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发布时间 : 2020-10-06
为什么说碧螺春是好茶 有一种花茶 黄山有什么好茶

为什么说碧螺春是好茶。

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清福,意思是清淡、安逸的福气,是老百姓的福气。区别于大富大贵的那种福气,区别于富商达贵的那种福气。

在鲁迅先生看来,有茶喝,而且会喝茶,关键是你有那份喝茶的闲心和从容,代表老百姓生活安逸,所谓“清”福。

无论如何忙碌,手边总可以有一盏茶,除了解渴,还可以养心—在某一瞬间,如坐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到清风浩荡。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

寻常茶话,转眼一生

曾经读过汪曾祺先生的《寻常茶话》,里面记载有他和巴金先生以及一些其他朋友的饮茶经历。他们喝的是工夫茶,每人都喝了三小杯。而到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有两位朋友已经故去了,当时的巴金先生也患了病。岁月无常,仿佛是昨天刚刚发生过的事,可是一转眼,人事已非。

岁月馨香,如茶如人生

巴金先生喜欢喝茶,潮汕工夫茶至少喝过两次,两次喝茶的时间相差了半个世纪。第二次是在他八十八岁高龄的时候,由著名紫砂壶制茶大师许四海先生亲自冲泡,据沈嘉禄在《茶缘》中记载,许四海先生拿出自己的紫砂壶茶具冲泡,还没喝,一股清香已经飘出,巴金先生品尝之后,说道,没想到这茶真听大师的话,大师说香,它就香了,连声称赞好喝好喝,一连喝了好几盅。赞叹声犹在,人已不在。

大师说香它就香了,我们总说岁月无声,也说岁月如流水,悄声无息匆匆就过。岁月也可以如同大师手中的茶一样,散发出醉人的香气。

无论我们是怎样的年纪,是青年或者已经老去,只要在安静饮茶的时候,可以想起一些好朋友,想起一些笑声,便不觉得伤感,只是有些怀念。在沈嘉禄的《茶缘》中我们看到的是缘,在汪曾祺先生的《寻常茶话》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份“寻常”,凡此种种,全是寻常事,淡淡叙说,只因为有些怀念。

做人如茶一般,平淡却回味

好的茶叶就像一种人生,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虽然没有发生惊天动地的故事,没能捕捉到刻骨铭心的镜头,而只有平平静静、平平淡淡,但这份平凡却令人回味隽永,品位出淡泊名利的心境来。

做人也要像茶一样,坦诚质朴,给人以温暖,繁华过后,唇齿间仍留有淡淡余香,值得人们去细致回味。

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

无论如何忙碌,手边总可以有一盏茶,除了解渴,还可以养心——在某一瞬间,如坐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到清风浩荡。

人的一生,曲折往复,犹如这杯中茶叶。无声舒展,淡然收尾,沉静,清苦,那味蕾上的涩涩余香,是生命的滋味,亦是茶的原味。

人在草木间,便成一“茶”字

"茶"字从笔画构成上讲,就是“人在草木之间”。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间,得以氤氲、吸收天地精华,是茶真正的秘密。

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即便窗外满眼是都市的水泥丛林,立交桥上车水马龙,只要一盏清茗在手,人就仿佛蓦然走进了草木之间。

《茶录》上有这样一句话,说茶“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茶从本意上来讲,色香味俱全。表面看来,我们喝的是它的味道,实际上,茶有茶道。这种“道”与一般人理解的泡茶时的繁文缛节不同,而是指向人内心的一种典雅、清静和高洁的大道。

在一杯茶中,自得其乐

当今社会,无论学习还是工作,节奏都过于紧张。让大家经常去闭关,归隐山林,躲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居住一段时间,对大多数人都不太现实。在紧张忙碌中,有没有成本最低、时间最短的方法,让我们的心灵澄净清澈呢?

也许,那就是喝茶。林语堂先生说,“以一个冷静的头脑去看忙乱的世界的人,才能体会出淡茶的美妙气味”。如此看来,品茶训练的不是舌头,而是大脑。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喝茶、饮酒,还是抚琴,求得自己心意畅快,自得其乐,就是人间好时节。

世人忙忙碌碌,总脱不开眼前这点烦恼。如今大家邀集一起去茶馆,大多是为了谈事,谈到口干舌燥时,喝茶是为了解渴。喝了接着谈,谈了继续喝,远离了品茶的本意。

真正的品茶是抛开满脑子浮躁的思绪,保持心思的澄澈,让自己的内心油然升起一种草木滋润的怡然自得。

中国人有一个说法:“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

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唤友,而喝茶还真是享了清福。

精选阅读

千古文人一盏茶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


千古文人一盏茶

我嗜好喝茶。现在关于喝茶最早的记忆,是儿时随父亲赶集,在路边茶棚喝茶的情景:竹桌竹椅大碗茶,多花两毛钱,店家还会送上一小碟花生米、炒黄豆,这些小吃香脆中略带点辣,让人齿颊生香。我喝茶能唤起关于童年的记忆,文人品茶,则更能品出一种心境。

