,也有其他的叫法,诸如香堂、公口等等。

旧时的袍哥一般有五个堂口,仁义礼智信,什么人加入哪个字号有一定的规矩。四川人喜欢喝茶打牌,所以各个堂口都在交通要道上设有自己的码头,茶馆正是最好的联络点。乐山城里迎春门一带集结了四五家茶馆,要么在顺城街口子上,要么在上河街口子上,教场坝的口子上也有两家。过去的街都是小街小巷,茶馆皆小青瓦白粉墙,挑出宽宽的屋檐。打眼一看,茶馆连着茶馆。从早到晚,为茶馆挑水的脚夫,掺茶烧水的幺师和来来往往的茶客构成了迎春门的热闹。那时候,小孩子白天没有人在茶馆里耍,到了晚上,茶馆有人说书讲故事,才有许多小孩围在茶馆各个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聚精会神听人说书,美其名曰听晃子书。

那时候我住在县街荣升店,巴不得天早早的黑下来,穿过辕门口,过玉堂街、东大街,去早了说书人的惊堂木还没敲响。三三两两的茶客来了,有钱的茶客叫了炒花生、香瓜子,说书人的周围坐的是老茶客,他们一年四季的日子都在茶馆里消磨,是茶馆真正的主人。他们身后,是那些长年在水上行走的船老大和水手,他们构成了茶馆流动的人群。约定成俗,大凡江津、眉山、彭山下来的船夫,一般喜欢顺城街的茶馆,取顺风顺水的意思。犍为、宜宾、泸州上来的船工占据了上河街的茶馆,其他的贩夫走卒混在其间,相互之间交流着上游的风情下游的买卖。

我小时候的乐山没有自来水,茶馆里的水全靠人用木桶从河里挑来。茶馆的老虎灶旁边,有石板镶嵌的大水缸,可存上百挑的水。河水还不能直接饮用,讲究的茶馆,把河水放进用棕片、沙石做成的过滤装置,然后把滤清的水用竹管引到老虎灶,这才可以烧水泡茶。旧时的茶馆,每天晚上都有人说书。那时的说书人是一个专门的职业,从相貌上看得出来,清瘦的身材,浑浊的眼睛,穿着洗得发白的长衫,他们以码头为家,长年在江河码头说书为业。他们说书的内容大都取材于侠客演义,诸如《七侠五义》《小五义》等等,脍炙人口的《水浒传》《三国演义》一般不讲,因为大家都知道,脑子里有固定的开篇、结尾,用行话说是没有噱头。最叫座的说书人,讲的都是本码头很少听过的神怪故事,好人永远受苦受累,结局善有善报。

每当来了名气大的说书人,茶馆会提前几天在门板上用粉笔写上说书人的大名,到了开讲的晚上,茶馆会点亮一盏明晃晃的汽灯,让人老远就知道。遇到这样的日子,小孩子没办法挤进去,茶馆的幺师像变了个人,认真负责地把混进去的小孩子清理出场。小孩子不泡茶也不会出钱听评书。那时说书人的收入,总是讲到故事主人翁性命攸关的时刻,惊堂木一拍,要知二郎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掺茶跑堂的幺师便拿着竹篮子,挨着去收钱,随喜,知趣的茶客从身上摸出三分五分的硬币丢进篮子。说书人趁此机会起身上厕所,或者喝几口浓茶,有时和老茶客聊几句家常。清高的姿态并不影响眼角的余光,遇到从身上掏出纸币的大方的茶客,说书人便双手抱拳致谢。

听书到了这个时段,第二天有事的人,特别是船上的水手们,大都起身离开了,明天,还有激流险滩等着他们征服。站在屋檐下听晃子书的小孩恋恋不舍地离开,怕回去迟了开不了门。寂静的街道上,间或有知道故事结局的人,在绘声绘色地说着故事主人翁后来的命运。

中国茶历史:中国茶馆与茶联


在我国,各地的茶馆、茶楼、茶室、茶叶店、茶座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艺、茶礼表演的厅堂墙壁上,甚至在茶人的起居室内,常可见到悬挂有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茶联常给人古朴高雅之美,也常给人以正气睿智之感,还可以给人带来联想,增加品茗情趣。茶联可使茶增香,茶也可使茶联生辉。

