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嘴直的好还是弯的好?

发布时间 : 2020-10-29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壶嘴直的好还是弯的好?”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茶具,目光往往会先落在最引人注目的茶壶上。原来看茶壶,除了看质地、色泽,看器形时并不很注意壶嘴。后来发现关于壶嘴的曲直历来还有不同看法,于是每次选壶赏壶多少会留心到壶嘴。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聊这壶嘴的趣事。

主张壶嘴直为上的主要代表是李渔。他在《闲情偶寄》卷四《居室部》有“茶具”一节,其中具体说到茶壶嘴的制作和选择标准:“凡制茗壶,其嘴务直,购者亦然,一曲便可忧,再曲则称弃物矣。盖贮茶之物与贮酒不同,酒无渣滓,一斟即出,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论;茶则有体之物也,星星之叶,入水即成大片,斟泻之时,纤毫入嘴,则塞而不流。啜茗快事,斟之不出,大觉闷人。直则保无是患矣,即有时闭塞,亦可疏通,不似武夷九曲之难力导也。”

他的意思很明确:制作茶壶,壶嘴一定要直,选购的时候也要按照这个标准,壶嘴一曲其功能就让人担忧,曲两曲简直就成了废物。因为装茶的器皿和装酒的不一样,酒没有渣滓,一斟就出来了,所以酒壶嘴的曲直可以不讲究;而茶是有形体的东西,即使是星星点点的小茶叶,入了水就变成了大片,斟的时候,容易进入壶嘴,使壶嘴塞住。喝茶是愉快的事情,如果这样斟不出来,就让人非常不痛快。茶壶嘴直就可以保证没有这个毛病,就算有时塞住了,也方便疏通,不至于很难办。

李渔时常喜欢发人之所未言,所说未必都可当真,不过这段话听上去明确痛快。

《茶具》的前言中论及茶具改进,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给碗形茶器加上盖子,另一个就是将短而直的壶嘴,慢慢改成细而长的两弯或三弯嘴。而这种改进的目的,是“为了茶香不泄”,“保持壶内的茶味”。这就是认为壶嘴弯曲的好,和李渔的看法不一致了。

壶嘴曲直,谁是谁非?仔细考虑,又可发现两者看似针锋相对,其实是各有侧重。壶嘴直,是为了出水流畅,壶嘴曲,是为了茶香不泄。各有各的道理,有一利则有一弊。直乎?曲乎?颇费思量。也许,喜欢简单痛快、注重“饮”胜过“品”的人,不妨选择直壶嘴;性格温和收敛、注重“品”的境界多于实用性的人,可以考虑曲壶嘴。

当然,若是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便是上上大吉。比如,茶嘴可以设计成曲的,但是在壶内加一个大小恰与壶盖口等大的金属滤层,将茶叶和茶汤分成上下两层,而壶嘴设在下层。或者在壶身和壶嘴连接处加上一个嵌入式的小的塑料滤网。这样都可以在保证茶香不泄的同时,确保茶叶碎末不会堵塞壶嘴。这两种方法,日式茶壶中都可见到,似可借鉴。

清代的茶壶嘴很多是弯曲的。再看眼下的茶壶,直茶壶嘴成了绝对的主流。看来现代人是越来越注重实用了。或者说,为生计所迫、为快节奏所驱赶,性子越发的急躁了。然而,茶心即闲心,若要得茶中之乐茶中之清茶中之和茶中之幽,还是要缓一缓,静一静,定一定,才好。

不管曲也好还是直也罢,这都是人们不同的爱好而已。有的也是代表不同时期的文化,各有所爱,自己喜欢就好。

茶文化精选阅读

春节好的“年味”


2019年的年末,伴随着暮色渐渐降临,寒风凛冽,期盼已久的冬总算在这个年末降临了,而我们也渐渐的在向过去告别,准备迎接新的一年,而农历新年茶俗,古已有之。

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就有描写回家吃年茶和寺庙举办农历新年茶礼等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民间新年茶俗的普及。

时至今日,团聚,旅游,过年过节拜访亲朋好友,茶叶仍然是最好的选择,既符合健康自然的生活理念,又不乏清新雅致的意境,那么中国传统佳节——春节为何要送茶礼呢?

