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栽培

发布时间 : 2020-09-30
金花茶栽培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普洱茶普洱茶

金花茶栽培。

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綫以南,境内多平坝,也多高山,由於垂直高差对热量起再分配作用,海拔900米以下的地区属於热带气候,约占全州面积的20%;海拔900米以上的山区属亚热带气候,占全州面积的80%。亚热带地区的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既无严寒,又无酷暑,基本无 霜,有雾日多,相对湿度大,很适合茶树的生 长。尤其是云南大叶茶,更需要这样的气候条件。还有辐射降温冷空气沿坡下滑的影 响,产生逆温,因此,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同一植物的生长期呈倒置现象。茶树在山脆生长的热量条件,比坝区还好。

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日照时间长.年日照 在2000小时以上。海拔900米以下地区,年平均气温20~22C;海拔900米以上地区,年平均气温:8—1912。又由於阳光投射列山坡上,直射变为斜射,因此并不那2强烈。全年月平均气温都在活动温度之上,茶树全年都在生长。年活动积温6500C,18C的旺盛生长时间达200多天,景洪更高达365天。舂茶采摘一般要比全国其它茶区早10多天。西双版纳的年温差小,但日温差大。多在10C以上,茶树白天可以充分摄取热量光照生长,夜间呼吸消耗较少,净同化率较高,有利於积累。西双版纳的雨量充沛,印度洋暖湿空气北上,在西双版纳开始爬坡降温致雨,年降雨日120—150天。年降雨量1200—1600毫米。能充分满足茶树生长之需。“高山云雾出名茶”。

西双版纳不仅有美丽富饶的坝子,更有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山山有树、沟沟有水,是一片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绿色世界。座座茶山,点缀其间,更是盎然。黄山云海,驰名天下,而西双版纳的茫茫雾海,更是名扬五洲。一年里,雾自午夜起,於无声无息之中,从平坝、从山谷,便生出万缕云烟,转瞬间就铺天盖地,让你分不清时辰辨不明方向,整个世界,一片混沌,唯有那林间露珠的嘀嗒声,才会令你想起,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正午,骄阳直上中天,这铺天盖地的云雾,倏忽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正是因了这浓雾的笼罩这浓雾的滋润,才使昔洱茶的原料大叶茶得以枝繁叶茂,茶味独特,神奇而富含多种营养素,为制作名茶提供了最好的原料。其次是上壤方面的原因。在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成上条件下,在花岗岩、紫色岩和沙岩等母岩上风化发育起来的西双版钠茶区土壤,主要为砖红性红壤,少数为黄壤等,风化程度很深,多呈酸性反应,pH值4—6,一般无石灰性反应,很适宜茶树生长。与其它茶区相比,西双版纳茶区上壤有3个显著特点:

(一)上壤养分的分解快,积累也快。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一般可达50.6左右。据茶叶科研邪门测定,南糯山“茶树王”生长处表土层内的有机质含量为5.1—6.78%;南朗河茶园岛37—4.25%;勐海茶科所茶园为3.5—6.3%。这样高的有机质 含量.在其它茶区是很少见的。

(二)在湿热条件下,上壤风化的程度高;又由於有良好的植被保护,侵蚀不严重,土层厚度可达数米。据测量,树龄60年的茶树,其主根可深入地下3.7米。土层厚则根深,根深才得叶茂。

(三)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沙粒,加上有机质含量高,轻重适度,松软得宜,富含水分,透气性好。第三是生态系统在起作用。在茶树栽培过程中,它的个体发育必然是系统发育的重演。系统发育的环境条件一定要在栽培上予以满足,它包含着光、热、水、动物、植物各种生态因素,而植被、植物群落对光、热、水等因子起着左右的作用。植被的变化,会牵动整个生态因子群的变化。在全国的茶区中,西双版纳的生态系统最完善、最平衡,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最佳的生态保证。第四是茶树品种优良。普洱茶属大叶种茶。大叶种为云南特有,属优良茶树品种。

西双版纳的优良自然环境使其锦上添花。云南大叶种茶,叶肉厚实,芽头肥大,发芽早,白毫多,育芽力强,生长期长,内含物丰富。科学测定表明:云南大叶种茶优於小叶种茶,而生长在低纬度地区的大叶种茶,又优於生长在高纬度地区的。据云南茶叶科学研究所测定,在相同条件下,衡量茶叶品质的主要指标的“水浸出物”,大叶种比小叶种高3-5%,“茶多酚”高5-7%,“儿茶素”高30-60mg~g。云南大叶种茶在云南 境内北纬25度以北地区生长的“水浸出物” 为4l-48%,“茶多酚”为30-33%,“儿茶 素”为135-150 mg/g。而在西双版纳茶区 (北纬21-24度),“水浸出物”为47-48%, “茶多酚”为33-36%,“儿茶素”为170-190 mg/go 西双版纳种植的云南大叶茶一年可发5—6轮,年生长期达300天以上,采摘期从2月下旬到11月中旬,持续近9个月。茶树新梢一年可长高185厘米,且芽叶重实,三级鲜叶混合芽均重达0.7克;一芽二叶均重0.8克,最重达4.6克,最长达16.8厘米。曾有人采集到长33厘米,宽13.6厘米的茶叶叶片。据测定,云南大叶茶叶绿体的基粒片层达200层,比中、小叶种多一倍多,具有高产优质的结构。

