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顶乌龙名字的由来

发布时间 : 2020-10-16
冻顶乌龙茶 冻顶乌龙茶怎么泡 品冻顶乌龙茶

冻顶乌龙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冻顶乌龙名字的由来”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冻顶乌龙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不过关于它名字是如何得来的很多人肯定都不太清楚。好奇的小编查阅了各种资料终于找到正版的故事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

相传100多年前,在台湾省南投县鹿谷乡有一位勤奋好学的青年,名叫林风池,祖籍福建。

他学富五车、体健志壮。有一年,举办科举考试,林风池很想去试试,但家境清贫,无力支付路费,同乡人都尊重他,认为他有志气、有志向,得知他想要去参加科举考试,同乡便共同给他凑足了路费。林风池感激万分,第二天便辞别同乡登程上路,临别时,同乡皆来送别。林风池感动之余更下定决心,要为同乡争气。

果然,林风池考上了举人,并在县衙内上任。但是他从未忘家乡的父老乡亲,上任没多久,决定回台湾省亲。临行之前,林风池邀约同僚好友到武夷山一游,到武夷山后,发现山上岩间长着翠绿的茶树,又听说树上的茶叶能做成皂龙茶,且香高味醇,具有明目、提神和健胃等效果,便想到要是此树能在台湾种植,定能造福乡亲。于是,林风池便向当地茶农购买了36株茶苗,并带回了台湾南投县。

回乡后,林风池便邀请了几位有经验的茶农,将36株茶苗细心地栽培到了附近最高的冻顶山上,并派了专人精心培植。台湾冻顶山上气候适合茶树的成长,不久便吐出了嫩绿的芽叶,并长出了绿绿的嫩芽,人们按照林风池借鉴的制茶方法,采摘鲜叶,加工成乌龙茶。

在当地,有着在山上采制,山下就能闻到幽香的说法,可见该茶的馥郁清香。因该茶在冻顶山上栽植,故取名叫做“冻顶乌龙”。

冻顶乌龙不光名字奇特,功效还非常不错。大家有机会可以试试哦。

小编推荐

乌龙茶名字的由来


乌龙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不仅滋味佳,药理作用更是突出。然而,对于此种茶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叫乌龙茶。那么,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下乌龙茶名字的由来。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

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

关于乌龙茶名字的由来

在福建方言中,“乌龙”的意思是“糊里糊涂”。所以,足球比赛中,把球踢进自家球门也叫“乌龙球”。为什么把一种很好喝的茶,称为“糊里糊涂”的茶?这源于当地一个传说。

传说,当年有一位茶农在山上采完茶青后,将茶青鲜叶放在竹篓里,然后背下山。山路崎岖,在下山的过程中,竹篓里的鲜叶随着人体上下颠簸、左右摇晃,茶青鲜叶经过碰撞后,产生了花一样的清香。茶农将这个偶然的发现,用于茶叶加工,竟然形成了后来的一种特殊的“摇青”工艺。当时,自然科学不发达,茶农无法解释这种神秘现象,于是,将这种茶称为“乌龙茶”,就是“糊里糊涂的茶”,乌龙茶也就成了这类茶的通俗名称。

传说归传说,一种茶类的加工工艺是经过无数次摸索、实验、改进的结果。不过,这个故事倒是让人们一下子记住了乌龙茶的“摇青”工艺,也理解了铁观音、大红袍的香气是来自“摇青”这道关键的工序。

古时茶农觉得糊里糊涂的“摇青”工艺,现代科学给出了清晰的解释。一般,茶农制茶时,将晒青(就是晾鲜叶)与摇青交替进行,多为三晾三摇,也有六晾六摇。摇青是使茶青叶缘相互碰撞,导致叶缘破碎,叶子中的茶多酚少量发生氧化,转化为茶红素,这就形成了“绿叶红镶边”这个乌龙茶最显着的特征。

