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采用机械化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 : 2020-11-17
全自动绿茶生产线机械 花茶技术 花茶机械

全自动绿茶生产线机械。

有机茶采用机械化生产可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保证季节。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经过5年的机械化生产实践,已具备机械化生产有机茶的能力,掌握了一套有机茶生产加工工艺。目前已经能加工龙井茶、天目青顶、普陀佛茶、珠茶、煎茶、茶片等品种,年生产各类有机茶73t。

一、茶园耕作机械化

开发机械化茶园要求选择平地或缓坡集中连片,有规则的茶园,坡度一般不超过15º,土层深厚,地块宽度30~50行,茶树行距1.5—1.8m,长度50~100m;田头宽度不少于2~3m,田间路做到块块相连,路路相通,适合机械通行。茶园应留好排蓄水设施,布局一致。

二、茶园修剪和机械化采茶

根据茶园生产情况,茶树机械化修剪有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割5种。

1.定型修剪 主要用于为幼龄茶树定型,以培养骨架,促进分枝,控制树冠高度,加速横向扩展。灌木型茶树经二足龄以后每年2次定型修剪,5月、7月底各剪一次,使茶树连同主茎形成4—5层分枝,使茶树骨架高达40—50cm。

2.轻修剪 对已投产的茶园进行每年1—2次的轻修剪,春茶或夏茶采摘结束后进行。用单人或双人修剪机剪去树冠面上枝叶,把冠面突出枝剪掉。

3.深修剪 对投产多年的树冠产生大量鸡瓜枝的茶园,或因受严重冻寒或病虫的蓬面枝叶,应用深修剪机进行树冠改造,深修剪后,骨架高度保持40~50cm,在夏茶采摘结束后进行。

4.重修剪 对树龄长、树冠上部已衰败的茶园,用割灌机将衰老茶树离地面20—25cm以上树冠剪除,剪后增施有机肥,重新培育,5月底前进行,促使新枝在7月上旬前萌发。当年夏茶采摘后7~8月份再进行重剪,从离地面35~40~cm处全部用修剪机剪平。

5.台割 根据茶园生长状况,对树冠上部已枯死的茶树进行台割,将老茶树离地10~20cm以上部分全部割去,重新塑造树冠,一般在晚秋或秋后进行,树冠改造后应留叶蓬,加快新发树冠的生长。

台割茶园2年内以养蓬为主,台割后的第二年起的冬季,在离地高度分别为35cm、45cm、50cm处进行定型修剪,第三年投产。

机械采摘分两次进行,茶片采摘有单人和双人采摘机。春茶第一轮,已达一芽二叶时进行;10天后一芽三叶期时进行第二轮。单人机日采茶工效相当于人工18倍,但重切碎叶和老梗老叶较多。双人机正副手配合,每人每台采茶工作量可达1650kg。应采蓬面15~20cm处的茶叶,切割过高或过低都影响茶叶质量。成熟茶园分两次采摘,来回一次完成。

投产茶园采茶季节结束后,要求茶蓬面留叶指数应在3叶以上,或蓬面厚度10cm以上,用割灌机操作可提高劳动率2.5—4倍,作业成本降低30%。

三、茶叶加工机械化技术

进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别摊青,雨水叶要摊薄,不能重叠,每小时翻一次,鲜叶应摊放在竹席上,厚度为1—3cm,摊放地点要求阴凉,不受阳光照射,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味,嫩叶要随时观察,4~12h内以鲜叶失重率10%—15%为宜。摊放过程中,适当轻翻以利均匀散发水分和散热。

鲜叶经杀青机、揉捻机、齿切机、理条机、风力选别机、圆筛机、烘干机加工后,所制茶叶条索紧结,卷曲匀齐,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名茶制作工艺为:①龙井茶:鲜叶—摊放—杀青(青锅) —辉锅—挺头子—整理—入仓。②天日青顶:鲜叶—摊放—杀青—理条—烘干入库(6CHW系列)。③普陀佛茶:鲜叶—摊放—杀青—揉捻一炒制—提毫—烘干—入仓。④珠茶:鲜叶—摊放—杀青—揉捻(150º6CR-265揉捻机) —甩干 (6CPC-100CC甩干机) —对锅(20kg/次) —大锅(40~50kg) —散热(12h) —入仓。⑤茶片加工工艺:采茶机把修剪、采摘后的24~40cm长的茶树头—摊放—切碎 (5—10cm) —烘干—揉捻—解块机过筛—剩余茶树头晒干—粉碎成茶。机械化加工茶片,使茶树头能够再次利用,农民增加了收入,同时实现了茶叶生产的二次升值。

