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你,懂茶么?

发布时间 : 2020-10-06
你是绿茶 你泡的花茶 玫瑰你花茶

【www.cy316.com - 你是绿茶】

喜欢喝茶的你是喜欢它的味道,还是欣赏它的雅致?喜欢茶的未必深爱茶,深爱茶的未必真正懂茶。

观茶。

一饼好茶拿在手上,探知欲爆棚。仔细端详过茶品的外观和模样,了解它的品牌、包装、品相,再认真研究它的产地和说明书,了解它的原料、工艺和品质。每一个步骤都认真细致,生怕错过任何一个了解它的机会。

泡茶。

这是进一步了解茶品的必要步骤。给自己泡一杯茶完全没有任何难度,但是要泡出一杯好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现在要泡的还是一款初次见面的茶。怎么泡出它最好的一面,水要烧多开,茶要投多少,注水、出汤的时间如何掌握……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探索和关注的要点。冲泡一次,感受茶汤的的滋味,根据它的表现作改进,再冲泡一次。如此反复多次,泡出自己最满意的一杯茶。

斗茶。

熟能生巧,自己满意的好茶泡出来了,那是属于自己的味道。但是一款茶品真的只有一个风格吗?我们应该要博爱一点,把好茶分享到朋友圈,和那些与我们一样爱茶的朋友们交流、分享,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泡这一款好茶。茶是有生命的,它在每个人的手上,会因为冲泡方式不一样,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但其本质却不会有所改变。

同样一款茶,我泡出来是温柔的味道,你泡出来的是刚劲的力量,他来泡,又是不一样的绵长韵味。二三好友,时时相聚,斗茶习茶,在休闲时交流,在交流中沟通,在沟通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喝茶的乐趣就在于此。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韵味,同一款茶在不同的人眼里也会有不同的感觉,只有真正懂茶的人,才能跟茶有心灵的沟通。

cy316.cOM编辑推荐

中国茶,命名方法你懂么?茶叶如何分类?


如今中国茶的命名,多还要采用“产地+品种=茶名”的公式。像龙井前面,必加西湖二字。毛峰前面,则多是“黄山”二字。而买铁观音,则一定要问好是“安溪”还是“木栅”。产地,一方面是表明了出处。但更为重要的是,增加了这款茶的正宗性和优质感。

还拿龙井举例,一定要“西湖龙井”才可以买到成千上万的天价。同为浙江产的“大佛龙井”,价格则只是四五百元一斤。由于价格实在悬殊,以至于不少新昌产的“大佛龙井”都当“西湖龙井”来卖。换个商标,价格就能翻好几番。这一点,甚至成了公开的秘密。

但通过这件事,不难看出消费者买茶非常认产地。喝茶的人不见得看过《茶经》,但却根深蒂固的认为茶的产地与质量密切相关。对于茶要讲究产地的审美标准,是《茶经·八之出》首次提出来的。由此可见,《茶经》对于中国茶文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在普遍认为,茶的质量由三种因素决定,也就是品种、地域和工艺。对比着看,这三点要素也酷似天地人三才。这其中,品种是天,地域是地,工艺则是人。若说三者谁更重要,很难有个准确答案。应该说,优良的品种生长在理想的环境中,再配上巧夺天工的手艺,才能造就一款真正的好茶。

但在三要素之中,地域最为难以复制。优良品种选育出来,可以广泛推广到全国各地。像龙井43号,现在在贵州也有大面积种植。浙江的制茶师傅,再将炒茶的技术教授给当地茶农。基因相同,手艺类似,贵州龙井现在的品质也十分不错。但平心而论,若说比起正宗西湖龙井,还是有一定差距。贵州龙井与杭州龙井之间,就差在了生长环境不同。树种可以移植,技术可以交流,唯有地域因素总是难以完全复制。

这有点像美国的黑人,在娱乐、体育等领域一直颇有建树。反过来,文学、经济等领域黑人的成就却乏善可陈了。这其中,很大程度是基因在起作用。这如同茶树品种,虽然远离家乡但是还是可以基本保持。唯有地域因素,最为难以复制。《晏子春秋》中也说道: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水土异也。”

不光是橘子,这一点原则在茶上也适用。

如今像闽北的武夷岩茶,非常讲究产区。到武夷山游览的人都会发现,它里面的地名分的特别细。像三坑两涧、九曲十八弯、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等等地名,听起来有点像绿林好汉的藏身之所了。但这里面没有山大王,产的都是好茶。而且,这些茶之间的品质千差万别,价格上也是有高有低。因此喝岩茶的人,讲究在产地上刨根问底。光说是武夷山的可不行,要说出更小的地名。像马头岩、天心岩、九龙窠、燕子窠、水帘洞、三仰峰等地的茶,都极其昂贵。

喝茶要分季节你知道么?


