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抗冻救灾技术措施

发布时间 : 2020-11-18
冻冻红茶 花茶技术 白茶技术

冻冻红茶。

茶树受冻后不仅生理机能受到破坏,影响来年产量,在遭受严重冻害时,还会导致整株秃枝或枯死,因此,做好茶树防寒抗冻,是提高茶园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1、行间覆盖。用柴草、秸秆、草皮、树叶、锯木灰、厩肥、稻麦壳稃、稻草于土壤封冻前铺盖茶园,每亩约需铺草1500-2000公斤,茶树根部要厚些,据测定,铺盖后冬季地温可提高1-2℃,降低冻土深度,保持土壤水分。铺草既可抗旱,又能防冻。铺草茶园地温可比不铺草茶园提高1-2℃,可减轻冻土程度和深度,保持土壤水分。铺草可采用稻草、杂草、修剪的茶树枝条等等。

2、熏烟驱霜。熏烟的作用是在茶园空间形成烟雾,防止热量的辐射扩散,利用“温室效应”预防晚霜冻,效果明显,方法是当晚霜来临之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进行,根据风向、地势、面积设堆点火,既防晚霜冻又积肥。

3、覆盖防霜。对幼龄茶树,在低温寒潮来临之前,可用遮阳网等覆盖蓬面,也可在遮阳网上盖上塑料薄膜或稻草、杂草;也可直接用稻草盖在茶丛上,以保护茶树,增强抵御霜冻的来临。

4、加强肥培管理,施足基肥,提高茶树本身的抗冻能力。施入有机肥或氮磷钾化肥,以利提高土温和土壤肥力。但不宜单施尿素,因为尿素溶化吸热会降低土温。

5、加客土,增厚活土层。在茶园行间加些从山坡边、四周围挖出的新客土,适当加入茶行间,有利土壤的保温作用。

遭受冻害后补救措施茶树遭受到冻害后,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减轻冻害造成的损失,尽快恢复茶树生机。

1、整枝修剪。整枝修剪是常用的冻害后补救措施之一。按茶树受害程度分别对待:对冻害程度较轻和原来有良好采摘面的茶园,严格掌握“宁浅勿深”的轻修剪来清理蓬面,以利茶芽萌发。修剪程度宁轻勿深,尽量保持采摘面。对受害较重的则应进行深修剪或重修剪甚至台刈。及时剪去受冻部位,以促进新梢萌发。经过台刈的老茶树,抽发甚多枝条,还应进行疏枝。

2、浅耕施肥。解冻后,进行早春浅耕锄草,结合追施速效氮肥,使茶树迅速恢复生机,促进茶芽萌发和新梢生长。若冻土层深,还可用1%的尿素进行根外追肥。冻害给茶树带来一定的创伤,应及时进行浅耕施肥。春茶萌芽期冻害发生后,在整枝修剪的同时,应及时喷施叶面肥,对恢复茶树生机和茶芽萌发及新梢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3、培养树冠。受冻茶树由于上层叶片被冻伤春茶开采时间可能会推迟一点,因此春茶采摘应留1片大叶,夏、秋茶则按常规采摘,这样既有利于养好树冠,又可多采高档名优茶,减少由于冻害造成的损失。受冻重的,经整枝修剪或台刈,当年着重培养树冠,不采、迟采或轻采,以培养丰产树型,待树势恢复后再投入正常采摘。

茶树冻害的预防和补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应密切配合,要以防为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编推荐

茶园秋冬培管技术措施


为了提高我县茶园管理技术水平,充分发挥茶叶生产经济效益,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益的目的,现制定茶园秋冬培管技术措施如下:

一、土壤管理

茶园秋冬季深耕有利于疏松土壤,防止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渗水能力,对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恢复茶树树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耕一般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完成,深度15—20cm,要求茶行中间深,靠近茶根浅,这样可以避免伤及茶树根系。

二、营养管理

茶园秋冬季施肥以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堆沤肥、厩肥、人畜粪尿等农家肥或土杂肥为主,一般每亩施用量为2000—3000kg,在茶树行间开沟20cm深施,施肥后覆土,以防止肥料流失。茶园深施基肥要求在11月上旬以前完成。