精选阅读

[上第名茶] 有机茶的机械化生产技术


有机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流行起来的新生事物,以无农药、无化肥、无污染的三无特点远销欧、美、日和国内市场。生态优越,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无工业污染,尤其是独特的地理环境,给有机茶树的生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有机茶的机械化生产可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保证季节,是有机茶生产的最佳操作方式,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机械化生产有机茶为三个内容:一是茶园耕作机械化,二是茶园修剪采茶机械化,三是茶叶加工机械化。

一、茶园耕作机械化

机械化茶园条件:

1、平地或缓坡集中连片,有规则的茶园,坡度一般不超过15°,土层深厚、条播、茶树长势良好。

2、地块宽度30—50行,长度50—100米,茶树行距1.5—1.8米。

3、田头宽度:不少于2—3米,田间路做到块块相连,路路相通,适合通行机械。

4、茶园应留好排蓄水条件,布局品种力求单一,使其生产一致,发芽整齐。

5、茶园内开沟深度要求达到50—60厘米,投产茶园应每年或隔年二次在茶园内进行深度15—25厘米深翻,在9—11月份翻耕时要结合施基肥。

6、春茶前,必须在2月下旬,浅耕除草,深度10厘米以上,春茶结束后,进行松土除草,深度5厘米—10厘米,7月—8月进行深度10厘米伏耕,用茶园中耕机操作,但陡坡茶园不宜全面中耕,以防雨季水土流失。

二、茶园修剪和采茶机械化

修剪:根据茶树生产情况,茶叶机械化修剪方法为: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5种。

1、定型修剪

为幼龄茶树定型修剪:目的为培养骨架,促进分枝,控制树冠高度,加速横向扩张,为建立广阔密集的丰产型茶树奠定基础。

灌木型茶树经二足龄以后每年二次定型修剪,5月份一次,7月底前再一次,使茶树连同主茎形成4~5层分枝,使茶树骨架高度达40—50厘米。

2、轻修剪

对已经投产的茶园进行轻修剪,时间为每年1—2次,春茶或夏茶结束后进行。用单人或双人修剪机剪去树冠面上枝叶,把冠面突出枝剪掉。

3、深修剪

为茶园持续性发展所需的一种方法。对投产多年的树冠产生大量鸡瓜枝的茶园,或因受严重冻寒或病虫害的蓬面枝叶,应用深修剪机进行树冠改造,深修剪后骨架高度保持40~50厘米,在夏茶结束后进行。

4、重修剪

对树龄在二三十年内,树冠上部已衰败的投产茶园,用割灌机将衰老茶树离地面20~25厘米左右以上树冠剪除,重新培育,在5月底前进行,促使新枝养分充足,生长健壮,能在7月上旬前萌发,剪后增施有机肥,当年夏茶后7~8月份进行修剪,从地面起35~40厘米处全部可用修剪机剪平。

5、台刈

为提高产量,根据茶园生长产量情况,对树冠上部已枯死的茶树用台刈机,将衰老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在离地10~20厘米处全部割去,重新塑造树冠,一般在晚秋或秋后进行,树冠改造后的茶园应加强留叶蓬,加快形成投产树冠。

台刈茶园二年内以养蓬为主,台刈后的第二年起,在冬季,在离地高度分别为35厘米、45厘米、50厘米,进行定型修剪,第三年投产。

投产茶园采茶季节结束后,要求茶蓬面留叶指数应在3叶以上,或蓬面厚度10厘米以上,用割灌机操作可提高劳动率2.5—4倍,作业成本降低30%。

机械采摘茶叶条件:

(1)茶叶发芽齐,直立型叶形。

(2)坡地行距1.5—1.2米,缓坡10度以下,平地茶园行距1.5—1.8米。

(3)已培育好适合机采的树冠。

两次采摘法:

(1)春茶第一轮,已达一芽二叶时第一次。

(2)经10天后第二轮一芽三叶期。

茶片采摘法:

春茶后是害虫生长旺季,茶树开始长虫,把长了虫子的茶树头用采茶机修剪后,装运到山下,消灭了90%以上的病虫,起到植保作用,而且不使修剪后的茶树头被雨水、风冲刮掉,起到了茶叶二次升值的作用。