很多人都有喝茶的习惯,而根据不同茶叶的性质和品种,在不同的季节会喝不同的茶,这到底为何呢?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

中医认为,茶叶上可清头目,中可消食滞,下可利小便,是天然的保健饮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茶叶也有寒热温凉性味的差别,因此,四季饮茶也要有区别。

春天

属温,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万物复苏。人们经过漫长的冬季,“内热积贮”,因此应注意驱寒御邪,扶阳固气,此时宜饮花茶。因为花茶香气浓烈,香而不浮,爽而不浊,具有理气、开郁、祛秽、和中的作用促进机体阳气的生发,并能振奋精神,消除春困。

夏天

属热,赤日炎炎,气候闷热,出汗甚多,造成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因此必须补充大量水分,此时宜喝绿茶。因为绿茶性味苦寒,清鲜爽口,具有清暑解热、升津止渴和消食利导等作用,暑季饮用,对健康大有好处。

秋天

属凉,有萧杀之象,空气渐渐干燥,人们感觉皮肤、鼻腔、咽喉干燥不适,这叫“秋燥”,此时宜喝清茶。色泽绿润,内质馥郁,不寒不热。秋凉饮之,可以润肤、除燥、升津、润肺、清热、凉血,于金秋保健十分有利。

冬天

属寒,朔风凛冽,天寒地冻,寒气袭人,人的机体处于收引状态,新陈代谢迟缓,容易罹患“寒病”,此时宜饮红茶。这种茶,叶红、汤红,醇厚干温,滋养阳气,增热添暖,可以加奶、加糖,芳香不收。还可以去油腻,舒肠胃,有助于冬季养生。

有些茶叶,如茉莉花茶、龙井茶、普洱茶、碧螺春,还有其他一些茶,也不必拘泥季节,一年四季均可饮用。对于不爱喝茶的人而有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建议喝点枸杞茶,这也那个茶味不浓又能明目。

做茶多年,你真的懂喝茶吗?


做茶多年,你真的懂喝茶吗?又能否在对的时间段喝到对的普洱茶呢?

普洱茶适合什么时候喝?

普洱茶饭后不宜直接喝,饭后一小时为佳;午后生普,提神;睡前熟普,助眠。

那么一天里究竟喝多少普洱茶是最合适的呢?

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平时又有饮茶习惯的,一日品饮8克左右的普洱熟茶为宜,分8-9次冲泡,而对于普洱生茶则需适量减少投放量,分10-12次冲泡。

当然,这也是跟个人条件因素息息相关的,吃油腻食物较多、烟酒量大的群体也可根据自身状况适当增加茶叶用量,而对于孕妇和儿童、神经衰弱者、心动过速者的群体,饮茶量应适当减少。

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尤其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好饮用淡茶并减少普洱茶用量。因为饮茶过量过浓,会摄入较多的咖啡碱等成分,可能引发失眠、耳鸣、眼花、心律不齐、大量排尿等症状。

当然每种情况都是因人而异的,喝茶需有度。喝的过少,起到的作用甚微,喝的过多则会危害人体健康。无论是提神醒脑还是享受惬意生活,饮茶需要量力而行,普洱虽好但不能贪杯,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牢记饮茶“十一忌”

01.忌空腹饮茶,茶入肺腑会冷脾胃;

02.忌饮烫茶,最好56℃以下;

03.忌饮冷茶,冷茶寒滞、聚痰;

04.忌冲泡过久,防止氧化、受细菌污染;

05.忌冲泡次数多,茶中有害微量元素会在最后泡出;

06.忌饭前饮,茶水会冲淡胃酸;

07.忌饭后马上饮茶,茶中的鞣酸会影响消化;

08.忌用茶水服药,茶中鞣酸会影响药效;

09.忌饮隔夜茶,茶水时间久会变质;

10.忌酒后饮茶,酒后饮茶伤肾;

11.忌饮浓茶,咖啡因含量过多会使人上瘾甚至中毒。

喜欢喝茶≠懂茶 4个喝茶误区你犯过吗?