西双版纳茶区,地形比较复杂,各自形成一些小范围的生态系统。遍植於各生态系统中的茶树,通过自然杂交、自然选种和人工选择,形成了许多具有独特的植物学特性的地方群体品种,既可从中选出良种推广,又可作进一步选育良种的种质资源。这一优势,为全国其他茶区望尘莫及。由于品种和自然条件的统一不可分性,所以即使有些茶区引进了大叶茶种,但由於带不走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条件,故而我国茶学界专家作出结论:“中国红茶小叶种不如大叶种,大叶种的引种区,不如原产地”。在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人们总会看见,在路边、在坡上,那一台台、一片片整齐划一的茶林,连山接岭、青翠欲滴、直上云天。更有樟脑,龙血、芸香等名贵树种排列其间,喑香浮动、沁人肺腑、看到这些樟脑树,你这才想到普洱茶那诱人的清香中就有这提神的味儿。仔细一看,这一排排低矮的茶树几乎都在高高的樟脑树的荫护之下,此刻,不用介绍,你恐怕也悟出一些道理了。

自古以来,聪明的傣族人民将樟脑与茶树高低混植在一起,正是普洱茶香所特别的又一原因。中国普洱茶,便从这绿色的山岭,走遍中国,走向世界。

Cy316.com延伸阅读

绞股蓝的栽培


绞股蓝可采用种子繁殖、分根繁殖或扦插繁殖,但生产上主要是用扦插繁殖。一般在5--7月,于植株生长旺盛时期,将地上茎蔓剪下,再剪成带有3--4节的小段,除去下面2节叶片,按10厘米x10厘米的株行距斜插于苗床,入土深度为1--2节,浇水保湿,并遮荫,约经7天开始生根。待新芽长到10--15厘米长时便可定植。

选择山地林下或阴坡山谷种植,也可与竹类或喜湿润的果树等立体种植。一般土壤均可选用,但以肥沃疏松的砂壤土为好。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公斤,均匀撒于地表后翻耕耙细,立体栽种的可结合果园或竹园中耕进行。然后整成宽1.3--1.5米的畦。于晴天下午或阴雨天定植,株行距为30--40厘米x15--20厘米,定植后注意浇水保墒。

定植后到封垄前注意松土除草。搭设“人”字架,引蔓缠绕,另建遮光率30%--50%的阴棚遮挡强光。与竹果立体栽种的可利用植物茎杆作攀缘物,利用树冠遮阴。当株高30--40厘米时摘去顶尖3--4厘米,促进分枝。绞股蓝性喜湿润,要勤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雨天要注意排水,积水易烂根。绞股蓝茎叶生长旺盛,追肥应以氮肥为主,配施适量磷钾肥,定植后一周浇一次薄粪水,以后每次采收均要追肥,最后一次收割后施入冬肥。有条件可于定植后封垄前在畦面覆盖3--4厘米厚的作物秸秆、谷壳及锯木屑等。生产中注意防治白粉病、叶甲、蜗牛等病虫害。

茶树的栽培


集约式的茶园耕种是先行育苗再行移植,育苗方法已从过去的播种法(有性繁殖)改为扦插育苗法(无性繁殖),以维护品种的纯正。茶树成行种植,以利人工或机械耕种与采收。

茶苗种植三年以后方可采摘茶青,太早采收将影响以后的收成。茶树枝芽被采摘后,会从侧腋再行长出新芽,就是下次采摘的对象。为使采摘面整齐,而且控制茶树高度,每季采摘后会修剪采摘面。如此一次又一次的采摘与修剪,枝芽长得愈来愈密,叶子长得愈来愈小,品质就下降,这时补救的办法就是从根部离地不远的地(如二十公分)给予砍除(即所谓之台刈),使茶树从基部重新长出新枝,这样就有如新种的茶种一般,又可采收好长的一个周期。茶树从种植到一年左右可达盛产期,待产量衰退后可用台刈让其恢复,几次后茶树若已老化,就得挖掉重新种植。

茶树是长年深根作物,善加照顾是可以陪伴我们一辈子的。所谓善加照顾包括尽量不要使用化学肥料除草与农药,也就是推行所谓的永续农法,这样茶树的有效寿命才会增长,茶青品质才会良好。

