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茶,如何泡茶?

发布时间 : 2020-11-18
爱花茶 茶具如何泡茶 茶壶如何泡茶

【www.cy316.com - 爱花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爱茶,如何泡茶?”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爱茶,如何泡茶?”相关知识!

同一种普洱茶用不同技艺冲泡,感觉往往不同。当您苦闷于不能冲泡出茶品的真性味时,不妨针对其优缺点,尝试变换冲泡的技艺,在琢磨的过程中就会有惊喜收获了。

1.工夫泡法:最普通也最实用的泡法,每泡茶汤尽出,品饮每一泡的味道,选购之前的试茶最好用这种方法。

2.重叠泡法:出汤两至三泡到公道杯,然后再用公道杯分茶给大家。适合新手泡茶,第一泡过浓或者过淡的时候,可以在第二泡适当调节出汤时间。

3.留根泡法:即洗茶后自始至终将泡开的茶汤留一部分在茶壶里,不把茶汤倒干。每次出汤后再注水,直到茶叶变淡。适合人多品饮的时候,减少等待出汤的时间。

4.煮泡法:这种泡法适用于选料较粗老的茶品,煮泡法若采用西式玻璃器皿,即可以看到水滚茶漂的动感画面,可以增加不少乐趣。

5.特殊冲泡法:有些高香而质弱的茶品冲泡很特别,以高温快速洗茶一道,第一泡略闷,结合“留根泡法”,后续冲泡则快进快出。

6.修正冲泡法:适合稍有杂味而内质较好的老茶品,洗茶及前两泡可以高温处理,后续冲泡则以大幅降温闷泡处理。

7.顶点冲泡法:即泡茶时用盖碗,用紫砂壶作公道杯。盖碗高温高冲翻滚,释放茶之真味,再用紫砂壶可去异味,聚香而韵味不失。

8.综合泡法:以上七种技法是基础,是炼艺。只要心中有茶,用心泡茶,心法的精进,任何的法门都会自然为你所用,即使是不厌其烦,简单的重复也是你想要的“那杯茶”。

茶文化精选阅读

爱茶皇帝之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1135年),宋神宗第11子,宋朝第8位皇帝,公元1100年即位。在政治上,宋徽宗治国无方,在位26年(1100年-1126年),被俘后亡国于1135年,受折磨而死。但在艺术上,宋徽宗却有相当高的造诣,是历史上有名的书画家。其书,独创瘦金书体,自成一家,遒劲而潇洒;其画,以花鸟画专长,以工细彩墨为主,并自成院体(宋代翰林图画院),充满盎然富贵之气。

宋徽宗赵佶酷爱饮茶,精通茶道,并于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撰写了一部茶叶专著《茶论》,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作为皇帝,御笔作茶书,在我国历代皇帝中也是仅有的一个。全书二十篇,有序、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和外焙。从茶叶的栽培、采制到烹点、鉴品,从烹茶的水、具、火到色、香、味,以及点茶之法,藏焙之要,无所不及,有的至今尚有借鉴和研究价值。《大观茶论》虽不足四千字,就内容而言,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很高的品读价值。宋徽宗《大观茶论》写到茶可谓盛世之清尚也,由于皇帝对茶这样的热衷,也促进了宋代茶风的盛行。

我们从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就可以看到,这个茶痴皇帝对于点茶是多么的专业,对茶具的选择是多么的在行,对于斗茶又是多么的热衷。

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宋代的饮茶法承继唐代方式,但以点茶为主流。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点茶讲究力道的大小,工具和力道运用的和谐。点茶篇中对手指、腕力的描述尤为精彩,点茶的乐趣、生活的情趣跃然而出。