三、树冠管理

树势较强生长旺盛的茶树一般剪去蓬面突出部分,使树冠面平整;对于有较多细弱枝、鸡爪枝,产量开始下降的茶园,应进行深修剪,即剪去绿叶层厚度的9—12cm,剪掉全部鸡爪枝,以利于下年发芽粗壮整齐;对于已经衰老,生产水平严重下降的老茶园,应采用重修剪的方法,即剪去树冠高度的二分之一,以促使茶树树冠的全面更新,尽快恢复生产能力。茶树冬季修剪一般应在12月中旬以前完成。

四、茶园植保

茶树行间的杂草和枯枝落叶均是病原菌和害虫越冬的场所,及时进行清园处理有利于减少茶园内越冬病虫的基数。可用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防治,喷药时要求对茶丛上下,叶片内外,地面的杂草及蓬内的枝条都要及时喷及,以提高防治的效果,封园工作要在11月底以前完成。

五、茶树防冻

茶园及时进行深耕培土,施肥和行间铺草,有利于提高土温,防止茶树遭受冻害。在茶园行间多施一些厩肥、堆沤肥、磷钾肥等暖性肥料,并进行培土,防止茶树根系外露。茶园行间铺草可利用稻草、玉米秸杆等覆盖茶树行间及根部,以防止茶树受冻,促进茶树春季早发芽,发壮芽,实现春茶优质高产。

茶园害虫生态调控的主要技术措施茶园害虫生态调控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强茶园自然调控能力

进行茶园害虫生态调控必须首先全面调查茶园的生态条件,包括气象、土壤、植被、动物等的基本情况,系统了解当地气候因素、土壤条件与茶树生长发育的关系以及对害虫发生的影响。一般来说,山区和半山区茶园自然条件较好,植被丰富,气候适宜,素有“高山云雾出好茶”之说。对于这样的茶园要注意维持和保护生态平衡。对于自然条件较差的丘陵和平地茶园,要采取植树造林、种植防风林、行道树、遮荫树,增加茶园周围的植被。部分茶园还应该退茶还林、调整作物布局,使茶园成为较复杂的生态系统,从而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增强自然调控能力。

二、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平衡

生态学原理提示,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推动生态系统不断发展。生态系统的第一个因素都表现了功能和结构的依赖性,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进行茶园害虫的生态控制,必须全面调查茶园及周围环境中各种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明确主要种群的动态及群落间的相互联系。其中,尤其要掌握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与害虫发生的关系,茶园害虫、天敌亚群落的特征及消长规律,茶园土壤微生物亚群落、茶园杂草亚群落与茶园害虫发生的联系等。生物群落结构一般可用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等指数来分析。生物群落还涉及其稳定性与生产力、与茶叶生产紧密相关。一般来说,茶园这种特殊生态环境里,生物群落结构越复杂,其稳定性也越大。因此在设计生态控制措施时,应以维持茶园生态系平衡为目标。

三、坚持以农业技术为基础,加强茶园栽培管理措施

茶园栽培管理既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又是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它具有预防和长期控制害虫的作用,在设计和应用上既要满足茶叶生产的需要,又要充分发挥其对害虫的调控作用。

1、合理种植,避免大面积单一栽培

众所周知,大规模的单一栽培,无疑会使群落结构及物种单纯化,容易诱发特定害虫的猖獗,茶叶生产的实践也说明了一点。凡是周围植被丰富、生态环境复杂的茶园,虫害流行和扩散的机率就大。如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等在大面积茶园中往往发生较多。因此,有机茶园最好向生态环境较复杂的山区和半山区发展,避免大面积单一种植,周围以保持较丰富的植被为宜。

2、重施基肥,适量追肥,配合使用叶面肥

秋冬季节,茶树处于休眠状态,茶园可进行翻耕施肥。基肥应以农家肥、沤肥、堆肥、枯饼等有机肥为主,适当补充磷钾肥。氮肥的施用量应根据茶园的产量予以确定,以补足因采叶而损耗的氮素量为标准,过多使用会造成氮素过量而有利吸汁性害虫的发生。

3、及时采摘,抑制芽叶害虫的发生

芽叶是茶叶采收的原料,营养物质高,害虫发生也严重。达到采摘标准,要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明显地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茶跗线螨、橙瘿蟥、丽纹象甲等多种危险性病虫的为害。经过采摘,可恶化这些害虫的营养条件,破坏害虫的产卵场所,对有虫芽叶还要注意重采、强采。如遇春暖早,要早开园采摘。夏秋季节尽量少留叶采摘。秋季如果害虫多,可适当推迟封园。