茶树品种

茶树有数百品种,台湾常看到的也有三、四十种,理论上是各种品种都可制成各类茶,只要制造的方法不同即可。但什么品种比较适宜制造成那一类茶是有经验可供参考的。有些品种的特质非常明显,我们就特别为它制做成一种茶,而且就以茶树品种的名称作为制成茶的商品名称,如铁观音、水仙、佛手等。

茶树品种有些是传统性品种,有些是新近改良的品种,如在台湾常听到的青心乌龙、青心大冇、硬枝红心、铁观音、水仙、佛手等,都是移植自大陆的品种,阿萨姆则是移植自印度的品种。另外为了增产、耐害、早采、质优等理由,也自行培育新品种,如金萱(或说台茶十二号)、翠玉(或说台茶十三号)等。这些新品种可以制成冻顶,也可以制成清茶,所以不能向茶行老板说:「我要买金萱!」,除非他知道您喝那类茶,否则老板还要问您:「您要是金萱制的冻顶还是清茶?」

有些茶树品种的叶子特别大,大到像小婴儿的手掌,我们就称它为大叶种,如阿萨姆。相对地,有些茶树品种的叶子比较小,就称为小叶种。有些茶树品种可以长得很高,属乔木型。有些品种不会长得太高,属灌木型。但一般我们看到的茶园,茶树都只长到膝盖的高度,那是我们故意将之修剪成的,因为这样的高度比较方便采收,如果不加以修剪,一般可以长成一楼的高度。

茶树发源于中国的西南一带,云南至今尚有千年的老茶树,乔木型的原始茶林分布甚广,但至今量产的茶园也都已经改成矮欉型。

茶树栽培·【栽培技术】


民国时期,闽东的茶园均是丛栽稀植,每亩植茶苗200~300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倡科学种茶,要求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单条双株或双条双株,行距12—15十,穴距03—04十(每穴2株),亩植菜苗2600—5200株,不超过6000株。栽植时间在立春至惊蛰间(春栽),寒露至霜降后(秋栽)。闽东茶园传统一般不施肥。每年的2~3月、5—6月、7—8月各进行耕锄一次。即春茶、夏茶、秋茶采摘前结合开沟排水,各深耕锄草一次。深耕时将表上、杂草与落叶翻入下层作基肥。山地茶园,特别是老茶园保持套种的传统习惯,有的套种马铃薯、甘薯,有的套种小麦、豆类、萝卜和药材。

树冠培育的方法主要是修剪,包括幼龄期茶树的定型修剪和青壮龄茶树的轻修剪与重修剪。定型修剪,一般在定植后一年即开始,二年内连续定剪2—4次,每次定剪均是在上次定一基础上递增10~15厦十。轻修剪,进人正式采摘期后的茶树,每年秋后或春前均进行一次树冠表面的轻修剪,以保留当年春梢的一部分为度。重修剪,剪去影响树液输送、阻碍芽梢萌发的鸡爪枝层,使茶树恢复萌芽能力。轻修剪与重修剪需交替进行,才能培育好茶树树冠,达到高产稳产。

1953年起,茶园施肥被列为茶叶增产的主要措施。施肥多在茶叶采摘前后,每年l—2次。较普遍是在春茶前施化肥(尿素、三十烷醇、磷钾肥等)和原肥。1958年后,区内茶农开始使用除草剂’草甘膦”灭草。60年代茶园以厩肥为主,化肥为辅。60年代中期,境内曾一度引进大叶猪屎豆、小叶猪屎豆、羽扁豆、印尼红豆、茗子、紫云英等绿肥在茶区试种。此后,由于化肥供应量增加,绿肥逐步减少。70年代后,以化肥为主,厩飞为辅。

