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昌:对报道普洱茶的媒体要有感恩的心

发布时间 : 2020-09-30
益心泉普洱茶 普洱茶对胃 普洱茶对牙

益心泉普洱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启昌:对报道普洱茶的媒体要有感恩的心”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李启昌:对报道普洱茶的媒体要有感恩的心”相关知识!

云南日报高级记者李启昌致词:

今天的会议跟新闻界关系很大,我接到的通知说,要参加打一个什么保卫战,要研究宣传上的问题。而且专家不断说宣传是大问题。首先我建议,不论是大媒体、小媒体,我们首先对普洱茶产业要搞对心态,找准位置,在普洱茶发展大产业当中,新闻界一定不能包打天下,你没有这么大的能力,你只能干好你的长处或者适应你的事情。不能只有一种声音,就是媒体炒坏了。这个东西我是付之一笑的,我不想做任何辩解的。

第二点建议,我觉得衡量一个会议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水平,关键它能不能把它讲出来,这是最可贵的。民主社会是没有什么至高无上。大家都能发言,我觉得大家应该用这种心态看待我们普洱茶当前的繁荣与发展。你说价格说低了,价高了就是繁荣了。

刚才讲到的,十年前有多么多人关注普洱茶吗?

十年前有那么多新闻界的朋友来对我们普洱茶全方位多角度的透视吗?

我说句良心话,不管来自中央和媒体的报道,除了极个别有违法之外的言论后,大多数都是比较善意的,体现的方法不同,讲问题的角度不同,但是媒体关注普洱茶、认识普洱茶,愿意宣传普洱茶,那就是最大的好处。为什么怕记者呢?你反过来应该感谢。所以说我不否认,一边是开放的普洱茶市场,一边是落后僵死的报道,这是有现实的。我看了北京《人民日报》那些报道,只要你有颗平静的心,感恩的心,你去体谅那些报道,肯定有益处的。有没有水平这就是水平的标志,有什么怕的呢?为什么要打保卫战呢?所以我有这样的观点,谈到普洱茶的国际问题,生命意义的问题,我有一个想法,我觉得当前普洱茶最大的危机在哪里?最大的不在外部,而在我们内部,在我们的心态,心态不好一样都没有。实际上我觉得搞普洱茶不应该局限于区域和省份,普洱茶是思茅(普洱)的普洱茶,版纳的普洱茶,世界的普洱茶,你看看云南的烟草,在全世界铺开了。当时玉溪的领导就非常开明了。仔细想,红塔山是全国都难忘的,不是我们有多大的本事,如果有本事也是几代人传承下来,你不过是一个过客而已,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普洱茶最大的危机在我们内部,最大的在于我们的心态,要解决心态,要开放,要包容、要感恩,要学习,要不耻下问,你没有竞争,你的生命力在哪里呢?你对媒体就要问一个究竟,你要问的干什么呢?普洱茶是不是一个冲出来的产业?绝对不是的?普洱茶是不是一个弱不禁风的产业?不是的。多少的马帮呀。我同意那个专家的看法,始终要往上涨的。中国的市场是很大的,老百姓开门七件,油盐酱醋茶啊。我想说的一个问题,就是把我们的心态要搞正,特别为什么说有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举一个不应该说的话,现在我们云南的普洱茶认证,我作为记者了解的有四种。那么多一饼茶,贴上认证认证,后面是涨价涨价再涨价,后面的消费者是不懂不懂。我不反对认证。有什么科学接受认证呢?真的一饼茶,有四五个认证是什么一个乱法,我提醒大家,现在的全国牙防组已经炒得很热了。我说的都是一种事实,我说怎么来科学、全面、准确的认证,不要内分内斗,不要拿单打冠军,要拿团体冠军。

cy316.com延伸阅读

泡茶要有“五心”


泡茶与品茶需要什么?茶具?茶器?水?还是……其实,泡茶是一件复杂的事,需要必要的器具和许多步骤;泡茶亦是一件简单的事,只需要有“五心”即可。

第一是等待沸水的耐心。无论你是用何种水泡茶,自来水或是山泉水皆可;无论你是用何种方式烧开水,用电磁炉或是柴火亦可。但是,你都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看着冰凉的水渐渐地转为温和的水,再由温水转为沸水。看似不过几分钟的事,却需要极大的耐心。

泡茶要有“五心”