宋徽宗对茶具的选择也很在行,其在《大观茶论盏》中的论述便是很好的证明: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宋徽宗所推崇的这种茶盏名兔毫盏,外饰为细长的条状纹,条纹在黒釉的陪衬下闪烁出银光,状如兔毫,故得其名。宋代饮茶使用的广口圈足的茶盏,釉色有黑、酱、青、白、青白等,但黑釉盏尤受偏爱,这与当时斗茶之风的盛行有关。因点茶时用茶筅击拂使得茶汤表面浮起一层白色乳沫,白色的乳沫和黑色的茶盏色调分明,容易勘验,最宜斗茶。

徽宗时,斗茶之风盛行与他也不无关系。宋徽宗在《大观茶论序》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天下之士,励志清白,兢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皇帝嗜茶,群臣必投其所好、趋之若鹜。一些王公贵族、文人雅士,不仅品茶玩赏,还想方设法翻弄出新花样斗茶。斗茶又称茗战,是一种品评茶叶的活动,以盏面水痕先现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斗茶之风也日渐扩散到日本,现代日本茶道文化协会负责人森本司郎(《茶史漫话》)认为:正是中国的斗茶哺育了日本的茶道文化。

这位爱茶帝不但爱茶、斗茶,还把茶元素融进了他的瘦金书和以工细彩墨为主、自成一体的院体绘画中,这在对茶刻画的细致入微的《文会图》中就可见一斑。这么看来,这位不爱江山、热衷艺术和茶的荒唐皇帝,丢了江山也就不足奇了。

如何选择泡茶器具


泡出一壶好茶,除了好茶以外,泡茶的茶具也很关键,如何选择泡茶的茶具呢?

古人云:器为茶之父,只有选择对了,才能使茶叶的色、香、味得到充分彰显,同时,一件高雅精美的茶具,还具有欣赏价值,富含艺术性。选用茶具一般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实用性;二是观赏性;三是有利于茶性的发挥。

绿茶茶具选择:玻璃茶具,瓷质茶具

泡饮高档名优绿茶,宜用玻璃杯。泡茶水温不能过高,最好在80℃左右。用玻璃杯泡饮高档绿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较为细嫩的茶叶,可以看到茶叶悬浮在上面上,吸收水分然后缓缓的舒展开、游动着,如落叶似的摇摆沉入杯底,有些似银针形状的茶叶更为飘逸,叶尖朝水面上,悬空直立,然后徐徐的沉落,便于观形。

泡饮大众绿茶,可使用瓷质盖碗。泡茶水温可以略高,在90℃左右。瓷质茶具保温性比玻璃杯更好,适合泡饮条索比较紧密的绿茶茶叶。冲泡绿茶的第一遍,拿起茶盖就能闻到绿茶的淡淡清香,青瓷茶具还能衬托出茶叶的嫩绿,饮用时用盖子将茶叶拨开,不易吃进茶叶。

切记:绿茶不能用沸腾的开水泡饮,否则很快就把茶叶烫熟。茶叶一旦熟烂,不仅颜色变黄难看,汤水也变黄失去了香甜可口的味道变得难于入口,更不用谈香气了。冲泡绿茶的器具也宜小不宜大,杯碗大则水多,水多热量也大,就能很快使茶叶变色变味。

红茶茶具选择:紫砂茶具、瓷质茶具、玻璃茶具

泡饮红茶,最好用90℃左右的水来冲泡,使茶叶能充分的舒展开。红茶是全发酵茶,用紫砂茶具冲泡,透气,不易变味,而且紫砂壶能吸收茶汁,长期使用,不但壶身色泽光亮,气韵温雅,而且茶香氤氲。

瓷质茶具材质密度高,传热和保温性能适中,洁净卫生,可良好展现茶叶的色、香、味,也适宜于冲泡红茶。

玻璃茶具质地透明,形态各异,价廉物美,用它来冲泡红茶,容易看到红茶的茶汤的色泽,使红茶的美感尽现。

办公室冲泡红茶,可选择红茶套杯,简单实用。

切记:泡饮红茶水温不宜过高。

乌龙茶茶具选择:紫砂茶具、瓷质茶具

乌龙茶铁观音与紫砂壶是最佳组合,冲泡乌龙茶必须使用沸腾的开水。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它既具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的清芬芳香,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所以带有透气性的紫砂茶具,是乌龙茶最好不过的选择了,茶叶的浸透,壶壁吸收茶汁的芳香使得乌龙茶的味道甘甜,浓厚。最具代表的乌龙茶有:闽北大红袍、闽南铁观音、广东凤凰单丛、台湾冻顶乌龙。