单人采茶机:采茶时每台每日抵人工采摘工效18个劳动日,重切碎叶和老梗老叶较多。

双人采茶机:每天每台工作量可达2300斤,正副机手配合,切割高度过高漏叶,影响产量;过低老梗老叶增多,质量不高,机手采时应采蓬面15—20厘米处,成熟茶园分两次采摘,来回一次完成。

幼龄茶园每行一次就可以,主副操作机手必须与手扶集叶者速度一致。

三、茶叶加工机械技术

加工机械及设备安装人员环境等必须符合食品生产要求。

进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

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别摊青,雨水叶要摊薄,不能重叠,每小时应翻一次。鲜叶应摊放在竹席上,厚度为1—3厘米,摊放地点要求荫凉,不受阳光照射,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味,嫩叶要随时观察,4—12小时内以鲜叶失重率10—15%计。

摊放过程中,适当轻翻以利均匀散发水份和散热。

鲜叶经杀青机、揉捻机、齿切机、名优茶理条机、风力选别机、圆筛机、烘干机加工后,所制茶叶条索紧结,卷曲匀齐,色泽翠绿,白毫显露,香气清高。目前蒸汽杀青机的投产,能快速高温杀青,热风排湿、脱水冷却一次完成,是名优绿茶加工配套的绿神机。

1、龙井茶制作工艺

鲜叶→进厂——摊放→杀青(青锅)→辉锅(手感掌握开始5—6分钟)→挺头子→整理→入仓

2、天目青顶

鲜叶→摊放→杀青→理条→烘干入库(6CHW系列—3型机)

3、普陀佛茶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炒制→提毫→烘干→入仓

4、珠茶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150°6CR—265机)→甩干(6CPC—100CC型机)→对锅20k公斤/次→大锅(40—50公斤)→散热(一整夜,含水量为6%)→入仓

5、精制珠茶

栋梗(6CJJ—82A型茶叶阶梯栋梗机)→拼和→圆筛(6CY—S40型茶叶平面圆筛机)→风选(6CFX—35型风力选别机)→分筛→入仓

6、煎茶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烘干→精揉→烘干→入库

7、精制煎茶

精制(精揉机HCA—120型)→齿切(6CCC—110型茶叶齿切机2—3厘米)→分筛→入库

8、茶片加工工艺

用采茶机把修剪、采摘后的24—40厘米长的茶树头→进场摊放→切碎机切碎→切断为5—10厘米长的茶树头子→烘干→揉捻→解块机过筛→剩余茶树头晒干→粉碎机→成茶片

机械化加工有机茶片,使茶树头能够利用,并且起到了植保的作用,农民增加了收入,满足了客户对茶片的要求,是值得推广的新路子,能使茶叶生产进行二次升值。

有机茶机械化生产可提高茶叶质量


一、茶园耕作机械化

开发机械化茶园要求选择平地或缓坡集中连片,有规则的茶园,坡度一般不超过15º,土层深厚,地块宽度30~50行,茶树行距1.5~1.8米,长度50~100米;田头宽度不少于2~3米,田间路做到块块相连,路路相通,适合机械通行。茶园应留好排蓄水设施,布局一致。

二、茶园修剪

根据茶园生产情况,茶树机械化修剪有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割5种。

1.定型修剪 主要用于幼龄茶树定型,以培养骨架,促进分枝,控制树冠高度,加速横向扩展。灌木型茶树经二足龄以后每年2次定型修剪,5月、7月底各剪一次,使茶树连同主茎形成4~5层分枝,使茶树骨架高达40~50厘米。

2.轻修剪 对已投产的茶园进行每年1~2次的轻修剪,春茶或夏茶采摘结束后进行。用单人或双人修剪机剪去树冠面上枝叶,把冠面突出枝剪掉。

3.深修剪 对投产多年的树冠产生大量鸡爪枝的茶园,或因受严重冻寒或病虫的蓬面枝叶,应用深修剪机进行树冠改造。深修剪后,骨架高度保持40~50厘米,在夏茶采摘结束后进行。

4.重修剪 对树龄长、树冠上部已衰败的茶园,用割灌机将衰老茶树离地面20~25厘米以上树冠剪除。剪后增施有机肥,重新培育,5月底前进行,促使新枝在7月上旬前萌发。当年夏茶采摘后7~8月份再进行重剪,从离地面35~40厘米处全部用修剪机剪平。