第二是如何泡好茶的细心。摆上茶几和茶具,细心地将茶具和茶杯用滚烫的开水烫上一遍,这就是所谓的“温杯”,让茶叶与茶水能够更好地融合,以便茶水保留茶叶最本真的味道。

第三是对茶叶的恭敬之心。一片树叶经过多少人的手,经历过多少道工序,才得以重新塑造自我成为佳品。一小撮茶叶与你需要多深的缘分,才得以与你遇见。因此,我们需要对茶叶有恭敬之心。

第四是沏茶时的专心。不管你是一个人独饮,或是与好友一起享受,请学习一些沏茶知识,比如茶水不宜过满、开水不宜过烫等等。沏茶时,我们应当专心,以防茶水过满烫伤朋友或者无知而得罪友人。

第五则是品味时需要静心。如果你正听着快节奏的歌曲,或者你正因为某些事心浮气躁,那么,请你先平复下自己的心绪,关掉吵闹的音响,让自己回归平静的心。如此,方能品尝茶叶的真实味道。

这便是泡茶所需的“五心”,你都有做到吗?

普洱茶王---福元昌圆茶


福元昌圆茶

清代末期以前,一直都是以倚邦茶山(后来称为“绮邦茶区”)的普洱茶品最受欢迎,而且以小叶种普洱茶著称,尤其在清朝是贡茶的主要茶种。

开设在倚邦茶区的茶庄商号很多,后来流传而继承下来,有史料可考的,要推“宋云号”和“元昌号”两家茶庄。这两家茶庄同是创立于光绪初年(《版纳文史资料选辑》4,第34页)宋云号茶庄在光绪初年创业,到民国初年暂时歇业,1921午又重新开业,每年制造普洱茶二百多担,以销往四川为主。元昌号茶庄也是创设于光绪初年,每年制造普洱茶四五百担,以运销到四川省及北方地区。到了民国初年停业后,全部业务就此停止营运,并不再复业。

清代中期,易武山普洱茶事业已逐渐崛起,更早时期已经建有一条运送贡茶古道,后来并铺成石块马道,连接了易武镇和倚邦茶区。

两地相隔仅数十里,然两地区的茶叶,一为最适合制成普洱贡茶的小叶种茶,另一则是最好的越陈越香大叶种普洱茶品。一般茶商多跨着两茶区同时设有茶厂。元昌号茶庄在光绪年间中期,也在易武大街开设了茶厂分行,叫“福元昌号”茶庄,专门采用易武山大叶种普洱茶菁,制造精选茶品,以供普洱茶品茗者,或销售到海外市场。

茶厂:福元昌茶庄筒包:竹箬竹心篾仓贮:干仓茶香:野樟香

茶山:易武茶山图字:不详陈期:95年茶韵:陈韵

茶树:大叶种乔木饼包:无色泽:栗黄油灰味道:微甜

茶菁:三级图文:无气味:无水性:化

茶型:圆茶内票:图8.7Cm×9.3cm条索:宽长喉韵:润

规格:直径21cm内飞:纸5.27cm×7.5cm汤色:粟红生津:舌底鸣泉

重量:310g工序:生茶叶底:深粟茶气:强

李金羽也喝普洱茶


李金羽:

“人跟树一样,都有自己的根,这就是故乡。无论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哪里,说话的口音变了,生活的习惯改了,好像成了外乡人,可是这个根,却很难被撼动。乡情像一条坚韧而绵长的丝线,无论走到哪里,它总是伴着我一同前行。山,隔不断;水,剪不断;一头系着故乡,一头系在我心中……”这是被李金羽写在手机里的一段话。虽然手机换了一个又一个,但这段话却深深地烙记在大羽的心里。

“东北话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方言”

“异乡生活让我学会了享受寂寞”

"但到了济南之后,我的生活里基本没有什么娱乐,除了偶尔和队友出去喝喝茶,基本都是一个人在房间里呆着。生活就是这样,不可能总按着你喜欢的方式进行,在你无法改变现状的时候,你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新的生活。不过,异乡的生活让我学会了享受寂寞。有时在训练结束之后,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泡上一壶普洱茶,听着旋律舒缓的歌曲,凭借思绪乱飞,那种感觉也挺好的。"

饮茶有感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饮茶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杯茶看似很简单,几片叶子,一汪清澈而已,可就是这样的简单,细品之却有无穷道理,这些道理或许很朴实,但我们的生活中往往就缺少这样的朴实。