茶为国礼,送茶即送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中国人对茶文化的精神,渗透到了诗词,绘画,书法,宗教等等,而中国传统节日,七夕鹊桥以茶为媒,中秋月圆以茶怀乡,重阳尊老以茶益寿,春节欢庆以茶待客,茶饮不仅是亲朋团聚,传递祝福,表达情感的媒介,更演变为中国节日文化的特定符号。因此佳节送茶,送的更是文化与品位。

喝茶保健,送茶更送健康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喝茶能止渴生津,消食去腻,利尿通便等,在古今医典中都肯定了茶的药用成效。同时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大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便开始学会了注重养生,茶作为一种健康的饮品,如今更受人们重视,“送茶送健康”的观念更是家喻户晓。

茶香韵足,礼轻情意重

茶作为一种既精美又承载着历史文化底涵的饮品,春节送茶礼已发展成为一种潮流与时尚,相对于烟酒来说,茶伴随的时间会更加长,每每饮茶时,便可忆起送礼人,一杯好的茶能够渗入茶汤带给对方切身的诚意与关怀。

在如此传统佳节,为亲朋好友奉上一杯茶,是表露真挚的情谊,也是传统节日的仪式感,相聚与团圆便有了茶文化的相伴而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如何泡好一壶好的乌龙茶


想了解《如何泡好一壶好的乌龙茶》知识吗,丰富的《如何泡好一壶好的乌龙茶》内容等你来看!

乌龙茶也称青茶,是介于绿茶(不发酵)和红茶(完全发酵)之间的一类半发酵茶叶。因此,它具有绿茶清香的气味和红茶甘甜的口感,并且巧妙地抑制了红茶之涩和绿茶之苦。泡好一壶乌龙茶的必要条件如下:

一、好茶好水好茶具

俗话说:“水乃茶之母,器乃茶之父”,有了好茶叶,更需好水好茶具,才能将其神韵表现淋漓尽致。水最好是纯净水或矿泉水,茶具则“宜陶景瓷”(宜兴的陶器,景德镇的瓷器)为佳。

二、壶型与茶叶投放量

根据喝茶人数选定壶型,根据茶壶的容量确定茶叶的投放量。若茶叶是紧结半球型乌龙,茶叶需占到茶壶容积的1/3―1/4;若茶叶较松散,则需占到壶的一半。

三、水温要求

由于乌龙茶包含某些特殊的芳香物质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完全发挥出来,所以一定要用沸水来冲泡。

四、开汤时间

闽南和台湾的乌龙茶冲泡时浸泡的时间第一泡一般是45秒左右,再次冲泡是60秒左右,之后每次冲泡时间往后稍加数10秒即可。闽北和潮州的乌龙茶开汤时间则要快得多,第一泡15秒就可以了。

五、冲泡次数

绿茶一般三次为最佳,乌龙茶则有“七泡有余香”的说法,方法得当每壶可冲泡七次以上。

本文《如何泡好一壶好的乌龙茶》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喝普洱茶,盖碗泡好还是壶泡好呢?


喝普洱茶,盖碗泡好还是壶泡好呢?

一直以来,咱们很多茶友都会问:普洱茶应该用什么茶器来泡呢?今天小编来做一个完整的比较吧。

顺便一提的是,掌柜平时泡茶倒是经常用盖碗,或许是从小的习惯养成。其实不管是用哪种器具泡茶,都可以泡出好茶来,熟能生巧,泡多了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在日常泡茶中,铁观音和轻、中火岩茶、普洱生茶(新茶)用盖碗,天寒的时候有的人也选择用壶,壶的保温性比盖碗好些。特别是后几水两者相比较为明显,或者高火、足火陈岩茶、普洱熟茶则用壶。

那么喝普洱茶,盖碗泡好还是壶泡好呢?