5.台割 根据茶园生长状况,对树冠上部已枯死的茶树进行台割,即将老茶树离地10~20厘米以上部分全部割去,重新塑造树冠。一般在晚秋或秋后进行,树冠改造后应留叶蓬,加快新发树冠的生长。台割茶园2年内以养蓬为主,台割后的第二年起的冬季,在离地高度分别为35厘米、45厘米、50厘米处进行定型修剪,第三年投产。

三、机械化采茶

机械采摘分两次进行,茶片采摘有单人和双人采摘机。春茶第一轮,已达一芽二叶时进行;10天后一芽三叶期时进行第二轮。单人机日采茶工效相当于人工18倍,但重切碎叶和老梗老叶较多。双人机正副手配合,每人每台采茶工作量可达1650千克。应采蓬面15~20厘米处的茶叶,切割过高或过低都影响茶叶质量。成熟茶园分两次采摘,来回一次完成。

投产茶园采茶季节结束后,要求茶蓬面留叶指数应在3叶以上,或蓬面厚度10厘米以上。用割灌机操作可提高劳动率2.5~4倍,作业成本降低30%。

四、茶叶加工机械化技术

进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别摊青;雨水叶要摊薄,不能重叠,每小时翻一次。鲜叶应摊放在竹席上,厚度为1~3厘米。摊放地点要求阴凉,不受阳光照射,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味,嫩叶要随时观察,4~12小时内以鲜叶失重率10%~15%为宜。摊放过程中,适当轻翻以利均匀散发水分和散热。

鲜叶经杀青机、揉捻机、齿切机、理条机、风力选别机、圆筛机、烘干机加工后,所制茶叶条索紧结,卷曲匀齐,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名茶制作工艺为:

龙井茶:鲜叶—摊放—杀青(青锅)—辉锅—挺头子—整理—入仓。

天日青顶:鲜叶—摊放—杀青—理条—烘干入库。

普陀佛茶:鲜叶—摊放—杀青—揉捻一炒制—提毫—烘干—入仓。

珠茶:鲜叶—摊放—杀青—揉捻(150º6CR-265揉捻机)—甩干(6CPC-100CC甩干机)—对锅(20千克/次)—大锅(40~50千克)—散热(12小时)—入仓。

茶片加工工艺:采茶机把修剪、采摘后的24~40厘米长的茶树头—摊放—切碎(5~10厘米)—烘干—揉捻—解块机过筛—剩余茶树头晒干—粉碎成茶。机械化加工茶片,使茶树头能够再次利用,农民增加了收入,同时实现了茶叶生产的二次升值。

农办机18号文件:《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了《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通知书,旨在指导茶农对茶园的机械化生产工作,农业部办公厅于12月14日发出通知,具体如下通知和指导意见如下:

农办机〔2017〕18号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农机(农业、农牧)局(厅、委、办):

茶叶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为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提升茶园机械化水平,促进茶园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降低茶叶生产成本,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提出了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技术指导意见”),现予以印发。

请各地在技术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细化技术内容,逐步规范茶园种植模式,完善本地区的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和作业规范,不断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推动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农业部办公厅

2017年12月14日

《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茶园机械化生产主要包括茶园建植与改造、茶园管理、茶叶采收等内容。茶园生产机械化程度低,长期依赖人工作业,已经成为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瓶颈,需要加快推进。

在一定区域内,提倡标准化作业,茶树品种、耕作模式、种植规格、机具作业幅宽、作业机具的配置等应尽量规范一致,并充分考虑绿色生产发展的要求。

一、茶园建植与改造

(一)茶园建设

茶园建设应注意保持水土,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1.茶园应建于平地或缓坡地。坡度≤15°的缓坡地应进行等高开垦;坡度在15°~25°的以梯级茶园进行建设施工。

2.道路建设与修整。主道一般宽4m,是茶园的交通道;支道一般宽2.5m,是运输耕作等机具的运行道路;生产管理作业道宽度一般在1m以上。

3.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

(二)茶园整地

新建茶园应先进行初垦作业,将沟壑地块填平整成坡地,一般要求坡度≤25°,耕作深度70cm~80cm。适用机械:挖掘机、铲车、装载机、深耕犁、深松机等。复垦深度30cm,通常采用轮式拖拉机配套圆盘耙、旋耕机等进行作业。