一问到,你爱喝茶吗?许多人都会说,爱。但是要知道,喜欢喝茶和懂茶是两回事,喜欢并不代表一定懂。所以,很多茶友在买茶喝茶这方面,会存在几个误区。

茶叶越新并非就代表越好

每年的春季,许多茶友就趁着这个好时节会多买点新茶走亲访友,尝尝鲜。其实茶叶不是越新越好,如果饮用不当,很有可能产生“醉茶”现象。原因是新茶中的多酚类、醛类、醇类含量比较多,容易引起对胃的刺激。

所以,茶友们新买回来的新茶最好不要马上密封起来,应该打开晾10天—15天,令其多酚类成分充分氧化后再泡饮。

茶叶越老越好,说的是生普

按照我们平时来说,一款普洱茶放得越久品质就越好,收藏价值也越高。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任何一款茶都有其生命周期。如熟普洱茶陈化,即茶多酚已经转化完毕,那么它即使放得再久,滋味也是不会有多大的改变,甚至可能因储存的环境变得更差。

而普洱生茶则是放得越久,内含物质就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外形、色泽和汤色等营养成分都会发生改变。当然,前提是保存得当才会越变越好。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茶都越老越好。像红茶、绿茶这些生命周期比较短的,如果存放时间过长就会变质。

茶叶越嫩越好,要看什么茶

一般来说,新鲜的茶叶中,叶子的营养要大于芽,但是芽比较少,所以显得尤为珍贵。再者并不是所有的茶都是越嫩越好,像乌龙茶和黑茶。乌龙茶的特点是香气,只有成熟的茶叶才能更好的摇青,才能产生乌龙茶独有的香气。如果用很嫩的鲜叶或者芽制作,香气不足,口感也是比较淡薄。

茶叶越嫩越好,是相对于绿茶来说。同时,对于有要求的红茶(如金丝猴,全芽的滇红)和白茶也以适用。

茶不一定要最贵,但是要最合适

如果您硬要说几千块钱的茶一定比几百块钱的茶好,那么这的确是事实。但是喝茶主要喝的是一种心境。我们喝茶,讲究的是两点,一是对味,二是对胃。对味即喝适合自己的口味的茶。有的人喜欢喝清淡的茶,有的人则是口味重。对胃,即喝适合自己体质的茶,有的人胃寒,那就不宜多喝绿茶,应该多喝红茶。

如果你爱喝茶,那么请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确喝茶。喝茶不是一种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会自然的懂你。

多喝茶不如会喝茶这些茶你喝对了么?


喝茶现在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了十分常见的一部分,人们喝茶不仅仅是追求一个宁静和品味,不同的茶也有着不同的保健作用。而且喝茶不仅仅喝的多就对身体好,而是要喝对茶。比如红茶绿茶适合哪种人喝,它们都有什么功效你了解么?

柠檬茶

柠檬茶可以美白、清肠排毒,预防高血压,还能够缓解感冒症状,深受各大女性追捧喜爱,但是你知道么,柠檬茶喝太多不仅不能达到美白的效果什么纸还会让你变黑,因为柠檬本身具有感光作用,所以偶尔喝几杯能达到美白皮肤的作用,喝多就会被感光然后肤色更加暗沉。檬水性凉,女性经期最好不要喝,并且柠檬酸过多易伤肝,春天不宜多喝,夏秋饮用效果最好。

枸杞茶

清肝明目、补气养血、抗衰老、御寒润肺,很多人做饭喝茶都喜欢加一些枸杞,但是你知道么?枸杞属热性,易上火的人不宜喝。过量饮用会让人眼目红涨干涩,甚至流鼻血。感冒发烧者、患有各种炎症,不宜喝,会加重病情。糖尿病以及高血压患者也不宜喝。

红茶

红茶具有抗氧化,降脂杀毒,驱寒助消化的作用。同时也能提神消疲生津清热。但是你知道么红茶性温,不适合火体质的人,发烧忌喝,咖啡碱使人体温升高且降低药效;营养不良者少喝,平时情绪容易激动或比较敏感、睡眠状况欠佳和身体较弱的人也不能过量饮用红茶,因为红茶比较提神。