茶树的栽培管理


绍兴市是全国栽培管理重点茶叶产区,全市茶区广阔,茶叶生产是全市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在茶区实行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保证茶树鲜叶的优质、高产,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绍兴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绍兴市经济特产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腾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茶园建设、茶树种植、树冠管理、土壤管理、病虫害及冻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绍兴市行政区域。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1767-89茶叶种子和苗木规格GB9194-88茶尺蠖防治GB7172-1987土壤全氮测定法GB7173-1987土壤水分测定法GB4285-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8321.1-8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8321.2-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GB8321.3-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GB8321.4-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8321.5-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3、新茶园建设3.1选址3.1.1宜选择山地和丘陵的平地和缓坡地,附近有较丰富的水源,周围生态环境较好;地域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在3500度以上。3.1.2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4.5-6.5,非石灰岩发育成土。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全氮含量0.1%以上。3.1.3土壤为壤土、砂壤土或粘壤土,结构良好,土层深度在1.0米以上,地下水位在0.8米以下。3.1.4新开垦的结构差、肥力低的荒地,宜先种植绿肥以改良土壤。3.2园地的规划与设计 园地的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土地规划、道路网、排蓄水系统及防护林的设置等。总的要求是,按照所选地块的地形、地势、土壤、水源及林地的分布情况,对茶、林、沟渠、道路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做到有利于水土保持,成园后生态环境良好;便于茶园管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需求。3.2.1土地规划 为便于操作、管理,园地划分为若干个片、块,若园地面积较大或地形、地貌较为复杂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区,作业区进一步划分为片、块。3.2.2道路网设置 园地设置用于运输和茶园管理的干道、支道和步道,相互连接成道路网。干道是连接各作业区、茶厂和园外公路的主道,路面宽4-5米。支道是划区片的分界线,用于交通运输,路面宽2.5-3米。步道是茶园地块和梯层间的道路。路面宽1-1.5米。梯式茶园每隔若干梯层设一横步道,每隔一定距离设一直步道。3.2.3排灌系统设置3.2.3.1隔离沟。茶园与森林或荒地交界处、茶园的边缘,设深0.50米、宽0.60米,沟壁为60°倾斜的隔离沟。3.2.3.2排灌蓄水沟。平地茶园在步道二侧开沟,坡地茶园在直步道二侧和横步道内侧开沟,沟宽0.20-0.30米、深0.20米。横沟每隔3-5米挖一小水潭,以积蓄雨水。3.2.3.3蓄水池。每1.5-2公顷茶园建一容积为5立方米-8立方米的蓄水池。一般设在纵沟及横沟的出口处。或设在排水不良的积水处。3.2.4防护林设置 根据风向及地势在茶园周围、主要道路及沟渠两旁或山坡顶上种植防护林。3.3园地开垦3.3.1坡度15°以下平缓坡地,直接开垦,缓坡地由下而上按横坡等高进行。 生荒地分初垦和复垦两次进行,初垦深度0.50米,并清除柴根、杂物。复垦深度0.25-0.30米。熟地经深翻平整即可。缓坡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修筑宽幅梯田。3.3.2坡度15°以上坡地,修筑等高等宽梯地,然后开垦。3.3.3坡地修筑成梯式茶园的,梯面宽按下式确定:梯面宽(米)=种植行数×行距(米)+0.6(米)3.4茶树种植3.4.1品种选择选用适应绍兴市茶区气候条件的国家级、省级无性系良种和其它优质、高产、经济性状好的品种。3.4.2选用的茶苗应符合GB-11767-89规定的要求。茶苗规格基本一致。3.4.3茶苗移栽时期:早春期2月,或晚秋11月。3.4.4定植密度:3.4.4.1单条植:行距1.50米,丛距0.3米,每丛种植2-3株。