茶首先教给我们的是团结的意义。泡茶的时候从来都不可能用一两片就能泡出好茶来,如果是半发酵的如乌龙茶,甚至需要半壶茶叶才能泡出味道。所以生活中也不要总以为单凭自己的力量就能做好一切,我们每一个人都像是茶杯中普通的茶叶,想要成就一段芬芳,就必须和他人一同携手努力才可以。

茶教给我们厚积薄发的道理。在为每一段梦想努力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不如意,这是必然会遇到的考验,如果通过不了这些考验,只能说明我们的能力暂时不够,要戒骄戒躁,默默积蓄力量。只要心态足够从容安宁,只要态度足够认真端正,成功的日子便指日可待。如同茶叶一样,茶叶的芬芳靠的是大自然灵气的积蓄,有的茶甚至需要更多岁月的积累才有馥郁的香气,如普洱茶就是这般。生活中若也有普洱茶一样的暖香,需要慢慢发酵,慢慢积累,慢慢等待。

茶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生活不需要轰轰烈烈,不需要璀璨一瞬,那些不过是短暂的繁华,下一刻就会消失不见。生活中需要的是从容若茶水,需要的是翩然若茶叶,是杯中茶叶沉寂后的馨香,是饮茶时的安详淡泊。

关于本文《饮茶有感》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清朝皇家对普洱茶的喜爱


清朝廷喜爱普洱茶,就像末代皇帝溥仪对作家老舍所言:"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宠物,拥有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显贵标志",还说:皇室成员的饮茶习惯一般是夏喝龙井,冬喝普洱。在进贡京师的普洱茶中,极品名叫"金瓜贡茶"。《普洱茶》一书记述:"金瓜贡茶乃是采用西双版纳倚邦茶山之茶所制。在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还有实物,已被视为"国宝"。1963年,故宫清理清宫贡茶,获两吨多,其中就有一些保存完好,最长时间达150年以上的普洱茶。有团茶(砣茶)、女儿茶、茶膏等品种,还有普洱茶精品人头茶(人头形状的茶团)1个,重约5斤,形状完整,色泽鲜明。

清朝廷收纳的普洱茶,除了供皇宫享用和分送皇亲国戚之外,还当作高级礼品馈赠外国使团。如公元1792年,英国特派前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马戛尔尼爵为首的观光团一行茶起源95人来华,以向乾隆祝贺80大寿为名,要求清廷增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允许设立租界,派驻公使,并送上大批寿礼。乾隆没有同意英方的要求。但作为礼尚往来,也回赠了大批珍贵礼物,其中就有普洱茶和普洱茶膏。西双版纳历代封建首领也把普茶视为珍贵之物。据《泐史》记载:"明朝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车里宣慰史,刀应勐为其妻(缅王之女)回缅省亲准备的礼物中,就有普洱茶4筒,每筒5团,与金银珠宝并重。

普洱茶作为茶中珍品,上贡朝廷,还曾作为礼品馈赠他国。清朝廷由于特别喜爱普洱茶,规定每年需上缴贡茶6万6千斤。在普洱府治所在地宁洱镇,官府专门设有茶厂、茶局,统管茶叶的精工制作和上贡朝廷。普洱茶上贡朝廷,是由地方官吏负责组织的。在进贡清宫茶叶中,来自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大叶种茶与各地进贡的小叶种茶相比,茶叶、茶性大不相同。其茶味特别浓厚,助消化能力特别强,性温味香,有医疗保健作用,这些特点,特别适合游牧出身、肉食为主的满清朝廷皇亲国戚的需要。于是,普洱茶系列中的"女儿茶"、"团日本茶道茶"、茶膏等,深得帝王、皇族、将相的钟爱,一时间,宫中以饮普洱茶为时尚,有的泡饮,有的熬煮奶茶,朝廷所重,民间仿效,普洱茶在清朝时声誉人震。《红楼梦》有贾宝玉喝女儿茶助消化的描写。《宫女谈往录》(金易沈义羚著)也提到慈禧太后喜喝普洱茶:"老太后进屋坐在条山坑的东边。敬茶的先进上一盏普洱茶,图它又暖以能解油腻"。

在西双版纳,无论是爱尼人的土锅茶、蒸茶、傣族的竹筒香茶;还是布朗族的青竹茶,拉祜族的烤茶以及基诺族的凉拌茶,彝族(香堂)的火焯茶等土风茶艺,都毫无例外地有着治病养生的诸多功能。