瓷质茶具材质密度高,传热和保温性能适中,洁净卫生,可良好展现茶叶的色、香、味,也适宜于冲泡乌龙茶。

切记:乌龙茶不宜使用玻璃杯泡饮,冲泡水温一定要高,必须使用沸水。

白茶茶具选择:紫砂茶具、瓷质茶具

白茶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白茶不是发酵的茶类,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冲泡白茶的水温不宜过高,最好为90℃左右,用紫砂茶具和瓷质茶具均可。

黑茶茶具选择:紫砂茶具、瓷质茶具

黑茶是一种发酵茶,而且大多数黑茶都是紧压茶,冲泡时沸水最佳。冲泡黑茶的茶具一般选择粗矿、大气、厚壁紫砂陶壶,使黑茶不容易变味,紫砂壶又能吸收茶汁保留余香。黑茶也是七泡有余的(耐泡),所以紫砂茶具的透气性能更好的保留黑茶的香味。

瓷质茶具保温性能好,能够保持黑茶的韵味,也适合冲泡黑茶。

切记:黑茶不宜玻璃茶具冲泡,要沸水才能冲泡出茶叶的自身的味道。

花茶茶具选择:玻璃茶具、瓷质茶具

花茶具有独特的香味,是茶叶与鲜花一起泡饮的,具有鲜花的独特香味,深受女性朋友的喜爱,一般泡饮工艺的花茶使用玻璃杯最适合不过了,能增加它的观赏性,花片悬浮在水面吸收水分后和茶叶一起徐徐的落入杯底,唯美婉转相信你也会心动。

泡饮花茶,盖上活瓷杯盖等上1-2分钟,杯盖上慢慢的花香,花茶的汤色也尽显杯中。品花茶有种芬芳的甜美,对于身心是一种享受和熏陶。

文字如茶,记忆是爱


原标题:《在书中小站片刻》:文字如茶,记忆是爱

绿茶与书有不解的缘分。这种缘分不仅对绿茶个人,抑或普通读者,乃至当代书业,都有其意义。作家阿乙称绿茶为“书谍”,我觉得相当传神。

传神之处更在于,绿茶真像一个情报工作人员,热衷传递信息,却很少动笔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他的上一本书和我的《思想光谱》同在一个系列,差不多五年前的事了。从书名就可看出他的旨趣——《绿茶书情》。好几次见面,都听他略带自责地说没怎么写东西,尤其是有了宝贝儿子小茶包之后。我还记得,去年夏天他很开心地告诉我,终于找到抽空写作的法子。“用这个写”,他对我晃了晃他的手机。没想到今年就能看到他的新书,书名也非常贴切:《在书中小站片刻》。

其实绿茶写起字来很有味道,颇具茶的意蕴,平和、雅致、隽永。比如在这本新书中,他写书信往来的黄裳先生,写饮酒闲话的李长声先生,情真意切,值得再三品读。就算是写脚步匆匆的机场,熙熙攘攘的观光之地,以及地铁上偷偷读书的故事,也让我读得心有戚戚。我特别喜欢他笔下的牯岭街旧书店,甚至会将自己替换进去,与书店的老人聊天。

隽永的味道,换个说法,就是记忆的魅力。在我看来,这本书里,记忆是线索,是文眼,也是灵魂。作者与书店结下的情缘,与书人交往的经历,无不透出记忆的光彩。所以他说,记忆是书写的重要来源,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书中好多文字都关乎记忆,“乡愁”、“岁月”、“家族史”,每一个词都像是开启一道道记忆之门的钥匙。