另外,摇青也是茶的香气形成的关键工序。经过摇青,茶青叶中内含的物质成分,由50多种增加到300多种,从而产生了花香、果香等类型的香气。

本文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关于乌龙茶名字的由来,其实传说是有好几个的。乌龙茶保健养生茶,含有诸多有益身体的物质,合理的饮用是可以起到保健养生的效果的。

名茶传说|冻顶乌龙的传说


冻顶乌龙茶俗称冻顶茶,是台湾知名度极高的茶,在台湾高山乌龙茶最负盛名,被誉为茶中圣品。

冻顶乌龙茶汤清爽怡人,汤色蜜绿带金黄,茶香清新典雅,香气清雅。在日本、中国和东南亚,享有盛誉。冻顶山是台湾省凤凰山的一个支脉,海拔700多米,月平均气温在20℃左右,所以冻顶乌龙其实不是因为严寒冰冻气候所致,那么为什么叫冻顶呢?据说因为这山脉迷雾多雨,山陡路险崎岖难走,上山去的人都要绷紧足趾,台湾俗语称为冻脚尖才能上山,这即是冻顶山名之由来,茶亦因山而名。冻顶茶产量有限,尤为珍贵。

相传在一百多年前,台湾省南投县鹿谷乡中,住着一位勤奋好学的青年,名叫林风池,他学识广博,体健志壮,而且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记不得是哪一年,他听说福建省要举行科举考试,就很想去试试,可是家境贫寒,缺少路费,不能成行。乡亲们喜欢林风池为人正直,有学识,有志气,有抱负,得知他想去福建赴考,就相约跑来对他说:凤池,你想去考是好事!去吧,有困难,大家帮你,你别发愁,赶快做好准备吧!说罢大家就慷慨解囊,给林凤池凑了足够的路费。林感激万分,第三天即拜别乡亲上路了。临行时乡亲们到海边送行,七嘴八舌地再三叮嘱:祝你一路顺风,路上多加小心啊!不管考得怎样,可要回来呀!别忘了故乡和乡亲,我们盼你回来呢!林凤池感动得流下泪来,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乡亲们争光。

不久,林凤池果然金榜题名,考上了举人并在县衙内就职。一天,林凤池决定回台湾探亲,在回台湾前邀同僚一起到武夷山一游。上得山来,只见武夷山水天下奇,千峰万塑皆美景。山上岩间长着很多茶树,又听说树上的嫩叶做成皂龙茶,香高味醇,久服有明目、提神、利尿、去腻、健胃、强身等作用,便想能带些回台湾多好啊,于是向当地茶农购得茶苗三十六棵,精心带土包好,带到了台湾南投县。乡亲们见凤池锦衣还乡,喜出望外,又见他带来福建祖家传种的乌龙茶苗,格外兴奋,他们推选几位有经验的老农,仔细地把三十六棵茶苗种植在附近最高的冻顶山上,并派专人精心管理。加之台湾气候温和,茶苗棵棵成活,不断吐着绿油油的嫩芽,可爱极了。接着,人们按照林凤池介绍的方法,采摘芽叶,加工成了乌龙茶。这茶说来也怪,山上采制,山下就闻到了清香,而且喝起来清香可口,醇和回甘,气味奇异,成为乌龙茶中风韵独特的佼佼者,这就是现今台湾省冻顶乌龙的由来。

初试美人舌|品冻顶乌龙


初试美人舌|品冻顶乌龙

时光恰好是暮春三月,地点是一家号称“白云馆”的肆。该店位于距乌来仅一公里的途中,前有茂林修竹,背临清流潺潺的南势溪,风景不恶。我们应邀来此品茗小叙,在青山绿水之间,初试新,其兴味并不输于古人的兰亭修禊,不同的是王羲之他们一边饮酒,一边吟诗,而我们只是纯吃。