比较:

从茶汤上来看,用壶泡的普洱茶汤色比用盖碗泡的汤色深,饱满。

从香气来看,用盖碗泡的茶可以闻盖香,这也是喝普洱茶最享受的一刻。用紫砂壶泡的茶也可以闻盖香,可是香味就不一样了。

一般普洱生茶的话,盖碗的香味是兰花香和果香,或者蜜香,盖碗是不会吸收味道的,如有杂味的话,一闻就能闻出来。

紫砂壶比较容易吸收味道,前者比较容易接受,后者较沉稳持久,当盖碗的香味散了,壶盖还有茶香。

紫砂壶泡出来的茶比盖碗泡出来的茶浓郁,醇厚。甘甜和回甘和盖碗相同,但是杯底香比盖碗持久很多。

将泡了6泡的茶对冲一下,泡了2分钟出汤,出汤后闻盖碗的盖和紫砂壶的盖,盖碗的盖香是花香,当冷却后盖香就跟着消失,而紫砂壶盖因紫砂保温性强,盖香非常持久。

盖碗的茶比紫砂壶的茶,茶色来的深,奇怪的是紫砂壶泡的茶茶味却比盖碗的茶浓厚。

小结:

1、在同样的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的情况下,紫砂壶比瓷的盖碗更能有效地发挥茶性,使茶的滋味更加好的被体现出来。

推断原因应是紫砂保温性强,散热慢,帮助茶叶释放溶出物。盖碗相对散热较快,当水注入盖碗时,冷却了的盖碗和茶叶表面会吸收部分热力,减低水温,降低溶出物的释放,减少醇厚感。

2、盖香来说,盖碗略胜一筹,盖碗可以散发部分热气,减少闻觉刺激,使盖香闻起来更加香。紫砂吸香,会吸收部分茶香,闻起来比盖碗逊色。

3、盖碗使用,清理,观看叶底都比紫砂壶方便,估计也是大部分的人喜欢用盖碗泡茶的原因。

操作角度看,头几水盖碗比较烫手(但对老茶客,这就可以忽略了)容易摔坏;壶就相对容易上手,但清洗麻烦,在清理时易摔。

另外也有一个问题:由于散热原因,盖碗冲泡的温度比壶相对要低,可以说茶叶用盖碗泡会比壶泡要显得耐泡。

盖碗和壶在第7泡对冲时,盖碗泡出来的茶色比壶的深,但是因为壶保温性好,茶味还是比盖碗的浓。

最后,从清洗角度来考虑,用盖碗比较方便!

茶,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想了解《茶,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知识吗,丰富的《茶,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内容等你来看!

茶是雅致的,是柔和的,也充满着不定性。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时节气候、不同的人去品赏都会有不一样的韵味……任意一个小小的因素都会让品饮的人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日本人所说的“一期一会”,用在茶上最贴切不过。正是因为这些不定性的因素,使得茶也分为众多品级,茶的价格从几十块到几千上万,差异巨大。浸在茶汤里多年的老茶人或是专业人士,能够靠观感和舌头判断出茶叶品质高低。而资历尚浅的茶人或是不懂茶的人,则会犹豫许久,迟迟不敢对市面上众多茶品下手,更有甚者,敬而远之,能离多远离多远。

其实,若是爱茶,好茶,大可不必遵循评断茶叶好坏的条条框框。凭借自己的喜好,相信自己的感官,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茶就好了。就像鞋子一样,穿在脚上,自己舒服了才是最重要的。对茶来说也是如此。

前阵子好友从别处得了两泡上好的岩茶,年份久远,特意拿来与我一同品饮。特有的武夷酸充斥着舌头,味道相当霸气,他对此茶赞不绝口,而我却不是很喜欢。我爱茶,偏爱白茶,滋味鲜醇甘爽。于是,我另拿壶泡上去年购买的白茶,青草的气息还没有完全褪去,岁月沉淀的花香还不明显,可是我却喝得很开心,仿佛变成那株茶树,受山风的亲抚和雨露的恩泽。

喝茶,不必求名茶也不必求贵茶,适合就好!喝合适的茶,才能品到茶中最好的味道。

关于本文《茶,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好白茶是晒出来的


想了解《好白茶是晒出来的》知识吗,丰富的《好白茶是晒出来的》内容等你来看!