杭州的茶人之家在正门门柱上,悬有一副茶联: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联中既道明了以茶留客,又说出了用茶清心和漂漂欲仙之感。进得前厅入院,在会客室的门前木柱上,又挂有一联: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这副茶联,并无茶字。但一看便知,它道出了人们对茶叶的共同爱好,以及主人以茶会友的热切心情。使人读来,大有此地无茶胜有茶之感。在陈列室的门庭上,又有另一联道: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联中措辞含蓄,点出了名茶,名具,使人未曾观赏,已有如入宝山之感。

杭州西湖龙井处有一名叫秀翠堂的茶堂,门前挂有一幅茶联: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该联把龙井所特有的茶、泉、情、味点化其中,其妙无比。

扬州有一家富春茶社的茶联也很有特色,直言:

佳肴无肉亦可;

雅淡离我难成。

当年绍兴的驻跸岭茶亭曾挂过一副茶联,曰: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话行人。

此联语意深刻,既有甘泉香茗给行路人带来的一份惬意,也有人生旅途的几分艰辛。

福建泉州市有一家小而雅的茶室,其茶联这样写道:

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此联上下纵横,谈古论今,既朴实,又现实,令人叫绝。

福州南门外的茶亭悬挂一联: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该联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教人淡泊名利,陶冶情操。

北京前门北京大茶馆的门楼两旁挂有这样一副对联:

大碗茶广交九州宾客,

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这不仅刻画了茶馆以茶联谊的本色,而且还进一步阐明茶馆的经营宗旨。

贵阳市图云关茶亭有一副茶联:

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道;

一亭俯着群山,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既明白如话,又激人奋进。

旧时广东羊城著名的茶楼陶陶居,店主为了扩大影响,招揽生意,用陶字分别为上联和下联的开端,出重金征茶联一副。终于作成茶联一副。联曰:

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这里用了四个人名,即陶潜、易牙、陶侃和夏禹;又用了四个典故,即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陶侃惜分和夏禹惜寸,不但把陶陶两字分别嵌于每句之首,使人看起来自然、流畅,而且还巧妙地把茶楼饮茶技艺和经营特色,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理所当然地受到店主和茶人的欢迎和传诵。

蜀地早年有家茶馆,兼营酒业,但因经营不善,生意清淡。后来,店主请一位当地才子撰写了一副茶酒联,镌刻大门两边: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此联对追名求利者不但未加褒贬,反而劝人要呵护身体,潇洒人生,让人颇多感悟,既奇特又贴切,雅俗共赏,人们交口相传。

最有趣的恐怕要数这样一副回文茶联了,联文曰:

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倒读则成为:

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

前后对照意境非同,文采娱人,别具情趣,不失为茶亭联中的佼佼者。

茶联欣赏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云南大理有个“旷怡村”酒家,主要是当地名流,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谈诗论画,店主免费招待顾客。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甚是有趣。联云:

爱诗爱文爱画;

赔烟赔酒赔茶。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巨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传说一百多年前,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是个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对面是一家“望月楼”酒楼。某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店门。联曰: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此联写得很雅致,顾客争先围观,啧啧称赞。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

开坛千里醉;

上桌十里香。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以“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旧时饮茶风俗已模糊


前几日,在旧市上找回一把紫砂大壶。铜耳软提作海寿星式,嵌盖上钤一对葫芦形豫丰款印,属清末民初之物。凡见者无不叹其壮硕,多以为是过去人拿来居家摆设的。其实这样的大壶倒真是农家很实用的盛水器,劳作的时候放在田间地头,渴了倒一碗茶,咕噜喝个痛快,满满的一壶茶水够管半天的享用。旧时城里的大多数人家也会有这样一把壶,只是略小一点儿,但比起现在人用的可又大了许多。来了客人,抓把茶叶沏上客来先请茶嘛。随喝随到,自然亲切也显得实在。至于所泡的茶叶,也没太多的讲究,关键是有就行。一般会是粗梗大叶的绿茶或色黑叶碎的香片。这香片北方人称花茶,其间零落几颗蔫黄的茉莉花,打个照面也算有了交待。好茶么自然到了富人官家,他们待客时用细瓷带托的盖碗,讲究宾主尊卑有序的座次。就怕冷不防主人一声断喝上茶!,那多半是送客的意思。不论好茶歹茶,买一两或半斤,茶铺里掌柜礼数的周勤都会是毫不含糊的,伙计一旁干净利落的手法也颇见功底,黄纸扎起的茶包像个端正的粽子,再贴上红纸的店家商票,于是顾客拎起绳就可以晃荡着回家了。

国人的茶已涉及到生活多个方面。譬如过去婚嫁有三茶六礼之说,订婚时下茶礼,结婚时定茶礼,洞房之时还有合茶礼,新人谒见长辈时要献茶以示尊敬。不仅如此,茶也用之于佛前、祖前、灵前的祭礼,以为茶供。茶已超出了饮用本身的意义。