4、适当中耕,合理除草

中耕可使土壤通风透气,促进茶树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破坏地下害虫的栖息场所,有利于天敌入土觅食。但一般以夏秋季浅翻1~2次为宜。对丽纹名象甲、角胸叶甲幼虫发生较多的茶园,也可在春茶开采前翻耕地一次。对于茶园恶性杂草可采取人工除草。至于一般杂草不必除草务净,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有利于天敌栖息,可调节茶园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四、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

在自然界,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是长期存在的。当然,并不是各种天敌都能够控制害虫在经济为害损失水平之下。但是充分发挥并利用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效能则是害虫生态调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1、茶园天敌的类型

茶园天敌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寄生性、捕食性和病原性天敌三大类。

寄生性天敌主要指寄生性天敌昆虫。这类天敌对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作用比较明显,一方面可以使那些潜在性害虫长期受到控制而不造成为害。如茶白青蛾幼虫期受到一种青蛾瘦姬蜂的为害,长期处于零星发生;茶硬胶键性害虫控制在发生为害造成经济损失之前。象茶尺蠖绒茧蜂对茶尺蠖种群的寄生率可达到70%,使幼虫在3龄前死亡。

捕食性天敌包括鸟类、蜘蛛、瓢虫、草蛉等,一般都是多食性的,对寄主害虫的选择范围广,其种群相对地比较稳定,因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远较寄生性天敌为大。在捕食性天敌中蜘蛛种群占80-90%,由于蜘蛛具有数量大、繁殖率高、种类多的特点,其对茶园害虫种群的控制更为显著。据研究报道,在一定的猎物范围内,每头蜘蛛可捕食害虫6-10头,其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作用可达60%以上,除蜘蛛外,捕食性螨对害虫的捕食作用也很大。

病原性天敌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黑刺粉虱真菌对黑刺粉虱的控制作用十分突出,经分离和繁殖,施用后其防效可达83-87%。圆孢虫疫霉对茶尺蠖具有较高感染力,自然致病死亡率可达90%以上。茶园昆虫病毒资源较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从茶树害虫中分离出50种以上的病毒,一些主要害虫都受到病毒的自然制约。如1977年和1981年秋,茶尺蠖、油桐尺蠖在安徽、浙江等茶区先后两次受到病毒的流行而被控制。扁刺蛾常年于霉雨季节受扁刺蛾NPV的流行而大量罹病死亡。试验研究表明,利用病毒治虫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生物防治手段。目前我国已有病毒制剂生产。

2、生物防治的优点

①持久性 由于生物防治是利用知的物体,一经施入田间后,能逐步适应田间的生态条件,成为生态系中的一个成员。只要条件合适,它们就可以长期起作用,经久不衰。

②安全性 由于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来控制害虫,它与化学防治比较,具有较大的安全性,一般不会对人类造成威胁。现在提倡有机食品如水果、蔬菜、茶叶等,宜通过生物防治途径来实现。

③同步性 害虫天敌是伴随害虫的发生而发生,它的作用大小,随着环境条件而变化。环境条件对它发生有利,它们控制害虫的作用就大,反之则小。因此,要使天敌发挥作用,必须注意天敌的同步性,使在敌的发生时期与害虫一致。另外,天敌与害虫还要保持一定折比例,才能控制害虫的大发生和有利于天敌的生存繁殖。例如,扑食蚜虫的瓢虫,据研究表明,瓢蚜比保持1:280为宜,若瓢虫多,蚜虫少,当蚜虫被食光后,成虫可飞迁他处寻食,但幼虫多因食料少互相残杀而大量死亡。为了维持生态系统中的平衡,许多专家认为:可以人为的保留一部分害虫,以保证天敌与害虫的同步性。

④专一性 在生防中,应用一种天敌只能控制一种害虫或一类害虫,对其他害虫却无能为力。因此,应用生物防治茶树害虫时,须注意多种天敌的配合,以控制多种害虫;同时与农业措施,物理防治等协调配合起来,以发挥生物防治的威力。

