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自然转化

发布时间 : 2020-09-30
普洱茶转化 白茶的转化 自然韵黑茶

普洱茶转化。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在普洱茶成品的储存中,不论生茶或熟茶,在良好的条件下,都能够通过数年至数十年的后熟作用,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口味,使普洱茶具有相对的越陈越香的特点和某些特殊的对人体的保健功能。

热湿条件催熟

普洱茶的后发酵、实质是成品茶中还具有黑曲菌,根霉毛霉、酵母菌等真菌的孢子和菌丝体,他们依靠茶叶作为营养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就能够进行生长繁殖。这些真菌在摄氏15度以上,空气湿度在60%以上,孢子能够萌发,菌丝体能够产生包子,进行无性和有性繁殖,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可以是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就完成一个时代的交替。在摄氏35度的液体培养基里,真菌的繁殖速度是极快的。普洱茶叶对真菌来说,是一个丰富的粮仓,笔者曾对60年代的勐海茶厂的生饼做过微生物培养试验。经过严格消毒的茶叶能够在培养基上长出毛霉、根霉、青霉和黑曲霉。在接种第3-6天,毛霉、根霉的菌丝体象棉花团般的布满整个培养瓶,说明培养初期,根霉、毛霉这些易生长繁殖的真菌占优势。

但三周以后,黑曲菌开始逐渐占优势,至一月之后,固体培养瓶的培养基表面,主要是黑曲菌的群落了。

这个实验初步表明,40多年的普洱茶还具有营养物质,他还能供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40多年的普洱茶还是“活茶”,他还进行着后发酵过程。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以黑曲菌为主的真菌群的繁殖速率是很重要的,在真菌酶作用及氧化作用下,茶黄素转变为茶红素、茶褐素,茶多酚和茶碱逐渐分解,毛霉的糖化作用等生化反应,使茶汤由青、黄向宝石红转化,可溶性物质增加,口感逐渐醇厚、甘甜,感觉变得更加滋润。在广州、香港、云南西双版纳储藏普洱茶,因为高温、高湿,真菌繁殖速度快。因此茶界人士认为,在广州、香港和西双版纳。普洱茶的后熟比昆明、北京等地要快一倍,这是有科学道理的,本人也赞同,并总结为“热藏熟”。

热湿催熟的作用使某些茶商过分追求快熟、快销,以假年份牟取较高的利润。但是,普洱茶在温度和湿度过高的条件下,茶叶含水量超过15%,在茶叶暴露的条件下,是很容易滋长杂菌的。茶商有意识的进行湿仓、洒水,易造成杂菌污染。湿仓茶中,由于毛霉、根酶和某些杂菌在茶叶表层占优势,所以霉味较重,已经不是优质的普洱茶。如果茶叶发酸,再沾染有害微生物,就会变成对人体有害的废品茶了。

冷藏条件增香

普洱茶属于发酵食品,在许多发酵食品如葡萄酒、白酒、啤酒、奶酪、老酱和火腿中,都有相对时间内越陈越香的特点。香的生化机理比较复杂,有蛋白质的熟化、糖的焦化反应,但更重要的是糖类转化为醇,醇类转化为酯,芳香酯等是多数发酵食品香气的源泉。普洱茶在漫长的储藏年代中,真菌能产生糖化酶、醇化酶和酯化酶,在不同茶本质和不同年代和生化条件下形成特异的芳香酯,使普洱茶越陈越香。发酵食品中,老酱、火腿和陈酒,需要数年到数百年,普洱茶的后熟作用可以延至数十年以上。

发酵食品中醇类在酶促作用下的酯化方应,所需要的温度较低,芳香酯在较低温度下更有利于保存和缓慢释放,这就是许多发酵食品冷藏增香的机理。

普洱茶香是茶本质和茶内微生物酶酯化作用的产物,这与大叶品种茶树共生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的樟树和其他产生芳香油的植物没有多大关系。

在昆明的温度湿度条件下,3至11月份,普洱茶内的真菌已经有了繁殖的条件,6至10月是后熟的良好时期,而冬季的昆明,菌丝体产生酯化酶,使普洱茶逐渐积累芳香酯。在不同茶本质的基础上,就能在不同的时期,产生特异的香气。普洱茶香具有多样性,其中的奥秘还等待生物化学学者们去研究和揭示。

以笔者在昆明收藏的不同地区,不同茶山的普洱茶与港台、广州储藏的普洱茶比较,收藏生茶前5年港台、广州茶熟得快,但藏到10年以上,茶叶的色泽、油亮度、香味和冲泡茶的汤色、口味及香气,都远远超过港台、广州的入仓茶,这是许多业内人士和港台名商都认可的。

根据理论和收藏实践,笔者认为,让普洱茶存放在不同气候型的地区,如北京、上海、西藏、昆明等等,相当于给普洱茶内的真菌提供了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只要在干净、清新的储藏条件下,就能储藏出别具风味的普洱茶。热藏熟,冷藏香,让自然的环境,冷热的交替,季节的轮回来滋润普洱茶,使普洱茶越陈越香,让茶友们享受普洱茶的神奇的滋味和保健功效。

Cy316.com延伸阅读

什么是普洱茶的自然陈化?