每公顷用茶苗4.5-6.0万株3.4.4.2双条植:大行距1.50米,小行距0.4米、丛距0.30米,每丛种植茶苗2株,每公顷用茶苗7.0-7.5万株3.4.5基肥 园地经开垦整理形成茶行后,依种植密度沿茶行开种植沟,宽0.30米,深0.50米。在种植沟内施入底肥。单条植茶园每公顷施栏肥25-40吨,复合肥1.0吨左右。双条植茶园每公顷施栏肥50-60吨,复合肥1.0-1.5吨。施肥后覆土,并将其平整,盖土离地面约0.15-0.20米。间隔一段时间后种植。3.4.6茶苗定植 种植茶苗前,先将种植沟内土壤浇湿,然后将茶苗置于种植沟中。栽种时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填土;分层将土填实。当填土至不露须根时,用手轻提茶苗,使根系自然舒展,再适当加细土压实,随即浇足“定根水”,最后再覆一层松土至茶苗根颈处。种植结束后,在茶行间铺上稻草、麦草等覆盖物,并在茶苗旁插上芒萁等遮荫。3.5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指定植后一至二年内这段时间的管理。3.5.1抗旱保苗:在夏秋季节,视旱情的不同采用行间铺草、浅耕保水、灌溉等办法进行抗旱。3.5.2清除杂草:采用人工或对茶苗安全的除草剂除去杂草。3.5.3间苗补苗,栽后进行定期检查,若发现缺丛缺株,及时补齐。3.5.4肥水管理,种植后约1个月,当新根发生时,应施一次稀薄水肥,以后每隔一些时间施一次水肥,并逐渐增加施肥量。4、茶园管理4.1茶树修剪4.1.1定型修剪4.1.1.1定型修剪的对象是幼龄期茶树和经台刈后重新抽枝的茶树。4.1.1.2定型修剪分三次完成。幼龄茶园,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用整枝剪剪去离地0.12-0.15米以上部分,第二次在第一次修剪一年后进行,在离地0.25-0.30米处用篱剪剪去,或在上次剪口上提高0.10-0.15米处修剪;第三次在第二次修剪后的一年后进行,在第二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0.10米,用篱剪或修剪机修剪。台刈茶园,当枝条生长到0.35米以上时,在当年秋季11月份或翌年早春2月进行第一次修剪;修剪前先疏去过多的枝条,每丛茶树只留30个枝条,修剪时高度为离地面0.25-0.30米,之后每年在前次剪口处提高0.10米修剪。定型修剪均要求剪口光滑。4.1.2轻修剪 轻修剪的对象是成龄茶园。4.1.2.1轻修剪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时间可在春茶前(2月底至3月初)或春茶后(5月中、下旬)。冬季不会受冻害的茶区,亦可在秋末(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时修剪。4.1.2.2修剪方法:用篱剪或修剪机剪去树冠面上部0.03-0.05米的枝叶。4.1.3深修剪 当茶树经连年采摘,树冠增高,树冠面上形成“鸡爪枝”,茶树育芽能力减弱,萌发的茶叶瘦小,对夹叶增多,这时应进行深修剪改造树冠。4.1.3.1深修剪以剪去“鸡爪枝”为适度,一般修剪深度为0.10-0.15米,机采茶园剪去0.15-0.20米。4.1.3.2深修剪可在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4.1.4重修剪 重修剪的对象主要是未老先衰的茶树及树冠虽然衰老但骨干枝仍然粗壮的茶树。4.1.4.1视茶树长势情况将茶树地上部分剪去1/3-1/2。重新培养树冠。4.1.4.2修剪在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4.1.5台刈 当茶树树势十分衰老,粗老枝干及枯枝多、生长势弱时,采用台刈方法进行树冠改造。4.1.5.1台刈时,将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在离地0.05-0.10米处全部刈去,重新培养树冠。台刈切口要平滑、倾斜。4.1.5.2台刈宜在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4.1.5.3台刈后,视实际情况,要做好深耕改土、增施肥料,加强病虫防治等工作,同时在培养树冠时,要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逐步过渡到正常投产。4.2土壤改良与管理4.2.1深耕改土4.2.1.1每年或隔年一次,在秋茶结束后茶树根系活动旺盛时进行。4.2.1.2用机械或人工在茶行两侧深耕,深度0.20-0.30米。平缓坡地茶园和阔幅梯式茶园,行中间可略深,树冠下应略浅,梯地单行种植的茶园在上侧深耕。4.2.2浅耕4.2.2.1浅耕在生产季节进行,深度在0.05-0.10米。4.2.2.2一般在春茶前、春茶后、夏茶后各进行一次浅耕。4.2.2.3除上述三次基本的浅耕外,还可根据所在茶园的土壤板结情况、土壤保水蓄水能力、杂草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浅耕。4.2.3除草。杂草较多时要及时锄铲除草,或用除草剂除草。在茶苗期除草,除草剂不能喷洒在茶苗上;幼龄茶树根周围杂草用手工拔除。4.2.4铺草在高温干旱或寒冷季节到来前的夏初和秋末,于茶行间铺草。草层厚0.10-0.15米。4.3茶园施肥4.3.1肥料有机肥一般有塘泥、豆饼、菜饼、禽畜栏肥及沤制的土杂肥等,作基肥用,无机肥主要用于追肥。4.3.2施肥原则重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重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重春肥,春肥与夏、秋肥相结合;重氮肥,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重根肥、根肥与叶面肥相结合。 