绿茶特别推崇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尤爱他的《记忆小屋》,那是朱特生前最后一本书。在那本书里,朱特用记忆重构孩童时光,用记忆追寻生命源流,实际上是借助记忆的光芒,映照自身的生命轨迹。而绿茶的写作,单就气质而言,无疑与朱特相契合。

绿茶说,他取书名的灵感来自诗人茨维塔耶娃的一句诗“在风中小站片刻”,我特意找出原诗来读,结果发现,这首题为《青春》的诗,也是关于爱与记忆的主题。

要知道,记忆与爱总是密不可分。某种程度上,关爱(或仇恨)是构成记忆的基本要素。当一个人不再记得某个事物,就意味着他不再爱着它。反之亦然。懂得记忆与爱的内在联系,就不难体味绿茶对读者的期许——我们之所以记得什么,是因为我们还爱着什么。对于书,对于阅读,对于书店,以及因为书结下的一切缘分,都是如此。(书评人 西闪)

只因有茶,爱有来生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只因有茶,爱有来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默然相爱,寂静欢喜。你是我的一杯茶,或浓或淡,或苦或甘,依然喜欢。很投入,很在意,无可救药。

最喜欢捧杯茶坐在院子里,看茶叶在杯子中慢慢地散开来,舒展着懒腰。

你是我的一杯茶,如春天花开,在我面前开了一树。我兴高采烈地昂着头,欣赏这一树为我开放的花,像喝了一杯女儿红,沉醉其中。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荷初露,品着茶,像一汪小溪在我面前静静流淌,平凡朴实,让我明白细水长流的美好。

你是我的一杯茶,绽放在夏天热情四溢的茶。有了春雨的浇灌,自然而然,这杯好茶应是香浓的。

坐在秋千架下,小心翼翼接住你端来的茶,生怕一不小心溢了出来。撂下扇子,不知从哪里来的清爽的风,忽然吹得我衣袂飞举。

你是我的一杯茶,漾着春华秋实的好茶。捧着这杯茶,看茶叶一片片散开再沉淀,美妙而惆怅。

翻看一本老书,茶就在手边,不远不近。漫步于林荫小道,细细品读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伤愁,蓦地察觉,阳光,阴雨,夏风,冬雪,看透了,其实皆是美好。

你是我的一杯茶,经过漫长岁月的好茶。沉醉过小雨如酥的安和,领略了昙花一现的惊艳,再没有什么遗憾。岁月轻悠悠地晃过,是这杯好茶,让我如此波澜不惊。

历尽繁花,为何独独与你遇见,遇见你,带来一树的花开。世界纵然绮丽万分,而我这边风景独好。

关于本文《只因有茶,爱有来生》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是一种大爱


世人有多爱茶?看诗歌可得出一些结论。

据统计,我国历代的文人墨客为茶写下了两万多首的茶诗、茶词和茶曲,真是咏之不尽,赋之不绝,唱之不断。

诗王白居易留下两千多手诗歌。其中六十余首,与茶有关!

不管是文人骚客,还是贩夫走卒。

茶是一种大爱啊!

一起来看看这些大爱的诗吧!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唐·卢仝

日高五丈睡正浓,军将扣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问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山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变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仝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作品。此诗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开头写谢谏议送来的新茶,至精至好至为稀罕,这该是天子、王公、贵人才有的享受,如何竟到了山野人家,似有受宠若惊之感。中间叙述煮茶和饮茶的感受。由于茶味好,所以一连吃了七碗,吃到第七碗时,觉得两腋生清风,飘飘欲仙,写得浪漫极了。最后,忽然笔锋一转,转入为苍生请命,希望养尊处优的居上位者,在享受这至精好的茶叶时,知道它是多少茶农冒着生命危险,攀悬在山崖峭壁之上采摘来的。诗人期待茶农们的苦日子能有尽头,诗里蕴含着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刻同情。全诗奇谲特异,句式长短不拘,错落有致,行文挥洒自如,一气呵成。