文人品茶,对于水、茶具和环境都有要求。《茶经》的作者陆羽认为,泡茶的水质“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好的茶叶,一般是茶农攀登悬崖峭壁采摘得来的。只有山泉之水,才能与茶叶融合。清代文学家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中记载妻子芸娘制茶:“夏月茶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天泉之水,加上芸娘恬静、婉约的气质,这种茶饮来,想必有一种淡然出世之感吧?现代文人中,周作人自称“苦茶庵主”,他对茶具和环境很有讲究。他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如此雅趣,非一般人能体味。

文人品茶,其实是在品人生,品茶成为他们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一种方式。唐代白居易在庐山香炉峰下的茅屋里住了10多年,每日种茶、采茶。他在诗中写道:“平生无所好,且此心依然。架岩结茅宇,斫壑开茶园。”宋代的杜耒寒夜会友,他点燃茶炉。通红的火焰旁,大家围坐在一起,啜茶清谈。“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这种儒雅的风习至今仍令人神往。宋朝诗人陆游是著名的茶客,他嗜茶成癖,甚至深夜里都要带病冒寒亲自汲泉煮茗,他在《夜汲井水煮茶》中写道:“病起罢观书,袖手清夜永。四邻悄无语,灯火正凄冷。山童亦睡熟,汲水自煎茗。”

有趣的是,文人喜欢把茶与女子联系在一起。苏轼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中慨叹:“从来佳茗似佳人。”他大概觉得,茶叶在水中泡出的形状、颜色,和美人的婀娜多姿、飘逸淡雅有相通之处。

茶生于灵山妙峰,承甘露之芳泽,蕴天地之精气,与文人飘逸超然的情趣相符合。茶的清淡雅致、隽永绵长,暗合文人含蓄内敛的特质。文人之所以接受茶,并在品茶中融入自己的情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茶适应了中国文人性格里那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精神操守。尤其文人在遇到挫折与磨难,心情烦躁、沮丧时,茶更成了他们平复心情、获得精神解脱的好伴侣。借着茶的力量,失意的文人以一种洒脱豁达、无拘无束的心态进入了虚拟的人生境界。

千古文人一盏茶。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文人的清福。

好茶是一种相遇 教你如何品茶


每个人都正襟危坐。刘军贤坐在桌子的一侧,专事弄茶,他 把不同种类的茶分开,旁边准备了细微的电子秤,每一款茶端上来,先是盛放在洁白的瓷器中,交由茶客观赏。茶客细细分辨干茶的条形、芽头、色泽,然后放在鼻 下细品香味,再静静传递给刘军贤。他用电子秤称一下重量,有时添加少许,有时拨弄出一些,将茶投掷入茶具,沸水开汤,再分别倒入茶杯,分交给诸位。第一泡 往往如隔岸观火。一杯茶需要第二泡、第三泡时显露真身。碧螺春、龙井、径山茶、蒲江雀舌、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白云岩峰、顾渚紫笋、金骏眉、武夷岩茶……品茶客用笔给茶叶打分,互不斜视,遵循内心与味蕾。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值得我们浪费半日的好春光。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份,戴爱群是美食家,茶痴一枚;桃子身上有茶气,温润如玉,她从小得茶滋润,是一名茶艺师;科技公司老总范静晨细心品茶,不多言语,别人侃侃而谈时她侧耳倾听,仿佛她也是一杯茶;我纯属添乱,忝列其中,插科打诨。

品酒有盲品,茶也有盲品,事先我们只知道这些茶的品类,并不知道茶的价格,直到现在,我也不清楚这里面哪一款茶价格最贵。没有了标签,也就没有了心理暗示和价值指向,这样才能尊重自己的心。

第一款茶:黄山毛峰。从外形与口感上,桃子与戴爱群都判断这是一款野毛峰,并且是去年保存至今的野毛峰。毛峰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 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野毛峰不守规矩,却有野趣,如同班里调皮的学生,往往古灵精怪。“好的毛峰应该有兰花香。”桃子说。

下面是西湖龙井,这几乎是最被人熟知的绿茶,正因为熟知,才更容易被蒙蔽。桃子说“上好的西湖龙井讲究板栗香,糙米色。意思是龙井开汤之后有浓郁的板栗 香味,两泡之后,杯壁存留着淡淡花香;龙井应该是糙米壳的颜色,并非越绿越好,而是带有一点微黄。上好的龙井是不能堆成堆的,行内叫平沙落雁,如果能堆在 一起也算不上上好龙井。”

许多人泡龙井习惯用玻璃杯,其实,除了便于欣赏叶底,这是最坏的选择。道理很简单―“玻璃杯 个儿高口小,材质不透气,又不可能一口喝干,浸泡时间无法控制,过度的高温浸泡极容易产生‘熟汤气’,破坏茶汤的韵味。比玻璃杯稍好一点的是盖碗,虽然透 气性也差,但杯口大而敞开,降温快一些,如果水温合适,就不容易有‘熟汤气’;杯盖还可以用来拂开水面的茶叶,滗出茶汤,便于饮用。”戴爱群说,“紫砂壶 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选用大口扁腹的壶型,就更加完美。”