普洱茶的自然陈化是什么意思?以及自然陈化过程之中普洱茶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什么是普洱茶的自然陈化?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在科学合理的环境之下经过自然陈化,其滋味、品质、保健功效都会有相应的提升。

而普洱茶的自然陈化,业内认可度较高的说法是指干仓存储陈化。且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从品茗艺境考虑的话,只有干仓环境下存储的普洱生茶,才能留存普洱茶的真性,但干仓也有其不足之处,最大的问题就是干仓普洱茶转化速度较慢。

通常来说对于干仓环境的定义是:温度、湿度适中,通风透气,干净卫生,无杂味、异味的存储环境。

如果进行更为准确的数字化定量分析的话,就是: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平均温度在20—30摄氏度之间,干净卫生,有适度通风,无异味的存储环境。

云南昆明的相对湿度,以及温度正好处于这个区间,因此也被认为是天然的干仓环境。如南茗佳人2006年南糯山古树生茶《如故》,就是在昆明干仓环境之中存储转化,至2017年已经进入干仓存储转化的第11个年头,如今品饮蜜香馥郁,滋味甘淳,茶汤金黄透亮,汤质软滑如锦缎。此外,同属南糯山古树的2017年南茗佳人《石头老寨》500年头春正在预售中。

二、在自然陈化过程中普洱茶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上面为茶友讲解了什么是自然陈化,下面就为茶友详细解析,普洱茶在干仓自然陈化过程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普洱茶的自然存储陈化,其实质就是普洱茶在存储过程之中持续的后发酵。

在后发酵过程中,普洱茶的内含物在氧气、微生物、茶叶内活性酶等作用之下,发生的一系列氧化、聚合、分解等生化反应,其物质构成、含量都发生显著的改变,从而使得普洱茶的滋味、功效都随之发生改变。

其中最为主要的物质转化和其成分变化分别是六种,即: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总糖、蛋白质、芳香物质。

1、茶多酚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化

普洱茶中有许多性质活泼、易被氧化的物质,茶多酚正是其中最为典型的物质之一,并且茶多酚与茶叶的汤色、滋味、香气都有密切关系。

经过存储实验表明,普洱生茶在存储过程之中,茶多酚会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茶红素、茶褐素等物质,使得茶汤色泽、滋味功效都发生改变。

随着存储期限的增加,茶多酚会逐步氧化聚合,转化其他物质,使得茶汤汤色会随之越来越红润,滋味由苦涩变的甜润醇和。

2、儿茶素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化

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占茶多酚总量的60—80%。其对人体有较佳的保健功效,有助于清除人体多余自由基,一定程度上有抑制人体衰老的功效,儿茶素含量和种类会随着存储期限和存储温度而发生改变,总含量呈下降趋势。并且存储期限越长其转化量越大,温度越高转化越快。

3、氨基酸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化

氨基酸不但是影响茶汤滋味的重要物质之一,而且也对茶汤色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其含量越高茶叶品质越好。

在存储过程之中,普洱茶内氨基酸含量随着存储期限的增长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且温度越高氨基酸含量下降幅度越大。

所以在温度超过35摄氏度的环境中存储,普洱茶氨基酸含量下降幅度较大,不利于茶叶品质的提升。

4、总糖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化

总糖是普洱茶内糖类物质的总称,总糖的转变,对茶叶汤色滋味有直接性影响,是决定茶汤甜味的主要物质,并且还间接影响茶叶香气。

随着存储期限的增加,茶叶内不溶性糖类物质如纤维素等,在微生物、活性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诸如果胶等,可溶性糖类物质,从而使得茶汤可溶性总糖含量升高,茶汤滋味口感也随之提升,变的更为甜淳柔滑。

5、蛋白质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化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在普洱茶存储过程之中,其蛋白质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并且随存储期限的增加,茶汤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步增加,从而使得普洱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提升。

6、芳香物质在普洱茶存贮过程中的变化

茶叶内芳香物质决定茶叶的香气类型及其品质,在存储过程之中芳香物质也随之发生显著改变,有的芳香物质含量随着存储期限增加而降低乃至消失;也有一部分的芳香物质,会随着存储期限增加其含量也随之增加,最为典型的就是决定普洱茶陈香的芳香物质随之提升。