3、生物防治的方法

①给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茶园周围种植杉、棕、苦楝等防护林和行道树,或采用茶林间作、茶果间作,幼龄茶园种绿肥,夏、冬季在茶树行间铺草,均可给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在进行茶园耕作、修剪等人为干扰较大的农活时给天敌一个缓冲地带,减少天敌的损伤。在生态环境较简单的茶园,可设置人工鸟巢,招引和保护大山雀、画眉、八哥等鸟类进园捕食害虫。

②结合农业措施保护天敌

茶园修剪、台刈下来的茶树枝叶,先集中堆放在茶园附近,让天敌飞回茶园后再处理。人工采除的害虫卵块、虫苞、护囊等均有不少天敌寄生,宜分别放入寄生蜂保护器或堆放于适当地方,待寄生蜂、寄生蝇等天敌羽化飞回茶园后,再集中处理。

③人工助迁天敌

在茶园中,害虫、天敌常伴随而生,特别是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昆虫更是如此。害虫大发生时,天敌种群数量也逐渐上升;随着天敌种群数量的增多,害虫数量减少时,则天敌因食料缺乏,常互相残杀,使天敌数量减少。因此可从天敌密度大的地块,成对地移放天敌到天敌少、寄主多有地块中去发挥其控制力,扩大繁殖。

④引进微生物治虫

茶园生态环境较稳定,温湿度适宜,极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流行,可从茶树害虫的病尸上分离苏云杆菌等各种病菌,再释放到茶园中去均能很好地造成再感染和流行。从全国各地引进的白僵菌、虫草菌、苏云杆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均能在茶园很好地建立种群和扩散。

⑤建立天敌昆虫的中间寄主和补充营养基地

部分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蜂、寄生蝇)和捕食性天敌昆虫(食蚜蝇)羽化后,需吮吸花蜜进行补充营养,然后觅找寄主进行产卵繁殖。因此为了延长天敌昆虫的寿命和增加产卵量,可在茶园周围种植一些不同时期开花的蜜源植物,作为天敌昆虫和补充营养基地,同时也可以美化茶园环境。

五、强调新技术在害虫生态调控中的应用,发展生物合理防治制剂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环境的日益重视,要求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呼声高涨,一些对人畜及生态环境相对安全的生物合理防治制剂相继被开发出来。目前,可作为有机茶园使用的苏云杆菌(Bt)制剂对茶毛虫、茶黑毒蛾等鳞翅目害虫均有一定的防效。植物源农药如苦楝素、除虫菊和鱼藤酮等具有杀虫活性,对鳞翅目害虫和假眼小绿叶蝉等有一定的作用。利用病毒防治茶尺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白僵对茶丽纹象甲和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也提到了证实。

与此同时,用来诱杀和干扰昆虫正常行为的昆虫性信息素已成为害虫管理的重要手段。国外通过使用棉红铃虫性信息素防治棉红铃虫可达到100%干扰交配。棉田卵量减少50-70%,效果十分显著。茶园害虫的性信息素研究已有多年,在日本已开始利用茶卷叶蛾的性外激素干扰和防治茶卷叶蛾;尽管目前国内应用不多,但在今后害虫防治中具有很好的前景。

由于灯光诱杀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杀虫灯运用光、波、色、味四种诱杀方式,选用了能避免天敌习性,但对植食性害虫有极强的诱杀力的光源、波长、波段。因而对天敌相对安全,而对害虫诱杀量大,种类多,杀虫谱广,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这项技术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于茶园施肥技术措施介绍


1,重视基肥的施用,做到早施、深施和施足

“早施”指基肥施用时间应适当提早。施肥时间以秋(冬)茶采摘后10d内进行为好。“深施”就是施肥深度要适当加深,提高茶树的抗逆性,确保安全过冬。成年茶园力求做到基肥沟施,深度达25cm以上;幼龄茶园可根据树龄由浅逐步加深,一般15cm以上。“施足”就是基肥数量要多。无公害茶园的基肥提倡以有机肥为主,一般幼龄茶园每667h㎡施农家肥2000-1500kg或施商品有机肥300kg,配施磷,钾肥各25kg。