《汲江煎茶》

宋代·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这首诗将宋代怎么喝茶写的十分细致。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唐朝人论煮茶就有所谓“茶须缓火炙,活火烹”的说法,缓火就是炆火(微火),活火是指猛火。这里说应当用猛火烹,用活水煮。因为煎茶要用活水,只好到江边去汲取,所以第二句说,自己提着水桶,带着水瓢,到江边钓鱼石上汲取深江的清水。

他去汲水的时候,正当夜晚,天上悬挂着一轮明月,月影倒映在江水之中。第三句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象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瓮)里;第四句说,再用小水杓将江水(江)舀入煎茶的陶瓶里。这是煎茶前的准备动作,写得很细致、很形象,很有韵味。

第五句写煎茶:煮开了,雪白的茶乳(白沫)随着煎得翻转的茶脚漂了上来。据会品茶的人说,好茶沏了呈白色,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茶煎好了,就开始斟茶。第六句说,斟茶时,茶水泻到茶碗里,飕飕作响,像风吹过松林所发出的松涛声。他在《试院煎茶》诗里说“飕飕欲作松风声”,也是用“松风”来形容茶声。这虽然带点夸张,却十分形象、逼真地说明,他在贬所的小屋里,夜间十分孤独、寂静,所以斟茶的声音也显得特别响。

第七句写喝茶,说要搜“枯肠”只限虽三碗恐怕不易做到。这句话是有来历的。就是前文中“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写诗文思路不灵,常用“枯肠”来比喻。搜索枯肠,就是冥思苦索。卢仝诗说喝三碗可以治“枯肠”,苏轼表示怀疑,说只限三碗,未必能治“枯肠”,使文思流畅。看来他的茶量要超过“三碗”,或许喝到卢仝诗中所说的“七碗”。

他在另一首诗中就说,“且尽卢仝七碗茶”。喝完茶干什么?没事。所以最后一句说,喝完茶,就在这春夜里,静坐着挨时光,只听海南岛边荒城里传来那报更的长短不齐的鼓声。

这首诗的特点是描写细腻生动。从汲水、舀水、煮茶、斟茶、喝茶到听更,全部过程仔仔细细、绘影绘声。

惠山泉

皮日休

丞相长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兄尤迟。

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这首诗看起来就最好理解了!

不要笑话“一骑红尘妃子笑”,爱上一样东西,总是怕晚怕迟怕不够的。喝茶喝好茶对于爱茶人才说自然也是!

儒释道同爱武夷茶


千古文化名山武夷山,因其秉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大自然赋予的俭朴、清纯、和静的禀性,深得儒释道的喜爱,成为他们共同的精神寄托和理想的物质基础,形成了”三家”同山、三花并蒂的独特文化构筑,而儒释道思想之精华,又丰富了武夷文化的内涵,推动了武夷茶文化的产生、发展和繁荣。

茶中蕴和,茶中寓静。“和、静”的禀性,正是儒释道所追求的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武夷岩茶从出世的那天起,就注定了与儒释道文化有着不解的生命情缘。

自唐以来,儒释道和平共处,共住一山,弘扬各自的文化。山中修筑的寺庙、书院、宫观及亭台楼阁达300多座,至今山中可辩认的,与三教人士有关的历代摩崖石刻仍有400多处。儒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朱熹在武夷山生活近50年;扣冰古佛于武夷山参悟佛法,在天心永乐禅寺坐禅开悟;南宗五祖白玉蟾,在武夷山止止庵修炼,成就道教第十六洞天福地。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在武夷山生活50年,创闽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孟思想,于1183年在武夷山隐屏峰下兴建“紫阳书院”,授徒讲学,并潜心著述,写出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四书集注》。他在武夷山授徒讲学,聚友著述,以茶论道,斗茶品茗,不仅写下不少咏茶诗篇,而且亲自携篓采茶,并引为乐事。