普洱茶进贡朝廷,至迟起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时应已岁贡。3年后设置"普洱府治",控制普洱茶购销权利,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最好的普洱茶进贡朝廷,以图博得皇帝的欢心。并曾得到皇帝多次赐匾,"朝天贡端"就是当时所赐。

敬昌圆茶


曼洒茶山位处老挝边境,宝货版纳易武的曼洒、曼黑、曼乃和曼腊四个乡。曼乃乡在曼腊北面,与江城县康平区相连(《版纳文史资料选辑》4,第28页。)曼洒山就是以前易武山的北山,曼洒茶山的茶性仅次于易武茶山。曼乃乡是曼洒山之一乡,位连江城县,曼洒茶山茶菁都是通过江城地区运销出去的,所以江城的普洱茶品向来闻名海内外。

在清光绪年间私商就经营普洱茶出口,主要有通海帮信昌号都在昆明等地和国外设有机构。敬昌茶号(信昌号前身)在江城制成七子饼茶后,雇牛帮或马帮运往老挝,再装木船运往越南、泰国至香港销售。《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第153页。1921年时敬昌号茶庄是江城地方最大最有名的普洱茶庄之一。

在所有先期私人茶庄的茶品中,要推筒庆盒敬昌圆茶的工序、制造技术最精良,如茶饼压制技术、筒包技术、竹篾条材料、内飞内票的设计和设计和印刷,以及贮存陈放方法等都是最高级的。现在普洱茶界都以这两种茶品,作为普洱茶的品质标杆。流通于现在市场的普洱茶产品,敬昌号、同庆号等,其数量都是极度欠缺,想要购买或收藏,只有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敬昌圆茶是采用普洱正山,也就是曼洒茶山最上好茶菁制成,大叶种茶树,条索肥硕,叶子宽大,茶菁看来好像泡过茶油似的,油亮十分充足,有着金黄色硕大的毫头。茶饼的压制技术非常精工规矩,饼身表现均衬丰满,边缘厚薄不一致但圆顺,手感非常强烈。敬昌圆茶茶饼的外观充满浑厚朴拙气势,尤其茶菁在蒸压前,入袋的技术很讲究,每饼茶菁在杂乱中显示出一种排列的艺术,是所有普洱茶饼中,外观最优美的。饼身直径20.5厘米,每饼约重330克。野樟茶香,水性极度细柔,入口即化,为普洱茶品中水最为细滑的。陈年老韵,约为20世纪40年代产品。每饼有内飞一张,是椭圆形图案,与同庆老号圆茶极为相似。最值得提出来的是,没筒一张大的内票,是一张高艺术的版画图案,白底绿色的字画,是一幅采茶图。有采茶姑娘三人,有两颗高大乔木的茶树,是清朝时期大茶山最真实写照。加上由右而左敬昌茶庄号是最工整的楷书字体,构图美观,极富艺术价值。

而美中不足的是外包装,筒包所采用的竹箬,是比较普通的较老的竹笋箬片,捆绑筒身是竹心篾条,捆绑技术并非特殊技巧,为一般普通手工操作,如只以筒装外表来看,真不相信是一筒好普洱茶。头盖面片竹箬上,以紫色颜料印上云南普洱正山贡茶精工揉造字号元茶上印,在面片竹箬正中央以毛笔黑墨写上敬昌茶庄,所有字体都是工整楷书,气势十足。

市面上已经有敬昌号的赝品出现,但从茶饼的原料,内飞盒内票的印刷、茶饼的款式等都恨容易辨别出来。而且赝品者都是以单饼出现,没有成筒的包装。这些假敬昌圆茶是以现在云南新树茶菁,做成轻度发酵熟茶,再放进失仓促成霉变,加速陈化效果。假敬昌圆茶有一股青酸及霉味,水味很重,像青菜在弱火煮了半生不熟,那种青味不去而水味未消得味道,也和边境普洱极为相似。赝品假敬昌圆茶,其茶性条件极为差,完全没有真敬昌的茶性特色!