4.3.3需肥诊断 维持茶树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共有10余种之多,但其中消耗量大而土壤常供应不足的是氮、磷、钾,若茶树得到的这几种营养元素不足,则表现为缺素症状。茶树缺氮症状:生长缓慢,叶张变薄,叶子变小,叶色发黄,驻芽出现早,对夹叶大量增加,叶片提早脱落。茶树缺磷症状:生长迟缓,叶片出现暗红色或紫红色,根系发育不良,吸收根变为褐色,显得枯燥而脆弱;老叶显暗绿色,渐渐失去光泽,最后变为枯黄并脱落。茶树缺钾症状:生长缓慢、落叶增加,鸡爪枝增多,老叶变脆易折断。叶缘焦灼、叶片卷曲,大量诱发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等。老叶脱落后嫩叶出现病症。这些缺素症状,与病害、药害、肥害、湿害及旱害都有某些相似之处。诊断时除目诊外,必要时还应和叶片、土壤的化学诊断配合进行。4.3.4施肥时期4.3.4.1春茶前催芽肥,依当时的气候情况、茶树品种的发芽迟早及采制的茶类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施入。4.3.4.2夏茶前追肥,春茶结束后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4.3.4.3秋茶追肥,夏茶结束后,6月下旬至9月中旬期间分期施4.3.4.4秋冬季施基肥,结合深耕在10-11月施入。4.3.5施肥量及各期分配4.3.5.1幼龄茶园,施肥应氮、磷、钾并重,年用量如下:1-2年生,每公顷施纯氮35-75公斤,氮、磷、钾三要素用量比例为1:1:1。3-4年生,每公顷施纯氮75-100公斤,三要素用量比例为2:1.5:1.55-6年生,每公顷施纯氮100-150公斤,三要素用量比例为2:1:1.4.3.5.2生产茶园,以氮为主,辅以磷钾,施肥量参照产量确定。干茶产量在3000公斤/公顷以下茶园,每生产100公斤干茶施用纯氮10-12公斤,三要素用量比例为2:1:1。3000公斤/公顷以上茶园每生产100公斤干茶施纯氮15公斤,三要素用量比例为4:1:1~1.5,生产红茶时要增加磷、钾肥用量。4.3.5.3氮肥分基肥及各季追肥多次施用;磷钾肥一次性的作基肥施入,必要时亦可作追肥应用。 4.3.5.4氮肥施用量分配基肥和追肥之比为30-40:60-70,茶叶单产高的茶园,追肥比重高于单产低的茶园。追肥分配,春、夏、秋三季为40:30:30。4.3.6施肥方法4.3.6.1根际施肥,在树冠下茶行两侧开条沟,施基肥时开沟深0.20-0.30米,施追肥开沟深0.10米,施入肥料后覆土。4.3.6.2根外追肥,作为根际施肥的辅助措施。当茶树新梢生长至一芽一、二叶开展时,选阴天,多云天气或傍晚进行。将树冠叶片正背面均匀喷湿。常用肥料浓度,尿素0.3-0.5%,过磷酸钙0.5-1.0%,硫酸钾0.5-1.0%。4.4.茶园水分管理4.4.1在茶树生长期,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70-80%,空气相对湿度80-90%4.4.2应经常维修和保养茶园排灌蓄水系统。4.4.3旱害预防4.4.3.1易干旱地块在坡地茶园上方和园内加设横水沟。4.4.3.2幼龄茶园,采取浅耕、培土护蔸、追施肥料、种植绿肥、清除杂草等措施,减少水分蒸发,保蓄水分。4.4.3.3成龄茶园采取深翻改土、铺草、浅耕等措施,提高蓄水能力,减少水分散发。4.4.3.4当土壤含水率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时进行灌溉。一般而言,高温季节,连续7-10天不下雨或中午嫩叶出现轻度萎凋时进行灌溉。4.4.4湿害预防低洼积水地块,开设排水沟,使地面径流不能在低洼处滞留。4.5冻害防治4.5.1冻害预防4.5.1.1新建茶园宜选择良好的地形,采用抗寒良种,营造防护林带,深垦施肥。4.5.1.2越冬期冻害预防,可根据情况,或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或加培客土,增厚活土层;或将留叶时期定在春末夏初,以成叶越冬;或在寒冷季节来临前,进行行间铺草,或在秋季套种绿肥。亦可多种措施并用。4.5.1.3晚霜冻预防可在晚霜来临前,用稻草、杂草等覆盖茶树蓬面;或在气温降至2℃左右时熏烟驱霜。4.5.2受冻后的护理4.5.2.1按照受冻害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剪,包括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及台刈。4.5.2.2及早进行浅耕施肥越冬期发生冻害的,要重施春茶催芽肥;萌芽期发生冻害的,及时进行根外追肥。4.5.2.3受冻后进行轻修剪的茶树,春茶应留大叶采摘,以培养树冠。4.6病虫防治4.6.1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4.6.2防治方法4.6.2.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检疫性病、虫的传入和蔓延。4.6.2.2农业防治,采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注意排水;分批多次及时采摘;进行修剪改造;中耕除草,翻耕培土。4.6.2.3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应用微生物防治茶树害虫。