2,因地制宜施追肥

春秋茶品质好,产量比例高,是乌龙茶生产的黄金季节,这一时期也是茶树吸肥最集中的高峰期。但是想春茶生长多而快,仅仅依靠基肥的营养是不够的,必须配合追肥予以补充。每667h㎡施复合肥、化肥共200kg,分4次施下,即春、夏、暑、秋各季节开采前30-40d施用为宜,各种肥料种类占总量的比例因不同树龄而不同,幼龄茶园氮:磷:钾为2︰1︰1;成年茶园氮:磷:钾为3︰1︰1.5。并增施含镁、锌等中微量元素的肥料,增进品质。

3,巧施叶面肥

有些茶园喷施叶面肥后,虽然促进了茶树萌芽和新梢伸长,但因节间增长和鲜叶内含物含量减少,影响乌龙茶的品质,制出的茶叶香气低、滋味淡;有些茶园喷施叶面肥后,因新梢生长过密,导致病虫害大量发生。因此,必须合理掌握,量质兼顾。一是选择经过农业部登记并附有检验登记证书的叶面肥;二是选用一些即可提前萌发和采摘,又可弥补茶类香气成分的营养元素;三是喷施时要将叶面正反两面都喷湿喷匀,发挥叶子背面吸收能力强的作用,以收到更好的促进效果。

茶园综合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


茶园栽培管理既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又是病虫防治的重要手段。它具有预防和长期控制病虫的作用。在设计和应用上既要满足茶叶生产的需要,又要充分发挥对病虫害的调控作用,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应以农业技术为基础。

(一)避免大面积单一栽培,丰富茶园群落结构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大量推广薮北品种,曾引起茶轮斑病大面积流行。凡是周围植被丰富、生态环境复杂的茶园,病虫害大发生的几率就较小;凡是大面积单一栽培的茶园,某些病虫害流行和扩散的几率就大。对于自然条件较差的丘陵和平地茶园,要植树造林,种植防风林、遮阳树,增加茶园周围植被。树种可选择落叶楹、相思树、凤凰树、女贞树和水杉等。也可采取茶园间作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增强茶园小气候和茶园环境的稳定性,维持茶园生态平衡。

(二)优化茶园生态环境,增强茶园自然调控能力 一般来说,山区和半山区茶园自然条件较好,植被丰富,气候适宜,素有"高山云雾出好茶"之说。同时,由于环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结构复杂,病虫害的优势种也不容易造成大的为害。因此,新辟茶园最好向生态环境复杂的山区或半山区发展。山坡开辟茶园可推广"山顶戴帽子,山脚穿鞋子,山腰围裙子"的模式,即山顶保留一定的植被,山脚留出道路和缓冲带,山腰开辟茶园。

(三)推广抗性品种,增强茶树抗病虫能力

选育和推广抗性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根本措施。不同茶树品种抗病、抗虫性差别很大。例如,叶片单宁含量高,厚且硬的品种,对茶炭疽病有较强的抗性;大叶种、叶片厚且柔软多汁的品种易感染茶饼病。因此,在推广抗性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适制茶类,尤其是要了解主要病虫害与品种的关系等来选用。

(四)增施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的使用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是促进茶树生长、满足茶树营养的需要,也有助于提高茶树的抗病虫能力。同时,如果土壤肥力不足,茶树抗性就降低,也会使病虫为害加重。有机肥可改良土壤,促进土壤通风透气,增加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茶树生长健壮,增强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病率。秋、冬季节,茶树处于休眠状态,茶园可进行翻耕施肥。基肥应以农家肥、沤肥、堆肥、枯饼等有机肥为主,适当补充磷、钾肥。厩肥、粪肥等有机肥要经过腐熟才能施用。对茶饼病、茶白星病等叶部病害发生严重的茶园,可配合使用磷酸二氢钾等进行叶面施肥。

(五)及时采摘,抑制芽叶病虫的发生

芽叶是茶叶采收的原料,营养物质含量高,病虫发生也严重。芽叶达到采摘标准,要及时、分批、多次采摘。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侧多食附线螨、茶橙瘿螨、丽纹象甲、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等多种重要病虫害主要发生在幼芽嫩梢上,经过采摘,可恶化这些病虫的营养条件,还可破坏害虫的产卵场所和减少病害的侵染寄主。另外,茶尺蠖、茶毛虫等食叶性害虫也喜欢取食幼嫩的叶片,及时采摘也可抑制它们的发生。对有病虫芽叶还要注意重采和强采。如遇春暖早,要早开园采摘。夏、秋季节尽量少留叶采摘。