通过多项实验和检测表明,普洱茶在35摄氏度以下环境中存储,更有利于其香气品质的提高。

以上就是普洱茶的自然陈化,以及普洱茶在自然陈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普洱茶转化的七个重要阶段


云南是传说中世界茶叶的发源地,本地较原始的生态环境,充分保留了原始形态的大叶种古树原料。品茶是一种东方的生活艺术,使人回归心灵的素朴宁静。饮古树茶(大树茶),品味时间的味道,感受香气由清香到陈香,汤色由黄绿到酒红,滋味由苦涩到甘醇的人生三昧。品味古树茶的六大要素:品种、土壤、气候、茶园生态、树龄和制茶工艺。品古树茶,最好是同一古茶山100%的古树原料,这样的纯料才能品出高保真的原汁原味,也就是古树茶界常说的山韵陈香。

普洱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其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是大家公认的。普洱茶的品质与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密切相关。普洱茶的贮藏过程实质就是茶叶中化学物质的缓慢氧化过程。普洱茶经一定时间的存放后,汤色由生普原来的黄绿或橙黄向熟普的红浓明亮逐渐过度,滋味出现醇和、滑爽的感觉。由于茶多酚氧化酯性儿茶素减少,可溶性糖增多。收敛性降低,苦涩味消除,甜味增加,呈现出特殊的陈香。

古树茶树龄非常重要,因树龄凝结了岁月的沧桑 。一般而言,树龄越大的古树茶,苦、涩、鲜、甜、酸基本味道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和树脂含量就越丰富,茶汤的粘稠度、润滑度就越高,古树茶在口腔中苦涩停留时间较短,越喝越甜,因水溶性果胶丰富,由果胶形成的鲜甜味和类似煮嫩玉米的甜香,会在每道茶汤中保留,所以古树茶即使喝到茶汤基本无味时,也会带一点淡淡的甜。

一般来说,普洱茶转化要经历以下七个阶段:

新茶期(1-3年)茶汤黄绿或黄色,香气中生青味较重、带甜香,口感苦涩稍重,干茶墨绿色,冲泡之后叶底黄绿色,有经验的茶人们分得出是那个茶区的古树茶,大致树龄,品得出浑厚的山韵。

转化前期(3-10年)茶汤黄红,香气中生青味减弱、蜜甜香开始明显,口感苦涩较轻,干茶黑绿色,冲泡之后叶底黄色,有经验的茶人们分得出是哪个茶区的古树茶,大致树龄,品得出浑厚的山韵。

转化中期(10-20年)茶汤红色,香气中已无生青味、蜜甜香混合着陈香,口感几无苦涩,入口苦涩味化得很快,茶汤浓稠有点像米汤,干茶黑而油亮,冲泡之后叶底黄带褐色,高手分得出是哪个茶区的古树茶,大致树龄,品得出入口化开的化韵。

转化后期(20-40年)茶汤深红色,香气樟木香浓郁,口感无苦涩,入口化,汤浓稠似米汤,干茶黑褐油亮,冲泡之后叶底浅褐色,难分得出是哪个茶区的古树茶,入口化开的化韵更明显。

陈茶期(40-60年)茶汤酒红色,香气樟木香混合着药香,口感无苦涩,入口化,汤浓稠如米汤,干茶黑褐色,冲泡之后叶底褐红色,很难分得出是哪个茶区的古树茶,入口化开的化韵让人十分愉悦。

老茶期(60-100年)茶汤酒红发亮,香气药香浓郁,口感无苦涩,入口即化,汤浓稠如同米汤,干茶黑褐色,冲泡之后叶底褐色,难以区分是哪个茶区的古树茶,入口即化,陈香悠然,岁月的沧桑凝结成老韵。

古茶期(100年以上)茶汤酒红发亮、晶莹剔透,药香浓郁,入口即化,汤浓稠如同米汤,干茶黑褐色,冲泡之后叶底褐色,难分得出是哪个茶区的古树茶,古韵盈然,唇齿留香。

以上古树茶转化期只是个猜想推测,毕竟,真正的普洱古树茶认识认可到现在也不过寥寥数年,所以以上还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普洱茶转化要经历以下七个阶段


普洱茶年份解读

普洱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其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是大家公认的。普洱茶的品质与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密切相关。普洱茶的贮藏过程实质就是茶叶中化学物质的缓慢氧化过程。

普洱茶经一定时间的存放后,汤色由生普原来的黄绿或橙黄向熟普的红浓明亮逐渐过度,滋味出现醇和、滑爽的感觉。由于茶多酚氧化酯性儿茶素减少,可溶性糖增多。收敛性降低,苦涩味消除,甜味增加,呈现出特殊的陈香。一般来说,普洱茶转化要经历以下七个阶段:

新茶期(1-3年)

茶汤黄绿或黄色,香气中生青味较重、带甜香,口感苦涩稍重,干茶墨绿色,冲泡之后叶底黄绿色,有经验的茶人们分得出是那个茶区的茶,品得出浑厚的山韵。

转化前期(3-10年)

茶汤黄红,香气中生青味减弱、蜜甜香开始明显,口感苦涩较轻,干茶黑绿色,冲泡之后叶底黄色。

转化中期(10-20年)

茶汤红色,香气中已无生青味、蜜甜香混合着陈香,口感几无苦涩,入口苦涩味化得很快,茶汤浓稠有点像米汤,干茶黑而油亮,冲泡之后叶底黄带褐色。

转化后期(20-40年)

茶汤深红色,香气樟木香浓郁,口感无苦涩,入口化,汤浓稠似米汤,干茶黑褐油亮,冲泡之后叶底浅褐色,难分得出是哪个茶区,入口化开的化韵更明显

陈茶期(40-60年)

茶汤酒红色,香气樟木香混合着药香,口感无苦涩,入口化,汤浓稠如米汤,干茶黑褐色,冲泡之后叶底褐红色,入口化开的化韵让人十分愉悦。

老茶期(60-100年)

茶汤酒红发亮,香气药香浓郁,口感无苦涩,入口即化,汤浓稠如同米汤,干茶黑褐色,冲泡之后叶底褐色,入口即化,陈香悠然,岁月的沧桑凝结成老韵。

古茶期(100年以上)

茶汤酒红发亮、晶莹剔透,药香浓郁,入口即化,汤浓稠如同米汤,干茶黑褐色,冲泡之后叶底褐色,古韵盈然,唇齿留香。

普洱茶,自然与真实并存的一盏醇香


普洱茶的制作工序非常独特,一般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堆捂等几道工序。鲜采的茶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后,成为普洱茶毛青,这时的毛青就象涉世不深的的毛头小伙,个性锐烈而欠章理。

毛青制作后分两种工序。经过堆闷转熟的为"熟茶",可以直接上市,它就象一个青壮年味道稳重。

而毛青经过5--8年甚至更长时间自然转化而成的,则为生茶,其陈香中留有活泼的韵致。时间越长其内香及活力越发显露,如同返老还童的老翁,内涵丰富,韵味无穷。因此潽洱茶"越陈越香"具有收藏价值。

普洱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民间有"武侯遗种"(武侯是指三国诸葛亮)的说法。"高山云雾出名茶"云南西南地区的思茅和位于沧江岸西双版纳地区,溪涧纵横,土壤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普洱茶的茶树品种是"云南大叶种",其特点是芽长而壮,白毫特多,叶大而质软,韵味浓峻。

冲泡好的潽洱茶,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经各国医学考证该地区的普洱茶长期饮用有降血脂,降胆固醇,醒酒解毒,暖胃,生津,利尿的功效。

据医学实验证明,每日饮用4-6克潽洱茶,持续两个月以上即可将体内高血脂及胆固醇降低20%-40%以上。它含有"儿茶素"对女性来说,具有美容养颜和减肥之功效。在日本,德国,法国,香港等地有减肥茶,美容茶,窈窕茶和益寿茶之美称。

闲暇之时,品一杯滋味醇厚的普洱茶,真所谓"雾琐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

普洱茶的飘香和自然香茶到无求品自高


因为喜欢,所以喝茶,因为太喜欢,所以喝普洱茶

喝普洱茶,是一个必然,也是一种偶然,是前世的约定,更是今生的相许,喜欢阳光的大叶,喜欢苦涩的回甘,喜欢香气的馥郁,喜欢不同的韵味.......这就是普洱,道法自然;普洱其实和很多茶一样,已经屈从于这个时代,从自然变为文明。

如福建与台湾茶同根而源,乌龙茶系鼻祖,不可否认,其确实有好茶,如武夷的四大名枞、肉桂和水仙,也包括铁观音、政和白茶、正山小种,三大功夫闽红等;但是更多时候,我们喝到的只是一种人工的饮料,而非"人间草木"之佳茗;我没亲眼见到制作的场景,但是感受着香气和滋味的巨大落差,心中不免感叹;除了品鉴,我很少喝这类茶,也许是与生俱来的"道缘",我喜欢的自然。