新建茶园应采用150cm以上大行距种植,使用挖掘机、大型开沟机等进行开沟,开沟尺寸一般不低于:上口80cm,底宽65cm,沟深70cm。

(三)茶苗种植

1.品种选择。新建茶园优先选择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

2.开沟施肥。移栽前按种植行开施肥沟,底肥深度30cm~40cm,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与土壤拌和、覆土,施肥后仍有8cm~10cm的深度。

3.移栽定植。采用单条或双条栽方式等高种植,每穴移栽茶树苗2株~3株,株与株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种植茶苗根颈离土表距离3cm左右,根系离底肥20cm以上。移栽后及时浇水。

4.初次修剪。栽苗、浇水后进行初次修剪,从离地15cm~20cm处剪去上部主轴,以减少植株水分蒸腾。

5.铺草保墒。初次修剪后及时铺草,铺草厚度5cm~10cm,宽度80cm~100cm,亩均铺草600kg~800kg,使根际土壤保持湿润状态。

二、茶园管理

(一)茶树修剪

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整形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适用机械:选用单人或双人修剪机、修边机、重修机等。

1.定型修剪。定植时未进行初次修剪的新植茶园在第二年春季萌芽前,茶苗高度达到25cm以上时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从离地15cm~20cm处剪去上部主轴(若茶苗高度未达到25cm可推迟一年修剪);当茶树高度达到50cm~60cm时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在离地30cm~40cm处剪去上部枝叶,主枝留30cm高,侧枝留45cm高;当茶树高度达到75cm~90cm时进行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离地45cm~50cm处剪去上部枝叶。

2.整形修剪。整形修剪是对青、壮年茶树而言,分为轻修剪和深修剪。

轻修剪:提倡弧形修剪,每年或隔年一次。修剪高度是在每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2 cm~5cm,剪去采摘面上突出枝。时间一般在春茶后或秋茶后进行。

深修剪:每4年~5年进行一次,深修剪的深度,为剪去树冠上绿叶层的1/2,为10cm~15cm左右,以剪尽结节、鸡爪枝为原则,剪口平滑,切忌撕裂。一般春茶结束后进行。茶行边缘修剪,有利于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

3.重修剪。茶树生长逐渐衰退,需重修剪,剪去树高的1/3~1/2。修剪时,刀口宜从上到下分几刀进行,剪口平滑,切忌撕裂。一般春茶结束后进行,5月底结束。

4.台刈。离地面5cm~10cm处砍去地上部全部枝干,重新培养树冠。使用波尔多液等杀菌剂冲洗树干,以防治苔藓和剪口病菌感染等。

(二)耕作与除草

合理耕作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清除杂草。耕作时应考虑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减少耕作。

1.浅耕。2月中旬至月底,结合春茶催芽肥进行春茶前耕翻,深度10cm~15cm左右,朝阳坡先耕作、阴坡后耕作。春茶结束后5月底前进行第二次浅耕,深度10cm左右。不得漏耕,若1次作业出现多处漏耕,应进行多次作业。选用小型茶园除草机、中耕机,乘用型茶园多功能管理机配套中耕除草、旋耕等机具。

2.深耕。秋茶结束后进行深耕,深度20cm~30cm,茶行中间深、两边浅。作业时应旋碎土块,平整地面,不能伤茶根和压伤茶树。选用针式深耕机、乘用型茶园多功能管理机配套深松、旋耕等机具。深耕一般结合基肥施用,可选用旋耕施肥一体机具。

(三)茶园施肥

茶园施肥应根据测土结果实行配方施肥,以商品或腐熟有机肥为主,配置相应的化肥。施肥标准由上年鲜叶产量确定,一般氮(N)用量10 kg/亩~20kg/亩,磷(P2O5)4 kg/亩~6kg/亩,钾(K2O)4 kg/亩~8kg/亩。幼龄茶园或台刈改造茶园宜间作豆科绿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

1.施基肥。一般在秋茶结束后深施在茶行中间,深度20cm左右,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施复合肥。新开垦茶园可进行开沟施肥,沟深20cm~25cm。茶树种植后尽量选用开沟、施肥、覆土一体机具,不得面施、撒施。

2.追肥。追肥可与耕作联合作业。一般分春、夏、秋三季施肥,比例为5︰3︰2;如只采春茶,可按6︰4比例在分春夏两次施肥。春茶催芽肥应在开采前40天完成,一般为2月上中旬至月底,施肥深度10cm~15cm。