旧时的茶楼除了悬着堂堂皇皇招牌的大茶馆外,多数的还是开在街边、闹市一隅的普通茶肆,情形仿佛现在的大排档,算是一个消磨时间的便宜去处。贩夫掮客落脚一歇,市井闲人打坐聊天,三教九流啥样人都有。是各种传闻消息的汇聚地,呈现出世俗百态的景象。

旧时饮茶的风俗,像一段已发黄褪色的老片子逐渐模糊了。

读茶联 问茶道


茶联是以茶为题材的对联,是茶文化的一种文学艺术兼书法形式的载体。在天原创的《百茶联》堪称茶联的集大成者。

我国各地茶馆、茶楼、茶园、茶亭的门庭或石柱上,往往有这样的对联、匾额。茶中店的对联如:“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雀舌、龙团都是名茶。茶馆的对联如:“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称颂所用茶、水之俱佳。茶联美化了环境,增强了文化气息,可以促进品茗情趣。清代著名文人郑板桥,一生写了不少对联,其中有不少茶联佳作,如:“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是为扬州青莲斋所题。常见的茶额有:“陆羽遗风”、“茗家世珍”、“茶苑”、“香萃堂”等。现代的茶艺馆也每每以茶联显示文化品位。

1.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2.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3.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4.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5.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6.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7.扫雪应凭陶学士,辨泉犹待陆仙人。

8.空袭无常,盅客茶资先付;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抗战时重庆一茶馆联)

9.茶香飘四海,友谊播九州。

10.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11.忙什么?喝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盅。

12.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13.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14.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15.陆羽闲说常品茗,元龙豪气快登楼。

16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

17.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已点上时春。

18.幽借山头云雾质,香分岩面蕙兰魂。

19.酒醉英雄汉,茶引博士文。

20.喝口清茶方解渴,吃些糕点又充饥。

21.嘻嘻哈哈喝茶,叽叽咕咕谈心。

22.心随流水去,身与白云闲。

23.难怪西山春茶好,只缘多情采茶人。

24.绿丛遍山野,户户有茶香。

25.坐观楼百尺,三面种新茶。

26.小径山茶绿,疏离木槿红。

27.樵歌已向平桥度,好理藤床焙早茶。

28.卖茶客渡回风岭,驱犊人耕活水田。

29.羹香怀帝德,茶色虑民灾。

30.水流清影通茶灶,风递幽香入酒筵。

31.瓦罐煎茶烧树叶,石泉流水洗椰瓢。

32.高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

33.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

34.洞庭帝了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香。

35.六安精品药效高,消食解毒去疲劳。

36.茶香味浓难比毛尖,西湖龙井茶中之美。

37.旧谱最称蒙顶茶,霞芽云腋胜醍醐。

38.琴里知闻唯绿水,茶中帮旧是蒙山。

39.活火烹泉价增卢陆,春风啜茗谱品旗枪。

40.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41.阳羡春茶杯杯好,兰陵美酒盏盏香。

42.酒醇、饭香、茶浓;花鲜、月明、人寿。

43.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44.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45.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46.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47.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48.十载许句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49.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