福建系的茶很多的确很"香",很容易令一部分的茶友"走火入魔",其实这种香是经不起"推敲"的,以铁观音为例子;几乎全国每个城市都有铁观音,有一次与昆明的一位微信友聊天,他说他喜欢喝观音,原因就是"香",其实我们仔细辨别,这种香是很"不自然"的,有的很弱(或者称为幽兰香),有的很烈(称为浓郁的花果香),有的也很持久,因为福建的茶很多都是7克一包的,我喝纯大树的普洱,一般就3-4克,以前还5-6克,现在随着,喝的料愈来愈高级,愈耐泡,自然就降低了泡的克数,昨天泡的一包3克的普洱,居然耐泡和滋味与7克的观音相当,当然观音的香气强烈很多,那么说明什么?香气,是人工做出来的,但是无论如何制做出的香气,都会有"不自然"的感觉,我称之这种香为"飘香"。

那么,普洱中的一部分,也是这种"飘香"。或浓或淡,以拼配茶居多,我并不是否认拼配的意义和价值,把纯料比做"翡翠与和田玉",拼配就如"景德镇青花与汝窑",两者都是我所钟爱的,但是两者的意义和价值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自然产物,后者是人文产物,而我所更爱的是"自然"。

那么,自然的普洱茶,晒青茶,其香气并不显露,犹如清明上河图之宏博,在慢慢卷开中,舒展自己,淡定而从容,寂寞而不羁,这种香气,犹如昆仑籽料,在山川溪水中含蕴而绵长。是为沉香,而飘香更多时候表现为一种,艳丽的图案,似是而非.当然,也有用心的精品之作,那是飘香中的极品。物欲横流的年代,这种极品愈来愈少,否则宋代字画,也无须;

高处不胜寒,拍得亿元天价,茶到无求品自高。只想呷一口沉香,与普洱共渡自然人生.............

真正普洱茶的“自然”是什么样的(上)形式如何


真普洱的长,其生命历程必须是自然

普洱茶的生命历程,这里是就狭义而言,指普洱茶成型后开始,那段漫长的陈化过程。普洱茶与其他许多茶类不同的是,它必须要有一段贮存的历史过程。自然走过的历史,才能表露其真实性。普洱茶必须自然地从历史岁月走出来,才能展现它的真实性。

能够认知而鉴别普洱茶的生与长,才有足够的能力,随心所欲地去品尝普洱茶。虽然各人所拥有的感性情怀不同,但普洱茶的真性却只有一个。比方我们观看红色时,由于各人生理上的差异,而对红色的感受有所不同,却都有这是红色的共识。我们的视觉、味觉和嗅觉标准,虽然有着很大的差异,也影响了对普洱茶的感受,然而大家已经能从普洱茶得到一个稳定而真实的自我标准,也就应该有了品评普洱茶的条件和能力了!

自然,从干仓陈放得来

上好的普洱茶是生产在中国云南省,那里是属于大叶茶种,茶叶大而肥厚,所含的成分最为浓烈。所以在云南制造出来的青生普洱茶,因为茶性太过浓烈,有如野生茶种一样,无法马上饮用,必须要贮放多年促成后发酵,等到茶性转化温顺后才能冲泡饮用,所以贮存陈化的工序技术,也就成为普洱茶的生命历程的一部分。

有关普洱茶陈贮后发酵的研究资料非常少,曾有日本学者作过一些片断的研究,但仍然太粗浅,而且有挂一漏万之憾。譬如,他们认为普洱茶的后发酵都是由曲菌催化的作用,显然都把普洱茶一律看成为曲菌霉变的茶了。因此,目前要分析探讨普洱茶,必须要借重西方学者曾经做过的红茶研究资料,以及台湾地区半熟乌龙茶的研究文献了。

后发酵过程是黑茶类的特色,如茯砖、黑砖、六堡茶以及普洱茶等,都以后发酵来发挥其茶性,增加其品茗价值感。而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又分为干仓与湿仓,更形成普洱茶的品味多变且趣味丰富。如果只是站在喜欢的立场,以是否好喝的角度着眼,根本不必谈生茶、熟茶,或者干仓、湿仓的问题,只要对上了个人的口味,只要喝了感觉舒服,便是好茶。

但是,如果论及品茗艺境,那就必以得到普洱茶的真性为标准,且必须以生茶中的干仓普洱茶为唯一的选择了!生茶在前文已详述,干仓陈化可以提供一个理想环境,进行自然的后发酵功能,确保并发挥普洱茶的完美真性!本内容来自《普洱茶》

真正普洱茶的“自然”是什么样的(下)形式如何


在学理上,普洱茶后发酵的化学作用,就是茶叶内部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作用。这种氧化过程,会有三种作用情况:一是自动氧化作用;二是酶性氧化作用;三是曲菌氧化作用。虽然这三种氧化的功效,会破坏多酚类化合物,使滋味变淡,色泽转暗,但是这三种氧化作用过程是直接影响普洱茶的陈化速度、茶型外观以及色泽品味的主要因素。