白云馆不仅出售叶具,而且兼营客栈与座,以供去乌来游览之路人打尖,或饮小憩。我们这次叙设在二楼,拾级而上,只见面积颇为宽敞的楼房,除了中间置有几张围成方形的桌子外,别无其他摆设,好像一幅留白过多的画,不免有点空旷之感;幸好窗外的青山,楼下的流水,帮忙填补了一些空白,使得楼中平添不少野趣和生意。

当年兰亭的集会,据说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想必热闹得紧;而这天我们只到了八仙,加上为我们表演艺术的几位道专家,总共才不过十来位。人数虽少,品茗却需分组进行。我与张梦机、张晓风一组,共享一壶,由诗人季野与品茗高手王昭文先生轮流主持。讲究形式,品茗者谨慎戒惧,面无表情,一副参禅的样子,哪有一点饮的趣味。我们虽也正襟危坐,心情却是轻松的,在谈笑中欣赏者煮水、温杯、洗、,然后——注入杯中的各道必要手续。

我们尝到的第一,是今年尚未上市,由王先生私人享用的冻顶。叶呈深褐色,看来毫不起眼,经过泡制后,盛在白色的小杯中,即泛成金黄色的液体。举杯一闻,一股清香冲入不设防的鼻道,竟然使人产生一种惊艳的迷惘。“惊艳”二字也许措辞有点夸张,但这种感觉的确存在,而且一直延伸到衔入口之后。味相当浓烈,虽由水泡,这时已非原水了,只感觉到衔在嘴中的乃是一件活生生的、有形体的事物。开始是清香温热,继而感到黏黏地滑润,徐徐通过喉管后,再由丹田涌出一股既暖昧而又确切存在的甜美。有人说饮会醉,过去我不相信,这次才真正体验到;这种醉不但是生理上的,而且也是心灵上的。

谈到艺,我纯是外行,平日也喝,但用的具是一只巨型玻璃杯,可供牛饮,艺则免谈,饮的最高境界也不过求其清香而已。这次尝到专家泡制的冻顶乌龙,才领略到饮的另一境界,他们的手艺绝非乌龙。晓风啜过第一道后,脱口赞道“曾经乌龙难为水”,我立刻和以“除却冻顶不是”,说得大家都笑了。

这次叙的主持人希望品茗者凭各人的感觉,为每一种起一个名字。我初尝,骤然入口,仿佛伸进一条香软而温润的舌尖。这种,色香味都很迷人,故我称之为“美人舌”。贾宝玉初试云雨情,是一种形而下的^***的冲动,我的初试美人舌,则是一种形而上的感觉的升华。这个名字虽不够含蓄,但用来比拟我最激赏的那壶,是再贴切不过了。

冻顶乌龙茶的发展历史


冻顶乌龙茶俗称冻顶茶,是台湾知名度极高的茶,冻顶乌龙茶是台湾包种茶的一种,所谓“包种茶”,其名源于福建安溪,当地茶店售茶均用两张方形毛边纸盛放,内外相衬,放入茶叶4两包成长方形四方包,包外盖有茶行的唛头,然后按包出售,称之为“包种”。关于冻顶乌龙茶的历史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茶叶的分类分类名称典型代表,包成长方形四方包,包外盖有茶行的唛头,然后按包出售,称之为“包种”。台湾包种茶属轻度或中度发酵茶,亦称“清香乌龙茶”。

冻顶产茶历史悠久,据《台湾通史》称:台湾产茶,其来已久,旧志称水沙连(今南投县埔里、日月潭、水里、竹山等地)社茶,色如松罗,能避瘴祛暑。至今五城之茶,尚售市上,而以冻顶为佳,惟所出无多。又据传说,清咸丰五年(1855年),南投鹿谷乡村民林凤池,往福建考试读书,还乡时带回武夷乌龙茶苗36株种于冻顶山等地,逐渐发展成当今的冻顶茶园。