3.叶面施肥。施用叶面肥一般在茶叶开采前30天进行,宜避开烈日傍晚喷施,喷施后24小时无降雨。注意尽量将肥料喷到叶片背面,背负式弥雾机、风送植保机、喷杆式植保机等机械作业时应采用由下向上喷洒方式,喷杆式植保机可调整喷洒角度,风送植保机可根据茶树长势、地形,开启或关闭喷头进行喷洒作业。

(四)茶园植保

茶园主要害虫种类: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绿盲蝽、茶橙瘿螨、茶黄蓟马、茶叶瘿螨等等。

1.物理防控。主要包括灯光诱集、色板诱杀、负压捕捉等方式。

灯光诱集:一般采用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频振式诱虫灯,控制面积约30亩/盏~50亩/盏,呈棋盘状分布,灯距保持在120m~200m,安装高度距离地面1.3m~1.5m为宜。根据害虫活动规律调节开灯时间,每天开灯6h~8h为宜。每天需清理一次。

色板诱杀:通过在茶园安装黄绿色板,粘虫板等进行诱杀,平均20张/亩~25张/亩,悬挂高度春季、秋季以色板底端低于茶梢顶端30cm左右,夏季以接近或不高于茶梢顶端50cm为宜。采用黄绿色板、黄灯、粘虫板、光电气色复合捕虫机等。

负压捕捉:采用背负式吸虫机、乘用式茶园吸虫机、光电气色复合捕虫机等,主要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等具有飞行能力的害虫。小型机械同时作业台数不少于3台;大型机械同时作业台数不少于2台。

2.生物和化学防控。首先选用植物源农药、病毒制剂等绿色防控产品,采用化学农药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安全间隔期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采用背负式弥雾机、担架式喷雾机、风送植保机、喷杆式植保机等。喷雾作业应在无风或微风天气进行,有风天气应顺风作业。作业时注意喷洒压力变化,保证喷洒质量,不漏施、不重施。喷施的药剂应雾化良好,不得有水滴或水珠现象。应从树冠两侧向茶丛内叶面喷施。茶树树冠面枝叶密集时,应调整喷头方向,使树冠两侧的喷头横向或斜向喷洒,使药剂喷施入茶丛内部病虫危害处。每天使用完毕,要彻底清洗施药器械,妥善处理残留药液。

3.防灾减灾。根据地域气候条件采取相应防霜冻措施。

防霜防冻:在茶园中平均1.2亩~1.5亩安装一台防霜扇,风机周边6m~8m内无障碍物。春茶抽芽前10天左右、气温低于3℃需启动防霜扇。

茶蓬喷水:在霜冻发生前,开启茶园喷灌对茶蓬表面连续喷水,间隔时间小于3分钟,有效用水量4mm/h~6mm/h。如气温降至0℃以下,则不能采取此方法,防止结冰。

(五)节水灌溉

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喷灌、滴灌、渗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装备,按茶树需水、需肥规律,适时灌溉施肥,提倡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茶园管线应埋入地下40cm以下,防止耕作破坏管路,喷头高度应高于茶蓬50cm以上,方便机械化作业。一般采用低压喷头(低射程)和中压喷头(中射程),喷头设置间距取1.0R左右(R为射程),直管设置间距1.3R,水滴直径控制在2mm左右。

三、茶叶采收

发芽整齐、生长势强,采摘面平整的茶园可实行机械采摘。

大宗红、绿茶以一芽二、三叶及其同等嫩度对夹叶为采摘标准新梢,当标准新梢达到60%~80%时,即可进行机械采摘。一般春茶采摘1次,夏茶采摘1次,秋茶采摘1次。

根据不同茶叶加工工艺要求,可选用单人、双人采茶机,乘用型采茶机等机型采摘。采摘时进刀方向与茶芽生长方向垂直。作业时,保持发动机中速运转,作业速度以每分钟不超过30m为宜。

1.每台单人采茶机配备人员2~3名,其中机手1名,辅助人员1~2名,由边缘向中心采摘。每行茶树来回各采摘1次,去程采摘过树冠线5cm~10 cm部分,回程再采剩余部分,两次高度采摘要一致,防止中心部重复采摘。

2.每台双人采摘机配备人员3~4名,主机手1名,副机手1名,辅助人员1名,掌握采茶机剪口高度与前进速度,切口整齐,无撕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