在陈化历程中,氧化过程最慢的,是自动氧化作用;其次为酶性氧化作用;氧化过程最快速的,是曲菌氧化作用。根据初步了解,普洱茶后发酵情形只有两种:一是自动氧化和酶性氧化作用,两者混合进行;另一是自动、酶性及曲菌氧化作用,三者混合进行。前者的后发酵过程,我们叫它为干仓后发酵;后者的后发酵过程,称为湿仓后发酵。

根据一般知识,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者,容易造成曲菌的生长。这种会促进产生曲菌的环境,我们就叫它为湿仓;相反的,如果因为空气过于干燥,曲菌无法产生的环境,称它为干仓。湿仓后发酵就是有曲菌氧化的后发酵,所以湿仓后发酵,能促进普洱茶快速地陈化。

干仓后发酵的自动氧化和酶性氧化,属普洱茶内部成分的变化。但茶叶经高温蒸过或贮放了段时间后,酵素会失去催化功能,所以大部分的普洱茶干仓后发酵,只是自动氧化过程。湿仓后发酵,除了干仓后发酵的作用外,增加了外在曲菌氧化作用。曲菌的催促氧化,是曲菌寄生在茶叶上,对茶叶纤维的破坏性很强,因而破坏了茶叶的组织,并且也会留下霉菌的残留物,影响茶叶成分极大。

湿仓的后发酵已经大大破坏及改变了茶叶原有的本质,干仓的后发酵,对普洱茶本质真性的保存就理想多了。所以干仓贮放最适合普洱茶陈化的需要,是属于自然陈化过程。茶之味清,而性易移。藏法喜温燥而恶冷湿,喜青凉而恶蒸郁,喜清独而忌香臭(《茶笺》明·闻龙著)。

干仓后发酵,也称之为自然陈化普洱茶。湿仓后发酵,通常称之为霉变陈化普洱茶。形成湿仓茶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商人为了使新鲜的普洱生茶能及早饮用,而立即销售获利。一般在市面上看到的湿仓茶,绝大多数是由生茶形成的,极少看到有熟茶的湿仓茶。所以做成熟茶的原因,也就是为了能够提前饮用,马上出售,与湿仓茶的目的相同。近来有一些普洱茶品,是做成轻度发酵熟茶而后再加以湿仓陈化,其茶性的确比较接近真性特色。本内容来自《普洱茶》

普洱茶汤的粘稠度,可判断后期转化吗?


粘稠指的是浓厚而带粘性。就普洱茶而言,是指其水溶性物质是否丰富,也就是茶多酚、氨基酸、果糖、果胶质等成分丰富与否。粘稠度主要是通过茶汤入口体现的。

粘稠度主要是通过茶汤入口的表现来体现的。一款茶冲泡后,茶汤入口马上就可以判断其粘稠度,在入口后,若是感觉满口馨香,生津回甘迅速,味蕾感知到丰富的味道,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款茶的粘稠度是上乘的。

粘稠度还有另外一种阐述,那就是口腔丰富度与口腔冲击力,优质的普洱茶,无论生熟,在新茶阶段就必须具备优秀的粘稠度。

在喝茶人口中,有所谓的“满口是茶”,这便是粘稠度很好的诠释。喝下一口茶,可以感受到茶叶的味道,很多优质普洱茶产区的所出产的普洱茶,就具备良好的粘稠度,如班章茶,其口腔丰富度与冲击力都是一流的,一入口,凭借其口感与香气,便可以轻易的辨认出其为班章茶。

当品饮者抿下一口茶汤后,满口留香,生津迅速,回甘连绵有序,这便是粘稠度极佳的茶品。粘稠度高的茶品,甚至其茶汤用肉眼看过去,犹如果冻一般。普洱新茶很忌讳寡淡,一款又寡又淡的新茶,很难令人相信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得越陈越香。

一款又寡又淡的普洱新茶,是不具备越陈越香的物质基础的,这种茶,不管经过多久的陈化,都无法蜕变为优质的普洱陈茶。只有优质的普洱新茶,经过合适的仓储,才会成为优质的陈年普洱茶。

投茶量与茶汤的粘稠度是否有关?

其实每一泡茶的投茶量和注水量是有讲究的,建议将其恒定在1:20至1:30之间。

因为这个比例可以确保茶叶溶出更稳定;不会因为投茶量过少导致注水过多,使茶汤滋味淡薄;也不会因为投茶量过多,导致后几泡茶丧失注水空间,一味的加大投茶量,并不能带来最好的品饮效果,感受不到茶汤的粘稠就算了,茶汤还会太浓,还可能喝到满口的苦涩。