白菊花茶

很多人春季喜欢喝白菊花茶,因为春季多伴有肝火旺盛的表现,白菊花茶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功效。平时很多人都会在上火的时候会喝一些白菊花茶来进行降火。但是,阳虚体质的人不能多喝白菊花茶,如果一味地喝具有清热泻火功效的菊花茶,容易损伤正气,越喝越虚,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多喝性凉的菊花茶还容易引起胃部不适,导致反酸。

苦丁茶

苦丁具有清热消暑、明目益智、生津止渴、润喉止咳、降压减肥、抑癌防癌、抗衰老,适当饮用可达到养肝的目的。但是苦丁茶性寒,虚寒体质的人不宜喝,否则会损伤体内阳气,不利于虚寒症状的改善,甚至严重的会出现腹痛、腹泻等中阳虚损的症状。

金银花茶

具有抗炎解毒作用,咽喉肿痛的时候可以喝金银花茶减轻症状,喉咙干痒发燥的时候也可以适当饮用用来败火。但是金银花茶味甘性寒,脾胃虚寒,肠胃不适以及孕妇都不宜多饮。

铁观音

铁观音可以醒酒,防动脉硬化,甚至有医学证明铁观音还具有防癌防糖尿病等多种作用。也是很多茶友们必喝的饮品。但是患有心脏病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病人不能过多饮用铁观音。这样会诱发发病的几率。

苦荞茶

活血化瘀、健胃消食、改善微循环、软化血管,也是很多中老年人热爱的饮品。但是苦荞偏寒性,所以胃寒或者胃病患者不宜喝,低血压、低血糖者少喝,少部分人饮用后导致皮肤瘙痒、头晕哮喘等过敏症状,所以黑苦荞过敏者不宜喝。

你真的会喝茶么?别说我没告诉你哈


你真会喝茶吗?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喝茶了,那么怎么喝茶才是最健康,如何喝茶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呢?其实喝茶注意的事项很多,喝茶需要首先要看自己的体质,根据地域、季节、饮食习惯和年龄进行选择。茶叶的品种较多,在众多的茶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尤为重要。

喝茶看季节: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茶叶的生长也是如此。酝酿了一个冬天的潜藏,茶树在春天冒出嫩芽,吸收天地之精华,害虫少、养分多,因此在清明前采摘下来的茶叶水溶物质丰富,口感尤为鲜爽,这也是“明前茶贵如金”的缘由。

茶叶根据品种的不同,制作工艺的不同,茶性也有温热寒凉之分,而且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南北的养生方法也有不同,南方的养生法则大体上可遵循“春夏养阴,秋冬养阳”。因此,四季饮茶也有所区别。

早春,天气因冷暖空气往返交汇,雨水较多,时阴时晴,时雨时风。人们常难以及时适应气候变化,易外感风邪温邪。这个时候最适合喝温性的茶,温性的茶可以驱散体内的寒邪之气,促进人体阳气生发。

从清明到谷雨结束称为晚春,处于春夏交换的时间,气温开始偏热,饮食上以选择凉而清淡的为宜。此时,春季适宜饮偏甘寒养阴的轻微发酵的白茶、黄茶和发酵度较低的青茶,或者普洱生茶,这些茶具有清热、强心、止渴的功效。

夏天骄阳高温,人体出汗多,内津液消耗大,适合喝些未发酵的绿茶。其性寒,寒可清热,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其滋味甘香并略带苦寒味,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此时喝绿茶,清鲜爽口,消暑解毒,去火降燥,止渴生津,强心提神。

天气候干燥,令人口干舌燥、嘴唇干裂,中医称之“秋燥”,这时宜饮用青茶。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温热适中,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让机体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作用。

冬天天寒地冻,万物蛰伏,寒邪袭人,人体生理功能减退,阳气渐弱。中医认为:“时届寒冬,万物生机闭藏,人的机体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养生之道,贵乎御寒保暖。”因而冬天喝茶以红茶为上品。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红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糖,生热暖腹,能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去油腻。