(六)合理修剪、台刈,控制枝叶上的病虫病虫害在茶树上是多方位发生的,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茶饼病、芽枯病、茶白星病等主要发生在表层的采摘面上,也可发生在中、下层的幼芽嫩梢上。而很多蚧类、蛀干害虫、苔藓、地衣等主要发生在中、下层的枝干上,藻斑病、云纹叶枯病等主要发生在成熟的叶片上。通过不同程度的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就可以除去寄生在枝叶上的病虫。

另外,如早春进行一年一度的轻修剪,对抑制小绿叶蝉、茶细蛾很有好处。对介壳虫、黑刺粉虱严重发生的茶园,也需进行重修剪,甚至台刈,将茶丛中、下部枝叶上的病虫清除干净。轻、深修剪下来的枝叶,最好开沟深埋;重修剪、台刈下来的枝梗,最好用机械铡碎,再施用到茶园。

(七)保护和利用天敌

第一,给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茶园周围种植防护林等或者进行茶园间作,均可给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同时,茶园铺草对天敌越冬、越夏和栖息繁殖也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第二,结合农业措施保护天敌。茶园合理密植、培育强壮树势、增加茶园覆盖度,有利于天敌昆虫和虫生真菌的生存繁衍。

第三,保护利用蜘蛛,充分发挥蜘蛛对害虫的控制作用。茶园里的蜘蛛种类和数量相当丰富。蜘蛛对害虫具有良好的攻击效应,一般活虫均可捕食,且无严格的选择。

(八)积极开展生物防治

主要用苏云金杆菌制剂和病毒制剂防治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等鳞翅目害虫,白僵菌防治茶丽纹象甲和假眼小绿叶蝉,真菌制剂防治黑刺粉虱。另外,还可大量繁殖病原微生物,并加工成生物农药加以利用。

有机茶园允许使用的农药有:①微生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浏阳霉素、华光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等;②活体微j生物农药: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绿僵菌等;③动物源农药:性信息素、互利素等;④植物;源农药:除虫菊素、鱼藤酮、植物油乳剂、印楝素、苦楝、川楝素等。

(九)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即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或器械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最简单的人工捕杀、诱杀,直接或间接捕灭害虫,破坏害虫的正常生理活动,以及改变环境条件使害虫不能接受和容忍。尽可能利用灯光或色板诱杀、机械捕捉等物理方法防治害虫。物理机械防治既可用于预防虫害,又可在已经发生虫害时作为应急措施。

茶园害虫生态调控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强茶园自然调控能力 茶叶生产紧密相关。一般来说,茶园这种特殊生态环境里,生物群落结构越复杂,其稳定性也越大。因此在设计生态控制措施时,应以维持茶园生态系平衡为目标。 三、坚持以农业技术为基础,加强茶园栽培管理措施

茶园栽培管理既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又是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它具有预防和长期控制害虫的作用,在设计和应用上既要满足茶叶生产的需要,又要充分发挥其对害虫的调控作用。

1、合理种植,避免大面积单一栽培

众所周知,大规模的单一栽培,无疑会使群落结构及物种单纯化,容易诱发特定害虫的猖獗,茶叶生产的实践也说明了一点。凡是周围植被丰富、生态环境复杂的茶园,虫害流行和扩散的机率就大。如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等在大面积茶园中往往发生较多。因此,有机茶园最好向生态环境较复杂的山区和半山区发展,避免大面积单一种植,周围以保持较丰富的植被为宜。

2、重施基肥,适量追肥,配合使用叶面肥

秋冬季节,茶树处于休眠状态,茶园可进行翻耕施肥。基肥应以农家肥、沤肥、堆肥、枯饼等有机肥为主,适当补充磷钾肥。氮肥的施用量应根据茶园的产量予以确定,以补足因采叶而损耗的氮素量为标准,过多使用会造成氮素过量而有利吸汁性害虫的发生。