关键还是在于茶叶品质

其实大家能够直观联想到的投茶量、注水量、出汤时间快慢等等,都只是影响茶汤粘稠度的外在因素,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茶汤粘稠度的高低,与普洱茶的品质直接挂钩,茶树的品种、原料品质,以及加工工艺是否正确才是茶友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同时,只要仓储得当,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是越陈越香,所以随着存储年份的增加,茶汤的粘稠感也会有显著提升。所以,普洱茶汤的粘稠感与投茶量虽有一定关系,但茶叶品质才是决定品饮享受的关键。

茶本是大自然的灵物,带着自然的芳香


茶本是大自然的灵物

茶本是大自然的灵物,带着自然的芳香,经过人工的培制,现出各式各样的茶品,为人们的生活增香增健康。

与茶相伴久了,便喜欢与茶说话。

茶总是这样通灵性,忧郁时浓烈,心悦时清幽,平淡时无味,变幻着各种心情,如心的荡漾。

每天的心情也是起伏波动,遇难时喜愁,顺境中喜乐,渗杂一起,便是人生。

只有安静下来,滤去了浮燥,如这杯清茶也有了归宿。

茶需要漫漫泡,烧水,洗杯需要个过程。水冲入茶的瞬间,也便开始了茶的人生之旅。

茶是一片片的,慢慢的在杯中散开,天女散花般在杯中溢出清绿的世界。叶片有大有小,有卷有缩,每一个的角色不同,但他们在上演同一个世界,那是清纯的世界,与世无争的世界。

人生的道路漫长,每一个景致都需要欣赏,无论赐予的是悲伤,还是快乐。把风景变人生,慢慢品味,如茶般悠香,永远。

认识自然健康的有机茶


二十一世纪新茶流

爱喝茶的人,几乎都少不了会买茶叶,不管您是买红茶、绿茶、包种茶、铁观音、乌龙茶或是高山茶,都与茶叶有关,因为这些茶类都是由茶农用茶叶制造出来的。然而茶叶的安全问题在坊间很少人会去提及,绝大多数的人都着重在保健功能,未曾去留意这经过冲泡后的茶叶,每人所喝下去的茶汤,对健康尚有有哪些负面影响。它是否安全、是否卫生,又是绝大多数人所避讳去谈及与讨论的禁忌地带,因为一谈下去,不仅争议丛生,也很可能导致极大的反弹声浪。

其实,很多事是一体两面的,就以茶叶来说,台湾制茶界早就流传进口茶叶农药残留问题严重,比国内茶叶严重的多。通常国外的茶叶进口到国内后,就由茶商售出,没有品管程序,不仅农药残留量高,残留种类也很多,甚至检出具致癌性、在台湾早已禁用的四氯丹。国内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也鲜少人去刻意反映,这对天天喝茶的人来说,「茶」无形中对健康成了慢性杀手,相对的具有健康、安全、卫生条件的「有机茶」,就值得了解、推广,并让更多的人认识。

什么是有机茶

「有机茶」是以自然、卫生、安全及无农药残留为诉求重点,结合了二十世纪末健康、养生的观念潮流,甚受消费者喜爱。然而,什么是有机茶呢?有机茶基本上是以耕作方式与一般农产品作区别,无法由外观确认。

对于有机茶,茶业改良场廖庆梁场长表示:有机茶并不是用有机肥料栽培就叫有机茶,有机农法除了讲究安全、卫生、健康,原则上应包括三个条件。第一、不用化学肥料,可用的如堆肥,像过去单纯的自制堆肥,常用来作有机肥料。第二、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土地和所使用的灌溉水也不可受到污染。因为合成农药有残留的问题,会破坏生态环境,另外,除草剂也绝对不能用,因为部分除草剂也发现有致癌物质,对使用者与消费者都有危害。第三、从事此种方式的生产必须有三年以上的时间。如这三方面彻底执行,所产制的茶叶才能被称为有机农法茶叶或有机茶。

中华民国有机农业产销经营协会郑逢喜理事长对有机茶的定义则认为:有机茶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尽量少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的生产方式。它是保持、提升地力,并维持生态良好循环的农业。其栽培方式分为「有机栽培「与「准有机栽培」。「有机栽培」是完全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的栽培方式,且必须完全使用未受污染的有机肥料,并采行自然方法防治病虫害。「准有机栽培」是准许在一定限制范围内,使用一些化学肥料和低毒性农药,但产品仍不可有任何化学农药残留的栽培方式。