此外,白茶性平,黑茶性温和,适合长年饮用。每个人体质各异,饮茶习惯和偏好有所不同,建议大家结合自身体质科学选茶。

喝茶看时间:

清晨喝一杯淡淡的绿茶,醒脑清心;上午喝茉莉花茶,芬芳怡人,可提高工作效率;午后喝杯红茶,解困提神;晚上与朋友或家人团聚,泡上一壶乌龙或普洱,别有一番情趣,也不影响睡眠。

喝茶分年龄:

老年人,红茶、普洱茶可以适当多喝一点,绿茶、乌龙茶要少喝一点,尤其是乌龙茶,因为它的茶汤本来就比较浓,注意要少喝一点。

喝茶需要演技么?


整整一个春夏,为梳理茶的系统脉络,搭配体系明晰的香槟及雷司令酒做了许多活动。活动多是关于茶的知识体系的梳理及讲解,内容其实已经丰富到超过了许多收费天价的茶课。但周围至亲的好友们,还是有人在参加不明就里的茶会,身着长袍做闭目状,吟诵些佛经发朋友圈而沾沾自喜。这不由让我想起著名的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写的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似乎没学会表演艺术,很难喝懂一杯茶。

喝茶需要学习表演艺术么?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员的自我修养》一书中说:“……只有这种充满了人——演员的活生生的、有机的体验的舞台艺术,才能够把角色内心生活的一切不可捉摸的细微变化和全部深度,艺术地表达出来。”并且认为:“只有这样的艺术才能完全抓住观众的心,使观众不仅弄明白舞台上所发生的一切,更主要是还能够真实体验到它们。这才能丰富观众的内心的经验,在他们心中留下时间无法磨灭的痕迹。”深觉得这与日本静冈文化艺术大学校长熊仓功夫所定义的日本茶道有异曲同工之妙。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对茶道进行分析,并主张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

日本茶道

艺能是日语的直译,它包括舞台艺能(歌舞伎、能乐……)民俗艺能(神乐、田乐……)、室内艺能(花道、香道、茶道……),是通过技艺修炼达到完善个人修养的目的。而室内艺能顾名思义就是需要在室内空间、私人场所进行的艺能。这就需要在室内的所有人参与到室内艺能的表演中,而场所本身的场景布置也讲究搭配春、夏、秋、冬季节的更迭来做相应变化。

参加室内艺能的人,举手投足都要按照规则进行,因此气氛变得安静而小心,甚至是紧张。加之茶道艺能场所没有桌椅,主客都得在无遮的情况下跪坐,在没有视觉障碍物的情况下,站起及坐下的身体动作就格外明显,因此而产生了各种历练身体动作的礼仪。这一切并没有因为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社会变化而流失,相反,作为一种文化模式被保留下来。在经济上扬,茶文化兴起的这些年,日本的室内艺能改头换面来到中国,换成了中式的场景布置跟身着中式长袍的新演员。只是这些演员并没有以增加自我修养本身为目的,可以说这是日本室内艺能流变过程中的堕落吧。

甚至会有这样的标题:“泡茶泡到没有一个多余动作,十年修练也不够。”一夜之间,在茶汤里浸泡十年,稍会着装、布景的大批茶道演员新鲜上市。这似乎已经变成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甚至漫步景德镇这种以市井风格著称的手工艺城市,制瓷的小师傅们也学会了故作深沉的泡一杯茶给你喝。喝茶似乎变成了一种加速人跟人阻隔的多余的事儿。我身边许多新结识的朋友得知我通晓茶事都会被吓得提前宣明:我不懂茶啊!茶的台阶太高了,阻挡了许多心思纯粹仅是想靠近了解一杯自然之饮的人。

喝茶早应该进入工业4.0时期了。

在陆羽及千利休所生活的农业社会,茶的体验随着人力的良莠不齐表现的尤为明显。而到了工业发展迅速的时代,大量类似可口可乐这种廉价的标准化的产品通行于世。随后以坚持一成不变,少量的产出品,成了这种廉价标准工业产品的硬币反面大行于世,这算3.0版本。而4.0又是什么呢?