“千万峰中梵室开”是武夷山籍的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形容武夷山佛教鼎盛的诗句,形象地反映了唐宋时武夷山佛教香火旺盛、寺庙林立的景象。僧人居于武夷的山水之中,远离尘世,他们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伴着晨钟暮鼓与缭绕的香火,把修身养性作为生命的最高境界来推崇。种茶、制茶和品茶已成为他们修行的一个重要载体,许许多多的顿悟都是在这茶事活动和品茗意蕴中获取灵魂的启迪。在武夷佛教的历史上,几乎没有不与武夷岩茶结缘的寺庙,寺庙周遭的茶园几乎与寺庙一样悠久。武夷山的名僧翁藻光曾写下许多赞美和感悟武夷茶的著名诗文。“扣冰沐浴,以冰烹茗”几乎成了他人生的经典故事。他在荆棘荒蛮中坐禅静悟“吃茶去”的佛理,最终获取了“茶禅一味”的真谛。

茶的天然性质,决定了人们从发现它到利用它、享受它,都必然要以道教的自然观念灌注其全部历程。道教徒从进入武夷山的第一天开始,就重视发现和挖掘产于自然的茶所具有的养生作用。宋代的白玉蟾是内丹学派创始人之一,其思想的产生和完成都是在武夷山。

在武夷山儒释道中,道教占主导地位。道教称天下有“十六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武夷山是“三十六小洞天”之“第十六升真元化之洞”,乃洞天仙府。武夷山清溪九曲,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大多按道教意志命名。真是“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竞仙姿”。武夷山道教在北宋时非常兴盛,真宗年间(1009年)建宫、观、堂达300多处。如著名的冲佑观、天游观等,其代表人物有吕洞宾、白玉蟾、刘碧云等。桃源洞内岩壁上,还雕刻着巨大的老子像,堪称“老子天下第一”。

大唐天子爱饮茶


中国饮茶文化兴于唐代并不是偶然的,中国的社会是皇权社会,皇帝的好恶足以影响全社会。大唐天子成为天下第一茶人,从而确立了茶之国饮的地位,大大推动了唐代茶叶的生产和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虽无太宗李世民饮茶的历史记载,但唐太宗远嫁文成公主为中国茶史留下了精彩的一笔。与吐蕃的联姻使茶叶从中原传入雪域高原,当年文成公主以茶为嫁奁之物带入西藏,始有中原与藏区的茶交易,唐代名茶大批输入藏区,成为吐蕃上层人士的时髦饮品,并以囤集茶叶显示富贵。如今,藏族同胞人均茶叶消费量已居全国第一。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梅妃传》记载:唐明皇与梅妃斗茶,对诸王戏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吾矣。妃应声曰:草木之戏,误胜陛下,设使调和四海,烹饪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上大悦。这说明玄宗时代宫廷茶艺已有点茶之法,并有斗茶游戏。玄宗知茶、饮茶,是得饮茶风气之先的宫廷茶人。

唐代宗李豫(728779):代宗又崇佛又嗜茶,陆羽一生研究茶学出成果的时期就在代宗时期。代宗始创的贡茶院是中国最早的官办茶场,对于中国茶业科学的发展意义重大;代宗制定的贡茶制延续达600年之久。

唐德宗李适(742805):德宗未登基时便热心茶事,并向后来任宰相的李泌赠茶求诗。德宗时代是唐代茶业大发展时期,贞元九年(793)全国产茶超过200万市担,人均竟达8斤左右。按人均数讲,不仅史无前例,亦后无来者。德宗对陆羽是很赏识的,诏命陆羽为太常寺太祝,对于无文凭的陆羽来说,已是破格录用。

德宗最具历史意义的举措是建中元年(780)纳赵赞议。诏征天下茶税,十取其一,是为茶税之始。一方面为唐朝开了财源,另一方面又加重了百姓负担。建中二年(781)任湖州刺史的袁高作《茶山诗》抨击茶政,德宗纳谏,减少了茶贡以苏民困。