有机茶的特殊农法

有机茶在栽培技术上,如肥培、病虫害、杂草的处理,也有别于一般的惯行农法。曾获桃园县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的梁金义表示,有机茶在施肥方面,只施用堆肥、豆粕类或种植绿肥(如鲁冰、青皮豆、田菁等),提升茶叶品质效果良好。在病虫害防治上,种植的品种通常以台茶12号(金萱)、台茶13号(翠玉)、武夷等为主。虫害则利用非农药的方式防治,如生物防治(利用饲养释放草蛉防治)、性费洛蒙、人工捕捉、物理防治、剪枝防治、苏力菌防治等。另外,在自然界中尚有许多益虫,如瓢虫、螳螂、食蚜虻、食虫椿象等,都能使生物生态达到平衡点,也就能使病虫害的危害维持在经济水平之下。在杂草的防治上,有机茶园以种植黑麦草、鲁冰、百喜草或敷盖花生壳、榖壳、甘蔗皮,扩大树冠的自然遮荫,人工除草、中耕除草方式来防治杂草。这些农法都与目前惯行的的农法不同,经由以上的方法从事有机茶的生产,其实是回归到老祖宗不用农药和使用有机肥料的经营方式,而这种农法殴、美、日等国家在研究上比台湾更有系统的发展。有机茶只是有机农业中的一种,以下分别介绍欧美日的有机农法。

欧美日有机农法的发展

有机农业又称永续农法、自然农法、生态农业、生物农业等,在台湾则采用「有机农业」一词。它的发展是因为自二次大战后,由于石化能源、机械、化学肥料、植物及动物的生长素等的使用及演进,解决了因人口增加的问题而产生的粮食不足,但同时产生了环境的污染、生态破坏、食物污染等问题,因此,应运而生,出现了有机农业的生产。有机农业是一种较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并能提供消费者健康与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在欧洲,如德国,早在一九二四年由Dr.Rudolf Steiner提倡有机农法,至一九九三年实施有机农产品准则,并明订所有有机农产品均须经政府核准的民间组织团体检查方能出售。

美国的有机农业始于一九四○年代,于一九九○年通过有机食品生产法。日本则于一九三五年由冈田茂吉倡导自然农法,一九五三年成立MOA 自然农法普及会,将此理念推广到全国及二十七个国家,包括台湾,并于一九九二年订定「有机农产品及特殊栽培农产品之标示准则」。在台湾,尚无法律对有机农业加以规范或管理,但台湾省政府农林厅订有「86年度有机栽培基准」,作为辅导有机农民生产的依据。

台湾于民国七十六年引进有机农法的观念,八十四年起经由各区农业改良场选定农户办理有机栽培试作,推行几年后,至民国八十七年,茶叶已有二十二公顷,农户数为三十五户投入生产有机茶行列,而且仍在不断成长当中。

有机茶哪里买

有机茶在台湾的发展目前尚属启蒙阶段,已知有销售有机农产品的商店或机构约有250个,销售管道以直销(农民送货、消费者取货、展售、配合观光休闲农场等)、自然食品专卖店及超市专柜为主,另外,台北及高雄的主妇联盟环境保护基金会也是一个重要的有机农产品共同购买组织,与德国的food-coop 类似,这些地方或许可以找到有机茶的踪迹。不过,更直接可购买到有机茶的地方,在台湾各地,像农场、有机茶园、茶叶产销班的有机茶产销者,更可直接购买到,同时,透过各种农产品展销会,也可以看到有机茶的踪影。

有机茶选购要诀

市面上,有机茶的需求量已逐渐在增加,也有出现仿冒的情形,所以选购有机茶时要小心,提供三个选购要诀作为参考,第一、有机茶的选购要找有认证商标的产品,这样比较有保障。产品认证方面,自八十六年一月起有农林厅所定「有机农产品标章使用试办要点」,由各区农业改良场及茶业改良场给予产品认证。在民间团体方面,目前有财团法人国际美育自然生态基金会实施的MOA自然农执行基准,及中华民国有机农业产销经营协会、台湾省有机农业生产协会这三个单位作有机茶的认证工作,购买时可认明其标章。第二、多参考几家经营有机茶的茶农,甚至去他们经营的农场参观比较。第三、由茶业改良场的专业人员推荐可购买的地方,这也不失为一个方法。其次,有机茶的品级分类,一般以价格来分,有三百、五百、一千、一千五百、二千元等,香气与滋味都不尽相同,消费者可依自己的需求与价格接受程度来购买。

有机茶将是一种未来趋势

茶叶的有机农法栽培是一种节约能源、资源循环利用、倡导物种共存的生态型农业。它是为人类饮茶健康、地球环境保护而设想的一种经营方式,虽然在栽培上,有机茶必须花费更多的成本,而且消费者也必须付出更高的金钱代价,然而,选择自然、安全的茶叶,使自己的健康受到保障,享受喝茶的乐趣,并感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为时代潮流与趋势,而这个永续农法经营的未来趋势,需要经营者有心及执着的投入,消费者鼎力的支持,如此,此种有机栽培法才能永续,大家才不会枉谈饮茶保健,也才能安安心心的享受品茗之乐,这样的理想想必也是许多爱茶人所希望与乐见的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