前不久跟朋友在北京一起喝咖啡,发现他没多久就要看一下手机上不知名的app,好奇的询问他是否有新的好玩儿软件?才知道,他正通过app的数据,看上海店铺中每一杯手冲咖啡的出品系数。这引起了我的兴趣,身在异地如何控制自己店铺每一杯咖啡近乎完美萃取比例的出品?听他讲述才知道,店里用了智能化系统冲泡咖啡,一次可以稳定出品五杯不同产地的咖啡,并且比店员手冲萃取的还要好喝,这就是由Poursteady团队出品的咖啡手冲机器人。

成熟的咖啡师可以通过锥形的咖啡过滤器,慢慢将新鲜的咖啡萃取出明亮的花果香及圆润的汤感。但即使是熟练的咖啡师,每一杯咖啡萃取出来的时间都需要五分钟。如果在场的人员增加到五位以上,就足以挑战专业咖啡师的心手协调度。人满为患的咖啡网红店,往往因为出品率的限制被排队买咖啡的人投诉。Poursteady智能手冲机器人的缘起就是因为它的设计师在等待一杯手冲咖啡的时候,花掉了漫长的时间。手冲机器人的首席设计工程师StuartHeys曾经为NASA设计制作火星机器人,所以在制作Poursteady的时候,整个团队几乎没花费什么时间成本就成功了。

实用性及简单稳定的操作是最初设计的初衷,所以这台手冲机器人即使一天制作450杯咖啡,仍旧可以保证每一杯咖啡达到黄金萃取比例而不损品质。咖啡师们可以通过后台app,设定不同咖啡豆的冲泡时间及萃取比例,甚至控制冲泡水流的直径。首席执行官VonMuehlen认为,在咖啡制作的过程中人的参与同样重要,咖啡师通过对咖啡的了解,设定智能参数,让它完成原本要人用手工完成的一切步骤。不仅没有让品质变得粗糙,甚至通过智能调控变得更为精准。对于想喝到咖啡味道本身的饮者,这似乎不再需要看咖啡师专注冲水的表演,直接就可以享受完美的一杯咖啡了。

设计师MarkSibenac和StuartHeys在2013年的MakerFaire(全世界最大型的DIY聚会)上,那时候他们才刚刚决定进行商业化运作。

前不久的一次品鉴会中,我提前在吧台内手冲了一百人需饮用的茶汤,每一次冲泡都按照平时喝起来可口的萃取比例进行,虽萃取出来的茶汤最终让在场许多人惊艳,但这巨大的工作量还是让你觉得劳神费力。但我仍旧拒绝在品鉴会现场,用仅仅能满足五人饮用的表演形式来开场,因为这样就难避免堕入表演者的身份,让“吃茶去”变得繁琐复杂。希望阿拉丁神灯赐我一个爱喝茶的NASA智能机器人设计师,设计一款如同咖啡手冲机器人的装备,让我在品鉴会中解放出自己来跟更多的人沟通茶味本身。

“人”这个词的拉丁文原意,即“人”(persona)是透过(per)面具发出的声音(son),换言之,人是隔着面具说话的。生活已经让我们不得已带上层层面具,喝茶的时候希望我们不用再读《演员的自我修养》。得味,得自在。

喝茶怎样才养生?温度你注意了么?


茶人朋友一般都知道泡茶需要的合适水温,并根据每个茶种来区别对待,以保证最佳的冲泡质量。但很少会去关注饮茶的温度,甚至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

饮茶温度还需要什么讲究,不就是端起来吹吹气,可以入口了就喝呗,哪需要这么复杂的考量?但是如果您想做一位“细致,有心”的茶人,喝茶温度还是有许多讲究的。差的最佳饮用温度,不但是关乎茶的滋味、有益元素的释放,还关乎您的健康。

国外:从一组数据说起

2011年9月,英国著名杂志《英国医学》刊登了一篇《饮用69℃以上茶可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的研究报道。由于杂志的权威性,这篇报道在普遍喜欢饮用红茶的欧洲引起很大的反响,而在国内却知者甚少。

研究人员在48582位居民中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饮热茶与患食道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根据筛查出的300位食道癌患者统计,他们坦言平时有定期饮用红茶的习惯,但是患食道癌风险与饮茶的数量无关,只与茶的温度有关。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饮用70℃或温度更高的茶的人群患食道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8倍;饮用65℃-69℃茶的人群,患食道癌的风险是饮用温度低于65℃者的2倍;饮用沏好不到2分钟的茶与沏好4分钟之后的茶相比,危险高5倍。

很遗憾,这篇报告对于饮茶的最佳温度并没有给出具体答案,只是笼统的说,不能饮用超过70℃的热茶,尽量在茶水沏好4分钟后再饮用。因此,很多国内外学者在此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纷纷给出自己的研究结论,大概的温度集中在62℃、60℃、56℃这三项上。总的来说,学者们一直认可,饮茶的最佳温度应该就在60℃左右。那这个答案是否就是最科学的呢?