李卷:武夷册的茶中隐士


武夷草木蒙茸、峭拔奇巧之地,有无边空翠扑衣寒的妙境,也多方外高士和隐逸茶人,其中,李卷可以算是一位非常标准的知行合一的茶中隐士。

《武夷山志》中有一篇佚名的明人游记,说丁未年间,适有山中人李子来顾,邀请作者前往武夷一游。作者听得武夷风景殊美,很是动心,便践约前行。一行人游到五曲云窝附近,作者想到李子便住在那里,于是造访其庐,而李子也热情迎出,慰劳一番后更是亲自作导游,引他们遍观武夷。且说云窝附近就是武夷名迹之一的茶洞,当日他们也进茶洞看了一看,见地载微土,宜茶。时茶方吐甲,而桃李问花明时,武夷山种的最多的是茶,其次是桃花,红桃绿芽相衬,情形定然十分美丽。那全程作导游的李子极尽地主之宜,在游程歇息时,又带作者坐船去小桃源,其时暮色四合,大家不免问起今夜宿在何处,说住到云窝对岸去,去路又要经过李子家,经过他家时月亮已经出来,皎皎月华映照得山间如真如幻,李子和作者他们闲坐溪石上啜品香茗,玩赏月色,好不畅快

通篇屡屡提到的李子对武夷一草一木了如指掌,又有雅人深致,到底是什么人呢?别的书中极少见到有关他的记载,可见是隐居得十分成功的,却也引人发无限幽思,在此篇末尾,作者才明说了李子的身份,李子者,磊英也。

查《武夷山志》的隐逸传,有一则说到:李卷,字怀之,闽县人。明殉难袁州太守时兴之子,初名钟鼎,字磊英,一字佩士,曾官中书舍人,毁家从军。后隐居五曲茶洞,筑室曰煮霞居,采茗自活,以高蹈终。着有《尚友书》、《姑留草》、《武夷山志》,俱未行世。

两相对照,都字磊英,都居五曲,时间也符合,前述李子磊英无疑就是这个弃官不做而愿隐居山水茶烟之间的李卷了。李卷是属于明朝遗士一类的人物,同时也是人品高洁的真正意义上的茶人,所以连住处也叫煮霞居,并采茗自活,不过,光吃茶估计是不能生存的,可能是以自采茶叶换来一些生活用、食之物吧?!可惜他的那几本书未能行世,不然一定是可以给后人一些别具高见的启发的。

虽无完整着述,李卷却有几篇诗文传世,这也为我们呈现了他作为茶中隐客的真实面貌。他在《茶洞作武夷茶歌》一诗中详细描述了自己隐居山中制茶品茗的生活,从中可以看出他精于茶事,深谙品饮之道。李子喝茶讲究,每道工序都不含糊,非但天明即起,带露摘茶,还即摘即制,且严格区分采制时间。饮茶用胡麻涧水,以中间刳空的竹子引水而来,自然甘香别具。不但有实践,还点检茶书,总结经验,这才是一个全身心投入的真正的茶人所为。

李卷终老于武夷,他是不是有后代呢?清人林霍的游记中说余以康熙庚辰岁七月十四日,同渊上人自南台舟行,溯建溪,以八月朔日入武夷雇筏游九曲,撑篙者为李氏子,稍知书,能颂九曲棹歌,滩声与篙声、人声相喷薄,恍然自失矣。此处令人恍然自失的李氏子是不是就是李子的后人呢?未能确证,但又令人浮想联翩,终于也有点儿恍然自失的感受呢!

你的心 茶知道


或许,生命的美好就在这一顿一悟间。怀一份恬淡的心情行走尘世,生命,就是佛桌上开出的最美的花!

——禅意

现代人患有“信息焦虑症”每天忙于在不同的屏幕间切换,不停地打开一扇又一扇窗,却把自己的心窗关上了;

他们害怕空虚,用工作和娱乐填满所有的时间,却再也容不下真如的智慧。

老子说“虚空生白”给自己一杯茶的时间,在茶香氤氲中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浇灌一下心底的那朵莲花。

从茶叶到茶汤,要得到一杯好茶,殊为不易。不同的茶,茶性各异;泡茶的人,方法有别,用心做好、泡好一杯茶,就是功夫。

佳茗似佳人,喜茶、爱茶、懂茶的女人最美!

因为喝了茶,身体清了,精神松快了,通过茶可以领悟到生活之美好,也能领悟到茶世界如何抵抗外界喧嚣,散发着无限魅力与浪漫。

茶能给你的不仅是其体内的咖啡因,生理的亢奋不能持续太久。

它还能给你更多的是古老灵魂一角的悠悠情愫。

喝到一杯好茶的感动让我们有“在家”的感觉---无论我们身在何处。

“家”不一定是外在的世界,一栋坚固的房子,或是一个漂亮舒适的空间,而是的一种内在放松和接受的质量。

茶的至美至纯好像一个道德卫士,可以使我们抵御堕落的侵蚀。

你的心,茶知道;茶之道,你知道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