3、及时采摘,抑制芽叶害虫的发生

芽叶是茶叶采收的原料,营养物质高,害虫发生也严重。达到采摘标准,要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明显地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茶跗线螨、橙瘿蟥、丽纹象甲等多种危险性病虫的为害。经过采摘,可恶化这些害虫的营养条件,破坏害虫的产卵场所,对有虫芽叶还要注意重采、强采。如遇春暖早,要早开园采摘。夏秋季节尽量少留叶采摘。秋季如果害虫多,可适当推迟封园。

4、适当中耕,合理除草

中耕可使土壤通风透气,促进茶树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破坏地下害虫的栖息场所,有利于天敌入土觅食。但一般以夏秋季浅翻1~2次为宜。对丽纹名象甲、角胸叶甲幼虫发生较多的茶园,也可在春茶开采前翻耕地一次。对于茶园恶性杂草可采取人工除草。至于一般杂草不必除草务净,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有利于天敌栖息,可调节茶园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四、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

在自然界,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是长期存在的。当然,并不是各种天敌都能够控制害虫在经济为害损失水平之下。但是充分发挥并利用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效能则是害虫生态调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1、茶园天敌的类型

茶园天敌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寄生性、捕食性和病原性天敌三大类。

寄生性天敌主要指寄生性天敌昆虫。这类天敌对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作用比较明显,一方面可以使那些潜在性害虫长期受到控制而不造成为害。如茶白青蛾幼虫期受到一种青蛾瘦姬蜂的为害,长期处于零星发生;茶硬胶键性害虫控制在发生为害造成经济损失之前。象茶尺蠖绒茧蜂对茶尺蠖种群的寄生率可达到70%,使幼虫在3龄前死亡。

捕食性天敌包括鸟类、蜘蛛、瓢虫、草蛉等,一般都是多食性的,对寄主害虫的选择范围广,其种群相对地比较稳定,因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远较寄生性天敌为大。在捕食性天敌中蜘蛛种群占80-90%,由于蜘蛛具有数量大、繁殖率高、种类多的特点,其对茶园害虫种群的控制更为显著。据研究报道,在一定的猎物范围内,每头蜘蛛可捕食害虫6-10头,其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作用可达60%以上,除蜘蛛外,捕食性螨对害虫的捕食作用也很大。

病原性天敌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黑刺粉虱真菌对黑刺粉虱的控制作用十分突出,经分离和繁殖,施用后其防效可达83-87%。圆孢虫疫霉对茶尺蠖具有较高感染力,自然致病死亡率可达90%以上。茶园昆虫病毒资源较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从茶树害虫中分离出50种以上的病毒,一些主要害虫都受到病毒的自然制约。如1977年和1981年秋,茶尺蠖、油桐尺蠖在安徽、浙江等茶区先后两次受到病毒的流行而被控制。扁刺蛾常年于霉雨季节受扁刺蛾NPV的流行而大量罹病死亡。试验研究表明,利用病毒治虫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生物防治手段。目前我国已有病毒制剂生产。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茶园早采优质高产管理技术措施


技术内容 要使露天栽培的龙井茶早采、优质、产量高,目前生产管理中可采取三条技术措施:

1.喷施根外追肥。可在3月中下旬开始每7至10天叶面喷施一次根外追肥。茶农可选用市场上优质的磷酸二氢钾,每50公斤水中加磷酸二氢钾0.1至0.15公斤进行叶面喷施。根外追肥宜在晴天上午10时前、下午3时后喷施,茶叶反面也要喷湿。

2.喷施“中茶早”。“中茶早”可使龙井茶早采、优质、产量高,是理想的叶面肥。喷施时间一般为当地春茶正常开采期前的30至45天,大棚茶园需适当提前施用。每包需加水10至15公斤,叶面喷施。

3.使用绿色茶生产专用肥

“保得”微生物土壤接种剂。该接种剂施用后可提高茶树的抗病能力和土壤肥力,提早采摘期。使用方法:①可与有机肥、细土或草木灰拌匀作追肥、基肥使用。②兑水浇根。③幼茶树在移植前按每亩60克作基肥穴施,或在新梢萌动前兑适量水淋施一次,15天后再淋施一次。④成龄茶园秋施越冬肥每亩40至60克(有机茶园60至80克/亩),春茶萌芽前每亩再追肥 40至60克(有机茶园60至80克/亩)。勿与杀菌剂混用。