做白茶主要是靠太阳晒,七分晒三分焙,不用机器来弄,就靠手工做。吸饱了太阳光,自然也就能喝到“阳光的味道”。

晾晒,学名萎凋,是白茶初制工艺的第一道工序。

在萎凋过程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个过程摊开来可以写篇专业论文了)之后,茶汤变得更鲜爽了,苦涩味降低了,茶也更香了(好神奇呀)。

萎凋工艺是决定成品茶质量的最关键因素,不同萎凋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很大。当然,在这里也要加上一个设定: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如茶青品质。但不可否认,要做最好的白茶,关键看萎凋。

日光萎凋(日晒茶)

日晒是白茶最理想的加工方式,品质最优。通过日光萎凋的白茶,光味明显,茶香有花香,茶汤甘甜。后期存放的转化效果最好,转化速度最快。当然,人工成本也是最高的。

室内加温萎凋

茶季如果遇上阴雨连绵,那就只能通过室内萎凋技术解决了。室内加温萎凋的白茶,茶味重,香气浓郁,茶汤的甘甜度偏弱。在这点上,我们不得不说,目前茶业还没办法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呀。

复式萎凋

所谓的复式萎凋就是将日光萎凋与室内自然萎凋相结合(自动脑补图1图2)。

热风萎凋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不正常气候对白茶品质造成的影响,是日晒萎凋的补充。但另一方面两者结合,能降低纯日晒的人工成本。当然,资深的制茶师傅也能通过这种办法制作出口感不弱于日晒的白茶。

小编:并不是说阳光日晒的茶就一定好,但总体来说出好茶的几率比较高,一般带有花香和蜜韵。如果是用来日常喝的,可以不用太过在意如何晒法,如果是自己几斤十来斤保存的话,建议还是选择正规日晒茶。因为日晒茶温度比较低,发酵过程自然而均匀,对长期存放具有比较高的价值。

本文《好白茶是晒出来的》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一杯好普洱的距离


想了解《一杯好普洱的距离》知识吗,丰富的《一杯好普洱的距离》内容等你来看!

一杯好茶的距离,就是自己和山川自然的距离。

我不会津津乐道地告诉你我走了多少的山头、喝了多少的寨子,以此来炫耀自己的见识与宽度。我也不愿喋喋不休的告诉你叶底的秘密,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斤斤计较地在叶底钻牛角,不如放下我执,简单享受一杯茶的悠闲。我更不会跟你诉说山路的崎岖和颠簸,因为和一路美丽的山林云海相比,所有的疲惫和劳顿都可以抵消,更何况一山又一山后遇上好茶的那份惊喜和欢欣哦。

一杯好的普洱茶,至少要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1、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

自古“高山云雾出好茶”,好的生态环境一定是植被茂密、古树参天、绿叶浓密地遮了半边天的。坐在在茶树下,你闻得到芬芳的花草香,听得到满树的蝉声,偶尔会有蝴蝶在眼前飞过,停在青绿的蕨类植物上,阳光照透羽翼。

这样环境出来的茶,在体内的体会是纯净、通透而有个性的。像一位世事通达历练的人,却依然生动而富有情趣。

2、坚持生态农耕和传统工艺

生态农耕:熟练的采茶工会在采摘标准一芽两叶的同时,抹去多余的枯老叶,只保留两片在枝头,整个茶树枝条如藤条一般在阳光雨露里飘摇。

这样的传统采摘方法益处有三:一是避免老叶与新芽争抢营养,风一吹所有的枝条都被吹到;阳光一照所有的枝条都被照到。二是仅剩的老叶又可以保留一定水份,以此保护新出的芽头。三是落地的老叶则可以化为腐泥再次滋养茶树。