说是1855年(清朝咸丰年间),鹿谷「林凤池」赴福建应试,高中举人,还乡时,自武夷山带回36株青心乌龙茶苗,其中12株由「林三显」种在「麒麟潭」边的「冻顶山」上而来。最早是冻顶山一带茶农,以甕装茶贩售,又有「冻顶甕装乌龙茶」之称。

一说是世居鹿谷乡「彰雅村」「冻顶巷」的苏姓家族,其先祖于清朝康熙年间自中国大陆移民台湾,自乾隆年间已往「冻顶山」开垦种茶。

从茶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来看,即是冬季也并无严寒相侵,雪冻冰封,那么为何名冻顶呢?据说是因冻顶山迷雾多雨,山路崎岖难行,上山的人都要绷紧脚趾,台湾俗称“冻脚尖”,才能上得去,这即是冻顶山名之由来,茶亦因山而名。

冻顶乌龙茶是台湾的种茶、制茶技术是随着大陆人口向台湾的迁移带上宝岛的,据野史相传,是清道光年间的举人林凤池从福建带回武夷乌龙植于冻顶山,台湾的茶业才得以发展,也有了自己的名茶——冻顶乌龙。该茶在台湾极负盛名,广受欢迎。

公道杯名字的由来


想了解《公道杯名字的由来》知识吗,丰富的《公道杯名字的由来》内容等你来看!

喝茶的朋友,对公道杯应该都不会陌生,这是泡茶时必备的茶具之一,用以盛放茶汤,避免茶叶久泡而苦涩,也能使茶汤均匀后,再分至各人杯中。

那么,公道杯到底为何公道,它有什么历史呢?

公道杯,是明代官府在景德镇开设的“御器厂”里,能工巧匠造出的一种精巧而特殊的杯子。

据传,当年御器厂花费了半年时间,制作出了精致的“九龙杯”,上京进贡给皇上。洪武帝朱元璋看到后,十分喜爱,经常使用它来盛酒宴请文武大臣。

一次宴会上,朱元璋想赏赐几位心腹大臣多一点酒喝,于是特意吩咐将这几位大臣的的御酒斟满,其他大臣的酒杯中则只有少量御酒。可待到饮酒时,其他大臣却高高兴兴地喝了酒,而那几位被“特殊照顾”的大臣,酒杯中竟一点酒也没有了,十分尴尬。

究其原因,朱元璋才知道,原来这九龙杯造法特殊,用来盛酒时,只可浅平,不能过满,否则杯中的酒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朱元璋觉得这九龙杯盛酒十分公道,于是为之取名“公道杯”。

不过,历史上所讲的公道杯,跟我们泡茶时使用的公道杯,好像不大一样?

其实,泡茶时所使用的公道杯,原本是叫茶盅。但因为主要用以均匀茶汤、平均分茶,因而也有了“公道杯”之名,反而“茶盅”的称呼渐渐少用,被人遗忘。

小小一个杯子,竟可以追溯出那么悠长的历史故事。茶的历史与文化,果然是说不完,道不尽。

关于本文《公道杯名字的由来》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台湾冻顶茶的由来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台湾冻顶茶的由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台湾的冻顶茶,被誉为“台湾茶中之圣”,是闻名遐迩的台湾名产。冻顶茶的由来,据传是由一位叫林风池的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引入的。清朝咸丰年间(1855年),林凤池赴福建应试,高中举人。衣锦还乡时从武夷山带回了三十六棵青心乌龙茶,种植在鹿谷乡的冻顶山上。经过精心培植的茶树,经由麒麟潭特有的山岚雾露滋润,所制之茶清香神怡。林凤池把它进献给道光皇帝,皇帝饮后赞不绝口,冻顶茶的名气便流传了开来。

冻顶是地名,现在的鹿谷乡仍可找到冻顶巷的门牌。麒麟潭边的冻顶山,据说是因为先民贫穷,少有鞋子可穿,每年寒冬都必须“冻着脚尖上山顶”而得名。属于南投县的鹿谷乡,因冻顶茶而闻名,也已成了一个著名的茶乡旅游景区了。

走过鹿谷乡,清新的空气里仿佛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沿着乡内各主要道路,处处可见采茶、制茶、泡茶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置有品茶区,鹿谷人的问候语也是“有空来呷茶!”