茶叶专家提醒茶农,要使茶叶早采,切忌使用含有激素的催芽素等农药。盲目使用该类农药,会增加茶叶的农药残留量及激素含量,从而降低茶叶的品质,得不偿失。

花卉苗木茶叶抗冻措施


为切实减少灾害给花卉苗木造成的损失,近日,省花卉苗木专家提出了抗冻救灾技术措施。

入棚保温

在育的种苗、盆栽的花卉及部分年销花卉、名贵花卉和绿化苗木,凡是能够入棚的要做好入棚保温工作,及时覆盖好棚膜,防止冷空气侵入,并应该及时加温补光。对于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的喜温花卉苗木,温度应该维持在12℃以上,其他花卉苗木则要保持在8℃左右,最低不低于5℃,并及时给予补光。

加强田管

及时用塑料薄膜或稻草、谷壳等进行覆盖保温;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开沟排水;及时清除植株上的冰霜(轻摇、用软竹梢轻敲振落,但不能抽打枝叶),并进行壅蔸培土。

整枝修剪

对冻害程度较轻的植株,严格掌握“宁浅勿深”的轻修剪来清理植株,以利于芽的萌发。对受害较重的则应进行深修剪或重修剪。及时剪去受冻部位,以促进新梢萌发;解冻后,进行早春浅耕锄草,结合追施速效氮肥,并适当补施磷钾肥,使植株迅速恢复生机,提高植株抗寒和抗倒伏的能力,促进芽的萌发和新梢生长。若冻土层深,还可用1%的尿素+0.2%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冻害给植株带来一定的创伤,应及时进行浅耕施肥。

又讯记者宋海峰报道:近日,省茶叶生产专家提醒广大茶农,茶树受冻后不仅生理机能受到破坏,影响年产量,还会导致整株秃枝或枯死,应采取如下措施进行护理。

行间覆盖,熏烟驱霜

可用柴草、秸秆、草皮、树叶、锯木灰、厩肥、稻麦壳稃、稻草于土壤封冻前铺盖茶园,每亩约需铺草1500~2000公斤,铺草可采用稻草、杂草、修剪的茶树枝条等;当气温降至2℃左右时,根据风向、地势、面积设堆点火,既防晚霜冻又积肥。

覆盖防霜,加强肥培管理

对幼龄茶树,在低温寒潮来临之前,可用遮阳网等覆盖蓬面,也可在遮阳网上盖上塑料薄膜或稻草、杂草;或直接用稻草盖在茶丛上;加强肥培管理,施足基肥;施入有机肥或氮磷钾化肥,提高土温和土壤肥力;对冻害程度较轻和原来有良好采摘面的茶园,修剪程度宁浅勿深,尽量保持采摘面。对受害较重的则应进行深修剪或重修剪甚至台刈。

浅耕施肥,培养树冠

解冻后,及时进行早春浅耕锄草,若冻土层深,还可用1%的尿素进行根外追肥;春茶萌芽期冻害发生后,在整枝修剪的同时,应及时喷施叶面肥;受冻茶树由于上层叶片被冻伤,春茶开采时间可能会推迟一点,因此春茶采摘应留1片大叶,夏、秋茶则按常规采摘。这样既有利于养好树冠,又可多采高档名优茶,减少由于冻害造成的损失。

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改造园地


低产茶园改造是目前提高茶叶产量和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必须根据低产茶园的成因及其不同表现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综合治理,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根据我镇多年来低产茶园的改造经验,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改造园地,深翻改土

1.对前无埂后无沟的梯地低产茶园进行开沟筑埂,即在梯地内侧挖15厘米深的“竹节式”横沟,在梯地前沿用草皮砖或石子筑成20厘米高的梯埂,保持梯层外高内低,园面向内倾斜,达到小雨水量不出园,大雨水量不冲园,减少水土流失,提高茶园保水、保肥、保土的能力。

2.对茶树长势差、长年失耕、土壤板结的低产茶园采取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的措施,结合冬季深翻增施绿肥、沼肥、蘑菇土、禽畜粪肥、饼肥等有机肥,配施钙镁磷、过磷酸钙等,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3.对土层浅、质地差的低产茶园采用客土、培土结合施用有机肥的方法,加深活土层,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

4.根据茶树喜温、喜湿、喜阴的特性,在茶园适当套种绿肥、铺草覆盖,改善土壤和茶园空气条件,为茶树生长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