这样传统的方法也只有当地朴素的茶家才会遵循,一杯好的普洱茶首先在他们“手下”开始。

传统工艺:一定是阳光晒青和手工杀青。所有借助机械的流程都会影响普洱茶的通透和纯净感。

山中只一日,世上已千年。仰望百年古茶树,顿觉人的渺小和局限,心生唏嘘,也更能心生珍惜,善待手里的每一杯茶。

一杯好的普洱茶其实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一杯好的普洱茶的距离,看似是你与山川自然的距离,从心理学的背景来讲,这个距离是你与自己的距离。当你放下执着和挑剔时,并不意味着你不够认真,而是愿意用柔软的方式善待自己、善待周边的人事,包括一花一木,也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尊重”!

关于本文《一杯好普洱的距离》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古董紫砂壶的好归宿


近年来,紫砂壶市场可谓水涨船高,除了明清古董壶价格飞涨外,一些大师壶、青年名家壶也是一壶难求。值得一提的是,在历史上曾有不少制作精美的老壶流向海外,而目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这些老壶有了回流的可能。近日,新闻大厦艺术馆举办的“紫泥古韵——纽约古董紫砂回流展”上展示了从明末清初到民国时期的精品紫砂器,也为老壶的回流之路开启了一个新的窗口。

让古董紫砂壶回家

对于文人雅士来说,尤其是与诗书画印结合之后,紫砂壶早已不只是泡茶用的器皿,而是可以把玩的文人雅器。明学者刘銮《五石瓠》载,“宜兴砂壶创于吴仕之仆曰供春者,及文而名,人称龚春”。在吴家“云起楼”里收藏的,除了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智永的《草书千字文》,还有专门的紫砂壶陈列室,这也表明当时已经完全超越了紫砂壶的实用性,更多是观赏意义了。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很多制作精美的紫砂壶都流向了海外,不少中国藏家都在努力找寻、收藏这些漂落在异国他乡的老壶。“让流失海外的紫砂壶回家,是这些老壶最好的归宿。”说这句话的时候,林衍敬的眼眶有些湿润。作为一位阔别祖国20余年的美籍华人藏家,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丝毫没有减弱,甚至促使他在紫砂壶收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从重庆到香港再到纽约,踏上异国他乡的林衍敬始终留恋着祖国的这片乡土。受家族收藏的影响,他开始投身于紫砂壶的收藏。他辗转于各大拍卖行、古董店,不断完善着自己的收藏体系。谈及做这次“紫泥古韵——纽约古董紫砂回流展”的初衷,他有些感慨。他希望让国人看到他在紫砂壶的收藏和保护中做的努力。另外,让这些流失海外的老壶能够留在国内,而不是散落在世界各地,这是他涉足收藏多年最深的感触。

从老壶看历史的厚重

从纽约备展、选样、拍摄到展览的策展规划,林衍敬筹备了有半年多的时间,最终展览呈现的紫砂器涵盖全面,包含了明末清初至民国时期的壶、茶仓、文房等品类。著名鉴宝专家、市场评估专家邓丁三看过展览后表示,“这是目前国内民间做得非常全面的紫砂器展览之一,从素壶到花壶,各种品类都涵盖了,而且有一些壶是国内很难得一见的”。

著名书法家、鉴定专家王敬之还专门为此次展览题名“紫泥古韵”,他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些展品中,最为难得一见的就是这两件紫砂泥金的茶叶盖罐,因为紫砂和泥金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所以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不是很长,能保存得这么好是很难得的。藏家很年轻,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在文化弘扬和传承方面所做的努力让我很感动。紫砂壶不只是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很喜欢,也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有多强大”。

关于紫砂壶有一种说法,“一无名,二思亭,三孟臣,四逸公”。“无名”顾名思义就是无款,但“无款多佳器”,而且“思亭”、“孟臣”、“逸公”等署款比比皆是,但真伪难辨,正所谓有款求其真,无款求其善也。“这次展出的紫砂壶大都是无名的社会用壶,正因为无名,所以没有赝品也没有水分,是实实在在的、古代的、距离我们生活最近的一些艺术品,从中可以看到历史的厚重感。”王敬之说道。