唐文宗李昂(809840):《唐书》记载:太和七年正月,吴蜀贡新茶,皆于冬中作法为之。上务恭俭,不欲逆物性,诏所在贡茶,宜于立春后造。冬中作法大概是利用温室效应催茶冬天发芽,文宗皇帝不愿劳民伤财,不愿逆物性,即遵顺自然节令顺势为之,不夺大自然之造化。

唐文宗博览群书,乐与文人学士切磋经义,此人节俭儒雅,不仅嗜茶,这对茶之文化底蕴有较深的理解。每与学士内廷相见,总命宫女侍茶以助长谈。

唐宣宗李忱(810859):《南部新书》记载:大中三年,东都进一僧,年一百二十岁。宣皇问服何药而致此?僧对曰:臣少也贱,不知药。性本好茶,至处惟茶是求,或出日过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因赐茶五十斤,令居保寿寺。名饮茶所曰茶寮。茶寮的称呼源于宣宗时代。宣宗以茶奖励长寿老人,在他看来饮茶能长寿、茶亦是长寿的象征。

唐僖宗李儇(862888):懿宗李漼在位时为李儇打造了一套金银茶具,后因武宗毁佛,咸通十五年,僖宗下诏送还佛骨,嗜茶的僖宗奉上一套自用的金银茶具。《物帐碑》载了一笔:茶槽子、碾子、茶罗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两。七事指茶碾子、茶轴、罗身、抽斗、茶罗子盖、银则、长柄勺等。除七事外,僖宗还供有三足架摩羯纹银盐台、笼子两枚,还有茶碗、茶托等。这套等级最高、规格最全的唐宫茶具于1113年后的重见天日。

毫无疑义,地宫系列茶具是迄今为止世界文化史上发现时代最早、器形品类最完整、制作最为精美的茶具。法门寺唐塔地宫一套完整的宫廷茶具的出土,引起海内外茶文化界的瞩目。懿宗李漼和僖宗李儇父子俩的鼎鼎大名亦载入茶史。

我爱普洱茶的醇香


喜欢喝普洱茶还是最近一段时间的事,一次去朋友家,朋友给我泡了一杯普洱茶,我一般是不喝浓茶的。但那一次的茶味,使我至今难忘。

回来后我也去大楼买了点,没想到普洱茶还挺贵的,价钱也分好几个级别,我买了中档的(558元)的,回来后学着冲泡,可不知为何,总感到味道差点。

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植的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发酵(包括自然发酵和人工后发酵),形成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的散茶和紧压茶的总称。再后来又知道,这种茶冲泡的时候需要用泥壶才好。噢,我恍然大悟。立刻让老公把长时间不用的泥茶壶又拿出来了,按照说明又泡了一次,味道还真不错,茶的清香保留的完好无疑,看来喝茶不仅要喝心境,重要的是泡茶的器皿和水。

从此以后就喜欢上普洱茶了,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泡上一杯散发着茶香味的普洱茶,在办公室不适合用泥茶壶,老公还算比较有心计,给我买了一个泥茶杯,他说效果一样。

其实女士最好喝普洱茶,普洱茶有很好的养颜功效,并且是减肥的最佳选择。

常言道“茶如人生”。第一次泡苦如生命,第二次泡甜似爱情,第三次泡但如秋风。

普洱茶生茶让人喝起来稍有不适,如同一个人出入社会,硬朗、生涩。熟化的普洱茶则圆润厚重,如同一个宽和而出世不惊的老者。

在茶中,也只有普洱茶越陈越珍贵。它是在安静放置的寂寞中逐步成熟而成茶中精品。

最为精品的要属云南普洱茶,品性温和,滋味醇厚,既不似绿茶清寒,又不似红茶浓烈,并有精奇的药用健身功能。它不仅能“消食化痰,清胃生津”,而且能降低血压,防止冠心病,还能减肥,使人的体态保持匀称、美观,是养生珍品。外国人称之为“减肥茶”,“美容茶”“窈窕茶”。

广大女性朋友们,还等什么呢?

快快行动起来,养成喝普洱茶的习惯吧,每天一杯保你青春不老!

相关文章