恍如是一种朝圣,喜欢旅游和喜欢茶的台湾人便在每一个茶季里,驾车从四面八方来到鹿谷看茶品茶买茶,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下,是开阔的山地里的连片茶园。茶山青青,湖光粼粼,茶园的新绿,湖水的清澈,使人不由自主地去追寻清新的空气里飘浮着的缕缕茶香。

走进一家家鹿谷人家,在露天的茶桌边,一边品饮刚刚出炉的新茶,一边看簇拥着麒麟潭的山水画卷。

“抛开城市的喧嚣,重回山林怀抱”。在鹿谷乡,无论是在被誉为台湾八大风景区之一的麒麟潭景区,还是溪头森林游乐区、凤凰寺、凤凰谷鸟园,那茶山、竹海、古树、瀑布、溪流、湖水,一处处的自然风光令人留连忘返,更有那山寺古庙、碑刻墓道等人文历史名胜,让人叹谓。因了冻顶茶今日的鹿谷乡,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休闲游产业基础,那一处处民居和在景点景区铺开的休闲度假酒店,使这个清丽的山乡变成了另一种繁华。

到鹿谷乡访问,那鹿谷乡的茶文化展览馆以及那一处处构成鹿谷乡文化资产的历史建筑(如林凤池故居、刘宅、冻顶苏宅等)是不能不看的。也别忘了拜会鹿谷乡的农会。正是鹿谷乡农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冻顶茶比赛,比赛茶的优质优价的示范效应,带动了鹿谷乡茶农以及整个台茶精工细制的制茶风气。茶王比赛,已经成了鹿谷乡的重大节日。不仅当地茶农关注,而且吸引了海内外游客蜂拥而至。到鹿谷乡看茶、买茶、已经是台湾茶人的一种期待。

关于本文《台湾冻顶茶的由来》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梵净山贡名字由来


梵净山贡茶名由来

从印江上梵净山,进入永义乡团龙村,就会见着村民在山路旁销售"团龙贡茶"。团龙村是个小地方,但峰峦起伏、溪流潺潺、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出贡茶很正常。不正常的是,有 关贡茶的记载,不见于县志、府志,而是出自家谱。

柴氏家族在团龙村是大族,占了团龙村人口的一半。据说他们的祖先在宋末元初从江西迁来,同时也从那里带来先进的生产采制茶叶的技术。现团龙村那30株被确认为我国定植绿茶树中树龄最长、杆茎最大、保护最好的中国茶树王,按柴家后人的说法,是他们的祖先在明朝初年栽种的。专家测定,这些古茶树至少有450年的树龄。《柴氏家谱》记载:"永乐辛卯,广征方物,土司追逼,苦于无奈。至荣祖急中长智,以团龙茸茗而献之,上大悦,恩为宠物。"这当中还有着这样一则故事:早年,这里的一位土家族老人,一天因气候变冷,突然受凉,积食难消。数日后,他用土罐煨了一罐茶饮之,肚子顿觉舒服,次日又饮之,食欲正常,神清气爽。有一次,他又煨了一罐浓茶,放了一个小铜钱泡在里面,隔了一天一夜后,铜钱居然化掉了。此事张扬开去,很快传到了朝廷,皇上就想饮用此茶,朗溪土司便用团龙茶上贡,得到皇上的赞许。