4.6.2.4物理及机械防治,对茶树害虫进行捕杀,摘除,灯光诱杀,食饵诱集或诱杀,异性诱集等。4.6.2.5化学防治,用化学农药对病、虫进行防治。4.6.3化学防治要求4.6.3.1开展预测预报,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地块,查害虫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4.6.3.2选用对口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天敌杀伤力低的药剂,不得应用茶园禁用农药。4.6.3.3在多种虫害发生时,实行主要害虫和次要害虫兼治。4.6.3.4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间隔期内不得采摘茶叶。4.6.3.5秋茶结束后用石硫合剂封园。4.6.4主要病虫防治方法见下表病虫名称防治方法假眼小绿叶蝉一、清除茶园杂草;二、及时分批采茶;三、在越冬成虫产卵前期及虫口发生高峰期之前,选用40%乐果1500-2000倍液,25%扑虱灵1000倍液,10%天王星6000-8000倍液喷杀。喷药时应同时喷叶面、叶背及杂草。茶叶螨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等)一、及时分批多次采茶。二、秋季将枯枝落叶清理出茶园,秋末进行修剪的亦应将剪下枝条清理出去。三、加强水分管理,改变茶园小气候条件。四、在发生高峰之前选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喹硫磷800-1000倍液、20%双甲脒1000-1500倍液,25%扑虱灵1000-1500倍液和10%天王星6000-8000倍液喷杀。黑刺粉虱一、做好茶园管理工作,通过修剪疏枝、松土、中耕除草,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二、在各代幼虫孵化盛末期和成虫盛发期,选用40%乐果,50%马拉硫磷,50%辛硫磷1000倍液,25%扑虱灵1000倍液,10%天王星6000-8000倍液进行喷治。蚧类(主要有长白蚧,角蜡蚧,红蜡蚧,茶梨蚧等)一、加强肥培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二、被害严重、树势衰弱的茶园进行台刈更新,同时加强肥培及化学防治。三、在幼虫孵化盛末期进行防治,可选用25%亚胺硫磷、50%马拉硫磷800倍液,25%扑虱灵1000倍液喷治。秋茶结束后可喷用10-15倍松酯合剂、25倍蒽油或机油乳剂。茶蚜一、分批多次采茶。二、人工摘除虫梢。三、用瓢虫、食蚜蝇等天敌灭蚜。四、选用40%乐果、50%马拉硫磷1000倍液,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喷治,发生不普遍时可采取挑治。茶毛虫一、人工捕杀,摘除卵块或结合田间操作随时摘除虫群。二、在化蛹末期中耕培土、消灭虫蛹。三、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生物防治。四、在幼龄幼虫期用90%敌百虫、50%马拉硫磷、50%辛硫磷1500倍液,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喷杀。蓑蛾类一、人工摘除虫囊。二、在幼龄幼虫期,选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10%天王星15000-20000倍液喷治,喷药时应将护囊喷湿。茶芽枯病一、选用抗病良种。二、春茶期间实行早采、勤采。三、春茶发病初期,选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托布津、50%多菌灵600-800倍液喷治。发生严重的茶园,可在秋茶结束后再喷药一次。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一、及时分批采茶。二、增施有机肥及钾肥,增强树体抗病力。三、在春季发病前期,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福美双、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治。茶煤病一、适时修剪,加强肥培,增强树势。二、准确有效地防治黑刺粉虱和蚜虫等虫害。三、在封园后或早春用1%石灰波尔多液喷治。 茶苗根结线虫病一、选择无茶苗根结线虫的地块建立苗圃。二、销毁病株,防止病苗扩散。三、茶苗种植前,深翻土壤,将线虫翻至表土层曝晒。四、用二溴氯丙烷进行土壤消毒。五、增施肥料,提高茶苗抗病力。4.7茶叶采摘4.7.1采摘应根据所制茶类对鲜叶嫩度的要求按标准进行。4.7.2采摘同批鲜叶要求匀度好,净度高。4.7.3手工采茶4.7.3.1采用提手采,掐采的采摘手法,不应使用捋,抓等手法采茶。4.7.3.2采制名优绿茶的茶园,当茶树蓬面每平方米有10-15个茶芽符合采摘标准时为开采适期。采制大宗红、绿茶的茶园,当新梢中有10%-15%符合采摘标准为开采适期。4.7.3.3应分批多次采茶,不应采齐大茶。4.7.3.4幼龄茶园和成年茶园均应选择适当时期适量留叶,幼龄茶树宜以养为主,采养结合。成年茶园则以采为主,采养结合。4.7.4机械采茶4.7.4.1采摘大宗红、绿茶,当符合采摘标准新梢达60-80%时为机采适期。4.7.4.2机采批次,一般春茶采摘1-2次,夏茶1次,秋茶2-3次。4.7..4.3长期机采后,当叶层厚度小于0.1米时,应在秋季留轮新梢不采或留大叶采。 4.7.4.4机采茶园,每年春季应采用机械进行轻修剪,每次机采后7天左右进行一次掸剪,剪去树冠面突出的枝条。