对此,林衍敬表示,这次展出的紫砂壶虽然不是大名头的制壶大师的作品,但其中有不少在当时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名家作品,比如清中期邵形龙制山水粉彩大莲子壶、陈鸣远父亲所制“子畦款平盖扁圆壶”,还有那对清代紫砂五彩描金茶叶罐都是非常罕见的作品。

紫砂壶市场有多热

明清时期紫砂壶的价值已然不菲,有“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近年来紫砂壶市场热度猛增,尤其是一些大师壶动辄百万,甚至千万元。比如在2014年嘉德春拍中,顾景舟《九头咏梅》茶具拍出2875万元的天价。在今年保利春拍中,清初陈鸣远制《素带壶》拍出3162.5万元。同年在北京东正春拍中,顾景舟《大石瓢》拍出2817.5万元。据统计,顾景舟的紫砂作品突破千万的已经有13件之多。

与之相比,能够引发激烈争夺的古董紫砂壶屈指可数。最大原因就是收藏的门槛高,鉴定难度比较大。陈鸣远《素带壶》之所以能够拍出天价,主要因为这件拍品是庞元济旧藏、李氏家族旧藏,流传有序、来源可靠,而且是翦淞阁文房韻物志专场,有一定的品牌保障。

邓丁三表示,“紫砂壶的市场主要是台湾藏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买起来的,他们最早介入这个市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一把顾景舟制的名家壶就大概在10万元左右了。紫砂壶市场的大幅飙升,主要是内地藏家开始进场,即便现在这么高的价格,紫砂壶的收藏群体还是很小众的。他们对于藏品非常挑剔,只有遇到品质出众的或收藏体系中有缺项的紫砂壶才会出手购藏”。

北京商报记者徐磊/文陈伟/摄

好的茶艺师,泡茶才是根本


想了解《好的茶艺师,泡茶才是根本》知识吗,丰富的《好的茶艺师,泡茶才是根本》内容等你来看!

做好一个茶艺师,除了让人赏心悦目以外,会不会泡茶,其实才是根本,气定神闲以不变应万变,柔柔地注水,缓缓地冲泡。以至于所有的茶喝到嘴里,都是柔的,所谓茶如其人。茶艺师的冲泡手法,是茶在作为饮品之前的最后一步,这最后一个变量,至关重要,这也是茶艺师的价值所在。

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冲泡手法

柔的茶

用柔的手法,低注水,沿壁定点或圈注冲泡,尽量不使茶叶翻滚磨擦,出汤轻柔,如怕惊醒梦中之人。

刚的茶

用刚的手法,高注水,带入更多氧气,使茶的内含物质加速氧化。冲击茶叶,使其翻滚,逼出茶气,酣畅淋漓。

新茶

特别是毫多的新茶,用柔的冲泡手法,不然毫落混浊。新茶火气重,也需要柔的手法来中和。

老茶

洗茶时尽量用柔的手法,慢慢唤醒,正式冲泡时,可用刚的手法,激发老茶底气。

如果一泡茶开始冲泡,在不能换茶的情况下,要注意察言观色,看客人的反应。如果客人觉得偏苦涩了,可降低水温,用轻柔的手法,改变茶汤滋味,以适应客人。反之客人如果觉得不够霸气,你就要用刚的手法注水和出汤。毕竟茶要品饮者觉得好才是服务的关键(品鉴除外)。

其实同一款茶,在冲泡过程中,由于投茶量、水质、水温、气温、品饮对象乃至心情等等因素的变化,滋味时时改变(特别是老茶),这时高水准的茶艺师,就会随时改变各种冲泡手法和条件,以将最美的一口茶汤奉献给客人,也对得起历经千辛万苦到你手上的每一颗茶。

一盏清茶,一颗净心,其实,茶道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

本文《好的茶艺师,泡茶才是根本》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