该省茶叶专家、高级农艺师牟应书在摆完这则故事后说:化铜钱的事 ,我们没有试验,但团龙贡茶所含单宁类物质丰富,毋庸置疑。这种酚类衍生物能缓和肠胃紧张,消炎止泻。

随着团龙贡茶名气增大,游山访茶的人也日渐增多。在此情况下,永义乡在团龙村的地盘办起了较大规模的茶场,并请牟应书与贵州农学院茶叶专业高材生、牟应书的儿子牟春林共同解决团龙贡茶采制技术失传的问题。牟氏父子在茶场一蹲就是三年,搜集资料,访老问僧,在茶园里研制,最终确定团龙贡茶是扁形茶,得到团龙村及我省茶叶界的认可。恢复的团龙贡茶享誉四方。湖南省农业厅教授、高级农艺师刘先知、湖南省茶叶公司高级工程师刘海梅等八人评茶团,对团龙贡茶的评价是:"外形扁实匀齐、形似龙井并非龙井,色泽隐翠、汤色黄绿明亮、香高滋昧浓纯鲜爽、略带花香,色泽比龙井好。"

台湾的冻顶茶由来


台湾的冻顶茶,被誉为“台湾茶中之圣”,是闻名遐迩的台湾名产。冻顶茶的由来,据传是由一位叫林风池的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引入的。清朝咸丰年间(1855年),林凤池赴福建应试,高中举人。衣锦还乡时从武夷山带回了三十六棵青心乌龙茶,种植在鹿谷乡的冻顶山上。经过精心培植的茶树,经由麒麟潭特有的山岚雾露滋润,所制之茶清香神怡。林凤池把它进献给道光皇帝,皇帝饮后赞不绝口,冻顶茶的名气便流传了开来。

冻顶是地名,现在的鹿谷乡仍可找到冻顶巷的门牌。麒麟潭边的冻顶山,据说是因为先民贫穷,少有鞋子可穿,每年寒冬都必须“冻着脚尖上山顶”而得名。属于南投县的鹿谷乡,因冻顶茶而闻名,也已成了一个著名的茶乡旅游景区了。

走过鹿谷乡,清新的空气里仿佛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沿着乡内各主要道路,处处可见采茶、制茶、泡茶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置有品茶区,鹿谷人的问候语也是“有空来呷茶!”

恍如是一种朝圣,喜欢旅游和喜欢茶的台湾人便在每一个茶季里,驾车从四面八方来到鹿谷看茶品茶买茶,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下,是开阔的山地里的连片茶园。茶山青青,湖光粼粼,茶园的新绿,湖水的清澈,使人不由自主地去追寻清新的空气里飘浮着的缕缕茶香。

走进一家家鹿谷人家,在露天的茶桌边,一边品饮刚刚出炉的新茶,一边看簇拥着麒麟潭的山水画卷。

“抛开城市的喧嚣,重回山林怀抱”。在鹿谷乡,无论是在被誉为台湾八大风景区之一的麒麟潭景区,还是溪头森林游乐区、凤凰寺、凤凰谷鸟园,那茶山、竹海、古树、瀑布、溪流、湖水,一处处的自然风光令人留连忘返,更有那山寺古庙、碑刻墓道等人文历史名胜,让人叹谓。因了冻顶茶今日的鹿谷乡,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休闲游产业基础,那一处处民居和在景点景区铺开的休闲度假酒店,使这个清丽的山乡变成了另一种繁华。

到鹿谷乡访问,那鹿谷乡的茶文化展览馆以及那一处处构成鹿谷乡文化资产的历史建筑(如林凤池故居、刘宅、冻顶苏宅等)是不能不看的。也别忘了拜会鹿谷乡的农会。正是鹿谷乡农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冻顶茶比赛,比赛茶的优质优价的示范效应,带动了鹿谷乡茶农以及整个台茶精工细制的制茶风气。茶王比赛,已经成了鹿谷乡的重大节日。不仅当地茶农关注,而且吸引了海内外游客蜂拥而至。到鹿谷乡看茶、买茶、已经是台湾茶人的一种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