50.饮茶思源,何曾望极;吃菇念树,岂可忘恩。

51.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清。

52.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坐。

53.为品清香频入座,欢同知心细谈心。

54.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55.佳肴无肉亦可,雅谈离茶难成。

56.借得梅上雪,煎茶别有香。

57.扫来竹叶烹茶叶,挖得松根煮菜根。

58.此地千古茶国,满城都是君子。

59.寻味君子知味来,伴香雅士携香去。

60.壶在心中天在壶,心在壶中地在心。

61.茶字草木人人茶茶人,品者三口德德品品德。

62.官为七品不如一壶可品,才高八斗怎抵一池万斗。

63.始皇明月照青陵,茶心原在一杯中。

64.来路可数歇一刻知味,前途无量品一杯何妨。

65.碧泉涌出山腹事,玉壶映进苍天心。

66.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

67.冰冷酒,一点水,两点水,三点水,丁香茶,百人头,千人头,万人头。

68.沽酒客来风亦醉,买茶人去路还香。

69.喜辞旧岁,春风梳柳;笑迎新春,苗润茶新。

70.松风煮茗,竹雨谈诗。

71.青山起新居,绿水映茶园。

72.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茶风流。

73.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净几是安居。

74.水抱山环新屋绕园林茶趣,春华秋实生活胜城市风光。

75.鸿雁贺喜衔柳枝,春风迎亲带茶香。

76.茗苑寄来曾怜黔娄梦白,蓉城逆去又悲汝士升仙。

77.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混日子,半个心半点意半瓶墨水度终生。

78.千树梨花几壶茶,一庄水竹数房书。

79.茶煮三江水柔情似水,烟飞万里霞笑态如霞。

80.茶开千里市市场繁荣,酒醉五湖春春光明媚。

81.茶为山藏富富贵齐天,酒催豪客歌歌唱盛世。

82.饭热茶热八方客常暖,茶好汤好世季店如春。

83.名苑清风仙曲妙,石潭秋水道心空。

84.人上人制茶中茶,山外山出味中味。

85.茶中茶制人上人,味中味出山外山。

86.鸡鸣院内茶,白鹤井中水。

87.美酒千杯成知已,清茶一盏能醉人。

88.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

89.名山名寺共名茶,水碧山青茶更佳。

90.人间何处是仙境?春山携枝采茶时。

91.山实东吴秀,花称瑞草魁。

92.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93.春茶一杯依旧,桃符万户更新。

94.柳井有泉好作饮,君山无处不宜茶。

95.春其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96.凝成云雾顶,飘出晨露香。

97.客到座中宜数碗,水是人间第一泉。

98.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已细谈心。

99.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100.菜在街面摊卖,茶在壶中吐香。

101.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茶联一组


茶联欣赏.

(1) 吸来江水烹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屏 -- 清代 郑板桥(2) 白菜青盐粯子饭  瓦壶天水菊 -- 清代 郑板桥(3) 山光扑面因潮雨  江水回头为晚潮 -- 清代 郑板桥 为真州一馆所作(4) 墨兰数枝宣德纸  苦茗一杯成化窑 -- 清代 郑板桥(5)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三两瓯 -- 清代 郑板桥(6) 从来名士能萍水  自古高僧爱斗 -- 清代 郑板桥(7) 笋尽禅味  松杉真法音 -- 苏东坡(8) 听泉树下酒无味  雨花石前更香 -- 邬梦兆 (9) 不费半文钱﹐过客莫嫌味淡  且停双脚履﹐劝君休说路途长 -- 见于 亭(10)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东西 --见于 亭(11) 一勺励清心﹐酌水谁含出世想  半生盟素志﹐听泉我爱在山声 -- 见于 招隐寺内(12) 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 -- 见于 亭(13) 一卷经文﹐苕霖溪边真慧业  千秋祀典﹐旗枪风里弄神灵 -- 见于 上饶陆羽泉联

茗赏者上,谈赏者次,酒赏者下


爱花之人,怜花成癖;爱茶之人,嗜茶成痴。

自古至今,文人墨客及修心怡情之人多寄予茶与花,花有优雅悦目之美,茶有脱俗尘世之醉。宋徽宗痴情于菊,并亲手种菊,传世《大观茶论》。鲁迅写有《惜花四律》,也说不可一日无茶。

钟情于茶花之中,不仅是精行检德之人同时也性情中人。如痴似癖,全身心的专注,怎么能不让人钦佩呢?

我们知道茶通六艺,但自古品茗赏花就相得益彰。我国的茶与花形成于明万历年间,日本首推始祖千利休,把花带入茶室,擅沏茶者,茶室无不插花。

明代袁宏道《瓶史》中道:“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花在茶席上的呈现就是茶友们玩赏的小品插花。

与茶为友,以花为伴。茶静谧,内敛的抚慰心性,花自然,直指灵魂最纯洁的净土。喝茶修身养性,赶上花开时节,看到将绽放的花苞流连忘返,想一眼占满它所有的美丽。品茗赏花,其中乐趣溢于言表。

冈仓天心的《茶之书》,对于花的描写,似乎自己曾生为花。对花的喜爱是对生命的尊重,插花者不会随意剪切花枝,对一花一枝都有完美的安排,对花草的注意犹如信仰般的礼敬。

茶道,花道,并非技艺之道,是爱茶之心,护花之道。从茶艺表演的解说词中经常听到茶人合一,把茶当成你的一部分,全身心的融入,理解这款茶用心把它表达出来,这时茶既是你,你既是茶。

疼惜花,与花相通,珍重一花一枝,给予他们自然的展现,重造它美丽的二次生命。

无论茶与花,至清至雅,感受它就是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中自然纯粹的美好。所以,当个茶痴花迷又有何不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