杭白菊的栽培


杭白菊也称茶菊、杭菊,综合产于浙江省桐乡市,栽培面积约3.5万亩,年产干花近5000t。近年来外省发展很快,如苏、皖、粤、赣、鄂、湘、川等地都有种植,全国栽种面积超过10万亩,年产量1万余t。

杭白菊是一种无毒副作用的情两保健饮品,气味芬芳,已有数百年的引用历史。他含挥发油、黄酮类等成分,长期饮用,能增强毛细血管的韧性,特悲师弟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辅助疗效,还有明目、解毒、减轻感冒头痛、消除心烦等作用。目前,全国较大城市的茶叶龙手上掂、食品店均有杭百具销售,喜爱引用的人群很广。历年来还销往东南亚一些国家和我国港、澳地区。按中国人的饮用习惯,在植物饮料中,除了茶以外,就要数杭白菊了。

栽培

1、品种 杭白菊有小白菊与大白菊之分。

(1)小白菊。植株茎梗较细,液芽带紫色。发枝分叉力强,为匍匐型生长,适应性强,叶片较小,微带紫色。花蕾多、花型小,花瓣短而厚实,色泽洁白,蒸青晒干后呈玉色,花香浓郁,冲泡后滋味甜润爽口,质地优异,但开花期较迟,从栽种到盛花期需200天左右。

(2)大白菊。株型直立,茎干粗,分枝少,植株嫩茎带紫色。花型大,花色洁白,花瓣薄,蒸青后易晒干。成品化冲泡后香气较平和,总体品质略低于小白菊。开花时间比小白菊提前5天左右。

2、菊苗培养 菊花只开花不结籽,在中都靠母本无性繁殖。待花季结束,在12月中旬地上植株经霜打枯死后,即将植株齐地剪掉,根部培土筑5cm高的土垄,待第二年初春浇水肥,使其发芽,逐步长出菊苗。到4月15日左右,幼苗长到10~15cm高时,把苗连嫩根挖出,剔除弱小苗,既可移栽到大田。

3、地块选择与栽种 杭白菊是喜光喜肥植物,应选择土层肥厚软松,土壤弱酸性,无树木遮挡的地块,切忌在低洼潮湿地段栽种。在平原地区栽种应开沟条栽,便于管理,沟深8~10cm,株距25~30cm,行距150cm,行与行之间植株不封行为好,这样便于田间管理与采花作业。在小丘陵地区,是地形采用条载或丛栽。菊苗种植后,当天就应浇施水肥,这样苗的成活率可在95%以上。在菊苗生长阶段,每隔10~15天应施水肥,带菊苗长到30cm高时,应摘去顶芽,抑制长高,促使侧芽萌发分枝。这时应开沟施足羊栏肥或鸡粪农家有机肥,养大养壮植株,才能提高产量。

4、治虫要点 菊花植株的嫩茎很易受蚜虫侵害,如发现有蚜虫,应及时防治。

(1)2.5%鱼藤酮,每亩150ml,用水稀释500倍喷洒,7-10天后可采花。

(2)吡虫啉10~15g,兑水5000~7500倍喷洒,7-10天后采花。

小叶苦丁茶的栽培


1、适生条件:苦丁茶具喜阴湿的特性,故应选择阴山坡地种植。年均温10℃以上,年降雨量1000mm以上,相对湿度在80%左右。土壤PH为6.0~7.0,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土质疏松,保水保肥,通气透水性能良好。

2、种植方式:苦丁茶宜种在周围有水源,交通方便的地方。适宜的种植时间为2~3月和10~11月。建园时要求环状整地,亩施有机复合肥250kg作底肥,进行开厢种植,厢宽1.1m、深20~40cm、长度依地形而定,种植规格适度密植,行距0.65m、株距0.65m,单株或双株错窝种植,大约每亩种植1600~2000株,以发挥苦丁茶的个体优势和群体优势,利于苦丁茶尽快成园投产,提高单产。

3、栽培管理:

(1)修剪:苦丁茶定植后应立即进行定性修剪,高度为离地30~35cm;第二次定型修剪在第二年生长停止后进行,时间在11月底止12月初,离地50cm剪去上面的枝叶。二次定型修剪完成后,蓬面的骨干枝已基本形成,其主干粗达10mm以上,每平方米发芽密度为1250个,树幅可达10cm以上,为苦丁茶的丰产打下了基础。

(2)施肥:苦丁茶种植每年需大量的有机肥,于12月初开沟施,每亩用量为油枯250~300kg或鸡粪2000kg;在春夏两季适当地补充氮肥,每亩用量10kg。

(3)采摘:苦丁茶的生长期较长(2~11月),每年可能发4~6轮,种植后的第二年即可采摘。采摘标准唯一芽二叶、一芽四叶。春秋全天都可采摘,夏季最好在上午采,防止温度过高造成芽叶变红或质变。

(4)病虫防治:在块茎类农作物地中种植苦丁茶,要注意土壤消毒,防治根癌病发生;春秋末期注意蚜虫的危害,可使发生情况采用吡虫啉等药剂防治。

(5)其他:苦丁茶喜阴湿,应注意保水抗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