品茶过半,渐入佳境。绿茶结束,剩下的是金骏眉与武夷岩茶。金骏眉只有标号,岩茶也是。品茶有许多指标,味道、口感、工艺、叶底、香气、韵味……归根到底是:结构。

桃子说,判断茶叶的香气需要闻茶叶的高温香、中温香、低温香―茶器脱离茶汤之后,留在茶器内表面的香气会发生变化,温度变低,香气变浓,尤其是杯盖、杯底的低温香,能够暴露香气的缺陷。这时她正手持金骏眉的盖碗,在鼻子前面轻轻掠过。

金骏眉前几年火爆一时,这几款金骏眉都是从产地茶农手中得来,品质有高低,几款金骏眉同时品饮,高下立现。

戴爱群说,有的干茶、茶汤香气都非常清淡,杯底的低温香却是无比的悠长、强烈、美好、诱人,几乎可以肯定,你遇到了一泡好茶。最难谈论的是韵味,清新还 是混浊,强劲还是散漫,高雅还是低俗,这与味觉、嗅觉乃至视觉、触觉有关,但又不是味觉、嗅觉、视觉、触觉所能穷尽的,而是意、是心灵层面的感受。“一般 来说,高海拔茶园比低海拔的出品韵清;野生茶树比人工茶园的出品韵高;同一茶园、同一个人加工,采得早、采得嫩的茶比采得晚、采得老的香气淡,不懂茶的人 觉得味淡,不杀口,其实韵足。”

他手中持着最后一款武夷岩茶,喝过第二泡,点头称赞,“这是我今天喝到的最有韵味的茶。”事实上,他手里那一款茶是老枞水仙。

成年人与儿童对茶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刘军贤最快乐的事就是带孩子们喝茶,他在北京海淀区清河少年活动中心办了一个“中华茶文化少儿传承班”,现在中级班已经毕业,一共有9个学生,年龄在11、12 岁,已经和他学茶两年。“不要小瞧这些孩子,他们喝茶的水平比许多大人都要高,儿童对味道的理解最天然,他们不会被茶叶的名声所困,他们更能喝出茶叶的好 坏。”刘军贤说。两天之后,我们邀请儿童组的品鉴团进行品鉴。

品鉴的结果与成人组类似,然而最大的区别是:成人组更为挑剔与苛刻,打分普遍偏低;儿童组更为天然与善良,每一款茶分数都很高。在他们心目中,每一款茶都不错,都是好茶。这个结果更接近于我们设定的主题。

在一个平房的教室里,8 个孩子穿着暗红色的中式服装,恭敬地品饮。他们有自己的审评方式。径山茶有甜玉米味,顾渚紫笋有枯草味、而竹叶青有一股西红柿味,蒲江雀舌是酸味的。碧螺春有一股“烧了的啤酒味”,金骏眉有了一种烧红薯味,另外一款金骏眉则是烤紫薯味……

在给茶打分的时候,杨萌问我:分数后面能不能有小数点?我觉得这款茶的滋味35 分有点少,36 分则又有点多,能不能打35.5 ?我说可以,没有问题。

最后我悄悄看了她的分数,如同小学生试卷一般整整齐齐,其中有一款茶香气的分数是:27.75 分。她默默地把小数点后面的位数精确到两位。

有一种好茶叫“铁观音秋茶”


何为秋茶?

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两季生长、采摘,新梢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色较黄,芽叶较瘦小,且大小不一,对夹叶多,叶张较薄、叶缘锯齿明显;内含物质含量少,滋味平和,水薄甘甜,香气较高。

秋茶不像春茶那样娇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股独特的甘醇味道。所以,老茶客们特别喜欢。

如果说春茶喝的是那股清新的香气,淡淡的青草味,那么秋茶喝的则是一种浓郁的、醇厚的味道。经过了一夏的煎熬,茶叶也仿佛在时间中熬出了最浓烈的品性。秋季气候特点是秋高气爽,雨水较少,这个季节产的茶,香气馥郁绵长,口感甘醇。

秋茶和春茶有什么不同?

秋茶与春茶最大的不同是在于味道上,秋茶不涩不苦,叶叶含白露,实为上品。就同一品质而言,春茶耐力更好,更耐泡,秋茶香气更佳,韵味足。“春水秋香”,顾名思义,春茶茶汤滋味浓,韵味强,口感佳,回味久,秋茶香气高,韵味长。哪个好,确实难说清楚,主要看个人的喜好。

秋茶怎样喝才好?

饮茶,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区以及气候环境,选择合适的茶也有一定讲究。秋季已至,我们在喝茶的方式上应该做些什么调整,秋季茶怎样喝才能喝出健康?

秋天,气候干燥,余热未消,令人口干舌燥,嘴唇干裂,中医称之“秋燥”,这个季节宜饮用乌龙茶一类的青茶为好。青茶介于绿和红茶之间,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温热适中,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让机体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作用。此时,正逢铁观音秋茶上市,品饮秋茶实为养生首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