黏膜:温度,我说了算

其实,饮茶最佳的温度的关键不是温度本身,而是食道和胃黏膜的承受能力。根据医学专家解答,食道最外侧由黏膜组成,它是一层由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状结构,能分泌粘液,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但是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而刚刚沏好的茶水,温度高达80℃-90℃。

根据医学理论,黏膜一旦烫伤,为了及时修补这些损伤,食道黏膜的上皮细胞就要加快增殖。如果经常吃烫的食物,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可形成浅表溃疡。反复的烫伤修复,修复烫伤,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变成癌瘤。因此医学专家给出答案,为消除过烫食物引起的食道癌,吃饭、喝水均应不要太烫,热汤、热茶、热咖啡、热牛奶最好凉至40℃左右时饮用。

中医:茶有冷热之分

爱热茶的人,一般都会这样替自己辩解:茶只有趁热喝才能品出茶香。尤其是功夫茶流行之后,喝茶又越来越烫的趋势。暂且不论冷热对食道黏膜的刺激,茶一定要在热的时候喝才最美味么?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商讨的问题。大量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品茶时热闻香气最佳,热时饮茶最宜则并无实践经验支持。

中医对喝茶温度给出的答案是——温,温者,不热不冷,性情柔和,最适合入口。另外,根据中医理论,同样一杯茶,冷热喝出的健康效果大相径庭。冷茶入肚,不仅无清热化痰之功效,且有寒凉聚痰的副作用;热茶入肚,茶的凉性借体内“火气”而升散,使人暂时的神清气爽;而喝温茶,效果最好,体内“火气”因茶性而下降,自尿排出,最自然和健康。

结论:沏茶四分钟再喝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能没法对喝茶温度给出一个标准的数字答案,而且喝茶又因人而异。但有一点应该是非常明确的——茶最好要温着喝,最好是等沏出后四分钟再饮。喜爱茶滋味的同时,也要考虑下食道黏膜的承受。热茶是不可取的,当然冷茶也不可取,温茶最宜。

喝茶这么多年,你真的懂“回甘”吗?


我们在品饮的时候常常会说某款茶叶的生津回甘感觉很好。回甘指的茶叶入口后,口腔内有种回甜的感觉。苦是茶的原味,古人称茶为“苦茶”是早已得到印证的,但人的本能味觉确是通过甜来获取愉悦感,以苦著称的茶为何会作为国饮千古流传?其秘诀就在于回甘。然而,你真的明白为什么会回甘吗?

喝茶这么多年,你真的懂“回甘”吗?

回甘的原因:

在《茶文化与茶健康》一书中,对于生津回甘这样写道:“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它可以跟蛋白质结合,在口腔内质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膜,口腔局部肌肉收缩引起口腔的涩感,从而使我们觉得刚喝下去的茶会有苦涩感。如果茶多酚含量比较合适,形成只有一两层单分子层或者双分子层的膜,这种膜厚薄适中,刚开始口腔里有涩味,稍后膜破裂后口腔局部肌肉开始恢复,收敛性转化,就呈现回甘生津的感觉。”简单地说就是茶多酚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物质会有甜味,刺激神经产生愉悦感。

同时,甜和苦也是一种相对的感觉。也就是说茶刚入口的时候是苦涩的,但是我们的味觉会渐渐去适应这种味道,随着时间推移,苦味也会渐渐散去,但是我们的感官仍保留着刚才苦涩的错觉,所以便会觉得甜了。

有人说,喝茶就喝茶,回甘的感觉令人惊喜就行了,知道为什么又有什么用呢?简直多此一举。

但我个人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就像我们做茶一样,只有知晓根源,才做得出好茶。明白制作过程中的原理,才能制定出最好的工艺,才能有好生态的好茶叶。品茶亦是如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